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第1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给那些工人的工资就发了有6万多,包括每个人都有的100元过年红包。
李栋梁和葛剑则是另算,这俩人是刘勇的副手,让他们单独管个小工程都没问题,办事儿也尽心尽力,刘勇给两人开的是固定月工资,他俩的年终红包可要比普通工人多。
“晓兰,我想先还银行10万,欠着钱我心里不安生,老话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夏晓兰其实想说银行的钱利息那么低,当然是能用多久就用多久,不过舅舅和她观念不一样,认为欠钱不踏实,夏晓兰也没拦着。
反正账是夏晓兰亲自算的,她舅这一年,除去外面一些没收回的工程款,那也是赚了不少钱的。
【第三卷:海阔凭鱼跃】704:邀请一起过年(3更)
刘勇还能从建材店领一笔分红呢。
18%的股份,10万块,刘勇能分18000元。
建材店比装修公司先盘账,刘勇直接领分红就行。
这钱他就没存起来,准备回商都交给李凤梅,在外面跑了一年,工程上要压款,那也不至于一点现金都不往家里拿。
发完工资,刘勇和夏晓兰一起买了点东西给汤宏恩送去。
承蒙汤市长照顾,远辉才在鹏城站稳了脚跟,快过年了,给汤宏恩拜个早年也是应该。
汤宏恩这次倒是把东西收下,杜兆辉的举动小王给他汇报了,汤宏恩怕夏晓兰年轻气盛,还特意叮嘱:“你不要理他,这人很狡猾。”
“汤叔叔,我知道的。”
刘勇还怕汤宏恩不收东西,哪知这次收的格外爽快。
临出门时,小王拎了几大箱东西追上来:
“这都是单位发的,还有一些不能推辞的,领导说他一个人也吃不了,让你们带回商都去。”
原来在这里等着呢!
都是些干货,包装精美体面,重量并不压手。
夏晓兰想到汤宏恩又是一个人过年,别人都阖家团圆,汤宏恩当了市长也办不到这点,她忍不住问小王:“汤叔叔过年怎么安排的?”
小王没多想,说汤宏恩的工作从现在一直排到了大年初四。
除了除夕那晚,这个春节,汤宏恩要大年初四才算放假。
“正月初十又要上班了。”
那还是有一个星期的空隙啊?
夏晓兰想了想,又自己折返回到汤宏恩家里:“汤叔叔,你要是没有别的安排,想去商都过年吗?我们在老家修了一栋新房子,乡下没什么新鲜事,过年还挺热闹的。”
汤宏恩肯定是有安排的。
年初四他要进京拜访老领导,还有一些朋友要走动。
但夏晓兰邀请他去乡下过年,汤宏恩想了想却没直接拒绝:“你这是可怜我一个人孤零零的?心意领了,如果有时间我就来商都转一转。”
瞧见夏晓兰又冲下楼,汤宏恩哑然失笑。
孤单肯定是孤单的,越是热闹的节日,他孑然一身越发冷清。特别是春节,平时不离左右的小王和彭秘书都要回家过年,汤宏恩也会给家政放假。
他是真的一个人在过年,从前还好,今年是和亲儿子季江源重逢了,汤宏恩好像多了些软弱,开始羡慕起普通人家的烟火气息。
夏晓兰一家,就是很有烟火气息的代表,小子日过得蒸蒸日上,和她家里人处在一起,感受到的全是正面积极的能量。
……
“你和汤市长说啥了?”
刘勇随口一问,夏晓兰的回答却差点吓掉了他手里的纸箱子。
“我看他一个人留在鹏城过年挺没意思,就问问他想不想去商都过年,我们家不是修了新房子么,乡下过年多热闹。”
请汤市长去乡下老家过年?
晓兰这丫头可真敢想啊。
刘勇半天没吱声,就算赚了点钱,他还是个体户,和汤市长不是一路人。汤市长的工资可能和刘勇手里的装修工人差不多,但社会地位能一样吗?大家都是社会主义的螺丝钉,螺丝钉有大有小,起的作用也不一样啊。
刘勇又忍不住端详夏晓兰的脸,出车祸都6天了,肿是消了,擦伤的疤痕还在呢!
