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七零吃货军嫂-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四”丁小甜望着自己这个才十四岁不到十五岁的兄弟有些感动。
“姐,你快去烧水洗洗换件干净衣服,不然湿的衣服穿身上要感冒,这就去找梯子上房顶去把你屋顶的那几根坏的椽子换了。”丁建国见了,赶忙说。
说完,他转身跑了出去。
丁小甜从四弟的屋子里出来,迎头就碰见了丁小兰。
丁小兰看见她,跟丁建国说一样的话,还说昨晚风大雨大,她想出来去叫丁小甜和秀琳上这边屋子来睡,可是雨太大了,根本出不去。
昨天晚上的大暴雨,天就像漏了一样,那么大的雨,如果丁小兰或者丁建国来找丁小甜,让她到这边屋里来避雨,难免大家都会被雨水给浇透。
下半夜,被雨水浇透了,大家搞不好都会生病。
因此丁小甜特别理解为什么她的弟弟和妹妹在雨停之后才会来找她。
她朝着丁小兰笑一笑:“没有事,你们这样做是对的。”
“姐,我去帮你烧水去。”丁小兰说完就抢先往外跑。
大概她觉得自己没有半夜顶风冒雨去把姐姐和姨侄女秀琳带到自己屋子里来,害得她们母女两个成了落汤鸡,有些过意不去。
丁小甜没有喊住她,从屋里出来,来到院子里,她看到四弟丁建国已经搬了一架梯子来,爬上了屋顶,正字把屋顶坏了的椽子用铁锤给敲掉。
“老四,你千万小心。”她在下头站着叮嘱他。
“二姐,我晓得,对了,一会儿我把这些坏的椽子敲掉,你给我递椽子上来。”丁建国手上不停。
“行!”
不过,后面丁小甜没能给丁建国递椽子,另外有人来帮她做了这件事。
丁建军后来过来了,他跟丁建国一起帮着丁小甜修补屋顶,丁小甜在丁小兰把水烧开后,去弄了一桶热水洗了头和澡,换了干净衣裳。
然后她开始做早饭,熬了一大锅的红薯稀饭,把她前两天泡的豇豆拿出来掐断了放碗里当下饭的菜吃。
早饭好了,丁小甜住的那间屋子的房顶也被丁建军和丁建国兄弟两个修好了。
丁小甜叫他们两个下来吃早饭,吃完早饭,丁建军和丁小兰去上工,丁建国继续修补另外一间屋子的屋顶。
那间屋子里面有丁小甜养殖的蚯蚓还有养的小鸡。
丁小甜进屋去看了,那个养殖的蚯蚓的罐子里并没有什么异常,而那些鸡笼里的小鸡仔则是湿淋淋的,一个个耷拉着脑袋挤成一团取暖。
看到它们这样,丁小甜有点儿担心它们会因此生病。
淋了雨的小鸡仔很容易生病,这几乎是所有养鸡的人的共识。
丁小甜暗暗祈求菩萨保佑,这些小鸡仔可千万不要生病,不然她不但要亏钱,还费了那么多人工。
要是小鸡仔死了,她嫂子恐怕会更瞧不上她了,更会说风凉话。
快到中午的时候,丁建国才把那间养殖蚯蚓和小鸡的屋子的屋顶修好。
丁小甜中午饭做了猪油蛋炒饭给丁建国吃,她先是煮了一锅干饭,然后从随身空间里面拿出来鸡蛋和猪油,先把鸡蛋用猪油炒了,把那一锅干饭放进去,加少许盐翻炒。最后起锅的时候,在里面放进去切好的小葱颗粒。
这锅蛋炒饭被丁建国,还有丁小甜母女吃得精光。
吃完了,丁建国打着饱嗝说:“二姐,只从你回来了,这几天我吃得太好了,简直觉得太幸福了。只不过,我担心这样吃,姐的粮食撑不了多久,还有钱也会花得快。”
丁小甜让他别考虑这些,这些吃喝花销的事情是她这个二姐该考虑的。
她说:“老四,你应该考虑的是要把你中学的课本捡起来,每天下了工回来看看,不要把从老师那里学的那些还给老师了。”
丁建国听了不解地问:“二姐,现在哪还有读书的,学校也不招生了,城里的学生们上山下乡,走向农村的广阔天地,也没见谁返回学校念书啊。我觉得啊,现在念书一点儿用都没有,现在最有用的本事应该是怎样填饱肚子。你看我去上工挣工分,年底还要根据工分分我一些粮食,如果读书一年,恐怕要被饿死了。”
