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风-第1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干股,已经把耶律家奴给摆平了。比较可惜的是后族这次又做了缩头乌龟,张孝杰在一边吹口气,那边就没声音了,这可真够窝囊的,照这么发展下去那个耶律浚还能够继承皇位么?!”马人华说道。

涅心笑着说道:“耶律浚自然是不会继承皇位的!先生在我临来的时候曾经面授机宜,不要说我们从中挑拨,耶律乙辛为了保住自己的富贵要陷害太子,就是以耶律洪基为人也断断不会让自己的儿子这么容易当皇帝,要知道这里是契丹不是大宋,大宋可以有太上皇,而契丹是绝对不可能发生太上皇和皇帝共同执政的情况!”

王静辉和他的弟子们根据从辽国传回来的情报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尤其是对辽国现在的皇帝耶律洪基的秉性进行了细致的推演,结果却是令人非常意外——这个嗜好打猎成痴的皇帝可不是外人眼中的昏君,相反他可是极为精明的很,尤其是对权力的把握更是紧紧的攥在手中不容外人染指。耶律乙辛权势固然一手遮天,但如果耶律洪基愿意的话,耶律乙辛顷刻间便可以消失的无影无踪——军权可是时刻握在耶律洪基的手中!纵观耶律洪基继位以来的种种作为,莫不是牢牢的以军权为核心进行动作,即便是耶律重元谋反的时候也不例外!

第三百六十四章 伏兵

王静辉对这样的判断唯一感到信服的依据便是在这个时代只有他知道耶律洪基是历史上少有的长寿君主,执政辽国的时间居然长达四十五年。最重要的是他只有耶律浚这么一个儿子的情况下,只是听信了谗言便纵容耶律乙辛将自己亲生儿子杀掉,这无论如何也让人太过胆寒了——就是以宫廷政治最为残酷的清朝,皇帝就算知道自己的儿子有谋反的心意,也是一次又一次的给改正的机会,不管是否出于真心,但至少没有这么冷酷。

不管怎么样,耶律洪基现在还正处壮年,与病怏怏的大宋储君不同,辽国的皇帝身体状况一向都非常好,更何况是酷爱打猎的耶律洪基?以耶律洪基现在的状况,如果说他能够再执政十年在众人眼中也是毫不稀奇的事情。但是耶律浚却未必能够等上十年——这倒不是说耶律浚想要干掉他老爹提前登基,而是因为耶律浚年轻气盛,和皇帝赵顼一般也是个热血青年,心比天高想要一下子改变自己国家的面貌。

只是耶律浚比皇帝赵顼差的太多,先不要说两人才能如何,就是他们身边可以使用的人才就没办法相比,耶律浚这个时候在刚刚亲政的情况下便一下子罢掉了好几个官员的乌纱帽,这除了说明其莽撞之外没有任何价值。耶律浚的这种做法不仅得罪了耶律乙辛和张孝杰,还给他的老爹带来很大的压力——太子的种种做法无非直指他这十几年来的毫无作为,这也不禁让耶律洪基心中有所顾忌。

“不管怎么样,耶律浚是都必须要死的,这么一个人将来继承了契丹的皇位,那对我大宋将会大为不利,只要耶律浚一死,那辽国的下一个皇位继承人至少也还要再等皇太孙长大再说,辽国复兴的时间又可以晚上十六年!”王静辉曾经对涅心仔细的解释过。

现在辽国耶律乙辛和张孝杰已经和太子势不两立,就算耶律浚不会死在他们两人手下,涅心也要派出赵钟哥潜入宫中刺杀皇太子。一开始涅心对耶律浚没有什么好感,但是身在辽国也算有段时间了,从各方面反馈回来的信息都表明这个皇太子多少还真和大宋皇帝在性格上有着太多类似的地方,只是辽国找不出司马光、王安石,更没有小王驸马!

