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夏子毓决定助赵刚一臂之力。

    他现在能轻轻松松拿到500元,自然会想拿到更多。

    只要夏晓兰不能参加高考,夏子毓不介意多花点钱。她也不能把希望都放在赵刚身上,临走之前,夏子毓和她爸好好谈了一番:

    “以前那些弯弯绕绕的方法是拿不住夏晓兰了,要更直接有效,耐心等几个月,等她降低警觉性了我们在动手。”

    夏长征有点怕,“子毓,张二赖判的是无期,你说有没有那些流言的原因。”

    “不是说了,张二赖是因为盗窃公款数额巨大才判刑的?他那是碰上了严打,再等几个月严打的风头过去,街面上的小混混也会重新开始活动。不是要杀人放火,只是让夏晓兰不能参加高考,比如叫她摔断了手,还怎么写字?”

    夏子毓说的轻松,夏长征只能点头。

    夏子毓不太放心亲爹的办事能力,还强调了几句:“不要和找的人正面接触,多花点钱可以,这种事我们家里人不能亲自去办。”

    家里人当然更可靠,比如她舅舅张满福,但家里人去办就怕事情败露扯到夏子毓自己身上。

    夏子毓不想自己担上半点污名。

    大年初,夏子毓和王建华一起买了到哈省的火车票。

    王建华的父母在哈省最北面的农场下放改造,那里是苦寒地带,自然环境十分艰苦,比王建华当初在大河村的日子难熬无数倍。吃的仅能勉强填饱肚子,穿得不用说很糟糕,而且缺少药品,大病小病基本全靠硬抗……王建华他妈从前哪里受过那样的苦,在农场呆了几年,一年倒有半年在生病。

    “我们多带点衣服和一些常用药去,你去看望,就是给伯父伯母打气,他们一定能撑过这段艰难的时间。”

    夏子毓也在给王建华鼓劲。

    王建华看着夏子毓准备的各种东西,又察觉到她的好。

    如果说当初夏晓兰是给了王建华重新上进的自信心,夏子毓的鼓励就是实实在在的物质付出了。夏家是啥条件王建华岂能不知,一个小吃店还是夏子毓父母瞒着夏家,和夏子毓舅舅、舅妈合伙经营的,赚到的钱两家人分,农村人重男轻女,夏子毓还有个弟弟还念小学,夏长征和张翠赚到的钱能分给女儿多少?

    王建华握着夏子毓的手:

    “我爸妈一定会喜欢你的。”

    ……

    王建华打着包票,父母一定会喜欢夏子毓。

    周诚也是这样想。

    他媳妇儿那么好,他爸妈见到真人肯定会喜欢。周诚整个春节只有那短短的半天假,见不到夏晓兰的人,他想的晚上都睡不着觉。

    特别是过了天,三营的老方把相亲认识的对象领到了团里,三营一溜叫“嫂子”的声音,老方的尾巴都要翘上天去。这人还特别欠揍,把对象领到周诚面前转一圈:

    “菲菲,这位就是咱们军最年轻的营长,周诚。”

    老方很得意,他的对象高菲今年24岁,家里都是医疗系统的,高菲也是医科大学毕业,正在医院实习。高菲家庭条件不错,本人也长得不丑,不管是学历和外貌都拿得出手,是老方相过综合条件最好的女孩儿,高菲本人也有军人情结,第一次见面就对老方挺满意。

    老方要不和周诚比,单独拉出去也是部队的青年才俊。

    可他也得意过头,把感情还不稳定的高菲往周诚面前带。

    高菲很难相信,“你才多大呀,就当营长了?”

    周诚对其他女人哪有兴趣,他满脑子都是自己的媳妇儿,敷衍性叫了声嫂子,就迈着大长腿走了。老方是觉得周诚被打击了,高菲却挺不高兴。

    “这个周诚还挺傲。”

    “年轻人可不就是傲嘛,他就是嫉妒我能找到这么好的对象,菲菲,你可给我挣面子了!”