“你这丫头主意也太大,出了车祸谁也没告诉,看你回家怎么向你妈交待!”
夏晓兰手上的纱布也拆了,伤口结疤,纱布也不用留着,只要小心不碰到水就行。刘勇肯定是瞒不过的,建材店还有白珍珠在呢,夏晓兰老实交待,当时就被刘勇骂了一顿,不过甥舅两个忙着给算账发工资,刘勇没念叨太久,这时候是又想来了。
夏晓兰赶紧求饶:“我是真没有大碍,和你们一说,你们还不是着急?您回家可千万要和我统一口径,我伤不是出车祸,是自己骑车不小心摔的。”
刘勇哼了一声,夏晓兰知道她舅是扛不住撒娇的,最后肯定要同意,她并不是特别担心。
毕竟,刘勇的想法和她差不多,都想保护家里人。
“现在是康家和杜兆辉的事了,不过说到杜兆辉,那人和夏子毓搅合到了一起。”
杜兆辉不是个脑残,不会被夏子毓给操控着办事儿,不过夏晓兰还是和刘勇说了一声,毕竟刘勇的业务绝大部分都在鹏城。
刘勇摸摸脑袋,“这事儿可能和我有关系,我让人去给夏家人带过信,说夏大军发财了。你只瞧见夏子毓,没瞧见夏家其他人?我听说夏家人收拾东西,全来投奔夏大军了。”
夏晓兰很快就想明白刘勇的意图。
和关慧蛾一样,都是想保护她呗,给夏大军找点麻烦,让夏家人自己相互扯后腿。
“我还没瞧见过夏家其他人,不过一群吸血蚂蟥缠上来,夏大军可真要埋头苦干了。”
夏晓兰承认自己有点幸灾乐祸,那也没办法,夏大军自己乐意的呗,养全家人估计一直是夏大军的梦想,就是这个“全家人”里没包括夏晓兰和刘芬。当然,夏晓兰和刘芬现在也不需要靠夏大军养,夏晓兰没想过夏大军会醒悟,就算有朝一日被一群吸血蚂蟥给拖垮,那也是夏大军自己的选择,有多大脚就穿多大的鞋,夏晓兰一点都不同情。
夏晓兰和舅舅采购了不少东西,大包小包的拎上飞机,一个在外面求学,一个在外面做工程,离家那么久,两人都归心似箭。
飞机降落到商都机场时,李凤梅和刘芬已经在机场等了好久。
大冬天的,两人的脸都被吹皱了,刘勇跟着李凤梅先回了自己家,夏晓兰则领着东西回了于奶奶家。
“晓兰,今年过年,让你于奶奶和我们一起回乡行不?”
夏晓兰奇怪的看了刘芬一眼:“她当然要和我们一起过年啊,不然多孤单。”
去年于奶奶也孤单。
但去年母女俩和于奶奶关系也没有这么亲密,人与人之间的亲近是相处出来的,去年于奶奶还没剥下自己硬邦邦像刺猬一样的外衣,夏晓兰脑子有病才要和一个别扭老太太过年。
【第三卷:海阔凭鱼跃】705:有人要给你妈说媒(4更)
于奶奶真的没那么别扭了。
老太太分得清里外,夏晓兰说自己拿了英语竞赛的特等奖,教育部会选派她当“交换生”,于奶奶马上就听话的不行。
她指望着夏晓兰帮忙找儿子,还闹啥别捏,那可不是求人的态度!
“电视台要放那个比赛?”
