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神的游戏之我是星球的远大意志-第1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哥德罗思从波旁的海文化中学来的名词,意思是大哥收拾不听话的小弟,据说现任哥德罗思大帝非常满意这个名词。
哥尼格塔一被挨揍,这几年红红火火的哥尼格塔贸易瞬间断流,只能通过走私运来一点,而修恩多航道也如丧考妣的意识到,自己的资金流就这么断了,接下去只能坐吃山空。
于是米斯恭敬的带着哭腔去问此前自己不屑一顾当成雕像的名义上的领袖,流亡贵族哈迪斯,“如之奈何?”
“波里斯发生内战,埃多楠必生乱,且等埃多楠生乱,就是我等的机会。”
米斯大喜:“不愧是哈迪斯阁下!只要埃多楠生乱,我等修恩多航道、不对,我等波里斯的共和大业,就指日可待!”
………………………………
第四百二十五章 流亡贵族(十四)打个屁,头领都投敌了
米斯与哈迪斯所等待的生乱,在大历1850年时发生,并且一发生还就是三起,彻底点燃了波旁的海的战火,考虑到波特卢那边的“第二次乌尔奇战争”已经开始,所以可以这么说,这个时代波旁的海没有一处净土。
那么新发生的三起“生乱”是哪三起呢?分别是波利对本国自治的林间卫所发动的“第二次林中战争”,波康对波旁发动的“老航道战争”,以及埃多楠与南波乌图之间爆发的“第七次埃多楠战争”。
“波里斯是和平的弦,在此之前那些国家本来就想发动新的战争了,可是因为被波里斯压着,害怕波里斯的干涉才保持和平,如今波里斯陷入内战之中,和平的弦就这么断了,”哈迪斯这么对子孙们评价道,“然后那件事也可以开始准备了。”
别忘了,哈迪斯是波里斯的英灵,而不是莱博斯家族的英灵,因此哈迪斯需要将内战对波里斯的伤害降低至最小。那么这么降低到最小呢?当然是带着资料直接倒向费尔马王朝了啊!这样不但能让波里斯快速结束内战,还有余力干涉外国的战争。
卡多许一世曾经和莱博斯家族有着深仇大恨,但那都是过去式了,那一辈人都已经先后作古,如今掌权的是新一辈人,应该朝前看。
而对于处于弱势方的哈迪斯来说,在这种情况下主动服软,并且带来了足够有诚意的投诚礼物,只要现在的费尔马王朝掌权者还有大局观,那么肯定会接受的。
要知道,哈迪斯如今可是叛军名义上的领袖。什么是名义上?意思就是哈迪斯这个流亡贵族没法决定叛军的决策;什么是领袖?意思就是哈迪斯虽然是个橡皮图章,但是叛军的决策起码要给哈迪斯过眼一遍。
所以虽然哈迪斯没法知道叛军所有的情报,但是那些中低层的情报,哈迪斯这个名义领袖还是可以知道的,而哈迪斯打算用这些作为自己的投诚礼物。
哈迪斯的信件就这么传到费尔马王室决策所在的卡多许宫,然后惊掉了一堆人的下巴,毕竟此时叛军来势汹汹,胜负还未可知。虽然费尔马王朝笃定自己是胜利者,可是开打才2年,还没进入高潮,对方头领就准备投诚了,这是什么鬼?
“不会是假的吧?或许是谁冒充莱博斯族长?”一些谨慎的官员发问道,然而被现任波里斯海王卢尔十七世否决了:“不至于,对方要是想冒充,也不可能以哈迪斯这么高地位的人来冒充。”
讨论了几天,最后费尔马王朝决定先派出个信使与哈迪斯接触,看看这事如何,毕竟天上掉馅饼这种事太过惊悚,不由得费尔马王朝不慎重。
费尔马王朝信使顺利的来到哈迪斯的府上,得到了哈迪斯的承诺,并且将这个承诺带回卡多许宫。
就在费尔马王朝准备派出第二批信使时,哈迪斯的信使却先来了,来这里警告费尔马王朝,如果他们不先处理掉内部的内奸,就别想与哈迪斯进行下一步联络。
哈迪斯为什么派信使这么说?因为费尔马王朝第一批信使走了没多久,米斯就带着人浩浩荡荡的闯入哈迪斯的府邸,面色不善的质问道:“哈迪斯阁下,为什么我从某些渠道中听闻,你想要向暴君服软?”
