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风-第1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深入敌境进行间谍活动的时候伪装保护自己。

出于这样的考虑,王静辉非常及时的向河套平原的情报总站发布了命令,让他们推迟进入辽国上京道的时间,先全力帮助定西军恢复河套平原的生产和畜牧,然后伺机分批进入辽国或是向西穿过大漠进入大宋还没有掌握的原西夏的黑水镇燕军司,前往黑水镇燕军司的谍报人员是那些掌握回鹘和黄头回纥语言的间谍——那里是西夏最后没有投降的地方,尽管那里的兵力只有四五万而已,但有着广阔的大漠作为天险,想要彻底消灭他们可比攻取兴庆府还要难——那里的大漠可比所谓的“八百里瀚海”要广阔的多,那才是真正的“海”——真正的大沙海!

不过不能不说王静辉的这道命令非常及时,因为就在那些情报人员收到命令后帮助定西军稳定河套平原局势的时候,在汴都开封情报局的本部中收到了涅心从辽国大定府发来的紧急情报——阻卜部酋长磨古斯发动叛乱,属下偏将耶律绾斯、徐烈见磨古斯军队声势锐不可当,没有交战便逃跑,此举致使辽国西北路招讨使挞不也被诱杀!

王静辉在接到这份异常重要的情报后,立刻从驸马府的书房中跳了起来——他就是不用看虽紧急情报后面附录的资料也知道这个挞不也来头实在是不小——挞不也就是辽国大名鼎鼎的耶律仁先的儿子,耶律仁先和现在镇守在河北的韩琦一样,有韩琦在辽国不敢入侵河北,而耶律仁先也同样在辽国南京析津府震慑大宋,而且相对韩琦在国内的声望而言,耶律仁先更胜一筹——他可是辽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三于越”唯一健在的一个,而且是被认为自耶律休哥阵亡后辽国第一人!

最让王静辉好笑的是,挞不也的结局可能真是宿命在作怪——当年阻卜部酋长塔里干反叛辽国,塔里干正是磨古斯的亲叔叔,当初被辽国皇帝任命西北路招讨使的也正是挞不也的父亲耶律仁先。塔里干两次造反都被耶律仁先所破,最后一次塔里干败得更惨,被耶律仁先追杀八十里全军覆没,以至于前来救援的别不里斯和秃没等人到战局糜烂至此后掉头就跑,而塔里干则被耶律仁先所杀,这次风水轮流转,轮到挞不也被塔里干的后人给干掉了。

塔里干、挞不也和磨古斯都是真实的历史人物,挞不也是耶律仁先的儿子,而塔里干和磨古斯之间的关系则不明,另外就是塔里干到底是否被耶律仁先所杀,《辽史》上面也没有给出明确的记录,至于这场磨古斯所引起的叛乱时间也没有确切记录,但根据戒念的推测是发生在公元1083年左右,我以剧情需要将此事件发生时间提前,各路深明《辽史》的神仙不要过多追究!谢谢!!

第三百六十六章 远交近攻

“挞不也,字独堇,因为随父耶律仁先平定重元之乱有功,遥授忠正军节度使,赐‘定乱功臣’的称号,掌辽国殿前点检司事。在辽国魏王耶律乙辛执掌大权之前借着其父的威望,任高阳军、临海军节度使、左皮室详稳。耶律乙辛掌权后,作为后族所培养的中坚力量依然在我朝治平五年被任命为西北路招讨使。其人非常能干,在我朝熙宁二年的时候率领西北各部酋长入朝参见耶律洪基,被加兼侍中。”王静辉仔细的介绍着挞不也的生平。

“观此人经历应该是个有为之人,为什么还会被磨古斯所诱杀?!”文彦博皱着眉头说道。不是他不相信情报局的情报准确性,事实上这几年来情报局的工作成绩令大宋统治高层非常满意,本来司马光、王安石和文彦博等人虽然赞同成立情报局专门刺探敌国虚实,不过没有想到就在成立之后立刻就有大量非常有价值的情报返回,甚至在韩琦和富弼时代就已经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不过那个时候大宋的最重要敌人并不是辽国而是西夏,所以辽国情报网的成绩才会被人忽视。

