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有鬼眼谁有鬼脸-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唉?咱们不是要去故宫博物院么?应该在天安门对面的那个南门进入啊。王员外,你可能不太理解,实际上,自2011年下半年开始,故宫只支持自南向北的参观路线。也就是说,观众只能从午门(南门)进来,从神武门(北门)出来。神武门,就是与景山公园隔着一条马路,遥遥相对的那个门。你别为了抄近路,按照导航瞎拐弯。除了午门,那四个门哪个都不让进的。”拓麻难得认真地跟王行云解释道。
“咱们这次不是去参观。”王行云正集中精力在狭窄的街道里穿行,简要地答道。
“唉?不是去参观么?”拓麻有点意外。
“都说了是去办正事,难道你还打算先参观一遍再说别的?”王行云挑了挑眉道。
“嘿嘿嘿,毕竟我最后一次来这里,还是七八年前,好像是放暑假陪谁家的亲戚去参观。当时光为了一跟冰棍儿跟远亲家的熊孩子打架来的,太过专注,也没注意那天到底参观了什么。只记得我妈气得差点把我御花园里的荷花池里。”拓麻缩了缩脖子,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道。
“听说最近的展览,有梅花鹿。”王行云说完踩了一脚刹车,减速慢行。让一个骑自行车先走。对方点了下头,在一个小路口转了弯,拐进了胡同里。
“周日人多,周一休馆。等把你答应梦貘的事情解决完了,我单独请一天的假,咱们悠闲地来逛逛。今天的行程都是未开放区,碰不到热门旅游景点的。”王行云在下一个大路口提前打了右侧转向灯,拐过弯没多久,就停了下来。
王行云让拓麻先下车,找个避风的地方等他停车。
拓麻裹紧了大红色冲锋衣,缩着脖子眯着眼睛,找了个背风口,才有精力把周围的环境好好瞅一瞅。
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颇有气场和规模的标准故宫建筑风格的门楼。
拓麻看了看门楼正中央,挂得老高,伸长脖子才勉强能放入视线内的蓝底金字的门匾。‘东华门’三个字,就像是屹立在风中永垂不朽的丰碑,不会因为岁月的流逝与风云的磨砺,而变得有任何时光的痕迹。
东华门的西边,是一条蜿蜒的干净水泥小路。拓麻记得清楚,一直走到头,就能到达中山公园。那里面的绿化环境很好,里面国家扶植和投资的公益项目也挺多。为了省钱,大多数单位都在原来的古建筑群基础上,经过批准和监督,改造成了集中办公地点。
虽然绿化环境挺好,但作为曾经在一个机构实习过的拓麻来说,秋冬季节,没有集中供暖和热水的古建筑群里,是越待越冷,越晚越冻人。还因为要保护古建筑,房间里不能随便插电暖气,也不能安装大功率照明设施,每个人的工位上,都特别猎奇地插着一个节能护眼的台灯。
一群人穿着军大衣,戴着套袖,哈着热气嘬着热水的镜头,虽说已过了两三年,但还是清晰无比地铭刻在记忆中,用来当做拓麻坚决不出去上班的最佳理由。对比着窝在家,饿了点外卖,渴了喝温水,电脑电视电热毯,想怎么开怎么开,丝毫不用担心自己稍不注意,就可能成为国家级古建筑群的纵火犯。
东华门的东边,现在也是游人止步区。以前是密密麻麻的平房居民区,居住的大多是故宫博物院的职工和家属。十多年前,统一全部迁走。有分派到市内闹市,面积相对小一些的落户地的;也有分派到三环以外,开发得尚不完全的新兴住宅小区的。拓麻一家曾在这个入口处,紧贴着河边,大约需要走一公里左右的距离,就能看到的门牌号的大杂院里,住了十年之久。
从搬走后,到十二年后的今天,他从没有机会回来过。据说为了规划护城河的景致,从五年前开始,这里已经不再住人,而是统一改成了停车场。
拓麻望着空荡荡,毫无人烟痕迹的胡同入口,心里总觉得空落落的。
就像他曾经无数次午夜梦回,被定义为‘家’的避风港,在自己不知道的时候,早就被拆得彻底,被夷为平地不说,还在曾经松软可爱,适合挖坑做陷阱的土地上,铺满了沉重而冰冷的一层水泥,变为了只用来停靠交通用具的停车场。
这种认知,让他突然有了真正想哭的冲动,虽然这情绪来得太突然,简直让他自己都意外。最为不幸的是,偏偏还让不知从哪里刚停车回来的王行云,看到了。
拓麻无比期待,此时能刮来一阵带着沙和小石头子儿的风,能让自己可以用老掉牙的‘是风和沙迷了我的眼’的理由搪塞过去。然而,刚才还频繁刮来刮去的风,却好像预知了自己即将背锅的事实,竟然一丝风都不再有。
不仅如此,原本有点阴阴的天空,还TM放晴了!