望着年轻且稚嫩(四十多岁)的米斯,以及米斯带来那些来意不善的士兵,哈迪斯不屑的撇了撇嘴,端坐身子,拿出高龄老者的架势,开始倚老卖老:“米斯阁下,老夫今年贵庚几何?乃何人是也?”
米斯有点懵了,他不明白这个问题和自己问的问题有什么关系,而米斯一处于混乱,他的气势就衰减了下来,场上的局面一时松懈。
“这个,哈迪斯阁下你六七十了对吧?是我等义军的领袖,”米斯逐渐找回状态,于是试图把握谈话的主动权,“可是哈迪斯阁下,你难道要晚节不保吗!既然已经加入了我等义军,为何还、”
哈迪斯重重的敲击桌子,打断了米斯的话语:“七十岁,老夫今年七十有余!老夫乃莱博斯家族的族长是也!莱博斯家族是何等家族,米斯阁下你知道吗?”
豆大的汗珠已经从米斯额头上落下,他不明白哈迪斯明明被指控通敌,可是为什么却说一些不相干的话:“莱博斯家族乃……曾经乃波里斯一等一的家族,其掌控的‘鸠’乃是波里斯的护国之盾……可是这与我、”
哈迪斯再次敲击桌子打断米斯:“你也知道老夫是莱博斯家族的人,还是莱博斯家族的族长!那么你就应该明白,老夫与费尔马王朝有深仇大恨!”
“六十年!人生有几个六十年!老夫在你儿子这么大的时候,不得不在各地流亡,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亦不得不在拉奈希与异乡人作战,砍出一份基业!本以为此生无望回到波里斯,推翻暴君之国,可是尔等又给了老夫希望,于是老夫带着全部家当来了!现在尔等居然说,老夫意欲投敌?”
随着哈迪斯的一番咆哮,米斯憋红了脸,不知道该说什么,半响以后才告了罪,带着手下撤退了。
回府以后,米斯立刻招来监视哈迪斯的小吏,狠狠的打了哈迪斯一巴掌:“你真是猪油蒙了心,居然说哈迪斯意欲通敌!”
小吏捂着红肿的脸颊,不甘心的说道:“尊敬的阁下,这可是卡多许宫那位大人传来的情报,而我也……”
米斯又打了小吏一巴掌:“卡多许宫传来的情报?卡多许宫传来情报说,我们推选的临时执政长投敌?那下一个情报是不是要说,议员们投敌了,甚至我投敌了?”
“不不不,这怎么敢……”小吏慌忙的试图解释,结果发现越解释越黑,而米斯恨恨的补刀:“我告诉你,谁都可能投敌,就哈迪斯不可能投敌!他既是我等义军的领袖,又是莱博斯家族族长,双重身份加在一起,就算他想投,暴君敢收!”
