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第一弄臣-第1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又象变戏法似的摸出了一件无袖马甲,上面有好多个口袋,唐伯虎仔细看了看,狐疑的问道:“莫非这是专门为了装圣旨用的?”

“当然了,现在皇上上朝的时候就穿着这个,这可是御用的!”谢宏理直气壮的说道。

唐、于二人都是绝倒,谢宏这锦囊妙计虽然没有评话中那么神奇,可却比那些典故大气多了,单是数量就已经让人惊叹不已,而且有了这箱东西,底气还真是很足啊!

第374章 远大的理想

“谷大哥,宫里的事情你要小心在意,尤其是皇上的衣食,你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谢宏交待给唐伯虎的,主要是都察院和书院的事。虽然春丽这个同知算是锦衣卫辖下的,但午夜系统是完全独立的,并不受锦衣提督钱宁的约束,能够直辖春丽的也只有正德和谢宏两人而已,对于其他人,她主要是以配合为主。

当然,午夜系统也有够不着的地方,紫禁城就是这样,春丽倒是在禁军当中埋了些眼线,可宫禁之内的阴谋,却不是这些人能够触碰得到的。

因此,这至关重要的一环,谢宏也只能交待谷大用了,胖子能力普通,却是八虎中最为忠心和厚道的一个,也没什么野心,是掌管内廷的最佳人选。

“谢兄弟放心,万岁爷吃的、用的,一丝一毫也别想瞒过老哥的眼去,我会盯得死死的,在万岁爷入口之前,我也会挨个试一遍,要想对万岁爷不利,得先从我谷大用的尸体上跨过去。”胖子拍着胸脯保证道。

“外间的采购,我会让于同知盯着,宫里面老哥盯紧就是。”谢宏点点头,又道:“此外,还有太医院的问题。那些太医不太可信,而且他们的施针用药我也知道些,多半都是不肯冒风险治病的,只管开些不温不火的东西出来。”

“这该当如何是好?”谷大用有点傻眼,隔行如隔山,不明白就是不明白,这玩意他盯着是没用的。可人吃五谷杂粮,谁还能没有个灾病呢?万一真被人家在这里动了手脚,那就大事去矣了。

“这也简单,若是皇上真的有哪里不舒服,可以先让太医看看,却不忙让他施针用药,谷老哥你知会于同知,让她从民间绑几个医生,偷偷送入紫禁城。”胖子最大的好处就是不会不懂装懂,这也是谢宏最看重他的地方,他早就想好对策了,等的就是谷大用问询。

“绑几个……这不太好吧?”胖子有些迟疑,给皇上诊病,哪里用得着绑?何况,若是对方心不甘情不愿的,这诊治效果也没法保证啊。

“暂时来说,这是最安全的办法。”谢宏摇摇头:“知道病人是皇上的话,医生多半都会有所顾忌,反倒是不知道更好些,只对他们说是抢匪盗贼的大王好了,治不好就杀他们全家,他们还敢不用心?”

“这倒也是。”胖子点点头。

“而且这还能试出那些御医的忠诚。”谢宏杀气腾腾的说道:“他们不知道咱们的手段,若是敢于做些手脚,那也不必客气,直接交给钱大哥或者刘公公就好,审出哪个是主使的之后,有一个杀一个便是。从外面绑人还有个好处,那就是不留痕迹,纵是有人意图不轨,也没有收买那些医生的机会。”

“好,老哥记下了,谢兄弟只管放心。”谷大用虽是个憨厚老成的,可在正德安危这种大事面前,也知道没有心慈手软的余地,听得谢宏的吩咐,他重重的点点头,应承了下来。

“很好,那差不多也到了启程的时候了。”各项安排都已经做好,谢宏放下心事,抬起头看着门外长长的车队,心中也不由感慨万千。

自穿越以来,自己就一直不停的迁徙着,由北庄到宣府,再由宣府到京城,现在又要去辽东了,未来等待着自己的会是什么?一帆风顺,还是折戟沉沙?

