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悠哉人生-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国内同苏联的情况可是大相径庭的,在苏联,那是金钱至上,只要你拿得出必要的好处,就有人敢和你合作,而在国内不行,国内那是交情关系至上。一条条四通八达的关系网,才是一个人能够走向真正成功所最为需要的,而这种关系网却不是简单靠砸钱就能建立起来的。
到八三年,随着两国之间外交关系的冰融,这里的边境贸易开始重新出现,不过直到八六年之前,这类贸易还基本属于半走私化的非法贸易。即便前两年*年,边境一带的贸易也仍旧是走私贸易占上风,政府所允许的那些出口商品,远远不能满足老毛子的需求,同时呢,贸易关税也很高。
从八七年国家边境贸易开放后,边境线上活跃着各式各样的倒爷走私商人,他们也算是先富起来的人群。
这年头,国内刚刚开始全面的改革开放,各方面的制度相当不健全,不仅在中俄边境,在其他的任何沿海、沿边地区,走私这种非法的贸易活动都蔚然成风。那些收好处的海关人员,因为没有国家明文的法令限制,也乐得对这种非法贸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苏联的情况大家都清楚,那里的人有钱,即便是一个小工人,每月的工资也超过一百多卢布,而按照国际货币交易价格,一卢布就能兑换二点八美元,兑换人民币,那就是一卢布等于近三十块钱。
可是这钱唯一的价值就是用来购买商品,单就钞票本身来说,它和一张废纸没什么区别——不,或许还不如废纸,至少废止可以擦屁股。
第462章
而在这一时期的苏联呢,恰好就有一种很古怪的现象——商品奇缺,商店货架空空如野,不管买什么东西,除了要付钱之外,还需要有民事部门开具的“购买票”。言而总之,总而言之,那就是老百姓有钱却买不到东西,大笔大笔的卢布除了存在银行之外,没有任何价值。 而跑边贸的人他们唯一知道的就是同老毛子做生意很容易也很赚钱。他们多数没有什么文化底子,有的只要会说几句简单的俄语,比如什么“哈拉少”(好)、“奥勤哈拉少”(非常好)、“达拉斯维杰”(你好)、“达瓦力士”(同志)之类的简单用语,然后会数手指头就成了。那些老毛子都很慷慨,慷慨到傻得掉渣,他们会心满意足的花费四五十卢布,买下一件国内二三十块都不值的劣质羽绒服;他们舍得一次拿出上千卢布,买走你刚刚摆上货架的整扇猪肉;他们会为了购买一箱鱼罐头而竞相开价,彼此争得头破血流。
靠山赤山,靠水吃水,那么靠着边境,自然不言而喻了,精明的国人就开始了边贸走私活动。
相对于他们这些边境上跑边贸的小本买卖,叶老四可以说是大手笔,但是他也有软肋,就是他的身份问题,很敏感。只好辗转弄了个假护照,假身份,也亏的他青春期的叛逆,接触的人多,混迹于三教九流,十足的纨绔子弟、玩世不恭,沾染了混混气息,这让叶老四哭笑不得,这身上世家子弟的气质还有几年的兵役生涯才被掩盖了下来,不然刚开始还指不定就壮烈了。
众所周知越是国家禁止私自销售的商品,越是具有最高的利润,这一点到任何时候都不会改变。苏联地处极北。烟、酒一直以来都是苏联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消费品,国家政策严格限制烟草的销售,可是却禁止不了私下的贸易,因此,走私品就成了烟鬼们解除烟瘾的唯一途径。
单单就拿烟草来说,在苏联的黑市上,一常衡盎司(国际通用记重单位:一盎司=28。350克)的中等烟草,价格在80到150卢布之间,而在国内,谁要是被敢把普通的烟草卖到一二百元几十克。估计都会被人活活打死。至于成品烟卷,那在苏联黑市上的价格就更高了。在这一时期,苏联远东地区黑市上卖的最多卷烟。基本上都是来自国内的,国内两毛钱一包的“大前门”、“大富字”,黑市价格为二十卢布一条;一块钱一包的“北戴河”、“恒大”、“山海关”,黑市价格为一百二十卢布到一百五十卢布一条不等;两块五一包的“阿诗玛”、“五朵金花”,黑市价格为四百到四百七十卢布一条不等。至于说那些国外产的“三五”、“希尔顿”、“万宝路”。那在黑市上没有固定的价钱,因为有价无市,而且即便有人手上有货,也不敢拿到黑市上去卖——走私西方的卷烟,这要被抓着就不是罚款的事了。
叶老四起先走私的就是烟酒和民用轻工业品,这些在国内不用担心被自己人查。因为上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他所要做的就是铺开苏联那边的路线,然后完全是畅通无阻。刚开始的时候。叶老四可没那么大的野心,而且为了长远的利益,动作还是比较谨慎的,毕竟苏联政权还在,再怎么也是在人家的地盘上。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野心越来越大。胆子也越来越大。
