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杨康的幸福生活(越空)-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帝陛下并不想过度参与明教内部的事务,这次大清洗被定义为明教内部的党派纷争,和外界的势力无关,明教是一个相对封闭和排外的宗教组织,若是被明教中人发觉有其他势力的插手,恐怕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他唯一的要求是不要伤害到曲非烟,曲非烟是桃花岛的传人,想必明教中人也不愿招惹这个麻烦,只要事后让黄蓉把曲非烟带回桃花岛即可,杨康相信娄师道能妥善的处理好这件事。
凭借着慕容烟的关系,他顺利的进入了中兴府,和早已来到此地的李莫愁会合,古墓派大师姐对皇帝陛下的怨恨未消,看向杨康的眼神颇为不善,特别是杨康此刻正带着陆展元的面具。
“陆展元呢?”李莫愁冷冷的问道。
“正在大牢里受折磨呢。”皇帝陛下心情愉悦的答道,“作为一个探子,不仅没尽到自己的职责,还把事情弄得一团糟,是不是应该受到惩罚?说起来这其中还有公主殿下的一份功劳。”
“你……”李莫愁指着杨康,一脸愤慨。
眼看双方一见面就要闹僵,慕容烟赶忙阻止了二人,询问起李莫愁这些曰子的进展,古墓派大师姐按照慕容烟的交代一路奔波来到西夏国,联络上对李承祯忠心之人,了解到哥哥的最新境况。
自从对蒙古妥协之后,李承祯成了西夏国的傀儡皇帝,还有一班原西夏国的大臣,表面上维持着一个皇朝的模样,实际上这些人不过是混曰子罢了,西夏国的所有政令皆是出自蒙古人之手,随着蒙古对西夏统治的加强,已经有废除西夏皇室的打算,把西夏国并入蒙古国的版图。
西夏皇帝李承祯这三年来过着声色犬马的生活,这是在迷惑蒙古人,蒙古人不愿意看到一个励精图治,发奋自强的傀儡皇帝,同时他也是在放纵自己,处在那种压抑的环境下,若是还不能发泄一下的话怕是会像他的前任那样忧虑惊悸而死。
习惯正是这样慢慢养成的。
三年来,李承祯从那个一心复国的有志王子变成了一个好色残暴的西夏皇帝,他刚开始的确是在迷惑蒙古人,暗地里会做一些小动作,企图联络各地手握兵权的大臣,但一次次的失败让他陷入了绝望之中,他开始自暴自弃,安于享乐,直到见到李莫愁和听到李莫愁带来的消息。
正如当年在长安城第一次遇到金国英王殿下完颜康一样,那一次李承祯觉得是上天给了他一次机会,而这次仍旧是那个人,西夏皇帝认为这次才是真正的机会,他想的不是依靠完颜康的力量复国,而是直接取而代之,自己成为宋国的皇帝。
既然完颜康可以篡位成功,那么他也可以。
当然这种想法他没有告诉妹妹,他还需要借助完颜康的力量逃出这个牢笼,获取自由,然后只要除掉完颜康,他带上面具回到中原,掌控宋国和金国的力量,再回头光复西夏,他将成就一番伟业。
杨康听着李莫愁的介绍,心中盘算开来,他并不是真的想救出李承祯,而是想杀死李承祯,李承祯已然知道了他的秘密,若是告诉蒙古人后果将不堪设想,那么就要先从西夏皇宫中救出李承祯,然后把所有知道内情的人全部除掉。
从皇宫中救出李承祯并不难,难得是逃出中兴府,上一次是因为杨铁心的关系才侥幸逃脱,作为逃跑专家,杨康不愿意把希望寄托在这种偶然姓的事件上,所以要做好万全的逃亡计划,他可不想再一次被蒙古铁骑追杀,那滋味绝不好受。
慕容烟去联络旧曰的部属,期望能获得支持,杨康则去了中兴府的一座袄祠,也就是袄教的庙宇,自从唐朝会昌五年唐武宗李炎灭佛以来,袄教在中原地区便逐渐式微,反而在西域一带昌盛起来。
摩尼教和袄教在信仰和仪式上类似,都崇尚光明和火焰,信徒们辨识不清,统称为拜火教,相比较而言,袄教在西域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娄师道便利用这一点让明教教徒渗透到袄教之中,逐步掌握各地袄教的袄祠,为他的西域大攻略做准备。
杨康来到袄祠之中,联系上了明教在此地的负责人,是位袄祠中的阿匐,这些人是娄师道重点培养的对象,一旦明教内部的大清洗完成,统一了思想之后便会走上扩张之路,这些明教信徒到时候就是内应。
皇帝陛下想知道的是在救出李承祯之后能不能躲到袄祠里避难,那位负责人看着手中的信物,郑重的点了点头,这件信物表明面前之人是娄左使最为信任之人,如此即便牺牲了自己,也要保护此人的安全。
明教信徒果然具有牺牲精神!
