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风-第1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萧忽古带来的人全部绞杀干净。
王静辉看彦生的样子便已经知道他要说什么了,摆摆手打断了彦生的话,笑着说道:“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想要成大事毕竟还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况且这件事我们基本上已经事先预料到了。在这里我们占据很好的优势,我们可以随意调动高手,而他们就这么几个人,这些人在马背上也许是非常厉害的角色,但在这里他们可没有骑马的机会,他们还能够厉害到哪里去?我打算这次带上赵公公,有他在你总该放心了吧?!不过彦生倒是你最好不要去了,你就留在驸马府,一定要做好防卫工作,万万不能够有任何闪失,尤其是公主的安慰就交给你了!”
彦生听到赵公公也会陪同王静辉一起去赴宴,心中便安定了许多。王静辉虽然有着不错的功夫,但却从来很少指点他们的武艺,在平常的时候大都是由赵公公来指点一下他们的不足之处,对于赵公公对他们的指点,彦生等人还是非产服气的,尽管没有见过他出过手,但彦生他们非常肯定的认为赵公公本身就是一个武功高强的人,就算他们当中武艺最强的无心和冰封合力也不会支撑太久。有赵公公从旁护佑,彦生想不出那十几个契丹武士能够掀起多大的风浪。
彦生躬身肃容说道:“请先生放心,学生就算是豁出性命也不会让外人惊扰到主母的!”
王静辉站起来笑着拍着他的肩膀说道:“我要你的性命干什么?在这种事情上要多动动脑子!明天我尽可能让你们主母去宫中,若是不成的话便在隅园居住,那个地方你应该很清楚,遣人细心守护便可。不过你们要注意的是不能够让主母察觉出有什么不对,不要让她有所担心,明白了吗?”
隅园是驸马府中一处比较大的院落,不过王静辉在其周围下了很多功夫,为的便是有朝一日能够以隅园来保身,或是在自己外出的时候不用惦念妻子的安危,等人一进入隅园之后,驸马府的家丁便可以进入特定的位置来操控一些守卫武器,以抵抗外人的入侵,端是做得如铁桶一般,寻常几十人根本不可能能够走到隅园的门口。
王静辉在和彦生交代了几句之后,便来到书房,和书房有间相连的小屋,这里便是赵公公一直以来的住所。王静辉的书斋恐怕在大宋的机密程度也仅仅与皇帝的书房相差一线,虽然他是个外戚,但胸中自有安邦定国之策,并且还有许多大宋军方重要的武器都是在这里设计的,所以皇室在这里派出一个内侍来专门守卫在皇帝赵顼的眼中是绝对值得的,而当初曹老太太将赵公公派来,则是出于监视的目的。不管怎么样,王静辉还是非常感谢皇室对他的“关心”的,毕竟有了赵公公,他做事的时候可以踏实了许多,并且赵公公武艺高强,就连皇帝的御内直班卫士都避之不及,有这么一个人坐镇驸马府,也多少让他放心了许多。
“赵公公!”王静辉对坐在房中赵公公打了声招呼。
“驸马有何差遣?”赵公公以前在皇宫中的地位非常高,他的哥哥便是大内总管太监,虽然宋朝内侍一直受到压制,并不能够像其他朝代那样为祸,更不能够与他们明朝的同行们相提并论,但毕竟是皇上身边的近人,朝中大臣可以看不起他们,不过绝对不能够忽视他们这一特殊的群体,朝中也仅有几个人敢公然对太监不用行贿沟通关系,其他的官员就算是想要和太监“沟通”,也不见得会被人间看上眼。
不过赵公公就算有这样的地位,他现在在驸马府也是见到驸马非常恭敬的行礼的,能够在宫中沉浮几十年爬到这个位置,这中间的过程并不比韩琦十几年为相容易多少,甚至其中的凶险有过之而不及,毕竟韩琦就算在倒霉,只要他不谋反就不用掉脑袋,而从事太监这一行的,不该知道、不该看到的事情太多,能够像赵公公这样活了这么长时间,还能够被皇室成员看重,这是非常罕有的。
王静辉坐在赵公公的对面,手里拿起桌上的茶具分别给自己和赵公公倒了一杯茶,说道:“赵公公,这次可能要有劳您老出马相助了!”
