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福德真仙(云枫)-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帝辛见商容辞官,不居相位,慰劳道,“卿虽暮年,倘自矍铄,无奈卿苦固辞;但卿朝纲苦劳,数载殷勤,朕甚不忍。”
随即命随侍官传其旨意:“点文武二员,四表礼,送卿荣归故里;仍着本地方官不时存问。”
商容谢恩出朝,不一时,百官俱知首相致仕荣归,各来远送。
……
不久,那炮烙便已造好,帝辛大喜。
在妲己的建议下,第二日,帝辛设朝,且将炮烙置于殿东。
文武百官齐至,俱是好奇,只因帝辛数月不朝,不知今日为何设朝。
不过这其中如黄飞虎,比干,微子启等人却是知晓,他们在送别商荣之时已然知道炮烙之刑,此时心中都是悲愤不已。
早贺完毕,帝辛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将梅伯押上了炮烙。
那炮烙通红一片,梅伯血肉之躯,如何能禁受如此酷刑,不消片刻便化为一片灰烬。
可怜梅伯一生尽忠尽职,只因直言进谏,最后却落得个如此下场。
这炮烙之刑乃是昔年夏桀所造,商汤将其流放之后,便将此刑具毁去,不料今日却在帝辛手中重现,若是商汤泉下有知,不知会作何想?
帝辛用炮烙杀梅伯,的确起到了杀鸡儆猴的效果,却他没想到,文武群臣在两班观见此刑,梅伯惨死,无不恐惧,人人有退缩之心,个个有不为官之意。
……
不知不觉居然已经一百章了,云枫这本书也已经写了有三十多万字了,可是如今此书的成绩可谓惨淡,唉!
第一百零一章皇宫惨祸
那妲己不仅残害忠良,而且还祸害**。
帝辛听从妲己的建议,诛杀忠良之辈,枭杜元铣之首,制炮烙,炮烙文武百官之心,置成汤社稷于不顾。
姜皇后听闻后,心中悲恸,为妲己之狠毒而悲;为帝辛之昏庸而悲;为百官之失心而悲;为社稷将失而悲。
姜皇后乃是东伯侯姜桓楚之女,温婉贤淑,虽帝辛宠爱妲己,但也并未放在心上,可关乎社稷江山之事,姜皇后也不得大意。
因此,姜皇后便前至寿仙宫,与帝辛一说。
奈何,那帝辛早已被妲己迷得神魂颠倒,如何会听姜皇后之话?
不仅如此,那帝辛更是愤怒,直接将姜皇后撵出了寿仙宫。
妲己见此心中却是暗恨,将姜皇后怀恨在心。
而之后不久,朔望之辰,宫中嫔妃皆去朝贺姜皇后,姜皇后也不顾妲己的面子,在一众妃子面前将妲己一阵喝骂。
妲己羞愧而退,心中怨恨愈深,最后招来费仲,让其设法陷害姜皇后。
那费仲安排一姜姓之人——姜环,冒充是姜桓楚之亲信,前来谋杀帝辛,想要篡夺帝位。
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姜桓楚被如此陷害,姜皇后真是有口难辨啊。
经历袭杀之事,虽并无伤害,却让帝辛心有余悸,如此情况,姜皇后自然被帝辛打入冷宫。
不仅如此,联想到姜桓楚的势力强大,确有可能生出谋反的念头,因此帝辛理性的选择了相信此事,在姜皇后凛然不屈之下,却是惨遭酷刑加身。
虽然如此,姜皇后依然不招,她本就是被冤枉的,如何能招?更何况,如若招供,那姜氏一族恐怕要受殷商大军的讨伐,到时候,不论谁输谁赢,都是姜皇后不愿见到的。
见姜皇后身为一女流之辈,居然在酷刑之下并不招供,让妲己震怒。
妲己又献计,最后却是要剜去姜皇后一目。
黄贵妃见之不忍,叫姜皇后招认,可姜皇后道,“纵死,岂有冒认之理?”
