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第1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康伟没想到自己从前和童莉莉等人都是混吃等死的同类,他就知道自己现在升华了,有事业追求,和这些吃闲饭的废物点心不一样!

    ……

    废物点心周怡晕乎乎进了店。

    一进店夏晓兰没空招呼她了,让她自己先挑着。

    询价的,等着夏晓兰推荐搭配的,这店面好好几十平,除了衣服全是人,吵吵闹闹像菜市场。

    周怡的朋友凑在她耳边问,“周家真的不管啊?”

    夏晓兰至于当个体户吗,华清的学生以后不愁分配工作,可以选个体面又轻松的,有周家照看着,学历耀眼,比她们这些人还强。

    像周怡,大富大贵不行,平时也不缺钱用。

    当个体户?

    真拉不下这脸!

    周怡都看不懂夏晓兰,“管什么管,你都不知道我爷爷奶奶多喜欢她,我奶奶整天嘴里都念着她名字,我这一周看三次的亲孙女,比不上三周都没去一次外人。”

    周怡这话酸溜溜的,小姐妹都不敢再说这话题。

    夏晓兰真是厉害,能叫周诚喜欢不奇怪,男人喜欢长得漂亮的。

    但能叫周家上下都喜欢,这本事,一般人也比不上,童莉莉输给夏晓兰,不仅是输在了脸蛋。

    抛开干个体户有没有面子的顾及,这店里卖的衣服还真的挺好看……价钱也不便宜,随便挑几件,能比得上百货大楼了。

    一件赚多少钱,周怡的小姐妹是外行不知道。

    瞧着满店都是人,想来也赚不少,一月几百块,还是上千块?

    当初在京城饭店,童莉莉怎么说人家的,门不当户不对,周家要同意周诚娶农村丫头,童莉莉就把名字倒着写——那将来,得叫莉莉童?

    中间加一点,莉莉童听着就像外国人的名字,周怡的小姐妹被自己的脑补给逗笑了。

    “得了,莉莉那边自己想不通,你别去管,先和你这个堂弟媳妇处好关系,咱今天拼着钱包大出血,也把场面给你撑起来!”

    周怡白她一眼,“你们选吧,这钱我给报销了。”

    几百块她还是有的,周怡不攒钱,她爸妈就一个独女,钱不给她花留着干嘛?她和夏晓兰之间,是该破冰了。

    另一边,气呼呼的童莉莉带着人在西单乱转,想找家比蓝凤凰的高档的店出来真不容易,逛了一圈,她一头扎进了luna的门店:

    “这家店看着也是新开的,只要有钱,还怕在西单买不到衣服?我就不让她赚这钱!”

 【第三卷:海阔凭鱼跃】791:先定一个小目标(2更)

    童莉莉这蠢卖的,夏晓兰要知道了非得笑喷。

    什么叫奸商,在蓝凤凰买衣服是夏晓兰赚钱,到luna花的钱,是她家周诚赚钱。

    再要知道周诚连存折都上缴,说到底钱还是夏晓兰在管,童莉莉非得气疯掉。

    夏晓兰没瞧见,邵光荣和康伟却看见了。

    luna的门店和蓝凤凰离的不是太远,康伟瞧着童莉莉带人冲进luna,没多久提着大包小包出来,店员还笑容满面的把大客户送到门口……康伟笑的弯下腰:

    “童大小姐还挺逗,兄弟,你没同意亲事是对的,你放心童大小姐以后替你生儿育女?”

    以前一起瞎玩,还觉得童莉莉打扮挺酷的,也是敢爱敢恨的京城大妞。

    现在有优秀标杆一对比,童莉莉一群人都幼稚的不行。

    “别废话,你赶紧上车歇着去。对了,关阿姨和你妈她们咋还不来?”

    这都快中午了,不是说要来店里照顾生意?