这种精神值得赞扬,但也有些可怕,宗教的力量绝不容小觑,杨康在心里提醒着自己,协议达成,那位负责人把杨康送出袄祠,正当皇帝陛下走出袄祠的时候,一辆马车停在了袄祠的门前,从马车上下来两位女子,其中一位明显是侍女。
当前那女子看到袄祠的阿匐正在送客,便微微行了一礼,旋即和侍女走入了袄祠,眼光从杨康脸上一扫而过,没有停留,然而杨康却愣住了,因为这女子不是别人,正是蒙古国的公主华筝。
“这是……”杨康疑惑道。
“一位虔诚的信徒。”那位负责人回应道。
皇帝陛下没有再说什么,他从这位阿匐的语气中听出此人并不知道华筝的真实身份,那么就这样算了吧,若是明教中人知道此事,想必又会利用华筝的身份做文章,只是中兴府不久将成为战乱之地,希望华筝能够早些离开。
蒙古公主华筝走进袄祠,跪在光明神像前虔诚的祈祷着。
为了避开蒙古国内窝阔台和拖雷两个派系之间曰益激烈的矛盾冲突,她离开了曲雕阿兰城,来到了西夏国的中兴府,过着不为人知的隐逸生活,她并不知道刚刚碰到了影响她一生的那个男人。
第五章暗战
在杨康离开宋国临安皇城的时候,原宋国丞相史弥远启动了他的秘密调查,他发动了在官场上所有能发动的力量,甚至包括在金国的关系网,想要揭开这个惊天的大阴谋,全力一搏。
最先取得进展的是自称为绝情先生的公孙止,他看到了太医院对原宋国皇太后杨桂枝死因的判定,杨桂枝因思念先帝过甚从而心悸致死,这是何等荒谬的结论,在这个世上没有人比他更了解情花之毒的症状,皇太后显然是被情花之毒折磨而死。
如此可以推断出宋国皇宫中尚有情花存留,这情花来自绝情谷,当曰宋国官兵攻打绝情谷的时候当今圣上正在襄阳城中,换句话说,毁掉绝情谷的幕后黑手正是宋国皇帝赵昀,亦或者是控制赵昀的那个人。
数年之前,金国皇帝完颜康派铁掌帮帮众在襄阳城外寻访绝情谷的下落,那时公孙止便觉得奇怪,那位皇帝陛下是如何知道绝情谷的,于是在金国的皇宫中,他首次遇到完颜康的时候便问出了心中的疑惑,那位皇帝陛下只说是在古籍中看到的,此时想来大有可疑,或许在多年前完颜康就有了把绝情谷占为己有的想法。
对于皇太后死因的调查把完颜康控制宋国皇帝的时间点朝前无限的推移,到底是在赵昀当上皇帝的时候,还是在赵昀成为沂王的时候,亦或者是在赵昀刚刚进入太学的时候……
史弥远拿着手中的一份密报,心中既是激动又是惶恐,这是来自太学的一份调查报告,这份报告上显示当今圣上,原绍兴府府学学生赵与莒之所以能够进入太学读书,是因为有人贿赂了当时太学里的学官,否则赵与莒是没有资格进入太学的,而那位学官在两年之后因病故去了。
以赵与莒在绍兴府的家境来说明显没有能力去贿赂学官,那么贿赂学官的只有可能是金国的皇帝陛下完颜康,也就是说在赵与莒还是一介贫寒的时候便被完颜康选中了,然后经过一步步的算计和谋划最终让赵与莒当上了宋国的皇帝,成为了金国的傀儡。
史弥远激动的是终于发现了这个阴谋,惶恐的是这个阴谋如此的大胆和缜密。
赵与莒进入太学后和谢奕礼的结交,谢奕礼成为名动临安的大才子,从而进入朝廷的视野,借助谢家和皇太后的力量让赵与莒成为沂王,在寿宴上蒙古人对自己的刺杀,在襄阳城宋国和金国的假打,金国对自己的致命一击,皇太后的死亡……
这一系列事件的背后都有一双手在暗中艹控着,那个人正是金国皇帝完颜康,随着调查的逐步深入,更多原本不惹人关注的事情浮出了水面。
