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八十年代学霸重生日常-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得太远,思绪还是回到顾勇军的信,下面说的就是回复老婆买特产的事。
  耿霜泠知道顾勇军身上没什么钱,当时就特意汇了点过去,他在信上说自己看到信的时候时间也不多了,就少少准备了些让张志强一并给带来了。另外他所呆的驻地物产比较贫瘠,没什么好送人的,新鲜的蔬果路途遥远也不好运输,干脆又把钱给了在新疆的战友,让对方多买点新疆特产的干货,到时候给寄回来。
  对于这个安排耿霜泠没什么意见,总归东西能拿得出手就行。
  继续往下看,信到这里,才说到张志强的事。
  顾勇军在部队多年,他自己不能每年回来,但同乡战友不少,探亲时间分散开来每年都要回去那么一两个。
  这些人大多都是乡下或县里的,现在的交通不发达,火车只通到省城,之后还要到公交站坐车才能到于水市,等到了市里再往下赶往往都已经没车了,就要找地方住宿吃饭。
  耿霜泠家在城关市区,地头也熟,得了丈夫的信儿,每年都要帮忙接待安置那么一两个。
  这种事在耿霜泠看来也没什么,这时候的人都还讲究“出门靠朋友”,总归不过是请顿饭找个住所的问题,甚至是平时有些什么小困难能帮也就帮了。可这回张志强的事还真是个问题。
  张志强这次回来,不是探亲,也不是转业,他是退役了。
  同样都是离开部队,转业是安排入地方工作,还是吃的公家饭,算工龄的,而单纯的退役呢,就要靠自己找饭吃了。
  顾勇军信里大致意思就是,部队里出了个事故,张志强所在的班组整个都被牵连进去了,他虽然本人没什么大问题,但部队的制度条例和外界不太一样,他这人性格比较活络,之前结交的人不少,大家帮了不少忙,最后没摊上大事,但部队是不能继续呆了,直接退役回原籍。
  张志强出生的村子本来就穷困偏僻,当兵没几年父母就去世了,现在家里再没什么人了,这次回来根本没地方去,顾勇军让耿霜泠给看看能不能帮忙找个工作什么的,临时工也行,让他先挣口饭吃。
  一个大活人就这么拜托给她,耿霜泠一方面气顾勇军又给她揽事,一方面也实在硬不起心肠。这可不是请顿饭的事,要怎么办呢?
  耿霜泠心里想着事,脸上又不好露出难色,看张志强还在等着她发话,知道这人也是心里忐忑着呢,忙推让着先吃了饭再说。
  毕竟是丈夫交代的事,不到万不得已耿霜泠也不会真放手不管,无论怎样,总要先试一试,至于后面怎么安排先问问他本人的意思吧。
  “志强兄弟,你别担心,回了于水就等于是到家了,嫂子我没什么大本事,但你是我们家勇军的兄弟,总不会让你饿着,你暂时先去招待所住下,钱不够的话我等下给你拿点先用着,至于找工作的事,你自己是什么个想法?”
