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武侠世界轮回者-第1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彦至说道:“那可不一定。我一定可以出去。”
陈彦至一剑再次刺向了天神。
天神道:“陈彦至,你的神力和法力已消耗不少,而我现在是处于巅峰。此消彼长,你未必是我的对手。”
陈彦至说道:“是不是你的对手,要打过之后才知道。”
陈彦至的心神,没有在战斗上,几乎都是放在了天神的身上。
阵法的破绽,就在天神的身上。
天神能随心所欲离开阵法,只要找到他离开的办法,那么陈彦至一样可以轻易离开。
先前,陈彦至攻击阵法,探索阵法,想要找出破绽,其实都是在迷惑天神和圆脸老者。
……两个时辰之后,陈彦至的额头出现了汗珠,体力消耗了六成。
和天神对战,消耗真的很大。
天神以巅峰的状态,和陈彦至打了旗鼓相当。
天神身影一闪。
陈彦至的眼睛亮了起来,心灵之力,全部放在了天神的身上:“他要出阵法。就是现在。”
空间一阵波动,天神出了阵法。
陈彦至闭上了眼睛,嘴角带着笑意。
观察了天神两次离开阵法结界,陈彦至终于找到了出去的办法。
陈彦至模拟天神身上的气息,身体发出一种奇异振动。空间荡起了涟漪,随后,陈彦至的身影消失在了阵法结界内。
圆脸老者惊骇道:“不可能。陈彦至怎么……出了阵法结界?”
天神的眼神,同样像是见了鬼一样。
陈彦至出了阵法,站在地面上,周围的灵气,疯狂地融入到他的身体里,恢复着他的法力和神力。
陈彦至抬头看着空中的二人,说道:“阵法里的确没有破绽,想要打破阵法,不可能。若是你们一直这样困着我,或许我真的就完蛋了。不过,那需要很长的时间。可是你们想要通过战斗来消耗掉我的力量,将我生擒。你们忘记了吗?我是心灵修炼者。只要我的心境够高,洞察能力和学习能力比任何人都要强……想要找到出阵法的办法,并非什么难事。”
就在此时。
大夏世界的上空,几乎同时出现了一道神力光柱和一只大手虚影。
神力光柱的速度太快,直接击中了陈彦至。
将陈彦至的身体气化。
神力光柱的攻击,太强,根本就不是天神能抵挡的,陈彦至同样抵挡不住。
那巨大的手掌虚影,想要挡住神力光柱,救下陈彦至,可惜,速度慢了点。功亏一篑。
手掌虚影反手间,灭了圆脸老者和天神。
“神王,你身为无间门的领袖,是三界赫赫有名巨头,居然亲自对一个小辈下手。有失身份了吧。你杀了陈彦至,那么我杀你无间门的真仙天神,就没有顾忌。”一股意念恼怒道。
神王的意念冷笑道:“赤明,陈彦至不是你门下弟子,他杀了我无间门的一位纯阳剑仙。我要对付他,有什么不对?你的弟子长青剑仙同样死在了陈彦至的手里。你还护着他?”
赤明道祖的意念道:“到了现在,你还想骗我。长青为什么会对陈彦至下手?他早就投靠到你的门下了吧?长青背叛师门,投靠无间门,死有余辜。”
神王和赤明道祖竟然亲自出手了!
