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罗马全面战争之帝国崛起-第2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时城外的奥斯卡又在做些什么呢?为什么孟菲斯城的城墙已经被轰塌数处了,他还不让奥古斯都帝国的军队和克利奥佩特拉麾下的军队对孟菲斯城发起进攻呢?
其实,早在奥斯卡下令停止进攻孟菲斯城以后,除了安排所有步兵军团的器械大队每日轰击孟菲斯城的城墙以外,奥斯卡还下了另外的两道命令;第一道命令,就是让亚历山大城中的第三骑兵军团军团长巴希雷克率领他的本部骑兵押送那些被俘的埃及王国将士前来孟菲斯城下。
在这道命令之中,奥斯卡还特意交代巴希雷克一定要带着战死的埃及王国犹太行省总督奥克奇维安的尸体;光是只有俘虏的话,根本无法震慑孟菲斯城内的守军,加上奥克奇维安的尸体以后,所产生的效果可就完全不同了。
第二道命令可就不是对奥古斯都帝国的军队下达的了,而是对克利奥佩特拉麾下的军队下达的;孟菲斯城内的守军主要就是由三万埃及王国最精锐的法老军团将士和四万埃及王国中埃及地区的驻军构成,其中前者的兵源主要是来自于孟菲斯城,而后者的兵源却是主要来自于中埃及地区。
问题的关键在于,孟菲斯城现在还牢牢的控制在忠诚于托勒密十三世的军队手中,而整个中埃及地区的其他地方却都已经是克利奥佩特拉大军驰骋的无人之境了;甚至就连靠近中埃及地区的埃及王国底比斯行省,也在这场决定性的战斗没有打出结果之前也是保持了自身的中立。
这就意味着,只要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的话,奥斯卡就可以利用克利奥佩特拉麾下的军队,将孟菲斯城内守军中不属于法老禁卫军团的将士们的家人从中埃及地区找出来;不可否认奥斯卡想出的这个办法的确是拿不上台面的损招,但效果绝对也是不错的。
克利奥佩特拉本就是一个为了权力而不择手段的女人,她自然不会对奥斯卡的这个损招有什么芥蒂了;实际上,当奥斯卡将这个办法告诉克利奥佩特拉的时候,克利奥佩特拉表现完全可以用眼前一亮来形容,之后克利奥佩特拉麾下的三万大军就被派出去干这件事情去了。
奥斯卡也没有打算让克利奥佩特拉麾下的三万大军将城内四万守军的家人全部找出来,只要他们可以找到大约五千人左右的确切守军家人就足够了;其他的守军家人直接随便抓个两万人放在后面充数就可以了,难道孟菲斯城内的守军还能挨个挨个的找出自己的家人吗?
奥古斯都帝国军队的石弩在将孟菲斯城的城墙轰塌了数段以后,奥斯卡就命令所有的石弩部队暂时停止轰击;因为巴希雷克已经带着他的第三骑兵军团和无数俘虏来到了奥斯卡的军营了!
