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恶奴-第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让官军荡平你们这些反贼!到时朝廷必能赫了我回关,说不定还能赏我个顶戴呢
“好,既然你们都愿替本帅办事,本帅也定不会亏待你们。你们且都下去,本帅这会心里很高兴,难得诸位如此深明大义,愿助本帅一臂之力,本帅别的不敢保证,保你们衣食无忧、荣华富贵却是小事一桩!”
赵强懒得再和这帮口是心非的读书人再扯淡下去,当下就要护卫们带他们下去。等到了雅克思,把他们全交给魏季,能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愿干的就当苦力去,若是连苦力都干不了,一刀杀了干净。狗屁的读书人,给他们脸子倒他娘的当老子是棒槌了!赵强恨恨的骂了一句,看着这些人点头哈腰的往帐外走去。正恨着时,却见走在最后的四个年轻人突然停下脚下,不约而同的掉转身子看着他。
“你们这是?”赵强不知道这四人想干什么,疑惑的望着他们。其他人也都跟着停了下来,不解的望着这四人。
为首的那个读书人很是年轻,大概二十多岁的样子,他看了一眼身后同伴,壮着胆子道:“学生斗胆问一句,大帅当真要挥师入关,复我汉家江山吗?”
“当然,本帅从不诳人,挥师入关杀尽鞑子是本帅毕生之心愿,诸位从我关宁之军号便能知本帅之意。”
四人听了赵强话,站在那里看着赵强足有半分种,突然跪了下来拜道:“大帅在上,容学生等一拜!”
见他们这样,赵强也是吃了一惊,忙道:“你们这是做什么?”伸手便要去扶他们,但几人却是不肯起来。
方才那年轻人眼含热泪道:“不瞒大帅,学生等是江南大儒顾炎武先生之徒,因犯了文字狱,被鞑子给抓到京师,若不是大帅花钱买下我等,我等现在必为旗人之奴!大帅对我等有再造之恩,受我等一拜是应该的!”
身后另一年轻人也道:“我等本已无生趣,被大帅买下也是随遇而安,不想大帅却是反清义士,今日一战我等见了欣喜不胜言表!即不为我等,就为我千万同胞,大帅也当受得我等一拜!”
“大帅部下灭那鞑子镶黄旗不费吹灰之力,学生等虽不知兵,但见了也知大军部下必是强军一支!有此虎狼之师,我千万汉人有救也!”
几人说完便再次拜了下去,神情极是诚恳,与屈材和另外的读书人比起来,简直一个是天,一个是地。
“等等,等等”赵强此时却是心中惊讶无比,一把扶起那为首的年轻人,急着问道:“你们说的顾炎武,可是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
“正是!”年轻人肯定的一点大头,却是迟疑一下问赵强:“不知大帅从何听到恩师此言的?此八字真言除了恩师外,只有我等弟子才知,大帅是从何处听来的?”
“呵呵,你们不必管本帅是从何处听到这八字的,既然你们是顾炎武先生的学生,那么本帅是不是可以认为,你们一定会替本帅分忧,愿与本帅一同与清廷死战到底呢!”
“愿为大帅效犬马之劳!”
“我等文弱书生,上不了阵,杀不了敌,但却有一颗赤诚之心,只要大帅不嫌弃,学生等便永随大帅左右!”
“哈哈哈哈好啊!”
赵强高兴得有些手舞足蹈起来,就冲着顾炎武三字,他相信他的这些学生一定都是真心愿意自己效命的!
天下大儒,昆山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无有责!
第十一章 义不容辞
“我虽妇人,身受国恩,与国俱亡,义也。汝无为异国臣子,无负世世国恩,无忘先祖遗训,则吾可以瞑于地下。”顾炎母王氏临终之言。
若说赵强对明清之际的哪个文人最为敬重,答案只有一个,便是昆山顾炎武,不仅仅是因为他的那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是因为他的人,他的一生!