两股意念,退出了大夏世界。
白虹剑仙,天神,圆脸老者,长青剑仙,四位真仙天神都因为陈彦至而死。还有无间门留在大夏世界的探子,几乎都被陈彦至挖了出来。
陈彦至给无间门造成的损失,可以说是不可估量。
要是知道陈彦至的破坏力如此强大,神王说不定早就亲自出手,灭了他。
四位真仙级别强者的性命,换一个陈彦至的性命,神王觉得不亏。
若是让陈彦至真正成长起来,又将是一位道祖级别的强者。那时候,对无间门的威胁更大。
可是……陈彦至真的死了吗?怕是要让神王失望了。
三国演义
第557章 居死动械是至人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百姓民不聊生。
灵帝刘宏宠信“十常侍”,宦官和朝堂上的各大士族斗得是不可开交。去年,黄巾大起义,揭开了大汉灭亡的序幕。
一位身穿灰色麻衣的中年人,背着药箱,经过一个村庄。村庄已经荒废,百姓们能离开的都逃荒去了,剩下的只能等死,甚至已经死了。
乱世来临,人命如草芥。
依靠官府救济?那是不要想,因为县令忙着搜刮财富,好送到洛阳去向“十常侍”买官呢。
中年人间道路边躺在一个衣衫褴褛的孩童。
孩童七八岁的样子,腹部随着呼吸,轻微地起伏。
中年人连忙走过去,给孩童把脉,随后庆幸道:“你这孩子,能遇到我华佗,说明命不该绝。”
华佗用拿出银针给孩童施了针灸,又给孩童喂了一点水。
普通的清水,对于生命垂危的陈彦至来说,就像是救命的灵泉。
不错。华佗救下的孩童,正是陈彦至。
陈彦至的身体被神王的神力光柱击溃,就连精神都受到了损伤。不过好在记忆完全保留了下来,心灵修为没有退转,依旧是“断”之境界。
本来,这孩童刚去世,被陈彦至的意识给“借尸还魂”了。
孩童只是普通人家的孩子,父母已经去世,他甚至连一个名字都没有。这样的情况,在东汉末年,实在是普遍。
孩童的身体,看似只有七八岁,其实已经是十一岁,只是吃不饱,长期处于饥饿状态,造成营养不良。才导致样子比真实年纪小了好几岁。
喝下了清水,陈彦至缓缓睁开眼睛,看着华佗,感激道:“多谢救命之恩,陈彦至感激不尽。”
陈彦至的身体虚弱,可眼睛非常明亮,充满了灵性和智慧。华佗一下就知道自己救下的这个孩童,不一般。
陈彦至道谢的话,可不像是一个普通七八岁孩童能说出来的。
华佗惊讶道:“孩子,你谈吐不凡,想来是出于大家族吧。”
普通百姓,是不可能有读书的机会。
能读书的孩子,绝对是出于大士族。
陈彦至摇头,平静地说道:“我不是出自大家族,只是读过点书。”
陈彦至读的书,那可不是一点,而是海量的。他这样说,是谦虚。
华佗给了陈彦至一点食物,说道:“你先吃点东西。你身体虚,需要食物。我再去村里其他地方走走,看还有没有活着的人。”
陈彦至接过食物,说道:“谢谢。”
……
陈彦至看着华佗离开的背影,小口地吃着食物。说实话,这食物真的非常难吃,可对于现在的陈彦至来说,这点食物,是救命的东西。
更何况,东汉末年,可是物资匮乏的年代,怎可挑食?
陈彦至慢嚼细咽,吃得很慢,心中暗道:“没想到,自己来到了东汉末年,还遇见了华佗。神王的那一击,真的够狠,自己差一点就死了。不过,活下来就好。”
身体被摧毁,飞剑遗失,几个储物袋都遗留在了大夏世界。那些都是身外之物,陈彦至一点都不觉得可惜。只要自己的记忆还在,心灵境界没有退转,其他的一切,都是旁枝末节。
陈彦至主修的是心灵境界。
他最想要获得是无上的智慧,走的不是以力证道的路子。力量强大,心灵不够,没有智慧,就算飞出地球,走出了银河系,又有什么意义?
因此陈彦至现在看似很惨,其实并非如此,舍弃了一切身外之物,说不定还有利于心灵修行。
毕竟,机缘这种事情,谁能说得准呢。
吃完了食物,陈彦至终于恢复了一些体力,至少起身走动没有问题。这身体,没有病,只是太饿,是被饿死的。有了食物,当然就能活命。
陈彦至站起身来,轻柔地拉伸了几下筋骨,吐出胸腹中的浊气,顿时觉得精神一振。思维清晰了很多。
华佗回来。
整个村庄里,除了陈彦至一个活着的人,再没有第二个。
华佗看着陈彦至那矮小瘦弱的身躯,在原地站得笔直,心中不由感叹:这个孩子,真是奇特。
陈彦至那清澈明亮的眼睛,充满了灵性,让华佗心中一下子便起了收徒的心思。
“孩子,你可愿意拜老夫为师?”华佗看着陈彦至,轻声问道。
陈彦至闻言,跪下磕头,道:“我愿意。弟子陈彦至,拜见恩师。”
