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第一弄臣-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江大哥,带上东西,咱们进去吧。”谢宏回头招呼江彬,然后跟在马永成身后,进太和殿去了。

“好咧。”

自打进了紫禁城,刀疤脸的嘴就没合上过,高兴啊,居然进紫禁城了,还是从太和门进来的,早就知道靠山找的好,却没想到好到这种程度。哈,马上又要上金銮殿了,某这也算是出息了。

他乐滋滋的从马车上把那个摆钟搬了下来,这东西虽然被称作‘钟’,可形状却是怪异,象个大柜子似的,若不是江彬身量手臂都长,又有把子力气,还真抱不动这玩意。

太和殿是召开朝会的地方,殿内庄严肃穆自不用说。今天要接见使臣,是大朝会,所以参与的朝臣比平时也要多,刚刚在殿前看不出来,可在太和殿中一看,却是黑压压一片。

待谢宏进殿,众人也都是怒目而视,由于人太多,那目光似乎都已经凝成了实质,即便以谢宏的心境,都感觉到了压力。不过自从跟正德组团后,谢宏抗压能力大增,正在朝一个优秀的MT转变,所以他也是混不在意。

“臣谢宏参见陛下……”平时可以不在乎礼数,在正式场合可不行,参见的礼仪谢宏还是懂的。

“快快免礼。”正德正头疼呢,看见谢宏也是大喜,若不是谷大用连连使眼色,他没准儿就站起来迎上去了。

“谢主隆恩。”谢宏照着学来的礼仪做了一遍,这才抬眼,看清了殿中情况。

在他前面不远,还趴着,呃,不,是跪着两位,就是刚刚看见的金、李二人。这二人一个马脸长须,一个长须马脸,谢宏也分不清哪个是哪个,心里却是很惭愧,人家的礼仪比他这个半吊子强多了,都是五体投地的趴在地上,恭敬极了。

还没等正德继续说话,那个马脸长须的突然大哭起来,道:“陛下容禀,天朝异宝定然贵重非常,但我朝鲜国土狭小,土地贫瘠,纵有异宝,也是无用。而去岁又遭了灾荒,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日夜苦盼天朝甘霖啊,请陛下怜悯朝鲜众生,外臣金侠爱,代朝鲜国王李隆顿首百拜。”

“外臣李自达顿首百拜……”另外那个长须马脸的也同声附和,谢宏一听之下才是知道这俩谁是谁了。

“朕刚刚不是说了吗?叫你们不要哭了,这怎么又哭上了!”对着这俩,正德就没那么和善了,脸一板,道:“救济是救济,回赐是回赐,怎么能混为一谈呢?再说了,你们还没看到宝贝,怎么就知道不行呢?要是异宝不能当回赐,那贡品中的那个异宝也划掉好了。”

哭声嘎然而止,金、李二人都是吓了一跳,这次出使进贡,指望的就是那块怀表,要是直接划掉,那差事就没法办了,因为那些例行贡品比往年还少,要知道,去年可是大灾荒,连山上的人参都采不到多少了,不然能让两班贵族挨饿吗?

而且大明这位新皇帝还真是与众不同,往年来时,偶尔也能得见天颜,可是皇帝无非也就低低的说两句例话,真正打交道的都是礼部官员。

礼部的大人们都是知书达礼的,就算讨价还价也是微笑着绕圈子,哪里会说出这么直接的话啊?两个使臣都很不适应正德的风格,于是都是可怜巴巴的去看礼部尚书张升——张大人可是讲究人,讲究收了礼就给人办事的。

不就是收了点银子还有几根破人参么,连话都要老夫替你们说,真是两个废物。张升在心里暗骂一声,这才出班奏道:“陛下,回赐的定例乃是祖制,天朝的威仪……”

“朕也没说不回赐啊,可是他们能进贡异宝,却不要朕的回赐!张爱卿,你听清楚了,他们不要朕的东西诶?难道被人拒绝朕就很有威仪了?你是这个意思吗?”正德很不耐烦的打断了张升的话。

“这个……”张升被正德一顿抢白,脸上很是挂不住,只是他没什么急智,一时也不知道如何作答。

什么能进贡,什么不能回赐,祖制里面也不可能说那么详细,而且正德话里陷阱不少,他要是贸然发言,很可能会引起麻烦。总不能说,祖制里就规定了皇上你必须卖了皇庄,用来回赐吧?张大人是何等人,怎么会说出这么没头脑的话呢?

