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风-第1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功冒进,在韩琦负责陕西四路防务的时候曾多次写信给韩琦,种谔虽然目空一切,但在韩琦富弼这样的三朝老臣面前却是不敢放肆的。

在富弼接到关良的情报通报之后,召回了种谔,种谔当即就做出从绥德军出击趁党项部落袭击李清后防空虚的时候,攻打临近绥德军的银州,将刚刚从嘉宁军司回来的特种部队紧急调配到御谋城,配合从延安府调动的一万军士用计偷袭比邻的龙州。无论是龙州还是银州,它们都有一个特点——距离相近的大宋城池非常近,都是背靠群山,面临大宋却是开阔的草原。以前在种谔偷袭绥州得手之前这样的城池是没有问题,但失去绥州给这两座城池做屏障,就显得更加突出,加上西夏这几年和大宋交手一直处于极为不利的下风,根本无法在失去绥州之后加强龙州和银州的防御。无论是种谔还是富弼都认为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本来这两个城池的防御力量就没有放在种谔的眼中,现在党项部落重兵偷袭李清,这里的防御力量就显得更加薄弱,至少在攻打两城的时候绝对不会在野外碰上党项骑兵的突袭。

王韶在熙河拓地两千里,这样的战功在太宗皇帝北伐之后,大宋武将就再也没有这样大的战果了,论拓地规模几十年前的狄青战果也无法和王韶相比,这也是当时仁宗时代的政策方向所决定的,同时那个时候李元昊正是雄心万丈的时候,两强相对狄青不弱于西夏已经是实属难得。

前有王韶开疆拓土,后面的韩琦也是不甘示弱,在歼敌上给予西夏自立国以来最沉重的打击,这两样战功早就让朝中文臣武将眼红的很。富弼可以不用在乎王韶的功绩,但对于韩琦的战绩却是不能够忽视的,再加上种谔从旁鼓动,受到这种刺激来也忍不住改变自己原先所持有的政见。真正能够让富弼感到放心的便是王静辉,无论是韩琦还是王韶,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战功,其背后都离不开王静辉的支持。

王静辉几天前的来信也隐约暗示在党项部落的方向很有可能出现有利战机,并且还承诺他旗下在陕西的产业资源可以供富弼随意调动,最重要的还是王静辉的厢军屯田政策将会在明年展开,到时候将会提供有利的财政保障。在富弼的眼中王静辉的财力保证比三司使的承诺还要管用,自己想要如韩琦那样在退出帝国核心之后还能够立下功业,就不能离开驸马的支持。

使用特种部队来协同正规部队攻占城市,这个主意是种谔出的。种谔虽然桀骜不驯,但并非是迂腐之人,起初他听说枢密院着三衙司在大宋禁军中严格选拔战士成立一支两千人左右的特种部队,也是对此不屑一顾,并不看好特种部队的作用。这次无心率领特种部队深入敌后的战绩他也看到了,才对特种部队在战争中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通过初步的了解他才知道特种部队的作战方式虽说有点类似拦路抢劫的强盗,但他知道每个特种部队的成员几乎都可以使用党项人的语言还有所装备的作战兵器,他都有些震惊了,他没有想到一个特种兵居然有这么多的要求,难怪人家能够三番五次的偷袭得手,至少这些特种兵穿上党项人的衣服就是活脱脱的党项人了,那分批进城再出其不意的端了人家的老窝儿不跟玩似的!

