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家喜事-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莲子此时也着急了,几步走上去巴着门,就不让他关。
“喂,我真的是来给少爷送东西的,你进去问问就知道了。”莲子大声说道。
“嘿,你这黄毛丫头”,他开始剥莲子巴着门的手,“谁有那闲工夫!”
这大少爷宁卿以前的日子确实是过得够惨的,来找他的人自然都会被挡在门外。
但是现在可不一样了,自从大少爷中了解元之后,府里的风向立马变了,谁还敢得罪他啊,赶着讨好都来不及呢。
不过,就算是讨好的,那也要看什么人,像这些阿猫阿狗的,他们有这个资格吗?
莲子最讨厌的就是这种欺软怕硬的人,当下也生气了,喊道:“你让开!”
那小厮见这小丫头竟如此硬气,也不管莲子的手还巴着门,用力地就要把门关上,幸好刘景仁眼疾手快,要不莲子一定免不了一番皮肉之苦。
“滚滚滚,赶紧滚!”他喊道。
“咋回事?”
就在莲子快要支持不住的时候,忽听后面响起一个老者的声音。同时,那小厮也松开了手。
他赶忙将那老者迎接过来,一副气不过的样子说道:“丁爷爷,你瞧瞧,这乡下汉子带着个娃儿,非说是来给大少爷送东西,咱家大少爷怎么可能要他们的东西?实在是太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他口中愤愤,鄙夷地看了莲子和刘景仁一眼。
“爷爷,我们是来给宁卿少爷送点心的。”莲子忙道。
这老者不是别人,正是那日被宁卿遣去买糕点,扑了个空的那个。
见这角门上的小厮对这位姓丁的老者如此尊敬,莲子便知道他定是宁卿极为重视的,便道:“少爷很喜欢吃我家的点心,让我们今日给送了家来,谁料”,莲子说着,微微撅起了嘴,还带上了哭腔,一指那小厮道,“这个哥哥不让我们进去。”
那小厮一听此话,怕这丁爷爷会责骂他,顿时急了,辩解道:“咱少爷怎么可能认识这种人呢,一定是他们自己瞎胡闹的。”
“顺子,你先别急”,老者道了一句,“我曾见过这孩子,兴许真是少爷让他们来了。你先留着他们,我进去问问,要真是他们胡闹的话,再赶走也不迟。”
“哎,好嘞。”顺子忙答应一声,看着这位老者的身影进了角门。
莲子心中总算是松了口气,不管见是不见,起码通报了啊,总不能人家还不知道自己来了,就被赶走的好吧。
“哼,宁哥哥才不会喜欢你这样的!”
莲子正想着等会儿若是见着宁卿,该怎样劝说他帮忙题字,忽然听到一个女孩子的声音。
她定睛一看,见是一个头上梳着双丫髻的小丫头,年纪大概不比她大上几岁,身上穿着鹅黄色棉袄,下身是一条豆绿的褶裙,正面露凶色地看着她。
“青儿,走了。”那老者喊了一声。
被唤作青儿的小姑娘,冲莲子拌了个鬼脸,跟着那老者走了。
直到这一老一小的身影消失在角门内,莲子才想明白了这大概是咋回事。
看来是宁卿的仰慕者。
只是有趣得很,宁卿的仰慕者还真是不少。
“长得帅,没办法啊,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呗。”莲子心中替宁卿开脱道。
“就在这站着等着。”顺子沉声道,脸上又恢复了起初的不耐烦。
这小小年纪,竟学的这样势利眼,要是长大了,那还了得?