  张志强这次碰上的事算是一大坎了,一路回来心里七上八下也不知道顾家嫂子愿不愿意帮忙。
  他在为人处事上确实比顾勇军要活络一些,也懂察言观色,求人办事哪那么容易,并不太想麻烦耿霜泠。
  对于顾勇军的安排,他本来已经婉拒了,后来临出发的时候,顾勇军说自己已经在信里交代妻子了,他也相信张志强能养活自己,但万事开头难,有人帮忙总是好一点的,张志强想想也对,能少吃点苦总是好的,那就看耿霜泠的意思吧,现在看耿霜泠也有要帮忙的样子,他心里除了感激也没什么要求好提。
  “嫂子,我学的东西和勇军兄弟差不多,手上的活计也不赖,刚才我过来的时候就观察过了,市里的自行车好像不少,我知道找工作不方便,嫂子就帮我找个便宜点的房子租下来,我身上还有一点积蓄,您就帮我指个合适的地儿,我蹲路边给人修补自行车之类的应该能混上饭吃。”
  耿霜泠愣了下,这还真是个心思活的,这么快就找到路子了。人也自觉,知道尽量不麻烦别人,只要人自己识相,好工作没有,糊口的活计还是能想点办法的。帮忙的心意不由加重了几分。
  “你那点积蓄就不要提了,我还不知道啊,你们当兵那点津贴能有几个钱,不过你说的修自行车也是个办法,只是这样的活计,风吹日晒的蹲路边也太辛苦了。”
  张志强忙接道:“没事,我山里出来的,又在部队里锻炼过,不怕吃苦。”说完看旁边的顾毓铮正埋着小脑袋扒饭,就将菜碟往她的方向推了一点。
  小家伙抬头对他笑一笑,又埋头继续扒饭。虽然没肉,现在的大米也好香啊。
  顾毓铮默默观察他好一会了。
  这个人,受牵连回老家,多年奋斗成果转眼间就重头再来,换个人可能要怨天尤人,心绪不平了,而现在看他,心态还算平和,可见心性上是把得住的。
  知道靠自己找路子挣钱,那为人就不是爱占人便宜的。顾勇军在部队是搞机械的,与他学的差不多,那张志强应该也懂机械,一路走来看到自行车就能想到修自行车挣钱,说明他胆大心细,知道利用上自己的强项,从大型机械换到小自行车,能屈能伸,也不强求铁饭碗,而且刚才还会注意到她没吃什么菜,特意把菜碟推给他,不错不错,这是个可用的人啊!
  妈妈又会怎么安排呢?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说点正经的。
  一直觉得文章是个传递书写者思想的东西。
  这篇文从开篇到现在,心情一直在波动。一起码文的人里有弃文的,也有继续下去的。
  写这一篇文我也曾犹豫,是就这么按自己想要表达的来写,还是去迎合大众读者的口味改变风格。
  抑或者真的是我的文笔不行?
  思来想去还是就这么继续下去吧,多写写,文笔一定能进步。
  谢谢所有看文的小伙伴陪我从最寒冷的时期一路走到现在。
  就像某些人说的,开坑是因为爱,填坑就是因为责任了。
  我要对自己,也对读者负责。
  祝所有人都能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顺利前行。

☆、第19章 讨教

  吃完饭,耿霜泠考虑到张志强坐了那么久的车,就让他先去招待所休息,行李暂时放在家里,只要带上随身洗漱用品就行,等养足了精神再来谈其他。
  张志强明白,让人把行李直接都放这,就说明耿霜泠愿意接受交托,把他的事放在心上了,他也就不多想了,很爽快地接受了安排。
  等一切办妥,耿霜泠又去找张小英核对当天账目和安排明天的活计。
  最近生意好得不得了,活计多得数不过来。
  面对越来越多的订单,张小英与王桂香现在每天都乐滋滋地加班到深夜,就这还是被上门要货的人催个不停,为了应付这些,前几天耿霜泠又让张小英回家找了个信得过的小姐妹一起来做工。
  钱赚得多了,她也舍得投入更多,特意去租了一间房给张小英她们当宿舍,原先的房子里现在又只有母女两住着了。
  把今天的事忙完,顾毓铮和耿霜泠一起躺在床上聊起了天。
  耿霜泠的观点和耿外婆一样,小孩子年纪小归小,上了学就要开始明理了,不能随意糊弄,所以她不会和一般的家长一样,拿着年纪当理由,不让孩子听家里的事,偶尔还会和女儿聊上几句,对于女儿的意见也会给予一定的尊重。
  采纳不采纳是一回事,起码不能让孩子觉得大人不把他们当回事吧。
  这对于顾毓铮来说当然是个好事,意味着她有了表达自己的途径,可以小范围地表现出自己的能力,赢得更多话语权。
  反正是亲妈,只要说话别太出格了,还能把她当怪物不成?
  “妈妈,真的要让张叔叔去摆摊修自行车啊?”
