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第一弄臣-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俊想起了三国评书里的一句话,唉!弄臣当道哇,老子这样的良将却不受重用,这叫天下有识之士情何以堪哪?他心中悲苦,语气却愈发恭敬的说道:“末将是个厮杀汉,这体谅天心的事,却是不懂的,还请大人明示。”

第145章 谢大人向来以德服人

“既然这样,下官就再给张大人指条明路吧。”谢宏微微颔首,然后话锋一转,说起了一件似乎不相干的事。

“张大人,下官来宣府城也有些时日了,时常耳闻目睹,说是边军中有克扣军饷之事,不知张大人知道与否?”

“哪有……”张俊下意识的就要否认,可话刚出口,却猛然想起上次江彬的事来,同时,谢宏看向他的目光也突然变得极为锐利,让张俊觉得自己被看了个通透,心里的秘密全都暴露了出来一般。

冷汗从张俊的额角涔涔而下,他心中忖道:对面这位虽是个少年,不过心机可是相当了得的,再说,经过上次的事,饿虎似乎也投靠他了,瞒是瞒不过去的。可他目的何在?要是清算贪墨军饷,似乎也不能只是拿老子开刀吧?老子拿的可不是什么大头。

张俊擦了一把汗,心虚的说道:“末将只管带兵打仗,军饷的事情不是很清楚,不过大人明察秋毫,既然说有此事,那自当是有的。待末将回府之后,一定会让军需官彻查此事,给大人一个交代,大人您看……”

谢宏微笑着摆摆手,道:“张大人言重了,下官既非监察御史,也没有职司在身,这个锦衣卫千户的头衔,不过是个虚职而已,哪有什么彻查军饷发放的权力?”

谢宏说的客气,可张俊却听明白了他的言外之意,若是自己接下来不配合,那么再来的就是锦衣卫了,那可不是说笑的。

“大人的意思是……”好汉不吃眼前亏,张俊决定屈服。自己拿的虽然不是大头,可对方要真是借着彻查贪墨军饷之事揪着自己不放,那也不好了局。

“其实也很简单,陛下来巡视边关的事情,外面已经有风声了……”谢宏说话时慢条细理的,不过张俊心里又是一惊,他被谢宏的瞬移弄得有些杯弓蛇影的,生怕这话里又是一个坑,急忙辩解:“大人明鉴,末将可一直是守口如瓶的。”

“张大人不必紧张,陛下巡视边关之事,当然要边关军民知道,这样才能振奋士气啊。”谢宏理直气壮的说道:“不过,光是知道陛下来了还不够,那只是在精神方面激励了大家,古人说的好:要两个文明一起抓,精神和物质上都要好好建设……”

这是哪个古人说的啊?怎么听着象大白话呢?而且听这意思,似乎皇上来宣府这事儿还不用保密?明路什么的果然是骗人的,这就是一条坑人的死路啊!听着谢宏的长篇大论,张俊头晕目眩,完全迷失了方向。

见张俊的眼神已经有些迷乱了,谢宏很满意的点点头,然后厉声道:“陛下阅兵,希望看到的是一支衣甲鲜明、士气高涨的威武之师,而不是一群衣不裹体、食不果腹的叫花子!张大人,你明白么?”

这是要收买军心!张俊脑中亮光一闪,明白了谢宏的目的,只不过以皇帝的名义收买军心,这有什么用呢?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军队也是一样,费这个劲是为个啥?张俊半懂半迷糊的点点头。

“张大人不愧为我大明的边关柱石,果然深明大义啊。”谢宏微笑颔首,道:“那此事就这么说定了,弘治十八年拖欠的军饷和抚恤,都会如数发放,当然,是以陛下的名义,下官会据此向陛下回报。”

张俊大惊,那可不是小数目,就算搬空了他的总兵府也凑不出来啊,可眼见谢宏又搬出了正德,他也不知该如何反驳,难道说自己要反悔?那结果就不用说了,对方肯定会紧接着扣一个欺君的帽子过来。

“另外,下官还有些私事相和张大人谈谈。”谢宏又道。

私事?张俊微微一愣,难不成是那个?

