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权少私宠:小小鲜妻,好美味-第2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女儿听得也很认真。

    一开始还抿着嘴不说话,脸上的表情分分明明的写着失落和委屈。

    失落老师为什么不接受她的偿还,又委屈的以为老师看不上她这点廉价的报道。

    但是随着老师的温声细语,她脸上委屈和失落的表情渐渐退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有些明白的恍然之色,最终还是点点头,认可了老师的解释。

    老师费了很多口舌,几乎把口水都说干了,才好不容易说服了这个倔强的小姑娘,让她收回了一半的钱,只留下老师之前替她垫付的兴趣班学费的数目。

    这也是老师和她一开始就说好借给她的钱。

    既然是借,迟早都是要还的。

    当然,这个“借”只是一个好听的借口而已,是老师知道小女儿的自尊心强,如果没有这个借口,她可能根本不会答应让老师帮忙给她垫付学费。

正文 第2307章 意料之外(751)

    老师为了不让小女儿产生自卑心,这才主动提出了“借钱”给她交学费。

    当然这只是一个借口。

    老师嘴里对小女儿说着有借有还不用放在心上,但其实她心里压根没打算让小女儿还这笔钱,只是随便找个理由把钱给她而已。

    毕竟,小女儿当时才上小学二年级,不管任谁来看都是一个没长大的小孩子,根本没有赚钱的能力和渠道,再加上她的父母又是那样的人,更不可能替她还钱。

    要指望一个小孩子自己想办法赚钱还债,在任何一个成年人看来都是不可能达到的要求。

    老师即使再相信小女儿聪明能干,也同样不觉得她有这样的本事,所以打从一开始,所谓的“借钱要还”就不过是一个轻飘飘的幌子而已。

    虽然只是一个幌子,但老师心里也明白,以小女儿的性格,肯定会把这件事牢牢记在心里。

    她是个实诚的好孩子,说出来的话从来都是认真的。

    她说要还老师的学费钱,就一定会想方设法的还上。

    哪怕她当时年纪很小,但她迟早有一天会长大,哪怕一年两年、三年四年,只要她还记得这件事,她就一定会还。

    对于小女儿在某些事情上的倔强和执拗,老师早已经习以为常,即使不用嘴说,她也能看出小女儿的一些心思。

    只是那个时候,老师心里只觉得这个小丫头的性子太要强了,不过她懂得知恩图报,也算是一件好事。如果她觉得借钱的方式比别人不求回报的帮助更容易接受,那也是她要强的性格影响,无可厚非。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也有自己习惯的行为方式。

    哪怕和别人不太一样,甚至显得怪异和与众不同,但只要不犯法,这些差异也没什么大不了。

    老师甚至还觉得,像小女儿家里那样的情况,她的性格强硬一些反而是件好事,至少不会像她两个姐姐那样任人欺负……

    老师之前去过小女儿家里几次,了解了她家里的情况后,又特意和同一小区的其他居民打听了一些,因此也知道她两个姐姐是什么样性格的人。

    说好听一点,是善良柔弱,与世无争。

    说难点一点,就是软包子一个,被人卖了还会帮着对方数钱。

    这样的性格也不能说是太差,至少比她们的父母和弟弟要强出一大截,只是作为一个成年人,老师对小女儿的两个姐姐只能默默摇头,心里并不怎么喜欢。

    很少有人会喜欢扶不上墙的烂泥。

    除非是像她们父母那样,存心把两个女孩当成奴隶来使唤,所以从小到大一直打压着她们不敢生出反抗心的别有所图的人。

    在确切了解了小女儿两个姐姐的性情做派之后,老师心里最庆幸的就是小女儿没有和她们一样养成那种性格,否则说难听点,她这辈子就算是毁掉了。

    小孩子在幼年时期养成的性格,长大之后往往很难调整,即使能勉强地扭转过来,也必定要经历很多痛苦,而且很容易出现反弹。

正文 第2308章 意料之外(752)

