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武侠世界轮回者-第1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氏出身常山大户人家,说起来她和赵子龙还是同乡,算是比较见多识广。她嫁给了上蔡令“甄逸”以后,见到更多的高官和有名望的人。
  可是她见过的那些人当中,没有一个能和陈彦至相比。
  陈彦至长发披肩,腰间挂着一把古朴的木剑,穿着粗布麻衣,可是他身上的气质太特别。他就像神仙,像菩萨,只是随意往大厅里一站,整座宅子里气氛就变得安定了。
  相公甄逸去世了以后,整个家族的事情,都压在了张氏的肩上。要说不累,那是谎言。
  长子甄尧,次子甄俨,都还算争气,举孝廉成功。以后有了做官的可能。
  靠近了陈彦至,张氏顿时觉得心中烦躁没有了,心灵一下清净了。
  张氏看着眼前这位尽显一派宗师气度的少年,暗道,自己的两个儿子是不错,可是和陈公子相比,真的是差太多。陈公子不愧是神医华佗的弟子。
  张氏笑着说道:“陈公子请坐。”
  陈彦至点头道:“夫人请。”
  张氏坐下了之后,说道:“妾身早就听闻过神医的大名,陈公子是神医的弟子,果真是一表人才,气度不凡。近年来,神医和陈公子在青州救治百姓,活人无数。可惜,我相公病重之时,未能打听到神医的行踪。若是请到了神医,或许我相公就不会病逝……”
  张氏说着,有点伤感。
  陈彦至道:“夫人节哀。家师这些年研习医术,救治百姓,飘忽不定,连他自己都不确定明天会在什么地方救人。若是家师得知了甄大人病重,一定会亲临为大人治病的。”
  张氏说道:“陈公子,我们不说这些伤感的话题了。不知陈公子来我甄家所为何事?”
  陈彦至直接开门见山说道:“借粮,救人。”
  张氏一愣,没有明白陈彦至的意思。
  陈彦至没有故弄玄虚,详细地将事情的经过解释了一遍。
  张氏的脸色一变,惊讶道:“黄巾军余孽?陈公子,你身为华佗神医的弟子,怎么能和黄巾军余孽搅合在一起呢。若是被朝廷和官府知道,那可就麻烦大了。有杀头的危险。甄家的钱粮是有,可是不能借。”
  黄巾军的大首领张角虽然死,黄巾军被击溃,但是官府依旧在打击黄巾军余孽。那些黄巾军的人头,都是军功啊。
  要是被官府和朝廷知道甄家借钱救助黄巾军余孽,肯定会有灭族之祸。
  陈彦至平静地说道:“夫人,已经没有黄巾军,他们不过是一些活不下去的普通百姓。他们当中有孩子,有女人。他们为什么要加入太平道,跟随张角造反?因为活不下去了。若是甄家愿意借粮,陈某以后会加倍归还,并且会记住这个恩情。以后甄家有难,陈某绝不会袖手旁观。”
  陈彦至的修为高,但不能无中生有,凭空变出粮食来。他现在只能找甄家借粮。若是甄家不愿意借,那么陈彦至会去找官府,希望可以弄到粮食,救下那些百姓。
  陈彦至用真诚地目光看着张氏。
  陈彦至不是什么有名望的人物,在朝廷和大士族的眼中,可以说是一文不值。他只是华佗的弟子,一个卑贱的医者,下九流的存在,哪里有什么地位和名望。
  可是他的话,让张氏信服。
  张氏相信,如果真的让陈彦至欠了甄家的人情,那么甄家是占了大便宜。至于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张氏心中也说不清楚,她依靠的是直觉。
  可是,借粮,是大事。涉及到了黄巾军余孽,张氏不敢轻易答应。
  张氏犹豫一下,说道:“陈公子,事关重大,容妾身考虑一晚。明天再答复你。如何?”
