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正德五十年-第1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立刻就可以装备。而燧发枪也装备了所有的火枪手,同样储备丰富,这为武毅军大量扩军创造了条件。
第二,就是不间断的战争带来的士卒的战斗经验的丰富并且随之而来的战斗力的增加。
第三,则是大量野女真士卒的加入,他们的进入,不但给连子宁带来了大量的战马和将近一万的骑兵,更是一支强悍无比的突击力量。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数量的增加——现在的武毅军已经有了四个卫,其中三个步军卫每个卫是六千八百人,骑兵卫则是标准的五千六百人,而第五六七卫也正在组建之中。
眼看就要开春了,户部答应迁过来的那一百五十万贱民也应该快要来了,他们到了之后,再加上喜申卫附近这些城池的人口,兵员不成问题。只要是钱粮能够跟上,如果真的要和女真开战的话,连子宁立刻就可以组建超过十个卫的兵力,乃至更多。
武毅军的实力,远不像是表面看起来这么简单。
“八万士卒的话,似乎还不够。”扎赫雷夫道:“我们的军队差不多可以相当于十五万左右的女真人,你们需要抵抗的女真人,至少还要再多一倍才行。”
连子宁微微一笑:“兵力的多寡,并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个绝对因素,我们国家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案例极多,九十七万败给六万,八十万败给三万,这些都是有过的,这些你可能知之不详。二百多年前蒙古大军西征,当时的俄罗斯帝国还是莫斯科≮更多好书请访问。。≯公国吧,在多瑙河畔,蒙古不过五万军队就击败了整个欧洲很多国家的二十万联军,你也应该知道。我们汉人打仗,兵力,从来不是全部。”
扎赫雷夫点点头,还想说什么,连子宁摆摆手道:“且不说这些,咱们先谈谈分赃吧!”
“分赃?”扎赫雷夫不由得一愣。
“自然是分赃了。”连子宁但:“若是连分赃的事儿都谈不妥,其他的,也就没必要谈了。”
扎赫雷夫算是没话说了,他之前了解到的大明的官员都是爱面子,不齿谈钱的,却没想到这位大人一口一个分赃,贪相十足。
真真是个异类。
所幸这些问题他来之前都是想过的,从随身的包里取出一张纸来,展开,推到连子宁面前。
连子宁一看,却是一张地图,地图涵盖的范围显然是整个松花江以北的广袤区域,北面蔓延到了楚科奇半岛的南部,东边到了鄂霍次克海,向西到达贝加尔湖,向南则是到达松花江。地图制作的工艺和绘制的精准程度还算凑活,比大明的要略差一些,但是相对于这个时代已经是非常的精细了,山川河流,森林沼泽,甚至连每一个小型城镇的所在都标记了出来。
连子宁不由得感叹俄国人对于领土的渴望,在这样一个没有卫星,没有高空观测的年代,单凭人力,制作这样一份地图,至少需要上千人数年之功。而且其中大部分的领土都在女真境内,这群俄国人能制作的这么精细,说明对女真的渗透已经是相当可怕。
“将军阁下请看,这里就是我们的驻地,尼布楚。”扎赫雷夫站起身来,伸手指在地图的最上端,楚科奇半岛和大陆连接处的最下端沿海。
他手指下移,点在了外兴安岭以南和脱木河卫交界的地方,然后一直向东,划过一条平直的直线,就像是欧陆诸国十九世纪末期在非洲大陆上那样做的一样,一条直线将整个地图划开,最后停留在了黑龙江入海口的南边。
连子宁盯着地图,久久不语。
平心而论,扎赫雷夫给出来的条件相当的优厚,按照他的划分的话,整个女真诸地,三分之二的地方被自己占据了,只有外兴安岭南麓的那一块儿成为了俄国的领地。
这不符合俄罗斯人的习惯和性格,他们恨不得把所有的好东西都抢走才是,何况这一次,明显是他们出力更多。
连子宁抬起头来,看到了扎赫雷夫带着真诚笑意的脸庞,他自然明白俄罗斯人的用意——反正灭亡了女真,下一个就是你了,这块地儿你先管着,我们怕什么?
