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第1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也考虑过让父母做别的生意,可思来想去,好像只有做小吃最适合他们,以前开过店,依样画葫芦的再开起来也不难吧?
夏子毓说要把钱给他和张翠,夏长征就没抓着不放了。
老二能随随便便给一万,可见每个月三千的工资是真的。
那钱要是给夏红兵一家哄去,夏长征很不舒服。
“我这就买票回安庆。”
夏子毓终于露出笑脸:“爸,我们才是一家人,一家人都不团结,日子怎么能过好,我难道还能害你和我妈?你回安庆去,跟在我二叔身边帮帮忙。我和我妈在京城这边看看店铺,有合适的就租下来,等你回京城了,店说不定就能开张了!”
有了夏大军的慷慨资助,夏子毓把这一万拿出来,张翠手里还有点钱,开个小吃店是绰绰有余的。
小吃店本来就不讲究装修,铺地砖刷钱,置办家什,能花多少钱?
外地人想在首都扎根,从小店做起,慢慢攒钱安家的不少。夏子毓没有那耐心,买房也想着一步到位,知道夏晓兰买几万的四合院,她怎么瞧得上几千块能买到的破平房!
夏长征被夏子毓说的心动,当即买了回豫南的车票。
张翠想要开店,却是想开在师范学院门口,被夏子毓给反驳掉:
“大学食堂便宜实惠,十个学生九个穷,你开在学校门口不行。”
那在安庆县时,开在县一中门口怎么就行了?
总不可能,县城的高中生,比首都的大学生还有钱。
张翠不说话了,她也能明白女儿的心思,夏子毓嫌她和夏长征在学校门口开店,被同学知道了丢脸。
那她有啥办法,张翠自己也不想当农民,更不想当被人瞧不起的个体户,她还想像冉淑玉一样不用工作,男人是国家干部,可就是命不好。
子毓也是命不好,投胎在她肚皮里。
夏子毓没注意到她妈张翠的异样,她在捉摸杜兆辉的意思,香港佬很精明,小小一个香港岛,出了多少亿万富翁,杜兆辉事事反应都偏离夏子毓的预期,让她很是恼火!
【第三卷:海阔凭鱼跃】795:华国人能消费的时尚(2更)
夏子毓也不傻。
在安庆想开个店,都要孙校长帮忙,在京城想开个店,要找到合适的店面,还要办手续,这些统统都需要点关系。
在安庆上学的时候,她花了好多心思,总算经营出孙校长这层关系。
有了孙校长的照顾,张记小吃店也是顺顺利利开在县一中门口,要不是后来忽然冒出个黄嫂快餐,她家的店不会败的那样快。
现在想要在京城复制曾经的成功,夏子毓才恍然大悟,她都到京城快两年,能帮忙的“能人”,她却一个都不认识。
时间都花到哪里去了?
全花在王建华身上。
王建华第一年刚进校表现的那么优秀,心无旁鹫的学习,因为夏子毓帮他把生活琐事都处理了。
操心王建华的吃穿,还得替在农场改造的王广平夫妻俩操心。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夏子毓这里折腾一番,那里耽搁一阵,花了两年除了和王建华订婚成功,好像没有取得别的成就。
想起来也郁闷,补习班多好的财路,怎么到她手里就做不起来?
还是缺了点运道,要没有何佳怀孕的事,她现在补习班肯定规模不小。
“自己管不住裤腰带,怀了孕要赖补习班……”
男女一块儿睡觉就要怀孕,何家不教女儿,到头来还把原因赖到她身上,害的补习班开不下去,还白挨了一个大处分。夏子毓从前不是没想这些,是在忍耐,王广平是高教司的副司长,她身上的处分早晚都能去掉,一个处分换来王家的承认,不亏。
现在王广平不是副司长了,夏子毓先前的忍耐,就酝酿出了不平。
开店的事儿,还是要找王家帮忙,党史办虽然是冷衙门,王广平当了那么多年干部,肯定有些朋友。
衙门冷不怕,级别还没丢,办点小事总行吧?
夏子毓不找王广平,直接找王建华。
她最近有点魂不守舍的,难得主动来找自己,王建华也挺高兴:“子毓,我都好几天没见你了!”
“建华,我要先向你道歉,最近开学事多,我还在忙着另一件事,可能有点忽略你,你不会怪我吧?”
王建华松了口气,原来是这样。
“我怪你什么,我难道还会怀疑你对我的心?”