“严叔兄,这段时间还要有劳多去耶律乙辛和张孝杰的府邸多跑两趟,贿赂所用的金银财物等都已经俱备齐全。如果有可能的话,尽量收买一些辽国工部、兵部的大员,尽可能的搜敛辽国的城池布防图还有各种地图,这些放在将来定有大用,切记不可疏忽!”涅心说道。

“这没有问题,不过耶律浚一事该如何去做?还望先生指教!”马人华说道。

“走私盐的事情就先这么过去,我们已经挑起了两方的怒火,剩下来就看他们如何斗法就可以了,我们还是不要过多的参与其中,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往灶里添把火就足够了,免得提早暴露了自己!不过走私盐这种事情我们还是要继续做下去的,毕竟我们在辽国的开销也不小,用来弥补一下情报局在这里的费用。”涅心笑着说道。

情报局在辽国的前身都是王静辉以前所经营的,以往情报工作还没有像现在这么深入,诸如马人华和许荣亭这样的情报人员都是在初期进行扶持,他们为大宋提供情报的同时,也为王静辉摄取丰厚的利润。只是王静辉为了巩固辽国的情报网没有将这些利润转移到大宋而已,不过像填饱耶律乙辛和张孝杰这样的巨型贪官的胃口也不是这么容易的事情,除了玻璃器物成本低廉之外,其他送礼可都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这也是不小的开销了,至少马人华在大定府的圈子里大把的撒钱那可都是以千贯来计算的,这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财富。

对于情报所要花费的金钱,王静辉向来不会吝啬,害怕花钱的是皇帝赵顼和司马光、王安石等人,要不是王静辉从自己的腰包中贴补情报网的费用,仅凭朝廷财政拨款是很难维系其中的大额花费的。其实以现在情报花费水平,王静辉只要向内注入一笔资金交给辽国方面操纵,完全可以达到以钱生钱的水平,甚至每年还可以为他提供一笔不小的收入,只是辽国方面禁止铜钱流向大宋,加上走私道路还不是这么顺畅,所以这笔收入都是以金银的形势小批量的回到大宋。挣钱并非是情报网的根本目的,只是涅心看不惯什么都需要驸马来掏钱,他以前在汴都和在河北的时候无法直接操纵这个庞大的网络,但现在他身在大定府,辽国的一切情报网都要受到他的节制,他也便利用这次机会为驸马谋些“福利”了。

王静辉在灭夏战争胜利后购置盐田、牧场和矿山的事情他已经听说了,虽然他并不清楚先生的通盘谋划是怎样的,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王静辉非常需要资金支持,否则这么明显的大规模购置产业的用处又不是为了避免皇室的猜疑,那只能是想要做什么事情需要大量的金钱。他已经打定主意,在辽国这里尽量的筹集资金,将其变卖成黄金等物通过走私回大宋,以便缓解先生的窘困。

“走私食盐自然是没有什么问题,不过在辽国这项生意基本上是把持在来州许氏和锦州、辰州和苏州几个富商手中,这么做会不会引起他们的反应?”马人华说道,他虽然隐约猜到许荣亭很可能和他一样是汴都那里扶植起来的大宋密探,不过还是需要确认一下,现在以他在辽国的势力想要走私还是比较容易的,就算得罪了那几个富商也不用放在心上,只是需要让这个“钦差大人”确认一下是否有必要在自己人当中弄出内斗的需要。

“除了走海路之外我们就不能做事了么?!”涅心微微的笑道:“在西南,那里将会出现一个新的走私渠道,我在汴都的时候就知道辽国产盐的地方不仅仅限于沿海的几个盐场,事实上内陆的一些湖泊也是产盐丰富。在上京道,那里也有我们的人,只要严叔兄在大定府这里做些铺垫,从上京道的广济湖盐场取得走私食盐的份额,就可以经西京道的白达旦部过黑山的乌梁素海,那里已经是天德军的控制范围,我的一个师弟在那里是主帅,有他的照应这个走私网很快便可以形成!”

