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聊斋仙境-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沈石他们继续向村中走去。
突然,一个浑身破烂,形如乞丐的少年却忽的冲了过来,拦住了他们。
“我这里有一面镜子,求求各位了,能让我照照么?”乞丐少年神情憔悴,拦住前面的差人苦苦哀求道。
他手中拿着一面古朴的铜镜,绿色的铜绿,斑驳的铜面,都在表明这铜镜似乎有些岁月了。
“混……”
差人们又累又饿,这时候他们一点儿也不希望出任何的麻烦事,只想着找个地儿歇下,生火做饭,吃的暖暖的,然后躺进被子中休息。可麻烦事偏偏自己找上门来,心中当然很火。
如果包拯他们不在这儿。这少年讨顿打,几乎是肯定的。
然而当前的差人举起刀柄欲打的时候,他身边的差人便拉住了他。对其使了个眼色,差人从恼怒中清醒过来。
平日里,打了也就打了,可是现在身边有两个文官在,包拯与沈石。特别是包拯,基本上是他们的顶头上司。他们自然要顾忌一下。
差人脸色一变,收回了打出去的手。
“小子,你这也太莽撞了。有冤去县衙,哪儿有当街拦路的?”
“求求大爷,让我照一照这面铜镜吧,就照一下就好了。”乞丐少年似乎完全没听到,也不在乎差人说的是什么,只是一个劲的恳求差人,照一照手中的铜镜。
前面有人拦路,后面的人不得不停了下来,王朝上前问道:“前面发生什么事情了。”
“回王侍卫,小的也不知道,这少年拦住我的去路,要我照一照他手中的那镜子。”差人也是一脸的疑惑。
这要求也太奇芭了。大老爷们一个,照哪门子的镜子?比起照什么镜子,他们更想安顿下来,歇下脚,弄些热菜热饭来吃。吹了一天的江风,浑身上下,身体内外,全是江风的湿气,很是不舒服。
听到差人的回复,王朝他们也很好奇:“小兄弟,为什么要拦住我们这些人,还要我们照一下镜子?”
王朝他们劫道的见的多了,但是劫道是为了让人照镜子的,却不是那么多见。
那乞丐少年见他们和颜悦色,而不是要打自己,,急忙拿着手中的铜镜对着他们照了一下。
于是王朝马汉,并一应差人,全都在铜镜中显了影。表现的很正常,与一般的铜镜没有什么区别。
“好了。你已经照完了。可以让路了。”
被人照了一下,虽然没什么损失,但是少年到底耽误了他们的时间,差人对其也没有多客气。
乞丐少年看了铜镜中的影象,顿时神情有些失落,竟是一点儿也不为自己镜子照到人而开心。
王朝倒是安慰了一句:“小兄弟的镜子磨的很好啊!是个合格的了。”
王朝在夸他,真的。
磨镜是磨治铜镜。古用铜镜,须常磨光方能照影。
一开始是用细细的毛呢使劲摩擦,使镜面产生反光。到了西汉以后是用水银和锡粉调和而成的研磨粉,劳作现场就比较脏,而且水银与锡粉都是有毒的,弄不好这种粉尘就往磨镜人鼻孔里钻。
这是真正的高技术工种。赚的多,却也不是人人可以接触到的技术。
不要看这少年乞丐一样。有了这技术,真的是会随时吊丝变富翁,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赢家。
然而这少年似乎不是那么满意,又发疯似的对着其他人照铜镜。
他一个个照过去,其他人在铜镜上全都有影像。这是喜事,但乞丐少年却也依然神情失落无比。
“怎么会这样?不应该是是样。不行,肯定有照不出来的。”
他又去再照。
“我一大老爷们照什么镜子,一边去。”这一回,差人们不再配合他,反而不耐烦瞪了他一眼喝道。
甚至有那脾气不好的人,想要打人,驱赶他了。
第262章 意料之外
“小兄弟的手艺很好了,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吗?”
少年的行为很古怪。不管是公孙策他们,还是沈石都没看出这镜子有什么问题,与街市上的铜镜唯一的区别,也就是一个有铜绿,一个新。但是这有什么问题,重要的是手艺。手艺有了,不就行了吗?
“小不!我不是要照人,我是要照不出人。”少年开口道,心若死灰。
呃……这个回答可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磨镜子,难道不是为了照出影吗?
哪怕是见多识广的,这一刻也是理解不了。
“小兄弟,可以详细说说吗?我们知道了原由,我们才可以帮你。”公孙策代众人开口道。
乞丐少年顿时惊喜道:“真的么,你真的肯帮我?”