    老方的兴奋都写在脸上,直白的夸奖,说的高菲也有了笑容。

    老方是专心拼事业才耽误到现在,高菲知道以前有不少人给老方介绍对象他都没同意,她应该是老方的第一个对象。男人30岁正是黄金年龄,高菲对老方同样挺满意。

    她就想找个军官,家里人就给介绍了老方,可不就是一见面就成了吗?

    只是原本以为老方就足够优秀,见了周诚后,高菲又有点遗憾。老方30岁当营长,周诚居然还不满21岁……高菲盯着周诚的背影,这才是真正优秀的军人啊。

    她状似随口一问:“周营长这么年轻,应该还没对象吧?”

    老方撇撇嘴,“谁晓得呢,听说是谈了个外地的,总给周诚寄东西,不过大家都没见过真人。”

    外地的?

    周诚这样的,能轮到找外地女人?

    高菲是京城人,家世不俗,本人的条件也好,就不太瞧得上外地人。不过她没在老方面前说出口,因为老方也算外地人,这是高菲唯一不满的地方。

    “周诚呢,他是哪里人?”

    高菲的问题总围绕着周诚打转,老方就有点不高兴,那么关心周诚干嘛?到底是谁的女朋友啊?

    把高菲带来见周诚真是一步臭棋,老方得意忘形,就忘了周诚有多么受欢迎。那些女的想方设法都要往周诚面前凑,他倒好,自个儿把女朋友领到周诚面前……老方真想抽自己两个大嘴巴子!

 197:我守身如玉20年(807票加更)

    周诚不知道自己才露一面,就把高菲勾的有点心神不宁。

    知道了他也不会检讨自己,只会骂老方有毛病,也不觉得女的对他一见钟情有多感动,一眼就瞧上他的女的也太不正经了。

    正经人是啥样的?

    当然是他媳妇儿晓兰那样的,别管他长得多帅,愣是能把他当普通朋友。

    要不是周诚脸皮厚,加上跑的殷勤,他媳妇儿还不会同意和他处对象呢。说是进入“考察期”,周诚死皮赖脸的直接把考察期含糊了,牵过小手也抱过,夏晓兰难道不用对他负责的么!周诚满脑子都是他媳妇儿,夏晓兰肯定不是世界第一美,但她眼睛嘴巴鼻子,哪里都合周诚心意。

    就连头发丝都是照着周诚喜欢的样子长得,反正周诚一眼就瞧上了,从长相到脾气,各种合胃口。

    珠玉在前,其他女同志哪里还能再入眼。

    周诚没有假期,就时时刻刻盼着夏晓兰能来看他,又担心把夏晓兰累着。要上学要做生意,书本上的东西费脑子,生意上是脑力体力都要兼顾,周诚喜欢夏晓兰的骨气,又觉得她太固执。

    晓兰把他和康伟那一摊生意接过去不就最好吗?

    辛苦活儿都是康伟做,他媳妇儿能轻轻松松赚钱。

    也不知道送去的年货他媳妇儿和未来丈母娘喜不喜欢,外汇卷还是少了点,如果多兑点,可以让晓兰买点其他电器。洗衣机有了,再买个电视机很不错……他就是担心,媳妇儿忙的连看电视的时间都没有。

    还得让康伟多换点外汇卷。

    友谊商店卖的那些东西是很紧俏,周诚恨不得能把最好的东西都捧到夏晓兰面前。两个人处对象不能常常见面,他心里是亏欠的。亏欠不能用钱来弥补,周诚也是第一次谈恋爱,满心只想对喜欢的人好,生怕夏晓兰受一点委屈。

    他都舍不得让夏晓兰受委屈,其他人就更不能了。

    打脸朱放那事儿,周诚不觉得自己做错,他做的就是不够多,看朱放他妈那么嚣张,就不该留着祸害晓兰。初三和康伟见面,在家里面吃完饭,周诚顺道开车送康伟回去。

    在路上,周诚才知道夏晓兰因为朱家还进了一次派出所,肺管子都快气炸。

    “哥,您说巧不巧,负责问话的就是安庆县派出所那女警察……”

    巧个屁!