王建华就问夏子毓在忙什么事,夏子毓顺势把自己的难处说出来:“我爸妈想在京城租个铺子开小吃店,你也知道他们干惯了这个,小吃摊日晒雨淋的,开个店就好了。这不他俩攒了这么久钱,现在就想试试。”
开店王建华也赞同。
夏子毓父母在街道上摆摊卖小吃,说出去王建华也没面子,王广平和冉淑玉不喜欢夏子毓,这个原因占了大因素。
未来亲家是摆摊的个体户,让王广平的脸往哪里搁?
开店比流动摊位强,京城里卖吃食的百年老店不少,以前公私合营了全是国营的,改革开放这几年,百年老店的传人,也有低调单干的。
总之,小吃店就是比摆摊强,不说做到东来顺那种规模,像什么爆肚冯也行的。
王建华很积极,“你怎么不早说,你一个人跑这些关系——“
夏子毓苦笑,“没跑下来!建华,我是不是很没用,家里条件不行,不能帮上你忙,还要给你添麻烦。外地人在京城,不认识个人,办事儿可真难呀。”
王建华一伸手把她搂在怀里,“你不是认识我吗?我俩都订过婚了,还分什么里外,这事儿我帮你办好。”
夏子毓是真开不起小吃店?
补习班租借学校的场地,都是夏子毓一个人办的,给学校的领导送礼,夏子毓懂得投其所好呢。
但她现在心里有点失衡,为王家付出了那么多,让王建华替她办点事,难道不应该?
王建华也的确有点本事。
王广平虽然调去了党史办,王建华恢复走动的朋友瞬间散去大半。
这不还有几个没走的么,王建华开口求人,这点小事不算啥。
不到两天,就替夏子毓找好了一处店面。
“地方在西单,你要嫌远,我再换个地方。”
王建华是好心,不管开什么店,都要人多才行,半天没有人经过,哪有生意。
西单现在就很热闹,就是离京城师范学院有十来公里路。
夏子毓觉得‘西单’挺耳熟,凡是她耳熟的地方,肯定是有名的。至于远一点,夏子毓根本不怕,就是要离的远,学校的人才不会知道她爸妈开小吃店。
“建华,我相信你的眼光,不知道租金贵不贵?”
租金肯定不便宜。
和租金比,更重要是花的人情,夏子毓一脸崇拜和感激,王建华硬着头皮承诺:
“我找找人,肯定不会多收钱。”
……
20号,蓝凤凰的开业大酬宾结束。
四天,两家店加起来营业额有4万,一些款连尺码都卖断货。刘芬整天忙得脚不沾地,夏晓兰也算是放心,能叫羊城补发春款来,传单宣传没有白搞。
陈锡良看着眼红啊,luna的生意倒是挺稳,但有蓝凤梅的显赫战绩,陈老板不满足平稳。
没等他杀到京城来,崔主编那边总算有了动静。
《时装》的一篇封面报道,标题就叫“汪明明穿过的裙子”,以一名杂志编辑的口吻,说了luna这个华国的本土服装品牌。
文章里说,luna虽然才刚诞生,却是华国本土孵化的时尚,连香港明星都要选择的品牌,杂志社的编辑部自然很好奇,在西单发现了luna的门店,是意外惊喜。
从店面的装修,到销售员热情专业的态度,再回到luna的设计本身,《时装》编辑盛赞: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唤醒了老百姓对美的追求……luna是华国人能消费的时尚!”
——luna的定价不算便宜,但比起要用美元结算的国际品牌,它又真的是华国人能消费的时尚了。
汪明明也的确穿上了luna品牌的裙子在春晚舞台上连唱三首歌。
85年在工人体育馆举行的春节联欢会,调度失调,春节后电视台已经收到了用麻布口袋装的投诉信。
节目组没讨好,导演被骂的狗血淋头,却便宜了夏晓兰和陈锡良这俩奸商,把汪明明女士消费的够呛——杂志一上市,京城和羊城都各有一家报纸上登了类似的软广告,生怕女顾客们找不到地方,汪明明春晚的照片被做成了巨型海报,就贴在门店的橱窗外####晚上继续~~
ps:今天是父亲节,祝各位读者家的爸爸们节日快乐~
【第三卷:海阔凭鱼跃】796:发展要像坐火箭!(3更)
陈锡良没找全国性的大报纸。
luna明明没有那个铺货能力,搞那么大宣传干嘛?