此时莲子懒得理他,让刘景仁帮她将篮子从车上搬下来。
那丁姓老者进去不大一会儿,便出来了。
他见刘景仁和莲子还站在门口,笑道:“少爷请你们进去。”
说着又向那顺子道:“帮忙搬下东西。”
纵然顺子满腹怨言,但是当着这老者的面,也不敢说。得罪了他,就相当于得罪了少爷,他虽然年纪小,但是并不傻。
莲子见他到自己这边来弯身拿篮子,一副小人得志的模样,朝他吐了吐舌头。
“不用不用,我来就行。”刘景仁见顺子真要搬篮子,忙说道。
这篮子看起来不小,搬起来也确实沉,见他一副未长成的半大小子模样,真是难为他了。
“爹,让他搬。”莲子发话了,谁让他刚才得罪她来着,这就是得罪她的下场。
顺子脸上浮出一个让人猜不透的表情,一手提起一个篮子,脚下踉跄了几步。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第五十八章 得见
这有钱人家果然就是不一样,入目的景致一个接着一个,无不显示出这家的盛况。
莲子和刘景仁跟在丁伯和青儿的后面,顺子则提着篮子,跟在莲子后面。
一路上,青儿时不时回头看上莲子一眼,眼里满是鄙夷和戒备。
莲子才不理会她到底想干嘛,正事儿都还不知道咋样呢,哪有时间和她啰嗦去。
过了二门,丁伯和门上的小厮说了几句话,便回头看向莲子和刘景仁,示意他们继续往前走。
又七拐八拐地走了一段路,忽然听到一阵悦耳的琴声,给这寒冷的冬日清晨,增添了满满的温暖。
莲子抬头一看,见一个月亮门上,大书“墨兰”二字,墨迹乌黑,一点儿也不见经年累月遭风吹雨蚀的样子,倒像是最近才写上。
字体娟秀又不失刚劲,清幽又不失典雅,确实是让人忍不住想称赞。
“伯伯,这是少爷写的吗?”莲子指着这“墨兰”二字,向丁伯问道。
丁伯笑着点了点头,被一旁的青儿抢去话道:“当然了,少爷写的字可好了,很多人来求都求不到。像是这样的”,她说着,又带着鄙夷的目光,将莲子从头到脚打量了一番,“给少爷磨墨都嫌你粗笨。”
“青儿”,丁伯不悦地喊了一声,将青儿拉到身后,又向莲子和刘景仁道,“少爷在弹琴,二位跟我进来吧。”
莲子再一次忽略了青儿的存在,向丁伯笑道:“谢谢伯伯”,随后跟着丁伯进了这墨兰院。
院子里的景致和外面又是不同,外面就算是建的再豪华庄重,但是冬天里,万木萧条,早已失去了往日繁盛的样子。
但是这里却不一样,才一进门,就能看到一小片竹林。风吹动竹叶发出沙沙的响声,且竹叶并没因为冬日的寒冷而变得枯黄,仍旧是葱茏一片,让莲子不禁想起了香甜的夏天。
再往里走,见竹林边上,一个简单的亭子里,那白色的身影安静地坐着,悠扬的琴声从他指尖流泻而出。
“宁哥哥。”青儿兴奋地喊了一声。
那抚琴的身影并没有因为有人喊他而停下。
“少爷,他们来了。”丁伯走到他身边,轻声说道。
丁伯在宁家有些年头了,当初宁卿的母亲死后,继室过门,宁卿的日子自此一落千丈。丁伯见他着实可怜,便常常照料于他。因此,二人的情谊,更不是一般的主仆能够想必的。
他没有回头,但是琴声却是悠悠停止了。
“找我有事吗?”宁卿转过头来,看向莲子和刘景仁。他唇角带着一丝微笑,与这清晨金色的阳光相得益彰。
刘景仁从没进过大户人家的内院,此次前来又是求人帮忙的,一路上心里紧张不安的,听见宁卿问话,忙有些失措地指指身后的顺子道:“给少爷送点心过来。”
“是啊”,莲子甜甜一笑,“见你很爱吃我家的点心,就各样的拣了一些,给你送来了。”
宁卿闻言,唇角的笑加深了好几度。
当初买这家的点心,确实是被这小姑娘的眼神和表情吸引了,后来尝了尝,确实不错。但是从来没听这小姑娘说过一句话,如今听来,原来她的话也是这样有趣。
“那就谢谢了。”宁卿微微点了点头,又向丁伯道,“先放西跨院吧。”
丁伯答应一声,带着顺子走了。
宁卿看着顺子吃力地拿着两个大篮子,心中难免觉得好笑。
送这么大半车,真是,有趣得紧。
刚才他听丁伯说这家人给他送点心来了,本打算让丁伯收了,再多给些钱就是了。后来一听竟送了大半车,还跟着个小女娃,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闯入脑海,宁卿突然想见上一见。
“东西都送完了,还不走,想留下吃饭啊!”青儿看着莲子,不悦道。
“不不”,刘景仁忙摆手,这时候离吃午饭还早得很,再说是来求人帮忙的,哪敢这么摆谱。
莲子细细地打量她一番,刚才听青儿喊丁伯爷爷,想必应该是他的孙女。只是丁伯如此和蔼的人,何以教养出这样的孙女?