  陈彦至轻轻地握了握拳,平静地说道:“好。我等夫人的答复。”
  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处至大之事愈宜平。
  越是事关重大,越是人命关天的事情,就越不能急。尽管救人如救火,真的很急。
  其实,以陈彦至的心境修为,只要一个念头,就可以催眠张氏和甄家的其他人,让他们乖乖拿出粮食来。
  可是陈彦至不能那样做,那是邪道的做派,不符合圣贤之道。
  圣贤,心怀天下,最讲规矩。
  如果依靠心灵神通来催眠控制他人,和邪魔有什么分别?
  张氏正打算让丫环带陈彦至去客房休息。
  长子甄尧和一个身穿官服的中年人走了进来。
  他们二人刚从无极县衙回来。
  刚一进屋,甄尧和中年人就觉得心神安定,浑身清凉了不少。
  张氏站起身来:“尧儿,王县令来家里,你应该提前通知一声。好让我们以礼招待县令大人。妾身张氏,见过县令大人。这位少年是神医华佗的弟子陈彦至,陈公子。”
  陈彦至站起来行了儒家弟子的礼仪,不卑不亢道:“陈彦至见过县令大人,见过甄尧兄。”
  王县令随意挥了挥手,说道:“不用多礼。夫人,本官此次来,是为了筹集粮食。现在黄巾军匪徒肆孽乡里,本县要扩军,势必要将那些黄巾军余孽剿灭。”
  张氏问道:“不知道县令大人这次又要多少粮食?”
  听张氏的话,王县令已经不是第一次来甄家要粮了。
  王县令说道:“两万石。”
  张氏和甄尧都是脸色大变,就连陈彦至眉头都是微微一皱。
  两万石粮食,可不是小数目。
  张氏为难地说道:“县令大人,甄家已经拿出了三次粮食,是一次比一次多。现在大人又要两万石粮食,甄家真是有些吃不消。还望大人体谅甄家的难处。”
  王县令的脸色阴沉了下来,说道:“本官倒是可以体谅甄家的难处,但是谁来体谅我的难处,官府的难处?没有足够的粮食,就不能扩军,不能扩军,就不能剿匪。刺史大人已经给本官下了死命令,一定要筹集到足够的粮食。希望甄夫人不要让本官难做。”
  陈彦至这个时候说道:“县令大人,甄家这些年该交给朝廷的税赋,没有少交一文钱。大人要扩军,缺少钱粮,应该上奏朝廷,让皇上和朝堂诸公调拨钱粮,而不是到甄家来直接要粮食。大人这样做,不符合朝廷律法和规矩啊。”
  王县令不是个好官,没有一点治理州县和管理百姓的才能。要不是他命好,出自大家族,怕是根本就没有机会坐上县令的位置。
  王县令瞪着陈彦至,冷声道:“小子,你叫陈彦至是吧?你一个医者的弟子,乳臭未干,有何资格跟本县说话?还不退下。再插言,本官定会治你一个大不敬之罪。”
  说完,王县令不再正眼看陈彦至,而是对张氏说道:“希望夫人尽快筹粮。你可别忘记了,你的两个儿子的孝廉还是本官举荐的。”
  王县令最后的一句话,带着威胁的味道。
  王县令衣袖一挥,出了甄家。
  陈彦至看着王县令的背影,面带微笑地说道:“王县令好大的官威啊。甄逸大人虽然过世,可是他毕竟做过上蔡令,相信有不少人脉关系,再加上甄家是中山无极县的大族,王县令怎敢上门来欺压?”
  张氏谈了口气,无奈道:“王县令是出自太原王氏旁支,势力可比甄家还大呢。王允大人现在成了当朝司徒。一般人可惹不起王家。”
  陈彦至点头,笑着道:“王县令是王允司徒的族弟,怪不得他那么有底气。王家是大族,可是比起四世三公的袁家,比起弘农杨家,怕是要差点。王家惹不得?我看倒不见得。”
  陈彦至必须要阻止王县令,否则甄家拿出了两万石粮食,就没有粮食借给自己了。
  自己拿到粮食,是为了救人。
  而王县令拿到粮食,是为了扩军,是为了杀人。
  甄尧向张氏问道:“母亲,怎么办?粮食我们要不要交出来?”