巴希雷克抵达以后,奥斯卡就让原本负责喊话劝降的将士们将奥克奇维安和伯狄诺斯派遣七万增援大军南下的消息告诉城内的守军们;正在巡视大军的波希纽斯在听到城外敌军的喊话以后,心里却是猛然有了些许不详的预感。
还没有等波希纽斯心中不详的预感过去,城外敌军的喊话中果然出现了这七万大军被克利奥佩特拉的军队全部歼灭的内容;虽然波希纽斯的心中一直都对奥克奇维安伯狄诺斯的增援大军迟迟不到感到焦虑,但是也不可能相信城外敌军的喊话。
毕竟那可是埃及王国最为精锐的七万边军,其中更是有着三万野战强悍无比的战车部队;更为重要的是,包围孟菲斯城的奥古斯都帝国军队和克利奥佩特拉的军队一直以来都没有减少过,他们哪里抽调那么多的军队去歼灭奥克奇维安和伯狄诺斯的七万南下精锐之师。
不仅波希纽斯不会相信城外克利奥佩特拉军队的喊话,就连孟菲斯城普通的守军将士们也没有理会城外敌人毫无根据的言论;奥斯卡早就料到孟菲斯城的守军们是不可能轻易相信这个消息的,于是他就当场让一百名俘虏带着奥克奇维安的尸体往孟菲斯城内而去了。
区区一百名‘敌军’自然不可能让波希纽斯大动干戈了,他倒是想要好好看看奥古斯都帝国的那些人和克利奥佩特拉想玩什么小把戏;在孟菲斯城内守军的戒备之下,这一百被释放的俘虏就带着奥克奇维安的尸体靠近了孟菲斯城的城门。
当波希纽斯看到奥克奇维安的尸体的那一刻,他就知道城外的敌军并没有撒谎,奥克奇维安亲自率领的七万南下大军很有可能已经被奥古斯都帝国和克利奥佩特拉的联军歼灭了;为了阻止城内的守军们知道这个情况,波希纽斯在这一百人距离城墙还有五十米的时候就下达了射击命令。
上万弓箭手的齐射,根本就没有给这一百名俘虏任何生的机会;包括奥克奇维安的尸体在内的所有人,都被孟菲斯城内守军的箭雨射成了刺猬,波希纽斯对此的解释则是为了避免这一百名奸细进入孟菲斯城内,但这一百人真的是奸细吗?
波希纽斯的举动让所有守军们的心头都笼罩了一层说不清道不明的阴霾,倒是有些认识奥克奇维安的守军将领,在与波希纽斯一起看到奥克奇维安的尸体以后却是露出了惨白的脸色;不过,在波希纽斯恶狠狠的目光中,他们也只能选择将自己想要说出来的话给咽了下去。
奥克奇维安的尸体可不是奥斯卡的终极手段,这只不过是奥斯卡用来在守军和他们的将领之间埋下不信任的种子的开始而已;就算是波希纽斯可以下令射杀那一百俘虏,他也无法阻止奥斯卡让那些被俘虏的奥克奇维安麾下的将士们用扩音器详细描述他们大军覆灭的过程。
两天之后,克利奥佩特拉麾下被派出去寻找守军家人的三万大军终于回到了大军;奥斯卡给他们的任务是最少寻找到五千名守军的真实家人,然后再随便抓两万人充个数。
事实证明,这些埃及军队在执行这样非战斗任务的时候还是不错的;最起码他们超额完成了奥斯卡交代给他们的任务,他们在中埃及地区找到了一万五千之众守军的家人,充数的也抓了一万。
他们重返军营以后,奥斯卡没有再继续耽误时间了,而是随便从一万五千老弱妇孺中拉出了三百人,让他们挨个使用扩音器呼喊他们儿子、丈夫、父亲的名字;等这三百人全部喊完以后,克利奥佩特拉麾下的五万大军就押着这两万五千老弱妇孺向孟菲斯城推进了。
孟菲斯城内的守军中有两百多人听到了自己家人的呼喊,还有更多的人在被敌人强押着往前推进的老弱妇孺中看到了自己的家人;当这些人全部靠近城墙的两百米范围以后,忍无可忍的法老天选弓箭手们已经准备射击了,但是那些非法老禁卫军团的将士们却拼命阻止他们的射击。
双方甚至已经演变到拔刀相向的时候,波希纽斯却是下达了打开城门放弃抵抗的命令;不理会那些难以置信的法老禁卫军团将士们,满心都是自己家人的守军立即就跑过去打开城门了。