  耿霜泠叹了口气:“修自行车赚口饭吃是有的,只是不说干这活的辛苦,你张叔叔一个大男人,年纪也上来了,还没有成家,就靠这个也不是长久的事啊。”
  顾毓铮翻个身,看着妈妈,眼睛亮晶晶的:“妈妈,你的意思是不是说修自行车赚得太少了,会娶不到老婆啊?”
  耿霜泠笑着去捏女儿的小脸:“你这孩子怎么什么都知道,别说都是舅公舅婆教你的啊,妈妈可不信。”
  “哎呀,不要捏啦!”顾毓铮扭着小身子躲闪,“妈妈,我觉得张叔叔人很好啊,修自行车不好,你不是说做生意忙不过来么,让他来啊,你给他发工资,他就有钱娶老婆啦。”
  “呀,我们家囡囡这么聪明,这主意都能想出来。赶紧睡觉!”耿霜泠轻拍下女儿的小屁屁,自己也不由思考起可行性来。
  自己的饰品生意做出来的东西供不应求,可惜为了保质保量,产能一直跟不上。现在除了自己就三个人,各个方面的人手都有缺,特别是需要对外跑的事情, 4个女人,谁干都不合适,目前还是小哥耿征裕在帮衬着,但小哥也有自己的工作,总不能一直帮下去,也帮不过来,确实需要有个男的才更好办事。
  现在的摊子越铺越大,开给伙计的工资加奖金比厂里职工的都高多了,张志强要是过来,自己省心了,他的工作问题也解决了,算得上两全其美啊。
  顾毓铮偷偷睁眼,见母亲陷入思考,看来是把自己的话列入考虑范围了,于是再添一根柴:“妈妈,你想想奶奶,她要是知道你做生意赚了钱……”
  对啊!耿霜泠一个激灵,自己怎么又把那老太太给忘了!
  这一个月来,自己也是忙,婆婆上次来没占到便宜,下次还不定什么时候就又来了呢,到时候知道自己赚了钱,那还不得又作天作地啊,这些自己又不好和顾勇军说,毕竟是他亲妈,说多了还影响夫妻感情。
  张志强在就不一样了,那老太太欺软怕硬的,自己可不就轻松了。
  这么一想,她也就不再犹豫了。
  就这么办,明天就去和张志强说说去!
  张志强这边的沟通很顺利,第二天中午吃饭的时候耿霜泠过来和他一说,他就一口应下了,半点迟疑都没有,这让耿霜泠对他的好感又多了几分。
  “志强兄弟,你放心,将来要是找到了好的出路,我也不会拦着你。你来给我帮忙,我不会让你吃亏的,不管赚多少,都给你4成利。”
  耿霜泠这也是下本钱了,管理上的事不是她的强项,那些采购啊、出货啊,事情一多她也累得慌,还是更喜欢单纯的做设计,其他的都交给张志强好了。
  “嫂子,这真不行,你能给我个工作已经是照顾我了,我尽心做事是应该的,你就按普通职工的工资给吧。”
  “那哪行啊,我这是私人小作坊,和有靠山的铁饭碗不能比,理应多给点,你不要推辞了。”
  “4成真的太多了。嫂子,你的摊子其实都已经铺出来了,成本也出了,我一过来就占这么大便宜,说不过去。”
  两人讨价还价,最后各让一步,对外事务全由张志强接手,利润拿2成。
  讨价还价的目的是为了推掉自己的利益,也是醉人。
  这也是因为两人都是不爱占人便宜的性格,有一是一,把利益都分清楚了,合伙的生意才做得长久。
  终于把烦恼多时的问题抛了出去,耿霜泠顿觉神清气爽,立马就带着张志强去熟悉工作,至于住的地方,暂时还是先在招待所住几天,等找到房子再搬。
  心里又盘算了下手里的盈余,拿出来给张志强配辆自行车,再多买一台缝纫机,工人也还要再招两个,还能剩下一笔钱,收入真的不少,开心!