青儿看起来也就十二三岁的模样,倒是和麦子差不多大。虽说长得并不是很俊俏,但是胜在皮肤白皙,两颊红润,看起来也颇为可爱。
莲子没有理会她,反是走到宁卿身边,在他身侧的美人靠上,毫不客气地坐下。
“你,你怎么可以——”青儿瞪大眼睛看着莲子,她怎么可以,怎么可以如此大胆,做到少爷的身边?
莲子瞅了她一眼,露出一个不怀好意的笑。
宁卿脸上的笑一直没消,见莲子在他身边坐下,脸上也没露出不悦的神情。
“确实是有点小事请你帮忙。”莲子忽闪忽闪着眼睛,看着他说道。
直觉里,她觉得宁卿并不可怕,其实也只是个可怜人罢了。
宁卿没有说话,只是看着她,示意她说下去。
“我想让你帮我写几个字。”
“什么字?”宁卿问道。
莲子不好意思地一笑,求人办事,总归不是那么理直气壮的,更何况还是被拒绝一次了。
“我想让你帮我给‘福聚来’题个门匾。”莲子道。
宁卿眉头微微蹙了蹙,看向莲子,似乎有些迷惑。
“‘福聚来’是你家的?”宁卿无论如何也难以把那个要重新开张的酒楼和莲子家联系起来。
莲子摇头道:“不是,但是这个名字是我起的。”她见宁卿面上微微错愕,继续说道,“这酒楼不是要重新开张吗?既然要重新开张,那就要重新重修,我正好和那掌柜的达成了协议,帮他出装修的主意。”
宁卿闻言,点头“哦”了一声。
“所以想麻烦你帮帮忙。”莲子满怀希望地看着他。
宁卿没说可以,也没说不可以,看得莲子心里有些着急。
“喂,大哥,行不行的,你给句话好不好?”莲子心中急道。
“你以为你是谁啊,宁哥哥才不会帮你呢!”一旁的青儿实在看不下去了,真是难以想象,天底下怎么还有如此厚颜无耻的人。她以为送来半车点心就能让求得少爷帮忙吗?真是自不量力。
莲子再一次忽略了她,她从一开始就看明白了,宁卿虽然纵容她,但是并不会把她当回事儿,继续用希冀的目光看着宁卿。
“好啊。”宁卿微微笑道。
事情发生的太突然,突然到莲子还没有反应过来。
就这么答应了?就这么容易?
“谢谢。”莲子总算没有走神太久,甜甜笑道。
宁卿看着她那灿如三月春光的笑容,心中顿时一片明朗。
“跟我来吧。”宁卿向莲子说道,起身走出凉亭。
刘景仁也是异常惊愕,董掌柜许以重金都没能够请他动笔,自家就送了半车的点心,他咋就答应了呢?