连子宁心中瞬间有了决断。
他手指头点在了黑龙江入海口的那里。
他敏锐的观察到,扎赫雷夫的眼角抽搐了一下。
“你们是想要这里当做入海口吧?”连子宁问道。
对于连子宁对俄罗斯内部的了解扎赫雷夫已经不以为怪了,他点点头:“是的,这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出海口。”
出海口,并不是随便在海岸线上截一段儿就能当港口的,要作为港口,在水文、地理等方面都有极高的要求,相对于这个时代来说,良港必须要是天然的。要有一个面积足够大,风浪也足够小,海水足够深的港湾,还要一个平缓的海岸线和结实稳定的海岸,甚至对于淡水也有要求。
而东北漫长的海岸线上,天然良港并不多,黑龙江口绝对算一个。
“这里我不能给你。”连子宁沉声道。
扎赫雷夫的脸色立刻阴沉下来,他面色不悦道:“将军阁下,你的胃口太大了,我们已经把大部分的肥沃土地都划分给了你,我们占据的都是北方的苦寒之地,这一个港口你也不肯给我们?这个要求太过分了!”
连子宁并未动怒,只是不温不火道:“扎赫雷夫阁下,你对我们大明这么了解,那你知道我们现在脚下这片地面,在我们大明的行政区划中,叫做什么么?”
“奴儿干都司。”扎赫雷夫愣了一愣。
“不错,就是奴儿干都司!”连子宁深深吸了口气:“我大明南七北六十三省,这片土地,就叫做奴儿干都司,而过去的奴儿干都司,比现在要大很多,不过大部分的土地,都被女真给割走了而已。曾经的奴儿干都司,首府,就在黑龙江口。所以明白了么?这里,对我们大明朝来说。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
他顿了顿,道:“你要知道,我们的皇帝陛下和朝廷,最看重的是脸面,最不在乎的,是钱财。所以,光复奴儿干都司昔日的首府,对我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我需要这个功劳!”
第四一五章 武毅军七卫大阅兵
扎赫雷夫道:“我明白你的打算,但是将军阁下,这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把这里让给你。”
连子宁道:“我可以把其它的地方让给你,这样吧,女真的土地,咱们对半儿分,如何?用整个女真两成的土地来换哪里,你对于你们来说,也很划算吧?”
扎赫雷夫沉默了。
整个女真两成的土地,他不得不承认,自己心动了。
转念一想,反正打下女真来之后,帝国不可避免的是要和大明开战的,大明这么肥沃丰饶的土地,就像是一块大肥肉一样,是帝国无法忍受的诱惑,既然迟早都要打,这里迟早都是帝国的囊中之物,又何必急在一时?
惹恼了他,反而不好。
想到这里,扎赫雷夫道:“我六你四,这个出海口对我么来说太重要了,两成的土地,我没有把握能够说服沙皇陛下和重臣会议的那些大臣们。”
“好,一言为定!”连子宁很爽快的答应了。
又过了一会儿,扎赫雷夫便自告辞。
两人今天并没有商量关于战争的具体事宜,打起仗来很复杂,需要全方面的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解决的。这些,还需要长时间的商议和谈判。
看着扎赫雷夫的背影,连子宁目光深邃。
他坚决要把的黑龙江入海口拿到手,自然不仅仅是因为要夺回奴儿干都司首府这个原因,虽然这个原因也很说得过去,而且确实是事实。
但是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他要防备着俄罗斯人。
这些人的德性,连子宁再了解不过,他们是绝对不会放过东北这块人烟阜盛,土地肥沃的大肥肉的。
既然迟早都有一战,那么必须未雨绸缪。
如果黑龙江入海口被占据,那么他们就相当于控制了那里的一整片区域,把自己给封在了内陆,而他们,则随时都可以南下进攻。而现在,自己把入海口拿到手,再加上自己现有的控制区域,那么自己就可以控制整个黑龙江。
这个年代的黑龙江宽阔无比,如果自己能够建造起一支水军来,则可以封锁黑龙江,让这些老毛子根本无法南渡。
既然无法南渡,何谈入侵?