米斯此时的眼神有多凶狠,多坚定,那么他在大历1853年得知哈迪斯投敌时的表情就有多惊愕。
哈迪斯最终被费尔马王朝接纳了,并且哈迪斯投诚礼物除了那些他带走的资料以外,还有在费尔马广场上进行的演讲,呼吁波里斯需要立刻结束战乱。
既然哈迪斯如此给力,费尔马王朝也投桃报李,将哈迪斯当做标杆,重重的奖励了识时务、识大体的哈迪斯。
在卡多许宫的会议上面对反对派质疑时,海王卢尔十七世是这么解释的:“各位,你们要知道,祖辈的恩怨已经过去了三十年,这已经是新的时代,作为胜利者的我们没必要那么小肚鸡肠,对于真心反悔的贵族,我们可以选择宽恕他们。”
因此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卢尔十七世颁布了《费尔马赦令》,声称凡是正在参与反费尔马叛乱的流亡贵族,除了那些制造过血案的人以外,只要立刻投降,就可以被费尔马王朝宽恕;而没有参与反费尔马叛乱的流亡贵族,只要现在归国,就可以被立刻宽恕。
当然这份《费尔马赦令》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比如完全没有提及那些流亡贵族被剥夺的财产,但作为一份与过去告别的赦令,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了。
而哈迪斯作为率先投诚的流亡贵族,还是流亡贵族中身份最高、地位最尊荣的一位,也受到了费尔马王朝的优待,卢尔十七世对哈迪斯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并且出资金将莱博斯家族的祖宅赎回,提供给哈迪斯居住。
在仆人的搀扶下,哈迪斯走回了莱博斯家族的祖宅,这个自己住了三世的祖宅,然而在这一世中,自从12岁流亡开始,就远离了这里,直到六十多年后的今天才回来。
“我这一世的余生,恐怕就要待在这里度过了,”哈迪斯转头对自己的一个族员说道,不过在场的人没人听出哈迪斯的潜藏意思——终究和第三世乌尔奇英灵一样的遭遇啊。
处在拉波斯的哈迪斯歌台暖响,春光融融,那么如今困守叙特拉的米斯和他的同伙们,处境却是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随着哈迪斯投敌所带来的震动,以及《费尔马赦令》的影响,大批大批的流亡贵族背离修恩多航道,很多藏在南部航道的棋子也被挖出。尽管波里斯如今失去了贸易的支撑,但是胜利的天平却仍然在急剧滑向波里斯。
而米斯的处境最为悲惨,当初是他把哈迪斯引进来,提议哈迪斯当任叛军的临时执政长,又是他给哈迪斯的忠诚打了包票,结果现在哈迪斯投敌,米斯自然成为第一波替罪羊,被立刻下狱。
米斯在监狱里关了4年才被放出,而被放出的理由是因为波里斯已经打到叙特拉了,叛军的许多大佬不是转进如风的逃到波特卢,就是干脆投降了,如今叙特拉之中威望最高的,就只有米斯了。
可是现在才被放出来,就只剩下一座城,米斯即使有苏里维尔之能,也回天乏术啊!在坚守了一个月以后,叙特拉城破,米斯带着残兵败将退守魔法塔,又在魔法塔上守了3天,最终利用魔法塔仅存的灵力,将塔给炸掉。
当魔法塔爆炸时,米斯尖锐的叫声传遍整个叙特拉,参与这一战的士兵们信誓旦旦的声称,米斯最后叫的是“哈迪斯,我不会放过你的。”
………………………………
第四百二十六章 流亡贵族(终)大战的尾声
