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第一弄臣-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刘大学士也不知存了什么心思,过了好半响才出声,说出来的话也不见多严厉,有那熟悉刘大学士的偷眼看去,却发现刘大学士脸上依稀带了些笑意,心中是恍然:原来刘大学士也是积怨已久,恨不得一笑为快呢。
被众人讥嘲一番,谢宏倒是依然淡定从容,脸上不动声色,可他身后那几个龙套却都是急了。谷胖子比较厚道,除了脸上冒汗,脚底发凉,并没有什么过激反应;刘瑾却是刻薄,他转过头,恶狠狠的瞪着三公公,低声恐吓道:
“小三儿,你给咱家卖力点,谢大人瞧得起你,才让你跟来,你看看你做了什么?这么简单的题目都答不出,像话吗?你觉得自己得对起皇上和谢大人的信任吗?我告诉你啊,别以为你已经被阉过一次,咱家就对付不了你了,咱家的手段多着呢!”
“是,是,小人知道了。”
三公公连忙低下了头,眼中却闪过了一丝怨毒的光,别人没留意到,倒是被正回过头的谢宏看了个正着。谢宏本是听刘瑾说得好笑,才回头劝解,可见了三公公的神色,他倒是心中略动,想到了些什么。
不过,现在是要紧时刻,也没空多想,他把其他念头抛在一旁,低声道:“好啦,刘公公,这不干三公公的事,是对方出的题目太难了,三公公也不用沮丧,不要紧的,机会有的是,咱们只要把握住一次就行了。”
他开了口,众太监也不敢多说,都停了口,不过反应却是不尽相同。谷胖子还是忧心忡忡的模样,刘瑾却是撇着嘴不以为然,而三公公则是抬起了头,十分感激的看着谢宏的背影,在心中暗暗发誓要努力,以回报对方的宽容和信任。
“下面该本官出题目了……”解决了内部矛盾,谢宏回过头来,朗声说道:“请众位翰林大人们听真,本官的题目是这样的:却说有一个装水的箱子,高一尺二寸,长一尺三寸,宽……”
果然!
只听了个开头,可翰林们也好,其他朝臣也好,心中都是差不多的念头:就知道这个奸佞肯定要卖弄手艺!不过,众人很快又笑了,猎手们早已经布下了天罗地网,任你奸猾如狐,也逃不开正义的惩罚,就等着你呢!
此时,就连刘大夏也抛开了对匠人的鄙视,嘴角带着冷笑,等着谢宏栽个大跟头了,不就是奇淫技巧的勾当么?当本部堂不知道怎地!
几位名匠更是屏着气,聚精会神的听着,一个字都不敢漏掉。虽然解出来题目也轮不到他们说话,但是能通过自家的见识得到士大夫们的赞赏,也不枉来这文华殿一回,日后的好处更是不用说,不由得他们不用心。
只是……
“……水箱上面置一根水管,直径二寸二分,下面开个圆孔,直径一寸,问:若以上面的水管注水,需要多少长时间,多少水才能将水箱注满。”
等谢宏的问题说完,朝臣们都是一愣,名匠们更是完全摸不到头脑,这题目好像跟手艺无关诶!
等仔细思考过之后,众臣都在心里大骂,奸佞忒地贼滑,居然出这种乌七八糟的题目,岂止跟手艺无关,根本就是无聊好吧?
上面注水,下面漏着,还要把这水箱注满,这得多无聊的人才能想出来这种题目啊?出题目的人脑子里恐怕也被注了水吧?