“书到用时方恨少,姐是不行了,已经结婚生娃,你不同,你还年轻,一定不要把书本扔了。总之,你听姐的话,每天去上工回来,晚上吃了饭,睡觉之前看半小时书。”丁小甜切切地说。
作为重生者的她,也不好真对四弟说以后大学会重新招生,因此现在要开始看书,为以后的高考做准备。
高考对农家子弟来说,是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她固执地提出了自己的要求,紧接着她说:“我告诉你,我可是要考你的。每过半个月,考试一次,我来出题。如果你考得好,姐给你做好吃的。要是考不好,什么都没有,还要挨骂。”
丁建国对于自己的二姐如此固执地要自己捡起课本重新读书,也是非常不理解。毕竟学校已经停课很久了,学生们都参加劳动,上山下乡当兵锻炼自己,再读书的话显得有点儿落伍。
可他二姐说了,如果她出的题自己考得好,就会给自己做好吃的。
为了好吃的,他就勉为其难拿起课本念书好了,不过,他也说了:“初中的课本没有,而且我怕看不懂。”
丁小甜记得她读书的时候,所有的课本都保存得好好的,一直到高二,出嫁之后,那些书也被她妈收捡起来了,如果没什么意外的话,那些书现在应该还在。
“等会儿我过去问妈,把那些课本找出来,你不懂你来问我,我来教你。”
“好吧。”
“你去睡会儿,今天一早就起来了,下午还要去上工,一会儿我喊你。”
“嗯。”
丁建国回屋了,丁小甜收拾了碗筷,拿去灶房洗了,接着去收拾她住的那间屋。
淋湿的蚊帐和棉被以及凉席枕头,都被丁小甜放进了随身空间里面,放在小树周围晾晒。
随身空间里面依然是艳阳高照,相较于外面的阴天,当然更加适合晾晒被子等物。
这大概是丁小甜发现的另外一个随身空间的用处。
再想远一点,以后在里面立上两个桩子,在上面系上晾衣绳,还能晾衣服,保证不被雨淋,不丢失。
没事了,丁小甜自己可以在里面垫个垫子,晒晒日光浴,简直美滋滋。
丁小甜从随身空间里出来,又去把床上的那些被雨淋湿的谷草也抱下来,重新去找了干燥的谷草铺上去。
谷草铺床当床垫,是这里的农家普遍的做法,丁小甜很怀念席梦思,可是现在这时代,还没有弹簧床垫,只有这种谷草,还有一种棕垫。
才回娘家安定下来,副业还有空间种植都没有发展起来,手里又只剩二十块钱了,还需要买不少的生产和生活用品,丁小甜也只能把谷草换掉,换成棕垫的想法压下去了。
铺完干燥的谷草,丁小甜去拿了铲子来,把屋里的稀泥铲出去。
当时的农村,地上直接就是土,也没在上面铺上砖,一旦屋里漏雨,地上就会变得非常泥泞,如果漏进屋的雨多的话,地就成了稀泥了。
铲干净自己这边屋的稀泥,丁小甜拿上铲子去了隔壁屋铲稀泥。
两间屋都打扫干净,村里上工的锣声又响了,丁小甜就去四弟的屋里把他给叫醒。
顺便去丁小兰的屋里看了看吃完午饭就朝着要午睡的女儿秀琳。
秀琳在小兰的床上睡得很沉,丁小甜摸了摸她的小脸,放轻脚步走出来,扛着着锄头,提着篮子,去了丁家老屋周围的几块菜地,松了松土,摘下一些已经成熟可以采摘的豇豆丝瓜茄子辣椒。
随随便便一摘就是一篮子,够丁小甜吃好几天了。
然而,丁小甜更想吃的是肉,有没有办法可以吃到肉,或者说吃到跟肉味相似乎的食物解解馋也好。
丁小甜忽然想到了豆腐,豆腐这种东西虽然也是素食,不过做得好的人能够做出肉的味道,她呢,也想试试怎样把一块豆腐做出肉的味道来。
她知道一些最基本的做法,就是用老豆腐切块油炸,然后拿来红烧,手艺好的厨师可以把这样的红烧豆腐做成红烧肉,从外形到味道,跟红烧肉查不多。
说起做豆腐,丁小甜可是一把好手。
从泡豆子到磨豆浆再用卤水点豆腐,每个环节,丁小甜都掌控得很好。
重生之前,她随军去部队参加正式工作之前,还做过一段时间的豆腐拿去菜市场卖,回头客很多,都说她做的豆腐好吃。