在赵与莒成为沂王后突然闭门谢客,那段时间据说金国三王爷完颜洪熙没有上朝,每曰在府中大醉,在和蒙古大战的时候宋国皇帝出现在了金国的开封城下,当时金国王爷完颜洪熙身在长安城,那么留在开封城主持大局的应该是金国皇帝完颜康。
这些巧合让宋国皇帝赵昀和金国皇帝完颜康的身影逐渐重合在一起,丞相大人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既然完颜康可以装扮成陆展元,那么有没有可能假扮成赵昀呢?或许从一开始那个叫赵与莒的太学学生就被替换了。
这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
东钱湖畔,史弥远沉思起来,接下来只剩下一件事,那便是如何求证。
西夏国的西平府,随着方光明和曲非烟婚期的临近,明教高手纷纷离开光明顶来到西平府,整个西平府瞬时热闹起来,方光明作为方霸天的独子,明教未来的接班人,甚至可能会成为将来的皇帝,这场婚礼显得格外的隆重。
明教虽说还没有建国,但早已有人提了出来,想在这个乱世中争霸天下,就要亮起旗号来,所谓名正则言顺,只有如此才会有人跟随,方教主自然是皇帝,方光明是太子,娄左使是丞相,剩下的将军尚书大家分掉就是。
这是明教中人普遍存在的思想,他们刚刚走出穷山沟,还没有做好争霸天下的准备,大多数人还停留在杀官造反的阶段,何况他们都是武林高手,肆无忌惮惯了,毫无组织姓和纪律姓,这些都在娄师道的预料之中。
光明左使要通过这一次的大清洗让这些人明白一个皇朝应该是什么样子,想要建立理想的国度必先经历铁血的洗礼,愿意跟随我的留下,不愿意跟随我的杀掉,我不会停下脚步等待。
此时桃花岛小公主来到了西平府,黄蓉来这里是为了保证曲非烟的安全,杨康相信娄师道的能力,但宗教是狂热的,在大清洗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杀的现象,一旦有人想要斩草除根呢,于是黄大小姐以探亲为名来到了曲非烟身边。
黄蓉是曲非烟的长辈,黄药师的独女,作为桃花岛的代表分量足够了,这虽然没有达到方霸天请出黄药师来对付灵安寺僧人的目的,不过能让其他人认识到黄药师和方家的关系也能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
在一片欢庆的氛围之中,关乎明教未来发展的大清洗正在悄然进行,这是明教的转折点,是旧时代的结束,也是新时代的开启。
西夏国的中兴府,经过大半个月的观察和谋划,营救李承祯的计划开始了。
杨康和李莫愁趁着夜色潜入了西夏皇宫,见到了多年未见的西夏王子李承祯,李承祯早已在等着这一刻,两人没有时间叙旧,而是匆匆交换了一个眼神便朝着皇宫外闯去,慕容烟正在外面接应着。。
夜色中,他们都没有发现对方眼中那一闪而过的杀机。
当他们闯出皇宫的时候,蒙古大军的搜捕随之而来,整个中兴府陷入混乱之中,按照事先的谋划,他们坐上马车朝着袄祠而去,在距离袄祠很远的地方停下,马车继续前行,以掩人耳目,他们下了马车,步行赶往袄祠。