拓麻的睫毛上还挂着一滴眼泪,被王行云不打招呼就伸过来的大拇指和食指,轻轻接住了。他一脸正经地将手指放到唇边,伸出鲜红的舌头,若无其事地舔了一下。
在拓麻的震惊下,还提供反馈似的嘀咕了一句:“有点咸。”
“麻蛋,那可是大爷我的眼泪!谁的眼泪不是咸的,而是其他口味的,你倒是跟我说说!让我也开开眼!”拓麻一个没忍住,回嘴道。
“也不见得吧。我这不是不太确认,所以才尝尝看么。毕竟,你的口水都是荔枝味儿的。没准眼泪会是草莓或者香橙味的,也说不好。”王行云无比认真地解释道。
“卧槽,那我要是说,我的鼻涕是香蕉味儿的……你也会尝尝看么!”拓麻满脸鄙夷地盯着王行云的嘴角,狠狠道。
“礼尚往来。你要是愿意先试试我的,我不建议后试试你的。”王行云建议道。


第196章 文渊阁
东华门是工作人员的专用通道。无论何时,都不对外接待游客和来宾。出入处都有造型古朴,像一个小亭子似的门岗。门岗内面积较小,但五脏俱全。里面有着冬日必备的电暖气和暖壶,以及成套办公桌椅以及临时睡觉补眠用的简单卧铺,方便夜班的守夜人在困极了的时候,短暂的眯会儿眼。
如何躲避门岗,从东华门大摇大摆的进去,目前是个难题。
拓麻不自觉地抠了抠手指,有点犯难。
再怎么说,这里也是他家老头老太太的供职单位。不按规矩办事,怎么样都会落人口实,尤其是这种非常有影响力的国家级单位。除了从正门走,他是真没自信,能翻越这皇城的大红墙壁。不说别的,这城墙每年的维护费,据新闻上说,都要天文数字。他一个时代废柴,再没公德心,也不会肆意破坏自己家乡的名胜古迹。
出门走正门,也别无他想了。拓麻暗搓搓地想着。
王行云拉着他,往城门楼的门岗处走去。
越近了拓麻越紧张,连带着眼神都有点飘。除了岗亭里的工作人员,为了保护文物名胜古迹的安全,同样也配备了端着气枪的武警战士门岗。拓麻的心虚,武警大哥分分钟的看在眼里,连带着看他们两位不速之客的眼神,都更加严谨了些。
在他们即将越过第一层人墙,从两位盛装的武警大哥身旁擦肩而过之前,就被其中的一位伸胳膊拦下了。
“同志,这边是工作人员专用通道。参观请走午门。”武警大哥礼貌地建议道。
拓麻紧张极了,忍不住抬手攥了攥王行云的袖子。
王行云不慌不忙地从兜里掏出了一个牛皮纸信封,边递给武警大哥,边耐心解释道:“同志,我们是来工作的。这是介绍信。辛苦放行。”
武警大哥倍感意外,可能是没想到都二十一世纪了,还有人会拿着老古董,快进博物馆的介绍信前来拜访。真是有种穿越到刚解放前岁月的错觉。
武警大哥没有打开看信,也并未放行。而是拿着信,直接去了门岗处,通过那个半开的玻璃小窗口,递给了看门的博物院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朝着两人的方向遥遥看了一眼,直接当着武警的面,拆了那封信。
拓麻不太清楚那封信写了什么,因为他在王行云拿出来之前,根本就不知道有那封信的存在。
“唉,王员外,你从哪里搞来的那封信啊?会不会访问的有效期是十年前啊。”拓麻压低了声音,在另一位武警大哥的铁一般刚毅的面容前,缩着脑袋,跟王行云咬耳朵。
“正当渠道申请获得的。”王行云答道。