姜皇后并不招认,最后被剜去一目。
当黄贵妃将姜皇后那剜下的一目呈上帝辛面前之时,帝辛见姜后之睛,心中一震,与姜皇后恩爱多年的感情如泉涌一般涌出,其心悲切,暗自叹息,自悔无及,低头不语,甚觉伤情。
此时,帝辛却是选择了相信姜皇后,理性告诉他,此事定是有人陷害,随即怒斥妲己处理此事太过草率。
妲己心中满是怒火,眼中狠厉之色一闪,道,“不论皇后是否被人陷害,那姜桓楚听闻其女受此酷刑,定然会发兵反商,如今只能一不做二不休,只得让姜皇后招供。”
帝辛此时虽然知道姜皇后是被人陷害,可一听妲己此言,心中顿时一惊,如今他安享安乐窝,岂能有兵乱?
因此帝辛只得忍痛,让人对姜皇后继续施酷刑。
可怜姜氏对殷商如此忠心耿耿,却惨遭此横祸,可悲可叹。
随后妲己再献计于帝辛,用铜斗一只,内放炭火烧红,如不肯招砲烙姜皇后二手。
姜皇后心如铁石,意似坚钢,岂肯认此诬陷屈情,姜皇后两手被按在铜斗上,直烙得筋断皮焦骨枯烟臭,正所谓十指连心,姜皇后受此严刑,经受不住,昏死在地。
皇贵妃见此,不免兔死狐悲,心如刀绞,意似油煎,痛哭一场。
姜皇后被陷害,遭受酷刑,百官闻言,莫不震惊,为之悲叹,随后齐齐进宫进谏。
奈何此刻那帝辛早已被妲己一句“那姜桓楚听闻其女受此酷刑,定然会发兵反商”吓住,铁了心的要让姜皇后招供。
不论群臣百官如何劝诫,帝辛也不改变自己的想法,坚持对姜皇后继续施酷刑。
百官见此,莫不流泪,却也莫可奈何。
那东宫太子殷郊年方十四,二殿下殷洪年方十二,弟兄二人在东宫得知自己的母后遭刑之事,心急如焚的来到西宫。
只见自己的母后浑身血染,不仅两手被炮烙得枯焦臭不可闻,而且还被剜去一目,其状之凄惨,让两位殿下悲恸,纷纷上前抱住姜皇后恸哭。
母子三人痛哭流涕,其音之悲切,传遍整个西宫,闻者莫不垂泪,即便是七尺男儿,也为其伤感,仰天长叹,为之不甘。
之后姜皇后更是气绝身亡。
殷郊二人正是血气方刚之龄,见母亲遭此大难,且已亡去,顿时满腔怒火,无处可发,暗恨其父心狠,可以两人心性,如何能够弑父?
而此时,两人听闻那晁田,晁雷二人正押解姜环进宫面圣,要当面对质。
两人知那姜环便是谋害自己母后的一人,两人年龄幼小,不识诲体,因此,两人直接各持一把宝剑,截住晁田二人,将姜环一剑斩为两截。
那晁田,晁雷见两位陛下提剑杀来,心中大惊,他们二人可不敢与两位陛下打斗,二人直接逃了,逃向了寿仙宫。
晁田与晁雷惊慌间,将殷郊二人提剑杀来之事讲与帝辛妲己。
妲己闻言虽然面上惊怒,可心中却是大喜,只因如若那姜环真的来到寿仙宫,与姜皇后当面对质,到时候如若如法炮制,让那姜环也受姜皇后那般酷刑,料想,以那姜环的心性,定然经受不住,必会招供。
因此,妲己心中可谓心花怒放,想到殷郊二人,妲己又以两位殿下欲弑父诱使帝辛杀亲子。
果然,那帝辛早先本就有些后悔姜皇后之事,如今一听妲己之言,那两个孽子竟然要弑父,气得失去了理智,传旨晁田晁雷二人前去斩杀殷郊二人。
合该二人命不该绝,当时朝廷忠义之人尚在,宫内有二将,名方弼,方相,忠肝义胆。
二人知殷郊两位殿下如今杀了姜环,且提剑杀向寿仙宫,如若进了寿仙宫,定会被那妲己与帝辛斩杀。
因此,二人在殷郊,殷洪还未赶至寿仙宫时,将两人截下,谓之其中利害,直吓得两人魂飞天外。
方弼,方相救出二位殿下,各自背负一人,反出朝歌,径出南门去了。
出了朝歌,为了方便逃生,方弼与方相各自分来。
两人虽然强武有力,可如何能够与整个殷商抗衡,不久之后便被帝辛所派殷破败与雷开二人抓住。
