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七零年代福星高照-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妈,我姥姥叫我来接人,三舅,三舅妈,乖宝呢?”十四岁的郑建民现在个子老高了,得有一米七,个子高高瘦瘦的,模样有七分像陈小凤,眉宇中带着些淡淡的英气。
“一进门就问乖宝,你都多久没看见三舅三舅妈了,怎么就不能跟人好好说说话。”
郑建民一点都不客气:“三舅三舅妈不是在客厅里面坐着呢,你们是不是把乖宝留在京市不带她回来了,我怎么没看见她,我听人说你们要把乖宝送去京市念书,再也不让她回来了。”
按说这个年纪的大男孩子都喜欢找男孩子玩,再不济也会谈小女朋友的,但是郑建民就喜欢乖宝,这次过年回姥姥家结果乖宝去了京市,他老大不愿意了。
“胡说,这些话谁跟你讲的,别在你姥姥面前讲这种话来,她会伤心的。”
“大家都这样讲,他们说三舅妈就是京市人,迟早要回京市去的,咱们大河村是个小地方,三舅妈都施展不开拳脚。”
陈小凤气得要揍她。
刚好这个时候陈檬听到动静醒来了,擦着眼睛从卧室里面走了出来,看见了郑建民,打着呵欠往肖敏身上靠着,叫了一声“建民哥哥”。
郑建民看见她就好高兴了,要拉着陈檬去下面玩。
陈檬困的要命,刚才就是被郑建民大着嗓子给弄醒来的,现在还想睡觉,不过一双眼睛迷登登的睁开着,不知道在看哪里,样子可爱的要命。
郑建民从小就希望有一个妹妹,像乖宝这样可爱的妹妹。
郑建民这吹着冷风回来就是要接妹妹的,而且他很快就要回去,不过没有关系,他最最喜欢的妹妹回家了,他当然也要来接一接的。
甚至于因为太喜欢妹妹,郑建民都提议了妈妈好几次,要妈妈也生一个妹妹,不过这都是小时候的事情了,长大以后郑建民倒是没有要求过妈妈生妹妹,不过独生子女加上城市子女太孤单了。
这种孤单陈檬不曾有,这是因为她从小生活在农村,家里有三个姐姐两个哥哥,她是备受宠爱的小妹妹。
一家人就这样开开心心的坐着拖拉机回来,陈檬倒是醒来了,不过因为路上冷冷热热的,有些感冒,于是靠着肖敏在休息,一张水濛濛的大眼睛迷瞪瞪的睁开着,好像在想些什么。
她觉得自己好像失去了什么……
回到了村里的日子还是跟以前一样,没想到赵菊也在家里,这回她倒是不怎么说话,样子带着一些腼腆。
不同的还有两个孩子,狗蛋毛蛋现在是有妈妈的孩子了,出门都带着几分神气的模样,狗蛋甚至都不像以前怯懦了。
这当然是好事,现在陈家人在村子里开了这么多厂子,附近好几个村子的人都在这里干活,要是赵家的人想来闹事,也要看看大河村的村民同意不同意的。
陈老太太自然抱着乖宝左瞧瞧,右看看,怎么看都看不腻,“乖孙乖孙”的叫个没完。
陈檬当然也想奶奶了,抱着奶奶就亲个没完没了。
这孩子越长大,眉眼就越是像妈妈,怎么看怎么都是水灵灵的样貌,寻常孩子哪怕再好看,长到一定阶段的时候都会“走样”些许,但是陈檬完全不会,她的样子越长开竟然越漂亮。
小陈檬现在还在感冒着呢,看到什么都没有力气一样,依偎在奶奶身边一言不发,看着更叫人心疼了。
陈老太太宝贝心肝的叫了半天,就说陈檬是水土不服,还是待在咱们大河村好。
