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宝风流-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唐离对郑子文的称呼是用家岳而非观察使。郭子仪明白这个唐别情是有心与自己示以亲近,手中轻抚着茶盏,郭子仪缓缓道:“别情对愚兄地荐举之恩在下没齿难忘,异日必当深报,然则这是私谊;某虽然粗鲁无文,也知不可以私谊废公事,某身为武将,只求能为国拓边守疆。至于这党那党,请别情恕愚兄敬而远之了。”

见郭子仪干脆的道出心中所想,唐离也没必要再做那些弯弯绕,闻言放下茶盏,微微笑道:“人生世间,除非终生居于高山大泽。否则又岂可无党?乡党自不论,便是将军与当日同榜中武举者日常往来又何尝不是‘党’?如今世人一闻党字便悚然变色,却不知人生世间这原是根本避免不了之事。况且,‘党’也未必全然就是坏事。”

“别情好辩才,只是你所说之党与某口中所言全然不同”。

“便是将军口中的‘党’又如何?其实‘党’之本身并无好坏,堪做区分的只有做事的手段和目的,关于这点儿,千年前文圣孔丘早有教诲,将军不加区分,闻‘党’而色变。其实倒显的自己太过于小家子气了”。

“噢!愿闻其详”。郭子仪的话语中明显是不服气。

迎上郭子仪地目光,唐离微笑不变道:“子曰:‘君子比而不周。小人周而不比’,夫子之意甚明,若结党是团结,则是君子;若是勾结,则是小人。唐某虽然不才,却也自认是个君子,将军难道就是小人?”。

没容郭子仪接话,唐离续又说道:“小人勾结成党,所图者必定是个人私利,如今某却想问问将军,某可曾要求将军做过什么不可对人言语之事?郑观察使又可曾让将军做过什么不可对人言语之事?”。

说话之间,唐离站起身绕室而行道:“某当日举荐将军,是看重子仪兄的才华,何曾是为了结党?如果当初真是为了结党,某又何必举荐相交不久的子仪兄?”,唐离这个反问还真让郭子仪一时难以回答。

“再者,子仪兄毕竟是由某举荐而接任河东都护之职,不管将军心中如何想法,在别人眼中你我家岳早已是一党之人,任将军如何撇清怕是也没有什么作用了!将军刚才还说不以私事废公义,如今却正在干这样的事情,岂不可笑?”,言至此处,唐离还真是笑出声来。

“某何曾以私事废公义?”,这个罪名郭子仪如何肯认。

早知他会有此反应,唐离紧迎上他的目光道:“昔日子贡问政于夫子,夫子答曰:‘足食,知兵,民信之矣!’,夫子此言诚为精到之论,如今于河东而言,家岳做的便是‘足食’,而将军所为便是‘知兵’,要想确保河东安宁,二者缺一不可,如今将军只为表白自己不结党,而刻意疏远与家岳地往来,变相制造不和,家岳乃本道观察,子仪乃是都护将军,你二人不合,河东道又焉能政通人和?将军饱读兵书,莫非连《将相和》故事都不知道?为虚名而害公事,某可曾冤枉了将军?”,唐离的语声虽淡,但其中的意味却是层层加重。

闻听唐离对自己地指责,郭子仪初始时还想极力分辨。及至最后一段话入耳,却觉欲辩无力,不管怎么说,他现在身为河东最高武将,与最高文官的观察使之间产生矛盾总说不过去,而唐离那句“为虚名而害公事”也就落到了实处。

良久良久,郭子仪脸色几度变化。终于起身拱手道:“别情所言有礼,愚兄谨受教了。稍后接风宴上某自会向郑大人负荆请罪”,言至此处,他话语一顿后续道:“私谊是私谊,若以后别情……”。

不等他说完,唐离早已接话道:“若以后某让将军做什么违背良心公义之事,子仪兄自可弃某如敝履”,说到这里。唐离也是色做正肃道:“只是将军若再有因私名而害公事之举,需也怪不得某翻脸无情了,天子案前某自有弹劾本章奏上。”