再说地方报的人要好接触点,陈锡良好不容易打通的关系,能在报纸上混个软广告就不错了。《时装》的报道,是给爱美的女同志们看的。
报纸上的软广告,是用来“招商引资”的。
引资暂时用不着,能起到“招商”的效果就不错,如果不把luna的名气炒出来,经销商不会引进luna,靠夏晓兰和陈锡良一家家去开门店,要等到猴年马月,这个牌子才能做起来?
luna要比快销品牌贵点。
luna同样需要别人主动来加盟。
要想成功招商,夏晓兰和陈锡良就要把已有的门店做到极致,让别人瞧见luna有多赚钱。
也不知道是杂志的读者太忠诚,还是汪明明的号召力大,杂志发行没几天,luna的销量暴涨。现在luna的店员,总算不用去羡慕蓝凤凰的生意……小夏总不是不管luna的死活,而是憋大招。
“夏总,客人们喜欢汪明明的穿上春晚的裙子。”
那裙子怪夸张的,其实不太适合日常穿。
夏晓兰不会拒绝客人的要求,客人是上帝,但汪明明女士,此时就是她和陈锡良的及时雨:“你和她们说清楚,那条裙子是汪明明定制的,全世界就只有那么一条,裙子我们已经送给汪明明女士,她们还想要,就只有款式相仿的,没有一模一样,还想要吗?”
裙子短一点,领口低一点,反正得有细节不一样。
夏晓兰是强行碰瓷汪明明,却不会言而无信。
消费了汪明明的名气,那给汪明明的裙子,自然得独一无二。
店员还以为女顾客们不会要仿版,哪知道把夏晓兰的话一转述,说那件裙子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专门给汪明明女定制的,把一群85年代时髦女客人们哄得一愣一愣的。
“那我们就要相仿的!”
店员百思不得其解,夏晓兰却能理解,明星的号召力呗。
汪明明本人不愿意和luna多打交道,真是可惜了,要不夏晓兰趁机搞几张签名海报,在搞个积分抽奖,累积消费满多少,就能抽汪明明亲笔签名的海报……能把汪明明的粉丝给玩瘸了!
不行不行,这样搞真的太心黑了,85年可不像后世,粉丝能满世界追着明星跑,搞一张明星签名算什么,还能合影,能抱抱。现在只能在磁带里听见港台明星的声音,只能在电视上,在录像带和海报上瞧见他们的身影,隔着那么远的距离,明星亲笔签名这种刺激,实在太大。
85年的老百姓们还有一点朴实的可爱,他们不挑嘴。
只喜欢某个明星的少,基本上谁演了一部好看的电视,谁唱了一首好听的歌,他们能换来换去的喜欢,还能同时喜欢好多明星——夏晓兰已经决定了,今年的春装回款后,汪明明要还是瞧不上内地的本土品牌,她就让陈锡良去找内地的女演员拍广告。
让luna的知名度,像坐火箭一样窜升!
逼急了,她看看最近有没有正在拍摄中的都市剧,让luna去给都市剧当服装赞助商。
反正她也认识了王导,影视圈就这么大,王林树肯定认识其他导演。
夏晓兰越想越觉得这个主意好,连拍广告的钱都省了。
她是趁着没课才来西单的,视察完两个店,就得回去。伍行长说把人情托到了这边派出所的所长身上,夏晓兰请伍行长当中人,要请所长吃个饭。
她是习惯了自己办这些事,刘芬听了,却主动和她分担。
“你一个学生,和所长吃饭像话吗?让妈去,店本来就是我在管。”
一个人暂时照看三个店,这才多久呢,好不容易养起来的肉又掉了些,夏晓兰也心疼她,“那咱娘俩一起去,有伍行长在,没啥的。”
要想把生意做好,就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
男人可以在酒桌上谈生意,有些人还乐在其中呢。
女人做生意又格外难一些,有求于人,这酒你是喝不喝?不喝就谈不成事,喝了,说不定保障不了自己的安全。
夏晓兰上辈子倒是没遇到过,反正灌她酒的,全是因为她豪爽,就没有图她色的。
这辈子夏晓兰变漂亮了,却是经验丰富,反正不会把自己置于险地。
但她妈对这些场面却没见识过。
希望伍行长找的这个所长是真靠谱,没有乱七八糟的恶习。
……
夏晓兰离开西单没多久,夏子毓和张翠,由王建华陪着,到西单看铺面。
西单是真热闹,张翠下了公交车就满意了大半。
理发店、百货商店,服装店,各种铺子都有,瞧着生意都不错。
王建华找的店只有一间门面,是在居民楼外面,可能有二十几平方米,没有安庆县的‘张记’敞亮。就这铺子,一年也要问他们要几百块,张翠想到这租金就肉痛。
还以为王建华出面,这钱就能省下来呢,结果还是要出租金。
夏子毓更理解不了,私底下对她妈说:“几百块钱算什么,一个月都不用就赚回来了,你要不想要建华找的店面,那你就自己去找。安庆的店最后是怎么关门的,咱家在京城是外地人,要没有人打招呼,肯定有人欺负我们!”