  ——————
  要说有了自行车就是方便,跑来跑去的时间都省了一大截,原先出门老要算着时间够不够,现在可随意不少。
  下午下班,耿霜泠看时间还早,现在生意那边的事也不用她时时盯着了,反正要去接女儿,干脆今天就把顾勇军搜集的特产给秦振国带去。
  这段时间以来,因为顾毓铮的关系,耿霜泠和秦家两老的接触骤然增多,偶尔两夫妻会留耿霜泠母女一起吃个晚饭,耿霜泠也会主动帮两人做点家务。
  人与人接触的多了,双方之前又本来就有感情基础,这下自然就更亲密起来,一来二去,三人也常常会坐下来一起谈论些生活琐事。
  两老阅历足,稍稍给点指点就让耿霜泠受用不尽,耿霜泠乐得多向他们请教,这次张志强的事也没落下。
  晚饭又是在秦家吃的,吃完坐在客厅消食聊天,耿霜泠就提到了请张志强帮忙的事。
  “我现在私底下做生意,单位里的人还是不清楚的,只是摊子越铺越大,总有包不住火的时候,我怕知道的人多了,影响不好。再加上需要出去跑的事也多,我也确实忙不过来,这个张志强是我家勇军信得过的人,我就让他来了,也不知道这个决定下得是不是太轻率了。”
  秦振国坐在太师椅上,手指在扶手上轻轻敲了敲,这是他思考时的习惯性动作。
  想了一会说道:“也好,虽说现在的口号都是妇女能顶半边天,其实哪有那么简单,你一个女人出门跑生意确实多有不便,如果人可靠,有他在前面顶着也好。你做得对,如今国家政策上是放宽了,允许私人做生意,但你毕竟是有正式编制的工人,有些事还是避开点好。”
  赵静云在旁边插话:“这方面你要上点心,古人云‘不患寡而患不均’,有红眼病的人可不少,你现在赚得多了,也别贸贸然就花钱大手大脚的。”
  这些话说的句句在点,不是真心为自己着想是不会说出来的,耿霜泠心下感激,连忙应了。
  “说句两老不爱听,难怪那些年老说资本家剥削,之前我还以为是宣传地太夸张,现如今就这一个月时间,我生意上赚的就是工资的十多倍,这么多钱,拿着都觉得烫手啊,最近几天我觉都睡不安稳,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瞧你这胆子!”
  赵静云笑了,“做生意是将资源和能力重新进行分配,有些人靠脑子赚钱,有些人靠体力赚钱,只要本本分分做事,就谈不上剥削。你觉得这钱来得快,也是赶上了好时候,现在东西缺,做生意的人少,东西愁买不愁卖,所以才乍然觉得好做,你且看着,等过上几年利润就会降下来了,所以你自己也要规划好,边做边学,才不会被时代淘汰。”
  顾毓铮坐在一边听着,再次为几人的对话惊叹。
  持久的成功来不得侥幸。
  还好自己没因为重生一回就沾沾自喜,瞧瞧人家的眼界学识,就算没经历过,照样能把事情看得透透的。
  许是之前的二十年压抑的太久,空白了二十年的市场突然被改/革开放撕开了一道口子,人们对于物质的**忽然之间就爆发了,市场需求呈爆炸式增长。
  现在正是产品供不应求的时候,接下来几年间,买方市场的存在会吸引来一大批入场者,但到了后期,产品供大于求,众多没有核心竞争力的生产者就纷纷被挤了出去,耿霜泠要想做大作强,就必须重视自己的能力培养。
  说起来,耿霜泠能有现在的局面完全是被自己闺女赶鸭子上架,未来能发展成什么样,都还是走一步看一步,所以顾毓铮才会想办法托人去搜集各种书籍资料,不管以后耿霜泠是不是还想继续走饰品设计这条路,多学点总是不会错的。
  要不说啥样的家庭教出啥样的孩子呢,顾毓铮对她妈妈的这种做法就跟他们家长辈安排她自己的学业一样一样的嘛。
  说完生意上的事,时间就不早了,耿霜泠还有事要办,就想起身告辞,赵静云又把她留住了。
  作者有话要说:  入V通知:
  出于各种考量还是决定明天入V了,入V当天双更。
  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我会努力保持日更的。
  这篇文的主角是顾毓铮,但我希望能展示出那个时代更多较为积极一面的人生百态,所以不会只围绕着她一个人来写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PS:一个企鹅群号223727977,想来的朋友都可以加入进来,一起聊聊故事,聊聊人生
  一个通知写了这么多,大家也要烦了,还是轻松点,嗨起来!