甲申之变后,顾炎武闻讯后作《大行哀诗》,对于崇祯帝之死深表哀痛。清兵入关后,凤阳总督马士英等在南京迎立福王朱由崧,建立第一个南明政权。顾炎武受昆山县令杨永言的推荐,被福王政权授予兵部司务的职务。清兵攻陷南京后,顾炎武与归庄、吴其沆等在苏州、昆山参加了可歌可泣的抗清斗争。昆山城陷,死难者四万余人,顾炎武的生母何氏被清兵砍去右臂,两个弟弟遭杀害,好友吴其沆也被捕蒙难。顾炎武奉嗣母王氏避兵于常熟,王氏闻城陷,绝食十五天死节,临终时给顾炎武留下遗言:“我虽妇人,身受国恩,与国俱亡,义也。汝无为异国臣子,无负世世国恩,无忘先祖遗训,则吾可以瞑于地下。”
明朝灭亡,八旗铁蹄南下,亡国之痛,败家之仇,使顾炎武的思想不能不产生强烈的震动。顾炎武认为,明朝灭亡,一是亡于学术,而是亡于道德沦丧。亡于学术,是指宋明理学“空谈心性”的学风造成了“经生之寡术”,道德沦丧是指“士大夫之无耻”,投降异族,反颜仕仇。
顾炎武一生牢记母亲的临终遗言,拒绝满清征召,也不接受康熙的招抚去参修《明史》。清廷特开博学鸿词科,以怀柔政策安抚明朝遗贤,当地有人欲以为荐,顾炎武致书云:“先妣未嫁过门,养姑抱嗣,为吴中第一奇节,蒙朝廷旌表。国亡绝粒,以女子而蹈首阳之烈,临终遗命,有毋仕异代之言,载于志状,故人人可出,而炎武必不出矣。”又云:“七十老翁何所求?正欠一死。若必相逼,则以身殉。”大节不亏,正气凛然,永远拒绝这个满清这个异族政权。
顾炎武一生以松柏精神自视。他说“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众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
康熙十九年,顾炎武原配王硕人于昆山病故。自顾炎武离开家乡,在外面飘零二十多年,从来没有再回过昆山,自然再也没有见过妻子。他吩咐仆人买来香烛等祭品,遥祭妻子。他恭恭敬敬地拜了几拜后,慨叹时事,回忆往昔,终于痛哭失声,颇见真情。
山河碎,鸳鸯分,多少人不幸?想必在他心底深处,也有对妻子的一丝愧疚,因为他在家与国中,坚定地选择了国。
顾炎武作为一个江南文人,竟然留寓北方达二十多年,游历北方大地,结交豪杰,终生不忘恢复。其民族气节一直以来激励很多志士仁人。他的政治思想,特别是他的民族性,对于后来的晚清的资产阶级革命有引导性作用。资产阶级革命家章炳麟在反对清朝政府的时候,特意自署名章绛,同顾炎武初名,可见顾炎武思想的影响力之深远。
如此一个大儒,如此有气有节之大儒,如何不让赵强敬佩!只恨不能与之畅谈一番!
顾炎武是汉民族永远屹立不倒的一座民族主义丰碑!赵强如此认为。
“几位快快请起!快快请起!不想今日能有幸见到顾先生高徒,实令本帅惊喜不已,喜不自胜啊!”赵强发自内心的一一扶起这几个顾炎武的学生,每扶一个,心中便是喜上一分。
“不知顾先生是否安健?”赵强不知道顾炎武到底是哪年死的,想知道他是否健在,若是健在的话,则无论如何也要想办法将他偷运到关外来,如此无疑就向世人展示了自己华夏正统的身份,对于满清来说,一个顾炎武的存在可能远比关宁军更可怕。因为顾炎武代表是人心!
武力远不是决定一切的最终因素,人心才是!周培公的话让赵强意识到自己不能失去人心,如果再不加紧进行军队汉化的脚步,固然在战场上可以席卷满清,但在人心上,自己却是输得一塌糊涂。为了人心,赵强就必须大刀阔斧的进行关宁军汉化工作,不然等到入关的那一天,就什么都迟了。
不能为了推翻满洲,而让关宁军成为新的满洲!