随着叶老四野心的膨胀,他对整个人生的观感就感觉这是一场赌桌上的游戏,既然进入这个游戏,那么没有退场的那一天,任何人要想在这场游戏中胜出,就必须不断的赢钱,不断的加大注码,直到有一天将自己变为庄家。
拿钱铺开的通道,是什么都敢干,只要你出的起价格。叶老四本身带着目的进来的,他可不敢忘了自己的初衷。那就是为了他所需要的东西接近苏联的军方。
然而都不带他拉拢腐蚀的,苏联大兵真的很穷自己都找上门来了。这也让叶老四清楚的看到军方的*有多严重,窥一斑而知全豹,就知道整个苏联的*程度了。
这年头在苏联当兵可不容易,这薪水不但低的可怜,而且还时常被拖欠,苏联军队的大规模*现象可不是没有来由的。对于一支即将全面走向*的军队来说,能够拿到钱、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到最多的钱,这才是最为重要的,那管你这些钱财来历如何。
见过军队走私吗?叶老四第一次看见整个师走私那场面真的壮观,原来是偷偷摸摸的进行,到了今年就彻底公开了。
克里姆林宫“主流派”全面否定苏联几十年建设成就、摒弃马列主义、倾向西方的做法,导致了苏联领导层的思维混乱,引起了“传统派”军方强硬势力的不满。为了逼迫克里姆林宫退让,传统派主导的军方势力开始对中央的领导权进行架空,苏维埃中央丧失了对军队的主导权,这种结果就使得地方军区的权限扩大。而反过来,为了迫使“传统派”退让,克里姆林宫紧缩军费,堵截军方的财政拨款,从而造成各地方军区财政困难,军费无以为继,这变成了军队走向*的最直接诱因。 一支拥有相对独立权限,但是却缺乏军费的军队是可怕的,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军商勾结、肆意*,这已经是最佳的选择了,至少它比军队暴动、打砸抢烧要好的多。
就在今年三月,莫斯科的局势急剧恶化,三个流派之间的权力争夺进入了白热化的程度,在刚刚结束的俄联邦人代会非常会议上,“激进派”在莫斯科不顾克里姆林宫的禁令,公然挑起十万人的大游行,要求解散人代会、最高苏维埃。这一事件的爆发,彻底动摇了苏联中央以及地方政府的根基,使得苏联国内四处人心惶惶,而远在边境上的的各州、各城市政府自然也不能例外。几乎每个政府的要员都知道,如今已经到了“站队排号”的时候了。可是话说回来,远东靠近咱们的边境可不等同于苏联内地的其他地方,这里是边疆,是军队势力最为雄厚的地方,在这里,大兵们手中的枪杆子,要远比莫斯科的政策条令有力,于是,地方政府向地方驻军妥协的局面出现了。
紧接着莫斯科发生了一系列足以震撼整个苏联的大事件,而这些事件的发生,令坐镇远东的苏军头头们人人自危。毫无疑问,同国内普通的百姓相比,这些身居高位的将军们更懂得世事的变迁,莫斯科市内连续发生的数十万人规模的大游行,令他们敏感的意识到,如今的苏联政权已经危如累卵了。而政府高层中那所谓“主流派”、“传统派”对“民主纲领派”的一再妥协退让,显然更加激化了这些将军们的危机感,于是在不知不觉中,一种明哲保身、大笔捞钱以为今后打算的心思,开始笼罩上了各个军方的心头。
作为一名军人,保家卫国是其本职,这一点说来丝毫不错,可是军人也有家属,大家也都要吃饭也都要养家糊口,人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很显然,这兵是要养的,“只让马儿跑,不让马儿吃草”,这马也会造反的,更何况远东军区下属的还是几十万手握武器的大兵呢。
可是面对国防部迟迟不到的拨款,各大军区首长也没有任何办法。于是,在万般无奈之下,大家都学着当初东欧各地驻军的做法,给自己部队的各级指挥员下达了一个命令——“尽可能自主筹措军薪”,一旦撒开口子,可就扎不住了。
当然,从整个苏联范围内来看,拖欠部队薪水的问题高层也没法子,面对财政上的亏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军队能够靠着吃什么过日子?毫无疑问,那就是走私、贩卖军火。
当时叶老四犹豫了一下,最后咬牙,他娘的干,为什么不干。起先是在东欧边境上小打小闹的干,东欧最先动荡所以西方的各方势力不断的渗入。然而就在今年,整个苏联全境都在风雨飘摇,远东可是离着咱边境的,没理由在放过这块儿肥肉了,于是他干起了走私军火的勾当。