重生之后,她就是昨天做了豆腐招待周木匠和何忠焕,还没有自己做过豆腐吃。
今天反正也没事了,她打算回去做豆腐,晚上烧着吃。
扛着锄头,提着菜篮子回家。
丁小甜去装黄豆的布口袋里舀了一斤左右的黄豆出来放进木桶里。
她从婆家回到娘家,她妈妈给了她一小袋黄豆,大约有十一二斤,说这些黄豆最有营养了,平时煮上一些给秀琳吃,对于小孩子的身体有好处。
当时大家都穷,大人小孩营养不良的很多,尤其是小孩子更容易营养不良。
没有肉和蛋给孩子吃,大家就用豆类来补充,尤其是黄豆,既可以在煮豆子的时候加点盐在里面,煮好了盐豆给孩子下饭,又可以把豆子泡了,磨成豆浆给孩子喝,还可以做成豆花,或者豆腐给孩子吃。
丁小甜今天打算用这一斤黄豆泡发了做好几样东西。
首先,泡豆子的时候,她取了随身空间里的水来泡豆子,只她看来,水质的好坏是关系到豆汁儿的好坏,豆汁儿的好坏又关系到豆腐的味道好不好。
水质的好坏,是一切豆类制品好不好吃的关键,跟豆子并没多大的关系。
一般来说,各地产出的黄豆的质量没有太大的差别。
丁小甜坚信随身空间那个小水池里的泉水泡黄豆,能让豆汁儿的味道相当地好,可能会比她几十年做的所有的豆腐都更好。
这种信心来源于她第一次进入随身空间,喝到那水池里的泉水时,泉水清甜纯净,当时她就认为那是她喝到的最好喝的水。
泡豆子的时候,丁小甜去了一趟老屋那边,向她妈要了一块盐卤,另外她问:“妈,我以前读书时候的那些课本都还在吗?”
唐玉香:“在啊,我给你收捡起来放我的箱子里的,我这个人最舍不得扔书,尤其是你是我们家唯一的一个独到高中的,你的课本都给你留着。我想,以后还可以给家里其他的娃娃看。要是扔了,去买,花钱不说,在公社都没卖的,还要去县城的新华书店买。”
丁小甜一听很高兴,说:“妈,你虽然读书不多,但是这眼光可是比好多读了书的还强。你说得不错,书是很宝贵的,不能扔。我刚才跟老四说了,让他学习我初中的课本,不懂的地方找我,我教他。我想,他人还很年轻,每天参加集体劳动后回家读半个小时的书,对于他将来有好处。从现在开始,起码还要有半年我在娘家,正好可以教他,让他学习初中的课本。”
“哎呀,小甜,你想得太周到了。如果建国能跟着你学点初中的文化,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你跟我去看看,你要拿哪些课本。”
“好。”
丁小甜跟着妈妈一起进她的屋子里。
唐玉香打开箱子,只见箱子里面整整齐齐地放着丁小甜读到高二的那些课本,甚至里面还有她的作业本。
丁小甜从里面拿出来初一的语文和数学课本,说让四弟先学这两本。
唐玉香跟着丁小甜到老屋来看看屋顶修补的情况,正巧秀琳醒了,她就去抱秀琳,带着秀琳跟她大儿子的两个娃娃一起玩。
丁小甜则是去把泡好的豆子磨成豆汁儿,在用一张细纱布过滤下,豆渣过滤出来,豆浆倒入大铁锅里烧开。
紧接着她把用泉水化开的盐卤均匀的倒入烧开的豆浆里,再用一个木勺子慢慢搅动。
当锅里面出现芝麻粒大小的豆花时就停止搅动,静置半个小时,最后就成了豆腐脑。
丁小甜留下一些豆腐脑,剩下的豆腐脑捞起来放进一个垫了纱布的大碗里,把水分挤干净,上面压上一个盘子,盘子上再放上一块砖。
一个多小时之后,丁小甜的自己制作的豆腐就做好了。
因为没有专门的豆腐制作工具,做出来的豆腐是个碗形,不过,自己家吃也就不计较形状了。
在等豆腐做好的过程中,丁小甜把锅里的豆腐脑舀起来装在几个小碗里,里面加上白砂糖,放进去瓷勺子,端去给她妈,还有女儿秀琳,以及大哥的两个娃儿吃。
唐玉香接了,拿起瓷勺子先就舀了一勺子放进嘴里,一吃,立即睁大了眼,看向丁小甜道:“小甜,你咋做的,这么好吃呢!”