事实上,当波希纽斯听到那三百人的挨个喊话以后,就知道这场战斗已经无法进行下去了;如果自己强行命令那些法老禁卫军团的将士们进攻的话,只会引发法老禁卫军团将士们与中埃及地区的四万将士之间的直接内讧,最终还是避免不了被城外的敌军拿下孟菲斯城的命运。
说到底克利奥佩特拉也是埃及王国的法老继承人之一,再怎么样埃及王国也没有变成外人的埃及王国;与其这样在内战之中将埃及王国的国力消耗殆尽,还不如在没有任何翻盘的可能下做出妥协,这也算是保存埃及王国自身的实力了吧。
面对果断打开城门投降的守军,克利奥佩特拉麾下的五万大军根本就没有在意他们手中的那数万老弱妇孺,而是直接冲进了城内并收缴了所有守军的武器;待克利奥佩特拉和奥斯卡进入城内的时候,奥古斯都帝国的军队已然将俘虏和城墙控制了起来,其他的埃及军队更是占领了王宫。
托勒密十三世可没有想到孟菲斯城会这么戏剧性的沦陷,当克利奥佩特拉麾下的军队冲进王宫的时候,他还在与自己的新任王后也就是克利奥佩特拉的大姐商议着如何脱困呢;或许是因为克利奥佩特拉早就下达了命令,亦或许他们真的企图反抗,总之这两个人都在乱军中被误杀了。
当克利奥佩特拉和奥斯卡来到王宫时,王宫内的一切都保持了原有的摸样,唯独托勒密十三世和克利奥佩特拉的姐姐已经变成了两具尸体;这样的结局对于克利奥佩特拉来说才是最好的结局,最起码她不用头疼如何来安置这两个人了。
“第六百六十章·新的埃及”
选择应该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即使粗制滥造,消费者还是很快地适应和认同。
——毕达哥拉斯(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和音乐理论家)
克利奥佩特拉入主孟菲斯以后,埃及王国的战争也就几乎彻底结束了;就算是仍旧盘踞在腓尼基地区和犹太地区的伯狄诺斯也根本无法改变埃及王国的局势了,他麾下的四万步兵很快就会面临克利奥佩特拉和奥古斯都帝国的大军压境。
就在克利奥佩特拉的大军入主孟菲斯的第二天,克利奥佩特拉就宣布自己正式成为埃及王国的克利奥佩特拉七世法老;而身为克利奥佩特拉丈夫的奥斯卡,也拥有了埃及王国法老的称号。
这也是埃及王国托勒密王朝的传统,每一任埃及王国的法老都是由法老本人及其妻子或者丈夫共同担任的;在托勒密十三世担任埃及王国法老的时候,他的姐姐既是他的王后,也是埃及王国的另一位法老,这就是埃及王国的法老继承法则。
埃及王国的百姓们对于法老换人这样的事情是没有什么意见的,实际上也轮不到他们有任何的意见;至于孟菲斯城内的埃及王国贵族们,凶神恶煞的奥古斯都帝**队让他们心甘情愿的变成了克利奥佩特拉身边阿谀奉承的马屁精。
从小就生活在王宫之中的克利奥佩特拉可不会排斥这些人的溜须拍马,甚至克利奥佩特拉还很享受这些人的刻意讨好;奥斯卡可不在意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他更在意的是对奥古斯都帝国对埃及王国的掌控,这也是奥斯卡付出这么大代价帮助克利奥佩特拉夺得法老之位的必须回报。
在稳定了孟菲斯城内的局势以后,奥斯卡就与主动打开城门投降的波希纽斯将军进行了整整一夜的长谈;这一夜长谈以后,第二天一早奥斯卡就宣布赦免波希纽斯将军的全部罪责,他本人也被奥斯卡以法老的身份任命为埃及王国的法老禁卫军团的军团长。
