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太平广记-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穆端霸谇嗌牧鹆П校扛霰凶傲税肷赘涞邸N涞郯盐迳渡透蟪济牵蟪济呛认铝寺端先硕急涑闪松倌辏胁〉亩剂⒖倘恕

汉武帝有一次看见天空出现了彗星,东方朔就折了一根“指星木”给了武帝,武帝拿它向天上一指,彗星立刻就消失了,当时的人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东方朔善于高声长啸,每当他长啸时,会震得尘土漫天飞。
东方朔没死时曾对和他一起作官的朋友说:“天下人谁也不了解我东方朔,只有太王公知道我。”东方朔死后,武帝就召来太王公问他,“你了解东方朔吗?”太王公说:“我不了解。”武帝问:“你有什么特长呢?”太王公说,“我对星宿历法有研究。”武帝问他:“天上的星宿都在吗?”回答说,“诸星都在,只有木星失去了十八年,现在又出现了。”武帝仰天叹息说:“东方朔在我身边十八年,我竟不知道他就是木星啊!”心里很难过。
东方朔其余的事在别的书中都有记载,这里就不多写了。


王乔
王乔,河东人也,汉显宗时为叶令。
有神术,每月朔望,常诣京朝。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史伺望之。言临至,必有双凫从东南飞来。于是候凫至,举罗张之,但得一舄焉,乃四年时所赐尚书官属履也。每当朝时,叶县门下鼓,不击自鸣,闻于京师。后天忽下玉棺于庭前,吏人推排,终不摇动。乔曰:“天帝欲召我也。”乃沐浴服饵,卧棺中,盖便立复。宿昔乃葬城东,土自成坟。其夕,县中牛羊皆流汗喘乏,人莫知之。百姓为立庙,号‘叶君祠’,祷无不应,远近尊崇。帝诏迎取其鼓,置都亭下,略无复声。或云:“即古仙人王乔也,示变化之迹于世耳。”(出《仙传拾遗》)
【译文】
王乔是河东郡人,汉显宗时任南阳郡叶县县令。王乔有仙人的道术,每个月的初一十五就到京城朝见皇帝。皇帝因为他进京太勤而奇怪,而且他每次来时即不骑马也不乘车,就密令太史官偷偷察看。太史官察看后向皇帝奏报说,“王乔每次到京城来时,准有一对野鸭子飞来。”皇帝就派人等野鸭子再飞来时张网捕捉,结果网里捕到的是一双鞋子,这鞋还是汉显宗四年时赏给尚书的那双鞋。每次王乔来朝见时,叶县县衙门前的堂鼓就会不敲自响,鼓声可以传到京城。后来,有一天忽然从空中降下一具玉石棺材,停在大堂院里。县衙的官员们一起推挪那口玉棺,玉棺一点也不动。王乔就说,“这是天帝要召我去呢。”于是王乔就洗了澡吃了药,自己躺进玉棺中。他一躺进去,棺盖就自动盖上了。然后大家把玉棺埋在城东,玉棺入土后,泥土自动堆成了坟墓。这天夜里,叶县的牛羊都流汗气喘,不知是怎么回事。百姓立了庙,叫“叶君祠”,祈祷求告都很灵验,远近的人都很信服崇敬。皇帝让人把堂鼓迎进京城放在城外都亭中,鼓再也没响过。有人说他就是古时的仙人王乔,来向世人显示神仙变化的功力。


周隐遥