这种作战方式是种谔以前想都没有想过的,后来他才知道特种部队的训练和装备除去最基本的之外,都是驸马想出来的,就连特种部队的训练教官也是驸马的学生,带领特种部队在李清的后方大范围迂回作战的正是王静辉的大弟子。这使得种谔倒是对驸马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他实在很难想象能够想出特种作战的人在大宋居然是个名满天下的诗词才子,甚至他都有些怀疑自己这大半生征战杀场是不是都活在狗身上了。

正当富弼和种谔忙着调兵遣将的时候,李清回到了嘉宁军司,此时部落联军已经攻破了三岔口,直逼左村泽。李清示敌以弱将左村泽的守军收缩到嘉宁军司,部落联军兵不血刃的便占领了左村泽,摆在他们眼前的便是据此一百里外的嘉宁军司了。

此时还有什么能够比得上嘉宁军司中的财富更能吸引联军的目光?李清苦心经营了两年的嘉宁军司在联军的眼中就是一个宝藏,况且李清是个汉人,在他们的眼中就是异族,在“正统”之争中李清的中立行为早就让他们看不过去,袭击李清是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面对气势汹汹的部落联军,李清打心眼儿中就很鄙视,原本他是想将这些部落放到最后才收拾的,但现在联军的攻势这么猛烈,李清现在已经别无选择,只有击溃这些部落联军才是正途。部落联军想打李清的主意,李清又何尝是个善主?部落联军这么猛烈的攻势无疑是他们手中武力的精华,李清心下一狠——这可是你们逼我!

武宁堡这边由于是注重防守,即便有机会出击,除去嘉宁军司之外,也没有什么有价值的目标了,就算洪州寨没有被无心烧毁,打下来面对李清的大军也守不住,所以这次突袭李清所获得的近一万五千匹战马除去杨崇岳留下了两千匹战马组成了一支骑兵之外,其他的全部都交付到延安府统一调配,这为富弼和种谔偷袭银州和龙州又增添了一笔不小的机动力量。

王静辉也不想放弃这样的好机会,尽管开战之前便不断的向陕西四路加紧运送物资,但随着时局的发展,已经超过了他以前的预计,正好河北的官僚资本找上门来,他自然不会放过。王静辉对河北官商所要求的五百万贯投资数额虽然比较大,但河北系官商上百年的积累有何尝是个小数目,若是这么大的一笔资金交给别人想都不用想,不过出手理财的人是大宋头号富豪王静辉,这就另当别论了,不单是别的,就看看杭州、楚州商人在熙河地区跟随王韶所获取的利益,就足以让他们眼红了,奈何这些商人的背后有驸马的支持,他们才不敢妄动。

由于富弼要出手,朝中的反战和主战派别阵营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至少河北系的官员在王静辉的身上下了重注,这一派别的朝中重臣都明确的加入到主战阵营中。大宋传统政治中一向以北方官员把持朝廷政策的走向,而河北系官员又是其中最主要的力量,在任何时候这一派别的政治倾向所产生的政治影响力是任何人都不可忽视的,即便王安石也不能,况且王安石所主持的变法的口号便是“改易更革”,富弼发动对党项的战争是符合这一精神的。

王静辉一边在小心的操纵着局势的走向,一边在冷眼观望汴都的政治走向。此时几乎朝中所有的目光都投向了西北,无论是变法派还是保守派都暂时放下了政治倾轧,除去少数反战派之外,都全部将精力投入到西北的战争中。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王静辉也并不是以前比较单纯的人了,他比谁都明白“和光同尘”的道理,不管是自己的政敌也好,还是盟友也罢,只要能够帮助他办成事,他都不介意这个人在历史上的评价怎么样。

在王静辉的眼中这样越大越打的西北战争也有非常大的好处,至少大家的精力都投入其中去了,变法派的官员是为他们的政治主张而支持,而河北系及其相关势力则是因为自己的巨大利益掺杂其中。朝中至少有九成的力量主张对外发动战争,这是在大宋立国以来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开始的时候司马光、文彦博和皇帝赵顼最担心的便是国家财政的支持力度,但王静辉将河北系官员捆绑来的五百万贯放在他们面前的时候,这最后一丝顾虑也没有了。