今年年初,苏联政府的财务困难终于全面爆发了,而随之而至的军队全面*,也终于崭露头角了。对于苏联那些崇尚西方式民主,整天叫嚣着要改革、改革的懵懂百姓来说,他们一手导致的灾难即将全面爆发,而对于像叶老四这样别有用心的家伙来说,一个全新的黄金时代已经展露出曙光了。
这个世界上有两样最赚钱一样是毒品,另一样是走私军火,当然好东西留给自己,其他的卖,军火走私可不止枪械,可以倒卖飞机、坦克、大炮、导弹直至核材料。
第463章
然而走私军火是挣钱,可是比起金融领域那只是毛毛雨,起初叶老四在金融领域只是小打小闹,一来是初到,二来毕竟有些外行,懂这些的可真不多。
只是在老毛子糟糕地汇率上钻钻空子,然而在结识了程世贵这个金融鳄鱼后,两人联手开始在金融领域兴风作浪,以前的走私民用商品、贩卖军火和这个的利润相比简直是小孩子过家家。
叶老四要想随心所欲,就要做到面面俱到,即一方面要抓住现有的官僚阶层不放,因为这些人很有可能会在权力重新洗牌的那一瞬间,摇身一变成为苏联国内崭新的权贵。而在另一方面呢,对于新兴的、但是目前还处在相对弱势地位的“激进派”人物。
在方默南提醒下叶老四引起了高度的重视。这些人现在虽然属于少数派,在权力争夺的圈子里占据着弱势的地位,但是他们并不是没有成功的机会,而且最为关键的是,“激进派”现在面临着苏联国内来自各方面的打压,他们本身困难重重,如果叶老四这时候能够在这个时候同他们建立联系,那么今天一分钱的付出也许就能换来明天百倍甚至千倍利润的回报。 程世贵建议叶老四,完全可以同那些率先就进入苏联的国外银行建立密切的联系,利用他在苏联的高层关系,完全可以从央行贷出大笔的卢布。以支援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名义,叶老四从央行贷出大笔的资金,兑换成美元后,进入国际市场,尤其是在日本市场,兴风作浪。后来在海湾战争的时候,在石油期货先做多。反手再做空,更是大获全胜,为此他手中的资金充裕,有钱则财大气粗,能干更多的事。 同样是针对即将到来的卢布贬值,程世贵建议叶老四不妨凭借着手中所掌握的政府资源,成立可吸纳社会闲散资金的风险投资基金会,甚至是在地方政府庇护下,直接创办私人银行。在目前的苏联,风险性投资基金会非常少见。而银行的存款利率也低的可怜,按照程世贵的预想,如果叶老四真能够把风险性投资基金会或者是银行创办起来。并在最初的阶段对投资者、储户开放较高的回报率,那么在短期内吸纳巨额的卢布货币绝非难事。 当这一步工作做到位之后,公司就可以将投资者、储户投进来的巨额卢布货币卖出,转而购进持续坚挺的美元货币,从而静待卢布的贬值。
这些叶老四已经在办理了。很快就能成行,这简直就是无本的买卖,数以万计。 叶老四在跟着程世贵期间,对金融有了新的了解。在大范围内,卢布最初的贬值绝对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只有当国家出现真正的纷乱、卢布货币价值暴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们才会惊恐的抛掉手中持有的卢布存款,转而兑换美元。而无论是风险投资基金会,还是私人的高息银行。都是不可能承担储户存款贬值风险的,因此,就在这一进一出之间,随着卢布的贬值,公司将会从货币兑换的前后差价中。谋取到惊人的利润。那就跟拾钱没两样。
原来钱还可以这么赚的,叶老四真是受教了。
然而随着格鲁吉亚等加盟共和国的分裂。苏联国内隐藏了几十年的复杂矛盾,将会在不长的时间内骤然迸发出来,而这一喷发效应所产生的巨大能量,将足以摧垮原本就出在摇摇欲坠中的整个苏联上层构架。 一个国家权力构架的崩塌不是闹着玩的,那将会带来一连串的连锁反应,经济的低迷、货币的贬值、权力层的重新洗牌等等,这些状况都将会一一出现。 而处在这样一个大时代变迁的环境下,叶老四可以放开手脚了,现在才真是他的黄金时代。什么叫官商勾结,他把这句话诠释的淋漓尽致,用利益把所有的人都绑上了他这辆战车上而形式就是——俱乐部。
仅仅选择依附权贵是永远得不到安全感的,因为那样的话,叶老四永远都只能是别人手里的一张牌,一个玩偶。对叶老四的来说只有他执棋才是上策,可不想做棋子,做棋子,哪天就成了弃子了。与此相反,他要别人做他的棋子,他是执棋人。