马人华在脑海中仔细回忆了一下这条路线后说道:“只要广济湖那里有我们的人,那我们完全可以跳过大定府,直接向大宋走私食盐即可!”

“这只是个我们随时都可以放弃的走私路线,是一招闲棋,但是等我们完成这次任务后,马氏家族都要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到时候我们可就失去对这条走私路线的控制了。与其这样还不如将耶律乙辛和张孝杰也给牵扯进来,走私食盐还是不能够充分的利用这条路线,我还想走私辽国的更多东西,这些私货若是放在了许荣亭那里,怕他还不敢接,但是西南西京道这条走私路线是可以随时抛弃的,到时候送个人情给辽国的后族,相信他们一定会很高兴的!”涅心冷冷的笑道。

马人华兄弟和赵钟哥听后心中一寒,眼前这个年轻人在他们心中简直就是恶魔的化身,看这架势非要在辽国折腾个天翻地覆不可。原本他们以为汴都那里的指令只是想要借辽国太子亲政的机会挑起后族和魏王一党的内部纷争,最大限度也不过是干掉太子而已,没有想到涅心不仅仅止于此步,还有更狠的后招在后面——后族力量被削弱殆尽后,在用西南走私路线将耶律乙辛和张孝杰拖入深渊!若是真的能够让涅心得手,估计辽国经过这一番折腾后,朝廷之内还真剩不下什么了!马人华兄弟和赵钟哥心中虽然对涅心的计策感到心寒,但他们都是矢志推翻辽国的狠角色,只要能够最大限度的削弱辽国,什么样的毒计都可以用的上,更何况涅心也在刚才再一次说明,在事成之后他们就要全体到大宋去了,将这里破坏的越严重越好!

涅心的西南走私路线作为伏兵来陷害耶律乙辛和张孝杰,这个策略是在王静辉事先计划之外的事情,况且这件事牵扯甚多,涅心虽然有心先斩后奏,但是整个计划还是要先得到驸马的同意才好,他一边指使马人华兄弟在大定府活动,一边也给汴都的王静辉写了密信告知整个计划。

“整个计划就是如此了,臣再无半点隐瞒,不过还是就西南经上京道过西京道到天德军的走私路线问题,希望圣上能够作出圣裁!”王静辉躬身说道。

涅心的“多事”让王静辉心中难以做出选择,上京道过西京道至天德军的走私路线他自己来操作也没有什么问题,不过这终究是走私,在大宋可没有辽国那套什么“八议”律法体系,耶律乙辛和张孝杰可以最后借“八议”来逃脱耶律洪基的怒火,但他可跑不了皇帝赵顼对他的怨愤,这种便宜还是不沾的好,就是他再缺钱也不至于犯这种风险。

王静辉在接到这封信后,思考了一段时间后,最终决定先去文彦博的府邸去拜访,因为文彦博是枢密使,也是辽国计划的知情者,建立涅心所说的“西南走私通道”离不开枢密院的支持和暗中协助。尽管冰封是河套平原的主将,但枢密院掌管全国军事调动,若没有他们的配合,走私内情一旦被暴露,倒霉的还是王静辉自己。明里王静辉是去征求文彦博的建议,这可不比沿海走私,实际上文彦博在此问题上并不能做得了主,最后还是需要皇帝赵顼的圣裁才可以算数。以王静辉的估算,赵顼无法给自己加官进爵,但皇帝对臣子的笼络还是需要的,最大的可能性便是朝廷占其中的一部分利益,最大的好处还是属于自己的,这样最终所得虽然少些,但却安全稳妥的很!

皇帝赵顼在听过王静辉的简介思考了一会儿笑着说道:“爱卿顾虑太多了,朕倒是以为建立这条走私渠道倒是两全其美的事情!正如爱卿所言,对辽国的走私渠道应该‘与时俱进’,既然西夏被剿灭,多出来与辽国的边境线是为大宋向辽国走私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虽然对辽国走私并不是大宋财政的主要收入,但对辽国的经济冲击是巨大的,朕也看过情报局呈送上来的节略,辽国的财政已经近于崩坏,以农业和手工业为生的百姓已经大量破产,这对辽国内部政局的稳定带来了极大的麻烦。事实上朕也认为在对辽国不采用军事手段的时候,使用经济方法来败坏辽国根基是最佳的办法,这样可以兵不血刃的解除辽国发动战争的可能性,不过朕想知道若是我大宋想要平复燕云的时候,又该以什么样的理由来发动战争呢?!”