    晓兰给他的信里,只说朱家偷鸡不成蚀把米,反被抓住了把柄收拾了一顿,却没说都闹到派出所去了。康伟当时见周诚脸色不好,赶紧给顺毛捋,把自己的悲惨事拿出来讲:“小光他大伯那秘书忒不是东西,看我白挨了两棍才现身,挨打的都是我,嫂子可是一点亏都没吃!”

    “康子,你受委屈了,你的情分我都记着呢!”

    周诚说的诚恳,康伟怪不好意思。说情分不就生分了吗,要说情分,也是周诚一直拉扯他上进。康伟当时还把账给周诚说了下。

    周诚拿这么多钱没处花,想起夏晓兰让他买房子,就让康伟帮忙办了。

    康伟心一动,“房子真能值钱?”

    现在买房子很难,可也得分啥人去办。找几个消息灵通的打听,买两个院子还是行的。那些破破烂烂的小四合院康伟瞧不上,他自己对这些投资不敏感,但他向来是跟着聪明人走。

    诚子哥都要听未来大嫂的话,康伟觉得自己也有必要听听。

    “哥,事情包在我身上。对了,原来嫂子的事儿是周怡说的,你说这些老娘们儿的心眼咋那么多?”

    周怡可能是说漏嘴么。

    周怡就是故意的!

    像邵光荣那种大嘴巴性格,也不可能把事情拿到长辈面前说。

    说句不好听的,周诚没把人往家里带,可能是感情没到那一步,或者时机不合适。其他人就不该多管闲事,把夏晓兰的存在捅到长辈面前。关慧蛾从别人嘴里听到儿子处对象的事,这当妈的还不如外人亲近,别管周诚找的女朋友是啥样,关慧蛾已先入为主就有三分不喜。

    他们这种家庭长大的,不见得个个都有本事,但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都学过。

    无心的?

    损人不利己的说漏嘴,多半就是故意的。

    周诚十几岁就进了部队,和周家同一辈的兄弟姐妹们算不上多亲近,再说周怡又是他堂姐,小时候大家也玩不到一块儿去。周怡哪里对他不满意?周诚隐约想起来,前年在老宅吃饭时,周怡好像要给他介绍个女朋友。

    那时候周诚刚从前线下来,晚上睡觉做梦都是满天飞的炮仗,断手断脚的伤兵还好,还有身体被炸成几段,肠子和碎肉四溅,根本拼凑不齐全尸的……周诚又不是神,他当时才19岁,就已经经历过残酷的前线战争,在前线时没空瞎想,稍微闲下来了才开始噩梦连天。

    一直持续了两个月,他才渐渐缓和过来。

    那种情况下周怡给他介绍女朋友?

    打个盹儿周诚都是警觉的,指不定就掏枪出来把身边两米范围内的陌生人给突突掉。周怡要给他介绍的是谁,好像是郑家的谁,周诚把这事儿给记在了心上,等他媳妇儿到了京城,这些牛鬼蛇神要还敢蹦跶,他肯定要让她们好看!

    周诚有点犯愁,那些女人喜欢他,他一点都不高兴。

    他只要夏晓兰喜欢他。

    想想周诚又底气特别足,他不像邵光荣谈过那么多女朋友,家里面也没给订过啥娃娃亲,因为年纪小尚未把联姻提上日程,更没有暗恋的“白月光”……干干净净的,为了他媳妇儿夏晓兰守身如玉20年,夏晓兰是必须要对他负责的。

    ……

    “阿嚏!”

    一下车,夏晓兰就打了个喷嚏。

    2月的羊城已经有了春意,李凤梅是第一次出远门,三十多个小时的坐票让她腰酸背痛,也知道了夏晓兰的辛苦。

    听见夏晓兰打喷嚏,李凤梅很关心:

    “衣服穿少了?”