“是要放,播出时间没确定。”
竞赛都那么久了,不知道电视台是怎么安排的,夏晓兰不急着在电视上亮相,刘芬却挺想看的。于奶奶劝她:“等搬到京城去住,以后再有类似的比赛你能去现场看。”
这话提醒了夏晓兰,得给什刹海的院子里买个大彩电,那会儿钱比较紧张只买了洗衣机,现在好多了。
她把建材店分到的2。5万都交给刘芬:“等到了京城,您看着添置点电器。”
现在的家电是贵,国情就是如此,夏晓兰是觉得不划算,那就能不买了?家电带给生活很大的便利,洗衣机和冰箱还有空调等,赚钱是为了过好日子,什么样才算好日子没有标准,起码买家电不会扣扣索索。
夏晓兰说到了京城要买彩电、洗衣机和冰箱,刘芬也不像以前那样碰到花钱就心疼,可以说于奶奶的洗脑功不可没。
李凤梅没多久就过来了,带着服装店的账本。
这都是夏晓兰最近看的第四本账,今天已经是腊月二十八,‘蓝凤凰’关门歇业,整个冬天的营收都在这里。
“赚了96400多元?”
“是啊,一直没分过红,可不就是有这么多么。”
今年‘蓝凤凰’的冬装真是大赚,从最开始的男款羊毛大衣,到‘蓝凤凰’批量上了自己找厂家订做的中长款鸭绒服和棉衣,赚的盆满钵满。后来商都这边一些服装厂都要抄‘蓝凤凰’的款式,等它们扒版制衣出货,冬天都过了一小半,‘蓝凤凰’拿了最大的甜头,也无所谓其他人抄不抄版了。
李凤梅显然和刘勇在家商量过,“这钱都归你,你舅舅说包括店里有5万的进货钱,也归你要。”
进货钱都拿走?
那才真是拿李凤梅当外人,只要是夏晓兰的生意伙伴,她都不会做这么绝的事。
夏晓兰给刘勇算过今年的账,知道远辉赚了不少钱,才同意要冬天的所有分红。从此‘蓝凤凰’的分店就是刘芬和李凤梅各自经营,李凤梅要想开分店也行,都是她自己的投资,她个人自负盈亏。
“你舅就知道你不会要进货的钱,他说京城的两家店,装修的尾款就不用结了。”
西单一家,秀水街后来又开一家。
两家店装修加起来都花了10万,尾款还有4万没付……这还是刘勇没赚钱的情况下。要是照原样给别人做预算,两家店加起来报价要超过12万华币。
“luna”的钱刘勇就要赚了,夏晓兰让他留足了利润点,打个折扣就行,个个都不赚钱,刘勇岂不是白忙活。
李凤梅的坚持,夏晓兰最终退让,选择不付尾款。
家里带这么多现金不可能,把钱都存到银行去,在商都买了年货就要会七井村去。路过安庆县城时候,夏晓兰有半年没回来,顺便去县一中给孙校长拜了早年。
孙校长等她好久,看见夏晓兰第一件事就说图书:
“你咋捐了这么多书?”
全是崭新的,新华书店直接送来的书,一本旧书都没有。孙校长看着书单总价,一直惦记着这事儿。学校的图书馆修好了,书还暂时没放进去,就等着夏晓兰亲自解释。
“这不做生意赚到点钱,就买了点书……校长,我现在真不穷了,给母校捐点书不算啥,谢谢您和老师们对我的照顾,我在一中没上几天课,但我永远是一中的学生。”
夏晓兰就忘不了夏家人撒泼时,那么多老师和学生站出来声援她。
她对县一中是有归宿感的,就说孙校长的“势利”,也势利的很可爱,是为了县一中教学发展的势利,就是发自内心喜欢好学生。
夏晓兰是说真心话,孙校长听到耳朵里觉得好煽情。
啊,他又想哭啊,老汪又不在,他可不能一个人干丢人事。
为了避免自己情绪激动,孙校长反复叮嘱夏晓兰以后要量力花钱,说啥对母校的感情不仅能用物质来表现,问夏晓兰能不能来学校演讲下……那得等开学后,夏晓兰哪有那个美国时间。
“校长,您看我现在就是华清一个普通的学生,还没取得什么成就,演讲的事以后再说?”