“嘿,我怎么知道,你跟我家老头的单位,还有这么铁的关系。竟然比我这个直系员工家属还好用?”拓麻心里有点酸,话里行间带着点郁闷。
王行云用看啥子的眼神深深地望着他,直到十分钟后,有个骑自行车,带着雷锋帽,穿着皮袄的健壮老头,笑眯眯地支好自行车,跟岗亭的工作人员打了招呼,也跟两位武警娴熟地客套了几句,才朝着他们的方向走来。
“唉,高伯伯,您怎么在这里?”拓麻见到来人,条件反射地先迎过去跟矮个子老头来了个熊抱后,才吸了吸鼻子,纳闷道。
“不是你哭着喊着说好久没来这里,要带朋友来参观么?你爸妈正好都出差在外,就由我这个老头子来接你。现在管理的比较严格,有预约和介绍信还不成,还需要知情人来当面接人。要不,谁都不能随便进来。”高老头整理了下被风吹歪了的雷锋帽,拢了拢皮袄的领口,豪爽地跟王行云打了个招呼。
他这种自来熟的态度,明显缓解了拓麻紧绷的精神。
王行云破天荒地主动跟高老头握了握手,虽然因为天冷,两人都戴着皮手套,并未直接手贴手的亲密接触。但这种积极社交的态度,很让拓麻惊诧。
“唉?高伯伯,您跟我朋友,之前认识?”拓麻一头雾水,有点跟不上目前的节奏和进展。
“还不是你小子迟迟不告诉我具体来的时间?当时我给你打电话,你怎么都不接。终于接通了,还是个声音很低沉的别人接的。啊,就是这位王先生。他说是你的好友和室友,你正在重感冒卧床休息,不方便说话,就替你跟我约好了时间。还配合我这个老头子折腾了许久,开了证明身份的文件,顺利办好了进馆申请。这不,才拿着组织批复好了的文件,顺利带你们进来。”高老头边说边搓了搓手,说具体的进去再说。这大门是个风口,什么时候都有冷风通过。夏天倒是清爽无比,冬天站在这里聊天,真是张嘴就满肚子风。
拓麻和王行云连忙跟上高老头的步伐,也象征性地跟两位武警和岗亭里的人打了个招呼。高老头一路推着自行车,把他们迎了进去。就开始滔滔不绝地介绍起了颇令他自豪的工作单位。
与拓麻所熟悉的故宫博物院的时间前相比,如今的开放区,已从之前的不足三分之一,增加至了三分之二。未开放区除了工作人员的办公区域,大多数是尚未修缮完毕,可以达到对外开放要求的套系群体宫殿建筑。
各大殿的古建筑,基本都是独成一院落。除了需要大量专家和专业修缮人员介入外的主殿,分殿和两侧的旁殿,都是房屋众多的附属品。所需要花费的人工和时间成本,全套下来,也并不比主殿省事多少。再加上与该建筑群相关的无数陈列展览的文物,都被集中收藏与博物馆的相关仓库内。出库、盘点、维修和维护的周期和相关手续,都是一个冗繁的等待周期。拓麻别的不太懂,但是展览相关的流程,他可是看了他家老头忙乎了大半辈子了。
所以看到仅仅十年而已,原来在观众导游地图上被标灰的大多数地方,现在竟然开放了这么多。说不惊讶那是假的。
一行三人进了西华门,就是一座拱桥。拱桥的坡度始终,小时候拓麻很热衷骑自行车到这里挑战,能不能加把劲儿冲过去。现在时过境迁,再次回到这座桥上,拓麻倒没什么其他想法了。
桥的整体,都是汉白玉石所铺设的。桥两侧,都是被风水雨打,腐蚀侵蚀得仅剩下一个大概轮廓的石狮子。
桥下的水,是碧绿色的活水。穿过石桥而去,贯通了基本上整个博物馆内的内河。小时候拓麻也执着过为啥这水是绿色的?