陈檬也乖乖的往陈老太太腿上虚借着力坐着,跟小时候一样,搂着陈老太的脖子亲奶奶一口 ,这种亲昵的姿势是跟方慧茹学来的,方老师洋气,尽整出来一些洋气玩意儿,可把陈老太给乐坏了。
肖敏这一路上都在跟他们讲的京市见闻,回去以后又重新讲了一遍,当讲到乖宝去拍电视剧的时候,陈老太抚掌大笑:“哎呀呀,我这个孙女真是了不得的,你看看多少人才能出来一个能拍电视的啊,偏偏她可以她行,不过那也要我乖孙女长得好看才行啊,你看看我们乖宝,以前大家都说像年画里面的娃娃,现在看看,以后要上电视当小明星,说不定以后真有人请我们乖宝去拍年画呢。”
她管海报还叫年画。
肖敏真的带来了剧组给陈檬做的两张海报,一张是她个人照,一张是她跟孟年在一起拍的照片,当时剧组的人找了相熟的广告公司赶了功夫才做出来的,陈檬的单人照拍出来送给她好几张,算是在剧组拍戏的纪念品,当时方慧茹看到了就很喜欢,留下来两张,肖敏带回来了三张,卷了放在箱子里面,竟然一点都没有损坏。
剧组里面的摄影都是全能型人才,拍出来的照片真比外面卖的海报都好看,陈老太太抱着海报稀罕的不行了:“我就说咱们乖宝运气好,有贵人运,你瞧瞧当年小军多凶险,乖宝出生都能逢凶化吉了。”
一打开这个话茬子,未免又提到苏瑾这回事。
陈大嫂说道:“想不到世界上竟然有这么坏的人,我以前觉得汪四姐,赵兰这种当后妈的是顶了天的坏人了,没想到还有比她们更坏的,亲爹竟然能够做到这种地步,真是不容易。”
赵菊不说话,这次回来她倒是收敛了很多,连什么时候复婚都不问直接就住陈家了。
当然陈二哥也没有不复婚的意思,他也觉得赵菊是不是也要观察他,毕竟人家现在也是半个国家干部。
以前赵家人还想去找赵菊麻烦,又想找她要点油水出来,赵菊也是烦不胜烦,因此每次回来看孩子都是偷偷摸摸的,现在倒好了,事情没有她想象中的那么艰难,反而赵家人现在都不敢找她了。
“来来,给你们都带了东西,大嫂二嫂的洗发膏、护发素、护手霜跟擦脸霜,孩子们一人一副毛线手套,爹娘两人一人一身衣服,您看看合适不合适?”
赵菊愣了愣:“我也有。”她讪讪的,有些不太好意思,她来这里住也不是谁都知道的啊,怎么肖敏还给她带东西了。
陈大嫂有的东西,赵菊当然一样也有一份,以前她挺在意这些的,有些小心眼,虽然离婚以后整个人都变了好多,但是不确定这病会不会复发啊。
另外还给孩子们带来了一些很少见到的吃食,大家领到了吃的东西,欢欢喜喜的一边吃一边跟陈檬讲着话,姐妹几个好久没有在一起玩,凑在一起唧唧喳喳起来就是没完,另外肖敏还从省城批发市场给女孩子们一人买了一条健美裤,男孩子一人一条牛仔的喇叭裤,这裤子她厂子里面可做不出来。
另外给陈老太太金镯子的时候,她老人家大吸一口凉气,这玩意儿真的能带?
这该多贵啊,这东西可是旧社会大地主的老婆才待得起的东西!
一家人都盯着金镯子看个没完,真是大,还是从京市买回来的,这么粗这么大一个金镯子呢,得多少钱?
肖敏自己都没有舍得买金镯子,她买的金耳环金戒指金项链,加起来都没有一个金镯子那么重,看来是把老太太放在心上了呢。
大家都打趣儿媳妇好,老太太有福气云云,反正家里没有外人,老太太也不避讳这些,拿着这些金器瞧个没完,这在以前旧社会,可是地主婆才带的起的东西,她年轻的时候就想要个银镯子就好,银镯子前几年肖敏倒是送了她一个,她一直都带着呢,这辈子能带上一个银镯子,入土都能心安了。
谁知道这辈子还能看到金子!