夏晓兰的大学生活也算多姿多彩,她不愿意讲,孙校长颇为遗憾,只有自己抓着夏晓兰问,等面对县一中师生时,孙校长又有了新的谈资。
在县一中耽误了点时间,等夏晓兰一行人回到七井村时,已经是傍晚。
刘勇瞧着夏晓兰家盖得新房子,心里痒痒,觉得自己家也可以照着盖一个,李凤梅没同意:“一年到头,就春节时回来几天,盖个房子空着干啥?”
在京城也买了院子,李凤梅不是特别想显摆了,以前是想证明给那些人看,她家日子会变好,她挑的男人也不差!
现在真过好了,李凤梅觉得没较劲儿的必要。
大家都没啥钱,就她家炫富,李凤梅心里不踏实。
夏晓兰竖起大拇指:“舅妈说的是正理,闷声发大财才对。”
和乡里乡亲的日子比起来,夏晓兰母女和刘勇一家的生活已经很优渥,去年回乡刘勇就小小炫耀过,在没有更大的本事,能帮助全村人致富前,夏晓兰认为有必要低调。
回家就是大扫除,左邻右舍都来帮忙,两家的屋子都很快打扫出来,瞧见陈大嫂,夏晓兰才问了句:“婶子,咋没看见陈庆哥?”
“婶子还想问问你呢,陈庆在京城是咋回事,大学生忙的都不回来过年,他拍电报来说寒假要跟着老师搞什么活动,这孩子真是……”
陈大嫂抱怨了一大通,夏晓兰觉得陈庆真是太拼了,说起来居然有半年没和陈庆打照面了,连去对外经贸大学考试都没碰见,真是各种不巧。
陈大嫂一双眼睛不停往屋里瞅,“你妈呢?婶子先和你说一声,这个年肯定有要上门来给你妈做媒的,你妈要再婚,你同意不?”
【第三卷:海阔凭鱼跃】706:春节不宁(1更)
陈大嫂这话问的稀罕。
别管是离婚还是丧夫,老话都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拦不住,给刘芬做媒不必问夏晓兰的意见——华国的传统从来是孩子的婚姻要听父母意见,没见反着来的。
但现在跑步进入新时代了,传统也该变一变啦,夏晓兰家情况和别人不一样,谁叫她是高考状元,这个女儿就相当于别人家的儿子,陈大嫂肯定要和夏晓兰提前通一通气。
村里人都以为夏晓兰家的新房子是靠刘勇帮扶修的。
夏晓兰这个高考状元,只怕还要等几年才有出息,这样一来,她们觉得夏晓兰能做家里一半的主。
夏晓兰本人是想当支持刘芬再婚的。
也不局限于城里人还是乡下人,有没有钱无所谓,要图人品好,对刘芬好。
陈大嫂的问话,夏晓兰还没点头呢,李凤梅听到动静跑过来:“嫂子,你咋和晓兰说这些!走,我们屋里说话去。”
李凤梅大概知道夏晓兰是咋想的,没给夏晓兰有机会回答。
李凤梅觉得外甥女虽然在农村长大,好像不太了解农村的环境,就说村子里有达叔压着,明面上比较团结,没啥大矛盾,那私底下的计较也不少。夏晓兰要是敢说条件无所谓,明天就有很多人把各种歪瓜裂枣的男人往家里带!
小姑子条件咋样,外人不晓得李凤梅却很清楚。
都离过一次婚,要不就别找,要找就找个好的,找一个不合适的,刘芬还不如继续守着女儿过,母女俩不缺钱不缺房,日子过得可舒坦了——真要在乡下找一个还挺麻烦,过完年刘芬要去京城开店,在京城也是有房子的,以后顶多一年回一次老家,还把相亲的男人带去京城?
带一个去,万一对方是丧偶的,除了没老婆,还上有老下有小,拖家带口去京城?
别逗了,这才是给夏晓兰添麻烦。
李凤梅把陈大嫂拽进屋里去,说了半天话陈大嫂才出来,夏晓兰留她吃晚饭都不肯。夏晓兰觉得陈大嫂的脸色不太好,“陈婶娘是咋回事?”