当然,他们也可以选择冬季入侵,但如果真是那样的话,不用自己动手,东北严寒的冬天就可以要了他们的命!
※※※
四月二十三,在喜申卫呆了不短时日的扎赫雷夫等人终于离开了。
经过一系列的拉锯式的谈判,扎赫雷夫代表俄罗斯帝国和连子宁达成了一系列的协议,包括领土的划分和到时候兵力的分配,进军路线、相互协调等等。
连子宁只和他们谈了一次,然后就把剩下的工作都交给了熊廷弼以及洪朝刈两人去做。
熊廷弼负责军事上面的协调,而洪朝刈则负责政事上的扯皮。
终于,双方总算是都满意了,扎赫雷夫便也带着协议离开了此处。
虽然已经达成意向,但是毫无疑问,这个协议是非常脆弱和没有约束力的,任何一点小小的变故都会使双方的协议失去效力。而且战争也并不会立刻开始,俄罗斯帝国和连子宁都需要充足的准备时间。双方约定的时间是农历的八月,这个时候,秋高马肥,雨季已经过去,正是最好的战争时节。
而且双方约定会再进行几次的会面,确定一些具体的事宜,在战争正式开始时间,更是会进行碰头协商。
在扎赫雷夫等人离开之后,连子宁立刻下达了一系列的命令,矿监局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大量的铁锭和铜锭,军器局以此为原料,大量制造燧发枪、中小样佛郎机炮、虎蹲炮等等。士兵们在加紧训练,而各地的官吏体系也都已经购置完善,开春之后,雪水滋润土地,农民们正在耕种,为即将到来的春播做准备。
喜申卫这个庞大的战争机器已经全力开动起来,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准备。
而现在摆在连子宁面前最紧迫的一件事情,就是解决掉自己的后顾之忧——虎林地面和可木山地面的两股割据势力。
四月二十五,武毅军第五卫,第六卫,第七卫三个卫组建完毕。
其中第五卫是步军卫,以考郎兀卫的五千余降兵为主力,又补充了一定数量的新兵组建而成的,四个千户所,六千八百人的定额。
而第六卫和第七卫两个卫,番号则又被称为重骑兵第一卫和重骑兵第二卫。
这两个卫,每个卫只有四千五百人,要比步军卫人数少得多,但是却都是骑兵卫,不但是骑兵卫,而且都是最为精锐的重骑兵卫。
他们完全是由野女真人组建而成的,九千野女真,本就是一笔无比巨大的财富。
第五卫的指挥使是杜秉麟,当初辰字所的老人儿了,身经百战,经验丰富,而且忠诚度毫无问题,他之前是第一卫第二千户所的千户,累次升上一级别人也没什么话说。
第六卫的指挥使,毫无疑问是落在了努尔哈赤的身上,他在征服野女真诸部的战斗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也确实对连子宁忠心耿耿,于情于理,连子宁不能把这个位子给别人。
而第七卫指挥使的人选,则是出乎所有人的预料——赵南金。
这三个卫组建完毕之后,武毅军的规模已经扩大到了三骑四步七个卫,人数也增长到了四万两千余人。
新兵部还在喜申卫范围内征兵。
但是这三个卫组建完成之后,武毅军所辖地面的战争潜力也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东北的人口本就不比中原密集,而且这会儿正是春耕农忙的时候,大量的征兵会极大的破坏农业耕种,这是竭泽而渔之举,根本不可取,连子宁也自然不会做此蠢事。