文彦博听后脸色一变——对辽国发动进攻收复燕云十六州,这是历代大宋皇帝的梦想,更是他们这些所谓“庆历老臣”的最大心愿——庆历年间是大宋辉煌的一个顶点,但也是坐在火山口上的巅峰,庆历三年四月范仲淹回京担任参知政事和韩琦、富弼共同主持朝政,在著名的《答手诏条陈十事》的新政纲领中提出了“明黜陟、抑幸举、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推恩信、重命令”十项以整顿吏治为核心的改革主张。所谓的“庆历老臣”到现在大名鼎鼎的“四谏”——欧阳修、王素、蔡襄、余靖也只剩下欧阳修在华英书院中当作“镇院之宝”供养起来,韩琦富弼虽然还在镇守边疆,但已是处在垂暮之年。庆历名臣的凋零使此时的文彦博倍感凄凉,但身为那个时代的他心中一直都涌动着一团难以名状的骄傲。

“经济落差!辽国并非无能人,耶律洪基也不是傻子,当辽国的财政糟糕到不能再糟糕的地步时,将无法坐视宋辽之间巨大的经济落差,到时候封闭椎场势在必行,而严查走私也是情理之中,不过这也正是宋辽之间开战的借口!”王静辉冷静的回答道。

王静辉不知道此时的文彦博正在仔细的打量着他——有人曾经借王静辉显得非常稚嫩的书法来嘲笑过他,曾断言才学出众的小王驸马一定不会弹琴,结果九味居一曲“履霜”彻底打破了这个传言。这首履霜正是“小范老子”唯一弹的曲子,范仲淹就是因为只弹这首履霜而被称为“范履霜”的,这首履霜在变法派和保守派之间引起了极大的争议——现在的保守派主要成员便是当时范仲淹所领导的庆历名臣,而从变法渊源上说,范仲淹正是王安石之先驱。

“汉唐之时未曾听有讨伐胡夷还需要借口的,至今形成此势无非是因为宋辽两国百年来势均力敌之故,契丹小儿只是接受了汉化后,出于牵制我大宋的目的才借春秋大义来限制大宋的军事行动。若是两家实力不成对比,平衡被打破的时候,又有谁能够记得发动战争的时候会需要借口呢?!我大宋是为正朔,偏要以兄事契丹,燕云十六州沦为敌手百年已久,太祖太宗皇帝有灵断不愿见此状况,只要大宋实力够强,圣上可随时收复汉唐故地!”王静辉继续说道。

皇帝赵顼摆摆手制止了旁边文彦博的插话,说道:“爱卿不必多言,朕知道现在伐辽还不是时机,不过朕总有一天会拥兵十万以观大定府,完成太祖太宗皇帝的遗愿!王卿,建立西北走私通道的事情朕准了,至于走私后的利润可归爱卿所有,具体事项还是由两位爱卿协商而定,改日上道札子枢密院备案即可!”

文彦博和王静辉听后私下里交换了一道目光——年轻的皇帝已经开始成熟了,他已经不再是动不动就要挥舞“军事大棒”的年轻皇帝了!而王静辉在这次面圣中收获颇丰,他可以在枢密院公开的庇护下进行走私——辽国可不止是盐业丰富,还有更多的东西,只要大定府那边运作得当,西北走私通道还可以获得大量的马匹、金属,甚至是辽国的制式武器,尤其是他们所使用的马刀!