宁卿带着莲子,穿过几条九曲回廊,推门进了一个房间。
他拿起笔架上悬挂着的笔,在砚里蘸了蘸,随后在书案上铺就的宣纸上,轻松自如地写下“福聚来”三字。
莲子凑上去一看,宁卿的字果然是名不虚传,虽然她并不懂书法,但是这三个字,怎么看怎么舒服,怎么看怎么欢喜。
“那个,能不能把你名字写上啊?”莲子说道,见宁卿看着他,又道,“这样人家才会知道是你写的啊。”
宁卿没有答话,只是笑了笑,等纸上的墨迹干了之后,将宣纸卷了卷,交到莲子手上。
莲子心道不写名字就算了吧,他这样不是人间烟火的人,让他做这么不低调的事儿,确实有些难为了。
“谢谢。”莲子再次甜甜一笑。
“时候不早了,那我们就不叨扰了。”说着走出了门。
路过门口的时候,青儿正一脸凶色地看着她。
莲子笑着冲她扬了扬手中的宣纸,挑了挑眉,大步走出书房。
“哦,对了,帮忙不能白帮嘛,等会儿董掌柜会给你送银子来的,等到酒楼开张的时候,给你终生打折的特权。”莲子转回头说道。
宁卿看着他,唇角的笑容扩散,宛若一朵盛放的白莲花。
她的主意?不知又会有什么样的与众不同。
丁伯将空篮子还给他们,将他们走角门,带出了府。
莲子拿了宁卿的题字,高高兴兴地和刘景仁出了宁府,上了牛车,向董掌柜的酒楼驶去。
“宁哥哥,你怎么可以帮那个死丫头写字?”青儿白皙的小脸上一片委屈,泪眼汪汪地看着宁卿。
宁卿看向她,问道:“那青儿认为该怎么办?”
“应该把他们赶走!”她气呼呼地说道。
宁卿笑了笑,没再说话。
青儿是丁伯的孙女,时常跟着丁伯来府上,每次丁伯去看他的时候,青儿都会跟着,悄悄地和他玩上一会儿。所以他对青儿,就像是对自己的妹妹一样。
莲子还沉浸在得到了宁卿题字的兴奋中,一路上抱着宣纸,打开看了看,又卷了起来,再打开看一看,再卷起来。
只是不知道董掌柜会付给宁卿多少钱,希望多给点吧,那么她自己也就能多拿点。
刘景仁和莲子心里都美滋滋的,不知不觉便到了董掌柜的酒楼。
酒楼的大门仍然锁着,刘景仁下去敲了敲门,报了名字,便见良子开了门。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第五十九章 最后的筹备
董掌柜在楼上早就听到他们来了,忙下楼来。
堂里有些凌乱,他们按照莲子的建议,该拆的拆,该卸的卸,堆的一楼到处都是。
莲子好不容易找了个能插得下脚的地方,在桌上坐了。
“怎么样了?”董贵山问道,虽然他还是不相信莲子会求来宁卿的墨迹,但是忍不住,心中还是有几分期盼。
莲子将手中的宣纸远远地冲他摇了摇,脸上一片灿烂。
“这是啥?”董贵山蹙着眉头。
莲子将手中的宣纸递给他,示意他打开。
董贵山接过,慢慢地打开,同时,双眼慢慢地放大。
这,这,这怎么可能?
“对,是,就是这样。”他有些语无伦次,满脸惊喜指着纸上的字说道,“这正是他的字迹,没错,就是他的,一看就知道。”
莲子朝他那边看了一眼,光看字迹就知道是宁卿写的,原来宁卿的字知名度已经如此高了。难怪她刚才让宁卿写上自己名字的时候,他不写。
“董掌柜”,莲子出言打断了狂喜的他,“银子还没给人家呢,你还是快给人送去吧。”
“没问题。”董贵山爽快地答应一声,又向小陆道,“马上封五十两银子,给宁举人送到府上去。”
“哎,我马上去。”小陆答应着,去了后厅。
五十两啊,就三个字,可真是够珍贵的。
莲子一直看着董掌柜,他那天可是说了,如果事情办成了,给宁卿多少钱,就会给她多少钱的,难不成此刻忘了?