周隐遥,洞庭山道士,自云甪里先生之孙。山上有其祖甪里庙甪里村。言其数世得道,尝居焦山中,学太阴炼形之道,死于崖窟中。嘱其弟子曰:“检视我尸,勿令他物所犯。六年后,若再生,当以衣裳衣我。”弟子视之,初则臭秽虫坏,唯五脏不变,依言闭护之。至六年往看,乃身全却生。弟子备汤沐,以新衣衣之。发鬒而黑,髭粗而直,若兽鬣也。十六年又死如前,更七年复生。如此三度,已四十年余,近八十岁,状貌如三十许人。隋炀帝闻之,征至东郡,颁赐丰厚,恩礼隆异。而恳乞归山。寻还本郡。贞观中,召至长安,于内殿安置,问修习之道。对曰:“臣所修者,匹夫之志,功不及物,利唯一身。帝王修道,一言之利,万国蒙福。得道之效,速于人臣。区区所学,非九重万乘之所修也。”恳求归山,寻亦随其所适。(出《仙传拾遗》)
【译文】
周隐遥是洞庭山中的一位道士,自称是汉初“商山四皓”之一的甪里先生的孙子(甪,音lù)。并说洞庭山上有他的祖父的甪里庙和甪里村。他说他已经连着好几世都得了道,曾住在江苏镇江的焦山里,学太阴修炼解脱肉身的道术,死在山洞里。死前他嘱咐弟子说,“要好好看守我的尸体,不要什么东西伤害侵犯。如果我六年后能够复活,就给我穿好衣裳。”他的弟子们看守着他的尸体,看着尸体渐渐腐烂被蛆虫咬坏,只有五脏一点也没变,于是就遵照他生前的嘱咐细心照看。到了六年头上再去看时,果然复活了。弟子们给他洗了澡,换上新衣服。这时他的头发又密又黑,胡子又粗又直,像是野兽的鬃毛一样。过了十六年,周隐遥又像上次一样死了,过了七年又复活了。这样死死活活地反复了三次,已经过了四十年,周隐遥也快八十岁了,但容貌仍像三十多岁的人。隋炀帝听说后,召他到东都洛阳,给了他丰厚的赏赐,对他十分尊重,希望他在朝里作官。但周隐遥却向炀帝恳求让他归山。后来他回到了家乡。唐贞观年间,又把他召到长安,皇帝把他接到内宫,向他请教修道的方术。他回答说,“我修炼的那点道术,只是为了个人的意志,功力达不到身外,只对自身有益。帝王所修的道,一句话就可以使万民得福。帝王修道也比臣民成功得快。我的那一点点道术,怎么能教你这身居皇宫的万乘之尊的皇帝呢?”周隐遥再三恳求放他归山,皇帝就答应了他的请求,让他回山修道去了。


刘商
刘商者,中山靖王之后。举孝廉,历官合淝令。而笃好无为清简之道。方术服炼之门,五金八石,所难致者。必力而求之。人有方疏,未合炼施效者,必资其药石,给其炉鼎,助使成之,未尝有所觊觎也。因泛舟苕霅间,遂卜居武康上强山下。有樵童药臾,虽常草木之药,诣门而售者,亦答以善价。一旦,樵夫鬻樵,有术一把,商亦厚价致之。其庭庑之下,篱落之间,草木诸药,已堆积矣。忽闲步杖策,逍遥田亩蹊隧之傍,聊自怡适,闻藂林间,有人相与言曰:“中山刘商,今日已赐真术矣,盖阴功笃好之所感乎。”窥林中,杳无人迹。奔归取术,修而服之。月余,齿发益盛,貌如婴童;举步轻速,可及驰马;登涉云岩,无复困惫。又月余,坐知四方之事,验若符契,乃入上强洞中。咸通初,有酒家以樵叟稍异,尽礼接之。累月复一至,因谓酒家曰:“我山中刘商也,夙攻水墨,愿留一图,以酬见待之厚。”使备缯素,而约以再来。一日果至酒家,援毫运思,顷刻而千山万水,非世工之所及。将去,谓酒家曰:“我祖淮南王,今为九海总司,居列真之任。授我以南溟都水之秩,旬日远别,不复来矣。”如是十许日,天色晴霁,香风瑞云,弥布山谷,樵者见空中骑乘,飞举南去。(出《仙传拾遗》)
【译文】