西北走私通道固然周转不便,但其安全性非常高,可以走私的东西也是不受限制——走私食盐未必拿耶律乙辛怎么样,但辽国法律中公开禁止流向大宋的东西可是将来后族反击的利器!

第三百六十五章 叛乱

尽管冰封辞别王静辉之后日夜兼程,但当他回到天德军的时候,一份高级机密情报早就到了快十天了,若不是这份情报指明要求冰封来拆解阅读,临时主帅可能早就看过了。在这个时代信息传递能够快到这份上已经非常难得,冰封又在路上,头顶上飞过的信鸽可不认识他,更何况一旦情报传递到延安府后,为了信鸽的安全起见便换成党项人的鹞鹰来传递。鹞鹰虽然强悍不惧任何食肉飞禽,但是它的智慧却非常有限,只能够进行定点传送,即便如此,这样的信息传递系统已经是这个时代的极致了。

这份机密情报便是关于建立西北走私路线的事情,中间做了详尽的安排,并且随后几天之内还会从汴都情报局本部派人来专门主持此事,冰封的任务不过是配合情报局的人来为其走私行动提供武力保障。

有涅心坐镇辽国大定府来指挥整个辽国的情报网,再加上马人华兄弟两人的活动,西京道和上京道的走私路线上所涉及的各路神仙都被他们搞定,连中间最核心的耶律乙辛和张孝杰也都网络其中,只要有这两个人在辽国基本上没有做不成的事情。初期便是走私广济湖食盐,然后根据情况从辽国的冶炼作坊中直接提取兵器或者是铁锭甚至是铜锭走私到大宋,无论是食盐还是金属,这些都是大宋所要急需的东西,况且这些东西直接经过新收复的西夏地区,在那里直接被消化掉,也可以省去朝廷一大笔转运开支——朝廷直接从王静辉的手中以汴都价格收购,毕竟基本上从辽国走私来的东西都是禁物,拿来除了造反或是伪造货币之外就没有什么用处了。

冰封没有想到自己迎来的不是一个情报人员,而是上百个精通党项、契丹、回鹘、阻卜语言的情报人员——王静辉已经对现在的情报架构不是很满意了,随着大宋消灭了西夏之后,他在地图上按照地域划分了辽国、西域、吐蕃、南方、南洋五个个对外情报总站,以便专门应对不同对象的情报工作。毫无疑问辽国是大宋的头号大敌,不过由于辽国地域横跨甚广,并且西夏刚刚被消灭,西域的黑汗、西州回鹘、黄头回纥、草头达靼等众多势力都是大宋以前非常陌生的,甚至连它们在地图上的位置都找不出来。西夏作为一个地区性强国,在面对大宋和辽国的时候也许是不值一提的,但面对这些国家可就无疑的是老大的地位。

不过现在大宋填补了西夏的空白,这些“草头王”对大宋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天朝上国”的传说中,最为丢人的是大宋和西夏的长期争斗中一直是处于下风的,这给大宋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尽管最后大宋取得了胜利,但难保他们不会来和大宋“过招”。

王静辉的情报总站布局计划大都还停留在纸面上,经营最久的莫过于西夏和辽国的情报网络,所以辽国的情报总站在体制上建立的最为合理和完善,而西夏的情报网却不能直接拿过来充当西域情报总站,一个是地域上有很大的差异,另外便是西夏刚刚被大宋“解放”,国内还充斥着各种“复国恐怖分子”,原来的西夏情报网目前最重要的事情便是协助种谔来搞定新收复领土的治安问题。

情报人员可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得来的,至少在形象上就有很严格的要求——托同是黄种人的福,王静辉现在还用不着去找黄头发白皮肤的欧洲人充当间谍,但是游牧民族的体格也不是随便那个大宋人站出来就可以冒充的。除了形象上的严格要求之外,作为一个情报人员还要会“外语”,像西域这种地方除了党项语这种地区强势语言是必会的之外,还需要精通各种民族理解,最后还要精通一门手艺——王静辉的麾下大都选择的是畜牧医生。

