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第1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田二嫂是真舍不得夏晓兰家的条件,母女俩在村里分了田,两个女人占的宅基地这么大,还盖起了新房子,田二嫂是眼红。

    整个田家都眼红。

    说是让田老三入赘,其实时间长了,两家并到一家,两口子分啥彼此,房子和田地都混淆到一块儿去了。夏晓兰再厉害也是个女孩儿,考上大学变成城里人,早晚会嫁人,那时候还稀罕乡下老家的田地和房子?!

    田家就是这样盘算的。

    田二嫂被下了逐客令,还厚着脸皮嘀咕了两句:

    “真是越有钱越抠门,不嫁我小叔子,又能找到多好的对象!”

    “那可不,不抠门咋能有钱?我们家抠门的厉害,田家的想法以为我不晓得?走走走,赶紧走,过年也吵的人不安生。”

    李凤梅把人往外面推,田二嫂不敢和夏晓兰吵架,恼羞成怒和李凤梅扯了几句。

    最后还是于奶奶出面,三言两句都把田二嫂给讽刺走了。

    刘勇一大早就去县里买年货,没想到会有田二嫂这样的极品上门。李凤梅还是没忍住,叉着腰在门口骂了半天,大意是大过年的,有些臭不要脸的没事儿上门找事,让人不得安宁。

    田二嫂被骂的在家跳脚,田家也刘家一样都是外姓人,不过刘家只有刘勇一个儿子,田家却盘根错节的繁衍了两代人,就说田二嫂男人这一辈,嫡亲的兄弟就有三个,还有堂兄弟也不少。

    在农村谁家生的儿子多,总人口多,谁就能说起硬气话。

    七井村,姓陈的居多,田家也算一股不小的力量。

    夏晓兰实在没想到,自己还有和村里人扯皮的一天。就这么个房子,总共没花多少钱,还有宅基地和村里分的田地,也被人给看上了?

    “陈大嫂昨天来说的人,我都没好意思提,姓田的真是给脸不要脸。”

    左邻右舍的,藏不住啥消息,上门来找刘芬闲聊,不管谁来问,刘芬都说没有再嫁的意思。

    “要找也不能找田老三啊,那可真不是个东西。”

    “对,以前那个老婆跑了,他现在整天在家喝酒,还住着泥砖房子,想要新房子就自己去挣,居然打上了阿芬的主意。”

    田家是不是吃错药了,刘芬虽然是离婚的,也不至于想不通要找田老三那样的混蛋男人吧!

    不说有刘勇帮衬刘芬母女生活,刘芬女儿还是高考状元呢——咦,说不定田家还看中了这点,把刘芬娶了,不仅房子和田地有了,还白捡个高考状元当女儿!

    佩服佩服,好算计。

    就是没想到刘芬现在性格变了,不是别人随便说几句就能唬住的。

    田二嫂为了说服刘芬,关起门的时候就说了,夏晓兰以后要嫁人,刘芬不嫁人就是拖累,让刘芬考虑清楚,趁着现在年轻还好嫁一点。

    夏晓兰是又生气又觉得搞笑,问她妈是咋想的。

    刘芬也是直说:“我告诉她,我不是拖累,你结婚了我还能替你洗衣服做饭,你去单位上班,我就是摆地摊,还能赚钱给你贴补家用。”

    夏晓兰觉得她妈说的太好了,虽然家里并不需要刘芬去摆摊贴补家用,她和周诚还没废物成那样吧?但刘芬现在觉得自己是有用的,对自己的能力信任,再不济还能摆摊贴补女儿。

    夏晓兰哭笑不得提醒她:“妈,您说什么呢,您还是先想想要怎么管京城的两家店吧!”

    都有店面了,为啥要摆地摊啊。

    刘芬自己也笑,苦日子过的太多,现在日子过得好,总感觉不真切。

    刘芬是做最坏的打算,她不是一年多以前那个只会忍气吞声的农村妇女,那时候刘芬除了土里刨食啥都不会,现在刘芬觉得自己不算会做生意,但就算现在有的一切都消失,她还有胆子自己去摆地摊。

    知道哪里可以拿货,知道要怎么把衣服卖给女顾客,这是刘芬学到的本事,是女人真正的底气!