王静辉当下将打算在宴会上毒杀萧忽古隐瞒起来之外,其他的事情原原本本的都告诉了赵公公,就连皇城司监视的那些伪装走出辽国使馆的契丹武士分布也说了出来。对于王静辉来说这件事除却最开始的目的之外,没有什么好向赵公公隐瞒的,大方的说出来可以换取更多的帮助,至少他并不想让妻子知道他以身犯险充当诱饵来击杀所有萧忽古从辽国带来的侍卫。
要想做到滴水不漏,那开封府是绝对不能够知晓的,开封府有能力协助他来完成这件事,但知道这件事的人越多,事情被泄露出去的可能性也就越高,除了开封府还有人能够做到干净利落的势力,也唯有皇城司和赵公公背后的势力可以做到。
“这件事我需要做得非常干净,开封府最好不要涉及其中,因为我不想让公主为我担心,所以这件事还需要赵公公能够相助,将这件事做的完满一些。明天在赴宴的时候,除去鼎澄、佩澄两兄弟是我的亲随之外,其他的人都有劳赵公公来亲自挑选了,不过入选的人都要谨守嘴巴。因为公主现在怀有生孕,这事最好不要让公主知道,这一点很重要!”王静辉淡淡的说道。
赵公公脸色不动的听完王静辉的话后,说道:“难道这件事非要驸马亲自涉险不成?虽然将刺客一网打尽这并不是件难事,但由此宋辽两国若是交恶,那恐怕不是老奴能够担待的起的!”
王静辉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之后,说道:“这个辽国使臣萧佑丹并非是一个简单的人,城府极深,这些契丹武士的死活我估计根本就不被他放在眼中,唯一要注意的便是一个叫萧忽古的人,这个人千万不能杀死,只需要将其打成重伤放他逃走即可。只要萧忽古不死,萧佑丹就肯定会吞下这个苦果,毕竟撕破了脸皮对宋辽两国谁都没有好处,这点我和他心中自然很清楚。最重要的是,上次我被人伏击行刺,多半很可能就是这个萧佑丹做的,不过是对手做的非常隐蔽,我们没有能够抓住任何把柄,但是单从被俘虏的刺客宁可服毒自尽也不肯说出幕后之人,可见对手的手段足够狠辣。若是这次伏击还是同上次如出一辙的话,那毫无疑问便是萧佑丹主使的了,虽然还是不能拿他怎么样,但以后他若是有什么异动,我们也好先其一步采取必要的措施!”
“这件事老奴已经知道了,不过驸马既然决心已定以身犯险,那就必须有充足的好手来充当护卫,驸马府中的护卫尽管还算不错,但要想保证驸马您的绝对安全,老奴这里还需要调集一些人手才可确保万无一失!”赵公公语气平缓的说道。
王静辉听到这样的回答心中也明白这件事多半是有门了,有赵公公来亲自出手对付即将发生的危险,那自己的保险系数会大大提高。毕竟萧忽古有着“大辽第一勇士”的称号,王静辉也不能肯定萧忽古到底会不会出手,万一萧忽古真的参加这次行动,他的手底下真的有两下子,自己挡不住他,那可就麻烦了,换做是赵公公,他还想象不出谁能够击杀赵公公后来找自己。
不过听赵公公这种语气,王静辉判断他可能还会向上继续汇报这件事,调集人手不过是个借口罢了,多半是向曹老太太或是皇帝汇报这件事。王静辉心中甚至还在想,若是赵公公能够招来足够他眼中比较“保险”的护卫的话,那辽国刺客将会毫无疑问的面对死亡,他自然希望所有的行刺者除去萧忽古之外,全部都要死去。
“那这件事就摆脱赵公公了,明天下午人手必须到齐,晚上就会行动!”王静辉说道。
第三百一十三章 乱局
虽然在大宋北方,五六月份已经算是开始进入夏天了,但在西北这里的早上依然寒气逼人。王顺站在神堆驿矮小的城头上对后面的传令官说道:“去告诉大帅,我方偷袭得手,伤亡甚微,俘虏三千有余!”