哈迪斯没能在活着的时候看到这一次战争的结局,或许是因为早年过多的奔波劳累,导致哈迪斯这一世的身体比起前几世要差得多,因此在1862年时,哈迪斯以82岁的寿命结束了自己第四世的旅程,回归银白房间。
“流亡贵族的生涯可真不好过啊,得时刻操心着国内外的局势,还得来一把那些思想没转过弯的同族,”银白房间中,哈迪斯这么评价道,“莱博斯家族流亡的时候,抱着一大堆财富,可是如今剩下多少?真没多少了。”
哈迪斯这一代人离去了,然而“第三次波旁岛战争”却还在继续,或许是由于安罗拉航道的几次叛乱,让波里斯意识到海外领土的不可靠,因此在1859年的时候,与波利达成了一项在后世臭名昭著的《洛恩阴谋》。
所谓《洛恩阴谋》,其实就是势力交换,即在“第三次波旁岛战争”中,波利不妨碍波里斯对波旁与波康的扩张行动,作为报酬,波里斯则默许波利的势力在埃多楠半岛上面完成扩张。
这里就需要说一下埃多楠半岛,埃多楠半岛在波旁崩溃后的三百年中,逐渐形成了由五大势力支撑的新局面,分别是位于上埃多楠半岛北波乌图人的林间卫所,下埃多楠半岛的埃多楠、南波乌图和波利与波里斯的殖民地。
在过去的斗争中,不管是军事战争还是商贸战争,波里斯始终占据着埃多楠半岛的优势,这是因为林间卫所是亲波里斯的,而波里斯只要再拉到埃多楠或南波乌图中的一个盟友,就可以在埃多楠半岛上形成优势。
因此拉文蒂卡贸易兴起以后的几次商贸斗争中,虽然波里斯没能得到正规参加拉文蒂卡贸易的机会,但是在埃多楠半岛的贸易战中,将波利杀得片甲不留,把埃多楠半岛变成自己的经济殖民地。
然而随着《洛恩阴谋》的签署,波利就不用再担心入侵埃多楠时,遭到波里斯的牵制,这样埃多楠以后就不再是波里斯一家说的算了。
而在波里斯看来自己其实也不亏,虽然埃多楠丢掉一大片,但是安罗拉航道还在的话,起码有东山再起的可能。而通过进攻波康与波旁,波里斯能扩张自己的本土。
更何况,安罗拉航道从48年开始,就已经阴谋自立,甚至还加入到南波乌图与埃多楠的争端中,想要借助这个机会来加强自身实力,真是笑话!
《洛恩阴谋》在1859年签署以后,波里斯与波利就开始按照《洛恩阴谋》上划分的势力范围开始行动,波利抓紧时机进攻向波里斯求助被拒的林间卫所,而波里斯则是联合波旁进攻波康。
最先解决麻烦的是波利,毕竟林间卫所过往的战争中能维持自治地位,不是林间卫所能单挑波利,否则林间卫所就直接独立了;林间卫所能维持自治地位,靠的是自己在战场的坚持,以及波里斯在后方疯狂牵制。
(波利每次因为某些原因和波里斯开战的时候,林间卫所都会站到波里斯这边,然后战后由于波里斯的庇护逃脱处置。但是这种战争不是波利对林间卫所宣战的战争,因此不被记入林中战争的次数)
然而在第二次林中战争时,林间卫所百般向波里斯求援,波里斯之前内战中也就算了,即使内战结束以后,依然装聋作哑当没听见,林间卫所这就坐蜡了。
早期的战争中,林间卫所靠着这些年拉文蒂卡贸易积累下来的财富,莫西等人出色的领导,以及隔绝海外的原因,勉强支撑下来,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财力的耗尽和莫西这代人的逝去,林间卫所还是败了,于1865年全面投降。
林间卫所失败以后,心怀不满很久的波利终于可以释放对这个百年二五仔的怒气,取消当地的自治,将林间卫所更名为“莫西征服卫所”来嘲笑他们,大肆掠夺当地人的产业,将波利人移民过去抢占空间,等等等。
波里斯联合波旁解决波康比波利多花了6年,这也可以理解,因为波里斯入局的晚,并且还经历过内战。