但殷破败念及二人乃是忠肝义胆,故放了二人,只把殷郊二人带走了。
二位殿下被擒,满朝文武皆惊,先前还以为二人能逃过一劫,没想到还是避不开,不过以黄飞虎为首,以及亚相比干等人前来劝诫帝辛,甚至请出了业已退隐的商容前来。
群臣相谏,帝辛却拒不纳谏,如那王八吃秤砣般,铁了心的要杀自己的两个亲子。
之后商荣匆匆赶来,为两位殿下求情,奈何帝辛被妲己之言迷惑,一怕姜桓楚发兵反商,二怕殷郊二人怀恨在心,将来弑父,所以帝辛并无悔意,执意要杀殷郊二人。
商容愤怒,大声呵斥帝辛,“帝乙先君,老臣今日有负社稷,不能匡救於君,实愧见先王耳!帝辛,你这昏君,民间称你为纣王,不无道理,连妻与子都下如此狠手,哈哈,天下只在数年之间,便会失与他人。”
凄惨的话语一落,商容往后一闪,一头撞死在龙盘石柱上。
可怜七十五岁老臣,今日尽忠,脑浆流出,血染衣襟,一世忠臣,半生孝子,却落得个如此下场。
群臣愤懑,对纣王(此后,帝辛便称之为纣王)已然心灰意冷。
先有诸位大臣威逼在前,再有商容当场撞死,但是仍然换不回纣王的一抹善心,殷洪、殷郊被判斩立决。
朝中大臣个个面无血色,但是却无人敢谏。
行刑之日,皓日长空,但是诸位大臣心中一片凄凉,此时的纣王还与妲己享乐,根本没有顾及两个儿子的生死。
而殷郊二人心中则是绝望,怨恨,胸中的冤屈直射天际。
而在天空之上赫然有两道身影,近观视之,乃是阐教的赤精子与慈航道人是也。
原来,自封神榜上第一人上榜,元始就知道封神大劫正式来临,想到封神榜上并未填名,因此便差使十二金仙下山收弟子,想要用这些弟子为十二金仙背劫。
当然,这仅是他心中所想,并未告诉给十二金仙。
十二金仙个个欣喜,不过这传人也不好找,玉虚门徒岂能随便,赤精子与慈航二人适逢此机,于是出手救下二人性命。
商朝臣子看到二位殿下被一阵风刮走,都以为是被上天所救,个个喜极而泣,跪地谢天。
纣王虽然昏庸但是也不傻,杀了皇后,斩了太子,那东伯侯姜桓楚岂能罢休?不禁愁眉上脸。
妲己问明原因后,道,“陛下不若暗传四道旨意,把四镇大诸侯诓进都城,枭首号令,斩草除根。那八百镇诸侯知四臣已故,如蛟龙失首,猛虎无牙,决不敢猖獗,天下可保安宁。”
纣王闻言大喜,道,“此言甚合孤意!好,就这么办!哈哈哈!”随后便差人宣密旨与四大诸侯。
看着帝辛在笑,妲己也在心中冷笑,“要是四大诸侯死了,那就应该逼起其他诸侯反抗了吧!这大商王国被灭之期也就不远了。”
也是纣王糊涂了,要是四大诸侯被杀,其子岂会善罢甘休,定然会起兵作乱。
不过纣王显然想不了那么多,又去与妲己风流快活去了。
第一百零二章协助闻仲
纣王在妲己的建议下,欲斩杀四镇诸侯。
纣王暗发诏旨四道,点四员使命官,往四处去,诏姜桓楚、鄂崇禹、姬昌、崇侯虎。
且说那一员官,迳往西岐前来,一路上风尘滚滚,芳草萋萋,穿州过府,旅店村座;真是朝登紫陌,暮踏红尘。
不一日时间,便过了西岐山七十里。
进了都城,使命官看城内光景,民丰物阜,市井安闲;做买做卖,和容悦色,来往行人,谦让尊卑。
使官暗自佩服,“听闻西伯侯仁德,果然风景雍和,真是尧舜再世。”
使官至金亭馆驿下马,次日西伯侯姬昌设殿聚文武,讲论治国安民之道。
端门官报道,“旨意下。”
西伯侯姬昌带领文武接天子旨,使命官到殿跪听开读:
诏曰:“北海猖獗,大肆凶顽,生民涂炭,文武莫知所措,朕甚忧心;内无辅弼,外欠协和,特诏尔四大诸侯至朝,共襄国政,戡定祸乱。诏书到日,尔西伯侯姬昌速赴都城,以慰朕绻怀;毋得羁迟,致朕伫望。俟功成之日,进爵加封,广开茅土,谨钦来命,朕不食言,汝其钦哉!特诏。”