  最后,爱你们(づ ̄ 3 ̄)づ

☆、第20章 心动

  这次说的是生活上的事。
  “囡囡在我们这说是学东西,又何尝不是在陪我们两老打发时间; 自家人我们也不说客气话; 你们每天这么跑来跑去怪辛苦的; 不如就搬过来住吧。”
  耿霜泠连忙推辞:“这可不行; 我们囡囡能跟着您二老学习; 那是您对我们的照顾; 我们感激还来不及呢,怎么还能住过来给您添麻烦。”
  “看你说的什么话,还您啊您的; 都说了自家人了,我可是真把你当自己闺女看的,囡囡就是我和老秦的亲外孙女,我让你住过来也是为了方便我和老秦,让囡囡能多陪陪我们,是不是,老秦。”说着,赵静云朝秦振国征求意见。
  秦振国坐在原位没动; 抬头笑了笑:“分那么清干什么,你过来,陪陪你舅妈,还能帮她干些家务,说来还是我们占了便宜呢。”
  话说的好听,表现出是自己的需要,而不是对对方的照顾; 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还保留了对方的尊严。
  耿霜泠是明白人,当然知道表舅与舅妈的意思,心里十分感激,却还是没有答应。
  “舅舅舅妈对我的这份心,真的是对亲闺女也就如此了,我要是不接受就是不识相,但我毕竟都结婚了,我连娘家都不好意思住,现在却搬到舅舅这里,传出去,我成什么人了。”
  “能成什么人,自家晚辈怎么就不能住了?怕人说你占我们家便宜,还是你又怕麻烦我们要跟我们客气?”
  赵静云仍旧是笑眯眯的,语气也平平淡淡,说的内容却不怎么客气。
  “我看你什么都好,就这点拎不清,别人说什么由她去,你是吃她家饭了还是住她家房了?还别说,我让你住过来就是有防着你婆婆的意思!你不嫌你婆婆烦,我还心疼我们囡囡受委屈了呢,被点闲言碎语就辖制住了,你还是赶紧过来,让我好好调/教下。”
  赵静云这番说辞让顾毓铮也大感意外。
  越是有学识的人,越是看重自己的个人**,瞧两老连组织上安排的生活助理都推辞了,甚至是平时对于客人上门都不怎么热心,现在却能够主动接纳她们母女,这是对她们真正的爱护与认可啊。
  一瞬间,鼻子里酸酸的,心里暖暖的。
  以我心,换你心。你们对我的好,我一定不会辜负。
  转头期待地看着耿霜泠,眼睛里明明白白地写着“答应吧,答应吧!”
