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篡清-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头子干嘛只等着辽阳徐一凡地电报?”
“还不是想拉着禁卫军撑腰?老佛爷有北洋撑腰,他们现在王八翻身了,心里还是不踏实,拉着禁卫军在他们那一拨儿,不就是坐得稳当了?”
“人家可是干翻了几万小鬼子的大英雄。瞧得上他那张老脸?”
“现在可有些风声。茶馆里都有人议论,说……说……”
“说什么?”
那个嘴快地章京被人一逼问,当即就觉着后悔,只是朝颐和园方向比了一比,就捧着茶杯不说话儿了。
这些久在军机伺候差使的达拉密小章京谁不是人精。军机大臣们不过上传下达,具体给每份奏折分类做批示的可都是他们。朝野内外事物精熟,拉拢他们的人也多,外面的风声自然也听得多。瞧着同僚那么一比,个个心里有数。汉章京们谨慎。转过头去装不知道。满章京就呆在那儿:“活佛……不会传着是真的吧?皇上要逼老佛爷的宫?”
这个世道,混一天算一天吧……
随着宫门里面有一声没一声打更地声音,时间在着让人喘不过气儿地沉闷当中慢慢流逝,眼看得已经到了下半夜。一片安静当中,就听见隆宗门外响起了护军的呵叱声音。闷极了的大伙儿都竖起了耳朵。想听听是谁到了。不一会儿。就听见重重的脚步声响,一个红顶子大臣连朝珠都没挂。官服补子也穿在了背后,就这么气急败坏的冲了进来。
章京们都跳了起来:“孙大人!”
来人正是军机处行走孙毓汶,他勉强算是后党人物,但是也有清流之望。世铎就总是觉着他是向着帝党这边儿的,拿他不是很待见。本来传说就要去了军机的差使,甲午一战起来就耽搁下来了。不过这段时间倒是和后党大臣们同进退,一起称病撂了挑子。谁知道这么深的夜里了,孙毓汶就这样气急败坏的冲了进来!
章京们向他请安,他就当没看见。宰相气度不知道丢到了哪里,满头满脸地大汗,提着前襟就大声发问:“翁大人呢?”
话音未落,翁同龢已经走了出来,老爷子也没什么好脸色。他本来是想拉着孙毓汶干脆就倒向帝党这里,在军机帮他撑持局面。谁想到孙毓汶没给他这个脸。当下就冷冷道:“莱山,你不是称病退值了么?漏夜来这里做什么?你也是当老了差使,军机可是重地!”
接着又转头朝章京们发火:“去问问护军,没上值腰牌,怎么就放人进来了?”
章京还没有回答,就听见孙毓汶一声大喝:“姓翁的,我告诉你一句话,李鸿章进京城了!”
一声大吼,在寂静的夜空里面传得远远儿的。所有人都震惊得目瞪口呆。李鸿章坐镇天津,操持着直隶海口防务,还有山东的战事。和名义上挂着节制辽南诸军钦差大臣地徐一凡是大清两位方面军司令。正是须臾不可离开天津地时候儿,怎么会突然进了北京?
孙毓汶只是死死的看着翁同龢:“李鸿章还带了十八营练军进京,世老三亲自接进来地。现下已经接了步兵衙门,和颐和园护军营的防,现下正冲着军机来了!你还死到临头不自知!”
这是一声更大的霹雳,重重的砸在翁同龢头上,他身子一软,就靠着了炕桌,将几碗茶碰倒,摔得粉碎。
“……怎么会,怎么会就进京了呢?皇上……咱们……”
孙毓汶摇头苦笑:“老翁,你们那点心机,瞒得了谁?你们想动手。闹得大张旗鼓地还成不了事情。这不是逼着老佛爷下狠手料理你们么?老佛爷可比你们干脆爽快!国难如此,你们还不消停一点儿,你我是半点也不顾惜,我还顾惜着皇上!我就劝你一句话,赶紧朝颐和园去,把自个儿交到老佛爷和李鸿章手里头。什么罪过都揽到自己头上,或许皇上那里还能保全,那么多跟着你糊里糊涂乱撞地大臣清流,还能保全一些。老翁啊老翁,求你给大清留点儿元气吧!现在咱们经不起折腾了!”