姬昌连忙接旨,而后设宴款待使官,翌日一早,整备金银表礼,送其回朝歌而去。
姬昌精研八卦,能卜算凶吉,接了圣旨之后,唤来长子姬考,告知自己有七年大难,吩咐他不可擅自更改国政,切不可差人迎接,同时叮嘱姬考要与其弟和睦相处。
原来,这其中也有些缘由,这姬昌生有九十九个儿子,要么习文,要么习武,但是长子姬考与次子姬发二人却是文武双全,尤其是姬发,在性格上属于好强之人,多年来也有一大批臣子拥护姬发。
姬昌之意甚明,担心两兄弟为了西周的权势而彼此争夺,手足相残。
姬考本就没有这个心思,而且本性甚贤,岂能与自己的亲弟弟同室操戈?因此也就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姬昌最为担心的便是西周的发展,因此,姬昌重点嘱咐姬考要爱民纳贤,将自己之前一直所做的事情,持续下去。
对于这些,姬考都一一答应,西伯侯姬昌这才放心赶往朝歌。
西伯侯一路行来,夜住晓行,路过燕山,遇到大雨,众人进入林中暂避。
忽然一声雷响,霹雳交加,须臾云散雨收,日色当空。
突然从远处传来一声孩童的哭泣声,众人向远处寻去,片刻后,在一古墓前寻得一孩童,此孩童面如桃蕊,眼有光华,看似颇为不凡。
众人将这孩子抱来,递与姬昌,姬昌有二十四妃,九十九子,差一子成百子之兆,因此便将此孩童收为义子。
姬昌正想着差人将此孩童送回西岐,突然远处一道流光闪过,只见一道人瞬间出现在众人面前,此道人丰姿清秀,相貌希奇,道家风味异常,宽袍大袖,一副仙家道派的模样,正是阐教的云灵子。
原来方才雨过雷鸣,乃是将星出现之兆,云灵子此来,正是为了寻访将星。
姬昌得知此道人乃是为自己刚收义子而来,想到自己的义子能够拜在仙人门下,也是他的福缘,便命左右抱过此子交与云灵子。
为了日后方便相认,云灵子便为那孩童取名为:雷震子!
暗中的黑白道人见得这一幕,却是心中感概,原本这雷震子应为云中子的弟子,可云中子拜入了截教门下,身份改变,而那云灵子却是代替了云中子在阐教中的位置,如今那云灵子更是收了雷震子为徒,这让云中子与黑白道人对天道更加敬畏。
……
姬昌别了云灵子,一路进五关,过渑池县,渡黄河,过孟津,来到朝歌。
次日上朝,纣王便下令,欲要斩杀四镇诸侯。
崇侯虎早就用金银打点费仲,尤浑等人说情,幸而保得一命。
姬昌则有黄飞虎并微子、箕子、微子启、微子衍、伯夷、叔齐等人求情,也被纣王放过。
可怜那鄂崇禹被枭首,姜桓楚被巨钉钉其手足,乱刀碎剁,名曰醢尸。
这时有大臣上奏,收二臣之尸,并放姬昌归国。
那崇侯虎上次征讨苏护之时,因姬昌不出兵,让其损失惨重,丢了颜面,因此崇侯虎对姬昌一直怀恨在心,一心要置姬昌于死地。
现在见姬昌因黄飞虎等人求情而保得一命,心中愤恨,可是他不想姬昌好过,因此便给费仲使眼神。
费仲自然明白,略微迟疑,还是奏道,“启奏陛下,那姬昌外若忠诚,内怀奸诈,以利口而惑众臣,面是心非,终非良善,恐放姬昌归国,反构东鲁姜文焕、南都鄂顺兴兵扰敌天下,军有持戈之苦,将有披甲之艰,百姓惊慌,都城扰攘,诚所谓纵龙入海,放虎归山,必生后悔。”
纣王准奏,令收姜、鄂尸首安葬,将姬昌囚禁在羑里。
群臣愤怒,恨不得将费仲千刀万剐,可如今纣王已经准奏,而且费仲如今乃是纣王的亲信,又与妲己混在一起,他们如何敢招惹费仲?