他拿手的招数——哭,又被朝鲜使臣抢先用了,而且在使臣面前用,张大人还是有点不好意思的,更何况,正德对这招的免疫力还很强,所以张大人脸上阵红阵白,被正德的话给僵住了。

“陛下,使臣的意思不是说要推拒陛下的回赐,只是说陛下回赐的宝物恐不合用。贡品中的宝物乃是计时之用,颇为神妙,若是回赐……按祖制,也得回赐相应的宝物才是。”给张升解围的却是老对头韩文,文臣们内部分歧虽多,不过对外的时候还是很一致的。

“不就是计时的吗?大……呃,谢爱卿,你拿来的东西是何功用?”

“正是计时之用。”谢宏躬身回答。

正德点点头,对韩文说道:“韩爱卿,你觉得如何?”

韩文偷眼看看谢迁,见谢大学士微微颔首,他心里也有了底,按照事前商议好的,把事情推到了使臣身上:“微臣遵命,不过……陛下是不是再听听使臣有何话说?”

“使臣既然有话,但说无妨?”正德斜了韩文一眼,转向了两个使臣。

第178章 看谁更嚣张

“启奏陛下,天朝物产远胜我朝鲜小邦,外臣自是仰慕已久,只是……”金侠爱本想再提前事,可偷眼看到正德脸色冷厉,他不敢造次,只好改口道:“外臣进献之物乃是朝鲜镇国之宝,当年无道昏君隋炀帝……”

“好了,好了,朕听过好几遍了,你换点新鲜的说。”虽然年幼,可正德却是老书虫了,马昂的口才和编故事的本事比这俩使臣强多了。

“遵命。”金大使一缩脖子,心里咂舌道:这位大明新天子还真不好糊弄,居然连自己这个号称朝鲜八道第一的铁齿铜牙都打不动他,好吧,那就换个法子好了。

“此宝计时准确,一日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八刻,此宝可将每一刻再分成十五分,不似日晷需要日光,也不像沙漏需要时时照看,端的是神妙无方,最大的特点就是方便易携了!平时供奉在朝鲜王宫中,以作对时之用,今日进献,乃是表露我朝鲜对大明的忠心。”

金大使如数家珍的说了一遍怀表的优点,最后道:“上古时朝鲜本是天朝支脉,也传承了诸多神技,只是流传下来的少,如今只剩下此宝。若是大明天子回赐的计时之宝能远超此宝,回国时,外臣也好有个交待。”

他语气谦卑,但是话里意思却是有些狂妄,就连朝臣们都是皱起了眉头,很有些不满:小小一个藩国,竟敢妄称华夏余脉,还说什么神技,真是不识好歹,若不是刚巧要借着这个契机成事,这等狂悖之徒岂能容之。

站在角落里的马永成却是大为震惊,原本他还以为谢宏是信口胡说,却不想这朝鲜使臣口气还真是不小,说是自大也丝毫不为过。他在心里连连惊叹:难怪谢大人能让皇上如此倚重,竟是连外藩的习俗、特性都是了若指掌,果然是能者无所不能啊。

谢宏一点都不意外,什么是传承,这就是了。朝鲜从前的谦卑,只不过是因为他们没什么可夸耀的,现在不知从哪里拣了块怀表,又唬住了那帮文臣,他们不抖一下才怪呢。

而且谢宏也注意到了,那俩人往自己这边看了好几次,看样子是看到江彬抱着的东西体积不小,所以才加上了一句方便携带,这人不光是口气大,心眼却也不少。

谢宏听明白了,正德自然也听懂了,看看江彬手里的东西,他也是微微一滞,这东西这么大个,无论如何也说不上是方便携带啊?