不论是什么,自己都要努力前行,改变这个时代,在大明朝最关键的时刻,推上一把,让后世的那些悲剧不再重演。

“大哥!”打断谢宏思绪的是正德,朱厚照的脸上满是依依不舍的情绪,眼圈也有些泛红,八成是哭过了。

“二弟,你今天出来的倒早。”谢宏知道正德舍不得自己,其实相处了这么久,谢宏也经常恍惚着觉得自己多了一个调皮的弟弟,如今突然要分离,他心里又何尝不是有点感伤。

不过,既然已经决定了,那就要坚定的走下去,这是为了大明的江山,更是为了华夏的千秋万世。于是,他笑了笑,试图把话题从离别上转移开,免得各自伤感。

“你不是说朝政先丢给焦大学士他们吗?左右都是那些真假难辨的告急、求赈济,我才懒得陪他们鬼扯呢,让他们自己闹腾去吧。”正德恨恨不已的说着,显然将罢早朝之事当成了一种出气的手段。

“也好,咱们只要抓住自家的东西就成,其他的不用理会那么多。”谢宏先是点点头,然后表情有些奇怪的问道:“二弟,你赐婚就赐婚好了,为啥把月儿都给算进去了,我跟她没什么啊?”

“啊?怎么能没什么呢?皇后可是告诉我了,说月儿告诉她,你和月儿还有晴儿她们……”正德嘟着嘴,很有些不平之气:“月儿说你有好办法让她那里长大,结果却没有早拿出来,大哥,你可真是不厚道,就知道自己享受。”

谢宏大汗,月儿这小丫头的嘴可真是可怕,也不管懂不懂,什么都敢往外说,不过,既然正德这么说了,显然他跟夏皇后的感情在升温,不然能说起这么多隐秘事儿吗?这样也好,在找到正德的真名天女之前,至少也算是有点慰藉了。

“其实我也是后来才知道这些法子的,伯虎兄和于同知都是各中高手,二弟你以后若是有疑问,只管找他们问询便是,尤其是伯虎兄。”朋友就是用来出卖的,谢宏转手就把唐伯虎卖给正德了。

他可是很记仇的,唐大才子上次忽悠他,这个仇他一直记得清楚,他磨着牙心道:等到了二弟面前,哥看你还敢不敢说什么挤挤就会有,哼!

“本来那个杨叛儿我也想一起赐婚给你的,可是永福提醒我,上次已经在母后面前把话说出去了,要是下了旨意让母后看到,可能会惹她不高兴,嗯,反正大哥你总是有办法的,那个你就私下里解决好了。”说到这个话题,正德又想起另一段公案,于是解释了几句。

哥跟那个女孩就更是没什么了,连手都没牵过……好吧,在明朝本来也不能乱牵女孩子的手。谢宏抬眸看看,远处的一架凤辇的纱帐露出了一条缝隙,依稀能看到两双美目眸光流转,却是永福和杨叛儿也来送行了。

也好,就如同伯虎兄陪着二弟一样,有叛儿陪着,小公主却也没那么寂寞了,谢宏点了点头,转向正德道:“二弟,时辰差不多了,我也要启程了。”

“嗯……”正德低低的应了一声,情绪愈发低落了。

“别摆出这副表情,二弟,你别忘了,我可是你的冠军侯,你是我的明武帝!咱们兄弟齐心合力,将来要纵横四海,横扫天下呢!”

面向正在冉冉升起的一轮红日,谢宏英姿勃发,纵声道:“用不了多久,咱们就会重逢,到时候就是大明雄起之时,而明武帝的名声也当远超秦皇汉武,辉煌史册,直至千秋万代!”