……
再说那姜恒楚之子姜文焕与鄂崇禹之子鄂顺两人,得知父亲被纣王所杀,便继承了伯侯之位,准备为父亲报仇。
姜文焕领四十万人马,兵取游魂关;南伯侯鄂顺,领人马二十万取三山关。
天下八百镇诸侯,竟然反了一半,黄飞虎顿时仰天悲叹,却也不敢怠慢,下令各地将士紧守关隘。
此时的大商,虽然纣王昏庸,但是实力依旧强悍无比,姜文焕与鄂顺二人虽然厉害,但是还不足以比大商,战争经常是败多胜少。
……
而此时,早已回到五行岛的云中子,眼见着殷商越来越乱,云中子心中也是一叹,“如今的殷商群臣无主,越加破败,却是该让闻仲早日回来才好。”
随后唤过童子,让其将金灵圣母找来,同时,远在朝歌城的黑白道人也是发出两道灵符,将袁洪与杨蛟二人唤回五行岛而去。
不多时,金灵圣母便来到了五行岛,金灵圣母疑惑不解,出言问道,“不知道大师兄召唤金灵有何吩咐?”
云中子一叹,随即便将商朝形式说了一番,而后道,“如今殷商**不堪,只有闻仲回来才能把持朝纲,要不然商朝形式岌岌可危啊!”
“大师兄所言甚是,难道大师兄想让金灵前去协助闻仲?可是师妹为截教二代弟子,怎可对凡人出手?”
金灵圣母一想便也明白过来,她是闻仲的师傅,由她前去相助,自然是最好不过,不过她却认为以自己的身份如何能对凡人出手。
云中子摇头道,“师妹有所不知,那闻仲虽不能成就仙道,但是他那一身道法却是不凡,师妹可曾想过,为何闻仲此次征战如此长久,却依然没有平叛?”
金灵圣母一愣,随即双眼一瞪,哑口道,“大师兄,你的意思是……”
云中子严肃的点点头,道,“不错,为兄料想那北海袁福通有能人相助,因此打算派你与杨蛟,袁洪三人前去助闻仲一臂之力。”
“是,但凭大师兄吩咐。”
不久之后,杨蛟与袁洪二人尽皆回到五行岛,而后云中子吩咐道,“杨蛟,袁洪,你二人随你金灵师叔一同前往北海,助闻仲平叛,早日归来。”
“是!”两人齐齐躬身行礼。
而后,金灵圣母带着袁洪杨蛟二人飞往了北海。
不多时,三人便已到达北海,来到辕门,袁洪上前对军士道,“快快前去禀报你们太师,有贵人相见!”
那军士见金灵圣母三人俱不是凡人,也不耽搁,直接回後禀告。
三人在外面等待不过片刻,便见一群人从大营里面出来,为首之人正是闻仲。
闻仲老远便看见金灵圣母等人,见是自己的师尊前来,闻仲大惊的同时也是大喜,上前拜道,“原来是师尊驾到,弟子闻仲见过师尊,见过两位师兄。”
金灵圣母微微一笑,道,“不必多礼。”
“谢师尊,师尊,两位师兄,里面去。”闻仲慌忙请三人进内。
“现在你平叛之事进行的如何?”刚进得军营,金灵圣母便有些关心的问道。
而杨蛟与袁洪二人则是坐立一旁,两师兄静静的喝茶,并不与军中将士交谈。
闻仲道,“这叛军首领袁福通虽然有些本事,但是还不放在弟子眼里,只不过不知道那袁福通从何处找来奇人异士,令我大军损兵折将,苦不堪言。”
“哦?那些奇人有何本事?”袁洪听到此处便来了兴趣,不由侧头出言问道。
“那袁福通手下的将领仅是凡人之躯,但是却力大无穷,我军中将领被其杀了数十,而在两军对阵时候,袁福通一方会出现一些秃头之人,也不知这些人有何来历,他们一出现便嘴里念念有词,然后我大军将士就浑身发软,根本不能对敌,虽然我大军将领无数,奈何有那些秃头相阻袁福通,如今与叛军竟然成了僵局之势。”
闻仲如此说道,脸上满是郁闷之色。
“西方教!”