“陛下,使臣所言也在情理之中,回赐的祖制本也是要体现我大明的天朝风范,况且陛下已经开了金口,若是反复,恐有损大明天子的威仪啊。”见机最快的是张升,他本来就站在殿中央,于是马上躬身启奏。

殿内的都是聪明人,金大使的话朝臣们也都听懂了,再看看江彬手中的大家伙,又见本来自信满满的正德也是面露为难之色,众人更是气势大涨,连使臣冒犯了天朝威仪都不计较了。

在张升之后,众人也是纷纷出列启奏,一说天朝威仪,再说天子金口,这两个意思被反复提起,不过却是各引经典,精彩纷呈。

总之,所有人的意见很一致:除非谢宏带来的宝物能在计时和携带这两方面都超过贡品,否则正德就要罢免皇庄或者驱逐近臣。

太和殿内热火朝天的,江彬已经看呆了眼,尽管听不太懂,却不妨碍他对众位的大人倾佩,太厉害了,明明说的意思好像都差不多,可每个人说的话全都不一样,不愧是朝廷大臣啊,确实了得。

跟那个土包子不同,谢宏却是冷眼旁观,嘴角还露出了一丝冷笑,这些人以为他们赢定了吗?等下眼珠子不要掉出来啊。

正德本来有些慌乱,可见了谢宏镇定自若的模样,还丢了个让他安心的眼神过来,于是他也安定下来,对于这个神奇的大哥,他还是很有信心的。

“诸位爱卿既然执意如此,那么就依此办理好了。”

要说正德的演技还是非常棒的,虽然他恢复了信心,可却是扁着嘴,一副无奈加委屈的表情,跟平时被文臣们逼着下旨的时候差不多,语气也是很低沉。

所以,文臣们大多都是自得,觉得自己再次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这个战果不大,可水滴石穿,只要持之以恒,小战果就会汇聚成大胜利。也有人观察了谢宏的表情,见他没什么慌乱的神情,都觉他是在硬撑,死鸭子嘴硬罢了,也都不放在心上。

“陛下圣明。”大伙儿都很满意,所以正德再次被圣明了。

“那微臣就开始了……”

谢宏躬身施礼,然后转头示意江彬,刀疤脸会意,走到了大殿中央,台阶下面,把手里的东西重重一放。

“咚!”

包括朝鲜使臣在内,众人都是一惊,然后便是欣喜,最后化成了一丝冷笑。

惊的当然是这武夫君前失仪,真是近墨者黑,什么人有什么样的手下,现在不是计较的时候,何况说到失仪,谁又能大过谢宏?

欣喜当然是因为那个箱子太重了,隔着一层厚厚的地毯,都能发出这么大的声音,还谈什么携带?不用看东西就可以知道胜负,那些谨慎的本来心存疑虑,这时也都是放了心。

诸位大人都对自己的先见之明很是自得,都是捏着胡须,微微颔首,互相对视之时,都能看到对方眼中的笑意:大事定矣。

金大使更是为自己见机快而得意。

这时代的朝鲜跟后世的棒子不同,虽然骨子里跟后世相同,可这时他们实在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对大明的敬畏更是深入骨髓。所以,饶是他对怀表非常有信心,可听了正德的话,金大使还是非常担心的。

他心里很清楚,怀表虽好,可是除了大明的回赐,拿到哪儿也甭想弄到一百万两银子!当然了,这一百万不可能都拿回家,总要对相关人等表示表示,可就算去了一半,也还有五十万呢,朝鲜八道一年也收不上来这么多钱啊!

所以,对于回赐他是势在必得的。存了必得之心,他心里却是忐忑,大明幅员万里,能人异士层出不穷,谁知道会不会突然发生什么变故?有了这样的考虑,他才说了刚才的话。

他心知,大明计时的东西无非日晷、沙漏,而怀表则是连大明最有学识的大学士和九卿诸位大人都闻所未闻,至少在计时工具上面,应该能占得上风。为了保险起见,他又灵机一动,加上了方便携带,现在看来是没有问题了,那么……

想着即将到手的一百万,金大使眼中放出了绿油油的光芒。

或得意,或冷笑,或担忧,在各种目光的注视下,谢宏却是不慌不忙,缓步走到箱子旁边,把盖着的那块布揭开了。

呃,无论众人是什么心情,这时都是一愣,这东西盖着布的时候就能看出笼廓,方方正正像个箱柜。结果打开这一看,却也没什么玄虚,两边是板,前面有门,还真就是个柜子!