“大帅,恩师已于前年驾鹤西游。”
说话的是最先那个年轻人,他叫陈昂,字广水,是顾炎武在福建收的最后一批学生,也是这批学生中最有才华的一个。另外三人分别是陆清、赵楚、郭璞,他们都是与陈昂一同拜入顾炎武门下的弟子,也是一起因为陈昂编写的“反册”给牵连入狱的。
赵强闻言神情一黯,默然半响,方叹了口气:“不想顾先生已经去世,本帅还想着将来有机会拜访他一面呢。”
“大帅与家师认得?”
陆清见赵强对老师如此敬重,又知道“天上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以为赵强肯定和老师有什么渊源。
赵强摇头道:“当年我在关内之时,便曾听过顾先生大名,无奈一直不曾亲眼一见先生,听他教诲几句。如今阴阳相隔,叫人痛心不已。”说完现出痛苦之色,极为惆怅。
“大帅如此怀念家师,学生等不胜感激!”陈昴四人忙躬身行了一礼。
“今有了你们,本帅为难之事便可迎刃而决了。”
顾炎武已死,不可能再复身了,虽然他的声名顶得上一个师团的存在,但人死不能复生,再思念也思念不回他的人。好在有他这几个学生在,也算是一桩大收获了。顾炎武教的弟子纵然不及他,也断不会差到哪里去,至少和口是心非,投机倒把的屈材等人比起来,肯定是鹤立鸡群了。
人材,这些便是人材!他们可以不会出谋划策,可以不用上阵杀敌,只要能为关宁军进行文化同化,便就是最大的功臣!
郭璞听了赵强的话,不失时机的问了句:“不知大帅有何为难之事,学生等又是否能替大帅分忧的呢?”
“呵呵,先前为难,但现在有了你们几位,我这难事就不是难事了。”
赵强一扫因顾炎武死去的悲绪,精神一振也不避屈材他们,便将自己关宁军中兵员组成情况大致说了一遍,然后就将自己同化他们的意思说了出来。
“你们都是读书人,肚子里的学问比我这大老粗强得多了,所以这事就要拜托你们了!”赵强突然弯腰对着陈昂等人鞠了一躬。
陈昂等人如何敢受这一礼,忙要回礼,却被赵强止住了:“此事你们能替本帅办成,不仅是解决了本帅最大的难处,也是替千万汉人造福。受本帅一拜有何不可,本帅这是在替咱们汉人真心谢过你们!”说完感慨的又道:“你们都见到了,本帅的关宁军无论如何不能用汉军来称呼,所以你们的任务就是要将关宁军变成汉军,而不是成为新的“鞑子军”!”
“此同化之事,学生等义不容辞!”
陈昂重重一点头,他也是头次听到“同化”这个名词,但不用赵强做多少解释,他便知道同化关宁军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不知大帅何时入关,又何时恢复我大明国号?”陆清突然冒了句。
“我关宁军现有四大师团,战兵数万,本帅意欲数月之后便与清军决战,届时一扫关外,到那时再兵进山海关,直逼京师。至于大明国号之事”赵强顿了一下,微笑道:“待京师城破之日再议。”
“是,大帅考虑得甚是,当务之急还是立足关外才是,国号之事待大事可定那日才议也不迟。”陈昂敏锐的查觉到赵强的言外之意,给了还要再言的陆清一个眼色,陆清见状会意过来,便不再追问下去。
郭璞和赵楚二人也知道赵强为何不提恢复故明国号之事,因为这关宁军乃吴军旧部,当年吴三桂可未迎立大明宗至后人为帝,而是自立国号,如果现在赵强要恢复故明国号,恐怕军中部将会有不满。当年老师在世之日便无数次提到南明为争夺正统之位而内战不休,致清廷渔翁得利逐一平定南明各王。每提及于此,顾炎武都是痛恨万分,怒骂那些只为一己之利而置国家利益不顾的大臣们。并屡屡告诫弟子们:前车之鉴,绝不能忘,所以无论是谁站出来反清,弟子们必要前往支持,或呼应或为奔走,断不能因门户之见而使义士心血付诸东流。
也正是因为顾炎武的告诫,所以陈昂等人才没有因为关宁军是吴三桂旧部组成而心生看不起之意,都心甘情愿为赵强所用。一来是因为他们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二来则是骨子里早已经受到恩师的感染——毕生参与反清大业中,不论成败,无怨无悔!
