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结发受长生-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堂之下,端端正正站着的是袁惇,大气也不敢出跪着的是阮氏,啼哭不止的是女婴,堂内堂外围得水泄不通,乡邻里党挤眉弄眼看热闹。
“惇儿,我问你,孔孟之道你忘了没?”袁杜氏问。
“儿子字字铭记在心。”袁惇道。
袁杜氏点点头:“甚好,如今为娘让你在这野种与为娘之间做抉择,你选谁?”袁杜氏指着袁支颐不带任何感情地问。
袁惇猛然抬头,用目光苦苦哀求着母亲,可袁杜氏不留余地,步步紧逼。
周围嘀嘀咕咕,堂下有好事者起哄。
“当然选老娘!选老娘!”
“婴儿也可怜啊,怎么忍心杀她。”
“张生,老娘可是养大自己的,百善孝为先,你的圣贤书读肚子里了?”
“呸,你们男人就是没良心,也只有咱们女人疼惜怀胎十月掉下来的肉。”
老板讲得唾沫横飞,手舞足蹈。这时,老板女儿端来两碗茶水,盯着自家爹爹和周涣,好奇地问:“爹爹,你们在讲什么呀?”
老板抚摸她的头,满含疼惜与慈爱,柔声道:“讲袁老太婆,讲到她要淹死支颐。”
“大白天吓人!不给你喝了!”小姑娘说罢将碗夺走跑了。
老板面泛羞涩,让他见笑了。周涣笑着摇摇头,将自己的碗推过去,心中唏嘘不已:小丫头天真可爱,当年袁支颐也是这般大的女孩,但一个千呵万护,一个连活命都难,令人唏嘘。
“后来呢?”周涣切回正题。
“袁惇跑了。”
“跑了?”
在喧哗与风波的中心里,袁惇捂头跑了,读过圣贤书的人不忍沾染血腥,选择把难题留给他人,鹿死他手好过鹿死己手。
“那婴儿岂不是……”
“孩子没死。”
周涣松了口气。
袁杜氏还算有良心,只是把孩子扔大街上,当时初夏,天气虽不炎热,但暴晒一下午还是有些受不了,老板左瞧瞧右瞧瞧,给女婴盖了片荷叶。
傍晚,乌云压境,下起哗啦啦的大雨,人们慌乱躲雨,无人注意地上的小生命。老板去看女婴,一个仆奴打扮的人把女婴抱走了。
大抵是阮氏与不少人的再三求情,亦或是证据不足,袁杜氏不再强求弄死女婴,但仍旧笃定女婴非袁家血脉,便把女婴送给抱她回来的仆人。
那人名梁谷,女婴改名为梁支颐,自幼随养父出入酱园,帮衬打点,还会制着自制辣酱赠给大人们。
过了几年,袁杜氏不知为何,大抵是良心发现,接梁支颐认祖归宗,改梁姓为袁姓。
又过不久,袁支颐失踪,随之不见的还有梁谷。
袁杜氏对外宣称是梁谷拐跑自己亲孙女。直到有次,袁杜氏与管家在账目上发生口角,袁管家是个心高气傲的文人,准备投井以示清白,这才发现,那对袁杜氏嘴里不堪入目的养父女并没有跑远,他们……他们挤在逼仄的井里,只剩累累白骨与腐肉!