“当然,我等为官,为天子牧守一方。百姓有事,我等自是愿意帮助。”包拯点头,定了调子。
“太好了。”乞丐少年一下子变得兴奋起来:“村子里的人没有一个人肯帮我,都以为我疯了,可是我知道我没有疯,只要能找到镜仙所说的人,村子就有救了。”
“嗯?镜仙?什么镜仙?”沈石眉头一动问道。
少年说出了发生在自己身上奇异的事情。这事他一直想对别人说,可是没人信他。
少年父亲姓周,名世柄,表字谦和。其人生得儒雅,是个中了秀才的读书人,其治家甚严,因管教有方,其子周胤之小小少年,便有才名,闻名乡里。忽一日,周胤之从外归来,手中拿了一面古镜,其父周世柄见状道:“所拿何物?”周胤之道:“父亲,只不过是一面铜镜罢,在街上购得。”周世柄冷道:“切莫玩这些不相干的事,小心误了前程!”周胤之不敢言,默默回到房中。
却说这面铜镜从何而来?数个时辰前,周胤之在街上游玩,正是兴致之时,不料脚下却被一物所绊,惊慌之余,只见脚下之物乃是一面古镜,掂量在手中颇有分量,周胤之以为奇,便将其带回家中。此便是缘由,又说周胤之将铜镜挂在房中,看觉颇为得意,洗漱后,便睡去。谁知睡至半夜,忽的做一梦,但见那镜子化成一个奇形怪状的生物来,对周胤之道:“我乃是镜仙,只要汝想之物,对镜便能得之”言罢消失不见,周胤之亦醒将过来,正疑惑间,却是诧异,只见那铜镜不知何时跑到怀中来?恍惚间又想起适才所做之梦,便道:“莫不是此梦乃是真?且待我试来。”
少顷,周胤之便手持铜镜,心中想着一锭银子,忽然间那镜子中慢慢形成了一锭银子,缓缓挣脱出来,落在床上,周胤之拿在手中,果真是真金白银,万分大喜,如获至宝,少顷心中又想到宝石、扇子、猫狗之类,具得以实现。
……
讲完自己的故事,少年又说道:“镜仙说了。只要可以找到照不进镜子里的人,就可以杀掉村子中的妖怪。”
听少年所说,这铜镜会除妖,不管它的目的是什么,至少表面上看,它是站在人这边的。
包拯他们全看向沈石。在这方面,沈石才是专业的。
沈子想了一下说道:“镜子可以给我看一看么?”
“只能给你看一小会儿,你可别弄丢了。”乞丐少年很是不舍的将铜镜递了出去。
沈石接过之后,只觉这铜镜清凉,微沉,似乎和寻常的铜镜有些不同,他再次拿起铜镜,细细察看,上面还是有自己的影象。不管是怎么看,这都是一面普通的铜镜。
不过是不是,再证实一下好了。
“公孙先生,来,来来。”沈石对公孙策招手。
沈石拿铜镜对着他照了一下,铜镜之中立刻就出现了公孙策的倒影。
公孙策也不行吗?
如果这面铜镜是真。那么自己代表的是修士,不行。公孙策代表的是星辰转世之人,也不行。那么,似乎可以证明了。
沉吟了一下,沈石将铜镜递给了那个乞丐少年,并且问道:“村子闹妖怪?”
镜子似乎是假的,但是妖气,村子中似乎还真的出。很淡,但是并非没有。
是过路的吗?
“是的,湖里有一只很凶猛的妖怪,吃了很多人了,我二伯游泳时被吃了,我母亲在湖边洗衣服的时候也被吃了,我父亲说自己是读书人,浩然正气,必可灭妖,也被吃了……我四岁的妹妹拿着竹竿去打妖怪,也被吃了。”
乞丐少年说到这里,站在原地呜呜的哭了起来,一边哭着一边擦着眼泪。
四岁的小女孩,听闻自己父母被妖怪吃了,拿着竹竿去湖边打妖怪?
沈石闻言顿时沉默了。
“我一家人都死了,我要报仇,我要杀死那个妖怪,所以我去附近的寺庙,求神拜佛,希望神仙开眼收了那只妖怪,但是没有神仙理会我。”
乞丐少年哭着说道:“后来我想到了镜仙,请镜仙为我报仇。镜仙说它只是一面镜子,打不了妖魔鬼怪。它让我去找一个镜子中照不出人影的人,只有找到了这样的人才能去对付那只妖怪。”
“可是自打那以后,镜仙再也没有出现过。我与她说话,她也不出声。”
“你说,镜仙她不会骗我吧。”忽的,乞丐少年一抹眼泪抓住沈石问道。
“村里的人都说镜仙是骗人的,没有镜仙,也没人是镜子照不出来的,你说说看,镜仙是不是在骗我?”