“事实上自耶律洪基继位辽国皇帝之后任命萧敌禄为西北路招讨使,辽国对治下的少数民族就力求采取迁就姑息的策略,多选择一些柔弱人惠之人担任此职。这样做的后果就是直接使以往被辽国强横武力镇压之下的各部落又逐渐骄横跋扈起来。若论萧敌禄之下西北路招讨使,挞不也尤为包含宽容,边防之事日益废弛,结果就在挞不也被兼加侍中后的六个月后被耶律乙辛以此为由将他改任西南面招讨使。这次磨古斯叛乱袭扰辽国上京道及至到了临潢府,原西北路招讨使何鲁扫古本就是只会阿谀耶律乙辛之辈,出战自然不利,耶律洪基下令挞不也代之。在辽国的情报网络之所以对这个重要的任命反应迟缓,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于耶律洪基下达任命的时候是在北地小斯谷打猎临时下达的,我方情报人员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正恰逢挞不也阵亡……”王静辉没有直接回答文彦博的问题,而是点明了挞不也和他的前任何鲁扫古没有什么区别,一个是借父亲的威名坐火箭升到西北路招讨使的位置,另外一个则是靠拍马屁。

皇帝赵顼听后虽然有些皱眉,但这个时候能够获得这份有着非常意义的情报已经是非常难得,要知道以前宋朝的统治高层获得辽国的情报都是靠互派使节的机会来了解的,不但语焉不详,更是令人无从推测——他们在辽国逗留的短暂时间内,可能连辽国朝廷内部的派系都搞不清,更何况来弄清楚这样相对隐秘的事情呢——辽国距离大宋实在是有些远了,更何况辽国所统治的疆域也不是宋朝君臣所能够想象的广大——辽国的领土比宋朝大了两倍不止,连大宋自己在南方发生的事情都反应迟缓,更何况是对手西北之地呢?!

虽然有些皱眉,皇帝赵顼还是出言问道:“爱卿,辽国的探子们可弄清楚双方交战的详细情况?!”

赵顼在问这个问题的时候连他自己都不是很自信,因为距离实在是太远,挞不也被杀的时间恐怕距离此时已经过去了一个月不止,能够把情报传到已经不易了,要是得到详细的战况可不是那么容易。只是赵顼听到王静辉在汇报的时候用到了“诱杀”一词,估计双方交战的情况多少也知道些,但王静辉这次来的时候是听的情报翻译人员直接口头汇报,皇帝本人见到那几张写满鬼画符的“天书”自然是一筹莫展,就是王静辉自己也是对这种情报文字勉强读懂而已。

“这要从磨古斯接任阻卜部酋长的来历说起,当年辽国的有识之士便已经认识到这些在其治下的部落对其统治的危害性,提出了分而治之的策略,将以前非常强横又多叛乱的部落加以分化,一个大部落分化成两个甚至是数个小部落,部落酋长也是经过辽国统治高层的册封才可以获得承认。最为明显的便是辽国西北的阻卜部和东北的女直各部,阻卜部由于和当初的契丹一般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文字,所以其内部向心力还是非常强的,尽管被分成南北两个大阻卜部,但依据联系紧密。挞不也成为西北路招讨使后,这个磨古斯担任北阻卜部酋长的资格正是挞不也举荐的!”王静辉说道。

“啊?!”众人对磨古斯这样的人担任阻卜部酋长的来历都有些惊讶,这样的事情要是放在大宋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尤其是杀叔仇人的举荐更是显得不可思议。

王安石皱了下眉头说道:“难道这和辽国国内两党相争有关?!”