翁同龢脑子已经是一片空白,往日刚愎的模样儿半点不见了踪迹,瞪着眼睛居然全是眼白。已经丧失了正常的思考能力。
“皇上……我……老佛爷……”他突然浑身一震。仿佛才从这噩梦当中醒来:“保全皇上!”
孙毓汶说的,正是他唯一一条生路!只有保全了皇上,他这个帝师身份,总要留点体面,也许才能有条活命。保全了皇上,在希望渺茫当中,也许还有翻身的机会!
他感激的看了孙毓汶一眼,而孙毓汶正转身要走,翁同龢叫住他:“莱山。为什么来告诉我这一切?你如何交代?”
孙毓汶回头冷笑:“这个情势,谁还不心灰意冷?我是彻底不干了,就等着朝廷开缺。大清如此,谁还能弄得好?老佛爷,不成。你们,更是笑话!”
一句笑话之后。孙毓汶大声长笑,最后却又变成了抽噎,捂着脸跌跌撞撞就走了出去。满屋章京,呆若木鸡。翁同龢喃喃自语两句:“笑话……笑话……”过往种种,电一般地在他心头掠过。
“难道我这一生,真的是一场笑话?”
他已经恢复了镇静,整整衣服,扬声吩咐:“备轿!”接着就扫视一眼那些章京,冷冷道:“给顺天府尹传令,召集捕快夫役,协助李大人维持秩序,大兵进城,天子脚下,乱不得!”
几个章京还是呆呆站着,翁同龢突然大吼:“快去!我这军机领班的位置还没去,砍我脑袋的圣旨还没到!”
大吼之后,几个章京才作鸟兽散。翁同龢大步出门,他几个家人听命之后已经将轿子在隆宗门外准备好。隆宗门外护军乱纷纷的挤在一处,不知道在议论什么,看着翁同龢出来,只是用目光目送,谁也不敢靠前一步。
这个时候,寂静的北京城的夜里,已经响起了隐约地声响,更有调动兵队地军号声音响起。纷乱的声音由小而大,已经渐渐响起。翁同龢回头最后看了一眼夜色中宫禁憧憧的黑影,低头钻进了轿子:“去颐和园!”
在这个夜里,大队大队的防营士兵,在天子脚下,万方朝拜的北京城内奔走。军机处,总理各国事物衙门,东郊民巷公使馆,电报局,各大城门,宫禁之地,颐和园,全部由防营接管,各处要地,更有亲王大臣亲自坐镇接管。百姓们被这突如其来的事情惊动,全城沸腾,以为日军打进了北京,全城扰嚷,在北洋防营,步兵衙门,顺天府的全力弹压下,才勉强维持了秩序。但已经人心摇动,混乱当中多有伤亡。枪声也不断的在北京城的夜空当中响起。
末世气象衰微之处,莫过于此!
翁同龢是在路上被防营拦住地,顿时就押送颐和园。和他一起主动向颐和园投到的,还有文廷式等帝党大臣——就算自己不投到,也逃不了满城大索。
到了颐和园,翁同龢就被押进了院门口的护军歇宿的院子。成百防营士卒刀枪出鞘,层层看管。更不断有帝党大臣被送过来。翁同龢无数次的大呼要面见慈禧当面领罪,叫了半夜,也没人答理。
到了天色快明,才有一个意想不到地人物,亲自来看了他。
在那个人站在翁同龢面前地时候,他和翁同龢,一时间竟相对无言。
这人正是李鸿章。
□□□□□□□□□□□□□□□□□□□□□□□□□□□□□□
小屋之内,两个人互相打量。一个是帝师,帝党中枢,军机大臣。一个是地方第一大员,真正地大清重臣。各是一时风云人物。两人都注重保养,虽然年老但是并不显出多少老态。都是腰板笔直,气度俨然,举手投足全是重臣气象。
这个时候在颐和园这间散发着汗臭味地护军住处一窄小小屋里互相一看,短短半年时间。竟然都已经老得不成了样子!