  甄尧不喜欢这个王县令,可是他和弟弟甄俨都是在县衙里做事,王县令的话,他们不能不听。
  要是拿出了两万石粮食,甄家就算不垮掉,也会元气大伤。
  张氏眉宇中带着忧郁,她的眼神有犹豫,拿不定主意。
  陈彦至说道:“粮食不能交出来。王县令来甄家要粮食,就没有打算还。更何况,王县令的做法,的确不符合朝廷律法。”
  王县令这样的人,要是在大夏世界做官,肯定会被陈彦至查个底朝天,最后被送进天牢。可现在陈彦至只是一个医者,并非执法者,不能用朝廷的律法来惩治王县令。
  甄尧担忧道:“陈兄,可是王县令……”
  陈彦至说道:“甄尧兄不用担心,我现在亲自去和王县令谈谈。我和王县令谈过之后,相信他不会再来找甄家的麻烦。”
  张氏说道:“若是陈公子真的能让王县令不再找甄家的麻烦。妾身立刻借粮食给陈公子。”陈彦至借的粮食不到八千斤,对于甄家来说,不算多。
  陈彦至点头道:“有夫人这一句话,陈某就放心了。夫人,甄尧兄,请等我的消息。”
  陈彦至稳步走出客厅,出了甄家,向县衙赶去。
  陈彦至一离开,客厅里令人安心的气场就消失了。
  甄尧问道:“母亲,陈兄到底是什么人?他如此自信,可不像是神医华佗的弟子啊。”
  神医再厉害,和官员相比,都是弱势的一方,更别说对抗官府。再说了,陈彦至可不是神医,他只是神医华佗的弟子。
  可是陈彦至是哪里来的底气?
  甄尧疑惑了。
  张氏说道:“陈公子绝非平常人,希望他能解决我们甄家的麻烦。我们等陈公子的消息便是。”


第560章 此剑赠送给宓儿
  黄巾军被镇压了下去,但并不代表天下就太平了。有点见识和眼光的人都知道,天下即将大乱。
  想要在乱世中生存,必须要掌握和权利。
  而掌控了军队,就相当于掌控了权利。
  董卓不过是一介武夫,可是他掌控着西凉军,还不是坐上了大汉丞相的位置。
  朝堂诸公不服,可那又如何?
  现在各大家族,都是在想办法增强实力,最好是把军权抓在手里。
  太原王家也不例外。
  王县令让甄家筹备军粮,其实都是私心,没有一点为国为民的心思。这一点,瞒不过陈彦至。
  王县令回到县衙后院,一眼就见到了陈彦至站在堂屋的中央。
  陈彦至居然还比自己先到县衙。
  王县令脸色一变,严厉道:“陈彦至,谁让你进衙门的?你好大的胆子。来人,将陈彦至抓起来,本县要狠狠地办他!”
  若是平时,只要王县令一声令下,县衙的衙役就会冲进来,可是这次注定要让他失望了。
  陈彦至笑着说道:“县令大人,你是读书人,可不要那么大的火气。读圣贤书,就要学会养气。你的养功夫可不是一般的差劲。”
  王县令终于察觉到了不对劲。
  整个县衙后院,除了自己的呼吸和心跳声,再没有其他的声音。自己好像与世隔绝,周围静得可怕。
  王县令额头上冒着冷汗,说道:“陈彦至……你想要怎么样?我可是朝廷命官,你要是敢杀我,朝廷不会放过你。”
  如果到了现在,王县令还猜不到陈彦至有着非凡的本领,那就显得有些愚蠢了。普通人可不敢对县令如此说话。
  陈彦至说道:“我不杀人。除非有必要。县令大人,陈某来此,只是想要和你说一句话:甄家不会再拿钱粮来让你扩军,甄家现在受到陈某的保护。如果你仗着王家和官府的势力,继续欺压甄家,我会再来找你。不过,那个时候我就不会心平气和地跟你说话。希望王大人好自为之。”
  陈彦至从王县令的身边走过,出了县衙。
  王县令忽然听到自家夫人的声音:“老爷,你怎么了?你可不要吓妾身啊。”
  王县令回过神来,周围的声音,全部都回来了。他说道:“陈彦至真的走了?”
