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灵素入凡记-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齐翠儿在那里苦笑,便接着道:“我生完正儿那阵子身子都不太好,也没人能帮把手,小孩儿哭闹了他还心烦。月子里经常抱着娃儿一坐坐两三个时辰。就落下了点毛病,后来都弯不了太长时间腰。从前家里的事儿就都是我管着,他只顾着读书就好。然后往家里拿点廪给,他的活儿就算干完了。
“可这有了娃儿同之前可大不一样,娃儿离不了人。若是哪日他回来饭菜茶水不中意,面色便不好看。后来等正儿稍微大点,我就找点纺线搓绳的活儿做着,不为别的,就为着从他手里拿钱过日子太苦了。虽是夫妻,有时候真觉得同要饭差不多。
“他那里的事情我是一点不知道的,后来说要拜访一个他的师弟,带我们娘儿俩一起去了。我就是那会儿认识的灵素,灵素是真喜欢小孩儿……还是玉兰告诉我我才知道,原来他抄了灵素相公的学文,怕灵素相公会去告他,就把我们娘儿俩带去使个苦肉计。叫人看着他一家老小的份上不要毁了他的前程。所以,等后来,甩下我们母子两个更能助益他前程的时候,他也没什么好犹豫的,——反正,我们不过就是这么个用法吧。
“我白天要带娃管家里吃喝洗涮还想抽空挣几个钱,一天累得恨不得倒头就睡,哪里还有旁的心思?可他不管。觉着不足兴,白日里脸色也越发不好看了。有一回我晚上赶工,把正儿哄睡了才敢抱进去放他边上。他自己弄个手活儿舒坦了想睡了,结果正儿做什么梦哭醒了闹起来,他就把正儿赶下床叫他自己跑去出找我。那时候正儿刚三岁多点,大冬天的,赤着脚,一身短衫大哭着跑出屋子寻我来,脸上还半梦半醒的……
“你那位大概同他差不多,都是满心都只有个自己的人。就算对你什么时候好一些,也都是为着你叫他高兴了有面子要么就是有求于你了。你还没尝过同这样的人生了娃之后的滋味呢!同这样的人在一处,能指着什么时候有真正舒心日子过?还有什么放不开的。”
齐翠儿不由得想起自己怀了身子,那位在外头喝得大醉回来的事情了。虽因着那回没了娃,之后他也没能改掉碰上酒就喝到大醉的习惯。说就是喜欢喝酒之后那样晕陶陶的滋味。不错不错,就是这样,什么事情想起来做起来,最要紧的都是他自己的高兴,旁的什么妻儿爹娘都不要紧。
想想若这回真的把银子给了他,他没考上往后的日子只会更看什么什么碍眼,且自家也真是一点底子退路都没了。若是真叫他考上了得个什么身份,只怕自己这身份他又该嫌弃了。从前一起说好去看个戏,还嫌自己下了工回来身上一身汗味丢他脸面呢。
这样的人能过一辈子?早散早好啊。
这一夜齐翠儿睡得很踏实。
第246章 壮志
之后齐翠儿白日里同绍娘子她们一处做活儿,闲了就找陶丽芬说话。有时候饭也在一处吃。
两人熟了,齐翠儿又想起那日说的话来,跟陶丽芬道歉,陶丽芬笑道:“谁跟你计较这个了!你看绍妹妹整天说你说话叫人听着不舒心,可做什么活儿也还都乐意带着你吧。谁还同你较这个真呢。”
齐翠儿叹道:“来县里也这么些时候了,好像也就这几个人处得来。后来我出去找的一处做绵兜子的那些,没法子一处待,到最后没撕破脸就算不错。”
陶丽芬想了会儿道:“你同月娘她们都是从一开始就在一处的,各自的事情都知道。尤其是月娘,她心里替你不值,怜惜你,觉着你说话那么冲很多时候也是自己的日子实在太不舒心了。人呐,日子过得憋屈,总会在言语里头带出来的。别说什么干没干系的话,分不了那么清。多少男人外头事务不顺畅了,回家看老婆孩子都不顺眼,都一样的。”
齐翠儿想想道:“有理,我也觉着最近好像没那么别扭了似的。”
陶丽芬笑:“是啊,月娘都说你如今说话没那么老盼着人不好了。”
齐翠儿听了直笑,连连道“月娘这妮子!”