他老爹还耐心的解释了个大概。宫内阴冷,水跟博物馆外的护城河水,是连着的。河内的水草和微生物较多,顺着活水冲进来,到了内路,河面变狭窄,于是很多水草就被留了下来。被拦截于桥头和内河里。长此以往,水草越来越多。从桥面上看去,也就是深墨绿色的了。
过了石桥,就是一个人形的岔路口。
左侧有个灰色的宝塔,背后是一排现在已经开放的建筑。拓麻不客套地从王行云手包里翻出了那本红皮的旅游攻略,找到了故宫博物院的清晰地图。对比了下他们现在的所在位置,恍然大悟,原来灰色塔后面的,就是自己从小到大,怎么猜都没猜中,到底放了什么东西的銮驾内库。
这一片区域,无论是东库、依仗库,还是内阁大库,都是用来陈列皇宫仓库类展品的展示区。
拓麻兴趣不大,在高老头的介绍中,有点微微走神。但他勉强提起了精神,不动声色地与王行云交换了个眼色。
王行云轻微地摇了摇头,表示与他们所要找东西的藏匿地点,没什么关系。
拓麻会意,于是催促高老头赶紧带他们前往下一个地点,最好还是未开放区域。
高老头宠溺的胡撸了一把拓麻的脑袋,说先带他们去藏在郁郁葱葱树丛里的文华殿看看。
文华殿在十年前,是妥妥的未开放区。拓麻记得特别清楚,是因为有一次他老爹要来巡查一批暂存放在大殿内的木雕展品。
那时候的文华殿,不像现在这么风光无限。整个大殿,常年大门紧闭,外面上锁。周边的野草肆意,连海棠林都无止境地疯长。要不是熟识这里的工作人员,基本上走过路过的,都发现不了这里还一个占地面积挺大的宫殿建筑群。
高老头带着两位年轻人,先将文华殿的开放区域,逛了个彻底。
待参观完毕,王行云轻轻摇了摇头,表示一无所获之时,拓麻却敏感的发现,现在所展示的面积,与他小时候来的那次相比,少了大概一半。
要说起文华殿的历史,没有人比拓麻更加清楚明白了。
除了必要时刻充当其他展览的临时仓库外,在十年之前的暑假和寒假,这个建筑群还充当了一群熊孩子的假期基地。
没错,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职工子女暑期班’。每天都有五名工作人员负责看护这些员工家属的孩子们,写作业和在安全范围内玩耍。
场地也比较简陋,只有必要的照明设施和饮用水大桶。夏天会增加几台一开就嘎油嘎油响的破电扇。
老师们都是临时抽调的博物馆内职工,不负责教书,只负责熊孩子们不磕了碰了就好。
早餐午餐和晚餐,这个临时的托儿所是不管的。快到饭点,各个岗位上的职工都会骑自行车来接自己的孩子,外出就餐或者去职工食堂解决。
拓麻的双亲常年都很忙,所以大多数时候,负责来接他吃饭的,都是他老爹的同事兼助手,也就面前的这位善谈的高老伯。
“高伯伯,文华殿只开放了一半的区域吧?”拓麻转了转眼珠,向身旁的高老头问道。