    夏晓兰带着人一直忙到下午两点才喘口气。

    周怡带人在店里买了几套衣服,结账的时候夏晓兰让陈依一按七折算。别人都是打九折,同样买一百块钱的衣服,周怡能多省20元,一共选了460块的衣服,就只收了320元。

    周怡的小姐妹嘻嘻哈哈笑,“你这弟媳妇,难怪能哄好你家长辈,办事儿挺敞亮的。”

    不收钱是不可能,第一天开门营业哪有白送的道理。

    钱怎么收?

    加起来省了百来块,就是给周怡面子!

    周怡自己也松了口气的,破冰的诚意她主动表现了,撇下童莉莉进了店,就表明了态度。

    夏晓兰要是连台阶都不给一下,周怡今天就真丢人了……周怡可能是被夏晓兰几次打脸给虐的有点狠,夏晓兰真的配合她了,周怡居然有点受宠若惊。

    妈的,她啥时候这样怂了?

    要想挺直腰杆继续和夏晓兰作对,眼前总是出现小姑父挥着手臂说夏晓兰省状元的画面,周怡觉得这地方简直不能呆,好长一段时间,她的噩梦就是周老爷子说“把录像带送来”。

    忙到两点,上午买衣服的人散了,下午逛街的还没上门,夏晓兰总算能歇一歇。

    不仅是夏晓兰累,两个店员,加三个室友,没有一个不累的。

    邵光荣和康伟也没傻等,两人买了饭打包回来,夏晓兰几人在店里对付着吃了一顿。

    “幸好有你们帮忙,今天消费的客人超出了预期,大家都辛苦了,晚上我请客,咱再吃点好的。”

    传单的效果好成这样,可见发传单的人有多卖力,是真的把夏晓兰说的传单要点记牢靠。这就是85年的普通人对工作的态度,后世花钱请人发传单,要没有监管者,雇来的人既想拿钱又怕辛苦,有时会把印刷精美的传单往垃圾桶里塞,比不上夏晓兰现在没花钱的效果。

    夏晓兰说晚上请客,钱英抿着嘴笑:

    “夏总,您看这生意,我们晚上还不知道几点能关门呢!”

    钱英今天没收钱,从八点忙活到现在,她估计营业额怎么也有几千块。她印象特别深,传单上一款模特穿的外套很受欢迎,卖的缺了码,有个顾客穿不了剩的一件小号,还要掏钱买走。

    总之,整个上午的生意都挺好。

    夏晓兰也觉得晚上请客不太现实,关门后还要盘账和清点,她瞅着自家空了一半的挂衣架:

    “趁着下午的客人没来,我们把货再整理点出来。“

    库房里的衣服要一件件熨烫,现在没有挂烫式的蒸汽熨斗,要找个大桌子把衣服铺平了熨烫,耗工耗时,没有杨永红几个帮忙,今天上午会更混乱。

    夏晓兰让康伟和邵光荣下午不用傻等,“你俩去秀水街看看,关阿姨她们可能去那边的店了。”

    “嫂子,我晚上还是来接一接你吧,第一天生意这么好,万一有谁眼红盯上了营业款……”

    西单也是什么人都有的。

    严打过去一年多,混混小偷们又敢出来活动。

    夏晓兰今天倒不担心,晚上肯定是她和杨永红三人一起走。

    但以后就得刘芬一个人照看三个店,每天都要把营业款收拢在一起,邵光荣说的安全隐患的确存在。luna那边,要指定个店长,这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自家的店的营业款,让谁送?

    还得像商都那样,让附近的派出所多照看几分,夏晓兰决定请伍行长牵线,和派出所的领导拉点交情。倒不是行贿,人都有个亲疏远近,热情客气去刷刷脸,平时有人公安在附近转一转,能震慑宵小!

    个体户要打交道的,又岂止是派出所,工商、城建、消防……哪方面的关系都需要平衡。

    下午的时候,于奶奶坐了公交车来店里。

    她是从秀水街过来的。

    “周诚他妈带了好些朋友去那边店里,我还看见宁彦凡他孙女了,叫宁雪是吧,陪着她妈在店里挑衣服。”

    怎么一股脑的,全去秀水街了?