这一次波希纽斯负责统帅的可不再是整个中埃及地区的全部军队了,而仅仅是法老禁卫军团的军队而已;不过,奥斯卡也对原本拥有三万人编制的法老禁卫军团做出了调整,新的法老禁卫军团将拥有五万人规模,主要任何也由固守孟菲斯城变成了驻守整个中埃及地区。
除了对波希纽斯的重新启用以外,孟菲斯城内所有的被俘守军也都被奥斯卡释放了,并将这些将士们与克利奥佩特拉麾下的军队进行了混编;完成了这些以后,克利奥佩特拉麾下的埃及军队将会达到十二万之众,但距离奥斯卡心目中的数字还差的太远。
以埃及王国的实力,再加上需要面对的塞琉古帝国也是极为强大的军事强国,奥斯卡认为埃及王国要想拥有自保的实力,最起码也需要三十万规模的军队;毕竟埃及王国的军队在战斗力方面还是与塞琉古帝国有着一定差距的,既然质量上比不上别人那就只能从数量上下手了。
有关于这方面的事情奥斯卡早已经与克利奥佩特拉商量好了,埃及王国从今往后虽然是奥古斯都帝国的附属国,但是奥古斯都帝国也不能太过于干涉埃及王国的内政;克利奥佩特拉有权决定埃及王国内部的一切事宜,奥斯卡也可以凭借自己法老的身份处理埃及王国的事情。
此外,埃及王国会在大的事务上保持与奥古斯都帝国的一致性,每年还会向奥古斯都帝国提供五百万金币的资金和价值一千万金币的粮食;这些都是埃及王国需要付出的代价,而奥古斯都帝国为此付出的则是需要保证埃及王国的独立和安全,这也是奥斯卡对克利奥佩特拉的承诺。
埃及王国的内政事务,就算是身为埃及王国法老的奥斯卡也是不会干涉的,但埃及王国的军队却必须交给奥古斯都帝国进行规划重建;这不仅是奥斯卡的建议,也是克利奥佩特拉的要求。
曾经效忠于托勒密十三世的军队都是整个埃及王国最精锐的军队,但在奥古斯都帝国的大军进攻下他们并没有什么出彩的表现;唯一值得称道的军队应该就是法老禁卫军团在守卫孟菲斯城时的表现了,可惜也只是昙花一现而已。
为了确保埃及王国的军事实力,由奥斯卡和奥古斯都帝国帮助埃及王国重建军队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方面的事情克利奥佩特拉并不会具体干涉,她放心的交给了奥斯卡去处理,她的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如何尽快的将埃及王国的所有行省都控制在自己的手里。
这倒不是说克利奥佩特拉就对最至关重要的军事问题不上心,只是克利奥佩特拉相信奥斯卡一定会在离开埃及王国之前给自己和小托勒密打造一支强大的军队和一个稳定的后方;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克利奥佩特拉的心里对奥斯卡的依恋也是在所难免的。
奥斯卡的心里自然就更不用说了,克利奥佩特拉是他的女人,小托勒密是他的儿子;相比于普里斯卡和其他的孩子,这对母子需要远离自己留在孟菲斯,奥斯卡怎么可能不为他们考虑呢。
让波希纽斯扩建埃及王国最精锐的法老禁卫军团只是奥斯卡重建埃及王**队的第一步而已,新的法老禁卫军团将会由三万法老天选弓箭手和两万法老禁卫军组成;除了这个军团以外,奥斯卡还在再为埃及王国组建六个崭新的军团,这些军团主干力量则是由奥古斯都帝国提供。
这六个新的军团中,第一个就是由三万埃及弓箭战车和两万埃及战场组成的战车军团,第二个是由四万努比亚长枪兵和一万努比亚骑兵组成的努比亚军团,第三个是由四万尼罗河长枪兵和一万尼罗河骑兵组成的尼罗河军团;这三个军团将会组成埃及王国北部边境地区的新驻军。