屈材等人见赵强对陈昂等顾炎武弟子如此青睐,一个个都有些眼红,但却不是真的妒忌,因为他们打心眼里瞧不起这支蛮子军队,也看不上这个不像人主的粗汉,一个个都暗想,这四个脑后长反骨的是在自寻死路,大清是那么好灭的吗?
“请几位先下去休息,明早便与本帅回去,到时一切还有劳几位多费心了!”
“只要是为反清出力,学生等绝无二话!”
赵强看了一眼屈材他们,微微一笑,不与他们说什么,挥手便让护卫将他们统统带下去。人都下去后,赵强也有些困了,便将戴梓之事留到回去之时再解决。不过却是让护卫们将人从马车里放出来,让他们活动活动,此地已是自己地盘,不用再担心什么了
还差几百收藏才到八千,为了一百万字时提价成功,请支持并喜爱本书的读者们收藏一下,也好让骨头一岁的宝宝能多点奶粉吃,呵呵。谢谢各位
第十二章 汉化领导小组
“夫君,这是什么地方?”马车上,戴妻不安的看着两边正在行进的关宁军。
戴梓的眼睛一直在望着那些红毛罗刹鬼,听到妻子的声音,只是淡淡的吐了两个字:“关外。”
“我当然知道是关外了,我问的是这里是关外什么地方!”戴妻见丈夫一点也不紧张,气得在后面锤了他一下。
“你打我做甚?”戴梓不满的看了妻子一眼,见她眼泪都要压眶而下了,不由心一软,叹口气道:“这里是极北之地。”
“啊…”戴妻听到“极北之地”四字,脸色一下变得惨白,失声道:“那我们岂不是再也回不去了…”
宝儿不知道母亲担心什么,也没有大人的不安,与父亲一样,他也对那样长得很奇怪的红毛罗刹鬼很好奇,鼓溜溜的睁大眼睛有些害怕又有些兴奋的紧紧盯着那些罗刹兵。
“他们将我们带到这里到底想干什么?”戴妻到现在也没明白,自己一家三口好端端的住在京城当中,这些个强人为什么要把他们绑到关外来!
“火器。”戴梓回答了妻子,他知道这些强人的目的,被绑的那天晚上他就知道了。
戴妻闻言一怔:“他们要你替他们造火器。”
戴梓苦笑一声,点了点头:“应该是。”
戴妻轻轻握住丈夫的手,颤声问道:“你愿意造么?”
“不愿意。”戴梓摇了摇头,却又说了一句:“可我必须要给他们造。”
“为什么?”戴妻糊涂了,既然丈夫不愿意给这些强人们造火器,为什么又要给他们造呢。
“为了你们。”戴梓缓缓的将手放在妻子的手上,慈爱的看着儿子,低声道:“为了你们,我愿意做我不愿意做的事。”
“夫君!…”
戴妻的眼泪再也忍不住,鸣咽一声将头埋入戴梓怀内…
…………
“大帅果然料事如神,这些个家伙真的想跑!”
高坡上,望着远方几个拼命奔跑的黑点,吴四嘿嘿笑了起来。
马龙一勒战马,叫了声“一共六个,末将这就去将他们抓回来!”言毕,便如离弦之箭班冲了过去,数十骑也紧跟而下,直奔那些黑点驰去。
很快,六个衣衫不整,一身灰土的读书人便被如小鸡般挟着给扔到了赵强面前,当中赫然就有那能写“劝进表”的屈材。
“大帅饶命啊,大帅饶命啊!”