  耿霜泠还想婉拒,一低头看到女儿的小眼神,犹豫了。
  “我再考虑下。”
  “还考虑什么啊,就这么定了,晚上就回去收拾东西,正好后天就是星期天,你赶紧搬过来。”赵静云气势大开,一锤定音。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再推就真是不识相了,顺水推舟也就答应了。
  从秦家出来,耿霜泠带着顾毓铮去了娘家。
  本来是想找小哥耿征裕的,这下就先去和耿外婆说了要搬家的事。
  耿外婆听了也有些意外,想了想,没有反对:“你表舅和表舅妈也是心疼你们。他们对你们的好,你要记牢,以后就把他们当亲爹妈孝敬,你既然答应住过去了,也别有什么顾虑,该怎么就怎么,守好本分就行。”
  说这些话的时候,没避着顾毓铮。现在家里的长辈都有意培养她,说话的时候都让她旁听,也算是变相地教她为人处事了。
  顾毓铮也知道自己现在年纪还小,能有听的资格就算不错了,就尽量只听不说,能学多少是多少吧,都是宝贵的人生经验啊。
  这边谈完,那边耿征裕和老婆刘亚男也过来了。
  刘亚男怀孕4个月了,肚子还没怎么鼓起来,就是大夏天的,老觉得热,原先静不下来的人,变得不怎么爱走动了。
  耿霜泠看外面人多,就拉着他两去了两人的屋里,小跟屁虫顾毓铮也赶紧屁颠颠地跟上,对于小表姐耿姿招呼她一起玩的事只能说抱歉了。
  耿征裕夫妻也是有眼色的,看这情形知道肯定是要谈生意上的事,便也不多废话,进屋让座,等着妹妹开口。
  对于和自己关系最好的这个小哥,耿霜泠一向不会客套,刘亚男是耿征裕上学时的同学,与她也是从小一起混到大的,脾性相合也不需要顾及,她就直接说了。
  “这段日子小哥帮我跑前跑后,太辛苦了,昨天我家勇军的战友要找工作,我就让他来给我帮忙了,往后就不用每次都麻烦小哥了。我这不是过河拆桥啊,以后有用得着你的地方,我还会来找你的。万事开头难,我生意上的事多亏小哥出力,现在基本上了轨道,就不敢再劳烦小哥了。感谢的话我也不多说,这钱你拿着。”说着,从包里掏出一叠纸币推了过去。
  耿征裕不接:“你这样算个什么事!都是自己兄弟姐妹,我帮妹妹点忙,怎么还能拿钱呢。”
  耿霜泠道:“我就知道你要这么说,那这样,钱我不给了,我直接给你股份,你收不收。”
  “这更不行了,我不过是休息日偶尔跑个腿,哪值得你这么计较的,你这也太看不起你小哥我了,赶紧把钱都拿回去。”
  刘亚男也在一边道:“是啊,霜泠,你小哥的性子你还不知道,他要收了你的钱,估计要天天都睡不着觉了。”
  耿霜泠叹了口气,就知道这两人从来都是帮忙不求回报的性子,可自己却不能心安理得地占便宜。
  “我知道你们两对我好,平时小哥工作也忙,好容易有个星期天还要为我的事费心费力,我就是请个伙计也是要开工资的,何况你对我的事必定是比外人要更上心的,这钱你要是不拿,我更睡不着。我也不是和你生分,我现在是真不缺这些钱了,你让我一个人吃独食,我觉得是你和我生分才对。”
  耿征裕看妹妹一脸坚持,也不好再推了:“你要这样说,那我就厚脸皮收了,以后有要帮忙的,可不能把小哥当外人啊。”
  耿霜泠笑着应了:“行,绝对不和你客气。”又对着刘亚男说,“亚男姐,你瞧瞧你老公,上赶着给妹子做牛做马,你心疼不?”
  李亚男也笑:“我不心疼,他自己愿意,我心疼什么。反正米是落在自家碗里,帮你也是帮自己,以后我们家有事,难道你会不帮忙?”
  顾毓铮看得心里一阵羡慕。
  要说兄弟姐妹多了,争执不断、兄弟阋墙的事多,但相互扶持,共同进退的更多。
  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这种感情是自己这帮独生子女满地爬的一代羡慕不来的,不过也没关系,自己家这一群一起长大的表兄弟姐妹和亲手足差别也不大,一样可以相亲相爱的嘛。
  耿征裕笑着说:“小妹和以前不一样了啊,一出手就这么多钱,我看你生意挺火的,你和我说说,是不是真那么来钱?”