  王夫人眼中带着惊恐,像是见了鬼一眼,说道:“谁是陈彦至?整个县衙后院,除了你我二人,没有其他人啊。老爷,刚才你对着堂屋自说自话,就像是撞邪了一样,真够吓人的。还有,谁要杀你?”
  王县令一阵背脊骨发寒,连续喝了好几杯茶汤,舒缓了一下情绪,说道:“刚才我就是见到陈彦至站在堂屋里。夫人你居然说没有人?怎么可能呢。”
  王夫人说道:“老爷,妾身还能欺骗你不成?堂屋我刚让下人打扫过,地面很干净。若是真有人进来,一定会留下脚印。可是,堂屋里,没有脚印啊。”
  王县令仔细看了地面,果然没有脚印。
  王县令喃喃自语道:“陈彦至会妖术。他和黄巾军的大首领张角一样,都是妖人。以后,不能再找甄家的麻烦了。”
  ……
  陈彦至根本就没有进县衙。他只是用心灵之力干扰了王县令的思维,直接用心神和王县令交谈。
  本来陈彦至是不打算显露“神通”的,可是现在自己一没有地位,二没有身份,三没有权利,想要说服王县令,是不可能的。
  那么就只有震慑一条路可以走。
  震慑了王县令的心神,陈彦至相信他不会再欺压甄家。
  百姓畏惧官员和朝廷,可是官员惧怕亡命徒。
  现在陈彦至表现出来的“神通”手段,比起亡命徒刺客可要厉害多了。王县令已经将陈彦至当成张角一样的“妖人”,自然就会心生畏惧。
  其实,研习国学和华夏的传统智慧以后,无论是自己恐惧,还是让他人恐惧,都是不对。可陈彦至为了借粮救人,顺便帮甄家解决麻烦,只能这样做。
  陈彦至看了不远处的县衙围墙一眼,转身离开,回到甄家。
  ……
  张氏见陈彦至回来,连忙问道:“陈公子……情况怎么样?”
  甄尧同样期盼地看着陈彦至。
  陈彦至温和地说道:“陈某已经和王县令谈妥。他要是聪明的话,相信很快就会让人来传话,不再找甄家要粮。”
  张氏拍了拍胸脯,松了口气:“如此就好。如此就好。尧儿,你先带陈公子去客房休息。”
  甄尧说道:“是,母亲。陈兄,请跟我来。”
  陈彦至点头道:“多谢甄尧兄。”
  ……
  甄尧刚带陈彦至去客房,王县令就让人来传话,说以后甄家不用再筹备军粮。
  粮食重要,权利重要,可是性命更重要。
  没有人不怕死。
  王县令还没有杀身成仁的勇气。
  张氏对陈彦至是彻底信服。她不知道陈彦至是怎么说服王县令的。可她知道,陈彦至绝对不是凡人。和陈彦至交好,绝对没有害处。
  张氏让人连夜准备好粮食,好让陈彦至明天带走。
  ……
  第二天早上。
  陈彦至起床,在甄府里打五禽戏,小姑娘甄宓躲在柱子后面,好奇地看着他。
  陈彦至打完了五禽戏,对甄宓挥了挥手,说道:“想要看,靠近一些,那样看得更清楚。”
  甄宓的小脑袋一下子缩回到了柱子后面。过了一会儿,她才慢慢走了出来,向陈彦至走来。
  甄宓冰雪聪明,非常好学,可她毕竟只是一个六七岁的女童。见到陈彦至这个陌生人,有点怯生生的,正常。
  陈彦至身上的气息温和,很快消除掉了甄宓心中的警惕。小孩子的心灵,最敏感,只要有一点不好的情绪,他们都感知到。
  “大哥哥,你刚才是在干什么?”