华佗是一位伟大的医者,在华夏文明当中,都是赫赫有名。陈彦至的医术通玄,可谓是达到了超凡的境界,比起华佗还要高明。可是,华佗是陈彦至的救命恩人,他的身上,未必就没有陈彦至可学的东西。
救命之恩大于天。
拜华佗为师,不丢人。什么强者的尊严,跪不下去,对于陈彦至来说,根本就没有那么一回事。
陈彦至决定,要是心境不能达到“断因果”的层次,自己绝不离开此方世界。
华佗高兴地将陈彦至扶起来,说道:“乖徒儿,快快请起。”他在陈彦至的身上,见到了仁慈和灵性,相信自己这一身医术,定会被陈彦至继承和发扬出去。
……
华佗将陈彦至带回了自己暂时的住所。
他发现,自己这个弟子,真的非常神奇,动作神态端庄,浑身好像无比协调。可是性子太静,眼神平静得没一点情绪波动。
“至人居若死,动若械。”华佗脱口而出。
这句话,出自《列子·力命》。
说的就是身心修行到了极致,做到“居若死,动若械。”便是至人。
华佗醉心医术和养生,创出了五禽戏。可就算如此,他也是到了四十岁的时候,才达到“至人”的境界。
整个大汉,达到“至人”境界的,华佗知道的只有自己,剑圣王越,枪神童渊,医圣张仲景,乌角先生左慈,华南老仙和于吉道人。
“至人”的心境,并不一定是让人武艺高强。就像是华佗和张仲景,他们两个就是研习医术和养生。
达到了至人境界,会智慧大增,无论是学文习武,还是研究其他的技艺,都会达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获得大成就。
王越练剑,童渊练枪,他们两个都是练武的,战斗力非常强悍。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也有可能。
华南老仙,乌角先生左慈,于吉道人,都是修道真人,更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神秘得很。
民间称之他们为“三仙”。
陈彦至笑着说道:“师父,我称‘至人’的状态,为活死人。”
调理现在的身体,不需要太高的心境,用“活死人”的心态,已经足够。
等过几年,陈彦至的身体长开,就会逐渐进入“天人合一”的状态。
陈彦至不会刻意修炼身体,可即便如此,以陈彦至的心境修为,也会逐渐改变内分泌,让身体变得健壮,等到他身体成年的时候,就能有用强悍的力量。
这就是心灵境界高深的好处。
心灵之力温养身体,比吃任何补药都要强百倍,还没有丝毫副作用。
华佗若有所思,说道:“活死人?心死神活。这么形容,倒是非常形象。徒儿,你到底是什么人?你才七八岁,居然就到了‘至人’的境界,你将来的成就,将会达到什么样的层次?为师真的很期待。”
华佗甚至怀疑,自己徒儿的身体藏着一个“老怪物”灵魂。不然,一个七八岁的孩童,怎么可能达到“至人”的心境?
其实,华佗还真才对了。陈彦至的灵魂对于普通人来说,的确可以算得上是“老怪物”,毕竟他的意识已经两百多岁了。
陈彦至笑着说道:“师父以后一定可以见到弟子的成就。”
……
不知不觉,五年的时间过去。
陈彦至由一个孩童,长成了一个翩翩少年。有了充足的食物和均衡营养,再加上陈彦至的心灵修为够高,他的身高达到了一米八,身材非常完美,完全是黄金比例。
小院里。
陈彦至采药回来,正在用剪刀剪药材。
五年来,陈彦至除了表现出医道上“天赋”,他没有显露过任何武功。因为没有必要显摆能力。
现在,陈彦至已经是经常和师父华佗相互探讨中医学。
五年来,华佗带着陈彦至几乎走遍了整个青州,救活百姓无数。
去年开始,华佗就开始编著《青囊经》。
想要写一本传世之书,可不是那么容易,那是需要消耗许多的心血。
陈彦至刚将药材整理完,华佗就从书房出来。
陈彦至笑着说道:“师父,我这就做午饭。”
华佗面带点头:“嗯。多做两个菜。再备一些干粮。明天我们离开青州。”
陈彦至问道:“师父,我们又要到哪里去救人?幽州,益州,徐州,还是扬州?”
华佗摇头道:“都不是。我们去洛阳。十年前,老夫和张机(张仲景)约定,今年要到洛阳相会,再次探讨医术。徒儿你的年纪也不小了,为师打算让你拜入大儒蔡邕的门下。医者,可救人,可养活自己,但地位太低。想要成为有名望的人,受人尊敬,还是要读书才行。”
陈彦至一愣,跟随大儒蔡邕读书?儒家的四书五经,自己都已经精通了啊。
陈彦至说道:“师父,现在可是少帝刘辩做皇帝,董卓把持朝政。据说咱们这位董丞相是武将出身,生性残暴,杀人如麻,没有一点远见卓识,更别什么谈治国之道。我们去洛阳,会不会有危险?”
华佗看了陈彦至一眼,问道:“怎么,你怕了?”