“好!”正德被他这番话说得豪情陡起,转身与谢宏并肩而立。

“来,咱们击掌为誓,不称雄天下,誓不罢休!”谢宏神态肃穆,伸出手来。

“击掌为誓!”一切尽在不言中,两只手激情四射的拍击在了一起,然后紧紧相握,久久不肯分开……

“灵儿姐姐,宏哥哥和小朱哥在做什么呢?”虽然并没有举行仪式,可既然圣旨已下,小姑娘也知道自己心愿得偿,因此,尽管和盼儿姐姐分离让她有些伤感,可这几天她心里还是一直都美滋滋的。

“他们是在约定什么吧。”灵儿有些不确定的说着。

“月儿知道,月儿知道!”小话痨的嘴就没有闲着的时候,不管什么事,懂不懂,她都是要插上一嘴的,“宏哥哥跟小朱哥约定以后要造大舰队,然后去海外找很多宝贝回来,是皇后娘娘告诉月儿的,晴儿,咱们也来击掌为誓吧。”

“咱们击掌做什么啊?”小姑娘疑惑的问道。

“咱们以后也要快快长大,向灵儿姐姐一样,做一个胸怀伟大的女人。”月儿认真的说着,一边还伸出了小手。

“嗯,好呢。”小姑娘想了想,觉得这个提议也挺不错的,于是在灵儿哭笑不得的注视下,两个当朝一品的诰命夫人的两只小手也是拍击在了一起,虽然没那么响亮,可许下的理想同样远大。

……

河间府的一处豪宅中,两个老者正对面而坐,旁边还有个身着官袍的文士,手中拿着一封急报,正在抑扬顿挫的念着。

“冠军侯,巡抚辽东?”其中的那个年纪较轻的老者反应很快,迅速从信中捕捉到了关键字,惊喜交集的拍了一下椅子的扶手,猛地站起身来。

“回谢阁老,正是如此,那圣旨是在承天门外当众宣读的,肯定错不了。京中的同道一得信就飞马来报了,那奸佞此时说不定都已经出了广渠门,在出关的路上了。”那文士满脸带笑的拱拱手:“恭喜二位阁老,那奸佞既去,想必二位复起之日也是不远了。”

“嗨,老夫和希贤兄不过是心忧国事罢了,自家如何又哪里考虑到那么多?叔厚,这家国二字,我辈士人当时刻铭记于胸,国事不宁,自家又怎会安泰呢?”谢迁方才也是忽闻喜报,这才失了态,终究是阁臣出身,那喜色也是转瞬即逝,又是敛容肃声的说教起来。

“谢阁老教诲的是,下官失言了。”梁储是广州府顺德县人,叔厚是他的字,他也担任过东宫洗马,为太子侍讲,算得上是帝师,和正德的情义匪浅。

因此,在前次京城的变乱当中,他并没受到多大影响,依然充任吏部左侍郎,而且升任吏部尚书的呼声也是颇高。

他没受影响也不单是因为这个,主要还是他和李东阳一样,选择了置身事外,因而才没被清算。不过,等到谢宏放风,正德默许表达了开海的意向后,梁储却是没法淡定了,他心里的焦急甚至超出了谢迁等江南士人。

广东、福建可比不得江南,那里尽是山地,良田极少,若是没了海贸之利,那别说在京城的开销了,恐怕连自家人都养不起,这叫他如何能不急切?

因此,他迅速的采取了相应的对策,联系到了在河间府逡巡不去的刘、谢二人。不过还没等到他有所动作,却是忽然得报,江南士人已然建功,他心中大定,就连谢迁的态度有些傲慢,他也并不计较,只是淡然处之。

第375章 隔山震老虎,边镇伏杀机

“信中可有提起,王德辉的那个儿子是怎么处置的?”谢迁摆威风,主要还是掩饰自己的失态,稍一掩饰之后,又是关心起正事来。

朝议就是这样,首倡者的下场,往往会给后来人一个警示,也会表明执政者的态度,若是没处置王守仁的话,那么其中可能就会有些玄虚,或许就是缓兵之计了。

“罢黜流放……”梁储略一迟疑,继而苦笑道:“听得那谢宏被流放出京,想来京中同道尽是欣喜欲狂,那王守仁不过一小卒耳,却是没人详细留意,这信上也是语焉不详。”

谢迁、刘健都是捻须微笑,两人何等心胸气度,乍闻喜讯时,也都是心潮澎湃,难以自已,何况京城的那些人?信中能有关于王守仁的消息,想必都是某些有心人加意留心了,否则,肯定是半点信息也无。