武毅军现在辖地内包括喜申卫、莽吉塔城、药乞站、考郎兀卫、乞勒尼卫五座城池大约不到五十万人,五十万人,养活三万人就已经非常吃力了,而现在武毅军总规模达到了四万余,这就几乎已经到达一个极限。
必须要有新鲜的血液注入。
三卫组建完毕的第二天,连子宁在大校场上检阅武毅军。
经过了这几个月的修建,被连子宁命名为镇远府的大城已经初具规模,城墙的高度达到了两丈五尺,看上去很有些壮观的气象了。而最大的改变就是大校场,事实上,最大的工程也就是城墙和大校场两处。长宽都达到了二十里的大校场上有一部分已经铺设了青砖,这部分大约占到两成的面积。因为现在春耕刚刚开始,征发的民夫都回家垦地去了,整个镇远府的建造工程已经暂时告一段落了,等到农闲时候,会继续开工。
大校场最北端靠近城墙的所在,修建了一个五丈高的阅兵台,连子宁等一干军政要员都在上面落座。
春阳煦暖,微风习习,吹在人脸上就是一阵惬意的温暖,向周围望去,四野都是一片淡淡的绿色,那是原野上萌发的青草春芽。
到处都是一片春日的光景。
阅兵仪式并不禁止百姓观看,在大校场的边缘地带,早就聚集了数以万计的百姓,看上去密密麻麻的一大片,黑压压的。他们都小声的嘀咕议论着,汇聚成嗡嗡嗡的一片,等待着即将到来的阅兵仪式。
大伙儿也都换了一身儿轻薄的衣衫,连子宁穿着铠甲,外面只披了一层大氅,站子啊最前面,扶着栏杆下望。在他身后,一身重甲的野奈俏然站着,兴许是这段日子吃喝不错,过得舒心,那张尖尖的小脸似乎还胖了些许。再往后面,右手边是石大柱等四大镇抚和李铁、冈萨雷斯这些军直属部门的头头脑脑,左手边则是洪朝刈和一干总办衙门的官吏。就连乞勒尼卫等下面四个城池的知县都被连子宁差人请了过来观礼。
让连子宁有些诧异的是,向来不喜欢这种场合的矿监局局正全旸竟然也来了。
连子宁挑了挑眉毛,打趣道:“全大人,这么这次得闲,过来了?”
全旸一本正经的向连子宁行了一礼,颇有些歉然道:“下官钻研的项目已经很有些眉目了,之前几次过来,是因为正在节骨眼儿上,所以才没有到场。拂了大人的美意,还请大人恕罪。”
“说那些做什么,你的苦衷我自明白。”连子宁摆摆手,饶有兴趣问道:“你的研究怎么样了?那马车车轮外面裹着的胶皮原料和工艺都已经解决了?”
一提起这个,全旸便满脸放光,兴奋道:“材料已经解决了,这些日子下官一共试用了数十种树汁为材料,其中有一种山毛榉数的树汁非常好,粘连性非常的优良,而且干了之后也不容易变形,是非常良好的材料。下官曾经试验过了,车轮上包裹上了胶皮的马车,在相同路况上的行驶速度,要比一般马车快上三成以上,下官用两岁大的河曲马拉动胶轮马车,运载货物的两千斤,在沙土石路上运行,每个时辰可以行进二十八里;若是在光滑的石板路上前进,每个时辰能前进四十六里。若是载人,可日行三百余里。”
“这么快?”连子宁心里一喜,他可明白这种因为某种小技术而引起的大提速所带来的效果是何等的可怕。
这个主要使用畜力的年代,提速三成所带来的是货物运转速度的提高,人流量的加快加大,直接引起的就是经济的更大繁荣。就算是退一万步讲,这些都是有些遥远的东西,但是马车提速带来的就是大军运转速度的加快,对于军事上面作战的用处也是无可估量的。
得到全旸肯定的答复,连子宁沉吟片刻道:“这样,全大人,待会儿你随本官回府,咱们好好商量一下,本官有个想法。制造出一种容量大的运兵车来,然后全部加装这种胶皮。”