第四个是由四万沙漠斧头兵和一万沙漠骑兵组成的沙漠军团,第五个是由两万战斗力强悍的长枪兵和一万精锐弓箭手组成的步兵军团,第六个是由两万骆驼骑兵组成的骑兵军团;这三个军团的任务就是驻守在西奈山行省和纳巴泰行省,成为埃及王国东部边境地区的新驻军。
这总计七个军团的组建,只有法老禁卫军团的基础还算是不错,不需要奥斯卡花费多少的心思就可以重新扩建成功;但是其他的六个军团就必须要奥斯卡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来完成了。
为了加快这六个军团的组建,奥古斯都帝国的军团副将们全部被奥斯卡派遣到了这六个军团之中担当重任;其实,以埃及王国的庞大人口基数和国库中堆积如山的金银财宝,组建三十万的军队真的算不上什么难事。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才能尽可能的提升这些新兵军团的战斗力;埃及王国的军队最大的不足就是战斗意志过于薄弱,这根本就不是埃及王国的本土将领们可以解决的问题。
事实上,埃及王国的军队从上到下都有比较严重的贪生怕死现象,为了彻底杜绝埃及军队中的此类现象,奥斯卡直接从奥古斯都帝国抽调了三千名奥古斯都军校的毕业生前来埃及王国;这些毕业生有的已经是久经沙场的精干大队长了,但更多的还是刚刚从军校毕业的学员。
他们这三千人就是埃及王国重建的七个军团的骨干力量,这次可不是奥斯卡为了掌控埃及王国的军队而派遣这么多的军校毕业生加入埃及军队的,他是真的为了提升埃及军队的战斗力才忍痛抽调这么多的军校毕业生加入埃及军队的,这些人可都是奥古斯都帝国最宝贵的财富。
因为东方大陆上军事实力最强的塞琉古帝国已经与布鲁图斯帝国结为了紧密的盟友,而奥古斯都帝国又与布鲁图斯帝国之间处于敌我状态;假如将来有一天奥古斯都帝国与布鲁图斯帝国真的开战了的话,那么塞琉古帝国与埃及王国之间必然也会就此爆发激烈的战争。
毋庸置疑,埃及王国就会在这样的一场全面战争中成为奥古斯都帝国最重要的粮仓和最值得信任的盟友;要是这个盟友盟友足够的实力来应对塞琉古帝国的进攻的话,最终吃亏的肯定还是奥古斯都帝国,毕竟奥古斯都帝国是不可能坐视埃及王国被塞琉古帝国击败的。
与其将来为此奔波劳累,还不如现在就尽可能的帮助埃及王国提升实力呢;当然,三十万大军的编组训练也不是一两个月就能完成的事情,没有个几年的时间埃及王国的三十万大军都没有可能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在此之前,奥古斯都帝国的十个军团将继续驻守在埃及王国。
这次,奥斯卡在埃及王国留下的军队就不再是全部来自于北非的九个军团了,而是由斯巴达克率领的十个真正的精锐军团;其中甚至还包括了奥古斯都帝国的第一军团和第二军团,再加上第十三至十八军团,以及第四和第五骑兵军团,这就是奥斯卡留在埃及王国的十个军团。
等到将来埃及王国的三十万大军全部形成战斗力以后,这十个军团中的一半军团会撤回奥古斯都帝国,剩下的五个军团会继续帮助埃及王国驻守在与塞琉古帝国的边境地区;当然,眼下这十个军团的首要任务,还是帮助克利奥佩特拉彻底消灭伯狄诺斯在边境地区的四万大军。
“第六百六十一章·海外来敌”
与心作斗争是很难的,因为每一个愿望都是以灵魂为代价换来的。
——赫拉克利特(一位富传奇色彩的哲学家,是爱菲斯学派的代表人物)
不列颠蛮族的四大部落曾经被他们绞尽脑汁选出来的大军统帅巴莱纳斯狠狠地坑了一把,而他们为此付出的代价则是数万不列颠蛮族精锐大军尽丧和不列颠蛮族一大半的舰船也都没有了;失去了这一切以后,恼羞成怒的不列颠蛮族又怎么可能会轻易放弃报复呢?