郭子仪闻言愣了一愣后,才苦笑道:“人言唐别情是半点亏也不吃的,今日才知传言果然半点不假”,这句话换来二人相视而笑。

随后的叙谈中唐离才知郭子仪转让军资于安西都护府,除了顾念王忠嗣是他的老上司外,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对以前手下军士的爱惜。他既然说开了,唐离也就不在这件事上多做纠缠。

随后二人同行赴宴,宴会中郭子仪虽然不曾真个负荆请罪,毕竟接着敬酒地机会向郑子文致了歉意,这突如其来地一幕让河东道官员看地瞠目结舌地同时,也对撮合此事的唐离更高看了几分。

这场接风宴真是吃的皆大欢喜。宴后郭子仪更是亲送唐离前往驿站,行走途中,唐离缓缓道:“子仪兄,河东道共有多少军马?”。

“团结兵不论,河东道正规驻军共有三万二千人,其中一万驻守晋阳,其它都是分驻各州”,看了唐离一眼,郭子仪随口报出了数字。

河东道是大唐有数的大州,而且地理位置极其重要。驻军也不过三万二千人。由此可知唐朝军力布置重外虚内有多么厉害了,唐离抬头向河北方向略一眺望后道:“非是某有心干预军务。子仪兄扩军吧!”。

“噢!别情何出此言?”,顺着唐离的目光远眺了一眼,郭子仪若有所思的问道。

看来今天唐离还真是跟《论语》教上劲了,闻言却没有直接回答,“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则乱;小人有勇而无义则盗’”。

“别情是说北边?”。

“我说地就是安禄山”,唐离没有半点忌讳,“安胡儿捉生将出身,‘勇’还是有的,只是要说到‘义’,他连边儿都沾不上!将军久在北地,该也知道他如今的许多作为早已超越了臣子本分,他若只是跋扈也就罢了,若是将来真有不臣之举,河东既是首当其冲,又是京畿门户,将军不可不慎哪!”。

郭子仪先是在陇右任职,随后又曾在安西都护任上干了一段时间,此后又调往河东,这些地方都于河北道交界,安胡儿的许多动作想瞒也瞒不住他,最起码那八千假子亲兵之事就是如此。是以此时听闻唐离所言也并不觉突兀,“河东并非边镇,扩军极难,其中又牵扯到兵部,户部多个衙门,只怕并非易事。”

“兵部,户部那里我或许还可以想想办法,只是这等大事儿总还需要陛下决断,依此时陛下重边功的心思,只怕要想通过也殊为不易”,对此唐离也不敢太乐观,“只是朝廷先议着,咱们这边先把事做起来就是。目下咱们驻军数量有限,倒是先可以‘精兵’,承平多年,边镇上军士还好些,似河东这样的内陆道州,军士战力只怕够戗!子仪兄正好发挥其长,好生操练他们,若真有一日能要用时也能指靠的上”,轻挥着手上的马鞭,唐离略一沉吟后又道:“我不知兵,操练地事儿也帮不上忙,只是与现任沙苑监王监正还有些交情,别的不敢说,替子仪兄手下健儿换装一批好马总还是做得到的。”

唐离此言直让郭子仪大喜,两河之地多是平原,正是骑兵逞雄的好地方,只是河东不属边镇。按历来规矩,沙苑监地战马都是经边镇军挑过之后才能轮得到内陆道州,只是如此以来那儿还有什么好马?而没有好战马,在这两河纵然士兵素质再高,总体战力也是有限,唐离说的正是他梦寐以求之事,闻之又如何不喜。

唐离见郭子仪这素来稳重地人听说有好战马可以更换。也按捺不住欢喜之情,忍不住微微一笑道:“此事王监正自会与你接洽。子仪兄还得好生筹划着怎样接收战马才能尽量不授人以柄,至于扩军,目下朝廷虽然没有章程,但以我浅见,子仪兄倒是先可以再团结兵上动动脑筋,这样以来,纵然户部一点钱粮都不下拨。凭借河东道的富庶倒也能勉力支撑。此事家岳自会全力相助,将军不必有后顾之忧。”