“没啥事儿啊!”
李凤梅一脸无辜。
刘芬这个老黄牛回老家也闲不住到处收拾,一点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于奶奶放下饭碗啧啧两声,“大过年的,跑别人家里掉脸子,不愧是村长家的媳妇。”
过年都是高高兴兴的,于奶奶就觉得陈大嫂有毛病。她听说陈村长帮了夏晓兰和刘芬不少,夏晓兰最记情的一个人,只怕别人帮她三分,她会还七分,绝不会让村长家吃亏。
如果是这样,陈大嫂就挺不知道好歹的,敢情给刘芬说亲事,在李凤梅那里被拒绝了,还掉脸子啊?
今天收拾屋子就够累的,刘勇家也没开火,一墙之隔,全在夏晓兰家吃饭。
刘勇端着碗左右看看,好像大家都知道发生了啥事儿,只有他和阿芬不晓得呢!
“都吃饭,吃完了说。”
肉是从城里带回来的,土豆萝卜这样的蔬菜是左邻右舍送的。
刘勇准备明天去县城转一圈,年货还不太够,安庆县不知道还能不能买到肉,要不行只能在村里买点鸡鸭鹅等家禽对付着。
“不是还有汤叔叔送的海鲜干货吗?过年吃那个也行。”
也对,还有汤市长送的干货,到了商都夏晓兰就把东西分成两份了。李凤梅为难:“我不会做那些东西……”
刘芬也不会做。
豫南是中原地区,本来也不产海鲜,乡下的农民对海鲜的唯一认知就是“海带”,要不是跟着夏晓兰进城生活,谁都没吃过海鲜。
吃过也没用,会吃不会做,特别是干货,她们不知道怎么泡发处理。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幸好还有于奶奶在,水里游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于奶奶没吃过的大概不多。
“这干鲍还行,现在先用干净水泡着,一天换两次水,到了除夕晚上差不多能用了。”
鲍鱼怎么做,海参怎么做,于奶奶都能说得头头是道。
夏晓兰就不行了,让她尝味道还差不多。
吃饭完,把干货泡上,一家人就能坐下来围着火炉闲聊。从省城到乡下,折腾了半天,刘子涛年纪小吃了饭就睡觉去了,醒着的人都能听李凤梅说的话题,她张口就直截了当:
“阿芬,今天陈大嫂是来做媒的,你想过自己以后要找个啥样的男人不?”
刘芬毫无心理准备,一下就被李凤梅给问的愣住了。
找男人?
她为啥要找男人,晓兰到哪里,她跟到哪里。她不像以前那样没用,现在能帮晓兰的忙,开店啥的她也在学。以后晓兰结婚生子,她在身边才能照顾着,刘芬从来没想过要和女儿长久分开。
再婚,那就是嫁到了别的男人家。
那还咋照顾她闺女!
“大嫂,我、我没准备再找……”
她有点惊慌,怕晓兰乱想,扭头却见夏晓兰眼神澄清,笑着看她。刘芬慌张的心一下子平复了,她知道晓兰不会嫌她是累赘,就算她不打算再嫁,也还有闺女能依靠。
刘勇也觉得,找不找男人啥的,不是个事儿。
“陈大嫂没事儿做啥媒。”
刘勇嘀咕,这乡下有啥好对象,再找个夏大军那样的,简直能气死。别说他外甥女厉害,小妹阿芬也比从前能干,就算这母女俩生活有困难,刘勇也能帮忙。
要不是阿芬自己乐意嫁人,刘勇是支持刘芬一个人过的。
全家人的想法算是达成了一致,陈大嫂来说亲的男人是啥条件,李凤梅都没说。既然刘芬现在没那个想法,拒绝陈大嫂就行了。
晚上睡觉前,于奶奶拉住夏晓兰:
“陈村长的儿媳是个打前哨的,她说的亲事你们不喜欢,不晓得还有多少人要上门。”
夏晓兰听得无语,“说我妈还不想再婚都不行?”