谢宏赧然道:“下官初来宣府的时候,同来的兄弟一时手痒,去四海赌坊……下官听说,四海赌坊是张大人……”

果然,张俊心里在滴血,可是对方仗着皇帝的势头,又不得不低头,他垂头丧气的说道:“谢大人不必说了,愿赌服输,银子末将自然会如数奉上,只不过刚刚说的军饷之事……末将实在有心无力啊。”

“诶?”谢宏一脸惊奇,“张大人,你误会了,下官可不是想跟张大人要银子,另外,张大人为将士请愿,可不是一个人啊,除了千万将士,陛下也是你坚强的后盾。”

“啊?”张俊觉得自己的脑袋实在转不过来弯了,索性也不接话了,就那么瞠目结舌的看着谢宏,看看他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谢宏脸上笑眯眯的,很是和蔼可亲,语气也很柔和:“张大人,下官兄弟那事儿你就不必放在心上了,若是早知道四海赌坊是大人开的,下官也不会由着他胡闹。包括那三千两,下官都可以不要了,只是……”

听到谢宏说不要,张俊一颗心也是落了地,他升官的余地已是不大,身上担着之前的败绩,说不定什么时候被罢免了都说不定,所以他对银钱就更为注重了。

欠谢宏的那三万两,就如同在他身上割了一块肉似的心疼,可又不敢不给,否则也许就不只是免官的问题,而是有性命之忧了。谢宏说不要,他一颗心落了下去,可谢宏又来了个转折,他的心又提了起来。

“……下官想跟张大人讨些人……不知张大人意下如何?”

张俊愕然,就这么简单?江彬那伙人走了也就走了,本就不是心腹之人,自己看着那个莽汉也是心烦,至于林白等那些匠人,那就更加不值一钱了。

火药匠人能做什么?不过是做些玩物而已,跟三万两银子如何能比?除了今年,往年元宵大会那点彩头还不值材料钱呢,不过图个乐子罢了。想来是这个少年用这个讨了皇上欢心,这才想到要些匠人吧?

简单,太简单了,张俊完全没把这些事放在心上,只觉得自己占了老大便宜。

生怕谢宏反悔,张俊急急应道:“谢大人宽宏大量,末将感佩于心,怎敢不从命?这些事都好办,只是那军饷……不是末将不肯效力,实在是衙门里的大人们……”他生怕谢宏把两件事混为一谈,于是把顾虑也一起提了出来。

“张大人,你回去后,张巡抚必然会找你,到时候你只消对张巡抚说,若是张巡抚不肯配合,那么陛下就要留在宣府查案,直到查个水落石出而已,而且此事外面已经有了风声,呵呵,张巡抚一定会体谅圣意的。至于其他人……”

谢宏语气转冷,隐含杀机的说道:“谁不肯配合,张大人只管将名字报到下官这里,自然会有人找他喝茶谈心,要知道,下官是最喜欢以德服人的。”

张俊心中一凛,谢宏已经两次提到风声的事情了,可是他身为总兵,在接到召见之前却半点也不知道,难不成这风声就是这位谢大人放出去的?想到之前军中就曾经传扬过的谣言,张俊心下了然。

这样一来,张巡抚确实不能不配合啊。

若是不配合,恐怕面前这位谢大人真的会说动皇上停驻不前,然后天下势必为之震动。张俊虽然只是武官,不擅长朝堂上的事情,可也能想得到,到时候流传的会是怎样的舆论。

“圣驾巡视边关之后返京,却因为边关将士的军饷被贪墨一事忧心劳力,以至于不得不停留在边镇险地,与此同时,边墙外的鞑虏却是蠢蠢欲动……土木之鉴不远……朝中大臣们无不义愤填膺……罪魁祸首是……”

张俊刚止住的冷汗又淌下来了,果然是以德服人啊!这样一来,张鼐固然会沦为千夫所指,士林败类,之后仕途黯淡;而自己却也逃不过一个帮凶的名头,罢官免职,那都算轻的了。

早就知道没这么容易过关的,张俊心里唏嘘不已,刚刚还在奇怪,这谢大人每次出手都是环环相扣,然后占足了便宜才收手,这次居然转了性,将伸手可得的三万两就那么放弃了,还以为是少年心性发作。