现在大宋想要发动一场战争,其成本已经不再是过去的劳民伤财,在王静辉的经营下,这几年的对外战争几乎每次大宋都能够从中得到巨大的利益,甚至可以是大宋财政中重要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无论是新型的势力还是老牌的河北系势力,都可以在战争中得到丰厚的投资回报,而对大宋最明显的好处便是骑兵数量在短短的几年当中实现了数额翻番的可怕变化,这都得益于对外战争和走私贸易的结果。

王静辉曾经苦恼于如何将大宋的地主从土地上拔起来,使他们的目光投向别的地方,虽然现在达到的效果还不是让他很满意——大宋的地主把目光第一投在了对外战争上,第二才是他所主导的新工商业上,但能够做到这一点已经非常不容易了,这总比他事先定下的挤占土地的政策要好得多,原本他想要靠自己庞大的财力在经济上把这些地主给挤出去,但达到现在这样的效果多少让他有些哭笑不得。

在对外政策上至少当年魏征劝谏唐太宗对匈奴进行严厉打击的思想成为主流,这都是王静辉乐于看到的,这个时代的大宋和他从历史书上知道的大宋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至少可以预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这种朝廷主战思想将会持续下去。

李清动手解决部落联军的手段是果敢狠辣的——他把所有的联军都给放进来,聚集到嘉宁军司周边,却在外面放出了近六万泼喜军精锐骑兵进行反合围。部落联军如见了血的苍蝇一般猛攻了嘉宁军司三天,损失惨重之下开始有了退意,但李清却容不得他们后退——六万骑兵在三岔口一带对部落联军进行了残酷的打击,十万部落联军能够退回到万井口的不足四万。

万井口后方一百五十里便是夏州,虽然惨败,但令部落联军欣慰的是只要到达夏州他们就安全了,不过李清现在铁了心是想要彻底解决这些不停话的党项部落了,就在夏州的门口又进行了一次伏击。在广袤的草原上作战,这一次伏击再一次印证了泼喜军骑兵的强悍——除了消灭了最后的残敌之外,差点儿就要冲进夏州。

从李清示敌以弱到全歼来犯之敌,直至围困夏州,这中间不过才一个月的光景,至此部落联盟拼光了他们全部的精锐,剩下的势力也在李清的攻势下一日三惊,想要和李清和谈,但派出去的使者被人送回来的只有人头,这才绝了部落首领最后一丝幻想——李清用他特有的语言告诉了这些贪婪的部落:他需要整个西夏东部!部落联盟只好集合了最后的力量在黑水河和无定河部署了防线,准备以此来做最后的挣扎。

第二百九十六章 反间

大宋天罚岛的火药生产近几个月来一直保持着最高的火药产量,由于时局紧张,这里已经不制作成品火器,成为火药的专门生产基地,但在这个时代火药生产还是要受到原料的制约,产量不能再向上增长了。

王静辉也因为火药供给问题大伤脑筋,在这个以冷兵器作战为主导的时代,火药武器原本还是属于从属协助地位,但鉴于火药武器在守城和攻城战中的巨大效应,还有王静辉本人推波助澜式的催化,大宋的火药武器列装已经远远超过了历史上的水平,火器的制造是使用被大宋军方空前的重视起来,天罚岛那种落后的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水平,在战争和统治高层的关注下,日产黑火药已经达到了二十石(宋制一石约合59。2公斤)的水平!

几年来高速发展的大宋军工尤其是火器的高速发展让王静辉感到非常欣喜,不过同样也让他非常头痛——火器在这个时代无疑是“贵族”武器,造价还是显得太高昂了,尽管他已经采用了各种手段,诸如向高丽甚至是倭国贩卖火器,以平抑现在高昂的火器成本,现在一枚震天雷的成本已经降到了三百文的水平,若是考虑到贩卖武器的综合效应,那大宋装备一颗这样的火器可以降到一百文钱的水平。