王静辉笑着说道:“具体内情在下也不是很清楚,情报人员更是无从探察,不过据情报分析人员推测是和辽国的宫廷斗争有着很深的关系。挞不也是后族着重培养的人才,借助耶律仁先的威名正好可以和耶律乙辛与张孝杰一党相抗衡,但是无论如何挞不也必须积累自己的功劳——熙宁二年的那次西北路各部酋长入大定府朝见耶律洪基正是彰显其能力的表现,说白了挞不也为这次朝见背后不知许给了各部酋长多少好处!磨古斯是塔里干的亲侄子,据说长得特别像塔里干,塔里干虽然战败身死,但其在阻卜部的威名却一直不倒,阻卜部的各个小部落一直就非常优待磨古斯,塔里干旧部一直就追随着他,是以挞不也搞出这出各部酋长觐见皇帝的戏离不开磨古斯的配合,估计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挞不也才冒险推荐磨古斯成为阻卜部的酋长!”

众人听后也都是摇摇头,虽然这种说法仅仅是推测而已,但从事件发展的脉络来看,估计这十有八成是真的,由此也可以看到辽国宫廷政治在耶律乙辛掌权后发展到了何等激烈的程度。以大宋君臣的政治观念,当然不能理解辽国政治斗争的残酷性,自太祖皇帝立朝来立下不杀士大夫的誓言后,大宋的政治斗争尽管也是波澜起伏,甚至发生过夏竦诬蔑石介诈死要开馆验尸的惊人事件,但最终还是众多朝廷大臣的阻止下没有使其得逞。夏竦和石介事件已经是大宋立国百年来最为恶劣的政治事件了,其他最大不过是贬官,而辽国的政治斗争从这几年反馈回来的情报看来都是真刀真枪的比画,要是不见鲜血双方都不会罢手的!

“正是因为磨古斯担任阻卜部酋长是由挞不也推荐所致,挞不也派人去诱降磨古斯,磨古斯顺水推舟的假装投降,挞不也在乌古敌烈统军司镇州西南面的沙漠中迎接磨古斯,并且还下令军中不得轻举妄动。磨古斯率兵赶到以有心算无心,在晚上偷袭了挞不也的大营,几乎将挞不也所带的三万契丹军全部歼灭,到了白天得知消息的耶律绾斯和徐烈见到磨古斯的声势太盛,便丢下了身处包围中的挞不也独自逃生,挞不也最终不敌被害!”王静辉简略的描述了战况,这些都是听情报人员的汇报,他也照葫芦画瓢复述了一遍,尽管非常粗糙,但用来糊弄眼前这些人已经是足够了,事实上这份情报上所描述的也就这么多了。

“那现在磨古斯的叛军现状如何?他们已经到了哪里了?!”郭逵最为关心军事进展,他所问的也正是宋朝君臣最为关心的内容,挞不也是辽国的大臣,死了对大宋一点损失都没有,不过磨古斯的叛乱若是足够大,以至于威胁到辽国的统治,那大宋在里面所做的文章可就大了。

王静辉摇摇头说道:“这份情报对此没有太多的介绍,可能连辽国君臣自己也弄不明白!”

“啊?!”郭逵听到这个答复显然非常不满意,这算什么事啊!

“辽国实在是太大了,它的地形和大宋完全不同,郭大人在西北也是多年,西夏倒是和辽国有很大的相似,不过辽国比西夏可是大得太多了。根据这份情报可以推算挞不也被杀已经快一个月了,想想以磨古斯的实力,攻下乌古敌烈统军司不成问题,而乌古敌烈统军司在辽国的敌烈八部中部,距离辽国的上京临潢府至少也是四五千里之遥!我们的情报人员在辽国大定府直接获取情报,那也是辽国的鹞鹰飞行了至少四天的时间才送到的,可想而知由于道路不便、通信不便,就是连辽国自己也无法判断磨古斯到了哪里!”王静辉说道。