比起来,李鸿章更是老得厉害。他个子在国人当中算是高大的了,这个时候腰背却已经佝偻,官帽底下露出的头发又白又稀,脸上皱纹一层又一层,和翁同龢对坐在屋子里仅有的两把椅子上面,大夏天的。他居然还套着一件棉马褂!
这两人。算是斗了一辈子。全大清都闻名的王不见王。私仇和派系不同地仇恨混在一起,早已不可化解。翁同龢一辈子都想拉李鸿章下马,而李鸿章也没少出手对付他。当初恭亲王和翁同龢一起被赶出军机,就有李鸿章下的药,翁同龢投效后党而不得,也少不了李鸿章背后递小话儿。这次更是带兵进京,一下将翁同龢的帝党迷梦粉碎!
但是看着李鸿章的颓唐老态,翁同龢竟然半天说不出话来。
李鸿章瞧着他,缓缓的将自己大帽子摘下来。挠挠稀疏的头发,苦笑道:“叔平兄,怎么了?我等着你骂呢。”
翁同龢呆坐在那里,缓缓摇头:“少荃,你怎么老成这样?”
李鸿章放下帽子,淡淡道:“裱糊了一辈子。突然发现裱糊不下去了,自然就在等死了。以为好歹能留下一个中兴名臣的名声,结果发现是一场空,精气神先垮了,臭皮囊还能怎么样?精神百倍地再去娶七八个小妾?”
“此次一进京,你的位置还能动摇得了?皇上和老佛爷两边,你选得准!可惜了,你李鸿章是忠臣,可惜忠的不是唐中宗,而是大周武则天!”
李鸿章微微摆手:“叔平,说这个无谓,现在不要惹得老佛爷生气,反而牵连了皇上。我只是来劝你一句,什么都担下来,皇上那里无事,你估计也死不了。”
翁同龢猛的站起,语气冷得象冰:“我为什么不死?什么事情都是我干的,关皇上什么事?少荃,我只有一句话,百年之后的史书,看看说我什么,说你什么!”
李鸿章坐在那里,老脸神色动也不动:“说我什么?我倒知道说你什么……大敌当前,反而意图称兵逼宫。不自量力之举,完全没有料到后果……你们借的还是徐一凡的一支兵,徐一凡是什么人?你们还看不明白?他真的入京了,还以为将来江山还姓爱新觉罗,还是这个我们卖命了一辈子的大清?我也快入土了,不想换主子效力……话再说回来,万一你们借徐一凡逼宫成功,大清是什么局面?我们天下督抚,是不会服这么个事儿的,只有四分五裂,勤王的勤王,自立的自立,要清君侧的清君侧,这么乱下来,日本人会占多大的便宜?我们还能成一个国家么?到时候,只怕要借日本兵平乱地,也大有人在!我知道那些后党大臣,能做出什么事情来!”
他语调一点也没变高,说得也缓慢,但是一字一句,只是敲在翁同龢心里:“……会说你什么?为了自己权位,行险弄权,身外百事不计。昏头昏脑,直到撞进深渊里头。我们在打仗啊……叔平兄……虽然赢不了了,但是也不能朝更坏地道儿走啊!这个时候,必须强撑着这个国家不分崩离析,不让人趁火打劫!我瞧着徐一凡也明白这个道理,他再跋扈,也没趟你们这个混水!叔平兄,你知不知道老佛爷本来的打算,是要废了皇上?你陷圣君于险地,为了成就你大清第一臣的梦,你说说,史书上面会说你什么?”
话说到一半,翁同龢已经软倒在了椅子上,眼前金星乱冒,太阳穴一跳一跳,似乎血要从脑门喷出来一样。他喃喃自语:“皇上……那皇上……”
李鸿章淡淡苦笑:“皇上,我们都在尽力保全。我说服老佛爷了,徐一凡窜起已经不可复制。这个时候,没法儿对付他,天下人也不答应。能在威望上牵制住他,慢慢再想法子对付的人,只有皇上了。立着皇上这尊佛,天下读书人,还是都看着皇上的。徐一凡毕竟势力还单,不能和天下为敌,他还得养望呢……皇上不废,你也死不了,回乡当安乐翁吧……”
听到死不了,本来一心想殉国殉主,名留青史的翁同龢不知道为什么却松了一口气。看着李鸿章。心里头却有另外一种火焰腾腾升起:“我翁同龢已经身败名裂。被你说得一无是处,再无复起之日。你却是定难扶危的大功臣!”