董掌柜又盯着字欣喜若狂地看了一会儿,突然向身影刚消失在后门门口的小陆喊道,“再封五十两给莲子侄女儿。”
莲子心中狂笑三声,五十两啊,她们家得卖多少点心,卖多少果脯才能赚来五十两,足足够一家人两年的嚼用了,竟然一瞬间就来了,快的莲子有些不适应。
一边的刘景仁也是有些傻,他还从没一下子见过这么多钱呢。
小陆将包好的五十两银子送到刘景仁手中,银子沉甸甸的,他似乎有些拿不稳。
莲子看着这一小袋银子,心里想着,离开个铺子的目标又近了,或许不到今年年底,就能够实现了。
“等我得了闲,一定亲自去找镇上最好的工匠给刻了匾,风风光光地表起来。”董贵山看向莲子,笑道。
“对了”,他又问道,“你是怎么劝得宁举人给题字的?”他去了好几次,用尽了方法,但是仍然每次都被拒绝。这小丫头,她是怎么做到的?
莲子神秘地一笑,说道:“这个不便相告,总之是用的正当方法就是了。”
董贵山呵呵笑了两声,见莲子实在是不说,便也只能作罢。
“莲子侄女儿,你看我们也按你说的,拆的七七八八了,还要做哪些准备工作?”他又问道。
莲子四处打量了打量,赞道:“不错,赶紧动工吧,抓紧时间的话,说不定还能在正月过去之前开业了。”
正月里人气最旺,可不是酒楼开张的最佳时间?
莲子又从自己随身带的,杨氏给缝的小包包里找了找,拿出一张纸,递给董掌柜。
董掌柜细细一看,见上面是酒楼的装修方案,有一条一条列出的,也有画着图纸的。
这是莲子利用晚间的时间赶出来的,虽然有些仓促,但是做一般性的图纸来用的话,还是绰绰有余的。
“这样,会不会太宽松了?”董掌柜指着图纸上问。
莲子顺着他指着的地方一看,解释道:“掌柜的,你家这酒楼本来就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要是座位与座位,桌子与桌子之间的距离再安排紧凑了,可不就会更觉得压抑了吗?”
“可是,这样一来,一次容纳的客人会不会太少了?”董掌柜又问道。
莲子严肃回道:“肯定会啊,但是一旦客人少了,在装修上多下功夫了,这服务质量不就提高了吗?客人不就更满意了吗?再说了,这样还能营造一种客人盈门,生意红火的氛围,别人见了,自然会以为你这酒楼一定很好。”
董掌柜想了想,确实是那么回事,便点头道:“那好,我等会儿就去找工匠,打桌子椅子。”
董贵山又看了会儿图纸,问了莲子几个问题,得了满意的回答。
二楼的包间更是要费心准备,莲子见这里已经在她的提议下,重新刷了漆,糊了壁纸。
这壁纸只是白色的宣纸,上面画了些简单却不失乐趣的图案。
宣纸上作画不易于保存,所以莲子只是让董贵山找了街头卖画的,十几文钱画上一大张,贴在四面墙上。
过了年,残冬还没过去,但是春天眼看着就来临,因此这画上的内容,便是以初春的景象为主,画上刚发芽的鹅黄色嫩柳,以及待开的花骨朵。如此一来,便会给人一种春日的希望之感。
若是到了其他季节,那么这壁纸又会被换掉,画上其他的物事。因为这二楼雅间,本就是为文人墨客和附庸风雅的有钱人家准备的,所以自然要极尽雅致之能事。
莲子敢保证,她这个创意,其他酒楼肯定想不出。连她自己都要深深地佩服自己,原来她的想象力并不是只局限于那二亩地,原来她的想象力也是可以这么丰富的。
包间里窗子上的帘子,也是董掌柜去了染坊专门定制的,和这包间的名字相呼应。
二楼共大大小小八个包间,名字也是帘子想出的,分别为:“倚梅阁”、“寻兰苑”、“画竹堂”、“忆菊厅”、“听荷轩”、“敛棠筑”、“万松台”、“千杯楼”。
前世为理科生,想这些文绉绉的名字,着实费了莲子好大一番功夫,脑细胞不定死了多少亿个。
如此破费心思的装修一番,莲子越看越满意,都有些不舍得出去,相信其他人也一定会有这种感觉的。
又和董掌柜商讨了一番大厅的装修细节,莲子见天色不早了,刚想走,就见去宁府给宁卿送银子的小陆回来了,。
“咋又拿回来了?”董掌柜见他拿去的银子又原封不动地拿回来了,诧异地问道。