心思浅的人轻声嗤笑,思虑深的人皱起了眉,很快的,所有人都止住了声息,因为他们看到谢宏慢条斯理的打开了柜门。

真有玄虚?

不会的,如果东西小的话,怎么会用这么大的柜子装着?金大使在心里拼命的安慰自己,不少朝臣也跟他有差不多的想法。

关心则乱,这些人伸长了脖子,想看看柜子里到底有些什么,可让他们失望的是,入眼处只有一团团白色的棉花,里面到底有些什么,却是看不到的。

还好谢宏没卖关子,很快从棉花团里掏出一件东西,然后把那东西放在了柜子顶上。

上面也蒙着布,可还是能看清形状大小,众人都是气结:这东西倒不算太小,可跟柜子比起来就小的有点离谱了,不过一尺多高的东西,有必要用这么大个柜子装吗?这事儿还真是扯淡啊。

不少人很快又想到了关键的地方,这东西一尺多高,还真就算不得太大;看谢宏拿放的轻松劲,想来也是不重,这就有些麻烦了。

“此物名曰:摆钟,专为计时之用,与贡品中的怀表有异曲同工之妙,却远胜之。”谢宏直截了当的介绍起来,夸耀自家作品时,更是毫无自矜之意。

可这会儿却没人计较他的不谦虚,朝鲜的贡品之前并没有一个公认的称呼,只以异宝称之,本是要等着尘埃落定之后,请名望最高的大儒,也就是当朝大学士命名的。

谢宏这时直接命名了,刘健当下脸色便是一沉,其他朝臣也是愤慨,大学士不只代表他一个人,他是文官的最高领袖,代表着文官们的面子,如今被谢宏抢了风头,众人自是不依。

“谢千户,你自家的作品,自家命名倒是无妨,虽然这名字不伦不类,可钟和计时也算有些关联……”钟,有报时之用,用来命名计时工具倒是无妨,可表么……

质问之人微微冷笑,道:“恕本官孤陋寡闻,贡品中的异宝,谢千户称之为表,又是出何典故,有何渊源?”

谢宏抬眸一看,发出质问之人仪表堂堂,官朴上是一只白鹇,倒是跟他自己的品级一样,是个五品官员。

“这位大人是……”谢宏语态轻松的反问道。

“本官钦天监监正李源!”钦天监掌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计时之事正是相关,所以李源也是当仁不让。

“原来是李大人,”谢宏点点头,语气突然一转,道:“本官本以为钦天监监正也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个大大有学问的人,却不想,李大人竟然如此孤陋寡闻。不过还好,李大人还算有自知之明,比某些夜郎之大之人,还是要强一些的。”

第179章 舌战群儒之我是卧底

什么叫地图炮?

什么叫群嘲?

谢宏现在干的这事儿就是了。

言语中的自谦之语,不过是文人的习惯使然,把对方自谦之语拿来说嘴是很没品的事,那样的辩术士大夫都不屑为之。所以李源万万没想到,居然被谢宏拿这个反击,自是被气得七窍生烟,可遇见不讲理的,他一时也说不出反驳的话。

此外,谢宏那句夜郎自大,明里是说朝鲜使臣,可他语气轻佻,眼睛又挑衅似的环视众人,显然有嘲讽的意思,一众文臣也尽是勃然色变。

刚刚在太和殿外的一幕还历历在目,这个佞臣便再次挑战士大夫的威严,是可忍孰不可忍?

“本部堂是成化五年的一甲一名,又曾任翰林,饱读诗书,通晓经典!谢千户大言不惭,本部堂倒要问问,这贡品既是有名,那必是中原之物,为何却不见于史载,也不留名于经典呢?”