    夏晓兰好奇:“那边生意咋样,客人多不多。”

    秀水街现在还没那么热闹,夏晓兰做好了生意不好的心理准备,于奶奶却卖起关子:“晚上回去和你详细说这事儿。”

    据于奶奶自己观察,同样两家店,卖同样的衣服,西单和秀水街的客人群完全是不同的。

    西单这边更年轻点,20多岁的女同志多。

    秀水街那边,倒是像关慧蛾那年纪的客人多些。

    瞧着是秀水街人少,但秀水街的客人们更有购买力。

    钱英说得对,开业第一天,西单的店忙到九点才关门,夏晓兰还花了半小时盘账。

    陈依一做的账目一目了然,卖的是哪一款,打几折,收多少钱,找零多少……清楚的,像电脑打印出来的财务表。然后这姑娘还特别有分寸,没替夏晓兰算总账,夏晓兰自己噼里啪啦按着计算器把总账算出来,瞧着营业额自己很满意:

    “一顿大餐先欠着,谁都别拒绝,你们今天帮了大忙。”

    除了累,夏晓兰就一个感受,京城这边的市场,还是比商都大。

    泱泱大国的首都,85年已有千万人口,这是多大的消费潜力?夏晓兰觉得,开两家店都还不够,她应该在短时间内,把京城的服装销售市场的份额给占住……夏晓兰并没有忘记和季家的赌约,如果这学期不出国当交换生,夏晓兰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截止85年的底,她要让自己的身家突破百万!

 【第三卷:海阔凭鱼跃】792:贫穷的焦虑(3更)

    疲倦是真疲倦。

    开心也不是假的。

    西单店第一天营业额8700多,秀水街没西单口岸好,客流量不如西单,营业额却也有5500多。

    第一天,两个店加起来营业额超过14000元。

    这个数字,是传单的效果,也有熟人照顾生意。

    拧一拧熟人的水分,数额相差不会超过两千块。

    到20号之前,不知道还有多少客人会拿着传单上门,把开业酬宾的热闹过了,留下来的就是真正的客人。

    周末是要查寝的,夏晓兰跟着杨永红几人回寝室,307全体都累瘫了。

    没人提夏晓兰家能赚多少钱,说的全是做生意辛苦。

    “这算什么,一开始没本钱,我和我妈轮流用自行车载油渣去乡下卖,辛苦归辛苦,赚的钱上沾着自己的汗水,就图花起来堂堂正正不心虚呗。”

    夏晓兰不是在给室友灌鸡汤,她纯粹是在自己感叹。

    赚钱的方法那么多,开始是没本钱,只能一分一毛的攒。

    现在有了本钱,夏晓兰对一些生意同样很谨慎。

    她不去碰灰色的地带,她的发迹每一步都有迹可循,经得起查,谁想找她麻烦都不容易。

    杨永红早知道这世上有钱的很有钱,比如捐几百万给学校当奖学金的港商。

    但今天西单店里收的营业款,给了杨永红挺大的冲击,毕竟捐几百万的港商太遥远,一天收入几千的就和她睡同一个寝室,夏晓兰家服装店的今天的零头,都比她家一整年的收入还多……等她大学毕业,也不可能赚比这更多的工资。

    杨永红迷茫了。

    读这么多年书,考上华国顶级学府,经济上还不如个体户有钱?