这回乡过个年还不安生,夏晓兰希望于奶奶说的情况千万不要有。第二天一早,她就知道自己错了,姜还是老的辣,从吃早饭起,就有人来了。
夏晓兰还在和刘芬说大河村看牛棚的老王头,人人都鄙视母女俩的时候,老王头借了电筒给她们去芦苇荡找野鸭蛋。现在母女俩经济宽裕,趁着过年给老王头送点米面油粮过去。
“阿芬,你在家呢?”
夏晓兰不太认识说话的女人,听见刘芬叫嫂子,她就只叫婶娘准没错。
就是这婶娘说的话,有点不太中听。
【第三卷:海阔凭鱼跃】707:我家不是垃圾站(2更)
这女人是来做媒的。
她笑眯眯的把刘芬扯到屋里,摆明了不让夏晓兰听。
还神秘兮兮关上了门,搞得夏晓兰很无语。
于奶奶就不怕对付这样的人,穿着厚棉衣,守着炉子一边烧水泡茶喝,一边剥瓜子吃,还拉夏晓兰坐下一起听。
听了半天,只听见什么“弟弟”和“孩子”之类的,夏晓兰讪讪而笑:“修房子时,做了点隔音处理。”
于奶奶瞪了她一眼,难怪她偷听失败。
于奶奶也不做无用功了,把瓜子壳清理干净,揣着手回房听收音机去了。刘勇家之前买的彩电笨重,总不能过年回村住几天还把彩电给搬回来,那才是真的显摆。但带俩收音机回来还是行的,不用安装天线,随时随地都能听。
李凤梅在家做了炸丸子,端着碗来给夏晓兰尝。
“你站在门口干啥,天怪冷的。”
夏晓兰指了指屋里,“陈婶娘不是唯一的。”
这是又来一个说亲事的?
陈大嫂昨天说的那人,李凤梅都瞧不上对方的条件,今天来说的多半也没谱。
她性格比较泼辣,也很舍得下面子,把一碗炸丸子交给夏晓兰,推门就进去。
“阿芬,有啥话大白天要关着门说?”
听见嫂子的声音,刘芬松了口气。这人一开口,刘芬就拒绝了,说自己不打算再婚,对方就像听不懂一样,没把刘芬的拒绝当回事。
“你还年轻,咋可能不嫁?”
语气里隐隐有妒意。
刘芬和刚离婚回娘家那会儿比,是模样大变,那时候不到40岁却很显老。现在年龄还长了快2岁,偏偏越活越年轻。农村妇女比较操劳,顶着日头都要下地干活,顶多带个草帽,防晒和保养她们都没那概念,当然也没条件保养,所以也不仅是当初的刘芬显老,农村里普遍都是这情况。
没有谁是晒不黑的,白种人晒日光浴还能“美黑”,要是晒不黑她们穿比基尼跑沙滩上晒什么!
毫无防御在阳光下暴晒,变黑、长皱纹,长斑都是肯定的。
刘芬在夏家的日子,过得比一般农妇还惨些,自然就更黑瘦干瘪。
一年半的时间过去,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夏晓兰强硬给刘芬各种保养,她整个人都大变样。刘家的皮肤其实天生比较白,刘芬和刘勇是晒的。不晒太阳,慢慢就能养回来,赶不上夏晓兰吧,刘芬现在瞧着比其他农村妇女强。
脸上的黄气没有,有的是红润。
怕皮肤被吹皱,早上洗了脸肯定要抹点雪花膏。
昨天打扫了卫生,今天就不用穿旧衣服,家里就是做服装生意的,真是不缺新衣服穿。刘芬以前瘦的过分,现在身上长了肉穿m码正合适。穿着打扮和样貌,瞧着都是妥妥的城里人。
这才多久呢,靠着娘家大哥就发达成这样?