难道夏子毓找不到店?
让王建华找,肯定有她的考量。
一年几百的租金不算啥,只要能安安稳稳营业,很快就能从小店换大店面。
生意好,开分店也行的。
别人能做早餐连锁店,她为什么不能?
夏子毓的心思又活络了,瞧着二十几平方米的小店,好像瞧见了遍布华国的张记连锁店。
其实搞餐饮也是行的吧?
夏子毓拿不定主意,先等她妈把生意理顺了,再看看情况。
王建华去买了两瓶汽水回来,“子毓,阿姨,这店面还满意吗?收拾一下就能开业,工商那边也不用担心,我会让人搞定。”
夏子毓抢在张翠前面开口:“当然满意,你肯定是用心选的。”
王建华把汽水给她,她不肯要,说王建华辛苦了,让他喝。
王建华感动,想起自己刚才买汽水的时候瞧见前头有家服装店生意好的很,看看夏子毓身上的衣服朴素,想到兜里揣着百来块钱,心中一动:
“子毓,我带你去买件新衣服吧。”
【第三卷:海阔凭鱼跃】797:是时候改变了!(1更)
夏子毓站在luna面前。
原来85年,已经有如此光鲜的服装店。
“luna?建华,这是不是个外国牌子,不要去了,肯定很贵。”
王建华也不知道是不是外国品牌。
外国货可不是在西单卖。
夏子毓瞧着两个女客人从店里出来,手上还抓着杂志,杂志的封面和橱窗上的海报一模一样。
“同志,能借您杂志看一下吗?”
女客人一愣,继而笑了,“你也喜欢汪明明呀!”
夏子毓就没有喜欢的明星。
港台的,内地的,都不喜欢!
她的时间多珍贵,不会浪费在任何一个明星身上。明星都是虚假的,现实里的真面目和银幕上完全不一样……每到类似的时刻,夏子毓都会有众人皆醉她独醒的感觉。
夏子毓是想看杂志上的介绍。
她抓住了“luna是华国本土品牌”几个关键词,把杂志还给别人,夏子毓才对王建华说道:“原来不是外国牌子,走吧,我们进去看看。”
这个服装店看起来生意很好。
做服装应该比开小吃店赚钱,夏子毓打量着这店,随手拿起一件衣服看价钱,一件衬衣售价24元,以现在的工资来看真贵。
自己买布做一件衬衣,算上工钱,这样质量的,十块钱就能搞定吧?
放到这样的店里,衬衣能贵上一倍!
张翠踩在光洁的地砖上,感觉气短心虚。
夏子毓却神情自若。
王建华瞧了瞧价钱,发现他的百来块能买下一套衣服,心中大定。
这店装修的太高档了,比百货大楼的柜台都光鲜,王建华还真怕自己兜里的钱不够付,那一会儿场面就比较尴尬了。
夏子毓逛了一圈,并没有试衣服的意思,她在看店里衣服的标价!
有贵的,有便宜的。
但便宜的不至于太低,贵的也不会太高。
低收入者会望而生畏,高收入则一个月的工资就能从头到脚置办一套。夏子毓三人实在不像来买衣服的,luna的店员是受过培训的,就算顾客只看不买,她们也不能瞧不起人。
除非顾客上手摸浅色的衣服,她们才会走过来温馨提醒。
现在店里人不少,也不能分出一个店员来围着夏子毓三人打转,实际上,三人一家被划为只看不买的一类。
“子毓,你怎么不去试试,这件裙子你喜欢吗?”