    作为一个儿童教育者,老师对这方面也是有所了解的。

    所以才觉得格外庆幸。

    她和小女儿相处的时间越久,产生的感情也就越深,几乎把她当成自己的半个女儿来看。

    哪怕仅仅是出于对“女儿”的关心,老师也不希望她被养成一副任人欺负的性格。

    这个世道对女孩子本就存在一定的不公平。

    不仅仅是在重男轻女方面,在长大之后的成人社会里,约定俗成的规矩也总是会让女性在面对男性时显得弱势几分,哪怕这种强弱的差距并不是很明显,但几千年的墨守成规下来,这样的观念差异始终是存在的。

    老师也是女性,并且已经进入社会多年,在这方面的感触自然要比还未长大的小女儿更深。

    所以她由衷地觉得,在这样的大背景环境下,小女儿的性格能养的强硬一些,反而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至少她懂得保护自己,在保持自我底线的情况下,足够聪明又懂得变通,还很擅长抓住机会,心底也不坏。

    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进入社会,才能更好的立足,不会像她两个姐姐一样,一不小心就会成为被社会淘汰的底层人。

    抱着这样的想法,老师才没有强硬地要求小女儿一定要接受自己的无偿帮助,而是换成了更加柔和没有攻击力的办法,让小女儿尝试着自己承担,能自己做到的事情就自己做,实在做不到的,老师再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的帮她一把。

    小女儿果然接受了这样的安排。

    而她的所作所为,也完全没有让老师失望。

    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她从小就习惯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很少要别人帮忙。

    因为在她那个家里,除了两个姐姐以外,她也找不到可以帮的人。

    但两个姐姐平时也很忙啊……

    她们大部分的心思都被父母的命令占据着,又要做家务又要伺候父母和弟弟,还要兼顾自己的学习,每天就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连歇下来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多少,又能抽出多少时间帮助小女儿呢?

    一次两次的求助得不到及时的帮助,三次四次依旧不能……

    小女儿渐渐地就不再向两个姐姐寻求帮助了。

    因为她很快就发现了,两个姐姐虽然有心想要帮她,也根本腾不出手来,说了也是白说。

    而等到她们终于有空来帮她的时候,小女儿已经自己摸索着把事情做完了,也用不着她们再帮忙了。

    两个姐姐为此感到抱歉,但是没过一会儿,她们就连抱歉都顾不上了。

    因为她们又有新的家务活要做,顾不上年幼的妹妹。

    小女儿渐渐的也习惯了。

    一开始的时候,她也觉得委屈,甚至有些怨怪两个姐姐总是没空搭理她,反而因为父母的要求,一直围着弟弟打转。

    后面时间长了,小女儿渐渐的也明白了一些事情,开始理解两个姐姐日常的辛苦。

    再加上两个姐姐虽然忙,对她的关心却也不假,小女儿心里那点小委屈很快就消散了。

正文 第2309章 意料之外(753)

    没有人可以帮忙,自己的事情便只有自己做。

    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再委屈也不会改变。

    幸好小女儿并不是那种娇气的性格,少少的一点委屈也在明白两个姐姐的辛苦后很快消散了。

    她也没有多少时间沉浸在个人情绪中,一方面是当时年纪太小,连走路都走不稳,小脑袋里也没有太多复杂的思绪要想,另一方面则是在生活上,父母完全不管她,两个姐姐要忙着做家务和照顾弟弟,也没有太多时间照看她,她从学会走路就要开始学着自己穿衣吃饭,洗漱洗澡等等杂事也要自己学着做。

    这些事情对一个成年人,甚至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来说都不算困难,但是对于一个连走路都走不太稳,手脚还不太灵活的小孩子来说,可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两个姐姐只教了她一次,她便自己模仿着学,从一开始经常穿错衣服、吃饭也会洒到桌子上,甚至洗澡的时候滑到澡盆里,差点呛水晕过去,到后来的迎刃有余,也仅仅只用了两个多月的时候。

    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小女儿便渐渐养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找人帮忙的习惯。

    因为在她的潜意识里就一直觉得,如果她自己的事情做不到,也不会有人来帮她……

    所以她做不到也得做。

    比起两岁时还不会自己吃饭,非得让父母抱在怀里用小勺子喂,六岁时还不会穿衣服,十岁时都不会自己刷牙洗脸的小儿子来说,小女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可谓是从小被逼出来的,不知道比他要高出多少倍。

    不会自己吃饭就一直饿着;

    不会自己穿衣服就一直冻着;

    不会自己刷牙洗脸就一直臭着;