刘商是陕西中山靖王的后代,曾被举荐为孝廉,作过安徽合淝县令。他爱好清静无为的老子学说,热心于服丹方修炼自身的方术,金、银、铜、铅铁这五金和炼丹用的丹砂、雄黄、雌黄、空青、硫黄、云母、戎、硝石这八种石料,他都想尽方法去搜寻齐全。如果有人得到炼丹的秘方却没法实验炼制时,刘商就慷慨地把自己收集的药石原料送给他,并送给他炼丹炉和锅,帮助他炼成,自己一点也不想从中得什么好处或想占有人家的成果。有一次,刘商坐船在浙江天目山的苕溪和霅(音xiá)水之间漫游,后来进了浙江湖州武康县的上强山隐居起来。砍柴的少年或采药的老人,只要到他门前来卖柴卖药,刘商都能给个好价钱买下来。有一天,一个砍柴的来向刘商卖柴,手上还拿着一把白术草药,刘商也给了他不少钱把那把白术买下来。其实刘商的院子里各种草药已堆了很大一堆了。这天他拄着拐杖在野外田地小路上很悠闲的散步,忽然听见丛林里有人谈话说,“中山人刘商,神已经把神药白术赐给他了,这是由于他长期积累阴功和专心修道的意志感动了神吧!”刘商仔细察看树林,没发现一个人影。就跑回家去拿出那把白术,结合自己的修炼服用下去。过了一个多月,牙齿更结实了,头发更密了,面容变得像孩童。走路又轻又快,可以赶上奔跑的马。攀登高入云端的山峰一点也不觉疲乏。又过了一个多月,不出门就知道天下的事,比算卦预卜还要灵验,就进了上强山的石洞里继续修炼。咸通初年,有一个卖酒人看见一个打柴老人不同于凡人,就以厚礼接待了老人。老人过了一个月又到酒店来,对卖酒人说,“我是上强山中的刘商,长时间画水墨画,今天来是想给你留一幅画,以酬谢你对我的款待。”刘商让卖酒人准备一块画画用的白绸布,并约好了日子来画画。一天刘商果然来到酒家,拿起笔来构思了一会儿,很快就在这布上画出了千山万水,那技巧不是世上人所能有的。临走时对酒家说,“我的祖先是汉代淮南王刘安,他现在任九海总司的官职,是仙界的职位。他任命我作管辖南海的职务,过十几天我们就要久别,不能再来看你了。”过了十几天,天空晴朗无云,山谷中吹拂着香风,翻卷着祥云,砍柴的人看见空中有个骑着什么的人向南飞去了。




卷第七 神仙七
白石先生 皇初平 王远 伯山甫  马鸣生 李八百 李阿


白石先生
白石先生者,中黄丈人弟子也,至彭祖时,已二千岁余矣。不肯修升天之道,但取不死而已,不失人间之乐。其所据行者,正以交接之道为主,而金液之药为上也。初以居贫,不能得药,乃养羊牧猪,十数年间,约衣节用,置货万金,乃大买药服之。常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时人故号曰白石先生。亦食脯饮酒,亦食谷食。日行三四百里,视之色如四十许人。性好朝拜事神,好读幽经及太素传。彭祖问之曰:“何不服升天之药?”答曰:“天上复能乐比人间乎?但莫使老死耳。天上多至尊,相奉事,更苦于人间。”故时人呼白石先生为隐遁仙人,以其不汲汲于升天为仙官,亦犹不求闻达者也。(出《神仙传》)
【译文】
白石先生是中黄丈人的弟子,古代仙人彭祖在世时,白石先生已活了两千岁了。他并不热衷于得道成仙,只是希望长生不死就可以了,所以对人间的享乐都不放弃。他最注重的就是节制男女交合的事,经常服用的药只有用金石炼成的丹液。起初由于非常贫穷没有钱买药,他就养羊喂猪,节衣缩食。积攒了不少钱,就开始经常买药服用。他还经常煮白石当饭吃,又住在白石山中,所以当时人们都称他为白石先生。但他也吃肉喝酒,也吃五谷杂粮。他可以一天走三四百里,虽然两千多岁了,看着仍像四十多岁的人。他好朝拜神仙,爱读著名道家浮丘公著的《相鹤经》和论述宇宙物质构成的《太素传》。彭祖有一次问白石先生,“你为什么不服用可以成仙的药呢?”白石先生回答说,“天上能有人间这么多的欢乐吗?我只求不老不死就满足了。再说天上有那么多的神仙,我去侍奉他们,比在人间可苦多了。”所以当时人们都称白石先生为“隐居世人的神仙”,因为他并不苦苦追求升天当仙官,正如在世人不追求功名利禄。