听了王静辉的话后,不仅是郭逵,整个福宁殿中的宋朝君臣的嘴巴都已经张成了“O”型,辽国的广阔实在是他们所不能想象的,至少王静辉也只能够根据粗略的计算可以得知磨古斯的军队一个月前歼灭挞不也的地区还在后世的中蒙边界地区。要知道明朝的时候讨伐蒙元残余势力,徐达北上蒙古就已经困难非常了,在茫茫草原上和在沙漠之中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以至于远征军在蒙古游骑的骚扰下勉强身退回到大明。那是三四百年后的事情了,交通不便在地理上的差异足以让任何一个穿越而来的后世之人瞠目结舌,就是王静辉自己也是炸舌不已——他在这个时代最远的行程也不过是从平氏镇到汴都开封千多里的距离,那个时候他就当是旅游观光一路玩着走了半个多月才到,以后还去过更远的杭州,不过中间坐船也没有觉出什么来。

王安石皱了皱眉头说道:“这么说来磨古斯的叛乱对辽国并没有什么影响了?”

“根据距离来说,磨古斯叛乱对辽国的统治应该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不过现在的辽国也不是几十年前萧太后执政时期的辽国了,辽国想要平乱就需要有钱来做军费,可是辽国财政崩坏的状况比其立国以来任何一个时代都要糟糕,这磨古斯叛乱也不是这么容易平定的!”王静辉据实回答道。

平心而论,磨古斯这次叛乱确实是对辽国的统治无法产生颠覆性的作用,不过其意义却是深远的——这次叛乱也使王静辉和宋朝君臣对辽国内部情况有了更深的认识,在大宋君臣的心中,以往无比强大的对手都是隐藏在云雾之后,让人无法琢磨,情报局这几年来的工作使他们认识到辽国内部是怎么一个样子,这次叛乱则更加清晰的告诉了他们契丹和他统治下的其他民族之间是如何的剑拔弩张。

在王静辉的记忆当中,辽国是被在东北崛起的女真建立的金朝所击败,而不是在此时被从来没有听说过的阻卜部所推翻,可以预见磨古斯所引起叛乱并不能真的拿辽国怎么样——“经过自己非常有针对性的经济破坏,此时的辽国已经远非是历史上的那个辽国,如果因为经济问题辽国无法顺利平乱,那以后的历史还轮得到东北的女真来发言么?!”王静辉在脑海深处闪过了这么一个念头。

王安石与王静辉的对答使在座的几个人心中刚刚升腾起的那点儿热情变得烟消云散——磨古斯的叛军距离临潢府还有四五千里,那距离辽国的中心大定府岂不是要六七千里,就算磨古斯的野心再大,恐怕也很难拿辽国怎么样,辽国只要拖延下去等到局势利于自己的时候发动反击就足够了。换个最坏的结果,磨古斯就算反叛成功,只要辽国有护卫自己的能力,把整个上京道让给磨古斯又如何?!毕竟那里地域虽然广大,但缺乏发展所必须的人口和其他便利条件,想要发展起来没有个几十年是休想,甚至都很难称得上是一个国家,充其量不过是汉之匈奴、唐之突厥,不过骚扰的对象却变成了同为游牧民族起家的契丹而已。

“既然如此,爱卿对辽国发生的这次叛乱有何安排?!”皇帝赵顼不甘心就这么放过辽国,尽管他已经从汇报中清楚的认识到现在大宋在辽国发生叛乱的时候还是无法出兵收复燕云,出兵没有问题,大宋完全可以负担的起,不过显然辽国在大宋灭夏之后在大宋的北方边境部署了重兵,对大宋的警惕性非常高,磨古斯叛乱至多是消耗其实力,而来自宋朝的威胁才是最重要的!但是赵顼还是非常期待他的妹夫能够有什么奇谋来让辽国吃次大亏。

“可能性不大,不过值得期待!”这就是赵顼心中的意愿!

王静辉在接到这份情报之所以能够在书房中欣喜若狂,不是因为他把磨古斯的叛乱看得有多高,而是在于其“意义”——这给他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就像后世美国的做法一样,扶植对手的反对势力来达成消耗对手实力的目的——中国的台湾,更早的是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扶植阿富汗的反对力量,其实这些都是辽国玩剩下的——辽国也曾扶植西夏来和大宋作对,消耗大宋的实力以使大宋无暇北顾!