陶丽芬又说起俩人如今的营生来,笑叹:“外头看起来咱们俩大概都是没运道的,没轮上好姻缘,都和离了,往后还不晓得怎么过呢。要我自己说起来,我们真算是极有运道的了。有这么帮子能干人愿意伸手拉咱们一把。靠自己本事过日子,这日子是越过越有盼头。
“就算没和离,就你同我碰上的那人。要么就是一辈子没出息,骂骂咧咧嫌这嫌那地还能凑合过,但凡叫他们等着个往上爬的机会,都不会夫妻长久。若是有旁的姻缘可以攀附,必定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若是没有可攀附的,等他们真有些出息自觉见点世面了,也会嫌弃我们不够官太太范儿,配不上他们的身份。
“把自己从今往后的日子都交到另一个人手上,还是这样人性的一个人,这跟过万丈悬崖走烂木头桥有什么区别?!如今回想起来都替当日的自己担心又不值。若是能回去同她说句话,我就跟她说,宁可一辈子不嫁人,也别同这样的人沾上干系!”
这话简直说到齐翠儿心坎里了,一直跟着点头,听到最后又叹:“你也真是太心实了,竟连一点银钱都没替自己存下。”
陶丽芬苦笑:“我没你那能耐,一来我挣不着什么钱,挣一点儿恨不得都花娃儿身上了。再来我那时候哪里想过还能有这一日。凭是什么苦什么罪,只当这就是日子吧。”又道,“你还真厉害啊,能攒下那么些钱来!”
齐翠儿笑道:“那也攒了许久了。先是在行里做活儿,那时候一个月就四钱银子,一年都够不上五两。我看七娘她们都挺能挣钱,心里就着急,也想跟着赚。只是摸不到窍门。不过我听七娘说给灵素,说这没本事没能耐的时候,先得攒钱。你得手里能攒下一点钱来,往后有机会了才能出手。我就记住了。
“行里事情不多,我就又另外找些散活儿干。如今想来还是没人指点,其实若是一直在哪一个行当里多做做,多想想,或者就能寻着大门路。可惜啊,那时候哪里懂这些,只看着能到手的一钱两钱去了。还是后来七娘离了行里,我厚了脸皮登门请教的她。她虽平时嘴上厉害,其实是个心软的,便把她从前在县里赚钱的路子告诉我了。
“南北城几样东西的价差,还有大早上城门口没税的‘鬼市’,什么消息说给什么人能得好处,还有当日哪个行当看着能挣钱。我几乎都去试了。除了缫丝那个。虽是挣钱,可那王八羔子非说在家里煮茧的气味大,且在坊里做这个不体面,摔桌子踢凳地不叫我干。我又没有别的地方能做这个去,只好罢了。
“再后来就是跟着绍娘子她们做这些,不过七娘告诉我的那些我也没落下。就是我这人脑子不成,没人家能举一反三的能耐,又不会什么别人不会的活计。这钱虽挣着,却也不老安稳的。这回能跟绍娘子她们一块儿入个股,也算那王八蛋助我的了。要不是他那死要钱的样儿,我还不敢把钱一下子都投进去。”
俩人细说赚钱的事儿,陶丽芬道:“要说起来,玉兰同绍妹妹都是能挣钱的,还有个我瞧着不比她们俩差,就是灵素了。她真是什么都会,哪怕不会的,叫她看两回立马就会了。绍妹妹那织机用的巧法子给遮掩了机关,上回有一个坏了,不晓得是哪里不对,人灵素一指就给指明白了。你说说!可她就是不在这上头花心思,整天跟玩儿似的。”
齐翠儿叹道:“人的命啊,有什么法子呢。她有三凤楼里的师父和师兄,又有这么一个相公。她相公那时候又要往府学里读书去,又要在县里做事,还要写学文。就这样,还抽空去她那小杂货铺帮手呢。看娃儿做家务打扫都愿意干,有两回我们找她去,她相公还在掘他们家前头那两块地!你说说,人家就这样,考典试还一考就是头名。上哪儿都有上官待见。
“我们这里呢,跟养大爷似的养着,恨不得饭菜都要喂他嘴里,只有他读书是正事;结果一考一个空屁,还想花银子读私府去,我呸!跟人玉兰的相公比,能比吗?!人家打小就拜在鲁夫子门下的,学这么多年了,在县里的成绩也向来比他高出一大截子去呢!灵素相公更是了,廪生的时候就一年要小半年不是在山上就是在田里,农事上的东西人家门儿清啊。要不然以为去私府里浸一回水涮一涮就能当副长当司长了?做梦!”