“别情说得极是”,郭子仪随口应了一句后就不再说话,唐离扭头看去时却见他面色变幻,口中也念念有词,显然已开始谋划此事,当下一笑之后也不再多言,二人控辔徐行。

回到驿站。与郭子仪拱手而别后,唐离刚走进正堂就见到了正对他微微而笑的悟名和尚。

“你这和尚真是要逼得人死!这才半天你就急急忙忙追过来,还让不让我喘口气儿了。”,顺势在悟名身边的胡凳上坐下,唐离笑着道:“人都说真正的高僧是‘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象和尚你这样地急性子,怕是一辈子跟高僧无缘了。”

不等悟名答话,就见门口值守的一个护卫走了进来,言说有人求见。

悟名暂时回避了,唐离就在正堂见客,来人却是刚才在接风宴上见过地道学崔学正,他此来的目的却是希望观风使能安排个时间与道学学子及本道名士作一聚会。

两河道土壤丰美,历来是世家聚集之地,别地且不说,四大世家中就有三家老根子是在两河。所以这等地方文风与学风深厚。就连眼前这个崔学正也是正牌子地博陵崔氏直系子弟,不管是做为观风使还是做为世家郑氏的女婿。对这样地要求他都没理由拒绝,当下客客气气地答应,并相约三日后在道学中相见。

送走了崔学正,唐离重新回到正堂,却见悟名和尚脸上的喜意比刚才又添了几分。

“家岳已经答应,允许法相宗在河东道所属各州建寺一座”,在悟名面前也不用顾忌太多,唐离懒洋洋的躺下,“不过,这建造寺庙的费用观察使衙门可是一文都拿不出来,你们自己想办法吧!”。

闻言,悟名眼中光芒闪动,只是面上依旧做出难色道:“但这事朝廷有章程……”。

“朝廷章程!若真要按朝廷章程你法相宗能一下子在整个河东道铺开?”,唐离愤愤道:“好个贪心不足的和尚”。

唐离这说法也是有来由的,唐时地方道观及寺庙的设置比例乃有定数,即按四比一的比例设置,每州允许有四座佛寺及道观一座。当然,其时民间信仰之风盛行,实际数量自然远远不至这些。但只有这四寺一观是得朝廷承认地。其它的那些都只能称为“兰若”,也就是野庙野寺的意思,而这种野庙注定是成不了大气候的。

自入天宝以来,玄宗崇道愈烈,地方上道观都增加了一倍,后经佛门多年活动,朝廷终于允许地方上可以再增建佛寺一座,这样寺与观的比例就到了五比二。这条朝令刚刚下达不久,目前来说,等于河东道各州增设佛寺的名额都被唐离要给了法相宗,这些新增地寺庙既然是依据朝廷旨意而建,自然就受朝廷保护,这就意味着原本在两河没什么根基的法相宗正式在此地扎下根来。这简直就是天大的人情了。

只是朝廷既然允许增建寺庙,这些新增寺庙的名下,户部就配拨了一部分的建造费用,悟名的意思是想将这些钱也一并接收过来,是以因有此话。

“和尚要钱是吧!那好,你现在就随我道观察使府,当面跟家岳说说”,边说着话,唐离边瞅着悟名坏笑出声。

只这一句话立时让悟名哑口无言,自佛教从东汉明帝时传入,经三国时的大译经之后,佛,法,僧三宝具备而逐步壮大以来,儒,释,道三家之间的惨烈斗争就始终没停止过,王朝史上的三次大法难,有两次都发生在不久前的魏晋六朝时期,这两次法难被杀僧人不下百万,被逼还俗者更是多达近三百万人,无数佛寺被毁。而推动这两次法难地,一是儒家,一为道门。郑氏做为儒门四大世家之一,对于佛门地排斥自不待言,这次若非有唐离居中斡旋,别说建寺,悟名敢上观察使府没准儿就要被乱棒打出,更别说要钱了。