难道是没收?上次开出的是三十两,被他拒绝了,这回字都写了,送去了五十两,没道理不收啊。
小陆将银子交给董掌柜,解释道:“我送去了,但是没一会儿家里出来个老伯又拿出来了,说是他家少爷说了,刚才莲子姑娘送去的点心还没给钱,这钱正好给莲子姑娘就行了。”
什么?莲子和刘景仁都瞪大了眼睛,五十两银子付那半车点心的钱?他家就算是卖上一年的点心,也不一定能赚上五十两啊。
这一下子就拿了一百两银子,着实是让人难以接受了一点。
“那就给大侄女儿吧。”董掌柜笑道,将五十两银子递给莲子。
莲子瞬间反应了过来,忙伸手去接,向董掌柜道了声谢。
天色着实不早了,莲子又交代了董掌柜一些关于装修的具体事宜,这才告辞,爬上牛车,往家走去。
今天过得就像梦一样,她和宁卿深刻接触了一次,还赚了一百两银子,除此之外,还和董掌柜约好了,以后他酒楼的食材,优先选择莲子家供的。
这就相当于给自家的生意找到了市场,只要酒楼不倒,就没了后顾之忧。
对于董掌柜来说,莲子家为了维护生意,也会倾力为酒楼出主意,他自然是一口答应了莲子的要求。
这样的话,莲子心里想着,可要好好利用这次机会,等到以后地多了,除了多种点粮食之外,还可以种些菜蔬。光这些,一年也能赚上不少钱。
只是这地,让舅舅给留意着的,到现在还没有动静。
刘景仁和莲子一路都沉浸在兴奋中,说了不少话。莲子将心中对于以后的打算和刘景仁说了,只要是合理的,刘景仁自然是同意。
这个闺女,别看年纪最小,脑袋里咋就装着恁多新奇的点子呢?难道书里真能教人这么多不成?难怪人人都想读书呢。
只是刘景仁还是有些担心,突然间得了这么多银子,放家里会不会不安全?万一招了贼咋办?
因此刘景仁便嘱咐莲子,一定不能把这一百两银子的事儿说与外人知道。
莲子答应了,但是她并不是十分担心,估计用不了多久,这银子就会花出去的。
二人回到家之后,杨氏正在灶间做晚饭,听见门外的响声,忙探头去看,问了句:“咋样了?”
“成了”,莲子笑道。
杨氏脸上露出不可思议的欣喜,她都担心一整天了。
拿了半车的点心去送人,就是送礼也不是这么个送法啊。偏莲子还信誓旦旦的,说是应该没问题。
事儿就这么办成了,果然是出乎意料的。
“娘,你知道咱们这回赚了多少银子吗?”,莲子带着笑,一脸神秘地看着杨氏问到。
“多少?”杨氏笑问。
“你猜”。
“五两?”
莲子摇头:“再猜”,又转头向刘景仁道,“爹,你别说啊。”
看这样子,八成是更多了:“十两?”
十两不少了,那点心是送人的,就算是卖的话,也就三四两银子。至于董掌柜说的,给宁卿多少酬劳,就会给莲子多少。但是就只是写三个字,十两银子就顶了天了,不可能更多。
“再加个零”,莲子笑道。
“加个零?”,杨氏脸上一脸迷惑。
莲子突然想起来,这时候应该是还没有阿拉伯数字出现的,便低声笑道:“是一百两”。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第六十章 看地
杨氏看看刘景仁,一脸的惊愕,这,这不可能啊。
待看到刘景仁点头,又问了一遍具体细节,直到看到那白花花的一百两银子,这才算是相信了。
“咱家,咱家,可不是发了吗?”杨氏有些语无伦次。
庄户人家一年的嚼用也就二十几两银子,一下子得了一百两,在杨氏和刘景仁眼里,确实是发了。
但是莲子可不这么认为,一百两银子能干嘛啊,只够买几亩好地的,连在镇上买个铺面都是不能。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啊。
“娘,咱托舅舅打听地的事儿,咋样了?”莲子问道。
杨氏看了看刘景仁,又向莲子道:“你舅舅也没说,我也不知道咋样了。等到得了闲,让你爹问问去。”
“那我明儿就去看看吧,左右没事儿。”刘景仁说道。
最近几天,该忙活的事也就是做些果脯和点心,刘景仁也帮不上啥忙,正好可以去走走。
杨氏捧着一百两银子,左看右看,忽然道:“这些银子放家里,会不会招来贼?”