管家上报官府。几经调查,真相水落石出。
原来袁老爷并非因病逝世,而是死于袁杜氏之手,当年撞破管家与袁杜氏偷奸,气急攻心猝死,袁杜氏害怕事情暴露,威胁管家撒谎,袁老爷的骸骨被慌乱丢进枯井;袁支颐无人管教,爱上蹿下跳,发现井中尸体,也被杀人灭口,丢进枯井;后来梁谷发现枯井之难,也被杀害。
三条人命,后院之井,此案一出,举城瞩目,纷纷斥责袁杜氏蛇蝎心肠。
袁杜氏起初抵死不认罪,扬言要上报天子,后又改口,三具尸体,只承认杀了袁老爷与袁支颐,最后一具不是梁谷,经严刑逼供才伏罪。
此事闹得沸沸扬扬,但碍于袁杜氏年岁已高,在大牢死了袁家人还可以讹衙门一笔,官府便没抓人。不过苍天有眼,这个蛇蝎妇人在床上躺了几天就离世了,袁惇受不了流言蜚语,带着妻儿迁往外地,昔日热闹的袁宅转眼只剩一个守宅的老仆,与传言子夜时会来拍门的猛鬼。
“猛鬼拍门?贫道昨晚有幸目睹了一次。”周涣兴奋道。
老板骇然失色:“什么?你胆子太大了,进了袁宅十有八九没命……不过看来袁宅也没那么恐怖。”他喃喃着,脸色稍微缓和,“只是谷老头为了留宿钱诓你去住,心忒坏,你才多大啊,你才十五六啊。”
周涣眸中显过一丝痛色,道:“贫道十七了。”
上一个吐槽他身高的是云湦。
下山之前,所练之剑均是桃木剑,由不学无术斗鸡走狗七师兄云湦纯手工打造,云湦时常嘲笑他拿的是玩具剑。
“师父,云湦说你给我的是玩具剑!”
孟惊寒阖眸坐忘:“确实是玩具剑。”
“师父,为什么师兄的剑不会被烧断!”
“你那把是玩具剑。”
云湦乐呵呵递来新剑:“师弟这是我最后为你削玩具剑了,宝贝点儿别糟蹋。”
“你说我是这么削你好还是这么削你好?”
云湦揣袖蹲下:“师弟乖,把你的玩具剑放好,不要划到了师兄的脚背。”
周涣气哭,转身跑去给掌火师兄送柴火,云湦回头就告诉孟惊寒说周涣不看重剑,于是周涣修行十年都用的玩具剑。
大好心情被败坏,周涣寒暄几句后拱袖辞别,朝袁府走去。手指滑腻,想起昨夜的泥巴。昨夜并没下雨,哪来的泥巴?
“泥娃娃,泥娃娃。露宿街角下,风也吹雨也打,恁样过寒冬炎夏?泥娃娃泥娃娃,有嘴不会说,有眼不能眨,恁样过寒冬炎夏!”
二三童声响起。周涣停下步子,声音从角巷传来。只见几个孩童围着一个乞丐,齐齐唱着脆生生的童谣,唱罢纷纷将手中泥偶砸过去。
泥块窸窸窣窣落地,乞丐一边呜咽一边往墙角缩。
周涣皱了皱眉,幼时的回忆浮上来。
第18章 石坊诡谈(3)
他曾有很长一段流浪记忆。
七岁入无名山,在此之前是个小乞丐,饥一顿饱一顿,从野狗嘴下抢食,在乌鸦树旁争窝。
他流浪到一个村镇,有次,翻捡菜叶时,身后传来女人的声音。
“呀,是个孩子。”妇人的目光满含心疼又怜悯,把一个热腾腾的大馒头塞在周涣手里,莞尔一笑,牵起儿子走远,边走边嘱咐:“那孩子只比你小丁点儿,却那么可怜,你以后多照顾他。”
那孩子回头打量他,是个顶漂亮的小公子,见周涣木头似地站着,抿嘴一笑,眉眼弯弯:“听阿娘的。”
小公子言出必行,果真十分照顾他,每天送一个大馒头,知道周涣好学,还告诉他在哪里偷听先生讲书不会被发现。那时候他认为他是世界上最善良的人。
直到有次先生急事缠身,暂离学堂。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学堂变成闹哄哄的菜市场。
“小乞丐!”小公子叫他,大大小小的脑袋都探出门,笑嘻嘻地看着他。
周涣连忙跑过去:“有什么事让我……”
做吗二字没问完,大门嘭地声关上,周涣捂住鼻子,痛得蹲下身。这时,大大小小的脑袋从窗口探出,笑嘻嘻地看着他。
“小乞丐!过来!”一走远,身后又传来小公子的呼唤。周涣不疑有它,转身又吃了一鼻子灰,大大小小的脑袋都从窗户探出来,笑嘻嘻地看着他。
“哈哈哈,真好玩。”
“小乞丐!”
“小乞丐!”