    在这样的威胁下,没有哪个小孩子学不会生活自理。

    说白了,那些什么也不会做的熊孩子,都是被大人的娇惯宠出来的。

    如果大人自己不宠着护着,也不会有熊孩子的产生,只要做父母的心狠一点,再熊的孩子也能硬生生扭转过来。

    在这一点上,小女儿和小儿子就是典型的对比。

    一个是爹不亲娘不爱,结果被逼的早熟,样样事情都能做。

    一个却是全家当成宝,结果却被养成了废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连个屁都不会。

    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即使小女儿本身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人,但是比起一无是处的小儿子,她身上的优点简直不要太多,活生生强出一大截。

    但凡她的父母有良心一点,也不至于把同样亲生的孩子养出这样的天差地别。

    只可惜,能养出小儿子那样五毒俱全、肆无忌惮的熊孩子的人,足可以证明他的父母也是一对毫不逊色的熊父母。

    家学渊源,无可反驳。

    毕竟,谁能指望一对臭虫一样的父母,能养出真龙一样的儿子呢?

    那也太为难人家了。

    能被臭虫手把手养大的,必然是一只更大更丑的臭虫啊……

    这才是人家的正常审美。

正文 第2310章 意料之外(754)

    就连夫妻俩从小不怎么上心,只是当成保姆以及赔钱货养大的两个女儿,都被他们的臭虫属性硬生生养歪了性格。

    虽然没有像小儿子一样变成五毒俱全、人见人嫌的新一代臭虫,但是那种软绵绵连兔子都不如,完全就是一个没骨头软蛋的坑爹性格……

    也足够让两个女孩倒上半辈子的血霉了。

    就她们这样好欺负的样子,以后走上社会,还不知道要吃多少亏,哪怕运气再好,一辈子也只能这样庸庸碌碌的过去,完全没什么前途可言。

    说得再难听一点,两个女孩以后可能连自己的基本生活都过不会,时不时就要小女儿给她们帮衬,也实在没法指望她们能有什么出息。

    一辈子也就这样了……

    父母养歪了她们的性格,就等于是毁掉了她们的人生。

    这份影响会整整伴随她们一辈子,除非她们能自己狠下心,剥皮抽骨一样的改头换面,从骨子里改掉自己的软弱性格,否则她们很难逃出父母影响的命运。

    但是话又说回来……

    如果她们真的能对自己狠下这份心,那她们也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真的不是说来好听的。

    若非经历生死一般的剧变,从身体到心灵同时承受着仿佛死去一回的磨难,然后“死而复生”,脱胎换骨,否则极少有人能凭借自己的毅力改换性格。

    更何况性格这种东西无形无色,看不见也摸不着。

    很多时候,人以为自己已经改变了,但其实却没有,当遭遇到不同的事情,或者哪怕是在日常生活里,根深蒂固的本性也总是会在一些不起眼的细节里显露端倪。

    偏偏大多数人都无法察觉。

    夫妻俩生养的四个孩子,足足有三个是被他们亲手养废的。

    其中两个女儿是他们故意养成这样,而小儿子却偏偏是个意外。

    他们一心想把儿子培养成人才,结果心里想的和实际做的完全就是两回事,在不知不觉间,反而把他们的儿子养成了比他们更胜一筹的废物垃圾。

    这一点简直比他们故意养废自己的女儿还要可怕。

    父母对于孩子的意义之所以比老师更重要,正是因为他们在和孩子朝夕相处的时间里,总是会不经意地把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传递给不懂事的孩子。

    而孩子又往往会习惯性地模仿父母的一些行为,逐渐养成了习惯。

    久而久之,言传身教就形成了。

    而这对夫妻俩之所以会把他们的宝贝小儿子养成那副德行,本身也证明了他们自己就是这样的人,所以小儿子才会一直跟着学,长大之后甚至推陈出新,顺理成章地变成了比他们更恶劣、更歹毒、随随便便就能惹来一堆不省心麻烦的人。

    当然,在这一点上,夫妻俩是绝对不会承认的。

    他们就像瞎了眼一样看不到小儿子身上的半点缺点,就如同他们从来也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一样,理直气壮地认为自家儿子永远是最好的,他们自己当然也是最好的。

正文 第2311章 意料之外(755)