陶丽芬连忙拦着她:“好了,都过去了。分了就分了,还提他干吗,多想一想都是浪费精神。咱们就好好谋划咱们自己的日子。看人灵素相公就知道了,这人呐,时运或者有,最要紧还是自己的能耐。没点真本事,时运来了拱上哪个高位去,到底是福是祸还说不清呢。”
齐翠儿如今对如何把日子过好正满心的火热,俩人就赶紧商议起来。
陶丽芬决定要跟着灵素好好学各样点心吃食的做法,还要跟刘玉兰学怎么经营店铺。这样东西学在手里,跟人合伙也能一起多挣钱,人不想合伙了,自己一个人也能做。技不压身,就是说的这个了。
齐翠儿就有些挠头,她那些东西都是些小巧的玩意,跟着绍娘子倒是也能学到买卖上的事儿,可这手艺上的东西就没什么现成的了。
陶丽芬给她出主意:“也不是非得跟沈娘子似的能有神针绣技才叫能耐。咱们就跟自己比。一样是织绒布,今天能比昨天更快点儿,能怎么少出点错,怎么能更匀净。这就挺好。你一个时辰里能比旁人多织出三寸来,你就多挣了三寸的银子,也多涨了一分能耐。”
齐翠儿听了连连点头。俩人都觉着能有直接下手做的事情,还能有眼见着的好处,又能有益于长远的日子。真是再好没有了。
她们这里琢磨着要如何多学多做提升自己,那边自觉已经学到了一些窍门的人也得下场比试见真章了。
姜秋萍找了几家她知道绍娘子去定做过部件的木工行,可她一问起来,都没人愿意同她细说。后来辗转托了人寻着了其中一个木工行的工匠,同她相公一起登门拜访。想要私下问问这个事儿。
人家碍于中间人的情面也不好不见她,不过也直接说了,这没有什么法子能帮她的,那人道:“那位东家来做东西,都是直接同我们掌柜的说的。商议好了,我们一人做其中一块儿。比方说我就管按着图纸在上头打几个孔,张三就负责楔缝,李四管掏边弧……人人手里的图纸都只有自己要做的那一步,整个长什么样,这一块还跟哪一块要怎么接榫卯,咱们都不知道的。你要非想问,我可以告诉你我在一块长板上掏了哪些洞,问题你知道了这些也没什么用吧?”
姜秋萍彻底绝望了,她没想到绍娘子把前头的事儿做到这个程度。原本还想着自己能拼出个五六分来,加上又做了那么长时间了,不用织那么复杂的花样,只做卷草纹流水纹哪怕素的都成。如今看来却是别说什么五六分,连一两分都拼不出起来!
难道就这么放弃了?想想若是没拆伙,自己这钱一个月还能生出多少来,她心里就跟百爪挠着似的,哪里还能得半分安宁。
她相公劝她:“你当初不是只投了十几两进去么?这都回来快十倍了,还不知足?既是不成,就算了,看看做点旁的什么的吧。”
话是这么说,可是挣过这样一个月十两八两的银子,你再叫她回去挣一个月一两二两的,她不甘心啊!