就这样,反反复复直到先生回来。
周涣肚子饿得咕咕叫,再也跑不动,膝盖抵着下巴蹲在门旁。先生办完事回来了,看到门口的小乞丐,询问发生了什么,周涣一五一十地告诉了。
先生勃然大怒,怒打罪魁祸首十个手板,鞭鞭带风,一边抽打一边恨铁不成钢道:“我教你们圣贤书便是让你们愚弄弱者的吗!”
盛怒之下,无心教学,先生宣布放学,学童们垂头丧气地离开,唯独那个漂亮的小公子,那个善良的小公子,那个罪魁祸首,大步流星地路过他,用脆生生、甜腻腻的语气,微笑道:“小乞丐就是小乞丐,小乞丐还想和我们玩呢?”
语气与他答应妇人的那次如出一辙。
那双眼睛还含着被先生打手板打出来的泪,可是亮极,火把落在离离秋原上,将他烫出个窟窿。
这便是恶,小孩子的恶。
孩童的恶意反而最为尖利,因为无知,因为单纯,最直白最能刺痛人心。
只因他是乞丐,他目不识丁,他其貌不扬,他肮脏下/贱,便不喜欢,不包容,用最粗暴最露骨的方式表达厌恶。
后来,鹤归华表,千般别聚离和、悲欢喜怒构成万种世界,他因机缘巧合拜入无名山,师祖剑农带他下山。
街道熙熙攘攘,前面有对母子,母亲指着乞丐教育孩子:“英儿,你要好好读书,不然长大就是乞丐,跟那个乞丐一样又脏又臭还得翻垃圾。”
师祖拈须,笑容满面:“涣儿,见到乞儿,你该如何?”
“成大业,立大事,让天下不再有乞儿。”
剑农哈哈大笑。
“师祖,我说错什么了吗……”小周涣怯怯地问。
剑农宠溺地抚摸他额前柔软的垂髫:“涣儿没有说错,师祖只是笑我无名山有弟子如此心性,难得。”
孟惊寒闻之,赠了一幅字——“正身直行,众邪自息”。
他想起那个漂亮小公子,想起那天永远不会打开的门。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于是,周涣来到孩子们面前。
孩子们你望我我望你,不知这个白衣大哥哥作甚。周涣扬着暖洋洋的笑脸,道:“你们这群娃娃,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
孩子们继续你望我我望你,突然有人大叫:“啊!他流血了!”孩子群里发出尖利的笑声,纷纷尥蹶子跑了。
乞丐蜷缩在墙角,脏乱头发间有鲜血滴落,滴在被孩子们扔下的泥偶上,那些泥偶仿佛被赋予生命的人。因为孩子们的暴行而头破血流。
周涣大惊,连忙拨开乱发为他上药。
老乞丐紧闭的眼皮颤抖了几下,睁开眼。他已经很久没被人这么温柔地对过,像仙人,愣了半晌,突然用手腕拉住周涣的袖子,可嘴张了半天,吞吐不出半个字,只能发出“噫呜噫呜”的声音。
他要说什么,饿了?周涣望着被揉皱的雪青衫子,想了想,掏出刚买的包子。
乞丐看看包子,看看递包子的仙人,露出为难的神情,而后指着自己的嘴。
嘴里空无一物,舌头不翼而飞,周涣大惊。
乞丐激动地点点头,正要动作,忽然瞥到远处,双目瞬间睁大了,被恐惧支配,周涣正在找水,打算撕碎包子喂他,突然见到这神情,但还不待他发问,便被乞丐猛地推倒在地,乞丐本人也扎进深巷的黑暗里,消失得无影无踪。
周涣揉了揉胳膊起身,不解其意,他刚才看到了什么?顺着目光看去,什么也没有,只有打道回府,被地上的泥偶钉住目光。
这些泥偶做工粗糙,是泥偶里的残次品,大人会拿它给孩子玩。泥偶是空心的,躺在那,上面还有乞丐的血。因为血的点缀,这些泥偶断肢也仿佛是受了□□与刑法的人,虚弱地躺在地上。
周涣捡起泥偶断肢,往身后巷角一望,将它藏进袖中。
袁宅没人,大门紧闭。不过有没有人都没关系,小时候皮狠了,孟惊寒三天两头罚他禁闭,翻窗翻墙不在话下,周涣两三步跃上高墙,像只灵巧的鹞。说起来,自己有这轻功还多亏小时候。衣袂一翻,稳稳落入大院。
前院白雾弥滞,影影绰绰,更现缥缈寂静的诡异感,还有夜蝠惊魂的余韵。