搞了半天,原来后面还留着这么多杀招呢啊。虽然张俊还是没想明白谢宏最终的目的,可他却想清楚了一件事,谢大人用的是恩威并施的套路。

自己若是好好配合,按这位大人所说的行事,好歹还能捞点好处,至少那三万两省下了,还有三千两的打赏,可如果一定要逆着来……那就是自己找不痛快了。

而所谓的喝茶谈心,张俊更是清楚,自己不就正在跟谢大人喝茶谈心么?然后就被谢大人以德服人了,谢大人背后有皇上,看那胖太监的样子,估计锦衣卫他也是能调的动,这宣府还有人能阻止得了他?

张俊心里打定了主意,起身抱拳道:“末将遵命。”

“那就有劳张大人了。”谢宏也不托大,起身回了一礼。

张俊这里是最关键的一步,所以他才威逼利诱的无所不用,要是张俊不肯就范,后面的步骤就完全没法开展了,现在事情如他预想一般的顺利,谢宏也是春风满面的,十分开怀。

第146章 朕不行,还有大哥呢

虽然有狐假虎威的嫌疑,可最终还是他的布局起了作用,搞定了张俊之后,谢宏也是志得意满,看来哥除了手艺,谋略上也有进步啊,说不定到了京城也能和人斗一斗了。

“大哥。”

“宏哥哥。”

谢宏转头一看,客厅后门冒出了三个脑袋,最大的那个就是朱厚照同学的。

“二弟,晴儿,月儿,你们怎么来了?”谢宏看看天色,诧异道:“这个时间,二弟你不是应该在听故事才对吗?”

“现在已经是晚饭时间了,大哥你还真是迟钝啊。”正德摇摇头,叹息着:“父皇说过:做事一定要守时,有规律的作息才是身体健康的保证……”

这话听着好耳熟啊,谢宏囧,明明是哥说给你听的好不好?他痛心疾首,二弟哇,你怎么好的不学,却去学月儿那个不靠谱的小话痨?她说奶奶,你就说父皇,真是的,难道这是报应吗?哥让别人头疼,然后你就让哥头疼?

“喔,吃饭了啊,晴儿今天做的什么好吃的?”见月儿也好像被正德勾起了话瘾,跃跃欲试的,谢宏连忙转移话题。

“嗯,朱哥儿说今天想吃肉,所以晴儿做了好多肉,有糖醋鱼,红烧肉,还有……”小姑娘扳着手指头数道。

猪哥?这是神马称呼啊,好难听。不过看看正流着口水的正德,谢宏也是无语,二弟,你是皇帝诶,怎么能听到这样的东西就流口水呢,太没有形象了吧。

“辛苦晴儿了……”几人说笑着吃饭去了,谷大用远远跟在后面,很是憋屈,倒不是没饭吃,只不过不象谢家这些被谢宏带坏的人,他可没那么大胆子跟正德在一个桌子上吃饭,若是在宫里这样做,会被治大不敬之罪的。

“大哥,咱们返京干嘛不偷偷的溜回去?若是搞的太多人知道,不是更麻烦吗?”说笑间,正德突然问道。

“阅兵不好玩么?”谢宏微笑着反问。

“当然好玩了,父皇在时就检阅过京营,只可惜人数少了点,一点都不壮观,宣府这里兵马众多,一定很壮观。”正德先是眼睛一亮,然后又皱起眉头,道:“只不过,要是大张旗鼓的回京城,朝臣们肯定会很隆重的出迎,那样他们一定会拼命上疏劝谏的……”

见谢宏不太清楚的样子,正德又详细解释道:“父皇在时,偶尔会带我出宫游玩,有几次被言官们发现了,大哥,你是不知道,第二天父皇的桌案上堆满了奏疏,父皇赔了很长时间的不是,这才了事,我这次出来可比父皇那时麻烦多了。”

他挠挠头,用很无辜的眼神看着谢宏,象极了一个偷吃过东西,然后想蒙混过关的小孩。正德的意思谢宏也明白,那就是麻烦大了,所以偷着出来也得偷着回去,悄悄的进京,打枪的不要……

可这件事谢宏也深思熟虑过了,正德偷跑能成功,是因为这件事太过匪夷所思,朝臣们措不及防。出来容易,回去可没那么容易,那里可是京城,自己这里这么多人,怎么可能不被发觉的混进去?

