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聊斋仙境-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沈石在皇宫的救驾之功,以及他的不作为,他全都忽略了。不忽略不行。不忽略,他根本没可能去争。毕竟功大不过救驾。
  洪信领了朝廷的文书,什么仪仗也没带,只带了数十名随从,直奔江西信州贵溪县。不止一日,洪信一行人马来到信州,大小官员迎接了,次日陪同他来到龙虎山下。
  京城的消息还没有传一过来,倒是京城出了疫病,由洪指挥使求救龙虎山的官文下了来。
  在这儿,他再度找到了为官的乐趣。
  就是那龙虎山上清宫的住持也率领众弟子,鸣钟击鼓,香花灯烛,把洪信一行迎到山上。
  方外之人又如何?这才是方外之人应有的态度。
  来到三清殿,洪信恢复了官员的本色,问:“天师在何处?请他来说话。”
  这天师也是无妄之灾,他又怎么想的到洪信会把气撒到龙虎山上。
  住持说:“指挥使大人,这代天师号曰虚靖天师,性情清高,住在山顶的茅庵里,不在本宫。。”
  洪指挥使傻了,问:“那怎么办?”
  他这才反应过来自己来这龙虎山的目的。他可不是来牵怒的,他是来求人的啊!
  现在,见不到人,怎么办?
  龙虎山不出手,龙虎山还是龙虎山,但是他却不行。
  住持说:“大人要救万民,只有请指挥使斋戒沐浴,焚烧御香,步行上山叩拜天师,方可得见。”
  住持是对外,为龙虎山打探消息,以应对人事的工作。
  京中的疫病,他们又怎么会不知道。哪怕是不主动打听,也有的是富商来求保命的符。
  龙虎山知道,却这样对他,已经是摆明了在拒绝。治病,从来都不是龙虎山的专业。龙虎山的专业是治鬼。这山上便有不少的鬼。而有修行的都有感应到恶鬼的不安分。
  关押恶鬼的天师早已经过世,甚至不知轮回多少世了,但是现任天师还活着。
  讲的大了,为天下万民,他要镇压恶鬼。讲的实际点儿,恶鬼出笼,他们会不报复吗?
  这时候的龙虎山,无力,也无心招惹事非。
  可惜这也不是洪信知道的,当然,就是知道,为了自然的官位,他也要拼上一番。洪信说:“我自京城到此,一路吃素,如何心不诚?明日我就依你所言,步行上山。”
  洪信完全不在意龙虎山的拒绝,执意上山。
  “主事,怎么办?”
  他们可以婉拒,但是却不能硬来,因为洪信有官身。
  “我看明日放阿大出来,把他吓下山。”一个道士建议道。
  “这会不会有危险?”
  阿大是只老虎,是龙虎山的护山灵兽。他们倒是想养龙,但是在低武的世界,龙是妥妥的高能,根本打不过。
  “看紧些,不伤他性命,也就是了。
  再说如果让他口诵道经,以他的官运,说不定还可以助天师一把。”
  “也好。试一下吧!一定要看紧了阿大。”
  第二天天不亮,众道士便伺候洪指挥使香汤沐浴,换了布衣麻鞋,吃了素斋,手提银香炉,烧着御香,指明路径,送他上山。
  洪信口诵天尊宝号,独自登山。然而洪信虽为禁军指挥使,却非什么本事高强的将领。不过是翻了两三个山头,走了约有二三里路,已经脚酸腿软,心中有些不快。就在这时,忽听雷鸣般一声大吼,从松树后跳出一只猛虎来。洪信惊叫一声,跌倒在地。
  武者,而且还是个武将,没有本事也就不说了,胆量还这么小。也就可想而知宋禁军实力了。
  好在那只猛虎只是来吓吓他,望着他,咆哮一阵,往后山跳了下去。不然他的小命已然没了。
  猛虎去了好一阵子,洪信才爬起来,收拾了香炉,再往前走。
  龙虎山怎么会有老虎?这帮子道士是在吓我吗?