云白靴子踩上翠得滴水的草茵,来到后院。
天气潮湿,草尖还凝着白霜,乖巧听话地匍倒在地。后院四遭是鳞次栉比的矮屋,昔日袁家酱园还热闹时,这里常用来储存酱料。但如今酱园破败,灰尘都卧进太阳的影子里。
草色拥簇处有口矮井,井水浅而浑浊,模模糊糊倒映着云卷云舒,以及一个少年的面庞,眉宇间蔚然而深秀。
“你在做什么。”旁边多出一颗苍老颓唐的脑袋,脑袋的主人面无表情地问,却是肯定的语气。
不知何时回来的,周涣直起背脊望着他。
谷伯眼皮耷拉,用年迈苍老的声音提醒他:“其实老汉早就知道,道长是奔着宅子的事来的,来石坊的人,都是奔着袁家的事来的。”
周涣抿紧了唇,眸子如泊,盯着他。
“他们都说,这宅子有鬼,那些失踪的外乡人都是被宅子里的鬼吃了。为此官府调查过老汉,但什么也没发现,便放了我,事情也就不了了之。后来,后来就没有外乡人来了。”他用老态龙钟的声音说,“没想到人不再来,谣言不止,道长便是一个听信谣言赶来的人。”
周涣道:“冒犯了。”
谷伯叹了口气:“这里是老夫人、孙小姐丧命的地方,还请道长不要乱跑。都说袁宅闹鬼,我也不希望道长殒命在此……”说着说着,掉下一滴浑浊的泪,浑然一副忠诚老仆的模样。
宅子是不能乱逛了,外面更逛不得,石坊本就排外,百姓闻虎色变,不愿透露半分,包子铺老板那也都打听得差不多,周涣百无聊赖,在屋里边托腮边画灵符。
傍晚,谷伯叩了叩门喊他吃饭,小木桌上菜色清净,分别是小葱拌豆腐、水煮白菜和一小碟荠菜酱,佐以二两小酒,清淡得像要祭奠老夫人和孙小姐。
周涣没吃过酒,也不想饮酒误事,用道士不能喝酒的胡诌挡下酒杯,谷伯劝酒不能,一个人喝闷酒,喝着喝着,突然道:“道长,想必你知道袁支颐的事……”
周涣没想到他会重谈旧事。这事就像袁家人的伤疤,也是石坊人的伤疤,此去经年,伤未痊愈,再度揭起疤痕只会鲜血淋漓。
谷伯谈完,幽幽叹了口气,叹得清淡小菜上的烛火一黯。
“他们都说宅子有古怪,是小姐的厉鬼作祟,真的会是小姐作祟吗?”
结合包子铺老板的口述,若说真有厉鬼作祟,袁杜氏反倒比袁支颐更像厉鬼。周涣安慰道:“小姐心怀善良,想必已乘鹤西去,悠游世外。”
“也是,小姐没过上一天好日子,可是她乖巧得很,去的前一天还给我编花儿,说老汉戴花笑的模样最是俏人,只有去极乐……呜。”
那一声呜咽像极了屋外夜鸮鸣叫。周涣见他醉了,扶他回屋,摸摸袖子,仍有湿泥。
半夜三更,门口又传来拍门声,这次却不是厢房的门,而是那扇朱红大门。周涣躺在床上看书,转身灭掉烛灯。
谷伯的声音断断续续飘来,犹若朽木撞古钟,年迈而浑浊,声音又压得极低,饶是耳聪目明如周涣也听不清楚,只依稀是“不行,满了……”“放过……”
须臾,谷伯猫手猫脚地回来,影子在窗前停顿半晌。周涣早已灭了灯,屏息装睡。窗纸翕动,破开一小洞,吐出轻袅白烟,又站立半晌,影子悄无声息地滑走。
古老的宅子弥漫瘴气与寂静,后院最后一道锁咔哒落下,床上,周涣蓦然起身,拿下捂鼻的手帕,系好衣衫,披上雪青绣云鹤外纱,就着月色俯瞰桌上灵符和白鹿剑,沉思片刻,半柱香后推开门。
谷伯动作极快,周涣阖目捕寻动静,来到谷伯房前,门纹丝不动,想了想,拿出半瓶剩下的黄鳝血涂在门上。
他目睹了好大场蝙蝠赴死的闹剧,不过门也被撞开了,门内侧贴着张符纸,果然是外力使然。
昏黄的烛火填满老门嘎吱,照亮屋里十几个人。
不,不是人,只是些泥偶。
第19章 泥娃娃(1)
石坊邻近幽都,城中老人皆会扎纸人、塑泥偶,是除了辣酱外的又一特产,而现在屋内躺着的不过是些泥偶假人,但也绝非仅是泥偶。
周涣骗身越过墙头,树影婆桫,拍了拍指尖的尘土。
打量谷伯离开的方向,有人拉扯衣摆,却是白天的乞丐,正手舞足蹈,噫噫呜呜。
“饿了?”周涣翻吃的。
乞丐摇头,手指着西南方。
“……谷伯往那去了?”