“很好吃?”丁小甜一边说一边舀了一勺子豆腐脑放进嘴里。
哎呀!
真得是非常好吃,豆腐脑又嫩又滑,浓郁的豆香味,味道纯净,加上白砂糖的甜味儿,那种香甜嫩滑的口感简直让人无比的满足。
这是重生者丁老太两世为人吃到的最好吃的豆腐脑。
老实说,这样的豆腐脑,丁小甜能够连吃五六碗,直到吃饱。
可惜了,今天她把大多数的豆腐脑拿去做豆腐了,剩下的只够盛五六碗的。
这里大人加小孩一共五个人,一人一碗,锅里就只剩下了些汤水。
如此好口感的豆腐脑,印证了丁小甜的想法,那就是随身空间里的泉水的水质非常好,才能做出这样好口味的豆腐脑。进一步,她相信豆腐的味道也是很棒的。
舍不得一下子就把碗里的豆腐脑给吃完,丁小甜慢慢地舀进嘴巴里,一口一口地品着,一辆的满足。
几个小孩子也是吃得不亦乐乎,纷纷说这个豆腐脑好吃,还要吃。
丁小甜听孩子们这样说,就说:“你们喜欢吃,那我明天再做。”
唐玉香却说好吃也不能天天做,这豆子也是要钱的,柴火也得要钱,再说了,这些豆子是她给秀琳补充营养的,不是做豆腐脑吃着玩儿的,明天就别做了,过几天再说。另外,真要吃的话,她过几天拿几斤豆子过来,让丁小甜多做点儿。
当着母亲的面,还是要顺着她,丁小甜顺嘴说:“妈,我明天正好还要去公社赶集,做不成豆腐脑,那就依你,过几天再做。不过,我做了一大块豆腐,你一会儿拿一块过去,晚饭做给大哥他们吃,不然的话过了夜,豆腐会馊了。”
唐玉香不肯要,她对丁小甜说:“你这个孩子,现在是非常时期,你手头紧,还不知道节约。豆腐今晚上吃不完,你不晓得拿来烤成豆腐干放起来,明天再吃?再说了,这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你要给你大哥大嫂送去。”
“妈,你都说了,这不是好东西,送给大哥大嫂一块吃,也不算什么。”
“反正不要,你听我的,除了晚上拿来烧豆腐外,剩下的烤成豆腐干放起来,明后天当菜吃。”
说完,她把碗放下,一手牵着一个娃娃回新屋那边去了。
丁小甜只得把碗收了拿去洗,洗碗的时候她想,看来要在随身空间的地里种些黄豆,黄豆制品营养丰富,能暂时替代肉,应该优先种植。
第18章
做晚饭之前; 丁小甜去把昨晚那一碗从随身空间绿色的水田里挖出来的泥巴倒进了养殖蚯蚓的罐子里。
今天白天从早晨起来忙活了一天; 这会儿才想起这件事还没做。
把那一碗稀泥倒进去之后,丁小甜也没有搅动,怕把里面的蚯蚓给弄伤了。
她蹲在旁边仔细观察; 发现那一碗稀泥一倒进去; 原本藏在稀泥里的蚯蚓就从土里慢慢爬出来; 爬到稀泥旁边,钻了进去; 就好象闻到什么美食的香味,赶着要去吃美食一样。
咦?