再说,就算混进去了,迟早还不得面对那些大臣?伸头是一刀,缩头还是一刀,谢宏觉得勇敢面对才是王道。

“……所以,二弟,你要勇敢一点。”

听了谢宏的解释,正德也觉得有道理,稍稍放下心事,可还是心有余悸的说道:“大哥,你是不知道朝臣们的可怕,反正就是很恐怖就是了,我实在勇敢不起来啊。”

“是啊,谢大人,”谷大用闻声,也走前附和道:“以老奴所见,咱们还是不要搞这么大声势了,偷偷回去,然后挨到风头过去就好了。”

正德连连点头,明显也是这么想的。

“不行。”谢宏断然道:“二弟,你是皇帝,怎么能偷偷摸摸的做事呢?”

“没事,我不在乎虚名……”正德大度的摆摆手,咱本来就是偷跑出来的。

“这不是虚名,咱们是要绑架军心和民意!”谢宏丢出个新名词儿。

“绑架?”不光是正德和谷大用,连饭桌上的其他人也竖起了耳朵,反正两个主角都没动筷子,大伙儿也不能开动,不如听听大道理好了。

“事情都有两面性,如果咱们偷偷返京,那就承认了之前也是偷跑……”谢宏侃侃而谈。

本来就是偷跑,众人都是摇头。

“怎么是偷跑呢?”谢宏很愤慨,慷慨激昂的说道:“明明就是皇上微服出巡,巡视边关防务之余,还顺便视察了将士们的生活状况、衣食住行,其间对将士们嘘寒问暖、解衣推食,然后又明查暗访,一举拿下多名贪官污吏……”

编,你继续编,谷大用撇撇嘴,很是不屑,原来我以为自己就很无耻了,可今天听了谢兄弟一番话才发现,无耻这种事也是一山另有一山高的啊!谢兄弟,你的无耻已经超越凡人的存在,到达最高境界了。

谷大用心里想什么,不在谢宏的考虑范围之内,他只是暗中观察着正德的神情,一边还在肚里收刮各种典故——有关于最高元首出去游玩,不,是视察后的发言稿。见正德眼睛越来越亮,他也是越扯越起劲。

“……这是大大的善行,是军心所向,民意所拥,大义所在啊!”他做了总结发言。

“对,就是这么回事,其实我也是这么想的,就是不会说,好在有大哥帮我说出来了。”正德连连点头,表示赞赏,朕自己都不知道,原来出趟门还有这么多讲究啊。

谢兄弟不愧是读书人出身,这颠倒黑白还能说得正气凛然的,确实已经接近言官们的水准了,咱家以后也要多读书啊,你看谢兄弟把万岁爷说的眉开眼笑的,谷大用意识到了差距。

可转念一想,他却还是愁眉不展,比起那些言官,谢兄弟你也不过相差仿佛罢了,可是你架不住人家人多啊,更别说还有更厉害的六部九卿和大学士呢。

“不过,皇上你出来的时候太隐秘了,很多人都不知情,这样不好,如果不让人知道,大义也就不是大义了,真理向来是掌握在多数人手里的。”谢宏继续胡说八道,篡改名言。

“对,对,大臣们人多,所以无论是父皇还是朕,每次都说不过他们。”联想到自身遭遇,无知少年对这番歪理深以为然。

“所以咱们一定要把这事儿闹大,闹得人尽皆知,然后再大张旗鼓的回京城,这样他们还能劝谏什么?难道不许皇上关心边关将士?那千万边关将士不会同意;难道不许皇上关心百姓疾苦?那万万黎民之意也不会赞成。大义在皇上手里,而言官们没有大义,还能弹劾些什么?”