王建华从衣架上取下一条连衣裙,红白条纹,长袖,长度在膝盖下,坚持让夏子毓试。
夏子毓从试衣间出来,试衣镜照出焕然一新的她。
她虽然比不上夏晓兰漂亮,长相也是中等略偏上的,朴素老气的打扮让夏子毓暗淡不少,只要换一件衣服,整个人颜值提升还是比较大的。如果再精心化化妆,夏晓兰有10分,夏子毓也能打7分。
试衣镜柔和明亮的灯光,给夏子毓添加了滤镜。
脸颊的疤破坏了美感,夏子毓用手把疤覆盖掉,果然顺眼不少。
裙子换了,鞋子还是双土土的黑布鞋。
店员十分机灵,给夏子毓找来一双白皮鞋换上。
“同志,你穿这套真好看!”
是很好看,夏子毓都没见过这样的自己。
这和她精心塑造的朴实形象不符,但她向往的,可从来不是什么朴实!
她的忍耐,为的就是锦衣玉食的生活,她已经22岁了,从1979年到现在,她已经忍耐了6年。女人的青春多么短暂,夏子毓不想自己要到中年了才能去穿这些好看的衣服,是时候改变一下周围人对她的固定印象了。
“建华,我就要这条裙子!”
王建华回过神来,“好,就买这条。”
子毓就是太节省。
在安庆时,蓝色的工农装没毛病,周围人都是那么穿的,夏子毓当时梳了两条大辫子,满是青春气息。但现在是85年,周围的人在快速改变,夏晓兰都越走越远,王建华觉得子毓也该有所改变。
人都是视觉动物,说王建华不喜欢长得漂亮的就太假了。
王建华把兜里的钱都掏干净,花38元买了连衣裙,又给夏子毓买了一件薄外套35元,一双春天穿的长袜12元,一双皮鞋25元。
这里是西单,不仅有服装店,还有理发店。
夏子毓把自己的大辫子剪成了齐耳短发,让理发店把耳侧的头发烫卷,卷起的发梢,刚好将脸颊上的疤遮掉大半。
本来是看店面的,夏子毓却对自己进行了改头换面。
镜子里的人让她自己都陌生。
张翠掰着指头算夏子毓这身行头,从头到脚买衣服就花了110元,再加上烫头发……好看倒是好看了,是拿钱堆出来的。
要想维持这种好看,整个春天总不能没有换洗的衣服。
准备个两三套,那就是两三百。
除了春天,还有夏装和冬装呢?要把夏子毓以前那些土气的衣服都换掉,全部按照今天的标准来,起码要花两三千块!
张翠倒吸一口凉气。
夏子毓颇为不耐,“妈,钱不是省出来的,是赚出来的,我的事你先别管,衣服是建华买的,你操那么多心干嘛。”
一个人在小吃店吃一年东西,每天都去,一年又能花多少钱?
可一个人在服装店买衣服,一年的花费是没有上限的。买了新的,就不想再穿旧的,女人不都这样?
小店是不赚钱的。
杂志上都说了,人家luna在京城和羊城都有店。
这就是做大生意的样子!
夏子毓也想做这样的大生意,可她需要本钱,要开一家这样的服装店,花掉的装修钱,说不定都能买一个四合院。
夏子毓是拿不出这钱来的,她认识的人里,唯有杜兆辉能。
她不能再继续等下去。
能伏小做低把王建华收入囊中,她以前能拉下脸,为了达到目的,又有什么不能忍耐的?
“建华,你能帮我买到一张机票吗?我周末想去羊城一趟。“
……
“这位就是马所,马所,这是我家亲戚刘芬和她女儿。”
伍行长热情替双方介绍,马所四十多岁,身材敦实,看面相挺凶的,伍行长说这人风评很好。
夏晓兰虽然年轻漂亮,马所也没多看,反而对刘芬更感兴趣,称刘芬是巾帼英雄:
“男同志都没魄力搞得生意,你一个女同志还真厉害!”