军权独立以震慑四方;监察权独立以捍卫廉洁;司法权独立以保证司法公正;政府行政受监察、司法的约束,但是却反过来以财政限制军权、监察、司法的独大。无论是三权分立还是四权分立的国家政体,都是依靠这种环环相扣的制约,来达到国家公权力的平衡。而今,叶老四倡导下成立的这个地下俱乐部,等于是一举打碎了这种权力的制衡,俱乐部将四方权力归拢到一起,以一种会员协商的方式,安抚了地方驻军的情绪、蒙蔽了监察、司法部门的眼睛、给予了行政机构暗箱操纵公权力的肥沃土壤——毫不客气地说,这个俱乐部就是横亘在莫斯科与地方之间的权力遮蔽伞。 可以说从叶老四创建俱乐部从开始的那一刻起,就是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存在,它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有着更加强大的腐蚀性,正因为如此,俱乐部在创立后的短短三个月时间里,会员人数就由原来的十几人一举扩张到二百余人,势力遍及整个远东。对于远东任何一个部门的新任官员来说,他们在上任之初就必须做出选择:要嘛加入俱乐部成为其中一员,要嘛就别想在任上有任何作为,甚至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架空一切权力,更严重一点的,还会死于非命。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叶老四在苏联这几年,他发现在目前苏联这片国土上,人们在分食的不仅仅是利润金钱,这些肤色发白、胸前还残留着大量毛发的老毛子还会“吃人”。在这么一个弱肉强食,而失败者连最基本的做人尊严都无法保留的地方,所谓良知就是成功者的绊脚石,失败者的助推剂。
现实就是这么血淋淋哪有什么温情,老毛子那份从骨子里透出来的排外性,却足以让人不寒而栗了。这人都有自保的天性,俗话说的好: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别人死总好过自己死,所以叶老四不仅要挣钱,还要有自保的能力。那就是不断地就是寻找更加强有力的后盾,踏上更多的船。而要达到这个目的,他就需要更多的钱,更庞大的财富,索性这个对现在的叶老四来说,他什么都没有,就是钱多。
叶老四可不是傻子,也不会替人被了黑锅,他现在算是看明白了,这就是一群蛀虫、硕鼠,大肆的掏空国家人民所有的财产,能不让他留个心眼儿吗?不过叶老四只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吞并,涉及民生的他没有动。不过他也知道他不动,不代表别人不动,但这眼不见为净,让自己的良心好过点儿,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也许是叶老四后来能进退自如、从容而退的缘故。
叶老四真正感兴趣的正是苏联的重工业,就在他回国之前,已经接到了远东军区的军商合作计划大纲,远东军区戍辖范围内的所有军工型企业,都将逐步甩开地方政府的控制,从而转向军商合营。根据军区内部的试行办法细则,首批向私营商人开放合作的军工企业,主要是边疆区的四大军工企业:钢铁厂、电缆厂、造船厂以及远东柴油机厂。这四家企业,是远东军区内部比较拿得出手的大项目,就拿钢铁厂来说,它是远东地区规模最大的一个钢铁厂,即便是在全苏联境内,它的钢铁年产量也是排在前列的。而远东柴油机厂呢,它以前主要的生产方向,就是军品柴、汽油发动机,按照苏西霍夫的介绍,目前苏军正在准备配备的米-28“浩劫”全天候武装直升机的动力机组,“TV3-117”2230轴马力大功率发动机,就有相当一部分是由这个柴油机厂生产的。 军区方面的意思是,在这次的军商合营中,军队将向合作商人出让几家军工厂的销售权,而这些权力以往不是掌握在军队自己手里,就是掌握在军贸局抑或是外贸公司的手中。很明显,同军贸局以及外贸公司打交道,无论是军工厂还是军队,都拿不到什么现成的实惠,这些军工厂等于是在为政府白干。现在军队要“造反”,他们要抵制政府的权力,要为自己的存在谋出路,所以,军区司令部首先就要把这些销售权拿到手,转包给像叶老四这种即慷慨,又有销售能力的商人,然后从他们这些商人的手里拿到自己应得的那部分资金。
很明显,对于叶老四来说,苏联军队中由基层开始的*已经蔓延到了高层,这是一个他等了四年渴望已久的机会,他手中的现金吃掉这些军工产业完全没问题,小菜一碟。关键是销路,他不可能把钢材买回国内,那样钢材的质优价廉,会冲击国内的市场。那么销路就成了最大的问题。
第464章
艾尔利西犹太人他是叶老四刚刚进入苏联结识的一个年轻小伙子,有头脑、有干劲儿,非常的有才华,可惜生不逢时。在叶老四初到苏联招兵买马时,进入了叶老四的视线,在中东贸易网的建设上他可是出力不少。
三个犹太人坐在一起,就可以决定世界!