    夏晓兰喜悦的正是她妈的成长。

    田二嫂说媒的事,很快传遍了整个村子。

    陈旺达知道后把田二嫂和田老三都叫到家里骂一顿:

    “大过年的,你们安的啥心?这是想欺负谁啊,田老三能娶阿芬?你掏一掏自己衣兜里,过年买块肉的钱都没有,让阿芬养你,再养你两个孩子,你他娘的还真敢想!”

    田老三喝过酒壮着胆,舔着脸往陈旺达面前凑:

    “达叔,我家那两个小的,没娘照顾过得不好,我和阿芬从小就认识,我要和她结婚,肯定得对她好啊,那我的儿女就是阿芬的,就是高考状元的弟妹,那村子多出两个大学生也是迟早的事嘛……”

    长期醺酒,田老三走路都是摇摇晃晃的。

    陈旺达以前是当过兵的,抓起扁担就劈头盖脸的抽下去:

    “滚你娘的蛋,七井村只要还是我姓陈的说了算,你的歪主意就别想打。”

    姓陈的好多人呢,都在门口虎视眈眈看着。田老三被打的嗷嗷叫,连说不敢了,陈旺达差点把扁担都打断。

    好不容易出了个高考状元,这些蠢货还要把人给恶心走。

    夏晓兰和村子感情不深厚,现在每年过年都要回乡,田老三这样的货色多来几个,夏晓兰和刘芬明年都不用回来过年了。

    感情是多联系才深厚,不见面有啥感情?

    田家想要吃绝户,以为夏晓兰念书还没毕业,母子俩靠刘勇帮扶,比较容易骗?

    陈旺达喘着粗气,夏晓兰能考高考状元,她那脑子是摆设?把她惹急了,田家捆一起都不够夏晓兰收拾的。

    田二嫂退到人后面,看见田家一大群人来了,她自觉有了底气,扯着嗓子问:

    “达叔,您老也不能这样办事吧,问问您大儿媳妇,她昨晚去刘芬家干啥了?姓陈的能去占便宜,我们姓田凭啥不能去!”

    陈旺达的眼睛看过去,陈大嫂脸都白了。

 【第三卷:海阔凭鱼跃】709:道德绑架(4更)

    “是我娘家的亲戚,在县里农机厂上班,只有个女儿已经参加工作了,去年死了老婆,男方今年45岁,是城镇户口。”

    陈大嫂赶紧解释下。

    陈旺达的眼神没那么吓人了,田二嫂也没办法嘴硬下去。

    男方有正式工作,还是城镇户口,就这两条拎出来就比田老三强好多倍。

    这年头,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天差地别,有工作和没工作也天差地别,大学生金贵,因为一考上大学,这两样都不用愁了!

    社会的主流想法就是户口+工作是最值钱的,陈大嫂说的这门亲还有个比田老三强的地方,男方只有个独女已经参加工作,这就不不算负担,不像田老三家还有两个拖油瓶。

    有人替陈大嫂说了句公道话:

    “这门亲事不差啊,阿芬答应了?”

    陈大嫂觉得委屈呢,“刘勇媳妇就给我撅回来了,答应啥!”

    陈大嫂不高兴就是这点,她介绍的又不是像田老三这样赖皮狗,条件也不差,见一见男方咋了?要不是夏晓兰是高考状元,她亲戚就算是二婚,也不用找个离婚的农村女人。

    田家气势汹汹的来,田二嫂的质问,全被这个县城男人的条件搞得哑口无言。

    田二嫂强行挽回点颜面:

    “哼,肯定有啥短处,才要找个离婚的女人。”

    “别人的短处我没看见,不过田三叔的……我不说短处吧,就是挺不合适的,大家都是一个村子的,我妈再婚的事让大家费心了,但她过完年就要跟我去京城生活,现在真没有再婚的想法。”

    夏晓兰不知道啥时候到了,村长家围了不少人,没瞧见她躲在人群最后。

    陈旺达打骂田老三,就有人去夏晓兰家通风报信了,她慢慢赶来,正好遇见最精彩的部分。在外人看来,陈大嫂要给刘芬介绍的对象也不算差,可就像夏晓兰说的,她妈都要跟着她去京城,找一个安庆县的,只为结婚而结,还真没那必要。

    夏晓兰的话让田老三都愣了。

    刘芬要去京城生活?