沈石认真道:“镜仙没有骗你,它说的是真的,只要找到镜子照不出来的人影的人就能帮你除去那妖怪,不过镜仙还没有说,这有照不出影子的人能除妖,照出影子的人也能除妖。”
“真的么?”乞丐少年怔怔的看着他。
“当然是真的,你看,我就可以除妖。”
沈石不知道镜子中的是什么人,但是这面镜子并没有成精。也就是说镜子对少年的回答,应该是一个有修为的存在,在以类似玄光法术类的法术与少年互动。
甚至它的目的是什么。沈石也不得而知,除非它再一次开口说话。但是这妖,沈石是真的除定了。
不管它是不是过路的妖。是不是歇歇脚,吃饱了肚子就已经离开。
第263章 怕的信仰
不管是什么人通过这面铜镜,送给了这个少年多少财物,让他去寻找有能力,有道行的帮忙。
但它却没有直接出手的意思。也许它不是人,不想与妖交恶,但是沈石不一样。
“求求你,我求求你,你帮我杀了那只妖怪了,只要能杀了那只妖怪要我做什么都可以。”
乞丐少年听了沈石的话,有如抓住了最后的救命稻草似的,当即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咚咚咚的狂磕头。
他的前额在坚硬的土路上面撞击下,立即发青发紫。
“你这是做什么。”沈石脸色一变,急忙将他扶了起来,“你不需要磕头,我答应你帮你除去那只妖怪,起来,快起来。”
“谢谢恩公,谢谢恩公。我不贪心,我不贪心!我什么都不要了,什么都不要。”乞丐少年抹着眼泪哭着道。
少年一直在埋怨自己,如果不是自己太过贪心,向镜仙要了太多的太多,说不定镜仙就会帮自己了。
特别是少年觉得自己不是好人之后。他觉得自己不仅贪财,还好色。他自己曾经见过一女,生得貌美如花,自上次街上匆匆一瞥,便觉销魂入骨,至今难忘,有此念头,便对着镜子,心中想着那女子的面容,渐渐浮现在古镜之中,周胤之稍退半丈,观其变化。只见那镜中之人,慢慢从古镜中钻出,俄顷,渐渐变至真人大小,亭亭玉立,真乃是美人,周胤之看得呆了,眼中竟是炽热,这时那女子道:“周公子何故唤奴家来,却将奴家闲在此处?”周胤之方才缓神道:“姑娘说的哪里话,小生这就来!”
只不过这铜镜凡是召来死物,便得长存,若招来活物,二日便消散,化为一捧泥土,而少年食髓知味,初尝女子,那是屡试屡爽,数十日足不出户,每至深夜,便持铜镜,唤美貌女子来,不亦乐乎。
这是他的秘密,他谁也没告诉。日日贪花,夜夜好色。直到他的父母、妹妹死去,他才幡然醒悟。
只是其中的苦涩与后悔,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如果他当时没有太过贪花好色,如果他一开始便告诉家人。家人也不会为了自己没了性命。
他至今还记得那一晚,一家人跟踪自己,肯定是发现了自己的不正常。可是自己为了贪欢,不仅在外面买了房,更是夜夜偷去享受。
父亲怀疑也是正常。
至于什么游泳,什么洗衣……都是里正说的。
真正情况是父亲与二伯跟踪自己。二伯被妖怪杀了,父亲以为自己有浩然正气,也死了。然后是找来的母亲与小妹……
而自己当时在做什么?
自己竟然开心甩开了他们,可以继续享受。他们落了水,自己没有停下来救人,如果自己当时停下来,找回去……
一切都会不一样了吧!
这是少年的秘密,他没有说,是他没脸说。或许当他报了仇,死去的时候,他才会说吧。
沈石与包拯商量了一下,他们继续向村子过去。只不过这一次不再仅仅是为了休息。
“大家都警戒起来。大家互相照应。”王朝马汉他们立即四处走动,要求差人们警戒起来。
“大人,这村子里若是真有妖怪的话,我们拿什么法子去除啊,咱们只不过是差人,管人还行,但是妖,不应该找高僧,道士。”
少年的故事让差人们很了舒服,就像他们自己说的,他们是管人的,不是管妖魔鬼怪的。
“管不了那么多了,先入村去看看。”王朝说,“先看看有没有妖。看都不看,转身就走。怎么?今夜你们打算露宿吗?”