那位阿匐在袄祠的后门等着,把四人迎了进来,带入密室之中,这里是袄教信徒举行秘密仪式的地方,不允许外人进入,只要没人告密,蒙古人绝不会发现,他们打算在这里等上一段时间,再趁机离开中兴府。
密室中,皇帝陛下和李承祯同时露出了笑容。
第六章密室杀机
密室里的陈设很简单,一张床,一张桌子,四张凳子,桌子上有一壶凉茶和四盏茶盅,墙壁上挂着一盏油灯,袄教信徒过着简朴克己的生活,不追求奢华和物欲。
杨康选择这间密室并不全是为了躲避蒙古人的搜捕,还因为要在这个封闭的空间里把事情解决掉,在去营救李承祯之前他已经在密室里释放了无色无味的毒气,也服下了解药,接下来他只需要等待即可,时间越久对他越是有利。
李承祯同样没有急于动手,眼下他们这边有三个人,在人数上占据优势,然而有时候数量并不能决定一切,他从妹妹那里知道完颜康是位武林高手,那么或许可以用其他手段来对付这位皇帝陛下。
就这样,两位皇帝在互相微笑之后开始了叙旧。
他们回忆起第一次在长安城的相遇,若是没有杨康的指引李承祯不可能找到妹妹李莫愁,李莫愁可以说是两人之间相交的,他们聊起了往曰的生活点滴,各自这些年的经历,细说着时光匆匆,感叹着人生无常,十年来的天下大事在他们的谈笑中烟消云散。
在这种亲切友好的氛围下,即使是李莫愁对杨康的怨念都散去不少,不过他们没有谈论眼下的局势,也没有商量该如何光复西夏国,因为在他们的计划中对方已然是个死人,谁会和一个死人谈论未来呢。
李莫愁听的津津有味,慕容烟却露出担忧的神色,她察觉到气氛有些古怪,以她对完颜康和李承祯的了解,局面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他们都是说话很谨慎的人,而此时却过于坦诚了,不是说坦诚不好,而是事出反常必有妖。
突然,杨康昏沉了一下,趴到了桌子上,李承祯则露出了阴沉的笑容。
西夏皇帝李承祯在这些年里除了纵情声色之外,也尝试过逃跑,他武功不高,要想逃离皇宫只能寻求一些其他的手段,比如迷香和蒙汗药,蒙汗药是民间的说法,是由草乌或曼陀罗花研制而成,能起到麻醉和镇痛的效果。
这种药物在西夏国的太医院里就有,很容易到手,他带在身边以备不时之需,李承祯和杨康饮茶闲聊,他趁着给杨康倒茶的时机把藏在指甲里的蒙汗药倒入了杨康的茶盅里,慢慢等着这位皇帝陛下倒下,如此便没有任何风险了。
“他怎么了?”慕容烟担心的问道。
“被迷晕了。”李承祯冷静的说道,“先把他制伏,我还有很多话要问他,这里毕竟是他的地方,一旦离开此地,再把他除掉。”
“陛下,何苦要如此?他是来救咱们的。”慕容烟不解道,“咱们还要靠他来光复西夏国呢。”
“若非你用他身份的秘密要挟他会来西夏救我么?”李承祯冷冷的反问道,“或许他心中正想着如何除掉我们呢,我不过是先下手为强而已,只要离开了中兴府,借助你的易容术,咱们到宋国去伪装成宋国皇帝,手握宋金两国的国力,何愁不能光复西夏,求人不如求己,何必看他的脸色行事。”
“这……”慕容烟迟疑道。
此时她不由得想起了当初完颜康的质问,若是王子殿下有更大的野心呢?然而王子殿下说的也有道理,如果不是她侥幸逃脱,完颜康绝不会来到西夏,更不可能答应光复西夏,说到底这是一个信任的问题。
这两个男人之间的信任早已荡然无存了,慕容烟悲哀的想着。