火器装备门槛虽然已经降低了,但现在的问题是大宋有心扩大火器装备规模,而火器的制作原料却是非常紧缺!解决的办法不是没有,最佳途径便是加紧对硫球的控制,从那里得到制作火药所需要大量的硫磺、硝石等资源,那样的话还可以进一步的将火药的成本降低下来。

王静辉向天罚岛跑了几趟,他有随时出入天罚岛的权力,有这种权力的人在大宋不过才四五个而已,除了他改进火药成分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因为设立天罚岛是王静辉所主张的,这完全是为了加强火药配方的保密程度——万变不离其宗,火器的种类固然和重要,但没有火药一切都白搭,至少通过情报局反馈的消息,王静辉知道党项人吃了火器这么大的亏,兴庆府和嘉宁军司已经开出天价设法搞到大宋火药的配方秘密,但更让他感到毛骨悚然的是契丹人对此的热情更高。

对于辽国王静辉从来就没有放松过,尽管他知道现在的辽国已经不可能对大宋有什么威胁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辽国虽然在衰弱,但它依然是这个时代武力最为强大的国家,若是大宋没有坚固的城墙和精湛的守城战术,是无法和契丹人在平原上相抗衡的,让他比较放心的是自己来到这个时空除了使辽国的经济更加恶化之外,辽国的统治高层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最让王静辉感到有意思的是,种种迹象表明辽国的统治高层对火药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兴趣,因为辽国现在也有火药,但辽军的战术思想还是以骑兵作战为主导的。尽管契丹人自己非常清楚,对面的大宋无时无刻不想收回燕云十六州,但在平原上作战有什么能够比得上骑兵?在大宋没有以十万为单位骑兵发动战争的能力之前,契丹人根本就对大宋无视,更何况论骑兵战术和素质,又有谁能够比得上辽国呢?这就决定了契丹人虽然对火器的作用感到很惊讶,但还没有上升到兴庆府和嘉宁军司那个重视的高度。对火器感兴趣的契丹人不是在大定府,而是在汴都开封!

“辽国也并非没有能人啊!”王静辉在心中盘算到,对于火药的保密工作他自然是不敢大意的,他实在不敢想象若是辽国掌握了大宋生产火药的技术,那历史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但这无论如何对大宋决非是一个好消息。

好在大宋所有的军用火药全部都是在天罚岛内生产的,而天罚岛被王静辉弄得如同铁桶一般,不要说能够上岛,就是靠近都难比登天,若是谁能够在这样完备的防盗措施下还能得手,王静辉恐怕真的要撞墙了。

发现契丹人重视火药的线索是身在辽国大定府的大宋密谍传回来的消息,一个辽国高官在法华寺内和与之交好的普智禅师下棋的时候,把辽国驻大宋使节萧佑丹建议耶律洪基发展火器当作笑话说了出来。这名普智禅师是大宋从大相国寺选出来到辽国“传经”的高僧,他并不主持大定府间谍网,但还是将此告诉了他的“徒弟”,将这个消息传回了大宋。任何有关火药配方的情报,都是王静辉所重视的,情报局联手皇城司对这个辽国常驻大宋的使节萧佑丹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结论便是这个家伙在暗中很是收买了一批大宋官员,千方百计的刺探大宋的火药军工生产情况。

在萧佑丹收买大宋官员的名单上不乏几个是位居三品的朝廷大员,但遗憾的是面对王静辉的防盗措施,他们都无功而返,而收买像司马光、文彦博和王安石这样高品级的官员来为辽国服务根本就是痴心妄想。情报上显示这个萧佑丹还派人去过楚州,从楚州市舶司下手想要知道大宋为什么有这么充足的原料来扩大火药生产。

萧佑丹的这个动作立刻引起了王静辉的注意,这个被耶律洪基放逐不受重视的辽国使节在他的心中危险级别立刻上升了几个档次,火药配方是可以极大的增强火器的威力,使火器更有战争价值,但能够提升火器战争价值的途径并非只有配方这一条路——任何武器还是要看它能不能大量生产,不能大量生产那对战争的影响还是非常小的,你不能够指望一挺机关枪来改变中国的历史,当然除非他干掉的是对方的皇帝或是重要大臣级别的人物。