“少荃!你果然做得面面俱到,不愧是我大清第一裱糊匠!我也只有在这里祝你名垂青史,成我大清两百五十年第一臣!我瞧着史书怎么夸你,还要多留几部,传给子孙!”
一直不动声色的李鸿章这个时候却缓缓站了起来,静静的看着翁同龢,不知道过了多久,直到翁同龢的身子在他目光下都微微缩了下去。才低低开口:“史书上怎么说我?做臣子地逼皇上的宫?还是在小鬼子面前一败涂地?……叔平,我告诉你,老佛爷重新秉政,这仗是再打不下去了。去议和的还能有谁?只有我李鸿章!卖完了洋鬼子,再卖东洋人。我在史书上。名声还不如你!我要一辈子被人唾骂!一辈子的功业,垮得稀哩哗啦。还要去代表大清投降,我除了给大清延了几年的命,就是一个奸臣白脸,一个卖国贼!我要被人骂几百年,几千年!我有时候还恨,我做不了徐一凡!”
到了后来,李鸿章已经吼声如雷,腰板也挺了起来,仿佛还是几十年前纵横淮上,带着亲族和捻军太平军死战的那个土匪翰林,仿佛还是那个大清象征李鸿章!
翁同龢完全给李鸿章狰狞的神态吓住了,喃喃地想说什么,到了最后冒出来地却是一句:“那……徐一凡呢?你们怎么料理?”
李鸿章也终于平静了下来,浑身最后一点活力似乎也耗尽了。颓然坐下,看着屋顶喃喃道:“世老三献的策,要去电辽南诸军,以丰升阿统带,决不让徐一凡染指。要是他敢亲身来辽南抓权,有机会的话,就扣住他。慢慢再料理吧,老佛爷第一恨的是你们这些帝党,第一忌惮的却是徐一凡。世铎的计划,老佛爷准了,天亮了,就去电。”
听到徐一凡倒霉,翁同龢心里却是一阵快意。别人也比我好多少啊!当下却不知道怎么接口。他们都是大臣,知道局势,谁都明白徐一凡是大清对日本最后的抵抗力量,就算要求和,徐一凡在,还能少赔一点,如果坚持不降,徐一凡统合辽南诸军的话,未尝没有反击的力量。可是就是有些人,宁愿投降,宁愿多赔一些,也要扳倒徐一凡!
李鸿章看看翁同龢,目光虽然迟暮,但是却似乎看进了翁老头地骨子里面,他淡淡一笑,缓缓的将帽子合在自己头上,再慢慢起身:“反正电报局在我防营控制着,电报朝辽南早几天发,迟几天发,也不打什么紧……爱新觉罗家我是效忠到死了,这个国,也稍稍留点儿希望吧……我瞧着,徐一凡也不是你翁同龢……”
他声音极低,这几句话嘟嘟囔囔的,翁同龢没有听清,还想抬头再问。李鸿章已经微笑着朝他拱手:“叔平兄,来世再见。”
公元一八九四年九月二十二日夜,大清北洋大臣,直隶总督,一等伯爵李鸿章率防营十八营,奉诏以入卫京畿,防备日军从辽西走廊侵攻京师的名义,从天津连夜赶至京师。一夜之间,已经控制了北京城心腹要害,帝党大臣自翁同龢文廷式数十人以降,全部被锁拿。罪名是辅佐不力,至使辽南大败。更有离间圣母皇太后与光绪皇上之叵测情势。如何处置,等待战事之后再论。
在二十三日的白天,光绪就发出诏书,传谕天下,自承被群小包围,至使国事日非。自顾德才浅薄,奉请圣母皇太后再度垂帘,以应战事。而慈禧回谕不准,仍让光绪继续秉政操持甲午和战之事,慈禧唯求荣养于昆明湖畔。
北京城东郊民巷公使馆内地洋人第一时间注意到了这个远东老大帝国腹心地政治变动,各国公使在给国内去电的时候都纷纷断言:“清国求和在即,皇太后政治团体地复辟,就代表着这场远东战事的终止!”