众人都是哭笑不得,却又彷徨无计。
算学,其实是华夏源远流长的一门学问,作为天文、技巧制作等学问的基础,中华的算学是相当博大精深的,如圆周率、勾股定理,都是算学的成就,《九章算术》等著作更是享誉后世的经典。
不过在儒家的执政方针中,这门学问却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虽然不至于被摒弃,但也没什么人瞧得上眼。在儒家弟子眼中,若是说手艺等奇淫技巧之技是邪门歪道,那算学也差不多是旁门左道了。但凡是以治国安天下为抱负的儒士,是绝对不会花心思在这上面的。
学好算学也可以考科举,不过只能考明经,之后的仕途更是完全没法跟科举正途出身的进士、举人相比,顶多也就是在衙门做个吏员罢了。主官?那是想都不要想的。
治国的本事只能在经史之中得来,只懂专业知识的人,就只配当个苦力,这就是儒家的观念,其实跟后世也有点象。
此外,想要学好算学,难度并不在读经史之下,在投入产出不成比例的情况下,正常人会如何选择,自然是可想而知了。
学的人本来就少,能顺利进入朝堂的就更少,进了朝堂还能混上个像样的身份的,则是一个都没有。今天正德虽然下了旨意,说文武百官皆可来文华殿观礼,但却并不是真的什么人都可以来的。
明经出身的基本都是吏员,跟官根本不搭边,就算他们知道正德性子宽和,不拘小节,敢于前来。可朝臣的那一关,他们却是过不去的,没个进士出身的功名,就想进文华殿?
众位大人就算自持身份,不会严加斥责,也是要用能杀人的眼光瞪上两眼,然后日后算账,让来人万劫不复的,那些吏员又怎么敢来?找虐吗?
于是,谢宏的题目一出,全场尽是哑口无言,全都不知如何应对了。
“众位翰林大人,本官知道各位才高八斗,但是,请注意,答题是有时限的!有言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既然不明所以,何不早早认输,何必在此故弄玄虚,浪费皇上和众位大人的时间呢?如今答题时间已然将尽,各位到底如何作答?”
打破了文华殿内寂静的是谢宏,他施施然开了口,话语极为刺耳,竟是把刚刚顾鼎臣催他的言词原封不动的丢了回去。
顾鼎臣一张俊脸涨得通红,可是再红也没用,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单是他,翰林们填词造句都是好手,谁又会算算术了,何况还是这么古怪变态的题目。
“时间到了,翰林院到底作何打算?”充当裁判的是正德,当然,为了防止他吹黑哨,朝臣们规定,他只能负责计时,可朱厚照是什么人啊,就算只能计时,他一样能挤兑人。
按事先的约定,答题时间到了就做输论,裁判只要直接宣布结果就可以了,可他偏偏就不说结果,反而笑眯眯的问翰林院作何打算,一副追究到底,一定要从翰林们嘴里听到‘认输’二字的样子。这模样看着朝臣们的眼中实在是可气得很。
可气归可气,谁也没空跟正德较真,众人的目光集中在了顾鼎臣身上,虽然是状元,可在翰林院,庶吉士的身份是最低的,刚刚他又威风过一次了,这丢脸面的差事自然也得着落在他的身上。
“微臣……答不出。”顾鼎臣无奈,只好起身应答,一共五个字却是老半天才嘤嚅出来,声音也是小的很。
“朕没听见。”说挤兑你,就挤兑到底,正德做事一向干脆利落,从来不拖泥带水。
“微臣答不出。”顾鼎臣幽怨的看了正德一眼,心里这叫一个委屈,自己好歹也是个状元,天子门生!皇上你多少给留点面子好哇,门生丢了脸,皇上你的面子不也折了吗?不划算哦。
“嗯,翰林院一方答不出,现在比分零比零!下面继续由翰林院出题……”
正德才不管那么多呢,天子门生现在已经烂大街了,玩台球的是,打棒球的还是,最近珍宝斋还卖出去了不少溜冰鞋、滑板什么的,买了的人都可以自称天子门生,都要顾及的话,朕顾得过来吗?
还是大哥的主意高明,要是经筵每次都这么开,那就有点意思了,正德很兴奋,坐在龙椅上抓耳挠腮的,一副喜不自胜的模样。
第283章 如此翰林,朕很失望
“仲尼问颜回:若奚独乐,出自何典?何以解之?”