    杨永红有报效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人生理想。

    但考虑到现实,她老家也真是穷。

    能不能在实现自己理想的同时,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

    杨永红一晚上都没睡好,第二天早上她就和夏晓兰谈了。

    “晓兰,我不是嫉妒,我是自己都没想明白,你能不能给我解解惑。”

    有一句话,形容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现象很贴切,夏晓兰一听就知道杨永红为什么迷茫——有一短时间,社会上流传着一句话: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剃头的。

    下海经商的赚到的钱,搞研究的人却生活清贫,哪怕将来各种待遇提高,新闻上经常说什么卖煎饼果子的大妈月入几万,大学毕业的白领一个月几千块,网上掀起了大讨论,不少人抱怨,读了十几年书出来工作,还不如早早出社会打拼。

    夏晓兰觉得,杨永红现在就是陷入这种迷思里。

    “我们边吃饭边说。老大,那照你的说法,我就和我妈一门心思做生意就行了,反正我去做生意,一个月赚的,也比毕业后一年的工资都高,那我为啥还要辛辛苦苦考华清?我在这里念5年本科,前后得耽误多少事儿?”

    是啊,得耽误多少事儿。

    杨永红瞧的清楚,夏晓兰要是每天都在服装店里守着,凭借她的销售技巧,生意不可能差。

    杨永红好像有点明白了。

    夏晓兰又问她:“你喜欢念书吗?”

    杨永红使劲点头:“我要不喜欢念书,还能复读三年,考四次!”

    她不仅是喜欢念书,还要念最好的学校。

    夏晓兰摊手,“我也喜欢念书,想来大学里学更多知识。个体户是赚钱,但你看个体户有地位吗?咱们寝室的人思想开通,没有瞧不起我,那你知道社会人别人是怎么看待个体户的吗?中科院的院士一年的工资加起来,也不会有我家服装店赚得多,可谁对社会贡献大,谁能被别人真心尊重,还用我说不?”

    就算是杨永红,要不是读书,根本离不开冀北省农村老家。

    可能就在乡下嫁人生孩子了,一辈子都触碰不到夏晓兰的世界,又谈何迷茫!

    井底之蛙才不会迷茫,以为世界就自己看到的那么大。

    “老大,你肯定能靠自己的努力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咱们这才大一呢,你担心什么?你要是对做生意有兴趣呢,只管来问我,咱俩可以商量下,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你能干点啥。”

    想改善家庭条件不是坏事,夏晓兰也不会藏私。

    但要影响了学业,夏晓兰觉得是因小失大。

    杨永红和她不一样,夏晓兰是老黄瓜刷漆,有先知先觉撑着,也有家里人帮忙,有上辈子的阅历,才能把生意撑起来。杨永红不笨,但要想两方面兼顾,杨永红必定要碰壁。

    杨永红自己想了会,都把夏晓兰的提议否决:

    “不行,我肯定没办法两头兼顾。”

    人的精力有限,夏晓兰能办到的事,杨永红没信心。

    再说了,每个人做生意都有自己的诀窍,杨永红还没有那么厚的脸皮,要让夏晓兰帮忙。

    她要能既不耽误学业,又能自己发现能赚钱的门路,那是有天赋……要不能,还是老老实实念书吧,朝着她的一个月200元的工资奋斗。

    杨永红一下子就醒了。

    人咋会一点都不羡慕嫉妒,她也不是圣人啊,昨天受的冲击力太大,一时钻了牛角尖!

    “晓兰,别笑话我,老家的日子真是穷怕了。”

    贫穷没有让杨永红难堪。

    但贫穷同样会让她焦虑,哪怕她考上了最好的大学,平时活的比谁都明白,偶尔也会迷茫摇摆。

    夏晓兰挽住杨永红的手,“我不笑话你,其实我有件事早就想说,怕你不同意。老大你也看见了今天店里多忙,你今天感受过服装店的氛围,要觉得个体户不丢人,我邀请你周末和假期去店里兼职……前提还是不影响学业,要不经济账咱也不划算呀,不能丢掉奖学金。”

    去店里兼职?

    杨永红没问工资。

    她这和夏晓兰探讨人生,怎么搞得向夏晓兰讨要工作了?