金灵圣母一听便明白那些人的来历,原本金灵圣母只以为是一些普通的修士罢了,却没想到会是西方教的弟子。
想到这,金灵圣母道,“你不必担心,为师奉你大师伯之命前来助你一臂之力,待明日你且摆阵,为师自会出手。”
闻仲大喜,他自是明白自己师尊的本领,道,“有师尊出手,弟子定可平定叛乱。”
闻仲此言却是并未看重杨蛟与袁洪二人,不过两人此时正在彼此探讨茶道,虽闻得此言,却也并未在意。
“此次平叛,恐怕没那么简单。”金灵圣母一想到是西方教相助袁福通,便不由一叹,心中隐隐有些担忧。
闻仲自然不会知道金灵圣母所想,听闻后也不以为意,道,“想必师尊与两位师兄赶路也累了,待弟子安排一番让师尊休息。”
“嗯!如此也好!”
……
求个票吧,推荐票是每天都有的,希望大家能够投给云枫,云枫在此拜谢了!
第一百零三章袁洪展威
有了金灵圣母相助,闻仲也有了底气,对此战是把握十足。
翌日一早,闻仲大摆军阵,闻仲坐骑墨麒麟,手执雌雄双鞭,背后众将分立两旁,而在其旁边则是袁洪,金灵圣母与杨蛟则是在后阵观察。
对面叛营传出一声炮响,将士亦是分开两边,为首一人坐骑白马,相貌甚是威武,见到闻仲摆阵,哈哈大笑道:“闻仲,你无故犯我北海,这是何意?”
闻仲怒发冲冠,根根倒立,大怒道,“你这逆贼,不守王法,竟然行反叛之举,今天兵驾到,不仅不知悔改还口出狂言,待我擒住你定然斩首。”
袁福通嗤之以鼻,淡淡的言道,“闻仲,我北海本就属塞外,今我自立一国亦是正常,又何来不服王法之说,当真是一派胡言,来人,谁替本王擒下此人?”
“末将愿往。”
袁福通话音刚落,只见从其身后走出一将,此人高大威猛,手持大斧,相貌丑恶,当真如厉鬼一般。
但见此人大步一跨,龙行虎步的来到阵前,高声道,“何人来与我一战?”
不得不说,此人卖相不错,浑身战意盎然,给人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
一见此人,闻仲身旁的袁洪便双眼大亮,咧嘴一笑,“让我去会一会他!”
闻仲对袁洪提醒道,“此人乃是袁福通手下最厉害的将领,已经连杀我数位大将,着实可恨,不过此人实力当真不凡,师兄当小心。”
袁洪面现不屑之色,道,“师弟放心,此人还不放在我眼里,待我擒杀此人。”
“好,师弟在此静等师兄得胜归来。”
闻仲乃是带兵大帅,自然明白出战之时不能弱了己方气势,顿时如此大喝一声。
袁洪嘿嘿一笑,走上前,只见其单手一招,手里出现一根短小的灰色棍子,随即在手中滴溜溜的旋转起来,瞬间变大,袁洪手持棍子,指着大汉道,“我乃袁洪是也,今日特来取你性命。”
“哈哈,商朝无人也!竟然派出一畜生来应战。”大汉哈哈大笑,对袁洪甚是不屑。
袁洪一听此言,顿时就怒了,咆哮道,“就这一句话,你,该死!”
袁洪说完,一扬手中的棍子,纵身一跃,举棍过头,双手使劲,用力一棍砸向大汉。
大汉一声冷笑,浑然没将袁洪放在眼里,也不甘示弱,手提大斧砍来。
“嘭!”