“远交近攻!”王静辉说道:“就目前来说我大宋出兵伐辽并不是很好的时机,磨古斯叛乱还不足以使我们担负如此风险,所以‘近攻’先放在一边,重要的是‘远交’!从地图上看,阻卜部的活动区域主要是在辽国的上京道和西京道的北部,这里正好和我们刚刚收复的河套平原相接壤,我们可以‘就近’来交好附近的阻卜部部落,派出密使去联系阻卜部。我们大宋可以为阻卜部提供兵器,和他们开展贸易。要知道辽国在这么远的地方,其控制能力是十分微弱的,这些我们完全可以做到!”

“可是万一磨古斯叛乱被辽国短期内平定,那我们该怎么做?那我们所作的岂不是白做了么?!”文彦博说道。

“一个磨古斯倒下去……还有更多的磨古斯会站起来!”王静辉笑着说道,他刚才差点儿顺口把后世小品中的“名言”给说出来。

“随着我大宋对辽国的贸易和走私的日益深入,辽国的财政崩坏会日益严重,就算辽国君臣不惜与大宋反目关闭互市椎场贸易,那暗中的走私也足以使其经济崩溃。为了填补这个‘窟窿’,辽国只能够更加残酷的盘剥其本国百姓和其治下的各个部落,其内部的叛乱会越来越多,作为叛乱的‘常发地域’——上京道和西京道北部,我们可以武装那里的部落增加辽国的负担,使辽国更加疲于应付无暇南顾。其实不仅仅是上京道和西京道,辽国的东京道是女直的聚集地,我们一样也可以在那里培养辽国的敌人!”王静辉笑着说道。

挞不也在史籍上记载的阵亡地点是在镇州,关于镇州的具体地点戒念手中有两个版本,一个说是在今天的河北境内,另外一个是在戒念所使用的地图上,镇州的位置被标定在蒙古的乌兰巴托附近,土兀剌河西岸。戒念更倾向于后者,因为河北已经是辽国的南京析津府附近了,不可能打到这么远,而在乌兰巴托附近也不合理,因为在地域上磨古斯的帅府和西北路招讨使帅府都在蒙古的南部,不可能跑到北部的乌兰巴托附近去交战。所以在文中将双方战争的地点放在了乌古敌烈统军司,这是虚构不要较真!谢谢!!

第三百六十七章 贸易

“培养辽国的敌人?!”皇帝赵顼反问道,刚才他因为震惊于阻卜部之遥远,而忘记了阻卜部其实就是在河套平原以北,其在地理位置上已经和大宋接壤了。

“由于新式的冶炼技术不断的投入使用,还有火器的大规模装备部队,大宋军中的武器装备势必会发生极大的变化,现有武器还有铠甲等一切相关军事装备都要面临更换的压力,这对于大宋刚刚开始稳定的财政将会造成极大的冲击,要知道大宋的军队到现在为止至少还有百万之多,人手换一把新刀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更何况其他比较昂贵的武器了!这些被淘汰下来的武器除了回炉重新冶炼之外,如果卖给辽国的少数民族将会得到一笔不菲的收入……”

“不过那些少数民族如果得到了大宋的武器,不说辽国在清楚了其中的内情之后会有何反应,就是那些得到我们扶植的辽国少数民族会不会反过来劫虏我大宋呢?!”司马光打断了王静辉的话。

“这种可能性也可能会发生,毕竟所有的事情都会有两面性,他们既然连自己的国家都要反叛,难保不会来进攻我大宋!”王静辉实事求是的回答道,他没有回避司马光的责问,毕竟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非常大,也没有必要在此问题上掩耳盗铃。