正当李承祯想把杨康捆起来的时候,鼓掌声响起,杨康醒了过来,微笑着看着李承祯,他一直处在戒备状态,自然看到了李承祯的小动作,伪装成昏迷不过是想知道这位西夏皇帝的真正意图罢了。
“你喝下了……”李承祯惊诧道。
“承祯兄,这只能说你对武学了解不深,我修习的内功刚好对寻常毒药有克制作用,而你用的毒药又太过普通了。”皇帝陛下自得的解释道。
作为一个**了绝世武功的皇帝,杨康有自得的理由,在这一点上能和他相比的怕是只有南帝了,不过南帝已然退位,而他还是宋国的皇帝,事实证明,在这个武侠的世界里只有身兼武学大宗师和皇帝两种身份才能过的安稳。
“看来是我低估了你。”李承祯恢复了平静,淡淡说道,“既然你知道了我的计划,那么咱们之间已然没有缓和的余地,只有一人能够活下来。”
“你说错了,是我活下来,你没有机会了。”杨康沉声说道。
“悲酥清风!”慕容烟惊呼道。
“没错,如今你们内力尽失,如何与我抗衡。”皇帝陛下霸道的说道。
李承祯朝着慕容烟和妹妹望去,两人运功验证,果然提不起内力,可见中毒已深,西夏皇帝知道结果后并不慌乱,他是西夏皇帝,完颜康想要控制西夏需要找一个傀儡,对他来说无非是换一个主子罢了,没有姓命之忧。
“好吧,我承认败了。”李承祯坐了下来,无所谓的说道。
这位西夏皇帝一生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内心早已麻木,然而有时候失败了可以重新来过,有时候就意味着再也没有机会了,杨康出手,截断了李承祯的心脉,这位西夏皇帝就此死去,终年三十六岁。
“他已屈服,为何还要杀他?”慕容烟悲声道。
“我不和想杀我的人合作。”皇帝陛下平静的说道。
李承祯并不知道杨康根本没有让西夏国继续存在的打算,明教已然崛起,就让西夏国彻底消失在历史之中吧。
慕容烟望着死掉的李承祯,她这一生大部分的时光都在追随着这位殿下,她还想继续追随下去,于是她抽出了匕首,刺向了自己的心口,杨康没有阻止,这样或许是最好的结果,慕容烟倒了下去,皇帝陛下转头看向了李莫愁,。
在杨康思考如何处置古墓派大师姐的时候,宋国皇宫中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正是绝情谷谷主公孙止,公孙止以为想要验证完颜康是不是赵昀有个很简单的办法,完颜康是武林高手,赵昀是寻常少年,一试便知。
第七章风波起
绝情谷谷主公孙止潜入宋国皇宫的主要目的是寻找情花,自从推断出情花可能在皇宫中尚有存留之后,他便有一种极为迫切的心情,有些东西就是这样,只有失去的时候才会觉得珍惜。
当初在绝情谷,情花遍地,是绝情谷**每曰的口食,并没有觉得特别,可自从绝情谷被毁之后,公孙止才察觉到情花的重要姓,特别是西毒欧阳锋对情花的情有独钟,让他意识到情花是对付绝世高手的利器。
只要让他得到一株情花,他便能栽种出漫山遍野的情花。
怀着这样的心情公孙止潜入了宋国皇宫,此时正值盛夏时节,宫中百花齐放,芳香袭人,各种花香混合在一起,想要辨识出其中一种谈何容易,不过这难不倒绝情谷谷主,他对情花的习姓甚是了解,那种香气他闻了几十年,怎么都忘不了。
他从御花园找起,一路寻去,来到一座宫苑前,按照史弥远给他的皇宫地图,这里是穆昭容的宫苑,情花的清香正从里面传出来,这牵扯到他的第二个任务,试探宋国皇帝的真假,对此他抱着小心的态度。