  甄宓的声音清脆悦耳,像是百灵鸟在歌唱。
  陈彦至说道:“修行。人生,其实就是一场修行。来,大哥哥教你练五禽戏,对身体有好处。”
  甄宓对五禽戏非常有兴趣。
  陈彦至只是教了她两遍,她便模仿得似模似样。她觉得有趣,一边练习五禽戏,一边清脆的笑声。
  张氏和甄尧站在远处,静静地看着开心的甄宓。
  甄尧说道:“母亲,小妹很喜欢陈兄呢。小妹已经好久没有这么开心了。”
  张氏点头道:“孩童保持开心,是天性。宓儿和陈公子待在一起,不过是将天性表现出来罢了。最近这段时间,家里的气氛,实在是太沉闷。”
  甄尧说道:“要是小妹每天都能这样开心就好了。”
  ……
  吃了早饭。陈彦至一个人压着五辆马车准备出城。
  张氏、甄尧、甄俨、甄宓、甄家管家,都站在府邸的大门口,目送陈彦至离开。
  刚坐上马车,陈彦至就见到甄宓那不舍的眼神。
  陈彦至很喜欢甄宓这小姑娘。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陈彦至取下了腰间的木剑,随手一丢,木剑悬浮在甄宓的跟前。
  所有人都惊呆了。
  陈彦至笑着说道:“宓儿,木剑送给你。若是哪一天你有了困难,或者想要见我,就将木剑折断。我自然就会出现。”
  木剑中陈彦至留下了一道心灵之力,只要折断木剑,他就能感知到。
  甄宓握住了木剑,眼中闪动着泪光,点头道:“大哥哥你的话,宓儿记住了。”
  陈彦至挥动一下马鞭:“驾。”


第561章 迁怒于人王司徒
  陈彦至押着八千斤的救命粮食回到山里的时候,那数百个百姓顿时欢呼了起来。有了粮食,就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可八千斤粮食,对于数百人来说,太少了。
  救急不救穷。
  陈彦至并不打算养着他们,也养不起。他们想要活下去,只能依靠自己。陈彦至教他们开荒、种地、狩猎、采集。
  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
  陈彦至在附近发现了一处铁矿。又教百姓们建炉炼铁,打造农具和防身器具。
  为了救治百姓,陈彦至这一耽误就是两个月。
  华佗,早就到了洛阳,见到了张仲景。
  ……
  洛阳东城的一间小院里,华佗正在和张仲景对弈下棋。
  张仲景放了一枚黑子在棋盘,说道:“元化(华佗的字)兄,十年不见,你的医术已经在我之上了。思想境界,同样超越了我。”
  华佗摇头道:“张兄,你我二人虽然都是医者,可你擅长的伤寒杂症,而老夫擅长的正骨接骨的外科。其实,你我二人的医术,可以互补,那样才算完整。”
  张仲景点头。认可了华佗的话。
  医术,是需要互补才行,不然,就不会完美。
  “元化兄,你的那个弟子,真的有你说的那么神?”张仲景问道。
  张仲景对陈彦至非常好奇。
  这话他已经问过多次,可依旧不相信。一个孩子,居然可以达到居若死动若械的“至人”境界。他们能达到现在的心境,那可是一门深入专研医术,并且随着年岁和阅历的增加,才逐渐达到了这个境界。
  华佗微微一笑,眼中带着自豪,说道:“等你见到了我的弟子,便知道老夫所言不虚。他独自一人留在青州已经两个月,算算时间,他也该到洛阳了吧。”
  张仲景说道:“他要是到了洛阳,我可一定要好好瞧一瞧。一个孩子的思想可达到我们的层次,真是不可思议。对了,下午元化兄不是要去给王司徒调理身体吗?我奉劝一句,到了王允的府上,除了医术,其他的什么话,都不要说……董丞相和王允司徒的关系可不太融洽。”