谢宏一身正气,言辞凛然,直如屈原大夫再世,孔孟圣人复生,让人一见之下便为之心折不已。

“好,说得好。”正德高兴了,大哥果然是人才,不单是活好花样多,连说起大道理都这么厉害。

“宏哥哥,你好棒啊。”小姑娘根本没听懂,不过晴儿对自家哥哥向来都是无条件拥护的,再说,朱哥儿是皇帝都说好了,那就更加不会错了。

月儿最爱凑热闹,这个时候自然更加不会落下,也叽叽喳喳的笑着拍手:“宏哥哥这么会说话,都可以去做状元了,奶奶说过,越是会说话的人,学问越大,学问越大,就越有德行……”

谢宏听得连连点头,月儿难得说次正经话,说的果然贴切,哥最有德行了,哥平时都是以德服人的。

“月儿,灵儿姐姐的大哥也很会说话哦,他也能当状元么?”晴儿歪着小脑袋,疑惑道:“还有,月儿你也很能讲话,难道你也要当状元吗?”

“这个啊……”月儿眼珠骨碌碌乱转,然后娇笑道:“奶奶没说这么多,所以月儿也不知道呀。”

看着他们一群人都是兴高采烈的,谷大用只是暗暗摇头,谢宏用的办法算是不错,不过那些言官哪有这么容易就能对付得了?

等晚饭过后,钱宁也回来了,谷大用找钱宁商议了一番,又去找正德劝说。

“万岁爷,谢大人的办法确实不错,可是哪里能对付得了那些言官?您也知道……”

“大用,你有别的办法?”正德反问道。

“这个倒是没有,不过……”谷大用也问过钱宁了,知道偷偷溜回去那个办法不行,京城戒备森严,正德要回京的事,朝中大臣也都知道,哪可能轻易溜进去?再说了,宣府这里张鼐也盯得死死的,想开溜谈何容易。

“那就是没有办法了?”正德一脸憧憬的说道:“那还是按大哥的办法来吧,朕也想看阅兵呢。”

“可是万岁爷,如果照谢大人的法子,就算是能侥幸过关,那也是跟朝臣们撕破脸了,以后……”

谷大用最担心的是这个,朝臣势力庞大,历代先皇都是礼让他们,如果一旦对立起来,正德不会有事,可朝臣们一定会把帐算到八虎这些人头上,到时候就死定了。

“不要紧,大哥说的对,朕是皇帝,朕就是大义,干吗要怕那些臣子?”正德突然正经起来,谷大用和钱宁惊讶的发现,这位万岁爷身上居然有了难得一见的威严气势,难道陛下真的长大了?两人都很欣喜。

“再说,就算朕不行,还有大哥呢,放心吧。”

只可惜,正德下一句就漏了底,谷、钱二人对视一眼,都是哭笑不得,这话说的!您是皇帝都不行,那个便宜大哥能顶什么用?不过就是个有点小聪明,会揣测您心思的手艺人而已。唉,前途渺茫啊。

第147章 果然好手段

巡抚衙门。

“……巡抚大人,事情就是如此,您看,这军饷的事?”张俊正苦着脸,心里很郁闷,这夹在中间的滋味是真不好受啊。

边说边偷眼看张鼐,发现对方脸色果然越来越差,袍袖也不时抖动,显然怒极。张俊心道:也难怪,这些士大夫一好名,二好权财,谢大人这是搂头盖脑的一棍子都给打掉了,他脸色会好才怪呢。

“张总兵,这是陛下给你的旨意?”等张俊说完,张鼐沉吟良久,这才沉声问道。

“回巡抚大人,正是……”张俊硬着头皮答道。

那个姓谢的象只小狐狸,假着皇上的威势,把自己压的死死的,何况那边还有不少好处,面前这位虽然也得罪不起,可他又不会跟自己算账,所以……张总兵是个聪明人,当然知道这样的时候应该如何选择。