  洪信心中隐隐约约觉得这老虎出现的不正常。自然是更不喜道士,口上不由嘀咕,抱怨受了惊吓。谁料一阵风吹来,又从山边竹林中蹿出一条花蛇来。洪信扔了香炉,惊叫:“这次我完了!”
  他真心不是一个多有胆量的人。摔倒在一块大石边。那蛇盘在洪信身旁,眼冒金光,吐着血红的舌头,朝他脸上喷了一阵毒气,溜下山去。
  这下更是坐实了他的猜测。洪信爬起身来,大骂道士无礼,若是见不到天师,回头再跟道士们算账。
  正所谓民不与官斗,道士们也不想惹火烧身,见洪信知道了。吓不住他,道士们只能是通知天师了。
  天师得信儿,说他们胡闹,便吹着悠扬的笛声,倒骑一头黄牛,横吹一管铁笛,去见了洪信。道童样的天师笑着说:“将军勿恼,此事我龙虎山接下,准备三千六百份罗天大醮,便去京中,祈禳瘟疫。”


第318章 时过心变
  得了答复,洪信想到方才所受的惊吓,觉得山上太过危险,不是老虎便是毒蛇的,直接转身下山去了。对他这类人来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那是最正确的一件事。甚至可以说,他是为此才成为儒家信众,不惜为之跪舔。
  现在回想起来,他才觉得自己是冒险了。这事儿他根本不用自己亲自来,派个手下人来就好了。请来了人,功是自己的,还不用自己冒险。
  回到上清宫,洪信埋怨众道士不该骗他上山,几乎葬身虎口蛇腹。仿佛上山这件事是人家逼他似的。
  这对龙虎山众道士们来说,可真是无妄之灾。人家一开始根本就不想让他上山是吧。
  没办法,人家是官,哪怕龙虎山也不想往深里得罪了他。所以住持想了一下告诉他说,那虎和蛇都是天师试探他的心诚不诚的,而那位小道童就是天师。
  甩锅甩的极溜,业然是已经成为了业务能力。只要这么耍一下锅,一般人都不会再生气。
  果然这话一出,便安抚住了洪信。只不过被安抚的洪信却是又起了别样的心思。
  明意上,他是要留下来游玩一番。但是实质上,却是在评估龙虎山多有钱,好捞上一笔。他就是起着这样的念头,为此连老虎毒蛇都不怕了。
  正所谓人为财死,但凡可以谋利,他就不会错过了,哪怕是人家在为他做事。
  没办法,龙虎山的外门主持只能设素筵宴请他,饮酌至晚。
  次日早膳后,住持和众道士又要陪同洪信游山。这家伙也不是傻的,身边捆绑了大群的道士,就是为了安全。
  然而即便是这样,洪信也没有任何再上山的打算。他游览了各处宫殿,评头论足,估算着人家山门的财富。
  这贪心一起,自然也就引起了众恶鬼的注意。
  他鬼使神差的来到右廊的一所殿宇前,只见殿门上用胳膊粗的大锁锁着,檐前匾上写着“伏魔之殿”四个金字。
  这处所在,不要说游客了,就是龙虎山的道士们也没有多少人来过。
  不是他们没有好奇心。而是恶鬼镇压之地,从来都少不了隐匿的阵法。一般来说,除非阵法毁了,否则不通术法之人是没可能发现这里的。
  对他们来说,这儿是没有路的。就是看到了,也只会当成是一块石头,一根小草。
  然而洪信就是走了进来,就是看到了。简直像是跳崖不死,还有老爷爷传功的天命之子一样。他问:“这是什么殿?”