李源自谦被反驳,张升干脆反其道而行之,礼部尚书是名义上的六部之首,张升自然资历丰厚,既是状元,也曾入过翰林,他身份一摆倒也很有气势。

谢宏晒然一笑,状元了不起么?不好意思,状元再厉害,可惜跟哥不是同行,在哥眼里是没什么技术含量的。经过今天的事,他自忖跟文臣也没法缓和关系了,所以自然也不需要留什么情面。

“可笑,可笑,张大人这等学识也能高中状元?”谢宏冷笑:“春秋时,‘表’字就用来代指测日影之用的标杆,正是计时之用,吕氏春秋中便有记载,张大人状元之才又博览群书,原来竟是连这都不知道么?嘿嘿,所谓的状元还真是……”

在场的状元不少,便是没中状元的,也将这个荣誉看得神圣无比、至高无上,哪里容得谢宏亵渎,一时间更是群情激奋。

“不消你说,‘表’字何解,典籍中自有此记载,又与贡品何干?”韩尚书抢先站了出来,厉声道:“你这奸佞不学无术,只是一味狡辩,言语间更是全无君子之风,本部堂倒是好奇,除了吕氏春秋这等商贩之人所著之书,你倒是还知道些什么经典?”

吕不韦商人出身,纵是后来当了相国,可在标准的士大夫心中,都是瞧不起的。虽然很多人也读过吕氏春秋那书,也知道其中内容,却都是当做闲书读的,而‘表’的典故,其他经典中也多有记载,韩文自然不会不知道。

“既然韩大人也知道表是计时之用,那本官称那怀表为表,又有何错处?”谢宏一摊手,表情很无辜。他才不会跟文官们比拼对经典的熟识呢,吕氏春秋有这个记载,他还是前世偶然看见的,万一韩文问‘表’字有几种写法,那就抓瞎了。

探讨格物之道,一百个韩文也不是谢宏的对手;可反过来说起经典,一千个谢宏也不是韩文的对手啊。谢宏当然不会傻乎乎的以自己之短,去碰他人之长。

“贡品本是外来之物,并不见于中原,如何命名自有朝中大臣,儒林大贤商议决定,与你这奸佞何干?你枉自……”韩文见他不敢应战,气势更胜。

他话没说完就被打断了,谢宏双眼圆睁,很是惊奇的问道:“韩大人,你说计时用的‘表’不见于中原?你是认真的吗?”

“呃……”韩文本是气势如虹,这时也是一滞,四书五经他烂熟于胸,可是奇闻异事他就不那么精通了。那异宝也不知从何而来,万一真是中原流传过去的怎么办?

“如何计时,朝廷自有成规,日晷和漏方是中原传承,一日十二个时辰,可贡品却是二十四时,由此可见,贡品本非中原之器。”李监正好歹是个专业人士,见韩文语滞,急忙接过话来。

“李大人,你自知孤陋寡闻,偏偏却总是出来现眼。”谢宏轻蔑的一笑,道:“且不说十二时辰本就有‘初,正’之分,就说计时工具好了,北宋元祐年间有位宰相叫苏颂,曾经制造了一台水运仪象台,正是计时之用,运作原理,与钟表无异。”

他停顿了一下,又傲然道:“原理既然一致,只是表象有些差异,实则可以视为是同样的东西。众人大人都是饱学之士,怎么口口声声的说怀表非是中原之器呢?”

苏颂是当过宰相的人,也是士大夫们口中的先贤,名头不小,众人自然不会不知道。可说起这位大人的生平,除了勤政爱民、文采斐然,似乎也没什么别的可说,奇淫技巧文官们都是不会留意的,所以谢宏这一问一下子把朝臣们都给问住了。

明朝文人争辩的时候,一般都是先用经典设下一个框架,然后在这个框架讨论问题。比如他们劝谏皇帝的时候,就是先搬祖制出来,或者引几句圣人之言,然后就算没道理的话也能翻来覆去的说个不停。

可这样的辩术却不适用于当前的情况,苏颂他们知道,可水运仪象台他们就不知道了,无论圣人之言还是祖制,都没有这方面的理论,因为圣人说:奇淫技巧是小人之道,朝堂上尽是君子,谁会去关心这种东西呢?