同为女人,日子过得不如刘芬的,就会嫉妒。扯着刘芬进了屋,把家里的小叔子卖力推销给刘芬,说刘芬母女没有立门户的,她家小叔子愿意上门入赘。
“你大哥给修的房子怪好看的,就是不太中用,等我小叔子搬进来,院子里再加盖两个棚子养猪养牛都行,再不行养点鸡鸭,那么大个院子空着可不行!”
陈旺达给批的宅基地大,夏晓兰和龚洋设计方案时要有留白的美,房子没有把宅基地修满,空出来的院子是造了点景的。
刘芬张张嘴,一句话都没来得及说,对方自己安排的很起劲。
刘芬是经过审美训练的,夏晓兰的主要目的是让刘芬和李凤梅能对服装有鉴别审美能力,但美学这玩意儿本来就是互通的,一个女人能搭配出好点的衣服,她对家居环境的审美也不至于太差……这房子修建的干净好看,能在院子里养猪?
对方的嘴一开一合,说的每句话刘芬都不同意。
说到男人还有两个孩子,要带过来一起住。
“晓兰不是在京城上大学?正好有俩孩子在你身边陪着尽孝,你们结婚后要想再生一个也行。”
刘芬终于回过神来,她为啥要让别人的孩子尽孝,她有自己的女儿!等等,她又没说要嫁给对方的小叔子,话咋就说的这么远了。
“我不同意。”
女人脸色马上变了,“两个孩子能吃多少粮食,阿芬你咋没有同情心,不同意我小叔子带孩子过来?”
话说到这里,恰好李凤梅推门进来。
“谁要带孩子来?”
李凤梅拿眼睛把女人上下打量,“田二嫂子,你说要带谁的孩子来?”
田二嫂知道刘芬性情软,李凤梅性格却泼,态度就没有刚才那么理直气壮。但转念一想,刘芬是离婚的女人,别的男人都不要她,她家小叔子不嫌弃,刘家也该感恩戴德。
田二嫂把自己给说服了,她平常就是兼职做媒的,这种时候嘴皮子翻的快,把刚才对刘芬讲的屁话又美化了一翻,还问李凤梅:
“你说是不是这理?”
李凤梅气得七窍生烟,“你小叔子?带俩拖油瓶我先不说,他老婆是咋回娘家的,你欺负阿芬不懂,难道我也不晓得?烂酒鬼,打老婆,这样的废物男人,你好意思跑来我家说亲?”
“他说了以后都改,他以前的老婆不听话才挨打,阿芬脾气这么好,两人肯定和睦。凤梅,你这话就不对了啊,两个孩子又吃不了多少,都说你家在城里赚大钱了,咋还这样小气?”
不听话才挨打,要想不挨打,就得乖乖听话。
这样的歪理,糊弄以前的刘芬还行,现在刘芬长见识了,气得脸通红:“田二嫂子,你回去吧,这门亲事我不可能同意!”
田二嫂脸皱着,“你为啥不同意?”
夏晓兰抬脚走进来,“因为我家不是垃圾站,不收垃圾呗。”
田二嫂半天才琢磨过来,这是骂她小叔子是垃圾?她也承认小叔子不算个好东西,要不老婆都跑了几年,一直找不到新人,一听酗酒打女人,家里还有俩个半大孩子,条件再差的女人也吓跑了。
田二嫂有点怕夏晓兰,她要和高考状元吵架,达叔肯定要削她。
“阿芬,我说的话你再考虑下,家里没个男人日子过不下去,你大哥还能照应你一辈子呐?”
田二嫂说着看了一眼李凤梅,意思是大哥是亲的,嫂子却是外人,刘勇总给刘芬和夏晓兰花钱,李凤梅肯定有意见。
【第三卷:海阔凭鱼跃】708:吃绝户(3更)
“田婶娘,我妈就是不再婚,我这个当女儿也能照顾她一辈子,我们家的事就不劳烦婶娘费心了,家家都要准备年货也挺忙的,我们就不留你吃午饭了。”
夏晓兰指了指大门口反向,直接下了逐客令。
田二嫂是真舍不得夏晓兰家的条件,母女俩在村里分了田,两个女人占的宅基地这么大,还盖起了新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