陈彦至笑着说道:“我怕什么?就算是刀山火海,弟子也不会怕。那么,弟子就陪师父走一趟洛阳。”
陈彦至放下手中的剪刀,站起身来,向厨房走去。他要先做午饭,再准备足够的干粮。
第558章 未来洛神太美丽
陈彦至做事,还是一如既往的慢,但是他的动作犹如行云流水,效率却极高。
做午饭,蒸煮干粮,不到半个时辰就完成。
华佗看着在厨房里忙活的陈彦至,心中感慨,不到五年的时间,自己的这个弟子,就将自己一身医术学干净了,并且还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趋势。
特别是对于外科手术,陈彦至还提出了不少“匪夷所思”的观点,让华佗受益匪浅,导致医术大进。
陈彦至一旦进入了做事的状态,就是一心不乱,将事情做到极致,尽善尽美。他现在心神入定的层次,很多神仙菩萨都达不到。
舍弃了身体“投胎转世”到东汉末年,经过五年的调理心灵,陈彦至的心境提升了不少。甚至已经摸到了“因果”的门槛。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生死轮回,不正是印证了“因果”之道吗?
所以说,大道在人间,不在深山里。陈彦至修的圣贤之道,更是如此。
此次去洛阳,见识一下大汉王朝的帝都是何等风采,也不错。
“师父,吃饭了。”陈彦至将饭菜端上桌。
华佗看着精致而朴素的饭菜,点头道:“你的厨艺,已经入道了。”
陈彦至谦虚道:“师父过奖。弟子不过随便做一做罢了。”
华佗说道:“老夫的话,可不是恭维。有时候,为师真怀疑你是古之圣贤转世。你身上的德行,身心状态,或许只有上古时期的那些大贤才具备。能收下你作为弟子,是我华佗这辈子最荣幸的事情。好了,不说了,先吃饭。”
夜晚。
陈彦至躺在床上,意识沉寂下去,身体好像和意识分开,体内的各项机能快速恢复到绝对的平衡,浑身的生机和精力好像都要溢出来。
想无所想,陈彦至的思维陷入了绝对的静止。
周围的磁场就像是母胎一样温养他的心灵和身体。什么是先天功?陈彦至现在的状态,意识返回先天,才是真正在练“先天功”。
公鸡打鸣。
陈彦至和华佗几乎是同时起床。
闻鸡起舞,符合天道。
二人在院子里打五禽戏。两人的动作,都很慢,可他们的动作和意境,还是有差别。
陈彦至的五禽戏,动作更轻柔,他的身体好像要化成清水。很显然,他的心境比华佗要高,对道德经中的“上善若水”有了更深的理解。
华佗的五禽戏,则是模拟五种动物的神态和动作,可壮大精神,可强健体魄。若是不出意外,以华佗现在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状态,活到一百三十岁,是非常轻松的事情。
太阳刚冒出头。
陈彦至打好包裹,背在身上,说道:“师父,药材和干粮都准备好。可以出发啦。”
华佗看着陈彦至手中拿着一柄木剑,问道:“彦至,你带一把木剑干什么?”
木剑,是陈彦至昨天晚上雕出来的,很古朴,剑身上还雕刻着铭文。
木剑往腰间一挂,倒是像是个带着佩剑在外游历的读书人。
陈彦至说道:“师父,佩剑可以显示我读书人的身份。此去洛阳,路途遥远,难免会遇到强盗土匪劫道,若是我有了读书人的这个‘身份’,或许那些强盗土匪就不会找我们的麻烦。”
读书人的地位,是非常高。
就算土匪,一般都不会打劫读书人。这是对读书人的尊敬。
华佗摇头,自己这个弟子,只是学了医术,不会武艺。现在居然想要装作读书人。看来自己打算让他拜入蔡邕门下,是正确的。
华佗将所有的精力和心血,都放到了医术和养生上,他对于武功剑术,是一点都不懂。不知道木剑除了可以彰显身份,同样可以防身,可以杀敌。
剑术境界之中,就有“草木皆可为剑”的描述。
不过,陈彦至腰间带着木剑,一身正气的样子,比起那些真正的读书人,还要像读书人。
华佗并不知道,陈彦至的学问,比起那些所谓的大儒,一点不差,甚至更加精深和渊博。他带着木剑,只是为了显露自己是读书人的身份,好方便行事,并不是伪装。