    陈旺达其实早有预感,小村子是留不住夏晓兰的,但没想到宅基地和田地连刘芬都留不住。

    “你妈跟着你生活也是应该的,不过你不用那么急,要是没准备好,就让你妈先安心在村里住着,我看谁敢打不要脸的主意!”

    “谢谢陈爷爷,京城那边住处已经找好了,我妈去生活是没问题的。”

    陈旺达一直对她们很照顾,夏晓兰不是来和陈旺达吵架的。

    “那你们明年春节还回来过吧?”

    这个还真说不好,夏晓兰本人都不太确定,“应该会回来,还要给我姥爷和姥姥扫墓呢。”

    陈旺达松了口气,刘家二老的墓还在七井村呢,刘家子孙肯定要回来——不过估计也就仅限于一年扫一次墓。陈旺达心里有很多想法,却没有要求夏晓兰做什么,现在说那些还太早,也容易引起夏晓兰的反感。

    夏晓兰和陈旺达说完话,村里其他人的好奇心都止不住。

    “晓兰,

    你要带你妈去京城住啊?”

    “这闺女就是有出息。”

    “你舅舅一家去不去?”

    原来是这样,怪不得昨天去说媒,李凤梅一口就拒绝了,因为刘芬要去京城?陈大嫂心里还是有芥蒂,好好把话说清楚不行啊,硬邦邦的给她拒了,她亲戚条件哪里差了。

    条件是不差,但一个在京城,一个在安庆县,要走到一起的确没啥可能。

    男方是正经的工人,哪能为了和刘芬结婚连工作都放弃,普通人想把工作调动去京城也机会渺茫啊!

    陈大嫂算是彻底死了心。

    夏晓兰当众把要带刘芬去京城生活的事说出来,就是想高高兴兴过个年,不管好心还是恶意,其他上门说亲的人都免开尊口!

    大过年的,夏晓兰不想破坏气氛,才用了这种法子,却不想有人脸皮比较厚,陈大嫂都知难而退了,田老三却激动的很。

    去年夏天,夏晓兰家房子刚修好,吃上梁酒的时候田家就有了这想法,不过房子一修好,刘芬也没在乡下住,田家才没机会对她提出来。

    昨天田老三远远瞧见刘芬,感觉刘芬现在比年轻时还出挑,同龄的女人里绝对是漂亮的,他那心思就更按不下去!

    去京城好啊,田老三没工作,他本来就想入赘刘家吃软饭。

    在农村多少还要干点活,去京城就是享福,田老三更不想放手了。刚刚还被陈旺达打的嗷嗷叫,利欲熏心,现在也顾不上那么多了。他从人群里扯出两个半大的孩子,往夏晓兰面前一推:

    “你俩好好求一求大学生姐姐,她要是同意给你们当姐姐,你们就有饭吃,有学上,就能过上好日子!当爸的没本事,这个年是过不下去了,她要不同意,我就抱着你们跳河去,免得你们两个跟着我这个当爸的活着受罪!”

    田老三推出来的,正是他的一双儿女。

    就算农村条件不好,这两个也是夏晓兰见过比较惨的孩子,大冬天的谁不穿棉衣,田老三的儿女还穿着单衣,衣服破,脏的看不出原色。

    被田老三打惯了的,看见田老三就害怕。

    听说田老三要抱着姐弟俩跳河,小的那个吓的直哭。

    夏晓兰认识这俩孩子,刚回七井村的时候,她在村里收野鸭蛋和黄鳝,村里的孩子是捡野鸭蛋和挖黄鳝的主力军,这俩孩子卖过野鸭蛋给她。

    田老三的女儿田小燕已经11岁,其他人家像这么大的孩子都快小学毕业,田小燕却一天学校都没去过。

    田小燕的弟弟直哭,田小燕却睁着大大的眼睛:

    “晓兰姐,你给我们当姐姐好不好?我想吃饭,我想上学,我不要被淹死……晓兰姐姐,我求求你了,你是个大好人。”

    田小燕噗通一声跪到了夏晓兰面前,冲着夏晓兰磕头。这一切发生的太快,都没料到田老三有这么不要脸,夏晓兰没把田小燕给扶起来,只能避到一边,她受不起田小燕的磕头。

    “弟弟,你也快求求晓兰姐姐,你不是想和涛涛一起玩吗,晓兰姐姐把我们接回去,你就能和涛涛一直在一起了……”

    田小燕把哭闹的弟弟也扯到地上跪着,两个孩子憋着全身力气砰砰砰磕头。

    除了磕头声,全场安静的可怕,夏晓兰脑子也发晕,这简直是道德绑架!

 【第三卷:海阔凭鱼跃】710:除非姓田的死绝了(1更)

    田老三的不要脸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家两个孩子也的确可怜,田小燕和弟弟大冬天的穿着单衣,田小燕的十个手指全是冻疮。

    姐弟俩都面黄肌瘦的,到了85年,豫南省分田到户都几年了,农民的生活虽然辛苦,每年要交公粮交各种提留款,但和拉饥荒那些年比,现在的日子好过很多!

    豫南省这几年都没有天灾,风调雨顺的年份,只要舍得卖力气,家里没有重病的家属拖着,没谁能把日子过成田老三这样。

    田地懒得仔细打理,收成自然就少。

    交了公粮和提留款,剩下的粮食不多,田老三还要卖掉换酒,他自己倒是每天喝的醉醺醺,田小燕姐弟别说吃上肉,红薯饭都是有一顿没一顿的,看起来是真惨,夏晓兰也有同情心,看着两个小孩儿会不忍心——但她不是真的不到20岁,被人道德绑架,夏晓兰心里很窝火!

    这一切都发生的太快了,快到所有人都没反应过来,直到田小燕把她弟弟扯到地上跪着,磕头砰砰响,陈旺达才回过神来:

    “像什么话,把他俩抱起来!”

    陈大嫂慌手慌脚,和几个妇女一起去抱孩子,田老三横冲直撞的,不让她们抱。

    “晓兰姐姐,你心肠最好了……”

    田小燕哭的真是可怜,陈大嫂几个也不知道要不要继续去硬拽,田家人这时候又可团结了,可能都想占便宜,都想把田老三和田小燕姐弟这一家子包袱甩出去,一时还挺混乱。

    陈旺达大怒,“都给我住手,你们是不是要造反!”

    多年的威信,关键时刻还是起了作用,田家人也不敢太过分,没有田家人捣乱,只剩下田小燕和弟弟在跪在地上,夏晓兰蹲下去看着田小燕的眼睛:

    “我很同情你们,我很想帮助你们,但我不能因为同情就把你们领回家去,你叫小燕是吧?你和你弟弟的出生,首先要负责的是你父母,如果两个人都去世了,那就要你叔伯、姑姑,或者姨妈们照顾,如果他们也不都不在了,那还有你爷爷奶奶辈的……除非他们都死了,你俩成了孤儿,我可能就把你们领回家了。”

    田家人听了都大怒。

    高考状元咋了,就能咒人田家全家死绝啊?

    田小燕眼睛里全是泪水,夏晓兰站起来,“大家别生气,我就是告诉下小燕,什么情况下,我们家才能收养她。她还有这么多亲人在,哪怕亲爹不负责,亲叔叔、亲婶婶,也不看着姐弟俩饿肚子,没书念……我说的对吧,田二婶子?”

    田二嫂以为这俩孩子要推给她养,立刻尖叫着反驳:

    “凭啥让我养,她爹妈不晓得养啊!”