波康在这次战争中可谓是亏大了,被狠狠收拾了一顿,过去一百年扩张的土地全部失去,波里斯拿到穆拉德卫所,终于将领土扩张到族群的起源之地;而波旁拿到芬缇娜航道,老航道终于不再是波旁与波康的界河。
波利与波里斯都打完仗了,两个大国确认过眼神,遇见了对的人,于是没有互相宣战,而是将目光瞄向了埃多楠半岛。
那么埃多楠半岛如今的局面是什么样呢?所谓螺蛳壳里做道场,庙小妖风大,埃多楠半岛居然也打的个不可开交,反复背叛。
最开始的1850年,是南波乌图与埃多楠互相对对方开战,两国打了6年,不甘寂寞的安罗拉航道横插一杠子进来,出乎意料的突袭并成功攻下南波乌图首都格拉文玖,可谓是爆了对方的后庭。
安罗拉航道是波里斯在埃多楠的殖民地,可惜“第二次反王权战争”爆发以后,安罗拉航道就开始自走起来,产生了自治的野心,想变成第二个林间卫所,此时甚至开始对外国宣战,试图以此增强自己的力量。
安罗拉航道突袭格拉文玖以后,就和埃多楠顺理成章的联手起来,两国共同围攻南波乌图,就这么打了8年,南波乌图终于要认输了,于是两国一地区就坐在格拉文玖,像模像样的开启议和大会了。
结果这次大会又出现狗血事件,南波乌图拿出了无可否认的政局,证明埃多楠没有议和的诚意,并且调集军队即将进攻安罗拉航道,企图用安罗拉航道各位贵族的头颅去讨好波里斯,从而让波里斯承认自己扩张的领土。
那还能说啥?于是前一天还互相作战的南波乌图与安罗拉航道,在今天又立刻联起手来,共同对抗埃多楠,胜利的天平就又变为倒向南波乌图。
两国一势力就这样又打了8年,时间就这么到1872年,波利与波里斯来了,联手入侵埃多楠半岛,波里斯进攻安罗拉航道,波利则进攻南波乌图。
埃多楠本来快要被打输了,一看诶又有人来帮我了,于是兴高采烈的继续反杀回去,只是奇怪的是,波里斯与波利不愿意与自己结盟。
为什么波里斯与波利不与埃多楠结盟呢?谜题在3年后解开,1875年时,安罗拉航道与南波乌图皆臣服,埃多楠兴高采烈的准备参加议和时,却被波里斯与波利的使节告之,战后土地需要由波里斯与波利决定,不是由埃多楠想怎么样就这么样。
然后埃多楠一看粗略的议和方案,立刻就炸刺了,波里斯与波利从南波乌图中分给埃多楠的土地少得可怜,倒是分给他们好多,这意味着埃多楠需要退出好一部分现在占有的土地才可以。
于是埃多楠拒绝,埃多楠的斯赫德勒第二王朝知道这份和约自己敢签,恐怕国内就会把自己掀翻下去。
于是战争又持续了3年,波里斯与波利联手对埃多楠宣战,此前和埃多楠打出火来的南波乌图人放下了对两国的仇恨,兴高采烈的去当带路党,做埃多楠之前对自己做的事情。
最后战争的结果,是波利吃下好多地,波里斯吃下好多地,南波乌图得归还埃多楠一部分地,此外配上经济的赔偿以及物质的赔偿。
这一次战争到1878年为止结束,不过按照这个世界的尿性,等新一代炮灰成长起来以后,下一次战争就会开始。
波旁的海情况大致如此,那么彼岸的腾龙大陆又是如何呢?确切的说,和哈迪斯做过邻居的约书亚家族近况如何呢?
还记得1838年约书亚家族通过发动“正午之变”,成功恢复了乌尔奇三领主的古制,即泽易迪尔家族、约书亚家族与卡桑家族组成的三领主。
在“正午之变”中,卡桑家族作为背叛泽易迪尔家族最卖力的一个家族,然而他们却发现这是一次失败的赌博,泽易迪尔家族固然恨自己入骨,可是约书亚家族也没把卡桑看做自己人,这一次背叛等于两边不讨好,因此卡桑家族的权力在快速的缩水。
面对这种情况,卡桑家族觉得背叛没有得到利益,那就再背叛一次就可以了,当初约书亚家族靠着抱波特卢大腿,从一个流亡贵族混成三巨头,我凭什么不行?