过了几日,跟她相公道:“我去一趟丽川吧。”
把她相公吓了一跳,劝了两天没劝回来,最后道:“那我同你一起去。”
姜秋萍的相公这回考试也没过,不过他也不打算再考学了,想趁着如今势头好,找个商行当管事去。他们的娃儿都是姜秋萍婆婆在带,俩人出一趟远门倒也没什么不行的。
想着耽误一天就是一天的钱,姜秋萍恨不得立时就奔去丽川才好。匆匆出门到码头上寻着了去丽川的船,谈好了价钱,没过两天就夫妻双双乘船南下了。
只是事情远没有他们想的那么容易。姜秋萍跟着绍娘子这么些日子,自觉听了许多同人打交道做买卖的事情,可她没有真的做过,也没有在这个行当里攒下来的人脉。到了丽川两眼一抹黑,倒是满大街都是新鲜料子,可怎么织出来的那布商绸缎庄的可不知道。
想要寻织坊挺容易,随便问一声,都有人给你指大织坊去,那也没有陌里陌生就让你进去瞧的。尤其远远看一眼,晓得绍娘子那织机上的木壳子都不是她新想出来的,人家这里就有这样的。倒是也有不遮挡的,——恨不得有二三层楼高的提花织机,你想琢磨?你琢磨去吧!不晓得得有几百上千个配件,你喜欢就慢慢看好了。
姜秋萍想着要不先去在招工的织坊里做一阵子活儿,得空跟人套套近乎,或者能问出点儿来。再不成就趁边上没人的时候,打开那壳子瞧瞧。
自然也没成功。活儿倒是干了,她一问那些话,就有好心的本地人告诉她打听这些东西犯忌讳,要是还想做这份工就趁早别提了。至于抽空亲自看看?嘿,那木壳子根本就没有什么能下手打开的地方。且她这里还没怎么着呢,就被不晓得哪个眼尖的瞧见了,给告诉了工头。转天工头寻了个由子就把她打发走了,还少给了她一半的工钱。
姜秋萍现在算是知道绍娘子的厉害了。她单枪匹马跑这地方来,能带回去配件和图纸,还能同这里长久保持着联系,这里还有人愿意给她寄新的图纸去,真不晓得她是怎么做到的。
可是也不能白来这一趟,最后姜秋萍弄了一个最简单的单面割绒织机的图样,这机子织出来的绒都是短绒,也没什么复杂的花样。不过德源县如今并没有这样的织机,总算有点收获,先回去试着织出来卖着看吧。
第247章 新官上任
就在作坊和食铺这些人都各自努力奔命的时候,天也越来越热。然后那位紧赶慢赶过来的新任知县就趁着暑天正式走马上任了。
老百姓闲来说个笑话:“这位要烧的三把火只怕阵势大,来的时候就赶着最热这会儿来的!”
府衙下来的知事终于可以走了,面上的官样文章一做完,众人都等着瞧这位知县老爷又是何种行事路子。
有几个司的司长一半试探一半表忠心地带着自己司里的事务去见了主官,想看看知县老爷大概要在什么地方动手。结果什么也没瞧出来,这位对那些事务就没细问,只说都照着常例处置即可。倒是问了许多前任知县的事情。想想也对,毕竟那位是半路上被带上京城了,除了他们官府邸报里能看着的东西,很多事儿自然得问这当事县衙的人才能问清楚。
光问这些主动上门来的还不够,知县老爷的几位幕僚也都四处走访起来。有拜访司衙里的人的,也有走街串巷随便寻人唠嗑的,还有专门往热闹地方一坐、什么话也不说光顾着听的。
这么过了几日,知县老爷就做了他上任以来的头一件大事,——官祭遇仙湖。
娘咧!端午那会儿是天刚开始热,去湖边待一待还挺舒服。这暑天时节,顶着毒太阳在湖边念了大篇古奥的祝祷不说,还要乘船去之前被“荼毒”过的岛上颂经文净化消解。一同去的大小官员都叫苦不迭,那船在水里,人都跟蒸鱼一样,可这主官的头一件大事,总不能就托病吧?唉!