陈老太太不带:“我一个干活的人,要这么大一个金镯子做什么,你别给我这种东西。”心里欢喜的不行,儿媳妇出远门都想着她呢。
又看见肖敏自己都只买了金耳环和金项链金戒指那些,于是说:“不然你把那副耳环给我得了,我有耳洞你没有,金镯子你自己带。”她想着金镯子始终太招眼,一个老太太带出去怕被人盯上,要是不要肖敏点东西,她必然心里不舒服,左右权衡一下觉得金耳环不错,肖敏没有耳洞,她拿着金耳环也不合适。
肖敏说:“不然耳环也给您,手镯也给您带着。”
陈老太太左右就是不要:“我一个老太太,带着金镯子多招眼,人家只会说我为老不尊,农村人都讲究个低调,别人连金戒子都没有呢,你是年轻人了,你带着合适,我有这个银镯子也就不错。”
一直不出声的陈老爷子也说:“这个你带着好,你年轻也带着好看,你妈妈带着出去别人会笑话她的。”
陈老太太坚持不要,陈大嫂便说:“我看娘看着耳环也好看,她以前一直都说想要个金耳环,你两换换也好。”真是日子越过越好了,金耳环这样的“奢侈品”也能买得起待得上了。
陈老太太大户心疼钱,这也买,那也买,出去的时候不知道带了多少钱就这样被败光了。
肖敏还没说买房子的事情,老人家不知道她的家底,看到一堆雪花膏金首饰,就开始心疼钱。
这些年来肖敏的那几个厂子没有大的风险,只出不进,就连县里面的国营厂也比不上肖敏几个厂子的现金流。
不管在哪个年代,有现金流的厂子才能良性循环下去。
第148章
忙完了这些,肖敏的主要目标都在办县里面的专卖店的事情,她最近又在县里面最好的地段买了个门面,想专门卖自家的衣服,门面最近装修,她也经常得去看一下。
原本在家里帮忙的沈间,因为学校要开学的关系,最近也不能兼顾上厂子里面的事情,她又重新回到脚不沾地的时候了。
看着肖敏每天都得从县城往返家里,每天到家里都已经晚上七八点了,陈小军看着心疼,便跟她商量干脆搬到县城住的事情。
“搬到县城去住,那你们怎么办?”
“我可以买个摩托车,跟你一起住县城去,摩托车快,去县城也才十几分钟,至于乖宝就转到县城小学去读吧,我姐应该能弄到县城一完小的入读资格,教点借读费就行,县城的教学质量好,乖宝不是一直想学个钢琴,唱歌什么的,找老师也比较方便。”
至于为什么不提给肖敏买个摩托车让她来回跑,那是陈小军心疼她,现在的摩托车一般也都是男式的,肖敏一个女的驾驭不了。
“这样说也对,我现在在学校的工作也不多了,如果搬到县城去,就把学校的职务给辞了吧。”
“学校的工作也上了正轨,之前你一直干着无非也就是怕学校那边一时半会离不开你,这都多少年了,学校那边的事情也该交接一下,学校那边的事情少了你的事也会少一些。 ”肖敏正好也是这样想的,她现在压根就没有精力去管学校的事情。
“这样也行,养猪场跟饲料厂那边的事情我都想交给哥哥管,制衣厂那边主要是盯质量,大嫂给我管着就行,大方向我把握一下,现在我的任务是打开市场,管好县城这边的销售工作,你觉得怎么样?”