天下大势,泱泱华夏的气运,真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
第四卷 不一样的甲午 第六十六章 … 夺权(上)
“大人!前面已经是锦州,我营前面的哨探,已经看到了大凌河西岸辽南诸军立营的旗号,咱们到了!”
几骑快马飞也似的从前面赶回来,马上骑士都是满头大汗,袖子卷得高高的。一迭连声的回报了过来。徐一凡带着的大队人马,正在席地休息,当兵的都肃静整齐的坐在一起,无声的吃着行军口粮。大家都是面色疲惫,两天两夜绕路前行,不眠不休,累死的马在后面丢了一路都是。当初这个营为了行动迅速,配了七八百匹马,现在不过还将将只剩一人一匹。这一切为的就是尽早赶到锦州一带收拾辽南诸军,现在徐一凡还有个钦差大臣的虎皮可以仗恃,谁也不知道,这虎皮还能扯多久,一路跋扈下来,徐一凡太明白自己到底在慈禧面前有多得宠了。北京城一旦有变,他控制辽南诸军的计划就要落空,整个战局就真的无法收拾,毕竟只凭禁卫军一军万余人,还是没有回天之力!
所以他就再度咬牙带队,这样狂奔赶路,顺便哀叹一下自己命怎么这么苦。别人穿越少有这样弄险的举动,好像随随便便势力就大得不用什么奇谋,练出来的兵培养出来的势力单纯压就压死人——好像撬动历史是一件再轻松不过的事情似的。
要让这么庞大沉重的历史车轮,从固有轨迹上面稍稍变化,每一点挪动,都要他这个穿越客赌上一切去拼!
直到出了巫闾山,看到大凌河,徐一凡才命令已经疲惫不堪的队伍停下休息,稍稍整理一下军容,顺便派哨探摸清楚现在前面是什么情况,不要一头莫名其妙的撞上去。
哨探回报的时候。他正盘腿坐在地上,费力的对付着一个酱牛肉罐头,几口吃噎着了,正满脸通红的问溥仰要水。溥仰这小子也正在吃饭,吃相比徐一凡还难看,愣没瞧见现在名闻天下的徐武穆海东徐帅脸都憋红了。
这个时候儿。就听见不远处响起了李云纵沉稳地声音:“大凌河西岸是谁的营头旗号?”
几个骑兵已经纷纷下马,当先一人大声回报:“是三角蓝旗。不知道是哪个营头!”
李云纵身边又响起了聂士成的声音:“是毅军,宋庆宋军门的营头!不对啊……他是钦差会办辽南军务大臣,身份地位仅次于徐大人,怎么毅军的营头扎在了大凌河西岸北宁这里?依克唐阿的营头呢?丰升阿的营头呢?怎么让这个钦差会办军务大臣顶在了最前面?”
跟着徐一凡同行的两员大将是李云纵和聂士成,选他们两个而不是徐一凡用得最顺手的楚万里也是有原因的。李云纵威严而能驭下服众,带兵是头挑的人物。去辽南就是打算镇住这些污七八糟的营头。然后拉着他们一头朝小鬼子撞过去,也不要什么奇谋。这上面李云纵就比楚万里合适太多了。至于聂士成,当然是要用他熟悉辽南诸军的长处,多少能拉上一点关系。
带着这俩人,就一点不好。楚万里是个没皮没脸的,老喜欢跟在徐一凡身边说废话,看笑话。带着这两员大将,他们没事是绝不往徐一凡跟前凑,只是和官兵在一起。这两天地路赶得是无趣得很。
听着李云纵聂士成和传骑问答,正在吃饭的溥仰陈德这帮戈什哈们都丢下手里的罐头站了起来,朝那个方向看去。丢下徐一凡掐着喉咙在那里摇头摆尾,瞧也没朝他那里瞧一眼。
满地整齐坐着的官兵们全都停下吃饭的动作。辛苦赶路就是为了夺取辽南诸军节制大权,当初朝廷怎么对付禁卫军。从官到兵,大家多少有点数。现在几百人就深入数万人的辽南诸军当中,士兵还好,哪个军官不提着一分心思?现在终于到了地头,谁都觉着心跳加快了几分。
这权,可怎么夺?