辽国即便手中没有最佳配方,但重要有了充足的原料供应,那照样能够大规模的装备火器——辽国同样具有生产火器的能力,甚至在历史上在这方面还有几种火器做得非常出色,甚至震天雷的原型就诞生在辽国!那对大宋来说可就是非常的不妙了。尤其是在去年十一月初的时候,辽国派出了使节团来向大宋恭贺太皇太后的诞辰,在路过河北的时候,便接受了韩琦的一份大礼——这可不是零星使用火器的演习,而是一场真刀真枪的火器军事演习,出去没有使用由石油做出来的燃烧弹之外,其他火器被韩琦倾囊而出,一场军事演习打光了他手头存货的一半!大量的火器把辽国的使节团给吓坏了,以往辽国使节团即便是在大宋的首都也是飞扬跋扈的,但这次却一反常态,满脑子都是火器爆炸场面的辽国使节团在汴都开封毕恭毕敬,让皇帝赵顼君臣感到非常满意。

萧佑丹在火药配方上碰了一鼻子灰,但要是能够搞清楚大宋能够大规模生产火药的原料从哪里来,这也是一项极大的收获,要知道辽国的硫磺和硝石资源比大宋还要窘迫,那里生产火器的成本更是高昂,能够把成本降下来,使之能够大量的应用于攻城战当中,这对辽国统治高层还是非常有诱惑力的——正是因为面对大宋高高的城墙,辽国才不得不和大宋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这种平衡已经持续了几十年。尽管辽国实力衰弱了许多,辽国的统治高层也没有萧太后时代那样具有吞并天下的雄心壮志,但能够多一项对付宋军的方法,辽国的统治高层还是非常高兴的。

大宋火药原料在王静辉的推动下,这半年来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得知硫球这个海外小国居然拥有丰富的硫磺和硝石资源后,皇帝赵顼、王安石、司马光和文彦博立刻责成楚州市舶司加强对硫球的硫磺和硝石的贸易往来,统治高层的重视使得大宋火药原料在短时间内就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天罚岛的六成火药原料来源都是依赖从硫球进口。这么大的进口数量在百姓中是不知道的,但若是有心人想要打听也并非是件难事,萧佑丹很容易的便知道硫球的资源是大宋火器军工的重要基础。

王静辉的情报网是信鸽传输情报,萧佑丹的探子还在回汴都的路上,自从得知萧佑丹这个危险人物对大宋火器这么关心后,王静辉也毫不客气的对萧佑丹投入了同样的“关怀”。皇帝赵顼手下的皇城司力量还是非常强悍的,皇城司的活动范围虽然很少出京畿路,但至少在大宋国内,那个地方官吏看到皇城司办案人员的腰牌不低下头?王静辉的情报局在这方面还是比不上皇城司,这次能够对萧佑丹进行如此严密的监控,这还要多感谢皇城司的力量,加上情报局的通信优势,才险险的快了萧佑丹一步。

“这个辽国探子不能留,要赶在他进开封城之前就要他消失,否则让辽国知道硫磺和硝石的来源,恐对我大宋不利!”文彦博垂手说道。

“火药原料来源事关重大,这个辽国探子断不能留!”王安石在一边说道。

“姜还是老的辣!”王静辉在一旁腹诽着,他没有想到文彦博居然还套用了后世黑帮老大的专署名词“消失”,差点儿让他在福宁殿上当众笑出声来。不过玩笑归玩笑,能够在大宋统治高层立足,几十年宦海沉浮还能够站在这个位置上的人,即便王安石、文彦博在面临正事的时候,所施展的手段可决非后人想象的那么正当。

几个月前王安石的新法遭到质疑的时候,王安石就开始动皇城司的主意,想要依靠特务组织来镇压反对言论,不过皇城司和情报局的合作关系使得王静辉提早意识到这个问题,横加阻挠之后未果,虽然后来他才知道王安石与此事无关,完全都是那个喜欢玩弄权术的王雱搞出来的,但没有王安石的点头,王雱感这么做?!