世界的钱装在美国人的口袋里,而美国人的钱却装在 犹太人的口袋里。
这是对犹太人非凡智慧的盛赞。有着数千年文明的犹太民族,虽然没哟给人留下什么特别值得骄傲的宫殿和建筑,但却留下了永恒的智慧,而这智慧正是一切财富的根源,也正是凭借着这些智慧,到了1000年左右,犹太人登上了‘世界第一商人的宝座’,他们在其他领域的成就也让世人刮目相看。
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很难找到一个民族像犹太民族一样,在五千年的历史中,竟有两千多年流离失所,行走天涯,且屡遭屠戮。他们在世界各地流浪,没有一种力量可以保护他们的安全,他们流浪在给地,可以没有权利,没有地位。但他们总能凭借着自己的神奇的智慧,拥有巨大的财富。
艾尔利西土作为一个在苏联土生土长的犹太人,他有着很精明的头脑。但是由于受到民族的歧视,犹太人在苏联国内的圈子很小,只能苟延残喘,也正因为如此,他们都很团结。由于大环境如此,六七十年代大批犹太人从苏联迁出,散居到了世界各地,而其中有一部分相熟的,现在都在外面混得很好。犹太人很团结,毫不客气地说,除了在伊斯兰的地盘上。只要犹太人找到了任何一个地方“犹太人互助社团”,犹太人就能够在那里得到帮助。
艾尔利西在中东的以色列、东欧的波兰、捷克、罗马尼亚,都有一定的关系网,他以一个犹太人的身份,可以很容易通过犹太人互助社团获得商业上的帮助,从而轻而易举敲开一个国家的贸易市场。
但是话说回来,要想打通更多的贸易渠道绝非易事,且不说别的,就单单是西方国家目前对苏联的封锁,以及自东欧巨变之后苏联同各东欧国家之间的紧张关系。就基本上阻隔了公司所有的商路。
艾尔利西很能干,现在也是公司的股东之一,叶老四非常明白。一个人是赚不完所有的钱的。要想马儿跑,哪能不给马儿吃草的道理。除了这些地方的贸易拓展,艾尔利西在收购已经脱离苏联东欧一些国家的重工业也是功不可没。使之叶老四的公司做大做强,有了更加长足的发展空间。
叶老四的贸易现在遍布苏联全境、东欧,中东、中亚地区。亚洲欧洲之间的路上贸易通道彻底的打通,而跟着贸易进驻的是,向这些地方势力的渗透。
其实叶老四也是拾人牙慧,西方社会都这么干,与当地的势力盘根错节纠结在一起。不过有一点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更愿意和他这个东方人合作。这得感谢老祖宗铁骑很久没有踏足出去了。
不知道叶老四是该哭还是该笑,总之心里不知滋味,想当年成吉思汗和他儿子、孙子的铁骑横扫了整个欧亚大陆。足迹到了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一直到维也纳附近,还有叙利亚的大马士革,埃及的失败,阻止了他向非洲的扩张。
现在唉!