    夏晓兰摇摇头,“羊城比商都暖和,一点都不冷。”

    羊城是不冷,稍微出点太阳温度就要往十**度跑,在商都哈出去气都是白雾,在羊城穿件毛衣套个外套就行。除了年老体弱的,就没有人穿厚棉袄,防寒服和鸭毛绒都是卖给外省人的。

    李凤梅握紧手里的包,“那就是有人念叨你,你才会打喷嚏。”

    潘三是把柯一雄给吓住,夏晓兰也没真的就大意,白珍珠带着两个师兄来接站,距离白珍珠和夏晓兰上一次见面又过了大半个月,白老板荷包显然又充实不少。

    特区初建,小商品市场一片混乱,简直就是为白珍珠量身打造的发财地。

 198:80年代爆款单品(1更)

    赚到钱,白珍珠也很感激夏晓兰。

    要不是夏晓兰给她指点了一条路,最初还入股提供了启动资金,白珍珠至今还守着半死不活的水果摊。赚到钱的白老板十分大方,她觉得夏晓兰拆伙的太早,只拿了三千块钱就放弃了赚钱的门路,心里是感激和愧疚并存。

    夏晓兰第一次带着舅妈来羊城,白珍珠要尽地主之谊,请两人到酒楼吃了一顿。

    小碟小碗的装着有数的茶点,李凤梅的表现不比刘芬好多少。刘芬是拘谨,李凤梅内心拘谨,面上却要尽量大方,可不能给外甥女丢人。

    大方的白老板在两个月以前也是土包子,现在做生意也不讲究打扮,穿着越来越男性化。

    白珍珠的两个师兄日子也不好过,看师妹财大气粗的点菜方式,都怕她一会儿结账掏不出钱来。填饱了肚子,夏晓兰才有空谈正事:

    “白姐,我年前让你留意的丝袜,不知道你有没有搞到货。”

    白珍珠看了夏晓兰一眼,丝袜都是从香港运过来的,港货总是很受欢迎,但还真没有多少人把目光盯到这小小的丝袜上。

    一双袜子几块钱,穿在脚上不小心就要挂坏,而一条西裤才多少钱?

    白珍珠认为不会有人买丝袜。

    可她在小商品市场上把货一摆出来,那些工厂的女工都来买,有的女顾客是在外资厂工作,踩着高跟鞋向白珍珠抱怨,说鹏城不好买到丝袜。

    “穿着裙子却光着腿是不礼貌,我们女领导都要穿丝袜的。”

    一双袜子白珍珠从8块把卖价提高到10块,依然有人一买就是好几双。

    这些女人都疯了吧?

    外资厂的工资高,听说一个月好几百块,但这花钱的速度,也让白珍珠目瞪口呆。花几千块买大件的电器不奇怪,好的电器用十几年都没关系,一双丝袜十块钱,再小心翼翼,面料那么薄也撑不了几次。

    夏晓兰还望着她呢,白珍珠收回思绪点头:

    “有,附近的渔民知道我要收丝袜,有这种货都往我这里送,我卖掉了一些,不过把大头都给你留着,还有两百双……你能要这么多?”

    夏晓兰点头,“全都要!”

    一双丝袜能赚多少钱,总价就在那里,顶天赚几块钱。

    两百双最多近千元的利润,夏晓兰如今也不太把这点钱看在眼里。可她要的不是靠丝袜赚钱,是要丝袜加深“蓝凤凰”在商都女人心的地位。“蓝凤凰”永远有最紧俏罕见的商品,它卖的衣服款式都是商都其他地方没有的。

    是不是搞点像“丝袜”这样的爆款单品,别人拿不到的货,“蓝凤凰”就能拿到,别人不敢买的前卫服装,“蓝凤凰”也敢!想要追赶时髦,去百货大楼里还不如到蓝凤凰,只要这印象深入人心,店里的生意想不好都难。

    白珍珠也知道丝袜赚钱,200双袜子对她现在的生意来说没有销售压力,要是敞开了卖,她自己都不够卖的。但夏晓兰说要拿丝袜,白珍珠一点都没迟疑,就把货留给了夏晓兰。

    她有好多鹏城的事儿想告诉夏晓兰,却又觉得靠嘴说不如亲自去看看。

    “晓兰,你真该去鹏城看看。”

    一个小集市,赚钱的速度都让白珍珠恍如做梦,如果是夏晓兰去看,肯定比白珍珠自己更有启发。夏晓兰也想去鹏城,不过她没想好是不是这次去。

    服装店的分红有12000元,她和白珍珠合伙赚的钱用了一些,剩下的可能刚够买个洗衣机。

    店里的流动资金早就预留出来,两万多的货款足够服装店周转,已经拿到手的分红,夏晓兰是琢磨还能干点啥。

    但谁来帮她卖?