“不知道。”
“有甲乙二人往同一个方向行进,初始时二人相距二十里,甲的行进速度是每个时辰十八里,乙的是……问:甲何时能追上乙?”
“时间到,翰林院速速作答。”
“微臣不知……”
文华殿内,知识竞赛仍然在继续。
因为害怕谢宏瞎猫碰上死耗子,所以,翰林院方面出的题目都是开四书五经之外的典故,对联或者诗词也是一概不用,谢宏当然是两眼一抹黑,别说他,就算他倚为智囊,科班出身的三公公,也是完全摸不到头脑。
上述的题目虽然提到了孔子,可却不是出自论语,而是《列子》中的对话,这叫连四书五经都没读全的三公公如何作答?他也只能怀着一颗誓死报效之心哀叹不已了。
当然,谢宏的算学题目虽然水准都不是特别高,可毕竟也涉及到了方程式,就算是精通算学的高手在场,也得仔细研究之后才能作答,众位士大夫则是完全无能为力了。
在场的人当中,情绪最高的却是裁判正德,谢宏每问出一个问题,他都死死的盯着墙上的钟,时间一到就立刻追问,凭空的给翰林院的学士们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单是这样,翰林们倒也忍了,可当有人发现正德屡屡提前追问的时候,他们也急了。就算是皇上,你也不能搞黑哨哦,而且还是这么明目张胆的,你以为咱们家里面没有钟表是怎地?皇上你简直太小瞧大伙儿的财富和智商了!
“陛下,您又看错时间了,这才过了一分四十五秒,时间还没到呢!”其实分秒那些花样大伙儿都懂,就是平时不说罢了,逼急了照样说。
“哦?朕看错了啊?”正德一脸无辜的表情,嘴里面却是死不悔改:“反正你们也答不出,所以时间少点就少点吧。”
“陛下,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既然廷辩的规矩已经定下了,那就不能更改,子曰:……”作为本次大赛的发起人,张元祯自有维持局面的义务,当然,实际上,他的目的是拖延时间。
正德说的不错,翰林们却是应付不来谢宏的问题,但算学高手,朝廷里还是有的,户部和钦天监就盛产这等人,只不过没来现场而已。既然找到了问题的根源,解决起来就容易了,张元祯已经派人去叫援兵了。
虽然事先没想到谢宏还精通算学,可也不要紧,现在,翰林们的任务就是维持局面,并且拖延时间,等到算学高手一到,谢宏想必也就没咒念了。
“好了,好了,张侍郎你不用多说了,继续出题,继续!”虽然不知道对方可耻的图谋,可正德还是很不耐烦的一挥手,打断了张元祯的长篇大论。
这知识竞赛跟棒球一样,得分能力差不要紧,只要能压制住对方得分,那么只要把握住一次机会也就赢了。谢宏的计划正德是知情的,所以他当然要加快竞赛的进程了。
古籍虽然很多,终究也是有数的,自己这边好歹有个临阵复习过几本书的三公公,只要回合数足够多,总会碰上知道的题目,并且得分的。
幸福的来到总是那么突然,也不知是不是因为正德的大力催促,还是翰林们一时顾虑不周,一个姓严庶吉士忙中出错,竟然把题目出到了《庄子》上面。
“……夫富者,苦身疾作……夫贵者,夜以继日……出于何典,作何解释?”
这题目一出口,不少人就已经皱起了眉头,庄子虽然不在四书五经之中,也算得上生僻,可还是有不少道家弟子专研的。
可转念一想,他们倒也没有太过挂怀,毕竟谢宏的学识如何他们已经看在眼里了,以之前的状况看来,就算是拿最通俗的论语出来,谢宏能不能答得上来都是个问题。
让众人忧虑的是谢宏出来的题目,谁也没想到他居然如此精通算学,来来回回已经几十个题目了,可谢宏还是犹有余力的样子,真真让人担忧啊。
谢宏心里可没有面上那么从容,虽然他出的题目大多都是后世中小学的数学题,难度不高,可他事先准备的已经差不多见了底,现想现卖的话,难免重复或者出错,而且,朝臣那边派了人出去叫人,他也是知道的,如何能不担心?