  住持没有瞒他,直接实话实说道:“这是大唐洞玄国师封锁魔王的,每一代天师都要加一道封阵,使子子孙孙不得妄开。”
  洪信一听,乐了,心说:噫!总算找到了。什么妖魔,我看是金银吧。只见他面不改色说:“我要看看魔王是什么模样。”
  住持慌忙劝他:“大人,这殿绝不能开。”
  哈哈!我就知道。这天下最有钱的便是你们这帮和尚道士了,只要我打了开,里面总要分我一些。
  “对!对!这里满满的都是金银。”镇魔殿中有人低声细语。
  “来来,来打开。打了开,这里的金银都是你的。咯咯……”
  “放肆!”
  “住口!”
  低咛声方起,便有人怒斥,怒斥声有男有女。
  “武侍卫,祝女官,怎么?你们当年助那臭道士封印我等,自己也没出去。已经关了几百年了。你们就不想出去。”
  “咯咯,妹子,你不想出去。大姐可想。自从吃光了你们的血肉,大姐已经几百年没尝过肉味了。”
  “放肆!本女官奉大唐天子之命,镇守……”
  “你算了吧!大唐都亡了。你们当年九十九名护卫,你们自己也吃了不少。”
  “我们是为了守住,所以不得不……”
  “得了吧!说的再好听,你们也是恶鬼。不然那老道士不会把你们也封印进来。”
  封恶鬼,特别是一方鬼雄从来不是件容易的事。许多护卫宁愿自己被同伴吃了,也不愿意被恶鬼吃掉,做他们的伥鬼。
  “喂!小道士,你怎么说?你师父可是丢下你跑了。”
  封在里面的不仅有恶鬼,有大唐门神护卫,也有女官。
  门神护卫是太宗所立,而门神护卫中加入女官,就是武则天的手笔了。
  而里面的小道士本是随师父一起历练的,却遭了劫,死在了这次的历练。
  他不想出去吗?
  一开始,没想过。他甚至一直在镇压群鬼,然而十年过去了,一百年过去了,几百年过去了……
  再漂亮的人,也会有凄凉;再执着的未来,也会有逝去;再潇洒的海鸥,也会有迷惘;再优美的旋律,也会有情殇;再期盼的目光,也会有失望;再高昂的故事,也会有低潮;再纯净的文字,也会有悲伤;再动人的风花雪月,也等不到地久天长……
  他变了。
  任何的事与人心都很难抵挡时间的变迁。而封印,最怕的就是内鬼。
  虽说当年的真人下了道令,命令每一任天师加封,担心的便是里面的道士变了心。
  然而,能成为天师的虽说天资不凡,但也不过是修习天师传承不足百年光景。而鬼,一百年,两百年,三百年……
  只要没有魂飞魄散,就可以一直修习下去。
  几百年下来,他已经完全吃透了这里的封印。也是他传授的众鬼透过封印看外面的能力。
  一开始,他是真的以为这是个好主意。
  看日升日起,看世间变迁,心会老,会累,会倦……
  他以为是这样。然而,心确实会变,变的却是不甘,不满,想出去……
  “时间到了,天导一百零八星今日当出世。”道士平静的说。
  “你说什么?你疯了!”与他一起镇压此处的护卫们大惊失色。
  道士却说:“他们封禁于此,外间的世道也没有变好。反而我等唐人任人鱼肉。天道不公,我等当替天行道!”
  护卫们惊了,不知道怎么劝说,直接看向他们的头说:“林将军,你也说上一句啊!”
  “我?我说什么?高护卫为我而死,我却吃了他,成为你们中的最强!呵呵,最强啊!”