得到了连子宁的肯定,全旸喜不自禁,赶紧满口答应下来。
阅兵式开始了。
出场的顺序是按照军队的序列,分别是熊廷弼的第一卫、陈大康的第二卫、董策的第三卫、杨沪生的第四卫、杜秉麟的第五卫、努尔哈赤的第六位和赵南金的第七卫。
前面出场的三个卫无需赘述,都是最早组建的步军卫,虽然说是步军,但是论起战斗能力来,比全骑兵的卫更加的可怕,长矛兵、大戟手、炮兵、燧发枪手的综合配置已经在实战中见证了巨大的威力。
走在最前面的自然是骑着战马的卫指挥使和其亲兵,而下面的各层军官都在方阵中指挥。
一个卫排成一个横截面是三百四十个人,长度只有二十个人的一个长条形方阵,走在最前面的是长枪兵,后面是枪炮手,最后面则是大戟手。
长枪大戟如林,那锋锐的利刃在阳光下反射着耀眼的光芒,队列整齐无比,抬腿落脚,宛如一个人。方阵自西向东走过阅兵台,任何一行,从连子宁的角度看去,都是一条笔直的直线。
作为近战兵种,长枪手和大戟手穿的是红色的棉甲,而作为远程兵种,燧发枪手和炮兵穿的都是大红色的胖袄,一眼望去,整个大校场上都是一片红色的海洋。
前面三个卫走过之后,便是第四卫,也就是骑兵第一卫。五千六百名骑兵都是穿着棉甲,戴着兜鍪,他们端坐马身,身形笔直挺立,像是一杆不折的标枪。他们手中端着五米长的精铁长枪,腰间悬挂着马刀,其中大约有一千人左右,马鞍一边悬挂着大大的兜囊,里面装的是神臂弩。另外约有两千人,他们的背上还都背着燧发枪——发明枪带这种东西对连子宁来说还是很容易的,现在武毅军的燧发枪手都是将枪背在肩后。
第四卫之后,是第五卫。
第五卫虽然也是步军卫,但是明显就要比前面的那三个步军卫逊色一些,这些降兵虽然也是一般的装备,但是训练时间就要短了一些,步伐也不是那样的整齐,显然战斗力举要差上一些。
他们还需要时间和战火的淬炼。
最后面出场,就是第六卫和第七卫,也就是两个野女真人组成的卫。
横面为十五人,长度为三百骑,他们排成整齐的队伍,骑着特产的东北高头大马,昂首在大校场上策马而过。
作为重装骑兵,他们的装备理当是整个武毅军中顶尖儿的,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他们身上并没有重骑兵披着的重甲,甚至连棉甲都只有很少一部分加起来不到一千人装备,其他的,穿着的都是胖袄。
武毅军的家底,还不足以雄厚到给他们都装备上重甲。事实上,历代王朝重视甲胄都超过重视武器,由于朝廷对于甲胄制造的封锁,武毅军在甲胄铸造方面一直是一个短板,军器局也主要是造枪造炮,柳家作坊则是制造刀剑长矛大戟,甲胄的来源,只有从朝廷获得。
但是想要从朝廷拿到九千套重甲,可以说是难于上青天。
不过武器倒是都是十成十的足量,他们使用的还是野女真惯用的狼牙棒铁骨朵。他们比一般的女真人更加的强壮,力量更大,他们使用的狼牙棒足足有人小腿粗细,五尺长短,上面生满了一寸半长的密密麻麻的三角锥形钢刺,尖端锋锐无比。
这些狼牙棒的分量足足有五十多斤,和巨大重量匹配的,当然是强悍的冲击力。
第六卫和第七卫中各自有一千燧发枪手,除此之外,每个人的马鞍旁边的都挂着大弓,身后的箭篓中插满了比一般羽箭几乎要长出一倍去的大箭。
已经检阅完毕的部队便停留在阅兵台的东侧,当最后一个卫走过阅兵台的时候,熊廷弼的亲兵忽然齐声大喊:“愿为大人效死!”