    夏晓兰顿时就笑了:“二婶说的对,我还没听说过,谁家爹妈不养孩子,要让外人来养的,我家和田家可没有亲戚关系,就是住在同一个村里而已。那我还羡慕干部家庭呢,也没跪到县长、市长家门口,冲着别人使劲磕头,强迫县长当我爸吧?”

    田二嫂差点没被噎死,这高考状元除了念书厉害,嘴皮子功夫也很厉害!

    夏晓兰这话说的在理,刚才田小燕和她弟弟哭着磕头,让好多人都愣住了,一些人还觉得姐弟俩确实可怜。

    可夏晓兰这样一说,大家也回过神来,再可怜关夏晓兰啥事儿啊,田小燕姐弟俩和夏晓兰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孩子是田老三和老婆生的,两人都还活着,就想把孩子丢给别人养……村子里那么多人家,田老三就认准夏晓兰母女坑,不就是欺负刘家在村子里势单力薄吗?

    谁要是粘上田老三这种烂人才是倒了八辈子血霉!

    “田老三,还有赖着要入赘的?”

    “人家要你干啥啊,要你回去喝酒啊!”

    “还要替你养拖……养孩子,你还真敢想。”

    “晓兰没说错啊,田家人还活着呢,谁家不养孩子,不养就别生!”

    瞧着田小燕那样,的确是可怜,让村里人都不好意思当着孩子面说“拖油瓶”。

    陈旺达抬抬手,“田老大,你来说说,今天闹得这一出,有没有脸?我都替你们姓田的丢人,去年阿芬离婚回村是啥光景,大伙儿都看在眼里。晓兰这丫头成绩那么好,一边上学一边还要四里八乡的收鸡蛋收黄鳝,两个女同志能干的事,田老三不能干?别看见人家日子红火了就想些歪门邪道,要死就现在去死,跳河上吊都行,在这里吓唬谁!”

    田家人虽然不要脸,平时还要假装是要脸的。

    田老大还想和陈旺达争村长,这事闹得这么难看,还争啥村长呢,不嫌丢人呢!

    “老三,把孩子带回去。”

    田老三还赖着,夏晓兰把田小燕从地上扶起来,没等田老三面露惊喜,夏晓兰指着田老三道:“看清楚,这个男人是你爸,他生了你就该对你负责,如果他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

    你和你弟弟将来也不用对他负责!除了把你们带到世上来的人,没有人欠你们,他要再打你们,你们来求陈爷爷,陈爷爷要是管不了他,还有公安能管!他要不给你饭吃,不给你上学,你都这样干!”

    田小燕还没想明白,陈旺达却听明白了,“田老三,你家的事村里要管一管了,田小燕姐弟都到了上学的年龄,春节以后必须送两人到村小上学……田老大,这点学费你弟给不起,不会田家也凑不出来吧?”

    学费才几元钱,田家凑不出这钱,那还有啥脸面在村里蹦跶。

    田老三是个赖皮,那就扔田家人治,陈旺达不信田家还能反了天去!

    夏晓兰也不知道田小燕听明白没有,命运都是靠自己去改变的,有的人生下来起点就高,躺着不奋斗都能吃穿不愁。有的人为了有饭吃有学上,要自己算计,田小燕挺早熟,夏晓兰自己日子过好了,不介意帮助身边人,但不是被人道德绑架这样恶心的方式胁迫着帮忙。

    这场闹剧,以夏晓兰意志坚定,言辞犀利转移了舆论视线落幕。

    刘勇从县城买年货回来,叫上几个朋友,把田老三狠狠揍了一顿,田家欺软怕硬,知道这次不占理,还不是屁都不敢放一个,硬生生忍了。

    商量时全家都同意,事情没办成,都怪田二嫂。

    田二嫂还不敢在村子里说坏话,跑到娘家将刘芬说的一钱不值:“……不就是女儿是高考状元啊,女儿能靠得住?我看她家现在作,刘芬能找个啥样的男人!”