  这人已经颓废了。大唐的灭亡,让他的一切都不再有意义了。


第319章 封印解
  “好!好!说的好!我等便是天导一百单八星。你们皆为我兄弟。我黑面鬼发誓,出去后,必定替天行道。”
  恶鬼们见镇守者放弃了,那是异常的开心,连连保证。
  镇守者这方,道士放弃了,将军颓废了。他们剩下的人,不,是剩下的鬼,还坚持个什么劲儿。
  这样一来,众鬼更是鬼语呢喃,引诱着贪心的人。
  “对了,他叫什么?”一个机伶鬼问。
  “他似乎是姓洪的。”
  “那好!我们就让他代天行命。”黑面鬼说着,神出鬼爪,探出镇压碑,那鬼爪与碑文相撞,不断发出滋滋声,以及黑气。
  每消失一个封字,鬼爪便小上一分。代他除尽了历代天师封印,黑面鬼已经失去了所有的鬼力。
  也就是说,哪怕他出去,他也没可能仗着鬼力成为强者了。
  “黑面大哥为我等不惜损耗功力,我等出去后必认大哥为头领。大哥俏歇,剩下的看我们,那老道的封印,我等必除之。”
  ……
  众鬼使尽了手段,除去一却玄奥,只剩下人力的部分。
  关鬼的是人,放鬼也只能是人。天道循环,轮回不休。这是洞玄的道。
  “大哥,你看。”
  一个机伶鬼并没有除去所有的字,而是留下了四个字。
  “遇洪则开。好,好!这一下天道就补足了。还有力气的兄弟,还不引外面的无赖进来?”
  “咯咯,哥哥说的是。好壮的男人,妾这里满是金银,能拿多少,全是你的……”
  那声音,人听不到,但是却让洪信动了怒,说:“你们不让我看,回到朝廷,我就向皇上说你们违背圣旨,不让我见天师,假称镇锁魔王,妖言惑众,把你们都充军到边远军州受苦!”
  面对金银的诱惑力,洪信是干劲十足,就算是矫诏,他现在也敢干。
  面对这样的无赖,除非龙虎山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杀人灭口,否则面对他的权位,一群道士哪儿抗的住?
  如果天师在还好,但天师已经准备三千六百份罗天大醮去了。根本不在这儿,也没人敢去打扰天师行法。
  住持被逼不过,只好叫来几个火工道人,砸开铁锁,打开殿门。洪信走进去,里面黑沉沉不见一物。他命从人点起十多个火把,见殿中竟然没有任何的金银,只看见一个巨大的石龟驮着一通石碑,碑上刻有四个大字:“遇洪而开。”
  这四个字本应是封印文中的四个字。就像是符录上常写的“大将军在此”等一类符文一样。道士们从来都不会在符文中写上怎么破符的法门。
  这事儿,想一想就知道不对劲。就像是猎人捕到了吃人的猛兽,关在笼中后,不仅不拔钥匙,反而把钥匙插在了锁孔上,怎么想也是不可能的。
  然而作死的人,总是有一种忽视到所有不可能的本事。洪信说:“你们不让我看,却不知几百年前就已注定教我开看。你们多给我唤几个人来,用锄头铁锹把它挖开!”
  住持慌忙相劝,怎能劝得下?
  “咯咯,哥哥,现在的蠢人比咱们那个时候还多啊!”众鬼也是忍不住地嘲笑着洪信。
  这嘲笑,自然是不会让洪信听到的。
  洪信命众人搬开石龟,掘有三四尺深,见有一块青石板。众人撬开石板,洪信探头一看,是个黑洞洞的万丈地穴。
  这一下,所有的封禁手段全都被破坏了。
  “众兄弟,破困只在今日。”
  一声大吼,地**一阵雷鸣似的响亮,一道黑气冲出来,掀塌了半个殿角,直冲到半天云霄,散作百十道黑光,往四面八方去了。众人大吃一惊。
  这时候,洪信才想起来问缘故,住持真人对洪太尉说道:“大人不知,此殿中当初是祖老天师洞玄真人传下法符,嘱付道:‘此殿内镇锁着三十六员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共是一百单八个魔君在里面。上立石碑,凿着龙章凤篆天符,镇住在此。若还放他出世,必恼下方生灵。’如今大人放他走了,怎生是好?”