    如果每周末去搞这个兼职,她能不能胜任,明白晓兰在照顾她,杨永红更得考虑好。

    夏晓兰也不催杨永红,过什么样的人生都是自己决定的,夏晓兰是能帮就帮,绝不勉强——她当时是蛊惑了龚洋跟着刘勇工作,那也是龚洋自己选的。

    学美术的去搞设计,专业还挺对口。

    华清土木系的,去帮夏晓兰卖衣服,她自己都有冷汗。

    兼职,只能是兼职!

 【第三卷:海阔凭鱼跃】793:刘芬就是个借口!(4更)

    给同学打工,关系要怎么处?

    杨永红现在是坦荡荡的,她是307寝室家境最差的。

    贫穷的是物质,而不是精神。

    杨永红的精神世界很丰富,这种自信是她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入华清,并且能在学霸遍地走的华清拿一等奖学金的脑子带来的。

    不贪谁的小便宜,当室长又处事公正,谁都服气她。

    如果去夏晓兰家服装店打工,她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还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夏晓兰。

    想到拿到手的奖学金已经给家里寄了200元回去,杨永红就把夏晓兰的提议搁置了。

    “晓兰,我还是算了,谢谢你的好意。”

    夏晓兰抱抱她,“没事儿,你只要知道兼职的工作永远给你留着就行,周末不合适,暑假要不要考虑下?”

    说的杨永红都笑了。

    迷茫啥啊,身边的人都在支持着她,杨永红觉得,要是自己确实经济上有困难,夏晓兰不可能不管她。

    和杨永红谈过,夏晓兰还担心着今天店里的情况。

    她之前还说要把luna和蓝凤凰彻底分开管理,现在马上自打嘴巴子,今天是周一,夏晓兰不能去店里,只有从luna临时抽调个店员去帮忙,今天就算只有昨天一半的生意,店员还需要时间去实践夏晓兰教的东西。

    昨天蓝凤凰开业大卖,带动了周边一些店的生意。

    都到了西单,买了衣服肯定要逛逛街。

    烫个头发,吃个午饭,或者逛逛别的店。

    这一逛,就有人发现了luna的门店。

    有的人不喜欢蓝凤凰里面的衣服,倒是比较中意luna的,剪裁很有线条,有的款很吸睛!

    luna的西单店16号的营业额不到700元,昨天翻了一倍,变成了1500多块。

    虽然是不如蓝凤凰,却让luna的三个店员精神振奋,就连羊城的陈锡良听了也高兴。因为羊城的店销售额也在涨,没有西单多,从500元出头涨到了800多块……陈锡良更高兴的,可能是他带着两个设计师推出的款式,被人认可了。

    没有宣传,没有推广,低调的开业,却仍然有顾客买账。

    也就是高兴一下下,崔主编的广告要再不来,luna价值20万的春款,会全部砸在陈锡良和夏晓兰手里。

    羊城的春天还特别短,在5月前,羊城的luna门店就该上夏装,否则就要错失时机。

    南北气候的差异,京城的店倒是能撑到5月。

    到了5月,春装要是不回款,他和夏晓兰还想把品牌搞下去,就得继续追加投资。批发生意倒是能给陈锡良捋几万流动资金,夏晓兰这边早就明确表示,只有为了宣传,她才会追加投资。

    衣服卖不动,花钱打广告,夏晓兰愿意出。

    宣传后都没效果,那就是市场不认可luna,是陈锡良那边的设计出了毛病。不把问题找出来,一味往里面砸钱,夏晓兰不会干这种傻事!

    luna的广告,到底什么时候来?