皇初平
皇初平者。丹溪人也。年十五,家使牧羊,有道士见其良谨,便将至金华山石室中,四十余年,不复念家。其兄初起,行山寻索初平,历年不得。后见市中有一道士,初起召问之曰:“吾有弟名初平,因令牧羊,失之四十余年,莫知死生所在,愿道君为占之。”道士曰:“金华山中有一牧羊儿,姓皇,字初平,是卿弟非疑。”初起闻之,即随道士去,求弟遂得,相见悲喜。语毕,问初平羊何在,曰:“近在山东耳。”初起往视之,不见,但见白石而还,谓初平曰:“山东无羊也。”初平曰:“羊在耳,兄但自不见之。”初平与初起俱往看之。初平乃叱曰:“羊起。”于是白石皆变为羊数万头。初起曰:“弟独得仙道如此,吾可学乎?”初平曰:“唯好道,便可得之耳。”初起便弃妻子留住,就初平学。共服松脂茯苓,至五百岁,能坐在立亡,行于日中无影,而有童子之色。后乃俱还乡里,亲族死终略尽,乃复还去。初平改字为赤松子,初起改字为鲁班。其后服此药得仙者数十人。(出《神仙传》)
【译文】
皇初平是丹溪人。十五岁时,家里让他出去放羊,遇见一个道士,道士看他憨厚善良,就把他领到浙江金华山的山洞中,一去就是四十多年,他也不再想家。他的哥哥叫皇初起,进山寻找,找了好几年也找不到。后来他在街上见一个道士,就向他打听说,“我有个弟弟叫皇初平,家里让他放羊,已经走失了四十多年,不知他的死活,也不知他在什么地方,恳求道长给算一算。“道士说,金华山中有一个放羊的小孩,姓皇字初平,肯定就是你的弟弟了。”初起听后就跟着道士,到金华山里找到了弟弟,兄弟相见悲喜交加。初起就问初平那羊都哪去了,初平说,“就在东边山坡上。”初起就到东山坡上去找,没看见羊,只看见一堆白石头,就回来对初平说,“东山坡上哪里有羊啊?”初平说“羊就在那儿,只是哥哥你看不见罢了。”初平就领哥哥来到东山坡,吆喝了一声“羊快起来!”只见那些白石头一下子变成了几万头羊。初起说,“弟弟你已经得了仙道,我能学成吗?”初平说。“只要你诚心修道,就能学成。”初起就离开了妻子儿女,来跟弟弟学道。和他一起服用松脂和茯苓,活到了五百岁,修炼得能坐在那里忽然消失,在大白天走路,谁也看不见他,面容也像孩童一样。后来兄弟俩一起回乡,见亲族都已死光了,就又回了山。初平改名赤松子,初起改名叫鲁般。后来服他们的药成仙的有好几十人。


王远
王远,字方平,东海人也。举孝廉,除郎中,稍加中散大夫。学通五经,尤明天文图谶河洛之要,逆知天下盛衰之期,九州吉凶,如观之掌握。后弃官,入山修道。道成,汉孝桓帝闻之,连征不出。使郡国逼载,以诣京师,远低头闭口,不答诏。乃题宫门扇板四百余字,皆说方来之事。帝恶之,使削去。外字适去,内字复见,墨皆彻板里,削之愈分明。
远无子孙,乡里人累世相传供养之。同郡太尉陈耽,为远营道室,旦夕朝拜之,但乞福,未言学道也。远在陈家四十余年,陈家曾无疾病死丧,奴婢皆然。六畜繁息,田桑倍获。远忽语陈耽曰:“吾期运当去,不得久停,明日日中当发。”至时远死,耽知其仙去,不敢下着地,但悲啼叹息曰:“先生舍我,我将何怙?”具棺器烧香,就床衣装之。至三日夜,忽失其尸,衣冠不解,如蛇蜕耳。
远卒后百余日,耽亦卒。或谓耽得远之道化去;或曰,知耽将终,故委之而去也。