因为他本就是真正的读书人,根本就不需要伪装。
华佗道:“那我们就走吧。我们去了洛阳,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再回来。这小院,怕是要荒废了。”
陈彦至说道:“随缘吧。只要心安,哪里都是家乡。以后,我们未必不会回来。”
华佗点头道:“言之有理。”
……
陈彦至和华佗赶路,是徒步行走。
想要骑马,那是不可能的。
现在的战马,可是战略物资,想要获得一匹战马,非常不容易。
华佗走路的姿势,犹如仙鹤在陆地上起舞,不急不缓,姿态优美。他施展的正是五禽戏中的鸟戏,仙鹤的神韵被他显露得淋漓尽致。
五禽戏可以说是内家拳的鼻祖,只是缺少了攻击手段,更多的是养生之法。
华佗将五禽戏融入到了生活当中,在修行养生上,便能做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可谓是每天都在进步。
华佗没有听说过“知行合一”的观点,但是他已经不知不觉地做到了这一点。天下的道理,都是相通的。
陈彦至没有显露过武功,也没有打算让华佗修炼武功。人一辈子只能专注一件事情,否则,心念就太杂,是不会有大成就的。
其实,就算陈彦至将一本绝世仙术放在华佗的跟前,华佗也未必会修炼。因为练武不是华佗的“道”。
华佗的道是医术。
陈彦至走路的风格,就和华佗不一样。他每一步走得极稳,身体的中心线和重心,一直保持垂直,不偏不倚。他每走一步,都是那么正。
身正,眼正,心正,步法正,念头更正。
像华佗和陈彦至这样赶路,不急不缓,稳步前进,不但不会觉得累,反而会越走越精神。
华佗是居若死动若械的“至人”境界,陈彦至的心境更是高出了“至人”好几个层次,已经到了“断”的境界。他们的心态,都是非常超然存在。
第三天上午。
陈彦至和华佗走在官道上,以他们的速度,再过一天,就可以出青州。
“嗯?”
华佗突然停下了脚步,眉头一皱。
前方,有土匪。
陈彦至平静地说道:“师父,他们人数不少呢。起码有数百人。”
准确地说,是五百七十二人。
陈彦至的心中很清楚,但没有说出具体数字。前方隐藏在树林中的人,他们的气息都映照了陈彦至的心中。
华佗点了点头。
陈彦至问道:“师父,我们是绕路,还是直接过去?”
绕路,那会多走几十里路。
华佗犹豫了一下,说道:“不绕路。我们直接过去。那些强盗土匪,无非是劫财,你我二人是医者,不是财主,身无分文。老夫不相信,他们会杀了我们。”
陈彦至说道:“好。”
做出了决定,华佗和陈彦至继续赶路。
……
“呜呼呼!”
一声呼啸传来。
五百多人冲出了树林,将陈彦至和华佗围在了中间。他们都是黄巾军,被官军击溃以后,到了山上落草为寇。
陈彦至现在的战力,还没有恢复到巅峰,更不是神仙之体。可即便如此,以他的心境和战斗技巧,就算是五百个大宗师围攻,他也能将对方杀个干净。
五六百个黄巾军,真的不够陈彦至打。
可是,陈彦至下不去手。
说他们是军队,那是抬举了他们,他们其实只是失去了生存希望的百姓。他们每个人都是面黄肌瘦,皮包骨头。特别是人群中的二十多个孩子,他们因为太过于瘦小,脑袋显得特别大,眼睛都快鼓出来。
面对这样一群百姓,就算他们已经落草为寇,做起抢劫勾当,陈彦至也下不去手。
为首的汉子用长矛指着华佗和陈彦至,大声喝道:“将钱财和粮食交出来。不然,我就杀了你们!快点。”
他们整个队伍中,只有两三件像样的兵器,其他的人都是拿着木棒。
说实话,汉子的长矛,对陈彦至一点震慑力都没有。他们不知道陈彦至是在人间修行的神仙,否则,借给他们一百个胆子,也不敢拿长矛对着陈彦至。
现在的情况,就像是一个蚂蚁站在神龙跟前,让神龙交出一切,否则就要杀了神龙。
可笑吧?
很可笑。
可是陈彦至和华佗一点都笑不出来。
生逢乱世,人命如草芥。
要不是真的活不下去,谁会做打劫的行当?还带着孩子和女人。
陈彦至忽然明白,为什么大汉朝会灭亡。若是天下的百姓都是过着这样朝不保夕,生不如死的日子,大汉朝廷必亡!