“当时可有旁人在侧?”张鼐又问。

“……是。”他问的突兀,张俊也略一迟疑才回答。皇上召见大臣,身边怎么可能没人?就算有那种情况,恐怕也都是些重臣宠臣,无论如何也轮不到他张总兵啊。

“是不是谷大用那个阉竖?还有那个贼子谢宏?”张鼐恨声再问。

“是。”张俊点头,皇上身边就那么几个人,猜都不用猜。

“果然放肆,真是太不成体统了!”张鼐脸上青光一闪,拍案怒喝,倒吓了张俊一跳,不等张俊想明白他骂的是谁,只听张鼐又是恨恨的喝道:“就是这一干阉竖、弄臣在陛下身边,才会让陛下下了如此荒唐的旨意,奸佞误国啊。”

随即,张鼐拂袖而起,道:“张总兵你且稍待,本官要去面圣,本官不能任由这些佞臣蛊惑陛下,以至于陛下居然怀疑吾等士大夫的清白。吾等都是读圣贤书、受圣人教诲的,怎么可能会有贪墨之事?些许军饷,不过是朝廷拨付不力,又或者路途上耽搁罢了,张总兵,你说是不是?”

“巡抚大人所言极是。”张俊躬身应道。

他面上恭敬,心里却在痛骂:你们这些读圣贤书的才最黑呢!老子拿了军饷不过拿去赌坊生钱,耽搁些时日终归还是要发下去的。你们这些人大袖一卷,下手是又黑又狠,却偏偏连手都不露一下,这时倒口口声声说什么清白,我呸!

张鼐正往外走,突然有人直跑了进来,张鼐正待喝骂,却见是自己手下的一个亲信幕僚,平时颇为沉稳,此时却是满面惶急。他心里一惊,到了嘴边的喝骂又咽了回去。

“大人……”那幕僚见屋里还有旁人,便附耳向张鼐禀报。

张俊心里也有些奇怪,皇上在城里,还能有什么事情大过了皇帝去?怎么张巡抚听了消息,脸色变得更差了,刚刚还是泛青,现在已经是铁青一片了。

正惊疑间,张鼐已经听完了禀报,转过身来,眼睛泛着奇异的光芒,直勾勾的盯着张总兵,让他心中更是疑虑,张巡抚这等作态,事情恐怕还真是很严重,而且看样子还和自己有关?

好一会儿,张巡抚似是深吸了口气,然后才开口问道:“张总兵,本官问你,近日边关诸堡垒可有警讯传来?”他语调深沉,声音也突然变得极为沙哑,张俊乍一听之下,几乎听不出来是巡抚大人的声音。

“除了去年被焚毁的几处,其他关隘堡垒都无警讯。”张俊也是老军旅了,平日军务就不曾放松,何况现在正德又在宣府城中,他更是加倍小心。

张巡抚紧接着又问:“那你的意思就是说,鞑子有可能从那几处地方入寇?”

张俊不知他问这些是何意图,日前鞑子突然流窜到了宣府城下,已经让他挨过巡抚大人一番训斥,这次不会又是鞑子跑到哪里了吧?

他小心翼翼的措辞道:“上次在皇上和巡抚大人的指挥下退敌之后,末将已经加强了那几处地方的警戒,如果有大股鞑虏入侵,肯定会有警讯传来,不过,若是鞑虏的游骑,末将却是不敢保证。”

张俊这话说的也是四平八稳,宣府本就是边镇,几乎无时不刻都面临着鞑虏可能的入寇。况且不单是去年被焚毁的堡垒,自土木堡之后,宣府镇的边墙不够牢固的地方是很多的,大股敌人来袭倒是可以传出警讯,可时常出没的小股游骑,那是谁也无法保证的。

他心里紧张的盘算着,会不会是张巡抚因为皇上的事迁怒自己,这些文官的本事他没少领教,若说张巡抚会假借小股游骑出现的消息对付自己,张俊也觉得大有可能。

不过他并不是太担心,反正他现在是帮谢宏办事,谢宏又是当今圣上面前的宠臣,那他就等于是给皇上办事,张巡抚再厉害,也是大不过皇上的。张俊琢磨着,若是他真的敢迁怒自己,那自己难道不会挑拨离间吗?