陈小军觉得也还行。
搬家的事情就这样提到了议事日程上面来。
陈老太太听说儿子媳妇要搬走,各种不舍得,但是孩子们的事业重心也渐渐往城里面偏移,老人家自然希望孩子们好,即便是再舍不得,也不会拖孩子们的后腿。
孩子们到了初中就要来县城读书,家里就只剩下来在县城读书的狗蛋、爱妮跟陈檬,然后现在陈檬也要走,老太太未免觉得寂寞一些。
陈檬当然是舍不得大河村小学的,她从小就在大河村生活,而且在村里面的生活也习惯了。
这个时候看见奶奶舍不得,她就更不想走了。
这个时候肖敏也说:“孙老师让你回来以后挑一门才艺学学,如果以后你对拍戏感兴趣的话,要有才艺才能考相关的学校,当然我也不是很支持你去搞什么艺术创造,这些东西当做爱好就行,但是我看孟年学了声乐就很不错,你到了县城里面也可以找老师学一两样乐器,或者是舞蹈,在村子里面,你想要学什么东西连老师都找不到的。”
一想到孙奇老师的叮嘱跟教导,陈檬就说不出话来,孙老师说表演是一门艺术,但是你的目光不仅仅局限于表演,还应该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出来,以前她住在村里面,能接触到的东西有限,自然不知道老师说的话是什么意思,现在总算明白老师这样叮嘱的苦心 ,于是也不太抗拒搬家这回事了。
县城的房子和学校都不太好安排,整个县城只有两所完小,只接受城镇居民的孩子来上学,当然也不是没有特例,学校需要创收,自然也会接受一些能交得起借读费的孩子来学校念书,这个陈小凤找找关系,就轻松搞定了一完小的学位。
至于房子是赵菊拖人找的,她在县城上班上了这么多年,多少有些关系人脉,刚好她一个朋友换了个房子,打算把原来的房子出租出去,地点也挺好的刚好在一完小附近,县城不大去哪里都方便,搬家搬到县城里面倒是不错的决定。
搬家这事儿在大河村算是大事情,知道肖敏要搬到县城里去,大河村的定海神针要走的消息迅速给传开了。
而陈湘南所在的新风制衣厂知道肖敏现在不去寻找下一批订单,而是全力在做专卖店的事情,现在到处在笑话肖敏呢,风言风语的传到了大河村未免变了味道,大家都觉得肖敏的制衣厂是不是不行了,一旦制衣厂不行,厂里面那么多员工的生计就成了问题,总不能叫她们再回去种地。
但凡拿过几年工资,就不会想要回去种地,种地的那种辛苦跟收获实在是不成正比,再说以往的苦日子,谁都不想再过了。
制衣厂顿时陷入到一片恐慌之中,以前大家都觉得制衣厂要比养殖场饲料厂干净轻松,都想要往制衣厂挤,现在不断传来有人想要调到养猪场的消息,还有一些女工甚至都在打听新风制衣厂那边有没有在招人的消息。
这个时候又传出来了新风制衣厂在招人的消息,不少工人都蠢蠢欲动。
工人是厂子里面的根本,好些工人都是在制衣厂做了好多年的,技术好、对厂里的流程也熟悉,要是工人一旦出现松动,招新人培养起来,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肖敏培养一批熟练的工人是费了不少功夫的。
新风厂现在的野心倒是很明显,什么都是比照着肖敏的厂子,甚至连陈湘南也挖了过去,现在厂里面风言风语,有人说肖敏的厂子是不是不行了。
这个时期是毕竟阶段,经过这次出去她算是了结了跟着国营单位干是比较稳定,但是人家倒你也要跟着倒,谁也不知道国营厂这种落后的模式能够持续到多久。
随着时间越长,肖敏的担心便越多。
陈大嫂把这个情况跟肖敏说了。
“厂里面的人有这种心里很正常,现在短期内单子是会少一点,也是厂子里面业务调整的阶段,要是大家人心不稳,我的后方就得不到保证,这事儿是谁起的头?”