    在这个方面,小女儿反而要感谢她的父母。

    幸亏他们从小就不管她,甚至都极少和她说话,完全就把她当不存在一样,导致小女儿从小到大和他们接触的机会非常少。

    这对一般小孩来说无疑是比较残酷的事情。

    从小就不被父母亲近,甚至一年到头都说不上几句话,几乎就和那些留守儿童差不多。

    更倒霉的是,人家留守儿童无法和父母亲近,不过只是因为外在原因,他们父母本身还是比较关心自己的孩子。

    而小女儿呢。

    她简直比留守儿童还要倒霉。

    明明就和父母住在一个屋檐下,朝夕相处,但是两者之间却仿佛隔了一个是世界那么遥远。

    看得见摸不着的父母,甚至连最基础的日常交流都没有。

    这样的亲子关系,真可谓是冷淡凄凉到了极点,换成其他任何一个小孩,谁都能受得了这种长期的家庭冷暴力?

    何况,小女儿所面对的还不仅仅只是精神上的冷暴力,同时还有身体上的暴力打骂。

    如此双重影响,小孩子想不留下心理阴影都很难。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

    再好的事情也会有不利的一面,而再坏的事情也总会有好的一面。

    只是一般人往往很难察觉而已。

    正因为小女儿从小就被父母冷暴力对待,平时生活里几乎就当她不存在一样,两个姐姐也知道父母不喜欢妹妹,所以从小就特意叮嘱她不要随便出现在父母面前,免得无端端遭来一顿打骂。

    两个姐姐是一番好意,小女儿当时年纪又小,自身还没有太多的判断力,只是本能地将两个姐姐的叮嘱牢牢记下,在内心深处形成了一种“不能轻易靠近父母,否则就会挨打挨骂”的下意识观念。

    小孩子对于大人的情绪本就非常敏感,小女儿自然也察觉到了父母对她的不喜欢,于是下意识地离他们远一点,再加上两个姐姐的叮嘱,以及内心里形成的本能观念,导致她在很小的时候就不太敢靠近父母,对他们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疏离感。

    她宁愿去靠近一个陌生人,也不愿意离父母太近。

    这种不正常的行为,如果换成是其他家庭,做父母的恐怕早就开始担心了。

    若是正常的父母,谁会希望自己怀胎十月辛苦生下来的孩子对自己疏离万分,甚至连一个陌生人都不如呢?

    这对疼爱孩子的父母来说,简直就是最大的打击。

    偏偏小女儿的家庭与众不同。

    她的父母巴不得没有她这个女儿,发现她根本不亲近自己,时时刻刻都躲得远远的之后,他们反而乐得自在,彻底忽略了她,越发当这个女儿不存在。

    就这样,小女儿和父母的接触在随着她的年纪越长越大之后,反而变得更加稀少。

    小女儿更是故意错开了父母在家的时间,明明同住在一个屋檐下,十天半个月见不上面的情况却时有发生,就像是互不相干的两条生活线一样。

    这对小女儿来说反而是件好事。

正文 第2312章 意料之外(756)

    和父母接触的机会越少,不仅仅意味着小女儿能少受很多无理的打骂,同时也意味着父母在性情行为上对她的影响也会减少很多。

    两者之间少到几乎没有的日常接触,根本就达不到言传身教的条件。

    这和父母非常亲昵的小儿子,甚至是小女儿的两个姐姐,都是截然不同的。

    小女儿和父母接触的地方太少了,仅有的一部分实在避不开的接触,也不过是夫妻俩对她的打骂和虐待。

    而这些暴虐的行迹,作为受害者的小女儿自然不可能去模仿。

    如此一来,父母能给她留下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除了一部分心理阴影之外,再也没有其他。

    而小女儿本身也因祸得福地避开了和两个姐姐一样的命运,没有在父母的压榨和影响下,不知不觉养歪了性格,造成终身难以磨灭的阴影。

    俗话说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她之所以没有变成和父母一样令人厌恶的人,正是因为父母对她的冷漠和疏远。

    单从这一点上,她反而要感谢这对恶心的父母。

    没有他们的“关爱”,并不代表小女儿就会孤苦伶仃,她毕竟不是真正的孤儿。

    在入学之前,她有两个姐姐的疼爱。

    虽然这份疼爱因为两个姐姐的忙碌,多少显得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哪怕只有一点点的真心爱护,对当时的小女儿来说,便已经足够取代父母的位置。