燕先生几个自然都没露面,这回也没什么大祭桌,也不用苗十八出面扛着。几个人躲在鲁夫子家花园里的大槐树下吃茶顺便往遇仙湖上看戏。
燕先生头一个开始摇头:“这位瞧着还不如之前那位脑子清楚。”
鲁夫子乐呵呵道:“怎么不清楚了?人清楚着呢!肯定是这些日子该打听的也都打听得了。觉着那位挺能耐,怎么最后还折了呢?算来算去,估计就打听到之前脏水同黑云的事儿了,一想就晓得是得罪了神明。所以为着往后自己这位子能坐得安稳,先来祭神,同神仙打好关系,不是再对没有的?哪里不清楚了!”
苗十八跟着摇头:“上回还给娃儿们说了沧望县那神庙和官衙的笑话,眼看着就要现演了!这两年是怎么了,朝廷是真没人了啊。这都什么歪瓜裂枣的。自己脑子都糊涂着,还能指着他们牧守一方治理百姓?!不给添乱就不错了!”
鲁夫子左右看看:“得,你们又有得忙了。”
并没有如鲁夫子所言,这位知县老爷没之前那位那么多心思,也没有那么些新鲜的法子,几乎所有事务都是萧规曹随,自然也没有众人盼的“三把火”。
倒是没事儿喜欢便装往遇仙湖边去,同里头的神侍们一待能待半天。时候长了,发现这位老爷还同许多别的地方的大神庙都有来往,不时有大德神侍从外地来,经过德源县时前来拜访。
这些人在信众中都极有威信的。知县老爷同人见了,多半会带着他们去遇仙湖走走,又介绍新结交的神侍给他们认识。有些神侍见过此处风水,就索性在周边的神庙里住下来了。时间一长,各地信众听闻风声,来往德源县的也越来越多。
各处神庙的规矩不一,有的讲究行善放生,有的讲究守庙祝祷,这上神庙烧香也是有的讲究赶初一,有的作兴等十五。遇仙湖边上大大小小的神庙众多,各地神侍们来了,选相合的地方住下。不久消息传出,就会有信众不远千里赶来拜见。
这么一来,德源县更热闹了。除了南来北往的行商,还多了一回回赶来此地进香祈福的信众。还有些特别虔诚的,决定就近侍奉神侍,还就在德源县里寻地方住下了。这般能跟着神侍四处游历之人,多半都是家里有些底子,吃喝不愁的。若是眼看着一家人的生计都还没个着落,税都没交够估摸着要下牢狱,也没那个心思了。
来德源县的人越来越多,德源县的房价和地价也跟着水涨船高。
还有个七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在从县里去遇仙湖的路上又买了一片荒石滩,圈起来盖的一间间小小的清静房子。这回不弄什么脚店,也不需什么伙计使唤人,全都是租的。没上半年,都租出去了,又是一宗坐着收钱的买卖。
刘玉兰听说了连连叹息,这人同人差太多了,比不上,怎么也比不上。
那知县老爷不问商税不问田亩,天天往遇仙湖边拜神去。坊间都当个笑话传着,茶余饭后看个热闹,谁往旁的地方想去了?只有七娘这样的!好似天下所有的热闹在她眼里都是另一个道理,都能做成买卖,还都是旁人想不到的独一份的买卖。就说她那地方选的,两头都近,还清静。最要紧的是,良田谁能拿去干这个呢?这地方也就这一块大些的荒地,遇仙湖边上又都是大家子的宅子,没地儿给他们折腾去,真是只此一家的好营生。
来的人越来越多,做买卖的高兴。甭管是开店的还是卖吃食的,就是撑船载客的都多些进账。只有农务司愁得不行。——不够吃啊!