“爱卿以为如何?!”皇帝赵顼将视线转移到王静辉的身上,周围司马光、文彦博和王安石也都看着他,因为这个情报是他呈送的,这次会议就是为了讨论萧佑丹的探子在楚州的事情,所以他的建议是非常有分量的。

“让这个探子消失不难,根据路程计算,这个探子还要两天才能够进城,有充足的时间来灭口!不过灭口容易,但萧佑丹肯定还会派去第二个、第三个探子去楚州,从硫球购买硝石和硫磺并非是一个小数,只要他随便找个人到楚州一问便可以知道,所以防是防不住的,臣以为还是不杀的好!”王静辉说道。

王静辉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就想过灭口的问题,但想想也就作罢了,无用功的事情他是不愿意浪费精力的,人家萧佑丹不停的派人,自己哪里盯得过来,况且像萧佑丹这样谨慎有远见的对手,干掉他的探子反而会打草惊蛇,让他更加小心谨慎,以后想要抓住他的尾巴可就难了,还不如顺水推舟做个人情,以此为钓饵谋取更大的利益。

“契丹也有船队,他们向大宋的北方也进行走私,市舶司贸易船队的护航舰队也曾碰到过契丹海盗,据闻契丹也有水军,这不可不防!”文彦博说道。

王静辉转身对文彦博笑着说道:“文大人以为是契丹水军厉害,还是我大宋的水军更厉害呢?”

“两军虽然从来没有交战,但我大宋护航舰队对付这些契丹海盗不费吹灰之力,想来我大宋水军会更厉害些!”

“圣上,海上作战不同陆地,大宋在陆上也许会受到骑兵的因素不如契丹,但在海上还是要讲求武器和航海技术,无论哪一样契丹都远远不如我们,所以契丹根本无法在海上对大宋造成任何危害,即便他们卖到硫磺和硝石也休想运回去!”

皇帝赵顼听后点点头,笑着说道:“爱卿似乎未尽其意,一定还有后策,尽管说来!”

王静辉躬身说道:“圣上,大宋自去年开始向硫球购买硝石和硫磺大规模制作火药,现在看来火器的成本已经在原有的基础上又下降了三分之一,不过随着我们购买数量的增多,硫球卖给我大宋的这些矿产价格也日趋上涨,这三分之一节省下来的成本很有可能因为硫球贸易的交易上涨而补回去!矿石价格的上涨固然是因为我大宋的购买量大,而硫球的矿山开采一时跟不上的缘故,但更重要的是硫球想要借着我大宋对矿产需求量增大的机会发财。人心不足蛇吞象!圣上,不要忘记硫球亦向辽国称臣,手中又握有我大宋所急需的矿产资源,这是不符合我大宋的利益的!”

听了王静辉的话后,福宁殿众人眉头都不禁紧缩了一下,硫球不断上涨的矿石价格确实也触动了他们的心,自大宋开始采购硫球矿产开始,矿石价格在短短的半年当中价格上涨了一倍以上。王静辉在去年建议大宋要向海外诸国发展势力的时候,能够打动他们内心的原始动力便是海外有着大宋非常缺乏的资源,硫球的硫磺和硝石在短时间内便将大宋火器的成本降了下来,他们自然不愿意又涨回去,况且要是硫球学会了火药制作,那大宋以后该怎么办?这对日趋繁荣的大宋海上贸易是个非常重大的隐患!