其实这事儿悟名也知道,此次唐离能把这些名额要给他法相宗一家,就足以让他欣喜若狂了,刚才说要钱的话也是带着六分玩笑地意思。

当下也不再说这个话题,悟名正色起身合十一礼道:“居士大恩,本宗永不敢忘”。

“这还差不多”,唐离挥挥手,不知怎么的,他现在一见了这和尚就难得有个正经模样,当下没正形儿的挥挥手道:“说吧,找我还有什么事儿?”。

“贫僧中午安顿之后,却听说晋阳凉清寺出了一件大大玷污我佛之事”,悟名似乎是在讲故事一般缓缓道:“凉清寺淫僧胆大包天,竟敢暗掘地道通往经堂静室,夜间肆意淫辱女信众,如此肆意亵渎我佛,实为本门败类”。

“贼和尚,真是败类”,唐离闻言,也是一拍身边的案几怒道。

听到“贼和尚”三字,悟名没好气的瞅了唐离一眼,却没在上面纠缠,见观风使大人似乎还没明白自己的意思,这美和尚又含蓄的提醒了一句道:“凉清寺乃是隶属净土宗门,贫僧刚才听说居士要在三日后前往道学?”。

听悟名没头没脑的来了这么两句,唐离愣了片刻,醒悟过后好指着悟名道:“好狠的和尚!”。

第一百七十章 两河(三)

听悟名没头没脑的来了这么两句,唐离愣了片刻后,才猛的色变道:“好狠的和尚!”。

两河乃是世家旧族聚集之地,相对于其它地方而言,自然也就是反佛势力最为集中的所在,悟名的意思分明是想借用河东强大的儒门世家影响力,以此来打击在北地一家独大的净土宗,进而为刚刚落地的法相宗争取更为宽松的生存环境及发展空间。

意识到悟名要拿自己当枪使,唐离心下自然不爽,只是他与法相宗关系密切,与这美和尚交情也算不错,许多话就不便说的那么直接,当下笑着婉转道:“当年我赴京应试时,途中曾夜宿一山寺,那寺中长老虽然并无大名,但佛法着实精深,其间我曾向长老请教佛法及人生进退之道,长老却不曾妙解佛经,而是走时送了一首偈子予我,和尚想听吗?”。

“愿闻大德妙音”,说话之间,悟名已起身合十诵了一句佛号。

“手把青秧插野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后退需知是向前。”,朗声将这首佛偈诵完,唐离才若有所指续道:“《金刚经》中有言: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雾露闪电,和尚你佛法精湛,这‘六如’之说必定是惯熟能详的了。又譬如‘贪,嗔,痴’三大戒,自然更无需我多言”。

明明话意未尽,唐离却是住口不再多说,可谓不尽之意。尽在言外。

“六根清净方为道,后退需知是向前。”,悟名聪慧焉能不明白他的意思,只见这美和尚再轻吟了这两句佛偈,沉吟良久后才面向唐离微微一笑道:“大德妙言,发人深省,然则贫僧却也记得地藏王菩萨旧事。‘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这何尝不是一个‘痴’字儿,我佛为世人脱离苦海而以无上愿力创十万八千法门,绝不留一个虔心之人,若使我法相经义能传布四海,贫僧便入十八层阿鼻地狱也是心甘!”,和尚一口气说道这里,复又双手合十于胸前。口中轻诵佛号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阿弥陀佛!”,当此之时,悟名和尚看来还真是宝相庄严。