“嘿,你小子记忆力倒真是好。没错,这个区域只开放了一半。后面的区域,就是你小时候探险的时候,差点跌入池塘里的那次看到的,有一条内河和石桥。这条河截断了文华殿的两片区域。不过,后面的建筑也不算是文华殿的附属区域,它有自己的名字,叫‘文渊阁’。文渊阁,以及它的附属院落,大概有四栋小屋的建筑,现在都尚未清理出来,属于未开放区。都是杂草和土,也没啥意思。你们要是想去图新鲜看看,就得原路返回。从文华殿的殿门口,左转或者右转,从这栋建筑的墙根底下,古时候宫女太监和侍卫巡逻用的小径过去,才能到达那座小石桥。文华殿的主体建筑地面,与真正能看到土和植物的地面,有大约三米以上的落差。我看你们两位小伙子的身材虽然不错,不过,从三四米的高处跳下去,也挺危险的。为了保险,我劝你们还是绕个路吧。”老高头建议道。


第197章 内河
拓麻和王行云当然不会冒险从这么高的地方跳下来抄近路。秋冬季节人类的韧带和骨头也处在一个相对脆弱的季节。稍有不慎,别说尽快完成梦貘的委托了,两个大老爷们能在一整个冬季把骨头养好就不错了。
高老头在他俩研究路线的途中,接了个电话,满脸不好意思地说单位临时委派他处理点事儿,本来说好了今天给他们当导游的,这下要失约了。
拓麻和王行云忙说没关系,本来能从工作人员专用通道进来,就是托高老头的福。要不他们两个要从人挨人,人挤人的天安门广场所在的午门随着人潮进来。到达这里估计也是下午以后的事儿了。从东华门进来无形中省了很多事儿。
既不用让万年洁癖的王员外在人潮中沉浮,又能避人耳目,今天的行程简直不能太完美。
高老头在大殿门口,骑上了自行车跟两位青年挥挥手,就急急地走了。宽敞的区域除了门口的一名工作人员,仅剩下他们两位游客。
“这个地方虽然是新开放的区域,但是人很少啊。”拓麻感叹道。
“是啊,因为按照官方指导路线来说,这里不是主要游览区。一般游客都不过来这里。而是直接会从金水桥区域向北面的太和殿方向游览。这边属于游览线路的支线。一天的游玩时间很有限。大多数游客都会选择知名的区域先逛。”看门的工作人员认识高老头,见这两位游客是他带过来的,多少有点自己人的亲切感,就多聊了几句。
“师傅,咱们博物院里,内河的覆盖的区域很多么?”向来少言寡语,几乎不会与陌生人攀谈的王行云少见地主动开口了。
工作人员背靠着入口处设置的栏杆,思索了片刻,答道:“其实不算多,大多数集中在南向游览区域,最开始的三分之一处。不过,西侧外围几乎是被内流河圈在里面的。然后北侧唯一有池子有水的地方,就是御花园了。”
“珍妃井不算么?”拓麻插嘴道。
“珍妃井不是井么?刚才这位小哥问的可是内河。”工作人员笑着解释道。
“我知道了。谢谢您师傅。”王行云少见地装了一回乖宝宝,竟然非常有礼貌地诚恳道谢。
第二次进了文华殿的正门,拓麻几乎整个人都扒在了王行云的半个肩膀上:“不对啊王员外,你刚才的态度怎么看都不太对。是因为门口的工作人员,岁数比较大,跟高伯伯差不多,所以你才秉承着尊老爱幼的宗旨,变得那么像个好学生?”
王行云简直被他的歪理邪说逗笑了,忍不住勾着唇角,胡噜了一把他脑袋上竖着的那搓头发,解释道:“我问你,高伯伯在这里的资历,算不算高的?”