王顺——这是冰封在西北现在所用的化名,在铁治务的战斗中因为表现非常抢眼,被李清亲自提拔进铁骑营,不过他身上穿的服装颜色上和铁骑营的一样,但是装备却还是以前的那套牛皮胸甲。这个时代论武器装备精良自然是宋朝的最好,甚至在宋军中有的精锐部队中居然都是鱼鳞甲。西夏和辽国的防护装备相比之下就差了许多,这也许和双方不同的作战重点有很大的关系,不过在像铁骑营这样的军队中还是装备了铁甲,王顺没有穿铁甲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最大的优势便是机动灵活,在近身作战中比较沉重的铁甲防护性虽好,但却使得他的身法速度大大受限,战场之上生死就在一线之间,他自然选择能够发挥自己长处的装备。
在铁治务立功之后,王顺又参加了几次战斗,几次战斗下来,王顺的战功非常抢眼,顺利的凭借战功升至骑前校尉一职,在铁骑营中统领大约一千人左右的部属,在铁骑营中算是一个高级武将了。能够让李清动用铁骑营这样的精锐部队次数并不多见,不过现在李清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只要战事稍有不顺,他便立刻将铁骑营投入战场。泼喜军本身便是天下军队中非常有名的一支劲旅,在这样的军中还能够称得上精锐的铁骑营当真便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虽然铁骑营的规模不过五六千人,编制更加像是仿制西夏以前有名的“质子军”,但是其战斗力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强大”,有时候王顺甚至在心中将这支军队和大宋的特种部队相比较,令他比较安慰的是,大宋特种部队人数上虽然没有这么多,但在战场上所起的作用却不是铁骑营所能够相比的。
王顺在铁骑营的这段时间里,也充分了解了这支部队的一切,李清频繁动用铁骑营已经使得全军上下都开始感到疑惑,任谁也能够感受到李清急于解决这里战斗的心情了。铁骑营中一些将领的议论自然逃不过他的耳朵,不过在他目前这种处境当中,就算获得了天大的情报也无法传递出去,战争使得这里的一切都变得闭塞起来,贸易活动的终止不仅损害了西夏东部经济,也对王静辉部署在这里的情报网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好在李清不是屠夫,攻城得手后不会进行屠城,也严厉约束部下不去抢劫城中商铺,保存了原本就不是很发达的地区经济,王静辉属下的情报人员到没有什么损失,但是手中的情报却是绝对传送不出去的。
李清的担忧并不是为了眼前这些党项贵族部落,而是因为大宋和兴庆府的梁太后。他已经知道宋将种谔在夺取龙州、牛心亭和靖迈之后,奇袭银州和左厢神勇军司,并且还得了明堂川的战略要地榆林。依照宋军的惯例,在夺取新的城池后必然会加强防御,时间充裕的话他们不仅会整修扩建城墙,更会依托现有城池的基础上,在一些险地构筑城寨,以加强防守。最明显的例子便是宋军在白干山口所建的武宁三堡,这三个小城寨规模不大,但因为地处险要关口,加之有宋军完备的防御体系,坐拥十几万大军的李清在这两年中愣是拿武宁三堡没有一点办法。想到武宁三堡,李清便想到自己的儿子李泉还率军在武宁三堡的门口上独着,他想要快速解决这里的战斗也是为了及早回援,他没有想到自己随着领土的扩展,和宋朝交集的地方也开始多了起来,以后宋军能够进攻的方向实在是太多了,尽管李清非常看不起宋军的战斗力,但蚁多咬死象的道理他还是懂得,他甚至在考虑一旦这段时间的战斗结束,局面稳定下来,自己的实力稍有恢复便开始扩军,准备应对未来的挑战。