事已至此,唐离知道劝也无益,一时之间屋中竟有几分冷场。

“贫僧也是刚到河东,居士为何不问问小僧何以这么快就得知了这些消息?”。悟名知道唐离地心思,一时诵佛完毕后续道:“净土宗崛起不过近十余年间事,其根基原本浅薄,为打压其它宗门又一味只重扩张,甚至为了扩张不惜欺骗信众,在河东道早已是犯了众怒。不仅我法相,便是其它宗门也久已不堪忍受净土宗这种种行径,居士若能登高一呼,也是驱邪扶正的大功德,此次河东佛门若得以尽肃邪妄,重净山门。此后居士若有所命,我教诸宗绝不敢辞!”,随后悟名一桩桩,一件件开始诉说净土宗丛林中出现的各种丑事。

听悟名这么一说,唐离才明白这次针对净土宗的行动并非出自法相宗一家之意。所谓出头的椽子先烂。净土宗后起之秀。这十余年间在北地发展太快,它这般迅猛扩张自然就会影响到其它宗门。这次有了机会,其它宗门在法相宗的居中联络下,合力一处转守为攻也就不足为奇了。若真能打垮净土宗,虽然又进来一个法相宗,但其它宗门在出了一口恶气的同时,自然也可借净土宗势力消退之机扩张本宗势力,何乐而不为?而法相宗之所以愿意出头,也是因为新来乍到,可以借助此事迅速扎下根基并打开局面。

耳听悟名控诉净土宗种种丑行,唐离初时听了也是怒不可遏,及至听地多了,却又让他清醒过来,小到一个宗门,大到一个国家,凡处于迅速发展扩张的时期,必然会有许多负面问题伴随出现,这本不足为奇。再则,正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偌大一个净土宗门,有几个和尚不守清规也算正常。这些丑事儿净土宗有,其它七宗寺庙中只怕也难免。只是如今净土宗地这些事儿被人有意集中到一处来说,就显得有些耸人听闻了。

原本出自相交情谊,唐离还想劝劝悟名,出家人不必如此咄咄逼人,只是弄明白这是河东佛教诸宗统一的行动之后,这种话反而说不出口了。抛开这些面上的争夺不论,唐离政治经济学知识虽然粗浅,却也明白这些和尚们内斗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出自于利益之争,本宗佛法得以弘扬的背后,就意味着大量信徒的增加,而多增加一个信徒,相应得多了一份钱粮布施,涉及到这些真金白银的东西,任谁也不会丢手儿,他劝也是无益了。

如今唐离需要考虑地就是自己该怎么表态,然而只是略一沉吟,他就发现自己根本没有拒绝的理由,河东道佛门八宗之间的矛盾已经酝酿到没有了缓和的余地,纵然自己此次压下不帮忙,终有一日也会爆发。如此一来自己今天的拒绝不仅没有任何意义,反而得罪了这股在民间有着深厚影响力的宗教势力,真是得不偿失;本来,若不牵扯到安禄山,得罪了也就得罪了,依唐离的性子也未必就真的在乎,只是如今他需要在河东发动“宣传战”,破除“二圣”伪名,就不能不借助佛门力量,安胖子地这个“圣”名是由净土宗投桃报李给推上去的。若真能将净土宗势力逐出河东,则安胖子的圣名自然可以不攻自破。在这一点来说,唐离与这些宗门都是有着共同利益。最后一点,两河乃是高门的聚集之地,这些以礼法传家的儒门世家多是对“妖胡教”好感欠奉,以唐离郑家女婿及观风使的身份来做这件事。既显得名正言顺,又能在这些世家面前加分,说来还真是一举数得。

脑海中电石火花之间想到这些,唐离说出地自然是悟名渴望听到的答案。

此后两日,唐离边随意游走观察地方民风,边四下里拜会当地世家巨族,日子过得真是忙忙碌碌。而随行同来的兰心等人则忙着按照太乐丞大人的意图开始召集地方教坊司乐工,为三日后的道学之会准备有史以来的第一台大型歌舞。