    要不让她舅来管管这一摊?

    夏晓兰心里有了想法,却没一口答应,只对白珍珠说要考虑下。

    “我先找陈锡良把衣服拿到,商都店里的货都快清空了,白开着店没有货,也赚不到谁的钱。”

    夏晓兰和李凤梅到了羊城是大年初八,服装批发市场都没开门,不过她们有地方找陈锡良。陈锡良家是一个小平房,2月天气正要回暖,陈锡良已经搞到了今年的春装。

    夏晓兰很好奇他咋知道要进那些款,陈锡良掏出几本《时装》,指着封面女郎身上的红色蝙蝠袖裙子:“我觉得这个款肯定要火爆,去年我在《大众电影》封面上还见到姜黎黎穿类似的红裙子,她在拍电影一部新电影,叫啥《街上流行的红裙子》……我有个预感,要流行红裙子了。”

    夏晓兰完全忘记了这回事。

    她上辈子也不是从事服装业,对80年代的服装发展只有个大概的了解。

    但红裙子的确是流行过,她记得85年左右,表姨妈就买了一条红裙子,85年流行到岳阳那种小地方,证明这股风早就开始吹。

    夏晓兰看着陈锡良,目光微诧。

    难怪陈锡良以后是要当服装大老板的,不像夏晓兰是占着先知先觉的优势,陈锡良是真的对服装的流行有敏锐。跟着时尚杂志来进货的服装批发贩子在如今很是罕见,夏晓兰拿起那本《时装》,华国第一本在本土创办的时尚杂志,《时装》的影响力可不少。

    “你手上时尚杂志不少啊,是不是还有国外和港台的?把你的时尚杂志都送我,我给你出一个主意……你之前说要把一批男款羊毛大衣卖出去,卖掉没?”

    陈锡良将信将疑。

    “夏姐,你可不许骗我呀,只要你出的主意有用,我这些杂志都送你!”

    他真的有很多时尚杂志,还把上百本杂志都抱出来给夏晓兰看。

    这些都是陈锡良的宝贝,就是看了这么多的时尚杂志,他摊位上的衣服才和其他批发贩子不同,夏晓兰以后世的眼光来看,最瞧得上陈锡良的货。

    不过积压在手的男款羊毛大衣也是陈锡良的心病,为了那批货,陈锡良连年都过不好。

    如果夏晓兰真的有主意能把那批大衣卖出去,陈锡良还能舍不得一点杂志吗?尽管这些杂志是他多方苦心收集来的,在羊城这么开放的地方也很难……毕竟是看过的了嘛,杂志上说啥陈锡良都记着呢。

    夏晓兰随便翻了几下,这些杂志给她妈和舅妈看,熏陶下时尚鉴赏能力还挺不错。

    “你能从《时装》的封面女郎身上找到商机,难道不能反着来,让这些时尚杂志帮你推销衣服?”

 199:努力成为赞助商爸爸(2更)

    反过来推销衣服?

    陈锡良脑子闪现了一些东西,跑的太快他没抓住。

    “请人穿着你们的衣服拍杂志封面嘛,观众喜欢姜黎黎这样的女演员,你找一个帅气的男演员,把你的大衣送给他穿,或者就直接赞助《时装》这样的杂志拍摄封面,免费提供大衣让杂志选择,不管杂志要用哪个男演员,你们也不亏。”

    流行不就是靠“时尚圈”在引导么。

    80年代前期,国内的时尚圈虽然很贫瘠,但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像《时装》这样的本土时尚杂志已经创刊几年,《大众电影》之类的杂志,时常会以男女明星当封面!爆火的影视剧,里面男主女角的穿着,通常会引领潮流,就算到了后世,专业的模特儿依然是展示时尚单品的人形衣架,真正让某些单品爆红的,依然是普通大众更熟悉的明星。

    陈锡良被夏晓兰的话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广告,你说的是广告?”