要不是事先调查过,知道朝廷重臣里面没有研究算学的,他也不敢用这种问题,不过对方既然去叫援兵了,那很快算学问题就不能用了,接下来要用什么题目压制对方呢?微积分那些肯定是不成的,那个一问出来,对方恐怕连问题都搞不懂,肯定是要耍赖的。
他这边分工明确,他不管答题,只管提问,因此听对方问过之后,他下意识的就想回答不知道,反正是答不出,又何苦耽误时间呢?加快节奏才是王道。
“本官……”
可就在这时,他身后的三公公眼中却是精光一闪,飞快的伸出手,拉了拉谢宏的衣襟。得到了期待已久的信号,谢宏自是大喜过望,话锋一转,道:“知道了,待本官答来!”
众翰林和朝臣尽是哗然,全都不能置信的瞪着谢宏,怎么可能,居然真的答出来了,不会是骗人的吧?
在众人惊骇欲绝的注视下,谢宏不着痕迹的从三公公手里接过了一张小纸条,用眼角余光一扫,随即朗声说道:“此典出自《庄子》,乃是……”
完了,真的让他答上来了,众人尽是默然,自己这边被压制住了,而对方却得分了!天啊,怎么会有这种事呢?本来是要看那奸佞笑话的,难不成反而会变成看他得意了吗?
到底是哪个白痴出的题目?怎么就出到庄子上面去了?无数道愤怒的目光射向了那个年轻的庶吉士,那人自然也知道问题的严重性,面如死灰的站在原地,颓唐之极。
“南镇抚司得一分,现在的比分是一比零!众位爱卿,反正你们也答不出来谢同知的问题,咱们今天就到这里好不好?改日再来。”正德得意洋洋宣布了比分,虽然他没出多大力,可重在参与么,这胜利的荣耀也是有他一份的。
“不行,说好了这场廷辩是两个时辰,怎能半途而废,陛下,臣等不认输。”张元祯嘴里发苦,面色惨白。
事先他可没想到事情会闹到现在的这个地步,本想着谢宏不过懂些不入大雅之堂的小伎俩,纵是自己这边一时不查,终究还是有时而尽。却不行对方还没尽呢,自己这边先尽了,被人先拔头筹,这要是就这么输了,那翰林院岂不是颜面扫地?
输给一个秀才,一旦传出去,自己恐怕要留下千秋骂名了!张元祯后悔啊,早知道就不答应搞这么个形式了,就算要搞,也得限定了题目才好。难怪先贤每每与人论战,都把题目限定在儒家学说框架内呢,不限定题目和规则,想要稳超胜券谈何容易哇!
正彷徨无依间,张元祯冷眼看见文华殿侧门进来了几个人,看身上服色,品级都不甚高,可他却如蒙大敕,两眼放光,因为那几人正是户部和钦天监中,最擅算学的人。
往日里朝臣们没人把这些人放在眼里,可这时众人看过去的眼神都十分的热切,给那几个低品官员带去了不小的压力。
这些人毕竟是吏员,来的时机也好,比几个工匠的待遇可高多了,直接被翰林们让到了前排安坐,直面对手谢宏。
有了这些人,朝臣们心里也是大定,刚刚不过是一时疏忽,才被谢宏钻了空子,现在有了相应学科的高手,反败为胜的机会就在眼前了。
“谢大人,那几个都是钦天监的,听说在天文方面很有造诣,另外几个是户部的,都是精通算学的人,你再出题的时候可要小心了。”刘瑾小声在谢宏耳边提示道。他是个文盲不假,但他一直很有上进心,把朝中的英雄谱也是背得烂熟,连这么几个低品官员都能认得出。
谢宏微微颔首,表示知道了。现在一分在手,他的心态比之前可平稳多了,接下来只要压制住对手就好,就算不得分也不要紧。
提问可比答题容易多了,谢宏倒不是轻视古人的算学或者天文水平,而是对方懂得再多,也不可能跟得上他多出来几百年的见识啊。
“话说:有五个海盗抢到了一百颗宝石,每一颗都一样的大小和价值连城,他们决定这么分:首先,由甲提出分配方案,然后大家共同进行表决,仅当超过半数的人同意时,按照他的提案进行分配,否则将被扔入大海喂鲨鱼……”
一听题目,几个算学高手都茫然了,海盗分宝石,这是个什么名目?这海盗毛病还挺不少,分个宝石都这么麻烦,二一添作五多省事啊!几个人都是眉头紧皱,苦思不已。
谢宏一点都不担心,这个是博弈论的题目,虽然算不上是无解,可没有理论支持,想得出答案,却不是三分钟就能做得到的,事情也确实是这么发展的……
“一人二十颗!”