 【第三卷:海阔凭鱼跃】711:建筑队要招人了(2更)

    眼界有限,好像女人存在的意义,就是嫁人。

    大闺女要被人操心许个什么样的人家,离婚的中年妇女,也有人等着看热闹。

    刘芬都不这样想了,京城要开两个店够她忙的,她哪有空去想再婚的事。委屈自己嫁给田老三那种男人,刘芬恶心的连七井村都不想回了。

    “你这丫头,一个人敢去和田家吵架!”

    刘勇事后去把田老三揍了,当时刘芬她们都在家里炸过年的酥肉,于奶奶耳朵不好,收音机声音调的大,陈村长家闹了那么大动静都不知道。

    刘芬说着就要拧夏晓兰耳朵,“疼疼疼,妈您轻点,我不是去吵架的,我是去讲道理,给田家人普普法。”

    还以为现在是封建社会啊,读书人不能坏了名声,田家道德绑架,夏晓兰就要捏着鼻子把田小燕姐弟俩收下!想的倒是美,夏晓兰没打算按照田家的套路来,田小燕姐弟要仇视她不肯大发善心,不如去仇视田老三不负责,田家其他人不慈不善,夏晓兰就是要教田小燕认清楚,哪些人对姐弟俩有养育的责任。

    田家人没死绝,夏晓兰凭啥去当这个圣母。

    “真拧疼了?”

    拧耳朵的是刘芬,心疼的也是她。

    其实她怎么舍得用力,不过夏晓兰呼痛,当妈的就担心了。

    刘勇从县城回来就把田老三揍了,他对村里很有感情,游手好闲没出息的时候,左邻右舍的也帮衬过他。刘勇在外面干啥,一直是瞒着村里的,本来打算年后再开工,也从村里带几个人出去帮忙,这事儿一发生,要带谁出去,刘勇就要仔细考虑一番。

    “找陈爷爷问问意见,他还是站我们这边的。”

    夏晓兰觉得农村关系不好处,患寡不患均,大家日子都过得不好还没啥,比周围人都好了,就有人要打鬼主意了。一年总要回来那么几天,就像夏晓兰说的,还得给姥爷姥姥扫墓,二老葬在七井村,刘家的根就在这里,刘勇和刘芬能不回来么。

    刘勇点头,村里要有人从他手里挣钱,刘家是外姓人也不怕,靠他吃饭的人天然就要维护他。

    一些同村人还比较可靠,刘勇也不怕干活到一半临时不干,也算给村里人增加收入。有泥瓦匠的手艺很容易就上手,先从小工干起,再当大工。不仅刘勇省事,还能给村民增加收入。

    在刘勇手下干满一年的,到年底那个不是揣着几千块回家的?

    在农村种地一年能不能攒几百块都不一定,跟着刘勇打工不说大富大贵,三四年时间也能把新房子修好,泥砖草房到红砖瓦房,再到楼房,填饱肚子了不就是要追求更好的生活么。

    于奶奶听着收音机里的戏曲节目,脑子里也在思量。

    她之前看出来汤市长的心思,觉得很诧异,汤市长和刘芬的条件差太多,但若一定要挑一个,被乡下的癞皮狗缠上,还不如看看和汤市长有没有希望。

    刘芬就是看起来聪明了,其实还是没啥心眼,真要再找个男人,肯定对别人掏心掏肺。

    对田老三那样的癞皮狗掏心掏肺?

    女人高嫁要受委屈,低嫁就更蠢,于奶奶对刘芬耳提面命:“田家那俩个小的,要是欺负你面皮薄,对你下跪哀求什么的,你可千万别心软。被他俩缠上了,就是被田老三缠上了,你想想,以后这样的人给晓兰当继父,她的日子还要不要过了?”

    陈村长把田家按下去了,但田家想占大便宜,保不齐还要支小孩儿来缠。

    于奶奶就怕刘芬脑子糊涂。

    刘芬想想也头大,要是两个孩子噗通跪在她面前,她没有晓兰能说会道。

    但刘芬也不傻,“我一个人就不出门!”

    于奶奶气得头疼,“惹不起就躲?你还真有出息啊!”

    于奶奶心想得让汤市长知道下这里的情况,汤宏恩不疾不徐的,到底是个啥想法?