“小的不是想跑,小的们只是到处看看…”
“大帅帐下果然真猛士,学生等佩服不已只不过学生等并非逃跑,只是结伴在这春光之中一游良景,怎料”
六个家伙你一言我一语的便替自己的行为解释起来,当然,他们不忘如小鸡啄米般的把脑袋磕得“咚咚”响,好像唯有如此,赵强便能信了他们的话。
“屈材,替本帅做事当真屈材了么?”赵强皮笑肉不笑的拿着马鞭走到屈材面前,一把托起他的下马,架势像极了一个恶霸在调戏一名良家女子。
屈材一脸诚恳的辩解道:“大帅误会了,大帅真的是误会了,唉,这话从何说起呢我等只不过是见这群山环绕,春光绿色的一时起了兴,这才结伴一览良景,绝不是弃大帅而去,请大帅明鉴!”
“是,是,屈材说的不错,请大帅明鉴,学生等被鞑子发配关外,断了我等前程和活路,幸被大帅救下,感恩涕零还来不及,如何能有二心!那鞑子坏我功名,夺我家财,正是不共戴天之仇,学生等可是盼着大帅挥师入关,解我华夏于水深火热之中呢”
“好一个解我华夏于水深火热之中!”
听了这些读书人的话,赵强脸上笑得更灿烂了,逐一扫视他们一眼,有些愧疚道:“看来本帅真的是误会你等了”
闻听此言,屈材等人俱是松了口气,不料还没等他们安下心来,却听赵强又说道:“不过几位既然这么喜欢此地的良景,本帅就成全你们,不然未免有些小气了,这样,本帅现在就将这些地方永远赐于你们。”
“大帅的意思是?”屈材莫名其妙的望着赵强,不知道他这话是什么意思。
赵强轻笑一声,一指远处:“本帅决定就在这里为几位修建坟冢,这样的话,几位不就可以永远与这美景相伴了嘛。”
“啊!”
屈材的脸一下就绿了,如五雷轰顶般磕了下去:“大帅饶命,大帅饶命啊”其他五人也是吓得魂不附体,不住的叫喊饶命,有一个湖北的读书人更是吓得裤裆都湿了,惹得旁边的士兵窃笑不已。
赵强看也不看他们,一收笑容,转身背手。吴四朝一名小旗一挥手,那小旗忙上前拉人,准备把他们带去活埋掉,然后按大帅的意思为他们堆个坟冢,好让他们永远与这山色美景相伴。
几人这会悔得就差把舌头给咬了,咬牙切齿的看着屈材:若不是这厮鼓动,大伙哪里就敢跑了,现在好了,人没跑掉,倒是搭上条小命,永远埋骨在这边野之地了。
屈材也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脑袋耷拉着,任由士兵往坡下拖去,他知道自己这次是真完了。谁知刚拖几步,却见从他腰包里掉出一锭银子,却是赵强前天赏给他的。
士兵们没人贪这将死之人的银子,也都以为这马上就要死的读书人也不可能再要这身外之物了,哪想令人吃惊的一幕却突然出现了——只见屈材突然好像打了鸡血似的,一个哆嗦,用脚一夹那银子,然后就那么夹着被拖下坡,无论石头撞得自己有多疼,他都不肯松开双脚,眼睛也牢牢的盯着那银子看,唯恐银子会突然掉落下去。
“大帅,还是饶过他们这回。”
见到这般临死都不肯舍身外之物的屈材,陈昂等人无语了。但他们几个从小到大都不曾杀过只鸡,现在却眼睁睁的看着几个大活人被拖下去处死,着实是于心不忍,何况几人还是与他们一同犯禁的读书人,一路相伴到此,也算是些情谊在,就么看着他们被处死而不帮一把,未免太过绝情。出于此念,陈昂遂壮着胆子请赵强不要处死他们。
“广水,你为何要本帅放了这几人?”