“不过我大宋和其接壤的地方到目前为止也仅仅是河套平原地区,可能不久还会有原西夏的黑水镇燕军司,但是那里可利用的价值不大,要知道那里的沙漠面积足有六分之一个大宋这么大!只要定西军镇守在河套平原,那里的安全就不用太多的顾虑,况且河套平原的开发刚刚开始,而且主力都是辽国的牧民所组成,即便受些损失对我大宋来说也可以承受。就是退一万步来说,既然已经和辽国的上京道接壤,我们面对阻卜部的挑战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还不如趁此机会较好阻卜部,将他们的怒火引到契丹人身上,只要定西军有足够的武力威慑对手,而且河套平原的防御面比较狭小,那北方的游牧民族就不会轻易涉险!”王静辉坚定的说道。

“只要自己足够强大,就可以震慑对手不会轻举妄动——定西军完全有这个能力来担负河套平原的安全!”王静辉最后又补充了一句,他并没有见过定西军的战斗力,但那支部队里面却有自己三个弟子长期坐镇,用不了多久天机、济成也会进入到这支军队中。优秀的人才补充不仅仅是带来实力的增长,更还有战斗方式的转变——面对很可能是成吉思汗的祖先,他们所采用的战术是标准的游牧民族战斗方式,想想后世蒙古人的战绩,他完全相信定西军也不会逊色到哪里去,不过这支利剑却直至北方游牧民族!

王静辉的话音一落,整个福宁殿中陷入了一片沉寂当中,众人都在急速的衡量其中的利弊,不过此时曾公亮却站出来说道:“臣以为将大宋已经淘汰的武器卖给阻卜部人可行,只要严加控制即可,甚至大宋在治平元年所装备的火器卖给他们也可以!”

王静辉听后一愣,他没有想到第一个站出来赞成自己这个疯狂计划的人居然是曾公亮,不过他的思绪一转立时想通了其中的缘由——曾公亮的大本营是在河北!长久以来河北一直面临辽国的军事威胁,尽管大宋现在实力增强也是如此。宋辽两家的交锋肯定是要来的,但能够开辟西北战线来减轻战争对河北的破坏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王安石、司马光、郭逵等人眼中也都有若有所思的神色,显然以他们的智力完全可以推想到曾公亮的小算盘。不管曾公亮心中到底是怎么盘算的,只要在这个时候支持自己的意见,王静辉没有必要去责备曾公亮假公济私的行为,也许人家还没有自己心中所想的那样龌龊。

“曾大人所言及是,因为辽国上京道没有任何硝石、硫磺的矿藏,也许有,但以他们当地落后的生产能力根本无法开采,至少契丹人的火药作坊的原料来源都是从中京府附近开采或是也从硫球进行少量的走私。其实就算给他们火药的制作原料,他们没有配方也是无济于事,我们和契丹人都不会把火药的制作配方交给他们,简单的混合所制作出来的火药爆炸威力欠佳不说,甚至有的还不会发生爆炸。现在大宋的火器制作已经不是有原料就可以的,其结构也大大增加了仿造火器的难度,大宋将火器已经向高丽等国出售,再多一个阻卜部也没有什么,不妨把价格开得更高一些!”王静辉笑着说道。

自从萧佑丹去世之后,他所建议的和大宋一样从硫球购买火药制作原料,并且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加大研究火器的意见也基本上被耶律洪基所采纳。不过硫球的火药原料贸易基本上被大宋所垄断,在辽国的威逼下硫球勉强同意想辽国出售硝石和硫磺,可是大宋的海上力量却时时刻刻监控着海上的动向,尤其是火药原料这么敏感的东西更是重中之重,是以尽管辽国能够从硫球购买到原料也无法大规模运回辽国。

萧佑丹的死使得王静辉将硫球纳入大宋直接统治之下的策略落空,但是大宋统治高层已经极为重视火药原料问题,就算他不从中推波助澜,大宋君臣也在私下想办法来实现这一目的。至少王安石等人在计划假意放松在海上对辽国的监控,让硫球大胆将原料卖给辽国,然后堵截一次大的作为借口来讨伐硫球,这个计划已经正在实施的过程中,只是缺乏一个恰当的机会罢了。