“爱卿可有和良策来解决?!”皇帝赵顼问道,他虽然意识到硫球有些不对头,并且辽国也要打硫球的主意,但他知道王静辉既然把问题说了出来,自然会有解决的办法。

“驱虎吞狼!用辽国来对付硫球,然后大宋出面来收拾残局!无论局势如何发展,我大宋在海上的权威确实毋庸置疑的,辽国和硫球在海上的力量完全不是我大宋的对手,局势发展到最后,还是要看我大宋水军的脸色!”王静辉说道。

“驸马的意思是不拦截辽国的探子?!”文彦博反问道。

“不错,我们要大方的让辽国知道我大宋所生产的火药原料完全依赖于硫球,只有这样辽国才会肯出动水军压迫硫球,我大宋可以从中谋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或是直接将硫球纳入大宋的版图,或是向硫球派遣驻军,威逼硫球国主以更加廉价的方式供应大宋矿石,想怎么做都是由我大宋来作主!”

“辽国人哪里会这么听话?”司马光有些不屑的说道。他也希望事情能够完全按照驸马的想法来发展,但这中间的变数太多,万一发生了什么意外,大宋的火药原料来源被暴露了,则会引起很大的麻烦。最重要的还是因为一旦出兵,不仅仅是军费的问题,就连大宋的脸面也会受到影响——向一个臣服于自己的藩属国出兵,理由实在是说不过去。

第二百九十七章 扩张

“硫球人也同样向辽国称臣!”王静辉在一旁淡淡的说道:“大宋的未来一定在海上,那里有我们最需要的物资,大宋今后发展所面临的死结也将会从那里找到出路,异族终归是异族,在没有被我们同化成一样的汉人之前,像硫球这样的藩属国在大宋的藩属国中也并非是一个,如高丽等藩属国在向大宋称臣的时候也同样向辽国称臣,西夏更是在同时向宋辽称臣之后不断挑衅,还自古重臣不事二主,这样的藩属国不值得可惜!与其由硫球国主来掌握这么重要的战略物资,不如大宋自己握在手中更加保险些,纵观这几年的战争,火器的地位在逐步提高,装备的数量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臣以为火器是未来战争中的一个重要主导方向,大宋决不可对此听之任之!”王静辉说道:“至于辽国人肯不肯听话去找硫球的麻烦,臣以为这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只要大宋小心操作,这是很有可能发生的!”

“驸马为何如此肯定硫球就不肯卖矿石给辽国?毕竟辽国也有数量不少的水军!”司马光说道。

“在辽国的威逼下,硫球肯定是想卖矿石给辽国的!君实先生治史乃大宋第一人,当知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道理,硫球国小,出去大宋所需要的矿石之外,也就是其国土比较适合种植水稻。自治平四年大宋开始大力发展海外贸易之后,大宋和硫球的贸易逐年上升,大宋的棉布、瓷器、珠宝、茶叶、书籍等等众多的物产涌入硫球,而硫球也因为向大宋大量出口粮食和矿石而发家致富,众位可曾想过让一个已经习惯大鱼大肉的财主再回到吃糠咽菜的贫农生活,他还能够活下去吗?硫球的矿石大宋也有,不过就是少了些;硫球的稻米大宋同样也可以从南洋各国进口,况且大宋所进口的大米不过是为了预防天灾平息物价罢了,并非是非要进口不可;反观硫球,它除了和大宋进行贸易之外,便无他途,就算辽国可以和他们贸易,以契丹人的本性,众位认为辽国能够忍受一个藩属国向他们要价吗?更不要说大宋水军在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后,无论在各个方面都远远超过了辽国,辽国的那些水军搞搞近海的私盐走私还可以,要是想跨海进行贸易,尤其是像矿石这样的大宗贸易,他们还没有这个能力为船队提供必要的安全!”

在听到王静辉说辽国没有能力为其贸易船队提供安全保证的时候,文彦博眼睛一亮,说道:“辽国水军与我大宋相比相差太多!大宋来往于高丽、硫球的北方航线经常受到海盗的骚扰,出去有一部分是高丽、女直的海盗之外,辽国因为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