于是在1848年,卡桑家族背叛了乌尔奇,作为带路党引导波特卢入侵,“第二次乌尔奇战争”爆发。
“第二次乌尔奇战争”的结束时间比“第三次波旁岛战争”要早4年,乌尔奇在这一次战争中损失惨重,彻底沦为和昔日迈席卡一样的国家。
在这次战争中,乌尔奇割让北部一大部分领地给波特卢作为战败的赔偿,还要割让洛耶特给迈席卡,这是迈席卡作为波特卢打手得到的酬劳。
这还是给战胜者的,乌尔奇还需要将南部的领土割让给同盟国布拉亚松,因为为了打赢,应该说为了得到一份不苛刻的和约,乌尔奇以割让土地为代价邀请布拉亚松帮助,现在需要履行自己在战争中的承诺了。
卡桑家族或许是与背叛绝缘的家族,第二次背叛以后,波特卢又不要他,结果卡桑家族土崩瓦解,族人纷纷出走,羞于提起自己姓卡桑。
银白房间中,在得知这两场战争的结局以后,哈迪斯询问冷弈:“英灵游戏的最终决战到来了吗?”
“没有。”
“那你觉得什么时候到来?”
“当波特卢将腾龙大陆其他国家打到不得不依靠海外势力才敢与波特卢开战时;当波里斯真正确立波旁岛无可争议的霸主优势,并且重新夺回埃多楠半岛的势力范围时,英灵游戏的最终战争才会真正打响。”
………………………………
第四百二十七章 《史海沉钩·古代世界政体介绍》
《史海沉钩第X期·古代世界政体的介绍》——作者:群星陨落
在简单介绍这个知识点之前,首先需要复述一下高中所学的知识,一个国家必然具有国体与政体,那么国体与政体的区别在哪里呢?国体是一个国家的性质,而政体是这个政权的组织形式,这就是二者的区别。
国体没有什么好论述的,在灵力修炼并不复杂与发达的远古时代,国体始终是部落公民专制。随着国家的诞生,走向了贵族专制。在漫长的古代、中世纪之中,贵族专制始终是所有国家的国体,没有任何例外,直到工业革命才打破了这一趋势。
然而虽然所有国家都是贵族专制,但是在贵族专制这一国体下,还有各式各样奇葩的政体类型,这也是本篇文章要叙述的主要内容。
漫长的古代中,各个国家的政体虽然花样繁多,但是综合起来就只有三种,独权制(或翻译成毒菜制),寡头制与共和制,所有国家的政体都是由这三种政体构成,或是单独一种,或是综合起来。
那么这三种政体究竟有什么区别呢?最难搞懂的政体或许是寡头制与共和制,所以我先讲述这两个。
古代的共和制与近代的皿煮共和制并不是一个概念,古代的共和制确切的说是贵族共和,倒是与现在的间接民主制有些许相似。
那么共和制和寡头制到底有什么区别呢?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各地的贵族代表可以参与进国家中心的议会中,而不是像寡头制一样,被当地的寡头所代表。换句话说,共和制就是连小贵族在议院有发言权的制度。
因此做一个总结,寡头制是仅有大贵族能参与的制度,共和制是所有贵族都可以参与的制度,这就是两种制度的区别。
举例子来说,最典型的共和制国家,就是波旁、艾丰奇与菲氩这三个国家,那么这三个国家为何实行共和制呢?
波旁与艾丰奇实行的都是商业共和制,因为他们处于适合航海贸易的地域,在古代初期的时候,航海技术弱后,只靠几个大贵族是没有办法将航海事业推进下去,因此他们只能采用共和制来放权。
而另一个国家菲氩,他属于神权共和制,由于是神灵的仆人,每一个祭司理论上地位应该相等,作为依靠神权从菲力独立的国家来说,神权平等是菲氩的zzzq,否认这一点就是否认菲氩的独立,因此菲氩才实行神权共和制。
所以可以看出,在古代实行共和制的国家,都是有必须实行的理由,因此他们是属于大多数国家中的异类,寡头制才是这个时代的主流。
此外共和制与寡头制还有一个争论了数百年才被解决的问题,那就是早期寡头共和制是算共和制还是寡头制?
