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家孩子超多[年代文]-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国夏这个没出息的,给村里小姑娘一哄,立马脸红的直躲,然后小魔头故意撞破,然后默默叹气摇头,说阮秀姐姐如果看见你这样,一定会很生气的。
  李国夏才被阮秀给收拾过啊,不是被当沙包摔在地上,就是被当沙袋给媳妇练拳……那苦逼的哟!
  小魔头给李国夏保密,李国夏感恩戴德,帮着小魔头给王家村干了几个小活,套话更是一套一个准,连李梦雨从化肥厂弄了多少化肥都一清二楚,没办法李国夏就是拉化肥的,他不清楚谁清楚!
  跟婶婶说话一向都是惨兮兮小脸的小魔头,可怜巴巴的道:“婶婶,大家都是亲戚要算的这么清楚吗?互相帮一把不好吗?”
  李梦雨没觉得不好,但她不乐意小魔头每次都顶着她的名头干事啊!
  能别逮着她一只羊薅毛可以吗?>_<
  小魔头现在几乎都学会卖萌了,原因无它,李梦雨看见自家活泼的小七爸爸总是笑着夸,“小七今天又把脸洗干净啦,洗干净的小七笑起来好可爱啊!”
  那是她亲爹!
  她亲老子知道吗!
  就因为她多夸了几句,小魔头成天学着她亲爹的笑的模样软软的带着糯糯的嗓音:“婶婶,婶婶最好啦,帮帮忙啦,就算是吃不饱也没关系,给口吃的不饿死,家里就能省一口粮食,多活一个人呢!”
  小魔头像是逮着了李梦雨心思般的,动不动就是多活一个人呢!
  妈蛋,骗了她们村的化肥不说,还忽悠她出主意,非说婶婶聪明,婶婶厉害,婶婶我们村下半年的粮食就靠婶婶了,你可是我们全村的救命恩人啊!
  啊呸你个全村的救命恩人!
  搞的李梦雨火大的要死,偏偏这忙还真不能不帮,因为是桃花村剩下的化肥,不可能够一个村子使用,李梦雨就教小魔头搞试验地,捡着一块长的最好的地重点照顾那些庄稼。
  这年头不是讲究亩产吗。
  他们村偷偷的重点照顾几块田的庄稼,然后交粮的时候就按照普通颗粒很少的粮食产量算,这样这几块被重点看守的地种的粮食不就能被保护下来了吗?
  这要是一般的村子,李梦雨还不说呢。
  小魔头比李梦雨胆子还肥呢,李梦雨就教了他,多一点粮食冬天就有粮食过冬,熬过了冬季,春天还能挖挖野菜,这样能活下来不少人。
  李梦雨每次都很嫌弃,但每次小魔头撒娇,她都一边嫌弃一边帮忙一次又一次,反正小魔头行动力很强,每次李梦雨都不出面背后给小魔头出主意,小魔头还是年龄太小,论眼界论思考力都不如李梦雨。
  但这事能比吗?
  李梦雨看了多少!提前知道了多少事!带着金手指呢!
  从李梦雨那里学到本事到小魔头更是逮着李梦雨一只羊薅毛,举一反三,李梦雨当狗头军师,不,是出谋划策,小魔头卖力推进,不,是卖力发展美人计,成功的气死周围的村子!
  桃花村发展的太好了,桃花村娶的媳妇都好漂亮!
  许多事情一大一小配合,桃花村迎来了金黄色波浪美妙的秋收,在秋收之前,王家村和王家村附近的村民都被拖拉机一车一车的给拉来了,人也不走了,就呆在桃花村了,夏季炎热睡哪都不是问题,往院子一躺,烧些艾草熏熏蚊子,第二天起来撸起袖子就帮桃花村割稻谷。
  金黄的稻谷里全是脸上带着喜悦丰收的农民,人头攒动,金黄的稻谷一茬一茬的倒下,饱满的颗粒让人人脸上绽开丰收的喜悦。


第70章 六十年代(一)
  清澈如宝石般美丽的天空; 火红耀眼的太阳张扬的炫耀出火球般的威力,云彩好似被太阳烧化了。
  天大地大; 粮食最大。
  金灿灿的稻子; 颗粒饱满; 沉甸甸的; 把稻秆压弯了腰,直也直不起来; 远远望去,整个稻田就像是一片美丽的金色海洋; 一阵风吹过,稻穗被风吹得一浪一浪波动; 就像是金色海洋中的波浪,一浪推着一浪,此起彼伏; 浩瀚壮观。
  随风摇曳中,飘荡出阵阵让人陶醉的清香; 沁人心肺。
  眼看着丰收在望,不知费了多少心血; 付出多少努力; 流淌了多少汗水; 被太阳晒得黝黑的地里的农民; 脸上绽出开心的笑容,手里拿着镰刀不知疲倦的反复割稻,稻田里到处是人们弯腰忙碌的身影; 就连小孩儿,也都跟在大人的身后,帮着捡稻穗,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
  粮食收割完之后,看着成堆成堆成熟的稻谷,大地仿佛都沸腾了。
  “丰收咯!”