“韩大人,众位,你们不会是连怀表的价值都没搞清楚,就随便给定个价吧?”谢宏没有占了上风便留手的习惯,语带讥嘲,继续揭人疮疤。

朝臣们更加愤怒,可却激愤不起来了。从前若是有人在他们面前谈论这些,那只须斥责一声就解决了,可今天与往日不同,主题偏偏就是奇淫技巧,连连遭到谢宏的讥讽,却是没法还口,不少人脸都涨得通红,怒瞪着谢宏,恨不得上前咬他两口。

“竖子敢尔!谢宏你这奸佞竟敢讥讽朝臣,当真狂悖之极。那水运仪乃是故宋之物,湮灭已久,谁也不曾得见真容,你又怎么知道?只以传闻之言,便引以为证,还口口声声讥嘲当朝大臣,你不怕王法无情吗?”

这人声音宏亮,说话时须发皆张,谢宏抬眼一看,原来是兵部尚书刘大夏。这人可不简单,乃是以顽固著称,烧掉郑和海图,青史留名的人物,这时说话也将蛮横的作风发挥到了极致。

“唉,刘大人,让我怎么说你呢?不懂装懂?”谢宏摇头叹息道:“水运仪象台当年是留下了说明书的,叫《新仪象法要》,现在就在翰林院中。刘大人,你不要一天只想着焚书,偶尔也要读读书嘛!”

“你……”刘大夏本来脸膛就红,这时更是红得直欲滴血。烧掉郑和海图和安南图志之事,刘大夏自认没有做错,可士林间也不是没有非议,不是指责他烧海图,而是他这行为涉嫌焚书。

焚书可不是什么好口彩,给秦始皇定的罪状中最大的一条,不就是焚书坑儒么?所以,朝野上下,很是有些儒生对他当年的行为不满。正德登基初期,唯一驳回的一份奏章,就是监察御史李廷光弹劾刘大夏的,原由便在焚书之事上了。

不过,当着他的面提起此事,谢宏还是第一个。刘尚书以性格暴烈著称,他地位又高,寻常人哪敢当面讥嘲?可谢宏不一样,对这个老顽固,他在后世听说的时候就很愤恨了,又怎么会放弃这个当面斥骂的机会?

为了今天,谢宏做了很充分的准备,除了针对性的研究了地位最高的几个大臣,刚刚提起的《新仪象法要》,也是成果之一。有备而来,又是他擅长的领域,士大夫们怎么是他的对手。

谢宏舌粲莲花,来者不拒,敢于开口的都是折戟沉沙;他独立殿中央,风神如玉,神采飞扬,大有傲视群雄之势。

一时间,太和殿中居然安静下来。不够分量的不敢说话,够分量的更怕落得跟前面的人一样的下场,那俩朝鲜使臣还趴着呢,要是被谢宏抢白了,那还不丢脸丢到藩国去了?

正德却是眉飞色舞,很想跳起来拍手喝彩:往常都是朕被这帮人欺负,说也说不过,打也打不得,委屈的要命。大哥一出手,就是不同凡响,还没看东西呢,就先来了一出舌战群儒,威风啊!比起当年舌战群儒的诸葛孔明,也只差一把扇子而已。

“曾部堂,谢千户所说的那本书,你可知晓?”万马齐喑之时,一个儒雅的声音响了起来,众人抬头一看,正是大学士李东阳,他说话的对象却不是谢宏,而是曾鉴。

对啊,还有曾尚书,曾尚书在工艺方面可是造诣匪浅!众人精神都是一振,曾鉴向来低调,可他终归身份在这里,他的事很多人也都知道。

谢宏说的那本书是说明书,跟四书五经完全没有干系,别说是普通朝臣,就算是翰林中最广博的人也不会去翻看的。唯一有可能会去看的,也就是这位曾尚书了。

“谢千户所言非虚。”曾鉴点头。他怎么可能不知道,两人提起苏颂之后,这本书还是他告诉谢宏的呢。

他言简意赅不要紧,却让其他人都很失望。通过一番唇枪舌剑,众人都深刻的体会到了什么叫:术业有专攻。本来还指望着曾尚书反唇相讥,一振方才的颓气呢,怎么就偃旗息鼓了啊?