一声震响,两人身形分开,两人交手只此一合,大汉便浑身颤抖,手中的大斧更是被袁洪一棍子打缺,大汉感觉自己的双臂完全无力一般,自然下垂。
大汉直冒冷汗,满眼不可置信的盯着袁洪,他怎么会想到袁洪会有如此神力,比他强太多。
袁洪嘿嘿一笑,得理不饶人,再举手中大棍,而大汉心中有惧怕之意,不敢正面相迎,不到五合,大汉便被袁洪一棍打中头顶,脑腔崩裂而死,红的血白的花流了一地。
“唉,太弱了,我才刚热身呢,怎么如此不堪。”袁洪摇头嘀咕一声,随即大喝道,“谁人再与我一战?”
“好。”
闻仲大喝一声,心里甚是高兴,以前他仅仅与袁洪杨蛟见过一面而已,两人的实力到底如何,他并不清楚,如今一见袁洪如此威猛,不禁心生佩意。
而对面的袁福通则是惊怒,如此大将居然不是对手数合之众,他知袁洪实力强大,但也不得不道,“好妖猴,竟敢杀我大将,谁与我上前斩杀此人?”
袁福通话音落下,便有两位大将上前迎战,不过二人的实力比之刚刚的大汉却是差了少许,实力的差距不是数量能弥补的,三合之间,便被袁洪一棍打死。
袁洪接连打死对方三人,殷商大军士气大振,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声。
而对面的袁福通则是有些胆寒,这些将领都是他手中不可多得的能人将士,以前出战,无往不利,但是今日遇到这只猴子,竟然这么轻易的就被打死了,袁福通心中恐惧,相应的,叛军士气也是阵阵低靡。
闻仲用兵如神,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大好时机,连忙指挥大军上前进攻,两军刚一交战,叛军就呈现不支之势。
闻仲练军甚严,殷商之军,兵强马壮,而叛军本就不如殷商,更何况先前袁洪数合间便打死三将,让叛兵心里崩溃,因此不多时便败北,而袁福通则是趁乱逃逸了。
……
一战之后,叛兵死伤无数,除却少部分逃走,大部分叛兵要么被杀,要么被抓获,成了俘虏,殷商大胜!
殷商大营,闻仲端坐主位,脸上满是笑意,如若不是他师尊金灵圣母在此,定要大笑三声。
闻仲对袁洪道,“此战多亏了袁洪师兄,待得庆功宴时,定会敬师兄一杯。”
袁洪满不在乎,拿起一枚水果便啃了起来,“嘿嘿,师弟客气了,小事而已,不值一提。”
闻仲见此一笑而过,随即转头对金灵圣母道:“此战那袁福通吃了大亏,定然不会干休,如果不出徒儿所料,待得明日,袁福通定会卷土重来,而那些秃头修士也会出现,到时候便劳烦师尊了!”
“嗯!你放心,到时候为师自然会出手。”金灵圣母道。
第二日,果不其然,那袁福通再次带领大军杀来,对阵时,闻仲与袁福通二人自然又是一阵对骂,随后便挥兵绞杀,袁福通知道袁洪的厉害,不敢再出将单挑,遂用士兵对阵。
猴性好动,袁洪岂能放过这个活动的好机会,提着大棍就要打上前去,不过后面一声却是传来,“袁洪,不得轻动!”
袁洪转脸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大师兄,挠挠头,不解道,“为什么?”
杨蛟严肃道,“我等身为修士,不可轻易杀生,否则对修炼有害无益,杀生过多,在你进阶之时,恐怕会滋生心魔。”
这个道理袁洪岂能不知道,但是他实在是忍不住。
不过此时已经被杨蛟阻止,他也不能再上去,只得在原地抓耳挠腮,一脸的不甘心,惹得金灵圣母轻笑不已。
再说战场,那闻仲本领当真入神,就算袁福通准备周全也不是闻仲的对手,交手不过半柱香的时间,叛军已然呈现败退之相。
看到闻仲这一番指挥,金灵圣母心里暗自点头。
就在叛军即将溃败之时,从叛军后方突然出现数十位修士,这些修士统一身穿黄色长袍,且全都是秃头之人,正是西方教的人。
这些西方教的修士在大军后方端坐,双手合十,嘴里念念有词。
与此同时,一股无形的力量漫延战场,但见叛军士兵原本惊惧、害怕的神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平静,然后便是疯狂。
与之相反的是,殷商大军的前排士兵竟然个个瘫倒在地,仿佛没有骨头一般,甚是诡异。
前排倒下的士兵直接被叛兵屠戮,毫无还手之力。
就在这时,从殷商后营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