“错!”
“最后一个人一百颗!”
“错!”
“时间到!翰林院没有得分!”
很快,三分钟时间过去了,正德难得的厚道了一回,不偏不倚的等到了三分钟,可翰林们还是觉得时间远远不够,问题很简单,可其中的道理却越琢磨就越深奥,休说三分钟,就算是三天也未必能琢磨得出来。
这次的失败没有打消众人的士气,因为其中的道理并没有多难,只要多花点时间,总是能解答出来的,得到答案后,很快就有人有了心得,露出了微笑。
华夏其实人才辈出,只是被束缚住了啊!谢宏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心中也是感慨万千,朝中衮衮诸公尽皆大才,可就是没人往正地方用,一天只顾着勾心斗角,斗完了皇帝斗太监,没了对手就窝里斗,最终把华夏文明给斗没了算拉倒,也罢,就让哥借着今天这个机会给你们好好上一课吧。
“这些砝码是等重的,然后这个东西叫滑轮,问:如何凭借最少的滑轮,把十倍的东西提起……”这是物理题目。
“……”众臣茫然。
“这个本子上原来没有字,然后我把它……现在上面有字了,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是化学题目。
“……”鸦雀无声。
音律、天文、地理,各种问题让朝臣们应接不暇,彻底茫然了。翰林院也好,朝堂上也好,每个人专注的都只有经史政略罢了,谢宏的问题涉及到的领域向来被视为小道,他们如何能够知道?
即便有些专业人士,可这些人被轻视的很久了,研究的时候都是独自进行的,便是天资再高,又如何能答得上来谢宏这些超出时代的问题?
于是,谢宏一直笑到了最后,比分一直牢牢锁定在了一比零。
“唉,这就是堂堂的大明翰林吗?真是太让朕失望了,居然什么都不知道。”正德长叹一声,为这场竞赛划下了终止符。
“陛下……这些都是小道,我等士大夫当然不屑……”眼见胜负已定,首倡者张元祯脸色灰败,颤巍巍意图强辩。
“不屑?”正德冷哼一声,痛心疾首的说道:“是不懂吧?因为不懂所以不屑,又因为不屑,所以不虚心学习,因此又不懂,这叫恶性循环!众位爱卿,你们一定要引以为戒,迷途知返呐!”