陈大嫂在肖敏对面坐下,哧了一声:“还能是谁起的头,陈湘南呗,她记恨你当时不让她当班长,还开除她,回头就去了新风制衣厂,不仅去了那边,还把咱们好几个设计图跟成本也偷了过去,说不定这人要走的时候就想好要给自己留这么一条后路了,我现在怀疑,村里面的流言跟新风制衣厂在招人的消息,就是陈湘南的娘在村里面传出来的。”
肖敏点点头:“我也猜到了,你去厂里通知一下今天晚上开一个短会。”
陈大嫂就知道肖敏也猜到了,制衣厂女工有这样的顾虑是很正常的,单子减少以后,肖敏的厂子里面确实也减少了订单的数量,工人们靠着计件拿工资,现在单子做的少了,直接就影响到她们的收入,人心都是不足的,最最开始的时候大家进厂干活,就想着能轻松点,挣的钱跟种地差不多就行了,随着收入越来越高大家的心也不仅仅局限于这里了。
肖敏觉得有必要跟员工说明一下情况,如果有人真的想要走,她也不用留住她们,制衣厂从来就不需要不用心干活的员工!
员工大会就在制衣厂的车间举行,肖敏还是跟往常一样,让大家以茶话会的形式坐在一起,唠唠嗑、聊聊天,但这个时候,谁也不敢拿肖敏当普通的农村妇女看待,她是提供给大河村七百多口人生计的财神爷,在过去的七年里,带给大河村变化的那个人。
从工人们见到肖敏的那一刻起,心里那种忐忑不安和彷徨,都消失不见了。
“我知道这段时间厂子里面在改革,在转型,让大家伙觉得不安,甚至有人起了要离开厂子的想法,我说的对不对?”
附近鸦雀无声,是有人想要走,但是也有不少支持肖敏的声音,这些年服装厂带给大家不少希望,也让不少家庭妇女在家里的地位一下子提了起来,肖敏从来就不是自己默默赚钱,不管大家的性子。
她这一开口,其实大家也有很多话想要问她,村里面有留言说肖老师要去京市了,如果肖老师去了京市,制衣厂到底是办还是不办?
这个时候新风厂传来要招人的消息,对于工人们来说是莫大的诱惑。
见肖敏开口,人群里面几个胆子大一些的妇人也蠢蠢欲动,其中一个嫂子跟肖敏也算是比较熟,索性开门见山的说:“现在厂子里面单子在减少,大家都知道春季的订单跟校服订单都被新风厂给截走了,我们也是要吃一口饭,现在新风厂在招人,我们也在犹豫去还是不去,您也知道我们跟着您干了那么多年,心理上还是偏向在咱们村子自己的厂子里面干的,您就说句准话,咱们制衣厂以后还有活路吗?”
她这一开口人群里面就炸开了锅,有几个跟陈湘南关系比较好的,也是拿了陈湘南好处的就在人群里面起哄:“她当然不会说自己厂子不行了,但是谁都知道现在不行了,厂子里面没有订单,要怎么活下来,反正咱们只是个干活的,在哪里不是干活,新风厂离咱们村子不是很远,骑车也就是十几分钟就能到了。”
肖敏一眼就认出来了讲话的人是陈湘南的堂姐陈梅梅,她点点头:“好,陈梅梅你想去新风厂也可以,今天就可以辞工 ,这个月的工资我多补贴你十块钱,今天有要辞工的,今天就可以走,剩下来的好好干,我肖敏一定不会亏待你们。”
跟这些工人讲发展讲愿景都没有用,她们只是最寻常的农村妇女,看到的也只是眼前的利益,你要是跟她们说私营企业的改革路线,这帮人准保以为你是吃饱了撑的。
肖敏虽然人不在厂里面天天待着,但是厂子里面的动向她未必不清楚,这个陈梅梅跟陈湘南的关系最好,陈湘南出走到了新风厂想必也许诺了她不少好处,所以这段时间陈梅梅也很卖力的给新风厂宣传,左一句右一句都是说陈湘南在新风厂的好,不少工人也因此动了心,想要转去新风厂。
这个时候先把陈梅梅在众人面前给拔掉了根,就会有震慑那些想走的人的作用。
陈梅梅先是一愣,很快就明白了自己陷入了一种什么样的处境之中,不免暗暗焦急。
肖敏这是什么意思,要她现在就走,她怎么能现在走呢,新风厂那边要她过来做班长,但是条件要她带过来十个工人,现在明显大家还在观望的时候,肖敏就直接让她走人了!