而收购这些军工钢铁厂后,销路不用发愁。艾尔利西现在已经在以色列特拉维夫了。 这意味着,叶老四找到了最好的钢材销售渠道。哼哼。战争啊,战争对于商人来说,永远都是好东西,现在中东刚刚实现停火不久,战后重建注定是那里近两年内的首要大事,他甚至可以肯定,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海湾地区的钢材需求量将远远超过国内的需求总量,他甚至怀疑目前国际市场钢材价格向上浮动的三个百分点,就是被海湾的需求量拉动起来的。武器制造也消耗钢材,战后重建也需要钢材。而他们的钢材质优价廉,绝对买上个好价钱。老毛子的工艺水平没得说。
叶老四食指敲击着圈椅的扶手,黑眸中是以闪而逝的凌厉。 方默南见茶水不多,回屋又端着茶水出来,放在桌子上。看着叶老四愣神在那里,于是她的手在叶老四面前挥挥,“想什么呢?这么入迷。”
叶老四挪动了一下身子,“呃!没想什么?”他回过神来道。
方默南重新给叶老四斟上一杯茶,又坐回躺椅上, “那边乱起来,边境上的倒爷们要消停一阵子了,起码要观望观望。对你有影响不?”
“观望,不需要观望。在这之前,边境上只有咱们一家贸易公司了。”叶老四手支着下巴笑着道。
“你可真够毒的?”方默南想了想诧异道。
“NO!NO!我这也是为他们好,像他们这样的单打独斗,风险太高。”叶老四食指摇摇,严肃地说道,“这一场变故现在已经影响到远东了,我了解到的,苏联国防部的要求,命令远东军区各驻军进入战前戒备状态了。现在远东各个地方已经乱成了一锅粥。我所在的地方天天都在上演,反对分裂的俄罗斯人,同定居在市里的格鲁吉亚人发生冲突,当场就有十六人丧生,四十多人受伤,几十家商铺被毁,就连市政府和警察局,都受到了冲击。这局势一乱起来,就没法收拾了,我估计那些那些趁火打劫的,这两天都要跳出来了,你说的不错边境上倒爷们,如果撤的不及时的话恐怕都要跟着倒霉。”他痞痞地笑道,“这样我只是收取我该得的费用,他们可以继续做生意,算算他们也挺合算的,抛去运输等杂七杂八的费用,最重要的是挣来的钱得有命花才行。你说是不?”
方默南摩挲着下巴,“格鲁吉亚的独立,对于苏联的国内状况来说,那绝对是雪上加霜,政治方面的影响且不去说它,单单是这经济上的打击,苏联就要撑不住了。众所周之,苏联历来重视重工业的发展,而轻视农业、畜牧业、轻工业的发展,因此其国内生活必需品市场的供给一向非常紧张。而格鲁吉亚呢,它作为原苏联黑海沿岸的一个加盟共和国,其境内畜牧业非常发达,是苏联一个重要的肉制品供应地,同时,因为它直接同土耳其接壤,所以,也是苏联对中亚贸易的一个关键走廊。而今,格鲁吉亚独立了,那苏联失去了什么?毫无疑问,它不仅失去了一个肉制品的廉价供应地,同时,还失去了直通中亚的一条重要贸易渠道。当然啦,这更要命的事情还有,格鲁吉亚的独立,造成了苏联境内的社会广泛动荡,一个治安得不到保障的国家,还谈何对外贸易?不说别的,就单单是在远东这块地区,恐怕用不了几天,大批咱们边境上过去的小商人,就得慌里慌张的撤回国,不然他们恐怕就会把命搭在那边。
一个原本就生活必须品供应不足的国家,现在又丢失了一个资源供应地,还阻塞了对外贸易渠道,可以预见的是,苏联短期内生活必需品价格的飞涨,已经成为定局。这时候改以出口生活必需品为主,不干这个简直就是傻子了。”
两个人对视一眼,满脸的奸笑,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
叶老四笑着自我夸赞道,“所以喽!我还是非常厚道的。”
“切!鬼才相信你。”方默南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道。
叶老四接着道,“而且我决不允许,那些以次充好、贩卖假货的个别老鼠屎,败坏正当商人的信誉。为以后边境彻底开放打下基础。”深邃的黑眸中,一闪而逝的精光。
虽然叶老四的道德底线在苏联不断的被刷新,但是做人还是要有良心的。
“不过你做得对,把这些散兵游勇整合起来,拳头才会够强够硬,抵御风险。让老毛子知道,从你这里进的货物品质绝对的保证。我们国人来做生意也有厚道的,这样可以独霸进货和售货的渠道。”独门生意也只有他干的出来。
方默南对国人的劣性根是认识很深的,边境贸易虽然挣钱可是她也深知这项工作的危险性。尤其和国人做生意之不老实于全世界都有了名,当年在某岛国有人用当地盛产的红宝石换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