“这报信之人却是个有心的,喜而不忘忧,这等心性日后必能担当大任。”刘健缓缓开了口,对报信之人大加肯定。

谢迁却微微皱起了眉头,“那王守仁数典忘祖,只是罢黜,却为免有些轻了,当严加处置才是……”

“谢阁老宽心,那王守仁既是江南一脉,想必京中同道也不好过于相逼,倒是我等广东士人与他并无渊源,有些话却是不妨说的严厉点,教诲后辈之事,只管包在下官身上便是。”梁储赶忙应承了下来。

这一次出力的都是江南士人,而广东士子却是坐享其成,面上自然有些不好看,江南那边心里也难免有些不平。

而所谓教诲的严厉点,也就是让对方羞愧之下,悬梁又或投河自尽以示清白,这就是皆大欢喜之局了,梁储久在朝中,自然不会不知其意,更加不会推脱了。

“如此甚好。”谢迁微微颔首,不再继续这个话题。

“倒是要恭喜刘阁老了。”应付完谢迁,梁储又是满面春风的向刘健一拱手,再次恭喜道。

“哦?老夫又何喜之有?”刘健眉毛一挑,仿佛愣住了,可他心下却是了然。

“刘阁老有所不知,在京中主持以及传信的,都是同一人,正是阁老的公子德纲。”梁储满脸带笑的恭维道:“世兄先是立下了盖世奇功,又在阁老不知情的情况下,得了阁老的高度赞誉,日后前程实在不可限量,下官又怎能不恭喜阁老呢?”

“希贤兄,你生的好儿子,却是做到了你我都未曾做到的事情,实在难得啊!如今已是如此,再过十年,想必你我也都是望尘莫及,小弟也在此恭喜希贤兄了。”谢迁也是呵呵着,向刘健拱了拱手。

抵制行动的主力是江南士人,可开海主要得益的也是他们。政治就是互相妥协,他们得了实利,表面的虚名和声望就得让出来,否则就是自家吃肉,让旁人喝汤了,朝中势力相对均衡的时候,精明的江南人当然不会行此不智之举。

“算不得,算不得。”刘健摆着手,口中连连称逊,可另外两人分明都看到了他眼中的喜色。想想也是,刘阁老如今已逾古稀,曾经位极人臣,纵是日后复起,也不大可能再坐到首辅的位置,那他能指望的也就是子孙们了。

而刘阁老虽有二孙,却只余一子,近期内能指望的当然就是刘德刚一人,眼见儿子顺利立功,登阁可期,老头又怎能不老怀大慰呢?

“儿孙自有儿孙福,后辈的事,老夫也不多做关注,倒是皇上的恩赏,却是让老夫有些在意。”

“希贤兄的意思,可是说那冠军二字?”谢迁本也有些挂怀,只是相对于前面的那些来说,谢宏封侯之事,不过是细枝末节罢了。

旁人若是冷丁封了侯,还是世袭的侯爵,那自然是震动朝野的大事。但是,以谢宏受到的圣眷,只要不是封了王,封公封侯完全都是在情理之中,值得关注的,也只有那侯爵的名称了。

冠军侯,就算是再怎么不通典故的人多半也是知道的,这是个响彻青史的名号,经常跟其联系在一起的还有四个字,那就是:封狼居胥!

没错,那就是汉武帝时代,或者说华夏千年以来的第一名将——霍去病的封爵。

皇上突然封了这么个爵位给谢宏,又让他到辽东镇那种地方去,莫非皇上是声东击西,假作退让,实则让他去辽东那里开疆拓土吗?刘健担心的就是这个。

“希贤兄未免过虑了,那可是辽镇!”谢迁拂须冷笑道:“且不说辽镇的总兵和副总兵素来深沐圣恩,都是申明大义之辈,断然不会与那谢宏同流合污。就算是有了什么变故,让那谢宏掌控了全镇,可单凭那里的十数万军民,难不成就能效法先人了?”