张巡抚的目光森冷,充满怀疑的盯着张俊不放,似乎要从他身上看出某种真相,又象是一种威胁。可张俊心里有了依仗,面对张巡抚质疑的目光,他也是怡然不惧,很坦然的跟对方对视。

“沈大人在宣府城南遇见了一支鞑虏骑兵,被抢光了随身财物,沈大人也不幸殉国了。”实在看不来什么破绽,张巡抚突然冷声说道。

“什么!”张俊大吃一惊,急问道:“消息可确实?”这消息的确是出乎了他的预料,明明最近没有警讯啊,鞑虏又怎么会出现在宣府城南?而且又好死不死的撞上了那个沈大人?难不成……张俊心里闪过了一个让他惊悸的念头。

“本官象是爱开玩笑的人吗?”张巡抚声音更冷,尤其看到张俊若有所思的样子,他怀疑之心也加重了,狐疑的问道:“张总兵莫非知道些什么?”

张巡抚本就是很正统的读书人,对于粗鄙的武夫,他是相当看不上眼的,虽然这些人不会象那个弄臣一般有辱斯文,可是这些家伙不懂礼仪,又贪婪成性,更加心黑手辣,张巡抚对此很有切身体会。

弘治十五年,他曾经巡抚辽东,总掌军政大权。针对辽东军备废弛、粮饷困难的实际,他提出过定马制、核屯粮、清隐占、稽客户等主张,结果当时在清隐占的时候,就曾发生过边军化装成马匪,将他派出的吏员杀害之事。

有了这样的经历之后,张鼐对武夫的印象就更差了,所以在接到沈飞被杀的情报后,他第一个怀疑的不是谢宏,也不是鞑子,而是张俊。

张巡抚知道,张俊在宣府任总兵多年,可谓是地头蛇,就算不是他动的手,恐怕他也是知情的,等看到张俊闻讯后若有所思的模样,张巡抚心中也更加笃定了这个猜测。

“末将不知。”张俊是有些猜测,不过他可不敢随便乱说,别说没有证据,就算是有证据,他一样也是不敢的,涉及的那个人可不是他能随便招惹的。

至于巡抚大人要查,那就让他自己想办法去好了,张总兵深谙明哲保身之道,就算最后查证了也没半点好处,反倒是大大得罪了那位谢大人,多不值当啊。

张俊神色如常,十分坦然,可看在张巡抚眼里,他这副有恃无恐的模样就更可怕了,这个武夫不怕自己,难道他已经投靠了那个弄臣吗?所以才敢轻视本官这个巡抚。皇帝身边的近臣和武夫勾结……这不就是当年土木堡的故事重现吗?张鼐很愤怒。

同时,张巡抚更加害怕,宣府这地方真是个鬼地方,鞑子会突然出现在城下,边军也有可能变成马匪,最恐怖的是,皇上也会从天而降,出现在城里。太可怕了,此地不是久留之所,还是赶快回京城去吧。

又冷冷看了张俊一会儿,张巡抚颓然坐倒,摆了摆手,示意他退下。

张俊躬身一礼,方才转身,出门时,突然又听到张巡抚沉声问道:“张总兵,军饷被拖延了,军中怨言不小吧?”

这个问题问的方式和内容都有些突兀,张俊微微一愣,然后转身道:“回禀巡抚大人,军中……是有些怨言的。”

“嗯,本官知晓了,你且去军中安抚,就依陛下的说法通传吧。”果然是勾结在一起了,张鼐抬了抬手,有气无力的说了一声。

“遵命。”使命完成,张总兵心中大喜,快步去了。

“且由得你们嚣张,等到了京城,可就没这么容易了,哼哼……”张巡抚神情狰狞的坐在太师椅上,良久没有起身,口中不时喃喃自语,最后,猛然站起身来,用力一挥手,将手中的茶杯重重扔在地上,摔得粉碎。

“……到时再教你粉身碎骨,死无葬身之地!”

……

“张洋,那个沈巡按到底怎么回事?”出了巡抚衙门,张总兵的一干亲兵也迎了上来,张俊直接向他的亲兵队长询问详情。

“老爷,咱们的人还没到现场,事情还不是很清楚。”张洋低声禀报道:“报信的是沈巡按的随从,听他们说,那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