初远欲东入括苍山,过吴,住胥门蔡经家。蔡经者,小民耳,而骨相当仙。远知之,故往其家。遂语经曰:“汝生命应得度世,欲取汝以补官僚耳。然少不知道,今气少肉多,不得上去,当为尸解,如从狗窦中过耳。”于是告以要言,乃委经而去。经后忽身体发热如火,欲得冷水灌之。举家汲水灌之,如沃焦石。如此三日,销耗骨立,乃入室,以被自覆。忽然失之。视其被内,唯有皮,头足具如蝉脱也。
去十余年,忽还家,容色少壮。鬓发霅黑。语家人曰:“七月七日,王君当来,其日可多作饮食,以供从官。”至其日,经家乃借瓮器,作饮食百余斛,罗列布置庭下。是日,王君果来。未至,先闻金鼓箫管人马之声,比近皆惊,莫知所在。及至经舍,举家皆见远。冠远游冠,朱衣,虎头鞶囊,五色绶,带剑。黄色少髭,长短中形人也。乘羽车,驾五龙,龙各异色,前后麾节,幡旗导从,威仪奕奕,如大将军也。有十二伍伯,皆以蜡封其口,鼓吹皆乘龙,从天而下,悬集于庭。从官皆长丈余,不从道衢。既至,从官皆隐,不知所在,唯独见远坐耳。
须臾,引见经父母兄弟,因遣人召麻姑,亦莫知麻姑是何人也。言曰:“王方平敬报,久不到民间,今来在此,想姑能暂来语否?”须臾信还,不见其使,但闻信语曰:“麻姑载拜。不相见忽已五百余年,尊卑有序,拜敬无阶。烦信承来在彼,食顷即到。先受命当按行蓬莱,今便暂住,如是当还,还便亲觐,愿未即去。”如此两时,闻麻姑来。来时亦先闻人马声。既至,从官半于远也。
麻姑至,蔡经亦举家见之。是好女子,年可十八九许,于顶上作髻,余发散垂至腰。衣有文采,又非锦绮,光彩耀目,不可名状,皆世之所无也。入拜远,远为之起立。坐定,各进行厨,皆金盘玉杯无限也,肴膳多是诸花,而香气达于内外。擘脯而食之,云:麟脯。
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又水浅于往日会时略半耳,岂将复为陵陆乎?”
远叹曰:“圣人皆言海中行复扬尘也。”
麻姑欲见蔡经母及妇等,时经弟妇新产数日,姑见知之,曰:“噫,且立勿前,即求少许米来。”得米掷之堕地,谓以米祛其秽也。视其米皆成丹砂。远笑曰:“姑故年少也,吾老矣,不喜复作如此狡狯变化也。”远谓经家人曰:“吾欲赐汝辈美酒,此酒方出天厨,其味醇浓,非俗人所宜饮,饮之或能烂肠,今当以水和之,汝辈勿怪也。”乃以斗水,合升酒搅之,以赐经家人,人饮一升许,皆醉。良久酒尽,远遣左右曰:“不足复还取也。”以千钱与余杭姥,乞酤酒。须臾信还,得一油囊酒,五斗许。使传余杭姥答言:“恐地上酒不中尊饮耳。”
麻姑手爪似鸟,经见之,心中念曰:“背大痒时,得此爪以爬背,当佳之。”远已知经心中所言,即使人牵经鞭之,谓曰:“麻姑神人也,汝何忽谓其爪可爬背耶?”但见鞭着经背,亦莫见有人持鞭者。远告经曰:“吾鞭不可妄得也。”
经比舍有姓陈者,失其名,尝罢县尉,闻经家有神人,乃诣门叩头,求乞拜见。于是远使引前与语。此人便欲从驱使,比于蔡经。远曰:“君且向日而立。”远从后观之曰:“噫,君心邪不正,终未可教以仙道,当授君地上主者之职司。”临去,以一符并一传,著以小箱中,与陈尉。告言“此不能令君度世,止能存君本寿,自出百岁向上。可以攘灾治病者,命未终及无罪者,君以符到其家,便愈矣。若邪鬼血食作祟祸者,便带此符,以传敕吏,遣其鬼。君心中亦当知其轻重,临时以意治之。”陈以此符治病有效,事之者数百家。寿一百一十岁而死。死后子弟行其符,不复验矣。
远去后,经家所作饮食,数百斛皆尽,亦不见有人饮食也。经父母私问经曰:“王君是何神人,复居何处?”经曰:“常在昆仑山,往来罗浮括苍等山,山上皆有宫室。主天曹事,一日之中,与天上相反覆者十数过。地上五岳生死之事,皆先来告王君。王君出,城(云笈七签卷一○九引《神仙传》城作或不)尽将百官从行,唯乘一黄麟,将十数侍人。每行常见山林在下,去地常数百丈,所到则山海之神皆来奉迎拜谒。”