辽镇受到重视是在明朝中后期了,大抵上应是从万历年间,倭寇入侵朝鲜之后,危机呈现之后,明廷关注的重心才渐渐转移过去。

在初建立的时候,以及明朝中期,蒙古鞑子才是中原的主要敌人,而辽镇不过是被视为牵制鞑虏侧翼的一个边镇罢了,地位甚至还在宁夏镇之下,远不能与宣府、蓟镇相比。

而鞑虏这时的实力正强,王帐精兵就能拉出来近十万骑,附庸的部落游骑更是不计其数,单凭辽镇那点兵马,防守侧翼还好,要是真和鞑虏正面对抗,只要鞑虏集结出来数万骑,辽镇八成就抵挡不住了,别提什么直接冲进草原,去封狼居胥了。

就算以开国两位雄主的大能,动员举国之力,也没能彻底消灭鞑虏,单纯一个粮饷都不能自足的边镇,领头的又是个毛头小子,就能成功?谢迁说什么也不肯相信,更是不愿意相信。

“于乔言之成理,可不知为何,老夫这心里总是有些不安……”毕竟执宰过天下的人,刘健对于边镇的情况也都了然于胸,细细思量一番,也觉得是这么回事。

他不由苦笑一声,叹道:“真是老了,老夫一生不服人,结果到得老来,受了这一场重挫,却是连胆魄都没了,听了个典故,就疑神疑鬼的,看来也确实到了归隐田园之时了。”

“希贤兄……”

“刘阁老何出此言,那奸佞尚未授首,皇上也仍在歧途,没有二位阁老的匡扶,又怎能光复弘治朝的中兴气象呢?”谢迁、梁储都是急忙相劝,谢迁自重身份,见梁储开了口,他也是闭口不言,而后者的一番言辞也颇为动人,让老刘更加感怀了。

三人正唏嘘间,忽闻外间由远及近,传来了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不知为何,从那声音中,几人都是听出了一股焦虑的味道,即便以他们的城府,也是大觉心绪不宁起来。

“来人啊,出去看看,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这宅邸是刘健的一个门生的,不但奢豪,也颇为隐秘,下人都是刘健和谢迁的亲信,二人招呼起来也是方便。

“是,阁老。”有人应命而去,三位大人也是相视无言,心里的不安越来越浓重了。

转眼的工夫,也不知是派出去的下人拦住了骑手,还是那骑手本来的目的就是这里,马蹄声在门口戛然而止,三人都是一惊,一颗心几乎提到了嗓子眼里。

前一个信使刚到了不久,那么,如果紧接着而来的这个也是信使的话,显然就意味着京城有大事发生了,否则又怎么会接二连三的派出信使呢?难道是皇上反悔了,在京城大肆杀戮?不然又能是什么呢?

“二位阁老,梁大人,京城有信到!”出去探问的那个下人也知道事情的严重性,接了信之后,也是疾步奔客厅而来,急促的脚步声仿佛小鼓,一下下的敲在三位大人物的心中,让他们几乎无法安坐。

“快拿来我看……”谢迁也顾不上自重身份了,起身一把夺过信,几下拆开了信封,抖开信纸便急急去看。跟谢宏有关事,总是会有些意外,哪怕是他离京这样的大好事,却也生了波折,实在是由不得谢迁不急。

比起喜悦之情溢于言辞之间,长篇大论的前一封信,这封信却是简短得很,只是寥寥数行,便说清了事情缘由,以谢迁的目力,一扫之间,其中的内容便已经了然于胸了。

但是,面对两个同伴问询的目光,尤其是老搭档刘健……他只觉捧着信的双手有如千斤之重,不由自主的颤抖起来,完全没法开口,这件事太可怕,也太出人意表了,那个谢宏真的是妖孽,千年才出一个的那种!