乞丐点头如捣蒜。
“那是哪里?”
乞丐激动地张口,发现自己已是哑巴后,呜咽一声,欲在地上写字,但他的手软绵无力,拼尽全力才写出个歪歪扭扭的字,周涣根本认不得是什么字,倒是更为惊愕他的发现:他的手筋也被人挑断了……
是谁?是谷伯吗?
轻功疾行,迅若飞燕,当看到眼前场景时,大石落地,自己猜想得果真没错。
只见身处乱葬岗,空气中弥漫着绵长难闻的恶臭。
每个城镇都有属于自己的乱葬岗,一般前身是种不出庄稼的土地。死去的流浪汉,居民的垃圾,都被拖去这里处理,任风吹雨打,鸟啄虫食,腐烂成泥。
石坊也不例外,因为特产泥偶,一些家庭也会把坏了的泥偶拖来销毁。
老神棍与包子铺老板都说,也曾有人不信邪来管袁家的事情,但不是第二日灰溜溜跑了,就是蒸发了般不论如何也找不到尸首。
为何找不到尸首?
谷伯身上为什么有湿泥?
就连周涣借宿那夜都在赶工制泥偶,可外界早与石坊断绝往来,城中并不需要如此多的泥偶陪葬,但谷伯为何还依旧勤奋,一有空便闭门塑泥人?为何只他一人房里有泥偶,其他泥偶去哪儿了?
当然是,将尸体藏在泥偶里……
他摸出袖中泥偶。
今夜星子尤为多,像婆娑的泪眼,眨着凄冷迷离的光。朔风穿越荆棘呼啸而过,夜鸮踏枝,合上翅膀,用黑漆漆的眼打量枝下。
枝头下,十几个泥偶并排躺在牛车上,也睁着永不瞑的双目。老牛有一搭没一搭地摇尾巴,等待主人卸载货物。
终于,车上十几个人偶卸货完毕,谷伯擦了擦汗,打道回府。
异味并不大,周涣躬身走近,一只老鸹呼啸直下,叼起他要拿的那块泥偶断肢,扑棱翅膀飞回枝头。民间常言道乌鸦食腐,周涣愈发肯定猜想,泥偶中的是那些外乡人的尸体,便没注意到身后突然竖起的高大黑影。
“别动。”冰凉尖锐的物什抵上脖子。
谷伯惋惜至极,枯朽的声音在月夜飘荡:“道长,都给你熏了迷香,为什么你还是不听话……”
“谷伯?你是谷伯,那身后的是……”
那人伏身:“你不是打听过我吗……”
“梁秋?”