    而在入学之后,她更是好运地遇上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她的数学老师。

    她每天和老师相处的时间比真正的亲人还要多。

    从早到晚,几乎就是朝夕相处。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对她的关爱和教导,形成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言传身教,给她塑造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而这些观念,又初步奠定了小女儿以后的性格基础,让她在成长过程中不至于偏离正确的轨道,变成一个偏激和负面的人。

    有了老师的存在后,父母对小女儿的意义和影响无疑变得十分稀薄。

    除了那一层无法改变的血缘关系之外,在小女儿的心里,她几乎已经找不到和父母有关的任何羁绊。

    没有感情,没有相处,没有接触。

    他们和陌生人相比,也不过只多了一层薄薄的血缘。

    而这点血缘关系给小女儿带来的,并不是任何的亲情与温暖,而是无穷无尽的精神冷暴力,和一次比一次严重的身体暴力。

    百害而无一利。

    小女儿最想不通的也是这一点。

    明明没有任何真正意义上的亲情可言,就凭那一点点血脉关系,她就活该被父母虐待压榨到死吗?

    她的两个姐姐显然是这样觉得的。

    因为他们是父母,因为她们是女儿,所以就不能反抗,要一味忍受到他们良心复苏的那一天。

    可小女儿却不这样认为。

    她在父母的打骂中冷眼旁观,也在父母的冷漠苛待中一点点看清现实。

    终于明白。

    她的父母永远都不会觉得自己虐对女儿是错误的。

正文 第2313章 意料之外(757)

    因为他们从来不把女儿当成一个活人,不过是一个养大了就可以卖出去的货物而已。

    是死是活,是好是歹,哪怕虐待得不成人样。

    都没什么关系。

    反正只要给她们一口饭吃,养到十八岁成年,就可以转手卖到别人家。

    和他们再没有半点关系。

    既然没有关系,他们怎么可能会放在心上,会觉得自己做错了,甚至还会唤起那点可怜的良心?

    根本就不可能。

    在他们父母的眼里,女儿是赔钱货,是奴隶,甚至是鸡鸭畜生。

    人养着一群鸡鸭,给它们一口剩饭吃吃,给它们一间破屋子住,待遇已经很不错了。

    难道还有人会在乎鸡鸭的心情吗?

    不过是养肥了就能卖掉的畜生,心情不好的时候踹它们一脚,又算得了什么呢?

    鸡鸭畜生是一条命,女儿也是一条命,谁都不比谁高贵。

    在他们父母眼里,十月怀胎生下来的赔钱货女儿,和自家养得鸡鸭畜生也没什么区别。

    都是养大了就要卖给别人的东西,反正不是自己家的,怎么折腾都不心疼。

    就好像以前有一次,夫妻俩不知为了什么事情生气,回到家就把两个女儿往死里打,差点打断了她们半条命的时候,邻居听到了惨叫声觉得不忍心,便走出来制止,结果夫妻俩却理直气壮的说——女儿是他们生的,他们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打死了别人也管不着!

    这样的口气,听起来和某些说法又有什么区别?

    “这头猪是我家养得,我想什么时候杀就什么时候杀,你管得着吗?”

    “这群鸡鸭是我家的,我想踹就踹,踹死了也和你没关系!”

    “我家的东西,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关你屁事?!”

    理直气壮的话,说得铿锵有力毫不脸红,充满了浓浓的私有意识。

    由此也可以看出,在夫妻俩心里,女儿是可以不当成人来看待的,只因为是他们生下来的,所以就是属于他们的“东西”,是死是活也好,打死打残也罢,他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别人都没资格管。

    这就像几十年前,国家还没有完全开放的时候,在一些偏僻的山区农村里,重男轻女的观念大肆横行,家家户户都想多生几个儿子,偏偏家里又穷,养不活那么多孩子,于是家里的婆婆或者祖母就会卖掉自家的亲孙女,给人做童养媳换成粮食,实在卖不掉的甚至会直接丢到河塘里生生溺死。