杨氏的担忧和刘景仁一样。
“只要咱放好了,不与别人说道,不会的。”莲子劝道。
在她眼里,这一百两银子,也就是人民币五千块,哪里值得如此担心。
杨氏将银子收起来,仔细地用破衣服缠了,先是埋在小麦缸里,后来觉得还是不放心,一连换了三个地方,才觉得该是安全了,这才去灶间接着准备晚饭。
次日,刘景仁去了杨氏的娘家,杨氏则和几个孩子在家里做果脯。张掌柜那边催的急,必须马上送去了。至于做点心,左右那是自家要拿到集上卖的,早一点晚一点的都没关系。
刘景仁过午不久就回来了,莲子急忙跑过去问。
“爹,咋样?”
刘景仁将牛车卸了,说道:“你舅舅说,没有很好的,只有李家屯村西,有一连二十亩地想卖,但那地不打庄稼,买了也是无用。”
这么说,就是没有了?
“啥地啊,咋会不打庄稼呢?”莲子又问道。
刘景仁摇摇头,说道:“我也不知道,只说是地不好,这才要卖的,都卖了大半年了,就是没有买的。”
“哦”,莲子点点头,“我能去看看吗?”
“你去看那个干啥?”刘景仁问道。
莲子笑道:“看看咋样啊,不长这种庄稼,说不定会长另一种庄稼呢。”她觉得这似乎还不太有说服力,又道:“书上可是说了,不同的作物,对土地的要求也是不一样呢。这地半年多了都没人买,价格肯定很低,如果能长别的庄稼的话,那咱可不就赚了吗?”
刘景仁想想也是,便点了点头,道:“等到得了闲,我带你过去看看吧。”
没过几日,莲子和刘景仁一起去镇上,想看看酒楼那边装修的怎么样了。这眼看着就要到十五元宵节了,若是能赶在正月里开业,那是再好不过了。
进了酒楼,莲子四下看了看,已经初俱形状了。
二楼的包间,上次就已经看过了,没啥问题。大厅的装修,也已经差不多了。桌子椅子已经按照莲子的要求打了新的,排列方式也是费了一番心思,虽然排的稀疏,但是桌与桌之间又有巧妙的点缀,这样看起来既不显空旷,又别有一番趣味。
柜台怎么修整,莲子绞尽了脑汁,还是没想出来什么新颖的法子,只是再让董掌柜在柜台上摆上应时的鲜花,这样看起来,也不至于太突兀。
现在只剩楼顶的藻井还没装修完,不过看情况也快了,也就两三天的事儿。
“选个日子,正月开张吧。”莲子向董贵山说道。
董贵山笑道:“早就看过了,这个月十八、二十、二十六,可全都是好日子呢。”
“今儿是十三,全都装修完了,再加上忙完元宵节,大概会到十六。”莲子自言自语道,“若是再算上采买食材,培训伙计,打宣传广告,又要到二十以后。”
她皱眉沉思了片刻,说道:“定在二十六好吗?”
“行”,董掌柜答道,又问,“这个广告要怎么打?”
莲子闻言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道:“还记得那张记炒货铺子当初换新包装的时候是怎么打广告的吗?”
“当然了,闹那么大个动静,这苍山镇上谁不知道啊。”董贵山说着说着,突然声音低了下去。
张记炒货最近可闹出了不少动静,又是换包装,又是上蜜饯果脯的,着实吸引了这半个苍山镇的眼球。他也是前不久才知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