赵强转身看着陈昂,对这几个顾炎武的学生,他还是尊敬的,也愿意听他们的话,当然,前提得他们的话有道理,而不是一昧的妇人之仁,或者说是书呆子之见。
陈昂正色道:“眼下正是用人之时,杀一人便少一人,这几人固然该死,但却也都是读书人,不如让他们将功赎罪,在学生的“汉化领导小组”戴罪立功,一来可以物尽其用,二来也可以加快同化事谊,以尽快完成大帅所托重任。”
“嗯,好。”
赵强考虑了下陈昂的意见,觉得是可以留下屈材等人的性命。便朝葛飞虎吩咐了一句,后者忙派人去将那几个读书人带回来。
几人被带回来后,还都在后怕着,上下牙关抖个不停,站在那里都有些站不稳。屈材的银子已经揣进怀中,这会很是有种劫后余后的庆幸。
“你们都听好了,你们的命暂时寄存在本帅这里,倘若再有下次,本帅就将你们的腿打断,扔到荒郊野外喂狗!”
赵强冷冷的看着这几人,压住心头的厌恶与鄙视,一挥手:“你们的命是陈昂所救,往后你们便都在他的手下做事,若是还有心怀二念之人,本帅绝不容你们再存于世!”
“小的再也不敢犯了,谢大帅不杀之恩!”几人识趣的跪了下去。
让卫兵将他们押下去后,赵强一拍陈昂的肩膀,招来郭璞、赵楚等人,对他们道:“你们与本帅一起走,把你们商量好的办法好生与本帅说说。本帅啊可是对你们这个汉化领导小组寄予厚望呢,恨不得一夜之间就可达成所愿”
第十三章 突击强化
汉化领导小组是赵强对由陈昂等人负责的关宁军同化小组的专称,组长由陈昂担任,副组长为郭璞、赵楚,巡视专员为陆清,其余人全部为组员。编制为三百人,除了南下买来的这十三个读书人,其余人选由赵强身边的汉军护卫和关宁军内精通汉语的各族士兵充任。会说汉话,会写汉字是进入汉化领导小组的强制条件,二者缺一不行。
汉化领导小组分军民两个办事处,组长陈昂统筹安排整个工作,郭璞负责关宁军汉化工作,赵楚则负责自由民与贱民的汉化工作。汉化领导小组直接对赵强负责,关宁军总制府军民两曹及各师团均无权过问。
根据赵强的建议,为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关宁军的汉化工作,将在三天后开展为期一月的“突击强化教学”,即由汉化领导小组负责,各师团、民曹各司配合,用新购入的各式教材进行高强度培训。
高强度培训的具体措施即以中队为分包单位,每中队进驻三名汉化员,规定三月之内该中队内所有非汉族士兵必须每人掌握五百个汉字,即一天教会五个。时间到后,中队内部交流必须做到使用汉语,各项文字能够熟练使用汉字。军官的指标在相应翻倍,到期未达考核标准者,一律降级使用,士兵也亦如此。考核优秀者则晋级使用,并赐以“荣誉汉军”勋章。
同样,在各中队分包汉化培训工作的组员在到期后未能完成任务者,也一律降级处理,合格者则记大功一次,准予晋级。百姓方面也照此办理,不过合格优秀者的奖励就变成了油盐酱醋、粮食和肉类食物的供给,优秀者还可以得到布料等物品。
为了使如此高强度的汉化工作不引起军内异族军官与士兵们的反感,陈昂同时建议由民曹组织在关宁军治下各地开展类似汉人庙会一样的民俗活动,不仅仅是从语言和文字上来强制改变异族,更要让他们对汉族的文化产生认同。对此,赵强一一准予,并立即拟就公文责人送往雅克思,要求魏季马上着手,一旦自己回到雅克思,各项工作就要运转起来。
赵楚天才性的向赵强提了一个建议,那就是为关宁军的兵民来一个统一户籍注册,即为他们制定名牌,但只有自由民与下士以上的士兵才可以持有,贱兵与辅兵之类的苦役则不能持有,这样就可以让名牌成为各族士兵与百姓的身份象征,让他们有优越感,如此时间一长,他们想不变成汉人也难。