除去宋军种谔快速夺取了几个原属于西夏的重要城池给李清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之外,西夏兴庆府梁太后也开始有了动作,梁太后的举动才是他最为担心的——白池城和盐池的守军都反馈回来有党项兵在出现,具体数目并不知道。随后他又得到了线报——这是从兴庆府中传出来的,他在西夏朝中是个举足轻重的将领,自然会在朝中经营自己的势力,这次送给他的消息并不是很乐观,梁太后终于失去了等待的耐心,征召二十万大军准备彻底解决东部的问题,当然所谓“东部问题”其实就是指的李清。
李清没有和宋朝相互开打,这让梁太后非常失望,不过片刻之后便接到了另外一个好消息——党项贵族联合起来攻打李清,而且势如破竹,居然快要打到嘉宁军司了。随后的几天因为李清亲率大军攻占了白池城、盐池、盐州、秦驼会、定边等几座重要的城池,使得梁太后对东部的李清更加无可奈何,连消息获得的渠道都因此而中断,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才有消息传来,党项贵族盟军被李清在三岔口和万井口击溃。
东部的局势变动虽然未能够按照梁太后的设想在发展,不过对于她来说结果都相差不了多少,甚至比她预料的还要好——对于她来说最大的敌人不是宋朝,而是得罪过她的李清和一直以来就反对她统治的党项贵族。对于宋朝的日渐强大,梁太后虽然也感到忧心,面对宋朝日渐灼灼逼人的蚕食态度,她的心脏一直在紧张的收缩。不过她心中一直在自我安慰——宋朝没有能力来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灭夏战争,也不可能逾越礼制来向西夏发动大规模作战!
梁太后在得知李清已经攻陷夏州正在前进准备冲击铁治务、七里平一线的时候,便下令召集自己的心腹准备起兵彻底铲除李清的泼喜军——党项贵族的联军主力虽然已经伤亡殆尽,但李清将求和使者的人头送给党项贵族,这就使得党项贵族只能够对李清抵抗到底为终结。梁太后不信那些党项贵族是泼喜军的对手,但困兽犹斗,李清要想解决他们也不是这么容易的,只要能够把李清的主力拖在东方,那对于梁太后就足够了。
白池城天险虽然易守难攻,但白池城并非是唯一的道路,只不过是距离近些罢了,梁太后完全可以选择盐州、盐池甚至是秦驼会作为突破口,在短时间内占据嘉宁军司,取了李清的立足之地,就算泼喜军再强大,无根之木又能够活多长时间?!
在这样的战略思想下,梁太后组建了一支人数超过二十五万的军队,而负责保障其后勤补给的民夫队伍更是高达四十万,举兵准备踏平嘉宁军司。李清接到白池城外发现党项小股军队的时候,中军已经从静州经西平府浩浩荡荡的在前往盐州、盐池的路上了。
李清接到情报后的第七天,一份更加详细有关西夏国内兵力调动的情报也摆在了王静辉的书案上,这份非常重要的情报被二十七个红色竹筒包裹着,用信鸽从大宋境内的环州情报站发送过来的。这样长的情报是自情报站开始使用信鸽以来第一次,环州情报站的信鸽则被全部用光,发完这份情报后,为了不致让新来的重要情报无法及时发出,环州情报站甚至还向延安府发出了求援。
根据每个竹筒上的编号,应该是有三十个竹筒的,但不知道为什么半路上丢了三个,不过这并不妨碍汴都的情报人员来重组还原翻译这份情报,就算再不济,再等上五六天左右,通过陆路快马传递的情报照样会发送到汴都开封这里。事后三天大宋情报局的官员才陆续收回了剩下的三支竹筒。
王静辉收到情报的时候,已经是他将要赴宴的当天了,不过这份情报还是被他立刻传送到枢密院,这件事还是要让文彦博来折腾吧,自己反正是没有这个精力了,估计皇帝要等明天才会召见他——这份情报足以让枢密院内部引发一场争论——是战还是旁观?!