    陈锡良等的焦急,崔主编要再没动静,陈锡良都要忍不住飞来京城,亲自催促一番。

    蓝凤凰开业第二天,西单店营收5900元,秀水街4400元。

    周一嘛,有工作的都要上班,逛街的人可没有周末那么多,这个跌幅夏晓兰是理解的。

    她有点意外的是秀水店,从5500元到4400元,同样是跌,这个跌幅只是西单店的一半。到了19号,夏晓兰就打算亲自去秀水店看看情况。

    她是晚上七点过到店里的,刘芬不在,倒是瞧见了关慧蛾。

    关慧蛾在店里充当翻译,有两位外国女士在买衣服,蓝凤凰的店员应付不来——任何培训,也不可能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教会店员另一门语言。

    “你来了,正好,你英文好。”

    关慧蛾的俄语说的不错,英语真不擅长。

    秀水街靠近使馆区和外交公寓,出现外国女士并不奇怪,英语这时候也是世界通用语,用英语沟通总没错。

    原来这两位女士在购买了店里的衣服后,还想要买丝绸制品。

    关慧蛾知道丝绸是“silk”,但她没办法用英语给两个外国友人讲清楚丝绸的差异,日常行,设计服装纺织专业性她不行。

    有刺绣的,没刺绣的,是想买丝绸睡衣,还是被子,或者围巾?

    夏晓兰店里也没有。

    她只能答应两人,以后会增加这方面的商品,欢迎她们过段时间再来选购。

    “你家晓兰这口语水平,毕业去外交部一点问题都没有。”

    詹爱群也在,还有另一个夏晓兰之前在联谊会上见过的阿姨,都是关慧蛾的朋友。

    关慧蛾昨天带朋友们一起来店里买衣服,今天又带新人过来,真是为夏晓兰家的生意费心费力。夏晓兰问她为什么不去西单,关慧蛾还奇怪:

    “这里挺清静的,我们这把年纪了,还和年轻姑娘们挤什么。”

    秀水街就是清静。

    也不是说这里没人,而是没啥年轻人,在秀水街出没的外国人很多,关慧蛾觉得来这地方买衣服不打眼,夏晓兰若有所思。

    这个问题于奶奶说过,两个门店客户的年龄段不一样。

    夏晓兰也在观察,看这样子,两家店的一些款式需要调换下。

    ……

    夏子毓一直在等。

    等杜兆辉主动来找她。

    一眨眼苏联领导人换届的新闻都出来10天,杜兆辉没来找她,夏大军给她发的电报到了。

    杜兆辉真的帮忙把小叔一家找了回来,然而人刚送回来第二天,就在羊城街上偶遇刘芬,和刘芬起了冲突,被人送到派出所,查出来没有介绍信……有琤荣集团担保都不行,要让夏大军回原籍补办介绍信。

    夏红兵一家三口,还在看守所关着。

    夏子毓拿着电报,脸色阴晴不定。

    杜兆辉是什么意思,帮忙只帮一半?

    夏子毓还不信,杜大少爷连三个人都保不出来。和刘芬起冲突导致的?夏子毓一个字都不信,她也和高干家庭打过交道,周家要管夏晓兰就不错了,还能给刘芬出头就奇怪了。

    夏子毓怀疑是杜兆辉没尽心,可能想拿这件事拿捏她,什么和刘芬起冲突,就是个借口!

    夏子毓根本不在意小叔一家是不是被关着,杜兆辉的试探,让夏子毓很恼火。她要不管,又不符合自己一向的形象,夏子毓只得找她爸:

    “二叔回安庆去补办介绍信了,爸,你也赶紧买票回去,和二叔一起去跑一跑关系!”

 【第三卷:海阔凭鱼跃】794:不能占便宜就吃亏了!(1更)

    夏长征和张翠年后才从安庆到京城。

    屁股还没坐热乎,夏子毓又叫他回去,两口子进京都是火车硬座,从乡下到省城,路上还要转好几次车,大包小包折腾着,夏长征很不爽:

    “他要回去给你小叔一家补办介绍信,我回去干啥?”