一个月不行就两个月,一年不行就两年,不列颠蛮族的四大部落用了整整六年的时间来恢复他们自身的实力;原本内部争斗激烈的不列颠蛮族四大部落也在这六年中摒弃所有的前嫌,一起携手合作发展,为了报复背叛他们的巴莱纳斯,他们也是竭尽所能了。
六年的时间里,不列颠蛮族的四大部落重新组织了一支六万人规模的精锐联军,战船和运输船的数量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巅峰期;等到这些准备工作全部做好以后,强大的不列颠蛮族大军再次出发了。
这次不列颠蛮族的四大部落可没有再找什么大家都认可的人做大军统帅,六万不列颠蛮族联军直接就设置了四位统帅,由四大部落的首领之子分别担任;如此一来的话,也算是彻底杜绝了巴莱纳斯事件的重复,要知道这可是一支专门用于报复巴莱纳斯的军队。
不列颠蛮族的联军经过十余日的航行以后,其规模庞大的舰队就抵达了比利时港口的外海;卡拉贝斯的麾下也有一支规模还算是可以的舰队,其舰队主力就是当年俘虏的巴莱纳斯麾下舰船。
当不列颠蛮族的舰队靠近比利时港口的外海以后,卡拉贝斯麾下的巡逻舰队就立即发现了有来自于不列颠蛮族的大规模舰队来袭;面对这么庞大的敌我不明的舰队,卡拉贝斯麾下的巡逻舰队直接就调头返回港口了,而不列颠蛮族的战舰则是异常凶猛的加速冲了上来。
孤悬海外的不列颠蛮族可不知道背叛他们的巴莱纳斯早就已经在数年前就兵败身死了,他们更不知道现在统治高卢大地和比利时地区的是尤利乌斯帝国的卡拉贝斯总督;在他们发现比利时外海的巡逻舰队使用的正是不列颠蛮族的战船以后,他们的大脑立即就热血上涌了。
在这些不列颠蛮族的将士们看来,这支使用不列颠蛮族战船的巡逻舰队肯定就是巴莱纳斯的舰队;这个可耻的叛徒竟然用四大部落的军队和战船在大陆上过着悠闲的生活,这简直就是让四位年轻的统帅要气的爆炸的事情,他们当即就命令己方舰队的战船全部出击,摧毁敌方战船!
一道错误的命令总是能够开始一场错误的战争,到底谁才会变成这场战争的受害者,那就只能靠实力和结果去说话了;卡拉贝斯麾下的巡逻舰队在发现这支敌我不明的舰队竟然派出大量战船追击自己,他们立即就明白了这支远道而来的舰队绝对是敌非友。
巡逻舰队的战船从慢悠悠的游弋到全速后撤是需要时间的,不列颠蛮族舰队的战船却是一直保持着非常快的航行速度;巡逻舰队的四艘战船最终还是有两艘因为航速过慢而被追上来的不列颠蛮族战船当场击沉,另外两艘则是侥幸逃回了比利时港口。
回到港口以后,这两艘战船的船长也是不敢耽搁,赶紧找到正在港口的舰队司令官并将不列颠蛮族来袭的情况告诉了他;卡拉贝斯麾下的这名舰队司令官立即就命令比利时港口的所有战船和运输船往西部的阿莫里卡港口转移,他本人则是快马加鞭往比利时地区的首府萨马罗布里瓦而去了。
此时卡拉贝斯麾下驻守在萨马罗布里瓦的军队正是亚兰的第九军团和拉西尼的第十军团,这两个军团也是卡拉贝斯在统一高卢大地时新组建的两个军团;两位军团长也都是其他高卢蛮族愿意向卡拉贝斯投诚的部落首领,他们的军团在战斗力方面也算是中规中矩。
卡拉贝斯之所以将两个军团的兵力留守在萨马罗布里瓦,就是为了预防不列颠蛮族有可能的进攻;当年巴莱纳斯及其麾下的不列颠蛮族大军不就是来自于海外的不列颠蛮族吗?既然不列颠蛮族对进军大陆有野心,他们又怎么可能甘愿失败呢,再次进攻只是迟早的事情罢了。
当然,这个世界上永远都是有人千日做贼而不会有人千日防贼的,亚兰和拉西尼的军团在刚刚抵达比利时地区的时候还算是勤勉;但是,随着承平的日子过得久了,亚兰和拉西尼自然也就松懈了下来了,他们也开始过上了一种歌舞升平的生活。
事实上,这个时候卡拉贝斯麾下的大军确实已经过了太久和平的日子了,松懈下来的将军也不止只有亚兰和拉西尼两位而已;即便是在卡拉贝斯眼皮子底下的布里戈和格雷斯等人,也都将自己的主要心思放到了自己部落和其他事情上,而忽略了他们麾下军团的事务。