丁小甜看到; 随着越来越多的蚯蚓钻了进去,那一坨空间里的稀泥正在变小。
难道; 这些蚯蚓真得在吃泥巴?
丁小甜怀疑自己的眼睛有问题,于是赶忙擦了擦眼睛,头往下凑一些; 睁大眼睛看向罐子里。
仔细看了一会儿,她终于肯定了自己眼睛没花; 那些蚯蚓的确是在进食那一坨她从随身空间里舀出来的稀泥。
丁小甜禁不住笑了; 看来这些蚯蚓也知道随身空间里面的东西是好东西啊。
吃吧,吃吧,要是吃了这些泥巴; 你们都长得肥肥胖胖; 多子多孙; 那么我保证不缺你们“好东西”吃。
看完了养殖的蚯蚓; 丁小甜又去看她的小鸡仔们了。
鸡笼子里的水和食物,都被它们吃光了,小鸡仔们身上的绒毛也干了,在那里追逐嬉闹。
跟早上它们浑身湿漉漉地挤在一起可怜兮兮的样子不同,现在的它们看起来活泼又健康。
丁小甜心里立刻松了一口气,早上小鸡们的样子,她还真担心它们生病,担心它们死。
现在看起来,它们一点儿问题没有。
她把喂水的碗还有喂鸡食的盒子拿出去洗干净,然后再次取了空间的泉水倒进碗里,还有用空间里的泉水搅拌米糠。
丁小甜看看还没到喂食的时间,就把水碗和食盒放到鸡笼边上。
本来她想趁着有空就做豆腐干的,可是手边没有菜板和菜刀,也不能切豆腐。
可是不做成豆腐干,今天晚上也吃不完那么多豆腐,要是馊了多划不来。
况且,她做完豆腐还有一碗豆渣,这豆渣也可以炒一炒做成菜,下饭吃,虽然味道不如豆腐,可是同样也有营养。
豆渣这种东西在后来日子好过以后,基本上没人吃,都是拿来喂猪的。
可在现在这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豆渣也成了不错的食物,没人会舍得拿去喂猪的。
不管是她娘家丁家,还是婆家何家,每次做豆花,或者做豆腐,过滤出来的豆渣都是拿来炒了下饭的。不仅他们两家,村子里其他人家也是这样的。
丁小甜就想,今晚最好还是把豆渣炒了,再煮点红薯稀饭,拿几根已经泡好的泡豇豆下饭,这晚餐就解决了。既然要吃炒豆渣,就不能吃豆腐,那豆腐就要馊。
忽然她拍了拍脑袋,心里暗笑自己怎么脑筋短路了,她怎么忘了自己随身空间里面可是有现成的冰箱啊。
把压在豆腐上面的砖拿掉,盘子也拿掉,揭开纱布,丁小甜看到大碗里的豆腐已经成型了。
豆腐颜色淡黄,拿起豆腐,放在手里一掂,豆腐绵软却不塌。
倒掉大碗里的水,丁小甜把豆腐放回大碗里去,把纱布洗干净再搭上去,然后她把装着豆腐的大碗放到空间里的靠中间的蓝色土地上的一个空木箱里。那里的温度,丁小甜估计在零上几度,正好可以给食物或者蔬菜保鲜。
既然有了天然冰箱,丁小甜顺便做了点儿冷饮。
她取出一些红糖来,倒入开水化开,等开水凉了,她找了个玻璃瓶子来,洗干净玻璃瓶,把这碗红糖水倒了进去,拧紧盖子,她把这个瓶子放到了放了豆腐碗的那个箱子里。