冰封现在所见到的情报人员便是王静辉第一批外派的情报组,由于对象是辽国,所以大部分的人都是会说契丹话的,并且还有很多人对阻卜语很精通——阻卜是辽国统治下的一个大族,主要的活动区域便是在后世的蒙古地区,而且对辽国的情报分析表明,辽国内部也不比宋朝好到哪里去,其国内也是经常发生叛乱,不过比宋朝还要糟糕的是宋朝起义的都是农民,就是再厉害也不会有骑兵这样的兵种,而辽国的叛乱那百分百都是骑兵——一个部落一个部落整体变成叛乱的骑兵来造反,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辽国来镇压国内的叛乱成本比宋朝要大的多,这个阻卜是辽国的大族,自然也要受到契丹族的统治,不过和众多契丹统治下的部落一样,阻卜诸部也是叛乱不断。

王静辉在明白什么叫阻卜部和他们所居住的地区之后,第一反应就是“这不是成吉思汗的老家么?!”,对于这么一个破坏力巨大的民族,他可是比这个时代的任何人都清楚,同时成吉思汗的蒙古发源地也让他警醒过来,开始注意这个时代的其他强人——干掉辽国的女真和它的首领完颜阿骨打。可惜王静辉对完颜阿骨打的历史并不是很熟悉,除了知道他是女真人并且刚刚灭辽成功将掳掠一空的燕京六州归还宋朝后死去之外,就连他的出生年份都给忘了,不过通过简单的计算也可以确定的是完颜阿骨打现在应该已经出生了,而且巧合的是在辽国所返回的情报中,有一个“完颜部”正好居住在黄龙府附近,这是否就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部落呢?

不管怎么样,凭空猜测对现实没有什么帮助,唯一的办法便是派人潜伏在那里直接获取所需要的情报,进行细致的分析后再做出决断。王静辉的情报局在距离汴都不远的山区中,利用皇帝赵顼发出的诏令专门获得了一片广大的区域来重新建立情报局的大本营,在这处大本营中除了对间谍进行各种训练之外,还有一处可能是目前大宋规模最大的“外语学院”,里面专门征召了各种外语方面的人才来教授间谍们主要是游牧民族的语言,以便他们能够远赴异域潜伏获得情报。

冰封所见到的这支情报人员队伍也都是从那里经过训练的间谍,王静辉对他们可是下了很大的赌本,他们身上所背负的任务便是潜伏在各个游牧民族部落之中,搜集一切可以搜集到的情报——原来设立在西夏和辽国的情报网络尽管可以做这方面的工作,但他们所收集到关于游牧民族的情报并不是很详细,除了部落首领和部落活动区域之外,也不能提供再多的内情了,现在这个任务就由王静辉再次训练间谍来完成。

正因为王静辉是来自千年以后的时空,他才会比这个时代的人更加清楚的认识到未来大宋真正的敌人是谁——并不是已经被灭亡的西夏,也不是现在看似无比强大的契丹,而是在东北正在发展迅速的女直诸部,最厉害的则很可能是来自现在还处在辽国统治下的上京道的阻卜部!

作为王静辉的得意弟子,冰封、鼎澄兄弟几人自然知道他们的先生为培养情报人员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尽管这种努力不要说是外人不能理解,就是他们这些学生也是不理解的,但是他们却同王静辉一样非常重视这些情报人员,给他们最好的待遇,所有他们提出的要求都尽量予以满足。

在冰封等人的重视下,面向辽国上京道、西京道的情报站总算是非常顺利的建立起来,这些情报人员也是自身本领过硬,由于他们基本上都有非常强的个人生存本领,尤其是针对草原游牧民族需要的本领,在建立情报站的同时也帮助冰封来恢复河套平原的畜牧业和手工业——草原游牧部落中最受欢迎、最受尊重的不仅仅是力举千斤的勇士,更需要能够给牲畜治疗疾病的医生,当然给人治病的郎中他们也非常受欢迎,因为草原上牲畜、女人和孩子便是一个部落强盛的希望。勇士死了还可以从部落中的孩子们中从新培养,但是如果没有牲畜、女人和孩子,那这个部落离灭亡也就不远了,是以每逢部落之间征战的时候,这三样东西是必取之物,同理能够为牲畜和人治病的郎中也最为受到游牧民族的尊重。