赵强的这一建议让赵强立即想到了后世的“身份证”,于是马上行文民曹开始办理关宁军境内各族百姓的“身份证”,正式名为户卡,以竹牌制作,上面标名持牌人姓名、出生年月,所住地址,民族一项内一律标以“汉”。并责令汉化领导小组开始为各族士兵和百姓改汉名,以“赵钱孙李”等汉族大姓来为他们统一命名,今后,军内升迁,军功颁授,百姓的口粮供给及一应支配均以汉名为正式档案报备,凡无汉名者一律不得享受关宁军的任何福利供给。
现在就禁绝各族士兵与百姓说本民族的语言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必须鼓励诱导他们放弃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在这方面,陈昂等人与赵强想到一起去了,即以利益诱惑之。在人口基数不过数万的关宁军治内,此方案是绝对行得通的,因为附于关宁军的各族不是被强制收编就是因为恐吓而入,各族之间并没有共通点,单个民族的逆反化很难起到什么作用,只能接受汉化。当然,必要的惩罚是完全少不了的,在陈昂等人的设想中,如果遇到顽固不化的族群,则必须杀一儆百,用他们的脑袋来震摄那些对汉化不满的部族。
陈昂请示赵强,对那些罗刹兵是不是也要照此办理,赵强的回复是免了,这些罗刹兵不纳入汉化范围内。虽然汉俄混血儿体质可以,但赵强却出于一种强烈的民族自尊,不同意任何非父系的汉化工作。在他的计划当中,这些俄国士兵只是即将到来对清战事中的炮灰而已,从来就不是什么关宁军的一员。
对于从关内采购的那些儒家书籍,赵强是有些不太满意的,但时间来不及让他编一些更适合的教材,好在只是为了强化汉语汉字的认知,所以倒也不着急在思想上进行改观。赵强的意思是等关宁军的汉化工作完成后,再将汉化领导小组的职能进行调整,陈昂这些文人必须从现在的身份转变为自己在军中权威形象和思想的代言人,由他们进行关宁军的意识形态灌输任务。
在回到首义城后,汉化领导小组的大体工作都已确定,停留一天后,赵强便带着车队和亲卫在骑兵师团的护卫下返回雅克思。一到雅克思,魏季便向赵强汇报了过冬情况。整个冬天里,各地的情况都很稳定,从清军手中劫回来的粮食很大程度缓解了粮食不足的问题,但是仍有数百年老体弱者没有熬过冬天。
雅思克也已彻底建好,医院和学校都已入驻,总制府的军民两曹也已入城办公,赵强临走前交待的各项工作魏季都办得不错。夸赞了魏季几句后,赵强将陈昂等人介绍给他,告诉他“汉化领导小组”的重要意义,魏季在接到大帅来信后就意识到了汉化工作的必要性,因此对于陈昂等顾炎武的弟子表示了热烈欢迎。另外,他告诉赵强,去年前往澳门的邓肯和严钱等人已经回来,他们不仅带回来大量的西洋火器,还带来了几个佛郎机商人。
让魏季在城内收拾一处办公地点后,赵强便让陈昂他们立即开始工作,一应所需找魏季要,魏季那边办理不了的直接找自己就可以。然后便迫不及待的叫人把邓肯他们请过来,当然,他没有忘记自己费尽心思绑来的戴梓,让人将他连同那把连环铳一起带过来,另外把两个老工匠也请过来。
第十四章 法国人的燧发枪
从17世纪起,欧洲枪炮制造技术发展迅速,法国人发明了具有防风防雨性能的燧发枪,它的出现标志着纯机械式点火时代技术的结束。燧发枪的基本结构如同打火枪,即利用击锤上的燧石撞击产生火花,引燃火药。以其射速快、重量轻、射程远等多种优越性,逐渐将火绳枪废弃;瑞典人则划时代地把弹丸和发射药装在同一个纸筒内,装填时将纸筒撕破,把发射药和弹丸一块装入枪膛中去,既简化了装填过程,又保证了发射药的定量装填,它预示了一种新型的定装枪弹的出现;后来英国人又将直线形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