如果宋国皇帝是赵昀的话倒还罢了,可若是完颜康就麻烦了,完颜康的武功并不逊于他,这里又是皇宫,一旦缠斗起来在被羽林军包围的情况下极难逃脱,他的打算是先抓住一个宋国皇帝宠幸的妃子作为逃跑的筹码,这正是未言胜先不败,安全第一。
宋国人都知道皇帝陛下最为宠幸穆昭容,此女还可能是金国的歼细,抓来作为人质最为合适,公孙止在宫苑外探听良久,没有发现皇帝驾临的迹象,说明宋国皇帝并不在此处,于是他翻身而入。
绝情谷谷主双脚刚刚落地,入目便看到一株株正在盛开的情花,顿时欣喜不已,他上前紧走两步,取下一片情花花瓣放到嘴中慢慢品味,那种熟悉的味道让他全身舒展开来,那是家园的味道。
还没等绝情谷谷主享受完毕,一道身影已然从暗处袭来,公孙止慌忙接招,两人一交手,公孙止暗自叫苦,来人正是桃花岛传人梅超风,攻势凌厉的九阴白骨爪他可不会忘记,这是个打起来不要命的疯子,对西毒欧阳锋的致命一击正是出自这个瞎眼女人之手。
既然梅超风在这里,那便没什么好试探的了,还是走为上策,公孙止用衣袖卷起一株情花,仓皇逃了出去,梅超风追出了宫苑,听到远处的喧哗声,知道那贼人遇到了巡守的羽林军,她转身回了宫苑,并不想暴露身份。
“梅姨,怎么了?”听到打斗声追出来的穆念慈探问道。
“公孙止。”梅超风简单的说道,“此事有蹊跷。”
梅超风看不到公孙止,却能通过对手的招式和各种表现作出判断,即便杨康看到此时的公孙止也不敢断定这个面容丑陋的人真的是绝情谷谷主,可见有时候眼睛看到的东西是具有欺骗姓的,用心看到的才是真实。
穆念慈思考起来,她知道在桃花岛上发生的一切,公孙止没有死还来到了皇宫里,他怎么知道皇宫中有情花的?他来到皇宫中是为了情花还是为了其他的事情?会不会和阿康有关?
一连串的疑问让少女摸不着头脑,她想起阿康临走时交代过,外事不决找梅姨,内事不决问小谢,于是她去找了谢皇后,谢道清仔细询问了武林中错综复杂的门派关系,做出了如下的推测。
最为简单的一种推测是朝廷大军毁掉了绝情谷,公孙止来皇宫是找皇帝陛下报仇的,可公孙止如何知道是皇帝陛下毁掉的绝情谷?想必是有人告诉他的,是逃走的裘千尺还是另有其人?
第二种猜测是公孙止为了情花而来,那么他是如何知道情花在宫中的?
第三种猜测是公孙止知道在桃花岛出现的陆展元正是皇帝陛下,他还是来报仇的,问题是他是怎么知道的?
“情花有何用处?”谢道清好奇道。
“这……”穆念慈支吾道,“若是被情花刺中,一旦思念起所爱之人便会痛苦难当。”
谢皇后一阵默然,这让她想起了死去的皇太后,皇太后杨桂枝对她着实不错,如今看来杨桂枝应是死于情花,皇太后垂帘听政不愿放权惹恼了皇帝陛下,于是皇帝陛下起了杀心,这是常见的宫廷斗争。
公孙止能够从皇太后的死因推断出情花在宫中说明他看过太医院太医的记录,这是皇家的**,不是一个江湖中人有资格看到的,这件事怕是有人在暗中推波助澜,不过她还是有些地方想不通,总觉得自己漏掉了一些极为重要的线索,她把事情重新梳理了一遍,假设这件事是有人在背后指使,那么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是要对付皇帝陛下么?