辽国这么一个实力强大的国家和大宋并存在这个时代,双方都无法使用武力将对方抹去的结果便是都坐下来在暗地里较劲,武力斗争转化为政治制衡其中一个重要的砝码便是“礼”。双方都不大可能去进攻剿灭其他周边的小国以充实自己的力量,不过具体到地图上反应出来的结果便是大宋吃亏——大宋周边的小国远远多于辽国——西夏、大理、交趾、吐蕃……尤其是西夏对大宋一直就有很大的威胁,不过这个最大的肿瘤已经被大宋不动声色的给切除了,速度快得令人惊讶,没有给辽国任何机会插手其中。

在西夏这盘棋上已经输了一局的辽国再也不肯输掉下面的棋局——除了西夏之外,至少在未来的二三十年当中是没有一个大宋周边小国能够对大宋造成西夏那样的威胁,大理没有什么进攻性,吐蕃和交趾倒是有心思但实力不够——吐蕃诸部还没有形成一个类似唐朝时期那样强大的中央集团,现在还处于松散的部落联盟当中,况且他们已经被大宋在灭夏之战中所使用的火器吓坏了,甚至眼睁睁的看着垂涎已久的河西走廊地区被宋军占据而毫无作为;至于交趾就更不用指望了,大宋日益蓬勃发展的海外贸易的同时,也建立了一支令人生畏的海上力量,以往从陆地上大宋还真难触到交趾的痛脚,现在只需要用战船投放便可以直接威胁到交趾的统治——这样的国家难道还指望他们来拖累大宋?!可惜了西夏!契丹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怀念西夏,有西夏来制衡大宋的日子可真是令他们怀念啊!

“臣以为向阻卜部走私火器可行!”文彦博和郭逵不约而同的说道,说完两人还对视一眼,非常呀异对方和自己的想法居然破天荒的这么一致。一直以来枢密院固然也有武人人枢密使一职,但这种情况很少发生,更多的是文人来担当此职用以压制武人势力,这也是宋朝开国者们借鉴了自唐、五代以来的教训,因为宋太祖赵匡胤本身便是以武人兵变起家建立了大宋的缘故,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要想达到长治久安使自己的子孙稳保皇位,压制武人势力是必须要做的头等功课。

文彦博和郭逵的意见让所有的人都点头——大宋向外出口火器已经不是一天半天的事情了,尤其是与辽国接壤的高丽更是大宋的头号火器交易国,借着从大宋手中购买的火器,不仅使高丽和大宋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更使得高丽和辽国之间的关系日趋冷淡。高丽这几年对长白山部和回跋部女直发动过三四次比较大的攻击,这也直接触动了辽国统治高层的神经——女直固然对辽国不敬,时常发生叛乱,但再怎么说那也是辽国的内政,也轮不到高丽来插手其中!

与高丽的火器贸易除了让大宋在政治上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之外,更是在经济上得到了众多实惠,反过来还促进了大宋火器的生产和更新换代,降低了大宋军队装备火器的成本,使得火器大规模装备宋军成为了可能。如果要是参考高丽的火器贸易实例,将并不是用最佳配方生产的火药所生产的火器用于买卖的话,这样低级别爆炸威力的火器确实是对大宋没有什么威胁——这种火器在战场上所起到的作用更多的是威胁和恐吓,对那些没有见识过爆炸的女直部落人还是非常有效果的,甚至在一些战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过这对宋军却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为宋军手中所装备的火器才是真正可以用于实战的,其威力更是高丽人所想象不到的!

“和阻卜部结盟一事,爱卿要尽快派人联络,通商互市或者是走私兵器甚至是火器都可,不过这些都要会同枢密院订制出一个条陈,那些可以卖给阻卜人的都要有个详细的规划,但是切记不可养虎为患!”皇帝赵顼说道。

赵顼最后的话算是给这次会议定下了一个结论,尽管所有的人并不像王静辉那样非常看重阻卜部叛乱的影响,但心中想到能够给老对手找些麻烦事来保证宋辽两国之间的继续和平,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再者当年宋夏之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