  华佗上次去蔡邕府邸,和蔡邕谈了陈彦至拜师的事情。正巧,司徒王允也在。
  朝堂上的诸公,被董卓压制得喘不过气来,每日都是战战兢兢。王允和蔡邕一样,心力交瘁,华佗便答应为他们调理一下身体。
  当然,他们的身体,其实没有病,主要是心灵上的抑郁。
  华佗说道:“张兄放心,老夫只是一个医者,只会给人看病,不懂其他。朝堂上的事情,老夫不会掺和,更没有资格掺和。”
  张仲景说道:“那就好。真羡慕元化兄你啊,无拘无束,想去哪儿就去哪儿,能一门心思研习医术。我在官场,杂事太多,想要医术和心境再进一步,怕是不可能了。最近我在写《伤寒杂病论》,希望我的心血可以流传于世。”
  华佗说道:“做官,一样是修行。只要张兄做到真正的和光同尘,心境和医术再进一步并非不可能。”
  和光同尘,那可是道家的高深境界,就像是上善若水一样。想要达到如此境界,谈何容易。
  张仲景说道:“蔡邕是当世大儒,但他的心境差了点。用《大学》里的‘止静安’来划分,蔡邕勉强达到了‘静’的境界,还没有达到安定的层次。不然,他就不会心力交瘁了。你那弟子的心境不在你我之下,拜蔡邕为师,是不是不合适?就算你弟子自学四书五经,数年以后,都能成为一代文宗。”
  华佗说道:“我弟子是个奇才,他和老夫不一样。生逢乱世,就算要救人,也需要一个身份,因为那样可以救更多的人。老夫不希望自己的弟子,只是一个下九流的医者。”
  医者,被人看不起。
  特别是那些官员,每个人见到华佗,都是趾高气扬。尽管华佗的心境和医术超凡入圣,可是医者就是医者,注定是下九流,要被歧视的存在。
  华佗无所谓,自己这一辈子就这样定了。可他不希望陈彦至被别人看不起。要是陈彦至拜在蔡邕的门下,成为了一代文宗,再加上一身高深的医术,就不会被人小瞧。
  只是华佗不知道,其实陈彦至的学问和心境,早已经超凡入圣,甚至可达到上古圣贤们的境界。
  张仲景惊讶地看了华佗一眼,问道:“元化兄,你想要你的弟子进入官场?你不是最厌恶官场吗?”
  华佗笑了笑,没有说话。
  ……
  下午。
  华佗来到王允的府邸大门口,跟侍者说明了来意。侍者说道:“医者请少稍等,我这就去禀报主人。”
  华佗点头道:“好。”
  侍者走进后院,见到王允拿着书信,一脸怒气。
  原来,书信是来自于中山无极县,正是王县令写给王允的。
  书信中将陈彦至狠狠地污蔑了一遍,将陈彦至彻底给妖魔化,甚至拿陈彦至和黄巾军大首领张角相提并论。
  王家想要在无极县扩军的目的,就被陈彦至破坏。现在甄家受到了陈彦至的保护。王县令不敢轻动。
  书信中还特意说明,陈彦至是神医华佗的弟子。
  王允虽然是读书人,可他的心胸并不宽广,甚至有些小鸡肚肠,心思阴暗。接到了这么一封书信,王允岂能不气,岂能不恼?
  王允向侍者问道:“何事?”
  侍者恭敬道:“主人,医者华佗求见。他说是来给主人调养身体。”
  王允心中对陈彦至有了偏见,对华佗这个做师父的,当然不会有好感。
  恨屋及乌,正是如此。
  王允冷哼一声:“华佗?老夫没有去找他呢,他倒是亲自送上门来了。他可真是教出了一个好弟子。请华佗进来,老夫要看他如何解释。”
  侍者说道:“是,主人。”
  ……
  一个貌美如花的二八少女走进后院,对王允说道:“义父,何人让你如此生气?又是董卓吗?”
  王允见到了少女,脸上顿时露出了笑容:“貂蝉,你不是在厢房里看书吗?”