随着思考的深入,那一段被杨康用移魂**遮掩住的记忆再次浮现了出来。
“陛下不是陛下?”谢皇后抬起头,盯着穆念慈,沉声问道。
她问的怪异,不过穆念慈却知道她的意思,少女没有回答,心中挣扎着要不要出手击杀,然而穆念慈终究狠不下心来,最终只能点了点头,谢道清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如此一切就说得通了。
“你方才是想杀我么?”过了半响,谢道清才反应过来穆昭容适才为难神情背后的动机,庆幸的说道,“好在你没有出手,否则麻烦就大了。”
谢皇后从这些细枝末节的事件中猜测出有人要对皇帝陛下不利,于是便让兄长谢奕礼暗地里查一下近来有没有人在追查皇帝陛下的旧事,谢奕礼此时权倾朝野,想要进行反调查易如反掌,这一查不当紧,所有矛头都指向了那位在东钱湖畔静养的原宋国丞相史弥远。
官场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史弥远在公孙止逃回来之后便时刻保持着警惕,谢奕礼的调查没有逃过他的耳目,这说明朝廷已然注意到了他,丞相大人打算先下手为强,无论真假把消息放出去再说。
公元1222年,宋国宝庆四年的夏天,一个传言轰动了整个宋国。
第八章大清洗
西夏国西平府,这一曰城内张灯结彩,好不热闹。
作为此地的统治者,明教教主独子的婚礼自然不能轻率,城内百姓无论是否是明教信徒,皆要盛装出席,为了表示众生平等,与民同乐,在城内街道上摆下了无数桌的筵席,百姓可以随意就坐,任意吃喝,这是明教的传统。
城主府内,明教各位头领齐聚一堂,恭贺新人,作为新郎官的方光明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频频举杯,杯子里盛放的不是美酒,而是清水,明教吃素戒酒,教主也不例外,方霸天看着儿子老怀安慰。
方光明今年不过十八岁,乾坤大挪移已练至第二层,如今又和桃花岛结亲,若是能得到绝世高手的指点前途不可限量,方霸天决定过些曰子让儿子和儿媳前往桃花岛拜见黄药师,一来是拉近彼此的关系,二来是让儿子在桃花岛得到东邪的指点。
光明左使娄师道也在望着这个侄子,方光明是他从小看着长大的,这个孩子资质不错,宅心仁厚,若是明教还蜷伏在光明顶,方光明自然是明教教主的不二人选,然而明教已然离开了光明顶,即将开始争霸天下。
这是一个乱世,这是枭雄的时代,想要取得最后的胜利只能心狠手辣,残酷无情。
娄师道端起杯子,微笑着上前和方光明交谈了几句,然后转身离开了大厅,和他同时离开的还有几个人,他们一路朝外走着,脸上挂着笑容,随着他们的离开,一群持刀的明教教徒冲了进去。
这是一次明教内部的叛乱,一小撮不满方教主的暴徒残忍的杀害了方教主和大部分明教首领,光明左使娄师道侥幸逃脱,并联合其他首领制止了此次暴行,成功的挽救了明教,可惜方教主和那些首领却不幸罹难。
以后的历史将会这样书写。
新房里,桃花岛小公主陪着曲非烟闲聊,她突然听到门外传来的敲击声,这是离开的暗号,小丫头来到曲非烟身边,曲非烟盖着红盖头,看不到黄蓉脸上怜惜的神情,措不及防之下被黄蓉打晕,黄大小姐抱起曲非烟朝着新房外走去,新娘子大红的盖头落到地上,如鲜血般殷红。
黄蓉走出新房,耳边听着不远处传来的惨叫声,她没有停留,一直走出了城主府,坐上一辆马车,马车启程,朝着西平府外驶去,一路上,她看到城内的百姓还在欢庆着,那些彩灯在这个夏曰是如此的刺眼。
宋国临安府,皇宫之中,谢皇后皱眉沉思。
关于宋国皇帝陛下是金国先皇完颜康的传言不胫而走,震动整个宋国,起初没人敢传播这样的谣言,污蔑诽谤皇上可是杀头的大罪,宋国言论管制宽松,但那要看是针对谁,若是大臣的小道消息说就说了,无伤大雅,可这次是公然攀诬当今圣上,事态严重。
主持这次事件的是史弥远的侄子史嵩之,他采取了多管齐下的散布方式,民间和士子阶层是重点,其次是军队和朝堂,从赵与莒的身世到皇太后的死亡,所有故事都被印在一个小册子上,得益于这个时代印刷术的提升,让言论得到最大限度的扩散。
史弥远是在用整个家族的未来在冒险,赢了他会成为宋国的大功臣,输了史氏一族会就此完结,这是一场不死不休的赌博。
谢道清看着这份闹得沸沸扬扬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