不过王静辉相信这份情报已经被富弼所知了,情报局的一些特级规避条例中对一些对西夏的条例中,富弼这一级别的官员有权先知道——尽管不能知道全部,但他只需要知道梁太后已经发兵准备火并李清就足够了,杨崇岳还在武宁三堡摩拳擦掌的积蓄火器和兵力,准备对对面的李泉部队进行毁灭性的打击。
王静辉估计杨崇岳对李泉的军事打击多半会因为这份情报而推迟甚至是取消,不过其结果都是一样的——李清的势力面对党项贵族的时候是摧枯拉朽的,但若是面对梁太后的二十多万大军,那结局可就不是很好说了。不管这场火并的结局如何,结果对大宋来说都是一件好消息——西夏的元气经此一战之后实力大损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而自己对皇帝赵顼许诺将会在五到七年的时间解决西夏问题也会变得更加容易一些——王静辉甚至在暗中估计,若是自己早些就布局等待的话,那兴许这一次就可以顺利解决西夏问题了。
可惜的是王静辉对西夏局势估计的实在是相差太远,西北局势的变化因为别的因素掺杂进来,使得嘉宁军司那里乱得就像一锅粥一样。李清自立行动、党项贵族的贪婪将自己的计划搅得一塌糊涂,本来自己只打算在西北宰上李清一刀,为大宋的商人和富弼谋取一些个人福利,彻底破坏李清苦心经营的经济基础,以后再慢慢收拾李清的,结果变成了现在的样子,让人实在很难琢磨局势的真实走向。
不过也许是上天眷顾大宋,不论局势如何发展,如何让人看不清,但总体上王静辉的目标已经超额完成——大宋商人尤其是河北商人团体已经被他绑上了战车,并且在短时间内便看到了战争给他们带来的巨大收益;而大宋更是获得了洪州、龙州、银州、左厢神勇军司这五个重要的城池,将宋夏边境全线向北推进了四五百里,这是王静辉在当初所没有预料到的。
现在若是讨伐西夏关键并不是在财政上,而是大宋的准备还很不充足,王静辉手中就握着河北商人五百万贯的资金,而以前自己的弟子曾经计算过,讨伐西夏基本上需要一千五百万贯左右的资金,而种谔占据了这几个重要城池和西夏内部即将爆发的火拼,这都会降低大宋平复西夏的成本。
王静辉相信凭借着自己的号召力,朝廷只需要掏五百万贯便足矣了,当然朝廷必须要用一定的优惠政策来换取这一千万贯的投入。讨伐西夏关键便是在后勤准备上,这些东西并不是现在有钱便可以买得到的,西北战线远离大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这个时代交通工具普遍落后,还停留在手推车和牛车的水平上,最要命的是没有发达的交通网可以提供支持。
西北的粮食产量远远要低于大宋全国平均水平,南方一亩稻田在风调雨顺的年景中所产的粮食足可以顶得上西北七八亩地的产量。西北的人口也非常少,但要命的是因为自西夏立国之后对大宋不断侵扰,大宋因此在西北布下了重兵,这些人可都是要吃饭的,而且西北土地贫瘠又多有灾害发生,所以一直以来西北的粮食都是很紧缺。
南方的粮食运送到汴都就已经非常费劲了,更何况还要在这种非常落后的交通方式下运送到西北?王静辉一直以来便是为这粮食转运西北而挠头不已——一石粮食运送到西北的时候,仅运费就已经超过粮食产区本地价格了。尽管朝廷已经在两年前通过了他的厢军屯田计划,重点就是在西北,而王静辉也是出于平夏的需要才这么做的。虽然效果还非常不错,但也仅仅是初见成效,想要派上用场非要再等上三四年不可。