【第三卷:海阔凭鱼跃】798:仗义的所长(2更)
刘芬瞧着不像女强人。
气势不够足,也不够八面玲珑。
但和马所长说话,她也没那么怵。
可能是和更大的领导打过交道,刘芬的胆子变大了。
马所长根本没理会夏晓兰,听说夏晓兰还是个学生,他就觉得是刘芬带着女儿来见世面,没去想夏晓兰才是做主的那个。
从这点来说,伍行长对马所的评价比较准。
品行不正的那种干部,恐怕会把眼睛黏在夏晓兰身上,马所一听夏晓兰是学生,就自动给划到了小一辈。长辈盯着小姑娘看,简直太没礼貌,马所就只和刘芬说话。
有伍行长在中间插科打诨,刘芬自己也能对付,听见马所说她是巾帼英雄,刘芬不懂这词是啥意思,但马所的话是夸她的,刘芬能懂。
“您说笑了,就是点小本生意,能养活我们母女就行了。”
当派出所所长,需要敏锐。
马所心中一动,这话说的挺有深意的,养活母女俩,怎么没提自己丈夫?
伍行长赶紧进入正题,“马所,可不就是这样吗?女同志做生意多不容易,她们母女俩又是外地人,您说我在银行上班,也照看不到西单这一片,生意场上的事不怕,就怕有混混流氓捣乱,还要请您多关照。”
马所闻言多看了刘芬一眼。
要说没本事的人家,还能开这么大个店?
可要说有背景的人家,让一个女人出来做生意,也挺奇怪的。
“伍行说的事倒是没问题,平时所里多看着几分就行。但这也治标不治本,我看服装店生意挺好的,每天有不少营业款吧?”
马所的话让伍行长和刘芬都摸不到头脑。
夏晓兰一直在装乖,这时候也忍不住了,“您的意思是?”
“我没啥意思,你们别误会,不是在向你们索贿。我是说,外人瞧着生意红火,刘芬同志容易被盯上,最好不要在身上带大量的现金,有钱就存银行再回去。”
西单是有银行的,就算工行在这里也有办事处。
马所是用公安的思维在考虑问题,有派出所照应,也不能肆无忌惮给罪犯制造机会。
把风险扼杀在摇篮中最好,干脆就不要带钱回家,每天别嫌麻烦,往银行跑一趟。
西单有银行,秀水街也有银行。
马所的话,让夏晓兰都怔了,她也是思维一时被局限住,就想着晚上盘账清点,那时候银行早下班了……晚上关门,那换个时间盘账不就行了?
完全可以在下午干这事儿,比如秀水店是3点开始盘账数钱,清点完营业款就把钱直接存最近的银行,再到西单依样画葫芦一番操作。
盘账后再营业的部分,直接往第二天算。
刘芬也不用带着钱回家,人身安全得到了大大的保障。下午到晚上那点营业款,找个保险箱放店里就能解决的,夏晓兰觉得自己是忙着开业和画图,自己把自己给忙傻了。
不过今晚也并不是全无收获,和马所长吃了一顿饭,混了个脸熟。
吃完饭夏晓兰和刘芬先走,马所拉住伍行长:
“伍行,这还真是您亲戚?她们家怎么没个男人出头,您这也太冒失了,幸好遇到的是我。”
没有仰仗的外地女同志,自己开着两三个店,就看服装店的规模,家底起码有十万吧?大家都是普通人,能不动心的毕竟少,遇到个不讲究的,说不定就想财色兼收。
伍行长对夏晓兰家情况也不了解。
但伍行长知道,夏晓兰家是真有钱。
“谁说她家没有男人的,家里人生意做的大,闺女来京城上大学,当妈的顺便来京城做生意。”
还顺便买了套四合院。
哦不,什刹海一套,南锣鼓巷还有一套呢!
不过也真是奇怪,伍行长只见过刘勇,是夏晓兰的舅舅,还真没见过夏晓兰她爸。按说买房置业和开店都是大事儿,全丢给老婆和女儿干?
伍行长也没对马所说太多。
夏晓兰是他的大客户,不仅买国债券,还贷款。伍行长和夏晓兰的牵扯越来越深,不就因为这些原因么。他和夏晓兰是互相帮忙,他不替夏晓兰家的店操心,经他的人情介绍去店里上班的人咋办?
还有夏晓兰和刘勇都在他工作的支行贷了款,夏晓兰家的服装店要是出问题,她拿什么来还款!
什刹海的四合院,可值不了20万。
马所若有所思。
这顿饭给了夏晓兰和刘芬启发,马所这人吧,还真有意思,第二天他亲自领着人去luna和蓝凤梅门口转了转,人家就收了两条烟,饭桌上连酒都没喝,算是给足了伍行长面子。
派出所的人私下嘀咕,说这两家服装店说不定是马所家亲戚开的,马所也没辩解。
这些人哪有他的思想觉悟高,马所是觉得孤儿寡母的,在京城做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