  这主持道人也只是听说过这事,他又哪儿知道几百年前的传说,竟然是真的。
  其实当他做了这接客住持,也就意味着他的天赋不行,道途已经绝了。
  这样的人,本身便不是纯信徒,做了住持后,他变的更看重权钱,而不是修道。他与洪信倒是搭的很。不然,他们但凡有一个坚持住,这事儿也不会发生。
  洪信目瞪口呆,再不敢待下去,慌忙收拾行装,带着从人下山。要与此事再无半分的关系。
  “这是……”
  然而恶鬼出世,还是在龙虎山这样的道家圣地,不管是佛、道皆有感应。
  金山寺中,一俊美的年轻僧人张开了双眼,细语道:“人间又要多事了!”然后闭上双眼,继续诵经。
  这和尚已然是佛门留在此界的最后一尊罗汉。
  当然,说“留”不是那么准确,因为他就是法海。他有一因果未了,所以才逗留此界。所以他只对妖感兴趣。鬼,无视。除非那鬼作死,闯到他的清修之地。
  至于其他道门。没实力的,斗不过一方鬼雄,去干就是送人头。能活着,哪个想死?感应一下双方的实力,这热闹也就没人凑了。
  至于有实力,有根脚的,都为了末班成仙车而拼命呢,也顾不上。
  妖修们的处境也差不多。天界马上要完全脱离了,以后再没人可以飞升。这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秘密。毕竟天庭的成分在那了。有人成的仙,也有着妖精做的神。
  同种同族都没办法齐心协力,更不必说这跨种族的大联合了。只要通着上面,这事儿便都知道。
  甚至有那坏心眼的,还巴不得人间大乱呢。因为人间只要乱了,便注定要影响一部分人。不管影响的是哪个,只要不影响的是自己,那么便等于减少了自己的一个对手。
  所以这事儿,天下人知道的是不少,出手的却没有几个。
  唯一一个出手的是罗真人。因为这是其师门欠下的因果。
  现在道士脱困,待他转世,罗真人必须渡其入门,以了结因果。
  再一个,便是龙虎山的天师了。自家的恶鬼出了笼,他是不可能视而不见的。


第320章 车水马龙
  天师府的麻烦事先不说。只说沈石这边。
  自从老穆家有心嫁女儿,这事也就愈发的大了。
  不说别的,就看这沈石不断在皇帝身眼前儿晃荡,先不说沈石干的是什么,单单这眼前儿晃荡,便是本事来的。
  他这么晃荡,老穆家还怎么嫁女儿。他穆家看的到,这大宋又不是只他一个穆家。
  甚至说的惨一点儿,穆家在这大宋根本排不上号。说一千道一万,他穆家也就是一个结寨自保的山寨子罢了。哪怕是女儿嫁了天波府,却也依然是上不得台面。
  本来借着天波府的关系,让穆桂英做下媒,这事儿也就定了。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沈家是没落的将门,我穆家是处山寨子,多般配啊!门当户对的很。
  甚至如果定下亲之后,你再发迹,我也会开心死个人儿。
  但是,这亲还没定,你老在皇帝那晃荡个啥?不行!这事必须得定下来。
  穆老爷子等了没两天,便坐不住了。抢女婿这等事,当然是手快手,手慢无。若是再拖下去,自家妮子便是剩女了。
  女儿家与男娃不一样,男孩子二十娶亲,三十的也有不少。毕竟考举这样的事,十二三岁,基本没人中的。中的基本上是二十、三十,甚至更大。
  有人说难道就不可以提前买下一潜力股吗?
  可以,当然可以,小说中就可以。至于事实上……呵呵。
  不说大宋每年的考举就取那么百多人,而且还不是年年都考。就算是后世,年年都高考,还录取那么多。哪一个敢指着一十二三岁的少年说,这少年了不得,今后必定的是清北学子。
  真有这样的人,还嫁什么女儿。直接去买彩票去不好吗?