“再者说了,如果真的有妖。是村子安全一点儿,还是野外安全?你们自己琢磨吧。”
这要琢磨?越琢磨,越是要进村的好吧!
太阳已经几乎完全落了山,黑幕降下。
阴沉的惨淡的最后一点光笼罩着这方天地。听上去静谧得如同一切都沉睡在死亡的恐惧中,睁大眼睛看,总有着鬼怪的身影与令人毛骨悚然的叫声可以让人产生到了阴间的幻觉。粗壮参天的诡异植物,色泽妖娆的无名昆虫,一切的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的不同寻常。
露宿?
免了吧!
就连船上的差人,也急不可耐地下了船,把船绑好,跟上了队伍。
这野外的环境,真的是越看越吓死个人的。
这一回没人再反对,有如刚听完了鬼故事,再不愿呆在野外的人一样,打着开封府的仪仗缓缓的向着村子里驶去。
大湖村。
这是村子的名字。
还未进村,便看到一块有些岁月的石碑立在村路旁边。没什么生气,有如焉了的青菜,就那么立着。
倒是村子里的人由于他们的靠近,已经有不少村里的村民,站在田间,好奇的张望起来。
“哪来的队伍啊,怪气派的,瞧那些仪仗,还有马,个个人高马大的。上面写的是什么字?不会是哪个迎亲的队伍吧。”一个村民说着自己的推测。
“胡扯,那写的是回避,威武。是朝廷的大人到了,迎什么亲?再者说,哪个村子里哪还有黄花闺女了,有的早嫁人了。”这是个识字的。
……
村民们议论着,他们不知道这些人为什么来,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来自己的村子,或者只是路过?
直到……
“瞧,那不是周家的遗孤,周胤之么?这些人是他找来的。”
“不知道。”
村人的神色有些怪异,甚至隐隐约约有着抗拒,抗拒沈石他们的入村?
村子不远,沈石他们很快就来到了大湖村。
不过他们却没有直奔人而去,而是直奔了村子中的大湖。
村子前那个波光粼粼,风平浪静的清澈湖泊与附近的江河相连。大湖村,也因此得名。
在湖泊附近插满了白色的招魂幡,还有各种祭奠用的祭品,以及各种还未吹散的纸钱纸灰,似乎这个平静的湖泊之中如那个乞丐少年说的一样,真的死了很多人。
不仅仅只是他的父母,二伯,妹妹,村子里的其他户人家只怕也有死人。
闹妖的事情十有八九是真的。
但是,这是什么?
人心念力?
在祭奠上,沈石看到了气,一种名为人心念力的气。
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因为怕,所以信仰了吗?
第264章 村子往事
信仰的人是一个,还是几个,还是他们全都是。
这个沈石就看不出来了。他们只要没有举行仪式,也就是一帮正常人。连信仰线都没有的正常人。
“哪里是你家?”想了一下,沈石没有再去看那湖,而是问道。
听到沈石问少年的家,一应差人可着实开心不少。什么鬼啊、妖的,与他们可没有关系。他们只想找个地方休息一晚。最多,明个儿帮他们联系一下道士、和尚们。
少年似乎也感觉到了什么,连忙指了指离湖不远的一片瓦屋道:“那里就是我的家。”
那是一片不小的宅地,看上去周家倒是富裕之家。只不过可惜了。
沈石走过去之后,却见这片宅子已经很久没有打理了,破破烂烂,屋顶上还破了一个口子,刮风下雨的天,雨水滴落在屋内,到现在屋内多还留着一个水坑,还没有干透。
“你就住这种地方?”