    原本夏长征是夏家三兄弟里过得最好一个,刘芬偷偷在县城里开着小吃店,他家是最不缺钱的。夏子毓还成了大学生,夏长征走哪儿都被人吹捧。

    老二夏大军是最没地位的,没生儿子,夏大军的腰板就挺不起来。

    不过是个听话的苦力,没儿子养老送终,就活该替家里贡献……那就是过去的情形,现在不同了,夏大军生的女儿也能考上大学,比夏子毓还厉害些。

    夏大军也走了狗屎运,被香港老板瞧中收到身边做事。

    夏长征则断了一只手,现在还要靠在京城摆小吃摊为生。在安庆县,他家原有个店面,别人都叫一声夏老板,在京城一点恒产都没有,夏长征的生活过得很压抑。

    夏子毓的吩咐,他也不是那么听了,因为这闺女好像也靠不住,口风一转,夏长征想起未来亲家调职的事:

    “你公公不当教育局的领导了,你弟俊宝到京城上学的事咋整?我早说过,让王家把你弟上学的事办好,你就一天天拖着,现在找谁帮忙!”

    高教司是隶属教育部的,夏长征不懂,他就晓得王广平是教育局的领导。

    可人在位置上才能办事的道理他懂,不在教育局当领导了,还能替他儿子办上学的事不?

    夏长征提起这事儿就生气,夏子毓被堵得说不出话,心里也不舒服。

    党史办是什么地方,夏子毓花了点功夫终于弄明白了。

    那就是个养老的衙门!

    王广平才50多点,哪里就到养老的年龄,调职分明是提前退居二线,以后再翻身的机会渺茫。夏子毓自己都迷茫过,若没有王广平的帮忙,王建华以后还能不能成功?

    夏长征怪她不抓住机会,夏子毓有苦说不出,王广平没有调职前,王家的门槛可高了,她废了那么多功夫才和王建华订婚,她爸就知道埋怨她,却不想想,她那时候在王家是什么地位。

    她倒是能指挥动王建华,让建华去和王广平提要求。

    可那样,王广平多半会更瞧不起她。

    夏子毓是在忍耐,忍到她真正和王建华结婚的那天,两只脚稳稳当当踏进王家门,那时候再慢慢来呗。

    结果这一等,等来的是王广平被调职去党史办!

    夏子毓不想和她爸翻这些旧账,“二叔现在跟在香港老板身边,每个月工资都有三千块,我说你的手是被夏晓兰弄坏的,二叔现在可愧疚的很。但咱家远在京城,小叔一家和奶奶却去了二叔身边,再多的愧疚,又哪里比得上每天在眼前刻意讨好的,你不回去,二叔的工资以后便宜了我小叔和我奶,可落不到咱家身上。”

    一个月工资三千块?

    那一年12个月,岂不是有四万!

    安庆县的小吃店生意那么好,一年也不可能赚四万。

    老二一个人的工资,居然有这么多。

    夏子毓的话,算是说在了夏长征心坎上。

    夏长征下意识就忘了,是他先找人想撞断夏晓兰的手,让她不能高考,才被夏晓兰激烈报复。

    子毓说的没错,他这手就是夏晓兰弄坏的,要不是变成残废,他现在不至于成这样,老二就是该愧疚,该补偿!

    夏长征眼睛一翻,“我和你妈听到消息,就给你发了电报,年前你赶在别人前头去鹏城见了你二叔,他要是愧疚,就没点表示?”

    夏子毓一顿,语气特别自然:

    “当然有表示,我告诉二叔,你和我妈还想在京城开个小吃店,二叔给了我一万块钱当本钱。开学特别忙,我忘了告诉你们,春天化冻了,你和我妈也找找有没有适当的铺子,你俩还是把店开起来,比在街上摆摊强。”

    夏子毓开始没想把一万块钱交出来。

    她爸妈用这钱当本钱,赚到的钱可不一定给给她,谁让她家里还有弟弟的。

    夏子毓背着处分,将来分配不到好工作,她肯定要自己做生意赚钱的。

    但现在杜兆辉有了动静,夏子毓又瞧不上夏大军给的一万块了,给出来倒是无妨。

    她也考虑过让父母做别的生意,可思来想去,好像只有做小吃最适合他们,以前开过店,依样画葫芦的再开起来也不难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