  事实上就是没人敢打这样的包票。同时,女孩二八一朵花,也就是十六岁。过了十六,也就是过了盛开期,花也就谢了,不好嫁了。
  现在他看上了沈石,而沈石益发有了潜力股的架式。不说别的,单是他老在皇帝面前晃荡,这么会来事儿。这孙女婿就差不了。
  这是边缘人物的局限性。穆家人也好,杨家也罢,他们接触不到宫中,杨家倒是接触的到,但是没有政治野心杨家,孤儿寡母的他们也不会去打探宫中的消息。这犯忌讳。
  所以,在他们眼中,沈石可不就是在晃荡吗?
  而且从沈石弄瓷马桶开始,他们便觉得沈石是奔着官家去的,那么大的瓷,你说是普通老百姓用的?
  我信……我信你个锤子。
  甚至连沈石什么道家的身份,也足以解读成终南山之路。
  唐朝时,书生卢藏用因为没有考取进士,便和哥哥卢征明隐居在京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以此扩大影响,后来朝廷终于让他出来做官。
  古代人隐居的原因有很多种,有的人是不愿与官场之人同流合污;有人的是官场失利;还有一种人,其隐居的原因比较特殊,是想凭借隐居之举抬高自身声望、提升身价,以此来谋求官职。因为隐居之举容易引起官府的关注,在士人中形成影响,所以朝廷往往会任用那些假意隐居的人,以表示自己对人才的重视。
  卢藏用就是出于最后这种目的,他通过隐居之举,取得了贤名,后来果然被唐中宗请入朝中做官,先后担任左拾遗、修文馆学士、工部侍郎等职。时人因为卢藏用曾隐居多年,将其称为“随驾隐士”。
  当时,卢藏用和道士司马承祯交好多年,可是他们二人在兴趣志向上相差很多。有一天,司马承祯奉唐睿宗之命前往长安宫中谈道说法。临别之际,卢藏用以朋友的身份来给他送行。司马承祯向其表明了自己想退隐天台山的意愿,而卢藏用建议他隐居终南山,并说:“这座山里有很多好地方,你何必远走他乡呢?”
  司马承祯立刻就明白了卢藏用的意思,当即揭了他的老底说道:“在我看来,终南山只不过是通向官场的一条便捷之道罢了。”
  穆老过去是大老粗不假,但是从了宋朝后,他也是要入乡随俗的,没少让人读书给自己听。
  而沈石的做法,说他学习古人,有什么不对的吗?
  而且……干的好!
  他们是将门,就算是文官们不给将门设置障碍,将门们也考不上去。童生秀才还凑合,再往上……呵呵。
  至于为将……老杨家的例子摆在那。一家男人都死光了,只剩孤儿寡母任人欺凌。
  所以,沈石干的好。佞臣怎么了?幸进之路又怎么了?你们倒是想,有本事也晃荡啊。
  穆老头那个美啊!只以为自己真是天下顶顶运气的人,这孙女婿,他要定了。
  然而,当他到了沈家。嘶?
  你们这是来干什么的?怎么这么多的人哪!
  可惜,没人理他。因为大家的目标都一样。
  来的这些不管是将门,还是普通的武官。都是妥妥的爱钻营的。
  是,大宋是在重文轻武,是不待见武官,但是再臭的臭脚都有人捧。连山寨头子,穆老头都分析的出沈石幸进,其他的人难道是傻的吗?
  而且,沈石现在干的事,是为了大家不染病。说的重些,是为了大伙儿的命。这么一件不得了的大事,送礼品巴结一下,有什么问题吗?
  大家求救命,就是沈家也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回避的。
  沈石父母思来想去,又与族人沈仁富他们商量着,感觉这种礼品收了也是有理由有名目的,比起那些不正当的权钱往来要好上不知多少,所以也就不反对了。他们这一收,一时间沈家大院儿门庭若市车水马龙,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内阁首辅吏部尚书的官邸。
  其实大家也都是被逼的没什么办法了。
  作为五代十国过来的国家,全国上下有多少武家。沈石初入京,他们没有来拜会,以为不过是又一个没落的将门。
  结果沈石进了京之后,先是得了皇家马场,接着又出入了皇宫大内,现在更是有了差事在身。
  别管他的差事是怎么来了。在这大宋,官儿,不稀奇,但凡将门,都是官。稀奇与重要的是这差事啊!