差人们走进去看了一下,只觉屋内又潮又湿,角落里都已经发霉了,绿色的霉菌面布墙面,带着一股刺鼻的味道。不由不满道。
这片宅子远看上去很不错,可是走进去之后,真心是大失所望。
他们在江面上漂了一天了,本就是又冷又潮,想找处暖和干燥的地方。然而现在一看,这还不如江面上呢。
“嗯,我住那屋子里。”少年指着里面的屋子,有些伤神。
这是他的家,然而自从那天刮风下雨,坏成了这样,他竟也不知道。自从觉得自己害死了父母亲人,他再没回过村子。最多,也就是远远看上一眼。
都说物是人非。现在是物不是,人也不是。
少年看着自己家,摸着自己家,他竟然有一种不认识自己家的感觉。
不是因为家中的瓦破了一个洞,而是家他真的不认识的。他的脑海中满是外面的宅子,那肌肤赛雪……
这儿,他竟是再也没看过一眼。
多久了?久到他自己也记不得了。
父亲、母亲、妹妹,二伯……似乎也在模糊着。
“敢问,诸位好汉是从哪里来的啊。”这个时候,门外响起了一个老者的声音。
他是村里的乡老,看到沈石他们是一大帮子人到来,立即过来打听。
“这位老人家,我们是从汴京来的,路过此地,听闻贵村闹妖,所以特意前来看看。”包黑子立即说道。只不过他的回答却并非全部的事实。
当然,包拯他们这次出来找疫毒源头的事,本身便没有四处嚷嚷的必要。
当这个老者带了头,村子里不少的男女老少都汇聚了过来。只不过他们没有敢靠的太近,只不远不近的缀着。
“原来是城里的大人,老头有礼的,我是大湖村的乡老,村里人都叫我罗老头。”
老头手中拄着拐,对着包拯他们行礼道。。
“乡老客气了,是我们打搅了贵村的宁静,还请乡老勿要见怪。”包拯客气道。
罗老头说道:“不见怪,不见怪,这大湖村这些年已经很少有外人来了,大人可是今年的头一位客人,我们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么会见怪呢。”说着他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似乎自己村子没有人拜访是一件很羞耻的事情。
包拯一边与乡老寒喧着,一边看了一下其他人说:“不知此地村长可在?”
“之前我听这位小兄弟说,这大湖村闹妖,不知道是真是假?”包拯解释着自己要找村长的原因。
“村长?村长搬走了。”乡老说着,叹了口气。
“搬走了?为什么?”包拯问道。
“呵呵,因为疯了。那就是疯子,没得治,谁家里面出了那么个人,就只能关起来、绑起来,或者放着人在外面疯,没什么法子。村长的儿子疯了。然后就搬走了。”
“没有找大夫看吗?”沈石问道。
看到沈石,罗老头轻松不少,不再像是对包拯的时候那么拘紧。包黑子的那张脸实是太有威慑力了。
“嗯。看了,怎么没看。”罗老头见沈石问,说了更多。
“是啊,接着就去看了。但是这病,他又怎么看的好。他们一家为了给孩子看病,也就搬走了,去大地方找大夫了。”
“嗯。”沈石他们听了,点了点头,然后又问道,“那这村中是真的有妖?”
罗老头愣了一下,他似乎不太想回答这个问题。不过他看了看沈石他们身上的官衣,沉默了一下说:“还记得给娃看病。也就是村长家的娃找来大夫,当时我也在。大夫说这是小问题,很快能解决的,也不用吃药什么的。呼——”
罗老头呼吸着,似乎一下子紧张起来。
“之后呢?”
“呼——当时老大夫与他们单独谈,我没听太清。只见老大夫似乎去拿什么药。除了药之外,那老大夫还拿两大片的树叶子。他说这叫什么,芭什么叶。然后……然后就是那娃子的叫声。娃子发了疯一样叫,那声音都不像是人能发出来的。门没关上,我就越过那医生,看到娃子缩在墙角,拼命挥着手,好像在打什么东西。他扯着嗓子叫,睁大眼睛,脸色却是煞白,那模样太吓人了。我当时一下子提不上气,直接坐瘫在地上。在场的人也都被吓到了……”
罗老头是真的被吓到了。就连周胤之也惊到了。他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事。过去的周胤之,也就是捡到铜镜之前的他,是一心只读圣贤书,完完全全不知道村中还发生过这样的事。
“嘶——呼——当时没人知道发生了什么,我只记得那时候窗户就开了一条缝吧,我也没感觉到有风,那两片叶子就飘了起来,好像被风吹着,往娃子那边飘。那娃子拼命惨叫,但不再挥手了,抱着头,往墙角钻。那模样,我不知道该怎么跟你讲。呼——村人有人看不下去了,冲进去把那叶子给抓了,撕碎了。老大夫当时脸色一白,安慰着,连银子都不收,便离开了。村长媳妇就在那儿哭。当时村子里的人都看见了。