接着,第一卫六千八百名官兵也是一起发出大喊:“愿为大人效死!”
再然后,后面那些卫也是一起大喊。
数万人一起的喊声宛如山呼海啸一般,在大校场上震慑云霄,一阵阵巨大的声浪向四周扩散,周围数十里都听的真真切切。
这并不是连子宁安排的。
“廷弼心思还不少。”连子宁眼角露出一丝笑意,高高举起右手。
下面的士卒看到他的动作,立刻就是一阵热烈的欢呼声响彻天地。
沐浴在这数万人的欢呼声中,连子宁也是有些熏熏然。
这,就是权力的味道了!
观礼的那些文官脸上都露出骇然震惊的神色,生长在武毅军的庇佑之中,还感觉不到这个团体的强大,这个时候,沐浴在这山呼海啸之中,入眼看去,尽是一片红色的兵山将海,那耀眼的枪刃光芒照的眼睛一阵阵迷炫。
此刻,才真正知道,武毅军这个团体,代表的是何等强大的力量。
而这股力量的绝对掌控者,就是面前这个年轻人。
被这股强大的力量震慑,围观的百姓先是一阵失声,然后便是爆发出一阵阵欢呼声,他们久为战争所苦,自然知道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保护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围观的百姓中,站在前列的有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文士,看上去文质彬彬的,儒雅的很。在他周围,十余个穿着灰衣的汉子有意无意的把他围在中间,这中年文士死死的盯着阅兵台上已经看不清楚面目的连子宁,目光阴沉。
第四一六章 屈辱
努尔哈赤静静的站在密林中,向着远处望去。
在视线的尽头,是一座城池,并不高大,城墙大约只有两丈来高,面积也只有一二里地方圆,看上去不像是一座城池,反倒是个大点儿镇子。
整个可木山地面方圆数百里,但是其城池却是不多,只有三处——可木卫、同江城、苏里河卫。
其中可木卫位于可木山地面的最西面,西邻松花江,东边就是密林和沼泽。扼守住了喜申卫南下的道路,乃是不折不扣的战略要地。
同江城则是可木山地面的首府,是可木山地面最大的城池,方圆十里,内里有汉族和女真居民十余万,位于可木山地面差不多正中央处。
苏里河卫则是位于可木山地面的最东端,再往东就是阿速江了,是可木山地面的东面门户。
三道城池,几乎是位于一条横线上,除此之外,整个可木山地面就再也没有大的城池,充其量是一些小镇子,在城池和镇子的附近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村落。可以说,只要是占领了这三座城池,就占据了整个可木山地面。
根据军情六处得来的情报,桑托自从占据可木山地面之后,大肆扩军,不但把麾下所有的女真适龄男子都编入了军队,更是强迫当地的汉人入军,充作仆兵——所谓仆兵,也就是平时的时候搬运辎重,安营扎寨,干那些苦活儿累活儿,战斗的时候充作炮灰,地位非常低。若不是连子宁派杨沪生和努尔哈赤把野女真部落全部征服,收入自己的囊中,桑托麾下还会出现野女真士卒的身影。
现在桑托麾下的士卒一共有六万,其中女真士卒一万五千,剩下的都是汉人仆兵。
可木卫向来是可木山地面最重要的一个战略要地,可木山地面南北都是密林沼泽,道路难通,而东边是阿速江天险,从来唯一的入口就是从西边的可木卫东进。可木卫临近松花江,也是昔日防备女真入侵的一个重镇,城池修建的非常高大坚固,城内粮草以及各种战略物资非常的充足,而且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桑托判断连子宁如果要进攻可木山地面,唯一的办法就是强攻可木卫,所以把大部分兵力都布置在了可木卫。