拓麻不明就里的点了点头,说:“虽然名义上是我爸的助理,但人家也是正处级别的老员工了,我记得他专业能力也不低,好像都是研究员级别的了。”
“那我问你,刚才高伯伯与门口的那位大叔相遇的时候,是谁先停下跟谁打的招呼?”王行云挑眉追问道。
“这个……我就没注意了。”拓麻挠了挠脑袋,心虚道。
“是高伯伯先停下来跟对方主动打的招呼。虽然对方没什么明显的反映,但是高伯伯在这里遇到了他,显然很意外。要不是他很赶时间,估计还会特地留下来客套几句。”王行云理智地分析道。
“说明我们刚才与一个似乎是了不起的人物擦肩而过了?哦不,还聊了几句无关痛痒的。”拓麻遗憾道。
“不算全无收获吧。毕竟,这次的线索是内河。我在梦境中,记得很清晰,朱颜岩把最后的‘东西’用油纸包好,拴上了绳子,放入了内河。”王行云凉凉道。
“什么玩意?放入了内河?那咱们还找个屁啊。虽然那东西的重量掺上了石膏,不算轻。但内河的水流,也很湍急的。因为是活水啊!谁知道被水冲到了哪里。根本无从下手,怎么找?”拓麻有点焦急地两手一起抓住了自己的发根,无助地撸了好几把,拽掉了好几根无辜的头发。
“先从文渊阁殿前的那个最大的水池下手吧。朱颜岩就算是个疯子,也是个超级有头脑,很理智地疯子。为了安全,她不会贸然地把那个东西放到会经过金水桥的河道上,只可能是经过未开放区域的河道内。”王行云安慰道。
“都说了整个内河区域本身就是一条水路。跟护城河的水也是相通的。那个疯女人但凡有点脑子,都不会把东西放到内河里。这下完蛋了王员外,感觉下半辈子都要交代在这阴冷的地方了,没有收入地免费给那个小妮子打白工。”拓麻哭丧着一张脸,连走都不走了,找了个游客休息区域的长椅,咕咚一下坐着不起来了。
“这么快就放弃真的好么,你的干劲儿呢?”王行云无奈地坐在拓麻旁边,想安慰鼓励,却无从下口。
“其实最开始成功找到那两个的时候,我还是半玩儿的心态。反正也不太熟悉,就当做玩藏宝图游戏好了。但是这次的这个……可能是我比较熟悉这里的格局吧,反而觉得不可能完成了。”拓麻把整个脸都埋在王行云的膝盖上。好在这里空旷无人,要不两个大老爷们这么暧昧的姿势,势必会引起全民围观。
“前两次顺利地找到,也多亏了你的神经质。你想想啊,动物园的那次,还有昨天垃圾场的那次,不都是你来主导,我来配合。这次到了自己熟悉的地盘,怎么反而不自信了。”王行云说完掏出了那本红皮的导游图,对照着地图,以及刚才门口工作人员的说明,将比较可能会成为藏匿地点的内河区域,指给了拓麻看。
“先从刚才说的,文渊阁的石桥绿水区域开始扫荡吧。这里要没有,下一个前往的地点,就是三座门和国史馆书库区域。”王行云规划道。
“那要是这两个地方也都没有呢。”拓麻哭丧着一张脸,用可怜巴巴地眼神望着王行云。
“这两个地方要是没有,就先去吃饭,然后再继续。”王行云拍了一把拓麻的后背,拉着他从长椅上直起身来。
“我建议,咱们检查了文渊阁区域后,为了增加开拓版图的效率,也入乡随俗一下。”一听要吃饭,拓麻瞬间就积极起来,也开始动用脑子,帮王行云出谋划策。
“你的意思是?”王行云瞥了一眼依旧竖在拓麻脑瓜顶上的那一撮头发,忍了又忍,才忍住要去呼噜一把,把它按下去的冲动。
“咱们也骑自行车吧。虽然游客和工作人员,都禁止在开放展区内骑车。但咱们可以在未开放区骑车啊。这样比较快。”拓麻搓着鼻子建议道。
“可是……”王行云犹豫道。
“这里面应该有共享单车。啊,王员外,你不会是……”不会骑车这四个字,为了给对方留点面子,拓麻最终还是没说出口。
“我会骑车。”王行云难得别扭道。
“那纠结个什么劲儿?”拓麻引领着王行云,从主殿前通往大殿唯一路径的右侧台阶上,一路下行,到达了之前高老头说过的,仅供下人通过和使用的巡逻小径。
地面比起拓麻所熟悉的十年前,明显是重铺过石砖的。但依旧阻挡不了野生杂草势力的入侵。幸好时值秋冬季节,大多数的植物都过了最茂盛的生长时节。要不拓麻可没自信,能一路上畅通无阻,没有任何枝条和树叶挡脸。
小径内鲜少有人出入,拓麻甚至能越过视线左侧高高的墙壁,看到三四米之上,属于主体建筑鲜红色殿外围的支柱上,附满了一层灰。
约莫行进了两三分钟,就到达了这栋院子的最里端。视线的尽头是一个年代久远,墙面已变为浅绿色,长满青苔的矮墙。
矮墙的上面有一扇小门。门上毫无意外地上了锁。
拓麻目测了一下小门的高度,仅有一米二上下。一个成年人要是想顺利通过,预估还要弯腰低头。真想不通这种不人性化的设计。既然有门,必然就是为了让人走的。
既然是让人走的,为啥还建造的这么矮小,还特地上了锁呢?