除了恐惧,谢迁更是无法抬头,这种事要怎么对刘健说起呢?要知道,那可是对方唯一的儿子了,若不是知道刘健老家还有两个孙子,谢迁甚至有把信撕掉,不让刘健看到的冲动。

“于乔,到底信中所报何事?”这种事谢迁也没特意压抑情绪,他也压抑不住,刘健很快就发现了异常,老头也是情不自禁的站起了身,往前走了两步。

“希贤兄,此事……”谢迁不敢抬头,语气更是苦涩,见刘健上前,他甚至还不自觉的退了两步。

“难道……是德纲他?他出了什么事吗?”刘健见状心念一转,马上就想到了一个对他来说最可怕的可能性,他也顾不得体统了,疾走两步,直接从谢迁手里将信夺了过来,一眼看过去,当即也是脸色大变,浑身巨震。

“希贤兄,你要节哀啊……”饶是谢迁活了一大把年纪,阅历丰富,可他思来想去,脑子却像是锈住了一般,往日里滔滔不绝的口才也是不见踪影,最终只是哀叹了一声。

“怎会如此?怎会如此?”刘健也没了往日里果决沉稳的模样,口中喃喃自语不休,可声音却是暗哑枯涩,象是枯枝摩擦地面一般。

“……”梁储略略上前,张望了一眼之后,心下也是了然,老来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是人间的大惨事了,就算是宰相气度,也一样难以承受啊。

他虽然也是个能言善辩的,可此时却也无法开口,这种事不是言语相劝所能抚平的,恐怕只有岁月才能磨去这样的伤痕吧。

当然,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复仇!

“希贤兄,德纲贤侄的大仇不能不报,国仇家恨尽在谢宏那奸佞一身,你要振作起来,为德纲贤侄讨回公道啊!”谢迁疾声而呼,复仇不能消弭悲痛,却可以将其转化为力量。

“罢了,罢了,老夫一生不服人,却在一个后生小辈面前处处受挫,最后居然……是老夫错了,若是当日便居家归乡,虽是没了报效朝廷的机会,可却也是得保全家安泰,也不会有今日之痛啊!”

谢迁的激励丝毫也没有效果,刘健仿佛一下子就老了二三十岁一般,本来还算矍铄的精神霎时不见,剩下的只有一片苍白,神色间尽显老态。

这一刻,那个捭阖朝堂的首辅消失了,只剩下了一个满心懊悔,濒临崩溃的老人。

“希贤兄,你想想,这一切是谁造成的?不是德纲贤侄的错,也不是你我的错,是那个阴险毒辣的奸佞的错!”谢迁气急败坏的怒吼起来。

谢宏的手段很可怕,即便不想承认,可谢迁确实很心寒,而让他更恐惧的是,刘健似乎心灰意冷,大有就此撒手不理的架势,要真是这样,那对他的影响可就大了。

别看刘健已经致仕了,可他门生故吏却多着呢,加上李东阳上位后又没搞清算,刘健在朝野间的影响力实是没怎么减弱。光是这些倒也罢了,江南士人的影响力也不差,多刘健不多,少他也不少。

可蓟镇总兵温和正是河间府人,而且还是刘健的亲信,如今几人住的这座宅子就是温总兵的!对于谢迁接下来的图谋,这个人实在是重中之重。

蓟镇就处在辽镇和京师之间,包括山海关在内,都是蓟镇所辖,是谢宏去辽镇必经之路,是制造意外最合适的地方!

辽镇实力不强,内里势力又是错综复杂,若是让谢宏到了那里,就只能缓缓图之了,而日子久,变数也多,尤其对方还是那个谢宏。

在蓟镇解决谢宏,这是最好的办法,谢迁出死力拉拢刘健,多半也是为的这个。

正如他暗示梁储对付王守仁一样,谢迁从来不相信流放这种手段,只要人没死,就有着无限的可能,谢宏到了辽镇,就可以再回京师,甚至会发生点其他意外都说不定,连出个京都能带走刘健一个儿子,在这妖孽的身上,又有什么事不可能发生呢?