    能活下来的只有男孩。

    在那个时代里,大多数人都不识字,思维淳朴,却不可避免的带着一种未开化的愚昧的歹毒。

    ——孩子是我生的,那就是属于我的东西,随便我怎么处置。

    ——要不是我把她生下来,她也不会有这条命,现在我把她弄死,也不过是把命拿回来,算得了什么。

    就像远古人不会觉得茹毛饮血是错;

    未开化的野人也不会觉得吃人是错;

    几十年前那些毫无文化的山区农民,自然也不会觉得杀死自己亲生女儿是错……

正文 第2314章 意料之外(758)

    没有文化本身就是一件极其可怕的事情,因为这代表着人和野兽没什么区别。

    野兽没有文化,也没有理智,所以它们可以坦然地抛弃自己的孩子,甚至在自己的孩子死去之后,津津有味地吃掉它们的尸体。

    远古的野人也没有文化,所以他们茹毛饮血,赤/裸身体,从不觉得有任何问题。

    时至今日,一些原始的非洲丛林里依旧残留着不少未开化的食人族。

    他们不觉得吃人是错的,也没有文化善恶来告诉他们是错的,所以他们袭击不小心进入他们领土的其他人类,把人的脑浆当做饮料,再把人的心脏当成贡品,敬献给族里的首领。

    一句网络上的戏言,没文化真可怕……

    其实不仅仅只是戏言而已。

    抛开时代久远的史前野人,也抛开那些正常人一辈子也接触不到的非洲食人族。

    仅仅就在几十年前,因为没文化而造成的种种人伦惨剧,至今还可以找到不少记录,足可以证明这样的事情离我们也不是太远。

    更可怕的是,小女儿在渐渐长大中发现,她的父母也是这样一种愚昧而恐怖的人……

    她的母亲是一个仅仅只上过小学的半文盲,父亲的文化程度也不高,只是上过职高而已。

    这就注定了他们几乎不可能知道太多法律知识,甚至很多时候连常识都不太懂,完完全全就是一个法盲。

    法盲也没什么,如今上了年纪的老人家没几个小时候读过书,都是苦日子里过来的,对法律也一知半解,但并不代表他们就会去犯法,大多数人还是会踏踏实实的过日子。

    由此可见,是不是法盲并不是重点,重点是个人是否安分守己。

    夫妻俩就是典型的没本事还喜欢上蹿下跳地折腾,全然不懂得安分守己的人。

    他们只知道杀人肯定是犯法的,却不觉得活活打死自己的亲生女儿也是犯法……

    他们也知道打伤了别人是要赔钱甚至坐牢的,却又不觉得自己整天家暴女儿同样是一种罪行……

    对法律的一知半解,太过高估自己的身份,同时又不把亲生女儿当成一个独立的人,反而视为自己的私有物品……

    这种种行迹加在一起,俨然已经暴露了夫妻俩的本性。

    他们和几十年前那些活活溺死亲孙女的无知村妇,没有半点区别……

    小女儿只觉得毛骨悚然,对这样的父母哪还敢生出半点亲近,俨然就是把他们当成洪水猛兽,有多远躲多远,自然也不会妄想他们对自己还有什么良心可言。

    更让她觉得可怕的是,她的两个姐姐却丝毫意识不到父母的危险,对他们的种种行为甚至还隐隐有着赞同的倾向,拼命想和他们靠拢,很多想法甚至逐渐的被父母所同化……

    小女儿发现这一点后,吓得几乎冷汗都出来了。

    她是绝对不想让自己的两个姐姐也变成和父母一样的人,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都想尽办法的给两个姐姐洗脑,希望能扭转她们的观念。

正文 第2315章 意料之外(759)

    只可惜,她所做的种种努力对两个姐姐来说,并没有太大用处。

    两个姐姐就像是被迷雾遮住了眼睛的人,只能看到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却看不到、甚至都意识不到迷雾之外的危险。

    小女儿和她们说得再多,哪怕把口水都说干了,却依旧无法改变她们的本能观念。

    她们已经被父母的种种思想所洗脑,十几年积累下来的思维习惯和想法,显然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

    不止小女儿觉得她们的思维观念有问题,在两个姐姐的眼里,小女儿的某些想法也同样令她们难以理解。

    比如说,小女儿曾经劝她们不要太听从父母的话,也要懂得为自己争取一些利益,免得什么时候被父母卖了都不知道……

    两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