可失望也没用,曾鉴依然是一脸木讷的站在那里,好像他不是六部九卿之一似的。

谢宏心里却在赞叹:曾伯父演技也很厉害啊,要是换了我,肯定会很严肃的说一声:对不起,我是卧底!

第180章 奉旨送钟

曾鉴的态度让很多朝臣失望,可李东阳却不觉意外,身为当朝次辅,他情报来源颇广,对谢宏的事情所知也多,曾鉴在宣府跟谢宏见过面,更加不是什么秘密。

李东阳本身的处世之道就是机变灵活,虽然不了解谢、曾二人的真实关系,可在如今的世风下,两个擅长手艺的人遇见了,至少也会有些惺惺相惜的。

因此,他本也没指望曾鉴会跟谢宏针锋相对,他要的不过是一个肯定的答复而已。

“我等士大夫求的乃是定国安邦的大道,乃是圣贤之道!而所谓钟表,又或水运仪,都不过是奇淫技巧之物,我等不识又何足道哉?”李东阳肃容说道。

他的声音不高,话语却很有力,众人的情绪一下就安定下来。是啊,士大夫学的是经天纬地之道,岂是旁门小道可比的?差点中了那个奸佞的挑拨之计了。

安抚了同僚,李东阳又转向谢宏,道:“谢千户,原理如何,本官不知,不过观其表而知其理,见微知著的本事,本官倒是略知一二,朝中精于此道者更是不知凡几。谢千户既然言之凿凿,那么就请示之于众如何?”

谢宏心中暗赞:三言两语就稳定了局势,而且又引回了正题,不愧是号称善谋的李大学士,果然心性、言辞都是上上之选。

不过谢宏也不慌张,他最擅长的可不是嘴皮子,而是手上的功夫,对今天拿出来的作品更是信心十足。他微微一笑,好不推搪,道:“就依李大学士。”

李东阳又转向两个使臣,金、李二人这时也爬起来了,见这边有了决议,不敢怠慢,急忙从怀里掏出来了一个木盒,打开后,从中取出了一块黄橙橙的东西,正是那块怀表。

在场的人,有的见过,有的没见过,可是这时都把注意力放在了怀表上面,就连见多识广的谢宏,也不由多看了几眼,这可是古董啊,十六世纪的产品,在后世时还真没见过这么古老的东西。

说是怀表,眼前这个却没后世那么小巧玲珑,足有巴掌大小,若是真的揣在口袋里,一定和揣着一块石头差不多。虽然经过了打磨,可表壳还是显得有些陈旧,倒是那条表链是簇新的,没准儿已经不是原装了。

“陛下,各位大人,请看……”金大使将表盖翻开,然后一边展示,一边加以说明:“指针如同日晷,却是不用日光,更是有两根,可将时间精确划分,即将一刻分成十五等分,谓之分……”

“果然神妙。”看着怀表,众人都是赞叹。

“……更兼此物方便易携,制作精美,最合天子之用。”金大使口若悬河的介绍了一番,然后得意洋洋的转向谢宏,道:“谢大人,不知你那所谓的钟,是何等神妙,可否让本使开开眼界啊?”

他也看见刚刚谢宏的表现了,可本性使然,一得意起来,金大使只觉天下事无不可为,大学士都没见过的宝贝,小小一个千户怎么可能懂?不过是看过一些别人不看的杂书,才难倒了各位大人罢了,所以对上谢宏,他也是昂然不惧。

“好说,好说。”不知为何,看到了怀表,谢宏脸上的笑容更盛,刚刚还是冷笑,这会儿似乎却是从心里高兴了。只是没人来得及深究,因为他说着话,已经把钟上面的布揭开了。

看到摆钟的真面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