    广告又不是啥新鲜玩意儿,起码在羊城是经常见到的,不过羊城这么多服装厂,大家都在研究明年会流行啥,没有人想过还能从源头“制定”流行。

    “和广告差不多吧,没有广告那么直白,也不用花太多钱。”

    陈锡良喃喃道:“人家杂志社不要我们的衣服咋办,男演员也不会按照我们的想法来啊……”

    杂志社和演员,都是离陈锡良这个小批发商很远的存在。

    《时装》这样的杂志更是陈锡良平时学习的“圣经”,叫他一下子转换思维,从膜拜“圣经”到改变“圣经”的内容,陈锡良肯定会迟疑。

    夏晓兰送他一个白眼,“你当然要花费心思,并且支付点报酬,你又不缺这点钱!不过你到底压了多少货?”

    陈锡良是个服装批发贩子,夏晓兰不知道陈锡良在84年有了多少家底,起码是比她这个刚倒腾服装几个月的小个体户有钱。

    陈锡良一个服装批发商,在后世当然别想请和姜黎黎同等级的男明星帮忙宣传,用后世的说法,姜黎黎就是80年代的“国民小花”,和她同等级的当然是“国民小生”,30年后,国民小生的片酬得用亿来算,一个当红偶像明星的年收入妥妥超过上市公司的年利润……现在么,84年的男女演员,大部分都是领工资的,一部戏多少钱?片酬有一千块吗?

    姜黎黎这样的国民小花,身价可能还不如夏晓兰丰厚。

    演员们还不懂得把名气变现,敢接拍广告的,也就一两千块的报酬。

    就算用钱砸,这种不需要演员对商品质量负责的“广告”,又能要多少钱?只要穿一穿陈锡良提供的衣服拍拍照,夏晓兰个人觉得那款大衣其实很好看,虽然价钱贵了点,在商都也不是卖不掉,如果有男演员穿着登上《时装》或者《大众电影》的封面,别管陈锡良手里压着多少货,只怕都会卖到脱销。

    夏晓兰好奇的就是,陈锡良个小批发商,同一款衣服顶天能压几百件货吧?

    夏晓兰拿货价是70元,陈锡良自己还有利润空间,是了,几百件男款的羊毛大衣也要几万块,值得陈锡良去争取个时尚杂志封面回来。

    陈锡良想来想去,也认为夏晓兰这办法能行。

    反正现在再找人拍照是来不及了,陈锡良也要花时间去接触那些男演员,现在都2月旬,就算上下个月的杂志封面也太迟,3月旬谁还买羊毛大衣?

    这一招,能在年底用。

    或许不用等年底,可以提前用别的款试试效果!

    陈锡良的心噗通噗通跳,如果真的可行,这可是能赚大钱的法子。好多赚钱的点子说穿了并不难,就看谁先想到,陈锡良面色古怪:

    “夏姐,你这个点子可比一堆杂志值钱,就这么轻易告诉我了?”

    换了别人,陈锡良也就心安理得把点子收下,不就是想换点杂志嘛,杂志给你,大家两清!

    但夏晓兰不是别人呀,她到底是啥来历陈锡良都没摸清,上次请来的人把柯一雄都搞怂了,陈锡良自觉还不如柯老大厉害,一个小个体户和夏姐单挑啥呀,老老实实做生意,跟着喝点汤不也挺好?

    夏晓兰把杂志清点完毕,“我这点子当然值钱,一法通万法通,能赚钱的可不是只有那些积压的男款羊毛大衣。陈老板,我是想和你长期合作的,你好大家都好对吧?”