  貂蝉说道:“有点闷,出来走走。正好见到义父在生闷气。”
  王允说道:“让老夫生气的人,不是董卓,而是陈彦至。一个名不经传的毛头小子,他坏了我王家的好事。”
  貂蝉一愣,记住了“陈彦至”这个名字。
  同时,她心中产生了好奇。
  一个名不经传的毛头小子,可以坏了王氏家族的好事,那本事不小呢。
  此时,侍者领着华佗走进屋来。


第562章 不请自来少年郎
  华佗对王允行了一礼,说道:“司徒大人,调养身体,我们现在就开始吧。”以华佗的心境修为,帮助王允调养一下身体,是很简单的事情。
  可是,王允并不领情。
  王允冷声一声:“老夫身体好得很,不用调养。来人,将华佗给老夫抓起来。”
  王允的心病是董卓,只要除掉了董卓,他的身心就健康了。否则,再高明的医者,都医不好他。
  心病还须心药医。
  正是这个道理。
  华佗一愣,王允居然要抓自己?先前在蔡邕的家里,他可不是这样说的啊。为何才过了几天的时间,王允的态度就大变了呢?
  华佗丝毫不惧怕,问道:“司徒大人,华佗自问没有做过违背朝廷律法的事情,就算你是朝廷命官,要抓人,好歹有个说法吧。”
  王允说道:“你徒弟陈彦至在无极县做的好事,我都已经知道了。华佗,你教出来的好弟子。哼,老夫现在还有事情,懒得和你说。”
  进来四个壮汉,他们都是王氏的家将,虽然不是高手,可是孔武有力。华佗只是个医者,心境高,医术精湛,可毕竟不会武功,不会战斗,只能束手就擒。
  王允手一挥说道:“带下去,先关大牢。”
  ……
  董卓最近是春风得意,他进出皇宫,就像是进入自己的寝宫一样,那些个漂亮的公主和妃子,基本都被他睡了个遍。
  上个月,董卓更是直接废除了少帝刘辩,让年纪更小的刘协坐上了皇位。
  刘协现在只有九岁,还是个孩子,整个朝堂上都是董卓的一堂言。
  没有人敢反驳董卓。
  刘协这个皇帝,见到了董卓,都会心生畏惧。
  少帝刘辩,是整个大汉唯一被废黜的皇帝。正因为如此,董卓的权利和地位,更加巩固了。众人都是敢怒不敢言。
  董卓坐在床榻上。
  他的下方跪着一个中年人。
  中年人说道:“丞相,就在刚才,王允抓捕了华佗。”
  董卓说道:“华佗,就是民间传的那个神医?不过是一个医者而已,不用理会。以后这样的小事,不要再来禀报本相。不过王允和杨彪他们,还是要继续监视。对了,特别是袁家,重点监视袁隗。他们不造反,就随他们,若是有异动,就杀无赦。”
  中年人点头道:“是,丞相。”
  ……
  曹操一个人在家里喝闷酒。
  今天下朝的时候,一个小黄门在每个有名望的老大人的耳边,都窃窃私语了一番。曹操的耳力不错,听到了说话的内容,是王允王司徒要今晚请客。据说是王允六十岁大寿。
  可是,王允唯独没有请自己。
  曹操是何等人物?他的官职虽小,但是聪明绝顶。他知道,王允他们看不起自己,因为自己不但是阉宦之后,现在更是以身侍贼,为董卓做事。
  王允他们都是清贵之人,怎么可能请自己呢。
  不过曹操还是决定前去赴宴。
  傍晚时分。
  曹操特意穿了一件上好的衣服,向王允的府邸赶去。
  同样是这个时候。
  陈彦至走进了洛阳城。
  ……
  蔡邕是天下闻名的大儒,他的府邸很好找,随便问了一个人,陈彦至就找到了蔡府。
  出来迎接陈彦至的,并不是蔡邕本人,而是蔡府的管家。
  陈彦至说道:“在下陈彦至,家师华佗。家师曾经说过,只要我到了洛阳,就可以来蔡府询问家师的下落。管家,不知陈某可否见一见蔡大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