大家不约而同的都想到这个问题,目光顿时又齐刷刷的转了回来。几百个人都看向徐一凡这里。溥仰他们顿时瞧出不妙。飞也似的摘下水壶送过去,徐一凡接过咕咚灌了一气儿。才一脚踹在溥仰身上:“他妈的,差点噎死老子!”
溥仰没敢答话,灰溜溜的伺候在一旁,就瞧见李云纵和聂士成他们大步走了过来,一丝不苟的就要行礼,徐一凡却伸手拦住:“怎么?是宋庆在锦州城外,反而是其它人在锦州城内?”
李云纵目光深深的,缓缓点头:“看来是这样。”
聂士成也皱着眉头:“这事儿邪……”他轻轻摇头:“大清带兵的事儿,大人也清楚,是不是甘心听令,卖命死战,那要看派系,看感情,看关系……咱们当初就不怎么听叶志超的,打仗是冲着中堂,冲着朝廷。真要走的时候,我带着二千人说走就走了………可是平时,这上下的体制脸面却维系得紧,谁也不会扯破了面子………辽南诸军,大人没到,宋庆老军门体制最尊。怎么着也是他在后面坐镇,别人的营头在前面顶着?退到辽阳的溃兵已经说了,田庄台一战,是丰升阿的营头先溃下来,现在到锦州安顿下来,鬼子前锋离这里百余里,只要一时没有开兵打仗的威胁,不管宋军门是不是真能节制着丰升阿他们,按照常理丰升阿是要请罪等候处置地。更没理由让宋军门顶在最前面………难道有什么变故?”
聂士成打仗颇为悍勇,却不是彻头彻尾的武夫,官场的事情也算熟悉明白。这一番疑问合情合理,句句都在根子上面。话里面藏着一个最要紧地意思,钦差会办辽南军务大臣现在给赶到了锦州城外,等着徐一凡这个钦差总办辽南军务大臣的场面又会是什么?
李云纵听了眉毛皱得更紧,徐一凡却一笑摆手:“这有什么好扯的?无非就是现在在锦州的人是朝廷真正想用来控制辽南诸军的,守着锦州,也就是守着了最新获得朝廷电谕的渠道,而宋庆无非就是受排挤的。只有顶在外面。我们要干的,就是拉着宋庆去收拾城里面那个!”
聂士成身子一震:“丰升阿,依克唐阿?是哪一个?”
徐一凡笑着摆手:“我管他们是谁呢,反正谁在收拾谁……云纵,集合队伍,咱们先入白发老将宋庆的军营。拿出点精神头出来!”
他伸手就摘下马鞭,大步就要朝马桩走去。不少军官都看着这里的动静,瞧见徐一凡迈步,就要下令等候的士兵们跟着动作。李云纵却一把拉住了徐一凡,低声道:“大人!万一有变……万一朝廷下令正在等着对付大人,我们就这么自己送上门去?”
徐一凡冷冷的瞧了李云纵一眼,而李云纵却眼睛眨也不眨地看着徐一凡。聂士成在旁边听着。突然就是一身冷汗。这是徐一凡的心腹大将,第一次当着众人表达了对现在这个朝廷的不信任!不管他们以前暗地里是怎样,现在似乎就已经肆无忌惮的表现出来,哪怕当着他这个才投效的外系将领也无所谓。禁卫军自李云纵以降,只服从徐一凡,只担心他的安危,只以他的利益为重!
辽南的阳光下,李云纵英俊地面容冷硬如铁,一句句让聂士成冷汗津津而下的话从嘴里不带分毫感情色彩的吐出。
“………大人。战局安危,系于你一身!朝廷只会觉得败局已定,大人如此奔走,试图力挽狂澜,只会被看作眼中钉肉中刺,连宋庆这样忠心的朝廷老将。只是因为还愿意打一下就如此被排挤,他们对大人,又会怎样?也许一份电报过来,就有不测!大人,您转战南北,已经为国人守住了最后一点希望。此战就是最后败了。责任在谁,也已经很分明。万一您有所不测。这国人最后一点复兴雪耻的希望也都没有了!”