“早听到你四处打听,要坏我们大事。姐夫还请求放过你,没想到,你还是清醒过来……”
周涣脸色一白,埋头嘟哝:“只是除一下厉鬼,怎又撞上这种事……”
梁秋好似被钝刀割肉般,看不见亮极的眼睛,只能听出语气里说暮猓骸袄鞴恚质抢鞴恚缃衲忝腔固拍切┖檬轮降拇裕衔欣鞴恚
“厉鬼”也戳中谷伯的痛处,声音带着咬牙的恨意:“是我看错人了,不必多言。”朝他丢了个眼神,示意除之而后快。
梁秋会意,周涣也会意,悄无声息夹出一张灵符静候其变,在凿子离血肉还有三寸之余瞬间,平地一声雷,再睁眼只剩原地半张还未熄灭的灵符。
二人面面相觑,躲在大石后的小道士拍了拍胸,气喘吁吁。
幸亏下午画了些瞬移灵符,不过这类灵符极费心费力,这下走路都没多少力气,得盘算如何躲过二人追查。
心有余悸,后背被人拍了拍,警铃大作,准备能屈能伸地嚎句“我错了”,那人猜中想法,捂住他的嘴道:“想死就尽管出声。”
周涣把话吞进肚子。
原来是雨师妾。
周涣松了口气,不会这时和救命恩人拌嘴,带着些许欣喜、些许确信,低声喜道:“你竟然来了。”又觉不妥,改口:“你终于来了。”
雨师妾攒眉,风吹远山,潭起微澜。
周涣身手再不济,对付两个平民老百姓却是绰绰有余,怎如此狼狈,若自己晚来一步岂不是命丧黄泉,到时候孟惊寒要是讨起徒弟……
“窝囊。”她啧了声,提起人掩进树林。
周涣任由动作,此外还非常听话地扒着她,点头道:“你说得对。”眨了眨眼:“那我可不可以问你,茶棚老神棍那天是不是你出手?”
“……”雨师妾撒开手,“我不知。”
“没关系,我知道就行了。”周涣笑道,倚着石头坐下来,回头望去。
残云蔽月,仅剩的月色也被浓云吞噬,四周凉嗖嗖、黑黢黢。谷伯梁秋二人四处梭巡,正在寻找自己。
“小道士,你不是要捉鬼吗?”
“你们不是心怀天下,大义凛然吗?”
谷伯拿凿子向脚边的泥偶狠狠砸去,咔哒,腥臭血水从裂缝汩汩冒出,原本恶臭难闻的乱葬岗又恶臭几分。
谷伯冷冷一笑,道:“都说入土为安,我要将你们这群伪君子封塑在泥偶中,生生世世无法入土为安,成为孤魂野鬼。”
又是泥偶碎裂的声音。
“死前道貌岸然,可惜死后却被肢解。生气吗,生气的话你们跳出来,举起剑,像要对付支颐那样对付我啊,呵呵呵……”他又道。枝上的乌鸦被吓着了似地,呱地声离枝。
谨防他冲动,雨师妾摁住周涣。这时,夜空响起童稚笑声,那是孩童的笑声。
谷伯身形一震:“……支颐?”
“支颐?支颐!”梁秋瞪大了眼,和他寻找笑声来源。
“支颐,支颐是你么!支颐?!”
“支颐!!!”
二人跌跌撞撞向坡顶爬去,坡顶不知何时伫立着一个小姑娘,满怀的星光与月色。
周涣咦了一声,雨师妾道:“那是鬼。”
“啊?”周涣觉得自己更要咦了。
“支颐!你终于来看爹了!”梁秋激动不已。
“……爹爹?”小姑娘刚从阴间提出来,思绪都是缓慢的,两只黑溜溜的眼流露出迷茫的神色,半晌,道:“你不是我爹爹。”
梁秋尴尬地收回手,谷伯目光闪烁,人/皮面具委地,露出并没那般苍老的容颜:“……你不认识他,那你可认识我?”
“爹爹?!”袁支颐没有片刻迟疑,欢呼雀跃地扑进他怀里。但她并没成功,直直穿过谷伯的身体摔在地上。
她爬起来,疑惑的表情夹杂孩童的不谙世事,问道:“爹爹,我怎么了?”
谷伯已是阖眸不忍卒读,梁秋哽咽道:“孩子,你已经……不在了。”
不在的概念对于一个孩童来说还太过模糊,她看了看自己的手,冲梁秋挥道:“怎么会呢,我的手在呀,哪有不在?”