“……”没人上赶子找虐了,不过也一样没人回应。
“朕看这样好了,经筵还是很有趣的,所以,以后可以照常举行,不过,讲官改成谢同知,让谢同知好好教教各位,等众位爱卿都学通百家了,咱们再继续讲经史好了。”
百官无语:“……”
第284章 办学靠忽悠,利益动人心
经筵上的这场惨败,无异于在士大夫们的脸上重重的抽了一记耳光,而正德最后的几句话更是直接敲掉了士人们的几颗门牙,让他们想充个门面都不可得了。
今时不同以往,前几次被谢宏落了面子,众臣可以推说是谢宏阴险狡诈,狗仗人势,众位君子不曾提防,因而才着了道。可这一次,这些托词却都不好再说了,毕竟他们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被谢宏问了个哑口无言。
最终那个一比零的比分,更是让他们羞愧难当,一个不读书的人,纯粹依靠运气就能蒙得出来翰林出的题目;而对方出的题目,他们却只能茫然以对,众臣都觉得无地自容。
也不是没人想要强辩说谢宏的问题都是邪门小道,不足为道,可有了正德的话做注脚,谁还能把这种话说出口?是不屑还是不懂姑且不论,只说一个不读圣贤书的人,能用各种小道问倒所有翰林,不,应该说是满朝文武……
这等小道,渊博到这种程度的小道,还能称其为小道么?
翰林院当天就闭了门。经筵?那是提都不要再提了,皇上只要问一句:杠杆原理众位爱卿学会了没有?大伙儿就只能掩面而走了。
向谢宏那个奸佞低头学奇淫技巧是不可能的,众位大才子丢不起那个人。可答不出来皇上的问题,开经筵时,翰林们就得当学生,反倒是不学无术,嗯,现在得说是不学有术的谢宏做讲师,这让众位在寒窗下苦读了几十年的翰林们情何以堪呐!
何况,翰林院如今已经群龙无首了,吏部侍郎,翰林学士张元祯在正德说完话之后,便当场晕倒,人事不知了。随后虽然及时召来太医诊治,可几位太医查看过病情都表示无力回天。
张大人比谢迁年长十几岁,已经是七十多的人了,本就是久病之身,若不是这次事关重大,让他看到了青史留名的辉煌前景,老头也打不起这个精神头。
如今,憧憬的幻影已经破灭,翰林院不但没能在他的带领下登上巅峰,反是从原本的云端上掉落下来,双重打击之下,再听了正德毫不领情的驳斥,老头心力衰竭,眼见就不成了。
在以往,碰上张元祯这种情况,言官们肯定是要上疏的,指责皇帝不体恤老臣云云。可在如今的情势下,他们也哑了火,谁让他们当时也在场呢?谁让皇上那一声叹息把他们也圈在里面了呢?
这个时候上疏,说不上是劝谏君王,反而更像败犬狂吠。这句话不是言官们自己说的,而是经筵结束后,市井间开始流传的。
宫廷的保密性虽然差,但在正常情况下,今天这种事一般是不会流传出去的,朝臣集体丢了面子,他们和他们的下人当然不会往外面传扬,而宫中有王岳在,严令约束之下,又有谁敢饶舌?
可谁让他们的对手是谢宏呢,谢宏多正直啊,无论做什么事,他都喜欢光明正大的,打了这么多人的耳光,他当然不能光是自己爽,宣扬出去,让大家一起爽,才是正理。
现在有了正经的笔杆子,谢宏要传播什么传言都不用自己动手了,只要交代一声,自然就有马昂张罗,三公公动笔。况且三公公当时还在场,有了切身的感受,他写出来的东西更是惟妙惟肖,让人听了之后大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这场廷辩之后,在百姓心目中,翰林院乃至士大夫身上的那层神圣的光环开始褪色了,在候德坊的引领下,只读经史好,还是触类旁通好在京城中引起了广泛的争论。
读经史可以中科举,然后封阁拜相,风光无限,这是深入人心的观念,有了功名,或者有很大希望得到功名的人自然不会动摇。
可能够得到功名的终究是少数,若是取不到功名,那么苦读的东西就没有半点用处了,百无一用是书生,这话也不是什么诋毁,而是看得多了之后形成的俗谚。
如今,候德坊里面专门有人针对廷辩中,谢宏提出来的那些题目做讲解,每讲解完一道题目,就会说明一次,那就是:谢大人之所以有神乎其技的技艺,都是因为他掌握了一门叫格物的学问;之所以能构思出来台球、棒球这样的运动,是因为他懂得人体学和心理学。
开始的时候,信的人还少,手艺不外传,多少匠人都是这样的,普通百姓不懂手艺,可却明白其中的道理。可随着那些题目一个个被讲解出来之后,渐渐有人开窍了,滑轮、杠杆、齿轮这些东西,确实正在被珍宝斋应用在各个领域上。
珍宝斋的施工虽然都是保密的,不过那都是为了人员安全,而不是为了保密技术。除了核心技术,对其他的技术,谢宏丝毫也不吝啬,因此,只要有心观察的人,将自己在候德坊听到的和珍宝斋的产品或者工程相印证,很快就得出了结论。
谢大人没有骗人,如果掌握了那门叫格物的学问,就算比不上谢大人的天纵之才,可学到的技艺也足以让自己出人头地了。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领悟到了这个道理,珍宝斋终于有了动作,那就是建学校!