    ……

    刘勇和夏晓兰一起去请陈旺达吃团年饭,今年的团年饭还是定在除夕,除了陈旺达,还有其他人村里人,刘勇把明年要找人出去干活的事儿一说,陈旺达挺高兴:

    “你打算招多少人?”

    陈旺达就知道刘勇好像在外面搞建筑队,却不知道规模有多大。

    刘勇想了想,“10个人以内都行,出去时候的火车票我包了,不过我是给人装修房子的,就算有泥瓦匠手艺的,也要从头开始学,刚开始我只能给10块钱一天的工钱,到小工能拿13元一天,大工最高的有18元。”

    乡下的工价特别便宜,一天才几块钱。

    泥瓦匠也不可能天天有活儿干,乡下哪有那么多房子修。

    刘勇说乡下的泥瓦匠技术不行,陈旺达也能理解。到城里修高楼,和乡下盖瓦房能一样?就算从头学,刘勇都把工资给翻倍了,真要拿18元/天的大工,一个月赚的钱,靠种地得攒一年。

    陈旺达觉得夏晓兰有出息,不就是指望着能给村子带来发展吗?

    说大话都是假的,能让村里人致富才是真的。

    “阿勇,你能想到村里人,是你厚道。谁要跟你出去,你先给我说几个人,其他人我再给你问问。不过火车票不要给他们买,你这是给他们赚钱的机会,可不是欠他们的!”

    一个月几百块,难道在外面招不少人啊?

    还给买火车票,又不是刘勇求着他们去赚钱,连火车票那点钱都掏不出来,陈旺达觉得也不用出去了!

    “舅舅,您就听陈爷爷的吧。”

    夏晓兰在一旁帮腔,刘勇嘿嘿笑着点头。

    陈旺达心里有数呢,肯定要选勤快肯干活的和刘勇一起出去,反正姓田的,和田家有关系的,都不考虑。

    刘勇让陈旺达明天早点来吃饭,甥舅两个一走,陈旺达把陈大嫂叫来嘱咐了两句:“头发长见识短,没事儿做少操心刘芬的事,她再不再婚都是村里人,把人得罪狠了,你以为我这点老脸够看?”

    刘勇一请就是十个人,听那口气建筑队的规模不小。

    人家现在连田地都不种了,两家的田都让村里人种着,也不会在意那点收益,现在还知道要帮村里是有良心,是厚道。总不能刘勇厚道,村里就一直去试探人家的底线!

    陈大嫂不敢辩解,其实还是挺不服气,她给介绍的亲戚条件又不差,难道不能在刘芬面前提一提?

    就算女儿考上了华清大学,刘芬也不能骄傲成那样吧?

    “叮叮叮——”

    村委的电话响了,陈大嫂接起来一听,对面的声音咋说呢,让陈大嫂一下子就挺直了背。

    “……找夏晓兰?问她们是不是回乡过年了?是啊,我们这里是哪里,安庆县七井村啊。”

 【第三卷:海阔凭鱼跃】712:阿芬你炖个羊汤(3更)

    “找晓兰的。”

    陈大嫂挂了电话,陈旺达还奇怪,“找晓兰那丫头的,你说个话都紧张?”

    陈大嫂自己都解释不清:“就是听见对面一说话,我就忍不住紧张。”

    是个中年男音,说话其实很客气,陈大嫂就是忍不住要紧张,她完全没控制住自己,和对方说话,态度比和公公陈旺达说话还郑重。

    “那你去告诉晓兰一声,让她给人回个电话,说不定有啥急事呢。”

    好不容易有件事打断了陈旺达的念叨,陈大嫂自然溜得比兔子还快。踩着雪地走到夏晓兰家门口,恰好碰见于奶奶。

    这老太太是夏晓兰母女在商都的房东,陈大嫂就是觉得老太太有威严。

    于奶奶还记得陈大嫂呢,叫住她:“又来给阿芬说亲事?”

    陈大嫂闹了大红脸,“不是,鹏城来的电话,说找晓兰,我来叫她一声。”

    “你等等,鹏城谁来的电话?”

    “就说了姓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