其后数十年,经复暂归家,远有书与陈尉,其书廓落,大而不工。先是人无知方平名远者,因此乃知之。陈尉家于今世世存录王君手书,并符传于小箱中。(出《神仙传》)

【译文】
王远,字方平,是东海人。曾被举荐为孝廉,任过郎中,后来升任为中散大夫。熟读《尚书》、《诗经》、《春秋》、《易经》、《仪礼》五部经典,尤其精通天文、河图、符命的深奥理论,可以预知天下盛衰的日期,九州将要有什么吉凶祸福,他都了如指掌。后来他辞去官职进山修道。
修成得道后,汉孝桓帝刘志听说后,几次召他进宫,他始终不出山。桓帝又派地方官吏去找他,强迫他上车,把他拉到京城。但他见了桓帝后,始终低着头一言不发。桓帝问话,刘远也不回答。后来他在宫门上题了四百多字,说的都是未来的事。桓帝十分生气,让把宫门上的字用刀削去。面上的字刚削掉,板里的字又显了出来,因为字的墨已渗透到门板里了,越削越清楚。
王远没有后代,他家乡的人世代相传供养他。同郡有个太尉叫陈耽,专门为王远建了一座修道的专室,并早晚向他行礼叩拜,只说是向他祈福,并不说想跟他学道。王远在陈耽家住了四十多年,陈家没有一个人生病或死亡,连奴仆婢女都平安无恙。陈家始终六畜兴旺,庄稼丰收。
有一天王远突然对陈耽说,“我的阳寿到了,不会再在你这里久留,明天中午我就去了。”果然第二天中午就死了。陈耽知道王远已经升仙而去,不敢把他的尸体放在地上,只是悲痛地哭道:“先生扔了我走了,今后我还能依靠谁呢?”就作了棺材,烧上香烛,用床单包起他的尸体。三天后的夜晚,尸体忽然不见了,但他的衣服并没有解开,像蛇蜕皮一样留在床上。王远死后一百多天,陈耽也死了。有人说陈耽得到了王远的道术也成仙飞升了;也有人说王远知道陈耽快死了所以才离开他先走了。
在此之前,王远曾打算往浙江东南的括苍山,经过江苏吴郡,住在苏州西门的蔡经家。蔡经是个普通老百姓,然而从骨相上看可以成仙,王远看出来了,所以住在他家。王
远对蔡经说,“你命中该得道成仙,上天打算接你去补充仙宫的缺额,由于你从年轻时就没有学习道术的修炼,所以你现在精气少而身子肥胖,不可能成仙飞升。只有从肉体中解脱出来才能成仙,肉身的解脱不过像从狗洞中钻出去一样,你不要怕。”于是王远就把解脱肉体的方术传授给蔡经。然后就离开他去了。
蔡经后来突然身体变得像火一样发热,要求家里人用冷水浇他。全家就都打来水向他身上浇,像浇一块烧焦的石头。这样浇了三天水,蔡经就只剩下一副骨头架子了。然后家里人把蔡经弄到屋里床上躺下,他用被子把自己完全蒙上,忽然就不见了。揭开被子一看,只留下全身的皮,像蝉蜕下的皮一样。
蔡经去了十几年后,突然又回到家来,容貌像青年一样,身体强壮,头发胡须又密又黑。蔡经对家里人说:“七月七日王远要到咱家来,那天要多多作些饭菜,好招待他的随从官员们。”
到了七月七日那天,蔡经家借了不少炊具,作了好几百斗粮食的饭,摆放在院子里,后来王远果然来了。王远来到之前,先听见了敲锣打鼓吹奏箫管的音乐声和人喊马嘶声,周围邻居们都十分惊恐,也看不见仙人究竟在哪里。及王远来到蔡经的家,家人们全看到了他。