这回散花稻因那些大商行联手摆了回大气样儿,叫许多种有田的人家定了心思,觉着这散花稻确实是个好东西。虽不好种,可是回报大,能挣钱。尽管农务司想方设法地宣扬这东西的难种和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人虽听了,可还是愿意相信自己想相信的东西。
加上还有铁了心种辣茄儿的,如今整个德源县里有田按常种传统粮作的不到总数的三成,余下七成有余都在种散花稻、辣茄儿和其它一些刚兴出来的新兴作物。按这么算的话,到时候这县里收的秋粮只怕撑不到来年冬粮夏收的时候。更别说那些种散花稻的田亩还有可能被耽误下一年下两年的收成。
偏偏如今来德源县的人是越来越多,有许多还是纯吃饭不干活的。到时候可怎么办?米价一涨,对这些人来说,一个可能人家本来就无所谓这个价儿,人不缺钱,要不然也不能跟着大德神侍们满世界转悠还动不动就买房租房住下常住了。再一个实在不行了人家大不了一走了之。
可对德源县的居民们来说就不是这样了。若是粮价高得受不住,跑别处去?那不是逃荒了嘛!再说这住家都是一家老小的,哪能说走就走。营生还是平常的营生,就算多挣几个钱,粮价涨一半,那多挣的钱还不定够抵这个花销的。更别说那些靠力气吃饭,活儿来的再多你一天也干不出两天的钱来,叫这样的人家又怎么办?
老司长简直头疼。
方伯丰道:“要不要咱们先同周围的州县商议起来,看看能不能这会儿就开始买些稻谷过来,把咱们的粮仓存粮全都提到上限。”
按着规矩,若要备灾或有其他必须,官仓的存粮可在满仓基础上再加两成。
老司长叹气:“这也是条路。我这两天也想这事儿。可官仓究竟有限,一个地方有限,二来账面上的银钱也有限。就算咱们能从知县大人那里申领下来,到时候真的一半有田没收成,那多出来的两成也管不了多大用场。可是这要是动用商贾们,又有另一道风险。囤积居奇待价而沽这样的事情难保没有,无商不奸无奸不商这话也不是全假的。死人财国难财只要是财都敢发的大有人在。咱们这消息要是漏出去,不一定就是好事。”
方伯丰道:“若是从现在就露出这个意思去,参与进来的商贾越多,他们联手抬价的可能就越小吧?”
老司长想了想道:“这话有些道理,只是也难保障。最要紧是看最后手里握着粮食的商贾,想抬价的占多数还是少数。再者,就算你有一半的商贾愿意低价卖粮,可是这一半卖没了呢?若是咱们自己地上的接不上,那剩下想抬价的一半还得抬价。”
方伯丰问:“那官府不能规定米面的市价?”
老司长苦笑道:“要是官府说什么就是什么,这官府就用不了这么些人了。尤其是同钱财相关,还是各人各家的钱财,要是不能顺着人心,下政令也没什么大用场。要是咱们这里规定只能卖低价,他们立马敢运出去往卖高价的地方去。到时候那些不抑价的地方反而有粮食,咱们这里看着官府管得挺有道理,结果却只能闹饥荒了!”
方伯丰细想一回,晓得自己的想法在这实务跟前有些太书生意气了。只想着商人要抬高米价,官府就该压制,却没想到商人逐利,还可以导致政令貌似有理实效上却一败涂地。
毕竟商人那么多,逐利又关系着许多人的钱,就算官府有衙役,衙役又能管得住几个人。懂人心才能四两拨千斤,少走弯路啊。方伯丰心里挺感慨。
回家同灵素说了这事儿,灵素便问:“所以关键还是得有足够的米面吃食才成。”
方伯丰点点头:“这是最根上的事儿。虽说天下总有丰歉不匀的时候,可这天下也不是一两步的地方,咱们这里歉收差得多了,就算莽北、巨湖沿有多的,运过来得多久?这又不是人,上了船就能走。更别说一路上还有损耗。所以一处地方若是粮食缺口太大,有时候朝廷有心,也是鞭长莫及啊。”
灵素又问:“那咱们这里拢共差多少?”