华佗对陈彦至说道:“彦至,将我们的干粮都拿出来吧。”
陈彦至点头道:“是,师父。”
就算华佗不说,陈彦至也会将干粮拿出来救人。
干粮只有三十斤,对于近六百个饥饿的百姓来说,简直就是杯水车薪,根本就不够分。
华佗抱拳对黄巾军们说道:“老夫华佗,是一位医者。老夫身边这少年,是我的弟子。我们只有三十斤干粮,钱,是一文都没有。这些粮食,你们都拿去分了吧。”
华佗表明了身份,人群中一阵骚动。
华佗的大名,他们都是听过的,神医啊。
没想到,自己打劫了神医。
为首的汉子犹豫了一下,最后饥饿还是战胜了心中的仁慈。他走到陈彦至的身边,想要拿走装干粮的包裹,可陈彦至并不松手。
那汉子狠狠用力,但陈彦至的手臂丝毫不动。
陈彦至看着汉子,说道:“这点粮食,不够分。没有你的份儿,我只能先救孩子和女人。请见谅。”
女人,以后会成为母亲。
孩子,是未来。
两害取其轻。救不了所有人,陈彦至只能先救孩子和女人。
……
孩子和女人,排队到陈彦至的面前来领取干粮。陈彦至心情凝重,亲自地将一份份干粮递到孩子们和女人们的手里,还柔声嘱咐道:“慢点吃,别噎着。”
陈彦至将最后一份干粮递给了一个小女孩,顺便用手揉了揉她那干枯带着污垢的头发。
小女孩拿着干粮,看着陈彦至,清澈的眼睛露出了感激的目光。
陈彦至问道:“小妹妹,为什么不吃。”
小女孩一下子哭了,哽咽道:“我不饿……我要把粮食留给弟弟吃。”
陈彦至看向了旁边一个女子,她的怀里有一个小婴儿,正是小女孩的弟弟。
婴儿太小,根本就不吃下干粮。
陈彦至不嫌弃小女孩脏,一把将她抱了起来。
为首的汉子,对大家挥了挥手,让出道路。
华佗重重地叹了口气,对陈彦至说道:“我们走吧。”
陈彦至说道:“我们要是就这样走了。他们活不下去的。师父,我们医者存在于世,就是为了救人。必须救他们。”
华佗深吸一口气,说道:“我们没有粮食,怎么救他们?救济百姓,是朝廷……”
陈彦至摇头道:“朝廷现在已经废了,指望不上。若是没有遇见,眼不见心不烦,可是遇到了,人是必须要救,能救多少,算多少。师父,你先去洛阳,我去借粮救人。做完了事情,我会尽快赶到洛阳和师父见面。”
华佗犹豫了一下,点头道:“那好。为师就先去洛阳和张仲景会面。十年约定,老夫不能失约。你到了洛阳,去蔡邕的府上,就能得知为师的消息。”
做人,要守信。
华佗不能失约,否则做人就会失去诚信。
古人,将诚信看得比生命还要重。
诚信,是立身之本。
既然陈彦至要留下救人,那么就让他先留下。
救了人,再去洛阳不迟。
华佗问道:“你打算去什么地方借粮?”
乱世,粮食是最宝贵的物资,不是轻易就能借到的。就算华佗相信陈彦至的办事能力,同样担心他借不到粮食。
陈彦至说道:“中山无极县。”
中山无极县,有一大家族甄家。
甄家不但有着大量的田地,还是商业巨擘,不缺钱粮。问题是如何说服甄家?将粮食借来。
华佗说道:“甄家的钱粮的确不少,希望你能将粮食借来。”
陈彦至说道:“师父放心,我一定会说服甄家。师父此去洛阳,路上可要保重。”
华佗点头道:“为师这就上路了。咱们师徒洛阳再会。”
……
救人如救火。
陈彦至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中山无极县甄家。
他在甄家,见到了当家做主的张氏。
张氏虽然人到中年,依旧非常美丽,可谓是风韵犹存。张氏的身边,有一位六七岁的小女孩,粉雕玉琢,可爱至极。
张氏对丫环说道:“将宓儿带下去吧。我和陈彦至公子有正事要商谈。”
陈彦至看着小女孩,暗道,小姑娘就是甄宓,未来的洛神?难怪小小年纪就出落得如此漂亮可爱,长大了肯定会美得倾国倾城。
第559章 不止一人来要粮
张氏出身常山大户人家,说起来她和赵子龙还是同乡,算是比较见多识广。她嫁给了上蔡令“甄逸”以后,见到更多的高官和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