只见他穿着大红袍服,头戴远游冠,腰带上挂着虎头形的装绶带用的皮包,系着五色的绶带,挂着宝剑。看他脸上有淡黄色的少年人的唇髭,中等身材。他乘着有翠羽伞盖的车,车由五条龙拉着,车的前后都是手执旗幡旌节的仪仗侍从,像大将军般的十分威风。有十二个差役在前面开道,他们的嘴都用蜡封着,接着又有一队骑着龙的乐队从天而降,聚集在院子里。还有一些身高一丈多的随从官员,都没在道路上站立,而是停在空中。
王远到了以后,所有的随从仪仗立刻不见了,只有王远坐在那里。过了片刻,王远召见了蔡经的父母兄弟,然后又派人请麻姑到这儿来,大家都不知道麻姑是什么人。王远让派去请麻姑的人对麻姑说。“王方平恭敬的向麻姑禀报,说他很久不到人间来了。现在他来到人间,不知麻姑您能不能赏光到人间来一趟,一起叙叙话。”
不一会儿麻姑的信使就来了,不见那使者,只听他发出了声音说,“麻姑我这里向王远君施礼了。我们已经五百年没见面了,虽然我们地位身份不同,但互相尊重敬仰,没有什么尊卑之分。先给你捎去个信,我一顿饭工夫就到。我已接受了使命要到蓬莱仙去视察,必须去一趟,但很快就会回来,回来后我就马上到你那儿去拜望,希望你等等我不要马上离开人间。”
过了两个时辰,就听说麻姑到了。也是先听见人马声,等到了以后,都看见麻姑的随从仪仗只有王远的一半多。麻姑到了以后,蔡经领着全家上前拜见。只见麻姑是个十八九岁的美貌的女子,头顶上挽了个发髻,剩下的头发都披散下来垂到腰间。衣服上有美丽的图案,但不是绸缎,却光彩照人,不知是什么做的,反正是世上绝对没有的。
麻姑进屋拜见了王远,王远忙站起来还礼。两人坐完以后,双方带来的厨师把各种佳肴呈送上来,食具都是金杯玉盘,不计其数,但盘中的菜肴大都是各种花,香气立刻充溢了屋子内外。这时宾主切开盘里的肉干吃,原来是天上麒麟肉作的肉干。
这时麻姑对王远说,“我从上次接待你以来,已经看见东海三次变成桑园田野了。刚才我到蓬莱仙洲去,看见岛周围的水,比上次我来会见时又浅了一半,是不是蓬莱仙洲的水也要干涸而变成陆地呢?”王远感叹地说。“怪不得圣人也都说过,在海里行走也会扬起灰尘的!”

这时麻姑想看看蔡经的母亲和妻子,当时蔡经的弟媳正坐月子,麻姑一看就知道她刚生完孩子,立刻说,“哎哟,你先站住,不要往前来。”说着他家人拿了一把米撒在地上,说米能除掉产妇身不洁的东西。再一看,洒在地上的米已变成了丹砂。
王远笑着对麻姑说,“看来你还是年轻好胜啊。我老了,早就不喜欢做这些小小的法术了。”王远又对蔡经家的人说,“我想赏给你们一些美酒,这酒是刚刚从天上的酒库里带来的,味道非常醇厚,世间人喝不太合适,如果就这样喝下去,肠子会烂掉,我必须往酒里兑些水,你们别怪罪我。”说罢就用一半水兑了一升酒赐给蔡经家的人,每人喝了一升就都醉了。不一会儿酒喝光了王远说。“酒不够了就再去拿。”就命左右的人拿了一千钱到余杭城的一个老太太那里去买酒。派去买酒的人片刻就回来了,买来了一油袋子的酒,有五斗多。
余杭城老太太捎话给王远说。“我担心人世上的酒你们喝不惯吧。”

麻姑的手生得像鸟的爪子,蔡经看见就心里暗想,“如果我后背发痒时,用她那爪子挠一挠,大概会挺舒服吧。”蔡经心里刚刚一想,王远就知道了,就让随从把蔡经抓来抽了一顿鞭子,斥责蔡经道,“麻姑是神仙,你怎么竟敢胡思乱想让她为你挠痒痒呢?”只见鞭子抽打在蔡经身上,却看不见有拿鞭子的人。打完了,王远对蔡经说,“我的鞭子从不随便打人,你能挨我的鞭打也是你的造化。”

蔡经的邻居有个姓陈的,不知道叫什么名,曾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