    夏晓兰以前只听说服装这一行赚钱,但真正涉足了才发现是这样赚。

    她不太满足开一家小服装店,陈锡良能从小批发商做成服装大佬,夏晓兰为啥不能?不过她还要上学,现在的大学管理严格,可不会让她一周周缺课,夏晓兰想早点挽起袖子单干,也至上得等到四年大学念完后。

    在这之前,她只能不断积累资本,陈锡良在前面冲锋上阵,夏晓兰跟在后面捡便宜。不把奋斗在前线的陈老板武装好一点,真要等他千禧年再成大佬,那可是十几年后的事——对夏晓兰来说,黄花菜都凉了!

    夏晓兰也没提出来现在就入股。

    如果陈锡良尝到甜头就把她一脚踢开,那这人也没必要长期合作。

    陈锡良是否会重蹈覆辙,再上一次法制节目,关夏晓兰啥事儿?

    人是不断变化的,至少现在的陈老板还有点良心,翻来覆去的说了好几遍:“这是帮我了大忙,我肯定记住。”

    感激的陈老板,给夏晓兰推荐了许多春款。

    “这时间羊城能拿到春款的批发商不多,很多工厂年后都还没开工哪里会有货?”

    不仅工厂没有开工,那些摆摊的批发贩子也没有营业,陈锡良的货再好,夏晓兰不可能在他一家就把货挑齐,选了八千多的货,又把年前陈锡良多发的那一部分货款结清,陈锡良带着夏晓兰到几个同行家里,几家加起来选了一万的货。

    这一次进货,夏晓兰足足拿了两万的衣服。

    同样以女装为主,男装她拿的是衬衣和西裤。账面上本来有29800元,给了刘勇垫付的2000元装修款,还剩27800元,又结清了陈锡良年前发货多出来的5000元,这次拿完货,账面上也就剩两千左右。不过夏晓兰并不急,其他批发商不好说,起码陈锡良这里,赊欠几千的货款没问题。

    “合作愉快,陈老板!”

    当赞助商爸爸是很有前途滴,加油啊陈老板!

 200:请了俩保镖(3更)

    白珍珠带着两个师兄,帮忙把货打包送到火车站。

    夏晓兰要给白珍珠那两百双丝袜的钱,白珍珠并不要:“等你卖完了再给,不好卖就给我返回来。”

    李凤梅跟着来羊城一趟也算大开眼界,逛了羊城,还见到了夏晓兰批发服装时的表现,不是啥款都好卖的,批发贩子恨不得将滞销款通通卖给你,进货的人要有自己的判断……夏晓兰说那叫“审美”,自己觉得好看不算,得顾客们都觉得好看,才算有审美。

    审美是要慢慢培养的。

    李凤梅从前窝在乡下能见识多少,电视机也没有,无从接受外界的信息。

    村子里的女人穿衣打扮讲究的是干活方便耐脏,商都那些女人就不同了,颜色和款式上都有追求,还要挑剔面料。等到了羊城,早春已至,大街小巷的女人们身上穿的衣服各式各样,让李凤梅大开眼界。

    从陈锡良那里要来的一堆杂志,李凤梅挨着一本一本的翻看。

    她化水平不行,常见字还是认识,单看图片没啥问题,你得搞懂人家为啥这样搭配吧?要要理解,李凤梅觉得吃力。

    “回去我也买本字典。”

    李凤梅没想到自己都三十好几了还要重新学习。

    可夏晓兰说了,不仅是她要学习,刘芬也要一起学。说是以后生意做大了,她和刘芬要懂得管理,两人都还不到40岁,吸收知识的速度是比不上年轻人,但也比不学强。

    夏晓兰说的话,李凤梅认为很对。

    夏晓兰要不是会念书,哪里会晓得这么多东西?

    白珍珠再三邀请夏晓兰去鹏城特区看看,“我帮你办通行证。”

    “不行,商都那边还等着这一批货……”

    夏晓兰摇摆不定,李凤梅把手里的杂志合上:“我带着货回商都,衣服该咋定价大概也晓得,进价我都拿笔抄着,肯定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