王静辉摇摇头,将这些烦恼的事情都甩在一边——现在叹气灰心也好,那都是太晚了,机会只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并且还是准备充分的人,以西北现有的条件也就到此为止了。现在虽然西北局势出现了令人鼓舞的变化,但无奈的是大宋却不能够在这样的局势下取得最大的战果。
“不过即便如此,大宋也不应该放任自流,一定要在这次难得的局面下得到一些实惠,也好为将来打下比较好的基础。”王静辉心中暗暗的想到,随即便在书案的稿纸上写下了若干条陈,这是一个指导思想,是他等着明天被皇帝召见的时候用的,至于具体内容,他还没有想清楚,等到赴宴解决了今天的危局之后再做也来得及。
虽然夜幕降临,但此时在汴都的街头反而比白天更加热闹万分,这座城市早在几十年前便因为实在过于繁华,而被皇帝取消了宵禁的命令,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头一遭,就是在汉唐时期的国都中也是从来未有过的。现在不仅仅是汴都,在杭州等天下富庶之地,这些城池也是取消了宵禁制度,所谓“不夜城”便是从这个时代开始叫起来的。
王静辉此时便坐在马车中,这个车厢是经过特使改装过的,里面甚至夹了一层铁板用以防范箭支,鼎澄、佩澄两兄弟还是坐在车头上为他赶马车,而赵公公则被暗中护送,在酒宴结束后,他将会跟踪萧忽古将其重伤,至于其他的人则必须死掉。
九味居,王静辉先到一步,为了能够让契丹人更好的伏击自己,他改变了宴会的时间,开席的时间已经非常晚了,这样做的话则宴会结束的时候,热闹了一天的汴都也会重归寂静,他们则会趁着这个当口顺利的实施刺杀,殊不知王静辉这边已经严阵以待正张好口袋等他们跳下来——皇城司的人已经发来紧急信号,在三家旅店中暂时居住的契丹人都已经付了房前,明天准备离开——这和王静辉第一次遇刺的时候,后来经过调查的时候发现行刺者也是在客栈中这么安排的。
当王静辉接到这个消息后,就更加肯定萧忽古是冲着自己来的了,而且对方早就有这个意思,并非是因为自己在绿春阁中和他们相冲突而造成的。王静辉嘴角露出了一丝冷笑:“看来耶律洪基对萧佑丹还是非常信任的嘛,要搞刺杀居然送来一个辽国第一勇士,也未免太看得起我了!”
第三百一十四章 白衣观音
王静辉从袖子中拿出一个瓷瓶,旁边的鼎澄、佩澄两兄弟看到后立刻从旁边的箱子中拿出一个造型古朴的酒壶——这是徐氏根据王静辉的提议派遣能工巧匠专门为他所设计的“乾坤壶”,只要旋转壶底的一个机关,便可颠倒乾坤,将所需要的酒倒到特定的人的杯中,端得是巧妙的很。
在酒中下毒是毒杀的常用手法,王静辉在后世的时候不知读过多少这样的小说,看过多少这样的影视剧,自然非常熟悉,不过只有从一个酒壶中倒出来的酒敌人喝的才最痛快,才不会有任何疑心。王静辉将小瓶中的毒药小心的用牙签挑了一些出来放到乾坤壶中,兑上酒液,旋转壶底又在另外一个壶室中倒进纯净的酒液。
王静辉弄好乾坤壶中的酒液后,将乾坤壶交给佩澄,然后说道:“高度白酒你们准备了没有?!”
鼎澄躬身说道:“先生请放心,这些都已经准备好了,十斤装的白酒共计十坛,这些白酒都是根据先生的指示,从徐氏那里直接提取而来。这种白酒已经经过徐氏特殊处理,辛辣无比,一般的酒鬼要是喝下一碗,保证能够醉上一晚!不过……不过先生真的要和那契丹蛮子来拼酒吗?这对先生身体恐怕不好吧!”