忙碌起来日子过得就快。三天时间转瞬即逝,这一日早晨,河北道道学门前热闹非常,那些道学学子早已在学舍后边的“留园”等候,而现在来地就是晋阳乃至本道的高门大儒。

在门口迎接地三人一色儿地都是团领儒衫打扮,与身穿藏篮色衫子地崔学正及郑子文站在一起,身形颀长。一身白衫飘飘的唐离就显得分外夺目。

“文公,尊婿代天巡视到河东,我这道学也跟着热闹了一回,本城本道地就不用说了,连家伯父及卢家素翁也一并前来,道学学子真是幸甚哪!在我记忆之中,还是上次家表兄摩诘先生到时才有这等盛况,此次北地硕儒齐聚留园。还真是要感谢别情先生了”,闲话之间说道这里,那崔学正还真向唐离拱手作了一礼。

崔学正伯父就是博陵崔氏当代家主,而卢家素翁乃是范阳卢家的当代家主,这两人虽然不曾出仕做官,但论威望绝对是抖抖脚整个两河也要动一动的人物。每次朝廷要旌表乡里,这两人及郑家老夫人地名字绝对是排在最前面的三个。

崔学正说话中间唐离扭头看了看面含微笑的郑子文,他来河东不过三四天时间,这么点儿时间从通知到动身,无论如何是不够崔、卢两家家主从河北道赶到晋阳的,而现在他们居然到了,这只能说明,此事肯定早已有规划,而且远在他来之前就早已计划好,而操作这一切的。毫无疑问就是自己这位岳父大人了。只是让唐离想不明白的是,岳父这种做法到底是何意图。他还没自大到认为自己的面子大到能和王摩诘相提并论的地步。

想不明白就索性不再多想,崔学正说完,唐离正要还礼,就听道学门外幽静地长街外传来一阵儿车马磷磷之声,随即便见数辆马车转过拐角缓缓驶来。

马车还在老远,郑子文肃了肃衣冠后就领着崔,唐二人迎上前去。

“哲翁,素翁一路辛苦了”,郑子文从第一辆马车上迎下两个白发老者后,随即转身道:“唐离,快来见过两位尊长”。

唐离见这两个老者虽然打扮普通但气度却着实从容端重,当下笑着上前拱手为礼道:“后学唐离见过两位尊长”。

唐离打量这两个老者的时候,这两位家主自然也没闲着,那哲翁先自伸出手虚扶起唐离后笑道“前时多见京中小儿辈传书,言说新科状元郎风仪不凡,今日一见果然是名不虚传”,说完这句,几人附和着笑了一会儿后,哲翁复又点头道:“《唐诗评鉴》老夫也曾拜读,该书于精髓上暗合孟夫子‘知人论世’之诗学观,于体例上接六朝《诗品》之余绪,而又能发前人之所未见,的确称的上佳作二字。比起你这相貌风仪,倒是这份才华更值得老夫赞叹哪!”。

“尊长谬赞了”,听哲翁说完,唐离刚谦逊了一句,就听旁边的素翁接口轻吟道:

达人轻禄位,居住傍林泉。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

闲唯歌圣代,老不恨流年。静想同来者,还应我最闲。

原来他吟的正是当日唐离初进京时地诗作,缓缓吟完之后,素翁才笑叹道:“容貌乃是天生皮囊,学养虽然难得,后天也可造就,唯这份淡泊心性着实难得,尤其于你这般年纪而言更是如此。想老夫当日初见此诗,也曾击节而赞!”,言至此处,那素翁转向郑观察使道:“得婿如此,子文贤侄夫复何求?”。

素翁这话又引得众人一笑,唐离自然是逊谢不已,众人在门口又寒暄了片刻后。才向道学内行去。

见唐离手疾眼快的搀住了哲翁,崔学正才伸手扶住素翁,郑子文见到这一幕,于不经意之间向伶俐地女婿投去了赞许的一瞥。

占地广大的道学留园本是供学子们课余发散的所在,今天却被辟出做为聚会之所,及至扶着哲翁的唐离等人到达,那些等候的学子们如受惊了的鸟雀般自觉在园门口燕聚成行。恭迎几人到达。