当舰队司令官快马加鞭赶到萨马罗布里瓦的时候,亚兰的第九军团和拉西尼的第十军团倒是还在萨马罗布里瓦城外的军营内驻扎着,但是两位军团长却是跑到一处养马场比赛骑兵去了。
遇到这样的情况,舰队司令官除了干着急之外又能怎么样呢,他可没有权力调动第九军团和第十军团的将士们;为了让第九军团和第十军团做好战斗的准备,舰队司令官只得在将敌军来袭的情况告诉两个军团在军营内的大队长们以后,继续前往养马场寻找两位军团长。
整整三个小时以后,舰队司令官才在一处环境优美的养马场找到了怡然自得的两位军团长;这一番耽误以后,亚兰军团长和拉西尼军团长赶到军营的时候,不列颠蛮族的六万联军已经在比利时港口登陆了,并且正在向萨马罗布里瓦的方向进军。
这个时候另外一个问题就出现了,旷日持久的和平不仅让两位军团长放松了戒备,也让两个军团的将士们军备极度废弛;拥有七千将士的满编军团,竟然连五千将士都凑不齐了,大队长和百夫长也有五分之一不在军营内,这样的军队如何能抵达不列颠蛮族大军的来袭。
其实这也不怪第九军团和第十军团的将士们,毕竟这些事情都已经成为这两个军团的常态了;所有这两个军团的将士们都习惯了轮流休假,他们怎么可能在战争来临的时候齐装满员呢?
就算是每个军团最多只能集结五千左右的将士,亚兰和拉西尼也不能对奔袭而来的不列颠蛮族军队坐视不理啊;他们在派遣了数名骑兵向坐镇阿莱西亚的卡拉贝斯求援之后,就率领着各自的军团出城迎战即将到来的不列颠蛮族大军了。
不是亚兰和拉西尼不愿意据城而守,实在是比利时地区境内没有一座可堪防守的坚城啊;蛮族世界最显著的特制就是根本无法找到一座拥有石质城墙的城市,卡拉贝斯也没有这么庞大的财力来将蛮族世界文明化,更没有办法来为蛮族世界的城市打造石质城墙。
没有石质城墙的城池,仅靠一层简易的木质城墙根本无法发挥什么作用;与其窝窝囊囊的龟缩在城内被动挨打,还不如直接出城主动出击呢。现在亚兰和拉西尼还不知道入侵的不列颠蛮族大军有多少,他们还单纯的以为不列颠蛮族的实力有限,最多也就一两万入侵大军而已。
或许是卡拉贝斯在六年前联合日耳曼蛮族全歼巴莱纳斯大军的时候太过于轻松了,这就直接导致了卡拉贝斯麾下的将军们对于不列颠蛮族军队的战斗力持有一种轻视的态度;很快,亚兰和拉西尼就会为自己的轻视而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
气势汹汹的第九军团和第十军团将士与不列颠蛮族的大军相遇以后,还没有等这两个军团的一万将士雄赳赳气昂昂的列好战阵,漫山遍野的不列颠蛮族大军就密密麻麻的冲上来了。
这哪里是一两万大军啊,这分明就是最少五万以上的庞大兵力啊!可惜的是,战斗爆发了以后可就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留给亚兰和拉西尼了,他们只能硬着头皮率领着各自麾下的将士们迎了上去,并与奔腾而至的不列颠蛮族战车部队首先展开了激战。
在强悍的不列颠战车大军面前,亚兰和拉西尼麾下的将士们就好像纸糊的假人一样脆弱;仅仅是八千不列颠战车大军的一轮冲锋以后,昔日统一高卢大地的卡拉贝斯大军就全线崩溃了。
时间的强大就在于其可以改变一切,原本弱小的可以在时间的流逝中变得强大,原本强大的也可以在时间的流逝中变得弱小;卡拉贝斯麾下的军队,就是在长久承平的安逸中由强变弱了,这也是历史的惯性,安逸的生存环境是摧毁一支强大军队的主要因素。
亚兰和拉西尼根本无法在全军溃败以后重新将大军组织起来,他们也无法阻止不列颠蛮族追击而至的战车部队和骑兵;逼于无奈之下,亚兰和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