方伯丰摇头:“不知道。如今一个是要看散花稻的收成,再一个要看种散花稻的田地接下来几季的收成。”
灵素想了会儿道:“散花稻眼前就得靠肥料,估摸着这会儿就该有些着紧了。从前同他们说了,他们也想不出来什么东西会这么叫肥。如今可算见着了,这稻子真就是不给足肥料眼见着死给你看的玩意儿……”
方伯丰苦笑:“你猜着了,这两天都有县里收夜香的船打起来的。就为了争夺一条街上这一阵子攒下的夜香。还是有收路肥的,也闹到衙门里好几回了。衙门里的人都瞧着新鲜。这年头争个屎尿都这么厉害了?!”
灵素又道:“我在咱们的地上试了,种了散花稻的地,底下埋上肥料,也没那么快能回力。倒也不至于什么都不能种,米袋子和两种旱稻可以试一下,只是收成只有平常种稻子的三到五成。”米袋子亩产本来就低,不过这东西好在肥田里种着也不见得高产,瘦田里种了也没差太多,却是这时候合用了。
方伯丰眼睛一亮,拉着灵素道:“太好了!我们一直顾着愁米粮缺口和荒田会荒几季的事情的,倒忘了还有旁的粮作!我这就寻老司长去!”
说着也不顾天已黑透还飘着雨,拿了把伞就往老司长家去了。
一会儿刚刚在睡觉的湖儿和岭儿醒来了,看看家里就灵素一个,搞不明白了,问道:“娘,细早上还细晚上啊。”
灵素乐得不成:“天那么黑呢,你说早上还是晚上呀?”
岭儿道:“爹爹呢?”
灵素便道:“你爹爹干活儿去了。”
岭儿便笃定道:“就细早上了嘛!”
灵素呵呵直乐,也不同他们分辨这个,又道:“刚下晌叫你们睡都不睡,晚边了才睡,可别误了一会儿正经睡觉。”
又问他们饿不饿,想吃点什么,湖儿乖乖答话,只有岭儿在边上嘟囔,“细早上,玩儿啦,不睡了呀……”
第248章 神仙要疯
时气进秋,整个康宁府农务上事故频发。
首先是许多地眼看着今年没收成了,花期的稻子追肥不足结不了穗,有的勉强结了穗但是灌浆不满,到时候就算收了也都是秕谷。再一个是好多人指着能大赚一笔的辣茄儿如今烂了大街了,原以为这东西这么贵,准定极娇贵不好种的。没想到十分皮实,气味奇怪所以也不招虫子,除了大片开高垄种的,房前屋后菜地上种的都能收获不少。
而之前热热闹闹跑山上收刮各家辣茄儿做酱做油碾碎了磨粉的商贾们,如今光自己地里种下的就足够用了。——这东西要那么多也没用啊,既然这么好种,今年卖完了明年再种呗。更别说这瞧着还是能夏秋两收的,何必收那么些货来堆仓里,一占地方,二来还容易坏!
这一下子是颗粒无收的也赔,大获丰收的也赔。这世上的事儿怎么这么难呢!
有些种了散花稻的人家,之前一看抢不上肥,那禾苗就长得比旁人家的差了一大截子,晓得农务司那些话都没有半点虚的。既如此,那就是说“花后田”地力难回的也是真的了?别到时候这散花稻没收着多少还赔进去两三年的收成,那可没地方哭去了。
当机立断,赶在花期前把散花稻都拔了。又把那稻子整株铡碎散地里深翻了沤肥,——哪儿来的还都给我还哪儿去吧!之后就重新整地抢种些荞麦、高粱之类的,争取能抢收些粮食。
能这么做的到底是少数,那些稻种都多少银钱买来的,细算一算,每一株稻子都恨不得要合上十几二十文,哪里能这么说拔就拔了!
所以绝大多数人是一边看着追不上肥料这稻子长势越来越不成,熬到开花了更觉没戏;可另一边又是已经投下去的真金白银,要自己亲手毁了去实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