她在工厂还没有拉到足够多的人呢,如果离开了厂子,再想要在这么多人中间蛊惑人心,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肖敏这个人能力非常强,她很容易得到旁人的信任。
处理了陈梅梅,肖敏再一次问:“厂里这种情况只是暂时的,我敢跟你们保证,用不了几个月大家又会忙起来,到时候活多的你们都干不完,当然这个时候有没有人想要走,如果要走,我还是能够补贴的,今天不提,以后就没有这个补贴了,后面再要走,就按照正常的离职手续来办理,还有谁想要走的?”
第149章
按照一般人正常的心里上来说,如果下定了决心要离开,今天离开是最合适的,毕竟还有补贴了十块钱,今天不走的那些,后面因为痛惜了补贴,也不会轻易提出来要离开。
另外她还有一个意思需要表达,她手里还能拿得出来钱来补贴,那个阔气而又豁达的肖老板还在,她底气十足。
人群中响起来一个声音:“我不走,我从厂子开始办的时候就在厂子里面干了,以前跟着肖老师,以后我还要跟着肖老师,除非肖老师不让我干了,那我就不干了,我也不会怨恨您。
你们大家仔细想想,以前我们女人在家里的地位是怎么样 ,现在又是怎么样的,以前男人在外面种地挣口粮,女人没有什么地位,咱们在家里吃饭都不让上桌,现在呢,咱们才是家里挣钱的主力,是谁给咱们这个机会的,是肖老师给咱们这个机会让咱们在家里说话有地位,我死也不离开厂子,除非肖老师不要我干了,或者厂子真的干不下去了我再走。”
这一席话是事实,也是很多人的心声,当年确实是肖敏办厂,让好多在家里处于二等公民地位的女人一下子有了地位,也在家里有了话语权,这个影响可不一般,以前爷们下了工就聚在一起聊聊天,侃侃大地,现在女人要在外面赚钱,有时候还要上夜班,爷们也开始心疼起女人来了,也可以说爷们都不敢惹家里的“顶梁柱”们。
现在大河村经常还能看见爷们儿带娃,无他,女人有了经济地位,才有了家庭地位。
这些跟肖敏这些年在大河村的影响也有关系,女人都能当村干部,当校长,现在谁不说一句,你要是看不起女人,就别在肖老师的厂子里面打工啊。
只要这一句说出来,谁敢看不起女人啊,大河村的村干部就是女人。
人都是有感情的,这话一出,不少妇女都表示:
“我不走,我就跟着肖老师干,肖老师说厂里会有活干,那我也相信肖老师,咱们在这里干了这么多年,肖老师什么时候骗过咱们,新风厂现在是说的好,到时候不兑现怎么办?”