众所周知,在那波利卡的十城邦代表制出现并被普及到其他国家以前,由于各个城邦的实力差距不大,所以实行的是类似共和制度的寡头制,所以这一种制度究竟是算共和制还是寡头制,引起了长期争论。
争论到最后,早期寡头共和制被归为寡头制,最终裁决的理由是:
“当时那些国家之所以实行早期寡头共和制,不是因为他们认为共和制更适合他们的国家,而是他们的国家无法支持成熟的寡头制,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早期寡头共和制就演变为最适合当地的制度。”
“因此,不能将早期寡头共和制视为一种异变的共和制,也不能视为将共和制与寡头制结合的混合制度,应该将早期寡头共和制视为不成熟的寡头制度,所以不应该将其归为共和制。”
说完寡头制与共和制的区别,接着谈谈独权制,这个制度顾名思义,实行独权制的政权必然归结为一个贵族统治,对于取得独权制的贵族家族,在史学界中以王朝来称呼。
实行独权制的国家,有些是建国时期就实行独权制的,这个比较罕见。比如马锡,马锡这个国家是依靠大气之神授予的雷神之锤,凭借着神器硬生生的确立自己的独权地位,但是像这样的国家不多。
更多的国家,还是像罗曼赫非和玛纳达这样,先运行几十年上百年的寡头制度,然后由一个特别强大的家族被授予领袖的世袭权,这样这个家族就在这个国家建立了独权统治,建立了自己的王朝。
比如罗曼赫非的曼兰捷莫家族,就在罗曼赫非建国311年以后,取得了对国主的世袭权,形成了独权统治,并在此后的数百年中,罗曼赫非始终保持着独权制。
要说的一点是,和其他国家比起来,罗曼赫非的独权制居然是千年一系,虽然中间经历过王朝更替,但是更替的王朝始终是曼兰捷莫的支系,这是非常难得的特例。
而跟千年一系的罗曼赫非比起来,其他国家的独权制就不是那么稳定了,乃至于前朝王室破落到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事情也不少。
并且王朝更换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应该是从独权制又跳回寡头制。关于这一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当属玛纳达,玛纳达的历史就是寡头制与独权制相互跳跃的历史。
在玛纳达1077年的历史中,经历了108年的寡头制,305年的独权制,又变成169年的寡头制,在变成283年的独权制,接着是152年的寡头制,再然后是60年的独权制,才让国家灭亡,这也是罕见的例子。
接着在细说寡头制,寡头制内部又可以细分为两大类,一是寡头共和制,二是寡头独权制。
有人可能就懵逼了,这寡头共和制和寡头独权制,又和共和制和独权制有什么区别?然而,这是有区别的。
同样是以玛纳达为例,玛纳达在寡头时代,实行的就是寡头共和制,虽然仍然是由一定数量的大贵族操控国家,但是玛纳达王是由议院共同选举的,所有寡头都有发言权,并且寡头家族并不是固定的,这也需要选举。
而与玛纳达纠缠了千年的兹拉,在1506年以后,就从和玛纳达一样的寡头共和制,转变为寡头独权制,国家由三大家族共同掌控,即三寡头共治。
必须要说一点,比起寡头共和制来说,寡头独权制出事的几率是百分百,凡是实行寡头独权制的国家,虽然在统一政权的速度是相当快,但是将来出事的概率是一定的。
兹拉衰弱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三寡头之间闹崩了,但是这里不说兹拉,说一个最著名的寡头独权制国家,乌尔奇。
乌尔奇的寡头独权制被当时人称为三领主共治,那个时代的人将这个制度给夸上天,声称三领主共治加快了乌尔奇的统一,避免乌尔奇人继续在堕天乱世中血流漂杵,然后之后他们就傻逼了。
比方说,在如今的腾龙大陆,将对方骂做“约书亚家族的种”,是一句骂人的话,是在骂对方两面三刀、阴险狡诈,这个典故是来自于约书亚家族在历史上的功绩。
虽然如今乌尔奇人乃至他的国家都已经不复存在,但作为一个建立过王朝的家族来说,混到这个待遇也太惨了。
有多惨呢?要知道乌尔奇文与乌尔奇语到如今已经是死文字和死语言了,除了学者没多少人会去学习这东西,然而“约书亚”这个乌尔奇单词,却相当多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