王静辉所主持的情报局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给牲畜治病的兽医也是他非常重视的——这可是他的间谍们在茫茫草原上生存的根本,所以情报局在经营好敌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的间谍网之后,朝部落派遣的谍报人员大都具备兽医和郎中的资格。

河套平原经过冰封的定西军的扫荡之下畜牧业几乎被破坏殆尽,不仅如此,更要命的是连人口都是当初他们的掠夺目标,不过在牟那山击败辽国夺取天德军后,河套平原就有了足够的安全保障。

这么一块广大丰茂的土地若是不拿来经营,那就实在是太可惜了,可是恢复河套平原的生产畜牧可不是口头上说说那么容易,尽管从富弼以下尽可能的为此做出种种便利条件,可是依然见效不大,最后冰封和他的定西军干脆在天德军的周边拉网搜索,将所能够见到的人和牲畜全部掠夺回大宋。在天德军周边的乌梁素海附近也是极佳的放牧场所,西夏和辽国之间的关系自辽夏战争过后几十年来一直都非常和睦,所以这里的畜牧业异常发达。定西军攻占天德军后,辽国无法对天德军周边千里范围内形成有效控制,况且能够轻松击败辽国精锐的定西军除了云内州的辽军还有实力和其一拼之外,哪里还有能够保障这些原属辽国牧民安全的辽军?

这种抽取辽国的血液来供养自己的方式很快便让河套平原缺乏居民的状况给解决了,这种事情是生活在汴都和平环境下的那些士林文人所不知道的,大宋高层内部显然对此非常清楚,但都非常默契的保持了缄默。辽国和谈使节耶律金贵和刘伸当初在访问大宋的时候还对此并不清楚,但是后来辽国高层在得知乌梁素海局势已经糜烂到不可收拾境地的时候,也惧于大宋的定西军恐怖的战斗力而选择了退缩,甚至在辽国统治高层内部都产生了放弃乌梁素海地区的想法,这也就默认了宋军在那里的实际统治权——虽然那里距离大定府比上京道还要近,但这个“近”是相对于当时辽国的统治疆域而言,就是那里最近的中心城市云内州也是有上千里的距离——实际上这也正是每次游牧民族入侵的时候都要造成汉人人口大幅减少的原因——他们的人数实在是太少了,实际控制区域实在是有限的很!

被掠夺回河套平原的契丹牧民并没有选择抵抗,实际上相对于定西军,即便是最精锐的辽军也是很难匹敌,更何况是武装薄弱的牧民?他们只能够对付草原上的马贼,对于定西军这种在大宋军队中少见的杀掠成性的部队是毫无抵抗能力的,定西军的铁与血使得他们非常明智的选择了屈服,而当他们在河套平原定居下来的时候,这里的畜牧环境远远优于乌梁素海,并且大宋的定西军对已经屈服的牧民待遇非常好,只要贡献出足够的牲畜,即便如此相对他们本族的统治者——耶律洪基,定西军定下的税赋也是非常低的。

王静辉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派去到河套平原建立前线情报总站的间谍居然在短时间内成了河套平原上契丹新移民心中的活菩萨,赢得了非常好的口碑,对定西军在河套平原的治理提供了相当大的帮助。不过这绝对算不上是坏事,在进入真正的大草原之前,能够让这些情报人员先期做些适应性生活是非常有必要的,有定西军的保护他们是人身安全是有绝对保障的,并且这些间谍的声誉会随着这些契丹牧民口口相传扩散开来,这也有利于他们日后深入敌境进行间谍活动的时候伪装保护自己。

出于这样的考虑,王静辉非常及时的向河套平原的情报总站发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