当时我们就只觉得,这真的是太奇怪了,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
“随后村长就搬走了,为儿子看病去了。至少我们是这么觉得。”罗老头说着,又忍不住回忆起来。
第265章 官不修衙
罗老头并不知道村长家具体是怎么回事。至少当时他不知道。
“老人家你是说村子是闹了鬼了?”公孙策发现一个细节道。
少年说村子闹妖,而村老刚才说的人鬼。
“那到底是什么,并不是我说的。当时这事折腾的有些大。大夫走了,保甲,差人们也来了。他们让我们请和尚道士什么的。又是一阵闹啊……唉……比起和尚道士什么的,还是那老大夫更负责,至少他拿出了两片树叶。可他们,除了跳,就是唱。什么用也不起,反而吓的娃儿又笑又哭,说那真是鬼。”
“您相信那是鬼?”公孙策又问。他是发现了,这老头就是个话痨。
这样的老人,他家中可是不少。还记得他小时候,很喜欢听老人们说故事,讲他们的过去。
然而,当他大了之后,才发现……全娘希匹的在吹牛。
公孙策不好说老人在吹牛,但是他却不得不怀疑老人有艺术加工的成分。
“我不能不信。那娃子胆子那么大,吓鸡赶狗的,可是我们村子的小猴子,胆大包天的主,不会连真的假的都分不清。而且,没多久,村子里面又有人看到了鬼。”
“来来,木头,一个徐三,你们都来,跟大人说说。说说你们见到的鬼。”
罗老头从后面叫过来两个村人来证明他的话。
可惜没人回应他。过了好大一会儿,才有人站出来说:“叔爷,他们死了。”
罗老头呆了一下,然后说:“是了,是了。死了,死了。”
“什么?死人了?怎么死的?”公孙策看了包拯一眼,包拯的表情一下子严肃起来。
他本以为只死了周家人,但是现在看来,死的可不仅仅是一个周家了。
“呼——”罗老头在喘气,却一个字也不在说。
“乡老?老先生?这点有什么问题吗?如果您能说的话,会对我们有很大帮助。”公孙策耐心安慰他,引导他。
“哦……呼——他们……算是被我害死的。”罗老头又开口了。
“嗯?”
“当时,当时我就在想竟然那个鬼怕树叶子,而和尚道士们又没什么用。这是我们的村子,我们,我们……”罗老头表现的有些急促,似乎随时会一口气喘不上来,咽了下走似的。
“老先生,您还好吧?”公孙策赶紧拍他后背,为他顺气。
然而这是什么样的人背啊。又硬又僵,似乎还有着一股莫名的寒意。
他是太激动了吗?
公孙策心想。
“嗯,我没事。呼——”公孙策的拍按似乎很有效,让罗老头的气又喘了上来。
“我……我以为都是树叶,都是树叶啊!所以我就把村子中的人组织了起来,人人带树叶。不管那是什么?是鬼也好,不是也好。村子这么多的人,总是可以……总是可以……”
“乡老,乡老……”
“哈……我是那么的自以为是。有人反对,我说我吃的盐比你们吃的米都多……害死了……都是我的错……这都是我的错……”
“叔爷,叔爷,这不是您的错。这是意外,您……”罗家的亲人,立即过来安慰着他。
罗老头双目泪花不断。他想起来了,他也记起来了。他自以为他很有经验。就把村子中相信自己的人组织了起来,让他们一起去灭鬼,杀妖。
最最重要的是村长就是他的儿子。
儿子搬出了村……他为什么会不记得?什么时候搬的,又搬去了哪里?
罗老汉隐隐约约想起了什么,但他宁愿没想起来。就当一个一无所知的糊涂老头子。
罗老头叹了口气:“大人们瞧见那个大湖没有,就在几年前,这湖里突然就冒出了一只大妖,村子里人去湖里捕鱼,还有在湖边洗衣洗菜的人不知道被水妖吃掉多少,没有十几,也有二十几位了,我都记不清了,每个都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的。”
罗老头想起了很多,也记起了村子的繁华。他们这大湖村以打鱼为业,每天都要向汴京送鱼货。
汴京是个几百万人的大城市,每天的物资消耗都非常惊人。每天的新鲜鱼虾,捉的都不够卖的。所以村子很是繁华,直到几年前……
“那个湖可以详细的和我说一说么?”沈石问道。
“当然,当然,如果大人们感兴趣的话,如果大人愿意帮忙,或许运气好就能被哪个高人听见,来大湖村把这妖怪给收了。”提起湖里的妖怪,乡老就一副愁容满面的样子。
悲伤,已经过去了。他已经伤心的忘记了几年的记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