“咱们在村里面搬货不就是图方便嘛,又能照顾家里,新风厂怎么说也远了一些,不是谁家里都有自行车的,咱们走过去也要四十多分钟吧,不合算的不合算的,我不想去那边上班,再说新风厂办厂才多久,说是好谁能保证真的好,我不想离开厂子里呢。”
最后只有一两个跟陈梅梅关系比较好的妇女表示也想走,其他人都很坚决的留在了厂里。
肖敏总算是松了一口气,这一场危机也总算是能化解了。
最后给那几个要走的人结算了工资以后,肖敏又给大家开了动员会,内容无他,就是把自己工厂的发展重心讲了一下,以后的生产基地还是会在大河村,毕竟工厂从这里起家,也有了基础,没有必要搬迁到别的地方去,但是销售模式已经从批发转专卖店零售的模式,首先在新安县城开了专卖店。
最后肖敏公布了给大家又加薪5%,让工人一阵雀跃。
虽然说最近的单是少了,减少了一班,原来的三班倒改成了两班次,但是生活质量也好了呀,再也不用上凌晨的班了,现在这年头生活质量改善了也不指望靠女人赚这些辛苦钱了,大家心说反正也加了5%,这样算算每个月拿到手的其实也不会少太多。
服装厂的一场危机总算是解除了,陈大嫂顺利的把工厂的管理接手下来,这些年陈大嫂也跟着肖敏在服装厂干管理,工厂里面的事情她是最了解的,再不济还有会计孙翠娥在,再不济肖敏也没有跑太远,还在县城里面待着呢,她每周都会回来住上两天,看到了肖敏,厂里面的人才会真正的安心下来。
至于新风厂的那些背地里的小动作,肖敏现在是觉得没有太大必要去动新风厂,只要她的专卖店开起来,县里面的人就应该知道专卖店的优势和区别,用低成本的中转费用,直接从厂里面拿货销售,是要远远低于国营商店的销售成本的。
她有自己的工厂,有工价低廉的工人,这是绝对的优势,而肖敏厂子里面贴近时代的独特设计也是她竞争力的一部分。
当然厂里面现在也不是不做团队单,她重新把目标定位在流行商品这一头。
由于国营商场跟学校的性质限制,他们不可能做流行商品,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刮遍神州大地,流行商品的趋势和优势也越来越明显,在省城,大部分上班族和低薪阶层更喜欢物美价廉又时尚的健美裤、喇叭裤、红色的喇叭裙,蝙蝠衫这些上面。
不依托国营厂,就意味着没有资金流的支持,没有大量的固定资金流的支持,肖敏就必须准备足够多的现金,以免造成资金链的断裂。
刚刚买了房子,又买了店面,肖敏的资金流一下子就紧张了起来。
*****
这两年厂子里面确实是赚了不少钱,但是家大业大,到处进项,到处也要花,家里本来有十来万的积蓄,算是非常富裕的家庭,但是跑了一趟京市花了小五万,陈小军又买了摩托车,县城里面又买了两间大约一千多平方米的店铺,加上工厂那头的备用金,一下子就整的家里紧张了起来。
这有钱的时候不觉得钱有多金贵,真到用钱的时候才体会到没钱的难,这年肖敏确实也是大手大脚惯了,算了算自己手里的现金流只有两万多,顿时觉得自己“穷”得不得了。
这点钱确实让肖老板觉得手头有些紧张,目前还有好几个大的开支,而且到了春季能出笼的猪毕竟有限,目前她的三个厂子的进项全部都在饲料厂这头,好在饲料厂是三个厂子里面盈利最高的,目前也支撑了三个厂子大半的现金流。
而且到八五年,物价有上涨的趋势,就连猪肉都从原来的一块二直接飞涨到了两块钱,大米以及其他食材、日用品的价格也有上涨,如沈间所说,钱会在未来的几年内逐渐贬值不值钱,就比如说七十年代的时候衡量“万元户”是要看家庭年收入,现在的“万元户”则是要看家庭年收入了,这两者的区别也挺大的。
果不其然,这个年过完,就看见方慧茹写信说胡同里面的房子现在大部分都往五万以上报价了卖,幸好她手续已经办好了,好几次看见卖房子的老先生,都说他们运气好。
肖敏从刚开始做生意到现在经历过这么多,还从没有遇到过手头这么不阔绰的时候,夫妻两人算盘一打完,就知道这些现金流最多只能支撑三个月,现在刚好是业务转型的时候,一旦资金流断裂,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当初花钱的时候没有想过这些后果,不过那会儿也算不到校服和国营商店那边的订单给取消了呀,现在一下子取消了两个大订单,又在县城买了店铺,导致手里头的资金流就紧张了起来。
其实这也并不算特别严重的事情,肖敏虽然手头紧,但是手里头持有的是“优质资产”,所谓优质资产,是指一些套现很快的东西,比如说现在炒的很火的店铺,还有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