可木卫的守军达到四万,超过了桑托手下总兵力的六成,其中有一万女真士卒,三万汉人仆兵。
剩下两万军队,又有一万五千被桑托布置在了首府同江城,他也知道连子宁的厉害,生怕可木卫不保险,还打着如果可木卫不保,就全面收缩,死守同江城的主意。
至于苏里河卫,由于是远离边防线,所以城池年久失修,非常的破陋,而桑托也根本不认为连子宁能够带领大军翻越数百里密林高山,从这里进攻。因此他只在这里象征性的放了五千守军,一千女真人,四千汉人仆兵。
这些军队的意义其实更像是镇压附近的汉人,毕竟这附近阿苏江支流丰富,土地肥沃,是汉人分布的稠密区域,村落相连,很是富饶。
连子宁确实不可能带人穿越密林来到这里,但是努尔哈赤和他手下的野女真人却是可以。
他们本就是生于斯,长于斯,终老于斯,土著得不能再土著。
今天是一个大晴天,阳光透过密密的松针洒在地上,现出片片斑驳,春天已经完全到来,被阳光照到的林间地面上,嫩绿色的青草密密的生长着。正是中午,空气能见度也很好,从努尔哈赤这个角度,甚至能看到远处城墙上那迎风招展的旗幡上写着的‘桑托’两个弯曲的女真文字。
努尔哈赤隐身在暗沉的黑森林之中,在他身后,数千野女真士卒沉默的站着,他们大红胖袄外面都罩了一层黑色的罩衣。插满了大箭的箭篓也被黑布包裹起来,免得反射了太阳光被苏里河卫守军发现。在他们身边,战马口衔枚,马蹄铁上也裹着厚厚的布,发不出多大的动静儿。
在阅兵完毕的当天晚上,连子宁便召开了军事会议,宣布要发兵可木山地面。
可木山地面拥有足足六万大军,比武毅军还要多,虽说其中的四万五千汉人仆兵有多强的战斗力和多大的战斗意志还是个未知数,但是其势力之强大,绝非一般,也是不得不重视的劲敌。
连子宁给予了极大的重视,这一次的军事行动,除了留陈大康第二卫守城之外,其它的六个卫兵力全出,进攻可木山地面。
武毅军兵分两路,其中西路军由熊廷弼统领,包括第一、第三、第四、第五卫一共两万六千人。东路军则是由第六第七卫两个野女真卫组成,由努尔哈赤统领。
西路军出喜申卫,一路过乞勒尼卫、考郎兀卫,围困可木卫。而东路军,则是一路向南,晓行夜宿,在密林中行军,终于在正德五十二年五月初一到达了此处。
杨沪生和努尔哈赤在密林中把所有的桑托使者带来的军队全给剿灭的一干二净,所以野女真归顺连子宁甚至都已经成军的消息桑托丝毫不知道,还以为自己的大军正在围剿野女真呢!
这些情况,军情六处都打探的清清楚楚。
努尔哈赤盯着那座矮小破陋的城池,眼中似乎有火焰在燃烧。
除了部落之间的火拼之外,他没有打过仗,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他不会打仗,似乎在他的骨子里,流淌的天生就是战争的因子。在征服野女真诸部的过程中,他表现出来的军事才能让杨沪生也颇为的惊诧,在写给连子宁的条陈中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努尔哈赤的打仗风格,总结出来就是八个字:出人意表,阴狠诡诈。
就像是狐狸捕捉小兽一样,善于伪装,出人意表,但是一击必中,绝不给你喘息挣扎的机会。
这也是连子宁要选他做第六卫指挥使的原因之一,卫指挥使是正三品的高级武官,都是需要在兵部报备的,任命必须要极为的慎重,除了和连子宁的特殊关系以及伊尔根觉罗部族长的身份之外,还必须有不错的军事才能。
伯爷在军事会议上的话犹在耳边。
伯爷说的很清楚,西路军虽然兵多将广,声势浩大,但是却是佯攻,真正的攻击重心,却是自己的东路军。只要是东路军能够顺利拿下苏里河卫,则整个战局立即盘活,武毅军就可以占据主动,想怎么打都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