聂士成已经汗透重衣,李云纵话里意思,已经再明白没有。他下意识的转头四下看看,结果瞧见了徐一凡的戈什哈队长溥仰,这个黄带子一脸的不以为意,仿佛什么也没听见。而李云纵说这些话,也丝毫没有避开这个黄带子的意思。
要不就是溥仰傻,没听出楚万里话里地意思。要不就是他已经真正的融入了这个团体,甚至都已经忘记了自己出身。
聂士成却不知道,满清末世,这个朝廷,这个爱新觉罗的宗室,没有给溥仰这个宗室混混一点儿尊严和温暖,只是由着他一天当两晌的瞎混。但是禁卫军这个生机勃勃,正是势头一路向上的团体,却给了溥仰从来未曾有过的尊严和做大事,做正事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历史斑斑可证,一个奋斗的团体当中,背离自己出身和阶级的人,实在多不胜数,现在也不少溥仰这个脑子容易冲动的家伙一个。
徐一凡也没太在意聂士成的心思,人有的时候,选择站在什么立场都是身不由己地,一切都是大势所趋。聂士成现在在他这个山头,只能唱他徐一凡地山歌………他这个时候只是很满意李云纵的表态——两年啊,整整两年,老子上蹿下跳,拼死拼活,忠心小弟终于培养出来了!
他轻轻甩开李云纵地手,长叹一声:“我不能白来一趟啊!”
“大人?”李云纵神色不动,静静的反问了一句。谁都以为他在说这两天路赶得辛苦——白走两天路有什么了不起的?
看着大家目光,徐一凡也知道他们的疑问,他也无从解释。甲午这场噩梦,从他穿越伊始,就横在他的面前,象一个梦魇始终压在他的头顶。这是一场决定了未来百年民族气运的战事!
历史大势就是如此,气运一旦失去,再想追回来,就步步是血,就回头已经是百年身。
他走到了现在这个地步,清廷败得越惨,他逆而夺取的道路就越容易………可是,就看着这个东邻这样崛起,然后在今后的岁月里,还要付出那么大的牺牲,才能将它的野心彻底打回去?
还不如在现在多保留一些元气。让这个在真实历史中,未来几十年里,因为甲午的滋养而崛起的造成民族生存危机的大敌,没有这么一个崛起的机会。
要是自己没走到现在这一步,没有能力,估计也就发发牢骚也就算了。可是现在自己偏偏有这个机会啊!他太了解真实历史上日本为了这场甲午战事已经打成什么样的惨状了。这场胜利对日本来得是多么的运气。只要再坚持一下,再争取一下!哪怕整个天下都已经望风披靡!
弄险就弄险吧。平时他耍宝,他装B,他玩儿心眼,看见美女流口水,憋着这样那样的心思偷偷摸摸的挖现政府地墙角………可是有些东西,可能真是烙在炎黄子孙血里面的。
都走到了这一步。他不能白穿越啊………
几个人无声地对视着,各人都怀着各人的心思。到了最后,徐一凡只是一笑,对着李云纵道:“跟不跟着我?”
李云纵默默点头,并没有答话,只是转身用力的朝带队营官王超一挥手。军官们早就绷足了劲儿等着这边命令。李云纵一下令,顿时各种各样的口令声短促的响起。马牵了过来,军官士兵翻身上马,排列得整整齐齐。当先执旗兵捧着禁卫军苍龙军旗,坐在马背上身姿笔直,两日昼夜兼程的疲惫,现在在这支队伍身上,仿佛丝毫不曾存在过!
戈什哈们也早就将马牵了过来,徐一凡当先翻身上马。李云纵紧紧跟随。徐一凡抓着缰绳,突然转头看到还站在那里地聂士成,笑道:“功亭,怎么?不想走了?”
聂士成浑身一震,顿时抓过了一匹马的缰绳,也飞身上马。自从他决定投效徐一凡这个离经叛道的海东大帅之后。他根本就无从选择了!这场战事让整个大清都在变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