学校在明朝不是什么新鲜东西,等级高的有国子监,低的有乡塾、私塾,雅致点的有各类书院,都是教学生的地方,教授的知识也都差不多,都是以儒家为主的经史学问。
教授其他的不是没有,如律法、算学等明经科目也有地方教,可愿意学的人少,教的地方也不多,不过是在各地州府的官学中,才有开设而已。
这个想法是谢宏在红袖添香的那天晚上想到的,不过缘由就要追溯到更早了。
军器司开始运作后,谢宏就发现了,工匠们的手艺多半都非常精湛,可却没几个能说清楚门道的,更别提形成理论了。光是总结不出来经验倒没什么,可没有总结归纳,就没有创新。
军器司当中除了冶炼技术和火药技术,分别有董平和曾铮,不需要谢宏参合,其他的技术,从设计到开发施行,全得谢宏一把抓,短时间没问题,时间长了,他一个人也忙不过,更没法推动技术进步。
他不过是一个手工艺者罢了,不是全知全能神仙,对于后世的技术,多半都是只知道个皮毛而已,单凭他自己,是没办法推动技术进步的。
因此,谢宏就有了把一些基础知识传播出去的念头,等到那天晚上给两个女孩讲解物理知识的时候,他更是最终确认了自己的这个想法。
正德在经筵结束的时候说的最后一句话,更是给力,正德说那话的本意当然是给朝臣们设下个阻碍,让只要他们突破不了谢宏,就没办法再提经筵的事,可他这样一说,却让谢宏看到了办学的契机。
谢宏当然知道士大夫们不会听自己讲经筵,可有了正德这么一句话,朝臣们又没有当场反对,那他自然就可以顺着杆子往上爬,设立学堂讲学了。朝臣们要是反对,他也可以用这个借口去堵对方的嘴。
除了推广自然科学知识之外,那三千余宣府子弟的文化修养,谢宏也想抓一抓。知识能带来的是人的是非观念,眼下那些少年虽然对正德狂热的拥戴,对自己也是真心景仰,可人是会变的,光靠一时的激情是不能保证天长地久,必须得让他们有相应的观念才行。
谢宏也不打算教出一群秀才举人来,只不过要让他们可以识字,懂什么叫忠君爱国,保卫家园,这样才能把他们的忠诚巩固下来,不至于受到外来的诱惑,出现叛徒什么的,算是个未雨绸缪吧。
谢宏的这个决定,在京城激起了极大的反响。
士人自然还是要骂的,一个只有秀才功名的人,居然敢开舍讲学,实在是太不知廉耻了。朝臣们虽然刚栽过一个大跟头,不好出头,可民间的士子也是很多的,这些人纷纷写文章作诗词,极尽嘲讽之事,若不是顾忌番子凶猛,他们甚至有心去南镇抚司抗议。
相对于士人们整齐划一的反应,百姓们的感觉就复杂多了。
谢宏推行台球的时候,人们趋之若鹜,可大多都是报着碰运气的侥幸心理去的,毕竟能够靠一项游戏亲近天子的,也就是一年一两个人,除了本事也是要运气的。好在是玩台球花费不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