  “确实来钱。”耿霜泠点头,“我也想过了,虽说做生意不稳定,但来钱确实是比工资快多了,现在大家家里都不宽裕,我有了机会就多挣点,万一有个什么事也能应急。也不知道能赚到什么时候,走一步看一步吧。”
  耿征裕听了有些意动:“你说我要是也做生意,有没有什么出路。”
  “你不是在厂里干的好好的嘛,我听妈说你都已经是班组长了,怎么,家里缺钱了?”耿霜泠疑惑。
  提个班组长也涨不了几块工资啊,耿征裕苦笑。
  钱这东西,什么时候都是缺的。
  家里这么多人住一起,房子看着不少,可还是挤得满当当的。真论起来,虽说现在大家都有地方住,可房子的产权是耿外公、耿大舅和耿二舅三个人争取来的,也是登记在他们名下的。说到底,自己这些人,都是占了父母和哥哥们的光,要是可能,他也想赚一间自己的屋子。
  自己年纪也要上三十了,老婆肚子里还怀着一个,将来孩子出生,都是花钱的时候,要是有路子,他当然想多赚点。
  眼看着社会风气也有些变了,以前只要日子能过下去就是好事,现在谁不想过得更好更舒坦点?
  就是自己能受得了,也不忍心让老婆孩子一起跟着吃苦不是?
  耿霜泠沉默,耿征裕的顾虑她完全能理解,可自己这生意也是稀里糊涂就上了的,一时也拿不出什么主意。
  不过好歹最近对生意上的事上的心比较多,又有秦家夫妇不时提点几句,她总还是有点心得。
  “生意想要赚钱,总归离不了三样。第一,是看大家想要什么。买家的心思猜对了,不愁东西卖不出去。第二,是看你能做什么。没有条件拿不到原材料,或是拿了材料做不出东西,那说什么都是白搭。还有第三,是看你喜欢什么。咱们总归是有正经工作在身的人,空余时间做生意可是累人的很,不是自己喜欢的,很难坚持做下去。”
  这些话道理上是没错,耿征裕也没什么要反驳的,就是第三点:“你们女同志就是想得多,谈什么喜欢不喜欢啊,不犯法、能赚钱就是最大的坚持动力了。”
  作者有话要说:  小剧场:
  小舅:我也想要小钱钱(?﹃?)
  耿霜泠:问你外甥女去……
  顾毓铮:真的吗?听的我?╰(*°▽°*)╯
  作者:呵呵,你信吗?
  读者:信!

☆、第21章 行动

  是啊,现在大家都穷;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 能赚钱改善生活就是大好事。
  看在钱的分上; 有什么坚持不下去的?又不是后来; 一个个的找工作还谈什么兴趣爱好; 现在可是讲究“做一行爱一行”的时代。
  刘亚男补充说:“你是不知道; 你小哥的那个朋友,我们都叫他张二那个,前段时间去了趟广东扛回一麻袋衣服; 没多久就卖完了,找你小哥喝酒的时候跟他说了,赚了小一千呢,可把你哥给说得心痒痒的,回来想了好几个晚上就和我说也想去广州深圳转上一圈。”
  耿霜泠没话好说了,也难怪耿征裕会沉不住气。
  身边人一个两个都开始做生意赚钱了,他又怎么会甘心自己被落下?
  总觉得这事有哪里不对,又说不上来。
  刘亚男又说:“他说要做生意; 我倒也不是反对,就像小妹你这样,单位里挂着,私下里咱们辛苦点,能多赚点也是件好事。我爸也说了,现在市里面开会,说的都是如何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的事; 只要大方向不走错就能护着我们,现在找不准的就是做什么好。”
  这确实是个问题,耿霜泠迟疑道:“我也听人说去广东拿货卖是挺赚钱的,实在没什么主意的话,要不小哥也试试?”
  耿征裕面露苦色,还没出声又被刘亚男给抢过话头:“霜泠你是知其一不知其二,这广东的钱哪有那么好赚!”
  这话新鲜,顾毓铮也瞪大了眼睛听。
  不论是前世后现在,只听人说广州的货有多抢手,东西利润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