第321章 红火沈家
  唐朝的散官是用来定俸禄等的,是名誉称号,没有实际执掌,因为当时官多缺少,所以通过散官安置一些官员。如果一个官员有散官没有职事官,那么这个散官就是散品,如果有散官也有职事官,那这个散官就是本品。
  职事官才是实际执任,所以以职事官为基准。散官只是荣誉头衔,所以一些官员散官阶到五品,才能拥有和职事官一样的优惠特权。
  宋代分为官、职、、差遣,但是这里应该注意的是,宋代的官是指官名,就是用来上朝排队,发俸禄的。而宋代的散官,要分为元丰改制之前和改制之后了,北宋前期的散官,是定服色的,也就是只是规定官员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到了元丰改制以后,以阶易官,名正言顺,散官阶才大致与唐代相同。
  元丰改制是宋神宗,北宋第六个皇帝干的事,所以前面给沈石封的官儿,不过是对沈石服装定个颜色罢了,没什么大不了的。直到沈石真正的有了差事,这就完全不一样了。甚至被某些人解读成了再度崛起的将门。
  而且重要的是沈石还是武勋世家子弟,极为难得的根正苗红的人才,不巴结他巴结谁?
  大宋开国几十年,慢的也是二代、三代人了。生娃早的已经是五六代人了。
  人都是闲不住的,特别是祖上阔过的。有官位在身的他们,不过是穿件与百姓们不同色儿的衣服罢了。刚开始还行,但时间一久,哪个还受的住。
  一些个武勋子弟连青楼赌场酒馆都不去了,京师大街上一时间少了不少游手好闲的世家子弟们。
  这不是那些世家子弟们转了性子了,而是一些消息灵通的武勋从交好的文官嘴里面得知了他们对沈石的态度。
  支持与不反对。
  在这大宋,只要文官们不反对,这差事儿便十拿九稳了,更不用说还支持了。
  这可是一个新衙门,里面会有多少的差事?哪怕这不是个武者的差事,但是对于整个大宋的武将来说也是一次不小的激励。
  自打被撸了兵权,武勋世家们也不是完全没有雄心壮志,只是实在是没有什么好的机会,但凡有一点好的机会,他们当中的有志之士也愿意往上冲一冲,然而老赵家陈桥兵变,担心有人学自己,硬是压死了武将。
  其实不压,世袭制度产生出来的武官群体在素质上就远远不如数百万人搏杀出来的文官精英,在这样的精英政治体制之下,更不用说皇帝的警惕心了,武官是根本看不到东山再起的希望。
  之前倒也出现过一些希望,比如杨家,但是杨家现在是个什么情况,不暗心中都个A数与B数。
  至于西北的狄青。唉!他不是武勋世家的人,比起武勋子弟,人家更喜欢用平民军将。根本不是武勋的路子。
  这就是个被宣传玩坏了的。数百万人里搏杀出来的精英文官们,人家玩权术玩脑袋,武将群体里面根本出不了一个话事人给大家撑腰,好不容易出个天波府杨家,结果没红火多少年,杨家(男人)便死光了。现在沈石这个根正苗红的世袭武将横空出世,而且还将执掌一个衙门,大家顿时把希望全部投注到了萧如薰的身上。
  但凡不想当猪养,但凡是想做些什么的,都来了。
  这是古代,不像现代,没多少好玩的,就连戏园子也就那几出戏。而且这戏也不是那么美好,爱听的有,但不多,更多的是实在没什么事干,勉强听着。总不能老是啪啪啪吧。就是想这么啪,这身子骨也受不了不是。
  在沈石还在外奔波的时候,沈父沈母看着整整一屋子的礼品,也是傻了眼。
  沈父是老早就在官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