拓麻忍不住把自己的疑问嘀咕出声,换来了王行云的深情一瞥。
王行云用看弱智似的慈悲眼神,把拓麻从头打量了个遍,才淡淡开口道:“都说了文渊阁短时间内没打算开放。既然没打算开放,那用什么手段隔断原本自成一体的建筑群,那都是工作人员的分内事。”


第198章 石桥绿水
两人说打打闹闹地正式进入了后院的区域。除了一眼望去最显眼的那堵矮强,最标致的建筑物,显然就是那座被阻拦在黄色警戒线之后的汉白玉精心雕琢的石桥。
虽说是精心雕琢,但从遗迹的现状来看,建造的时间,怎么也有上百年了。北方不算是酸雨的重灾区,但几百年的风水日晒,多好的雕工也敌不过大自然的摧残。尤其是近五年以来,城市无论大小,环境都恶化得厉害。要想不戴口罩出行,还得看当日的风向,能不能把密集当空的污染物吹远吹散。
人的生存环境都如此恶劣,更何况暴露在外的古文物呢。
故宫博物院内的桥梁,都采用的同等建筑材料,不管这座桥的现状如何,它们的材料都是一样的,这一点,拓麻极为确定。这座石桥的材料是汉白玉没错,只是桥面上疯长了一层深绿的青苔,整座桥也在刚过去不久雨季泥水的冲刷下,显得灰扑扑的,简直看不出它建筑材料的原色。
为了凑近点去看这座透露着无穷神秘感的石桥,拓麻利索地弯下腰,从明黄色警戒线下轻松钻过,一步都不缓地朝着石桥上奔去。
王行云想拦住他,却反映慢了一步,只得也从警戒线下钻过,小跑紧跟着宛如刚放出笼子野生动物撒欢似激动的拓麻,也朝着石桥的桥面走去。
桥面很湿滑。不仅仅是长满了青苔的原因,还有长年累月积累的灰尘,覆盖在汉白玉的表层,让多年之后,第一批登上桥面的两人,寸步难行。
桥面很脏,作为扶手,雕着石狮子的桥栏,也干净不到哪儿去。拓麻这种不讲究的人,都宁可脚底下生滑着,也不愿意去扶那黑乎乎的桥栏,更何况王行云了。
拱形石桥的弧度并不大,但拓麻和王行云站在桥上,却越走越慢。
拓麻被脚下的青苔一滑,终于豁出去地一把握住了桥栏,以支撑自己无法保持平衡的身体。或许是反正手也摸到脏兮兮的桥栏了,拓麻倒没了众多顾忌。以桥栏为支点,三步并作两步,手上脚上一起使劲儿,很快就爬到了桥的最高点。
“王员外,你先别动呢。我先看看前面情况,有发现你再过来。反正我手上也脏了,刚才一使劲儿,衣服和裤子也在桥边蹭到了不知什么玩意儿,黏糊糊的。反正已经这样了,我就破罐子破摔,索性把这一片儿脏得跟考古现场差不多的区域都探索个遍。你先下去,在旁边干净的地方等我手势吧。”拓麻刚说完,就要习惯性地去用手搓搓鼻子,却突然想起自己的手已脏得不能碰脸了。
王行云哪里会听这个最不靠谱队友的指挥。听他说完,他片刻也没犹豫,手直接搭在桥梁上,如法炮制拓麻的行进路线,很快就到达了拓麻半步远的身后。
好在他一直带着皮手套,没跟桥栏直接有身体接触,所以也没啥心理负担,顶多回去后送手套回店里去干洗和维护,自己的手反而遭不了什么罪。
两人一前一后地到达了石桥的最高点。虽都不太情愿,但还是不由自主地朝着黑洞洞的桥下望去。
后院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