杀了谢宏,而且要快,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他去辽镇的路上,让蓟镇的边军动手,即便他带着数千护卫,可蓟镇兵马向来精锐,更是人多势众,想必也是手到擒来。

只是若没有刘健的调度,那个总兵温和又怎么会冒偌大风险,以身家性命相托呢?谢迁深知,谢宏若是死了,皇上是一定要找人算账的。

在雷火之夜后,正德性子里的刚毅已经显露无遗,若是谢宏有事,他才不会向刘健这样颓丧呢。

“子乔,老夫修书一封给蓟镇,已尽同僚之谊,从今而后,大明朝野再没有刘健此人,你等也莫要再拿这些世俗琐事来烦老夫,言尽于此,好自为之。”刘健语气沉痛,声音也低,显然是彻底的心灰意冷了。

除了悲哀和萧索,他的话语中还有厌憎之意,虽然对于当初刘德纲被推举为首,刘健也是乐见其成的,可此一时彼一时,那时老刘还有奋进之心,可现在他却是心如死灰,所以,连带着将挑事的江南士人也恨上了。

梁、谢二人都是心思机巧的人,如何听不出刘健的话外之意?两人对视一眼,都没有再开口,算是对刘健的退隐的默认了。

第376章 自己找死

大明九大边镇,大体上可以按照与京城距离的远近,来划分其重要性,而蓟镇,宣府以及大同三镇,正是重中之重,这三镇的实力也冠居九边。

最初的时候,蓟镇的治所在桃林口。桃林口位于永平之北,东接辽东镇,也是长城一处重要关口,不过作为京师附近的重镇,终究是太过偏僻了一点。于是,在永乐末年,总兵陈敬奏请天子,移镇于狮子峪。

而狮子峪位置虽好,地势也颇险要,可也有不足之处,地势狭窄就没法驻守重兵,更加无法屯田。因此,在天顺初年,蓟镇再次迁移,并且一直延续到了明末,这最终的选择就是三屯营。

没有就去抢,这是质朴的草原人奉行了千年的准则。不过,由于自家也要放牧生产,所以鞑虏的入侵一般都在秋冬之季,为了掠夺到足以过冬并且熬过来年春天的粮食,草原人年复一年的重复着杀人和被杀的行动,并且乐此不疲。

因此,往年到了冬天的时候,三屯营的气氛都会变得极为紧张。小股的游骑当然不足为虑,可一旦鞑虏有大举入侵的迹象,那么蓟镇的主力部队就必须出动了,若是让鞑虏攻破边墙,甚至威胁到京师,那可不是好玩的。

不过近几年有些不同,由于蓟镇兵强马壮,冠居九边之首,而且山海关至居庸关一带的长城也屡经修缮,鞑虏多次在这里碰了个头破血流之后,也学了乖,不再和蓟镇纠缠,而是选择了其他地方,作为掠抢的目标。

要知道,抢劫和做买卖一样,若是成本和收益不成比例,那就是不划算的买卖了,质朴的草原人也不是太傻,这种简单的道理他们都懂。

不过,在正德元年的这个冬天,总兵大人的直属部队突然接到了集结的命令,三屯营的气氛如同早些年一样,骤然紧张了起来。

军士们都是惊疑不定,纷纷向北方眺望着,想看看有没有预示着鞑虏大举入寇的烽火,没有发现之后,也是松了一口气,转而交头接耳的谈论来,猜测着总兵大人到底要做些什么。

早些日子也有这么一次,那一次的规模比这次更大,整个蓟镇的十万兵马都收到了命令,剑拔弩张之下,甚至传出了皇上要效法永乐大帝,御驾北征的流言。

直到事后很久,这才隐隐的有了消息,说当日京师发生了一场变乱,集结边军是为了防止不测的。当然,这流言只是私下里流传罢了,没人敢当着将官们面说起。

不得皇命,边军入京?这可是大忌讳,真是要做下了这等事,不知道有多少人要掉脑袋呢!

因此,虽然这一次的动员规模比较小,仅限于三屯营驻扎的部队,可众军士还是人心惶惶的,生怕传言成真,总兵大人不得圣旨,就带着大伙儿去京城。各种担忧化成了嗡嗡的大响,连帅帐中都是听得分明。

“谢宏的车驾现在何处?”帅帐中的人却没空理会这些,温总兵名字叫做温和,可他的语气却一点也不温和,反而充满了焦躁之意。

“点子应该是初十的时候离京,上次探子的回报是说,他已经出了通州,奔香河而去,他那车队中有不少工匠,还有女眷,走不快,现在应该差不多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