梁秋走近,蹲下,平视,想裹住她的手。
但他的手直直穿过,好似握着空气。
“这就是,不在了。”
“我对不起你,如果当初我不出那个点子,兴许一切都不会……都不会……”扑通一声,双膝摁地,谷伯掩面悲泣。
狂风呼啸得更高更远,月黑风高夜,阴阳相逢,往事拉开帘幕。
当年阮氏嫁与袁惇,夫妻伉俪情深,唯一不足便是无后。因此袁杜氏没少鼓捣休妻,阮氏以泪洗面。
谷伯,不,或许该称之为梁谷,向二人出了个主意——偷梁换柱。
他的堂弟夫妇正经历天灾,庄稼颗粒无收,贫苦农家养不起孩子,但弟妹已怀了身孕。
二人相视一眼,别无他路,只得点头。于是第三日,禀明袁杜氏后浩浩荡荡地向闽州梁家庄出发。
约摸两个月后,袁惇写信言送子观音有求必应,阮氏有孕,只是阮氏身子骨本不适合生育,是送子娘娘看在袁家福荫上送的,因此这段时间只能借住寺庙,蒙浴佛光,不能回乡以侍双膝,不孝不孝。
袁杜氏大喜过望,昨夜在梦里听孙孙唤了无数次奶奶,脸笑得跟菊花似的,哪管什么孝不孝,儿子给她生个大胖孙子便是最大的孝道。
几个月后,妇人诞下一对龙凤胎,但为母心软,不肯将双子都赠人,于是,男婴给了袁家,女婴留在闽州梁家庄。袁惇夫妇抱着男婴浩浩荡荡回家。
终于抱上孙子的袁杜氏大喜过望,给孩子取名袁赋,望他日后成龙、蟾宫折桂,还托人打了副白玉长命锁。
袁惇、阮氏,包括谷浪,都以为这个家会太平,甚至会一直和和美美下去。
但事情的变故便在一年后,一位老僧抱来当年的女婴,口念阿弥陀佛,说来归还孩子。
谷浪想赶走这和尚,老僧笑而不语,一封信卧在他手上。信封上的字歪歪扭扭,信纸角落印着一点红色。
老僧道:“阿弥陀佛,梁家村洪水泛滥,瘟疫横生,寺院收留灾难流民,流民中有位女施主,弥留之际将婴孩托付与贫僧,贫僧特前来完成女施主夙愿。阿弥陀佛,兰因絮果,现业维深。婴孩名曰支颐。”
说罢拂袖而去,不留凡尘。
谷浪叹了口气,如实告知夫妻二人。二人见女婴雪团子般精致乖巧,爱不释手,于是向袁杜氏解释。
岂料袁杜氏勃然大怒,不仅怒恨他没脑子而且痛骂支颐是野种。袁惇再三哀求,袁杜氏脸色难看得像暴雨压境前宁静的天,冷漠地抱着袁赋走。
三日后,真正的暴风雨来临,袁杜氏让阮氏当众淹死婴孩。这也正对应老板同周涣形容的那一幕。万幸的是在围观的人总算有点良心,哀求下袁杜氏不好赶尽杀绝,还是放过女婴,但女婴想被她认作孙女则是痴心妄想,女婴被送给谷浪做女儿。
至于她认回孙女,倒不是什么良心发现。
“我半截身子埋在土里,酱园该交给后辈了。”
“儿子不懂商贾之道,是该培养赋儿接替袁家家业。”
袁杜氏猛然拍桌摇头:“糊涂,怎么可以用赋儿。万物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赋儿是要读圣贤书的人!”
拿不准母亲什么意思,袁惇满脸困惑。袁杜氏放下香茗,勾唇道:“梁谷家的丫头,不正看起来怪机灵的?”
第20章 泥娃娃(2)
二人正待在后院的监工屋子,顺着窗外望去满院飘香人来人往,窗外划过一个娇小影子,如同菜田的蝴蝶。她糯糯地唤声阿爹,梁谷便半蹲身子让她喂水。
阳光熹微,桃李芳园,天伦乐事,其乐融融。
“——那女孩看着乖巧听话,且常年出入酱园,若赋儿落榜,还能从他妹妹手里接管酱园,他妹妹给他养老送终……”
袁惇收回目光:“娘,我们这样对她是不是太不公平,毕竟这几年都是梁谷独自抚养她,现在却要讨回来为赋儿铺后路……”
袁杜氏咚地声放下茶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