王静辉听后点点头说道:“只要准备好了就好,你们都放心吧,我的酒量你们还不知道?萧忽古若是想在酒桌上和我比拼,那是一点机会也没有的,这种烈酒对别人或许有用,但对于我来说和白水无异!只有在酒桌上大碗喝酒才可将他们的疑心降低到最低程度,而且能够把萧忽古灌醉了最好,这样也能够省的赵公公老是盯着他!”
王静辉在后世的时候很少喝酒,来到这个时代后第一次喝酒,便喝得酩酊大醉,倒在街上被人像死狗一般送回平民医馆;在东阳王府赏梅的时候,也曾喝醉过。不过在他为动手术试制出高度白酒后,为了测试酒精含量就用嘴尝了尝,结果令他吃惊的是自己居然毫无醉意,后来经过多次试验,他确实对酒精有着无与伦比的免疫力,无论喝多少酒,酒精度数有多高都不怕。在和苏轼到处乱混的那段时间里,一个酒桌上的神话诞生了,通常是一桌子的人都被喝到桌子底下去了,他还是一点醉意都没有,后来苏轼他们不敢邀王静辉出席酒席的缘故之一便是这家伙简直就是酒中恶魔——王静辉有个非常坏的毛病就是非要把所有敢举起杯子的人都给灌倒,有他在场所有的人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王静辉在皇帝赐宴上,也是大杀四方,那些军中将领多半都知道军中烈酒都是从王静辉这里出去的,想要打赌赢酒,只有苏轼他们在旁边冷笑,结果也是不问自知——王静辉能够和军中将领相处比较融洽,能够获得比较不错的人缘,这和他的无敌酒量和白酒供应是分不开的。
对于这种新发现的“能力”,王静辉并不反感,尽管他个人并不喜欢喝酒,但身在这个时代和面临的各种场合,喝酒无疑是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佳法宝,能够啸傲酒场通杀四方也是令一个男人非常骄傲的事情,至少王静辉就曾在心中暗暗想到:“若是这个时代有陪酒员这种职位,那就算自己一无所有了,也不会被饿死!”
“先生,苏轼和绿珠来了!”
“快请!”
“子瞻兄、绿珠姑娘你们总算来了!”王静辉见苏轼和抱着琵琶的绿珠走进来后,便站起来对他们两人笑着说道。
“上次搅扰了改之的正事心中实在不安的很,若是这次再不应约尽心的话,那可就是罪过了!”苏轼有些面带愧色的说道,他知道情报局是大宋对外收集外国的情报的机构,自己搅了王静辉的正事心中还是非常不安的。
“子瞻兄客气了!绿珠姑娘现在还好吧?!”
绿珠听后向前一步福了一福脆声说道:“上次有劳驸马相救,妾身万分感谢!”
王静辉听后笑着摆摆手说道:“姑娘客气了,这全是子瞻兄所做的事情,我可只是恰逢其会罢了,根本没有做什么!”
绿珠没有想到那天站在苏轼身后的年轻人居然是大宋最炙手可热的小王驸马,难怪他可以让苏轼带自己先走,然后去摆平那些契丹人。小王驸马在汴都歌妓中可是非常有名的,像绿珠这样的头牌歌妓若是不会弹唱小王驸马的词,那简直就是不可想象,只不过很少有人见到过这个年轻的驸马罢了,况且能够得到小王驸马所写的词,大都是从宫中或是驸马府中流传出来的。
王静辉没有想到自己成就的诗词名声居然成全了驸马府的仆役和皇宫中的小太监们,由于王静辉从来不涉及这种风月场所,所以汴都比较大的妓院、绣楼、船舫都想办法买通这些与小王驸马有关系的家仆和太监,开出来的价格到了令人炸舌的地步,绿珠所在的绿春阁也是如此。当然也有一些人看王静辉这么出名,这些并不得志的词人便假托小王驸马之名来作词交给歌女传唱,当然这些都是经不起推敲的——王静辉的家仆另外一项收入便是帮人鉴定这些诗词的真伪。假如王静辉知道居然还有人托自己之名来作词,就真不知道是哭还是笑了。
不过王静辉给绿珠留下的印象倒不像是个词人,因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