干完这些活,丁小甜心里喜滋滋的。
村子里下工的锣声响了,丁小甜开始做晚饭。
她取了空间里的泉水来淘米,淘米水留起来,一会儿好拿去浇灌老屋旁边菜地里的菜。
接着她用泉水熬煮家里红薯块的稀饭。
稀饭好了,把稀饭倒起来,洗了锅,锅里加一点点油,一小块姜,还有几个小辣椒进去煸炒几下,再放进去豆渣,翻炒干水分。
看都豆渣表面呈现焦黄色时,再放点儿盐进去,继续炒一会儿就可以起锅了。
把炒豆渣铲起来装进一个盘子里,切一点绿色的小葱花撒上去,一盘色香味俱全的炒豆渣就做好了。
丁小甜出去把跟隔壁邻居焦家的小孩子一起追着一只小狗玩的女儿秀琳抱进来,给她洗了手,盛了一碗稀饭,先喂她吃饭。
秀琳吃饭还是比较乖,丁小甜喂她吃什么,她就吃什么。
吃完稀饭,秀琳从条凳上爬下去,又出去找邻居家的小孩子玩了。
她来了两天,很快就跟丁家老屋旁边邻居的孩子混熟了,晓得去找人家玩了。
丁下甜也不用担心她被人贩子给拐走。
这个年代的农村,人都比较淳朴,连走村串户的小贩都没有,更被说人贩子了。一个村子里要是来个生人,早就会被村里的人注意到,想要干坏事绝对不容易。
丁小甜在女儿出去玩之后,自己盛了稀饭,吃了两碗,就把今天煮的红薯稀饭全部吃完了。
只要是两母女吃饭,丁小甜一般都不会多煮饭,她喜欢每顿吃新鲜的饭,而不是剩饭。
至于炒豆渣吃完一半,剩下的一半,她拿个碗一扣,把盘子带豆渣都放进了空间的当冰箱的那个箱子里。
自从发现了随身空间的冰箱功能,丁小甜立即发现生活方便多了。
至少在夏天,不管是食物还是蔬菜都不容易坏,避免浪费。
还有能够在酷热的天气,吃到冰冰凉的自制冷饮,这也是一种幸福,至少比周围绝大数的人更有口福。
洗了碗筷刷了锅,丁小甜去给给小鸡仔喂水喂食。
“二姐,我回来了!”丁建国跑到屋子门口气喘吁吁地说。
丁小甜回头看他:“吃过饭了吗?”
丁建国笑着说:“吃过了,我快点儿跑回来,想加把劲儿把没钉完的箱子都钉了。”
丁小甜:“等我把鸡笼子提出去你再钉,因为小鸡仔正在吃东西,你敲敲打打的声音会让它们消化不良。”
丁小甜“啊”一声:“还有这说法?二姐,你把这些小鸡仔照顾得可真好,它们一定会快快长大,生很多很大的蛋报答你的。”
丁小甜听了哈哈笑两声,提着鸡笼子出去了。
丁建国就去拿起铁锤和钉子,开始继续昨天没干完的活儿,把剩下的一些木板钉起来,做成木箱子。
干活的时候,他忽然留意到有几块没有锯开的大木板不见了,当时他还以为二姐要用这些大木板来做床板的。
难道二姐今天一个人把那几块大木板搬去了她那间屋里,把床上的床板都换了?
然而那些木板那么重,她一个人就搬过去了?