一行五人,除崔学正外。有三个是四大高门地当代家主,一个是声名显赫地新科状元郎,这些人在士林中地声望自不待言,平日里这些人想见一个也难,今天却联袂而来,如此豪华阵容只将那些与会的学子们激动地面红耳赤,几人一路行去。两边的学子也应着他们的脚步弯腰躬身为礼,一时间整个留园中的气氛肃穆庄重的紧。

学子迎接过后,则是那些等候地本道名士上前寒暄,这来来回回又热闹了近三柱香功夫后,众人才开始落座。

留园正中的草地上此时早已搭建了一个三面素锦环围的帷幄,唐离等人自进了帷幄,依次坐定之后,那些个后行的学子才在帷幄外各自择地坐下。眼前的一切布置,分明遵循的是孔圣讲学时的布置。

因哲翁及素翁的到达,崔学正主持就有些分量嫌轻,这一职责自然就转到了郑观察使身上,他先是说了几句场面话之后,才宣布全场肃立同诵《论语》第一章。以此做为此次聚会地开端。

这一提议引来众人应声附和,一时间整个留园中“学而时习之……”之声播于远近。

诵经完毕,便是随后的讲经,先是那些本道名儒依次据《论语》发微言大义,最后才是到哲翁及素翁二人,他们两人一个讲的是:“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而另一个讲的则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二人的讲经自然引来喝彩声一片。

唐离这回也真算见识了什么叫真正的大儒,这些人引经据典,字字阐发,其功底之深直让他感叹自己这虚名着实来地侥幸。

其间郑子文也曾示意唐离发言,却为其以后学之名婉拒,郑观察使不知出于什么目的倒也没有勉强,与会的数百人自然不会想到状元公是不敢献丑,还道他是尊敬前贤,一时对这位少年得意却知进退之道的状元公更多了几分好感。

由于前来参予盛会的本道大儒太多,所以虽然是简单的讲经也花了将近两个时辰,讲经完毕,自有仆役送上茶点果子,众人边饮边观赏歌舞。

只是这次的歌舞与往日的松散全然不同,帷幄对面的高台上首先出现的一个年约十六七地素装女子,如果有后世人到此,必定会惊讶地发现,一千二百多年前这个名唤兰心的女子所做地套路居然跟后世那些晚会的主持人一摸一样。

听完素装女子的致词,哲翁笑着向身边的唐离道:“这是你太乐署安排的?形式的确新奇的很,不错,着实不错!”,夸了这一句后,他才颇有感慨的叹道:“‘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导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这句话说得好!难得她一个歌女尚能明此大义,而世人却早已将之忘却,只将声乐歌舞做为享乐手段,全然忘却了圣人当日以乐教化民心的初衷。儒门沦丧至此,实使人痛心疾首!”。

哲翁这一言出,旁边附和连连,有了这么个调子,随后这一台推奇出新的歌舞就引来众人连番赞叹,盖因这台歌舞乃是为今日量身定做,其所用器乐也多以琴瑟等雅乐为主,至于其它那些歌曲及舞蹈的选择也同样是如此,加之本身歌舞穿插,安排紧凑,形式又足够新奇,自然博来阵阵彩声,以至于整个表演完后,许多素来对歌舞并不感兴趣的硕儒也赞叹其“志趣高雅,暗与圣人之意相合”,可以说,太乐署改制后的第一次亮相非常成功。

歌舞之后,郑子文再次致辞时却点名让唐离发言,一时间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这位年轻的过分的“别情先生”身上……

第一百七十一章 两河(四)

歌舞之后,郑子文再次致辞时却点名让唐离发言,一时间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这位年轻的过分的“别情先生”身上。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唐离话语的开头也是起自于《论语》,知道这是郑子文在向北地士林隆重推介自己,他的语速显的有些缓慢,“读书人不能不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负担沉重而路途遥远。千余年前曾子的教诲于今日读来依旧发人深省”。

扬长避短,唐离并没有做细致的讲经,在诸多硕儒门前,他的发言刻意避开了自己的状元身份,而是以观风使的身份对那些学子们致辞,“士之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