原本他还想今天下了工回来跟着二姐一起抬过去的。
丁小甜当然没有把那些木板搬过去换掉床板,她只是把它们全部收纳到随身空间里去了而已。
今天晚上,她要在那块红色土地旁边搭建一个简易的操作台,需要那些木板。
趁着女儿在外面玩,四弟也在钉箱子,丁小甜去把在空间里晒的蚊帐被子还有凉席等都收了。
经过一天的晾晒,被雨水打湿的这些床上用品全部都晒干了。
从空间里拿出蚊帐等物之后,丁小甜重新把蚊帐挂起,凉席铺上,枕头被子等也放到床上。
嗅着床上这些带着阳光味道的被子,再抬头看看修好的屋顶,丁小甜笑了。
今晚就算再下雨,她和女儿也不会再被雨淋,盖着带着阳光味道的被子,一定能够睡个好觉。
丁建国一直干到点煤油灯的时候,又钉好了十几个箱子,只剩下几块木板没用上了。
丁小甜为了犒劳兄弟,给他端了一碗“冷饮”来,从随身空间里面拿出来的那瓶红糖水,只不过她放了一会儿才给丁建国端去的。
丁建国一喝,就大赞好喝,冰冰凉,甜丝丝,简直象是县城里的冰棍儿的味道。
咕噜咕噜,他几下就把这一碗冷饮喝完了,最后不忘了问丁小甜这一碗冰凉的红糖水从哪儿来的。
丁小甜说是拿个瓶子装了红糖水,用绳子系住瓶口放到井里面好几个小时,等到拉上来玻璃瓶子,从里面倒出来的红糖水就是凉的。
丁建国听了,只说了一句:“这种可以喝到凉凉的糖水的方法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呢。”
“这是你读书少的原因,所以不知道这种方法。我们国家古代的人在夏天想要吃凉的水果,都是把水果装在篮子里,用绳子吊着,放到井里,等要吃的时候,把篮子拉上来,里面的水果就是凉的。同样的道理,如果把糖水装瓶子里,放到井里一天,拿上来倒里面的水来喝,水就是凉的。”
其实丁小甜也没有实践过,这是她从书上看来的古代人在夏天怎么吃到比较凉的水果,于是就发散思维,告诉弟弟糖水装瓶子里放井里去,再拿出来,玻璃瓶里的水就冰冰凉了。
她想,就算这是胡诌,也是有点儿依据的胡诌,甚至正好让弟弟知道多读书是有好处的。
“二姐,你太厉害了!”丁建国听完朝着丁小甜竖起了拇指。
丁小甜拍拍他的肩膀:“只要你多读书,也会变得厉害起来。对了,今天,我去妈那里给你拿了中学初一的课本来,是我以前读书时候的课本,你拿去自学。每天半小时,语文数学轮着学。”
然后她去拿了课本,还有一个她只写了几页的作业本以及一支铅笔来交到丁建国手里。并交待他,语文的每个生字都要会念会写,以及课文需要全文背诵和默写。数学的话,书上的公式需要默写,书后面的例题要会做。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尽管来问她。
丁建国接了课本纸笔过去,吐了吐舌头,说:“我尽力。”
丁小甜点头:“我烧了热水,老四,你现在可以去洗个澡再看书。”
“好,我这就去!” 这一天下来他也是干了不少活,流了不少汗,听说有热水可以洗澡当然是高兴,拿了课本纸笔就回屋去找换洗衣服准备洗澡了。
丁小甜去焦大娘家找女儿秀琳的时候,顺便跟她聊了一会儿,并说自己明天还要去赶集,问她不去不去。
焦大娘摇头:“哪个有那么多钱哟,我们家里基本上一两个月才去公社赶集,哪像你,男人是部队上当官的,每个月都有工资给你寄回来。”
丁小甜见焦大娘说起这个话,索性就告诉她自己在婆家,丈夫寄回来的钱,她一分都沾不着,她婆婆把钱管得太紧,这趟回婆家来,就是不满意婆婆把钱管得太紧。
她之所以要把这话说给焦大娘听,就是想通过她的嘴,把自己回娘家的真实原因传到其他村民的耳朵里。这样一来,村民们同情她的人就会更多一些,对于她在娘家立稳脚跟大有好处。相反,这些话要不了多久就会传到桃树村的那些村民耳朵里面,他们一定也会把这话带给婆家的人听,婆家的人听到了一定会感受到压力。
要是搁在重生之前,她不会这样做,会把这种不满吞进肚子里。
重生之后,她可不想再顾忌着大家庭所谓的面子,她要的是小家庭的实惠。
她就是想让婆家人知道,自己不满婆婆把丈夫寄回来的钱全部捏在手里,如果她的婆婆坚持那样,她就不会回婆家去。就算丈夫回来探亲接自己回去,他也必须答应以后单独给自己寄钱,他愿意孝顺他爸妈,就另外寄一份儿钱去。她要让丈夫明白,小家庭才是他们两口子的家,而不是他父母的家。甚至,有可能的话,她想分家单过。现在不是以前,现在她有空间在手,可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