  “丰收咯!”
  “我们桃花村大丰收咯!”
  ……
  桃花村的庄稼汉们高兴的手脚舞动黝黑的脸庞全是疯狂的喜悦,这是继去年灾年快要活不下去之后人们硬是靠着自己靠着全村人的努力拼命挣下的活命粮!
  王家村那边的老农羡慕的眼珠子都红了,“大丰收啊!”
  桃花村村民笑的眼泪水都湿润了眼眶中,“是啊,大丰收啊!”
  王家村羡慕的眼珠子都黏在稻谷中拔不出来,“好多好多粮食啊,比我们村强太多了,我们村要是有这么多的粮食就不用发愁粮食了。”
  桃花村村民脸上全是激动和欢喜,“这得谢谢我们村的村长和二嫂啊,没有二嫂挖空心思去弄拖拉机,没有村长不要脸皮的去换化肥,桃花村哪有这么好的大丰收啊!”
  王家村村民偷偷的不断的抹着眼里的泪。
  桃花村村民哄人道,“老哥别担心了,等稻谷晒好,我们村还要接着忙呢,村里的房子可以接着盖了,小伙子们也要热热闹闹的娶媳妇了,马上还要翻地准备下一季的庄稼……”
  桃花村大丰收了,最先办起婚礼的是二嫂家的大儿子李国冬。
  排在后面老三笑嘻嘻的直酸他大哥,“哎哟哟,为了能结婚好看些,大哥这你脑袋上的草帽和脸上的湿毛巾没白裹嘛!”
  李国冬眼睛都笑弯了,吃力的搬着木头喊弟弟帮忙,“行了,别学村里大婶了,赶紧过来弄新房子。”
  请来的工匠在给红砖房里铺石头,小魔头好奇的跟前跟后跟李梦雨小尾巴似的,抬着小脑袋软软的问,“婶婶为什么要在屋子里铺小石子啊?”
  别说是小魔头了,就是李梦雨的几个鹅子都不明白他们阿妈要干什么。
  “打地基啊,先铺上石子,然后再铺上沙子,然后再铺上筛得细细的黄粘土,然后再打地笼,最后在地龙上铺上木地板。”李梦雨没把小魔头当孩子,小魔头问什么她就跟他讲。
  基本的都能听的懂,也有不懂的,小魔头不停的挠头,“婶婶什么叫打地龙啊?地上有龙打吗?”
  眼睛看着墙上铺的很漂亮的红砖,再看看地面上铺的都是石子正在铺沙子的地面,李梦雨漫不经心的道:“不是打地上的龙,是在地上打笼子,一个一个的小笼子方格不但能稳定地基还能支撑上面的木板,不论是冬天还是夏天,人在上面走很光滑很舒服。”
  要知道后世很怀念这个风格的红砖房,很多建筑,甚至是大饭店,或者是乡间度假村都建立复古起红砖风格的屋子,说真的,真好看。
  李梦雨脸上的笑容已经止不住的灿烂了。
  能不能回去已经是未知数,有条件干嘛不让自己生活更好些,至于其他的!
  呵!担心个毛啊!
  这个年代最是流行红砖房,从外面看她家一点都不出格,更何况穷山恶水出刁民,这是她老家,就是过江龙都得盘着!
  她的地盘,她做主场!
  还有谁!
  李梦雨的家乡离鱼米之乡的徽派建筑区已经很近了,可谁让她老家穷呢,人家高门大户阁楼玉宇,她这只能破烂茅草房吹风萧瑟。
  如今生活条件略略改善,李梦雨就迫不及待地改造起她家的房子。
  最先是木地板铺好,桃花村小溪边有一群小树林,不够直不够硬,不能承重,不是好木头,但加工一下铺铺木地板这个是能将就的。
  李梦雨家的红砖房有点小高,跟徽派建筑有一滴滴的接近,毕竟她家生活在徽派建筑的边缘,工匠手艺和徽派建筑一脉相承。
  这个就得感谢小魔头了,给她找的工匠手艺人很好,都是听闻乡下遭难慌慌张张赶回来,想带着家人出去讨条活路,可外面的生活哪是这么容易过的呢,但凡是家里有一口吃的饿不死,都不想出去啊!
  李梦雨管饭舍得,给工匠吃的好,工匠就跟盖房子的工人一样心里感动就花了心思,很普通到烂大街的红砖房硬给整齐漂亮的工艺技术给盖成了乡间度假屋感觉。
  漂亮的让李梦雨都想激动的狼嚎!
  老太太狼嚎可能吗?
  小狼崽子们集体先嚎上了!
  因为李梦雨一激动,加了工程,给小红砖房加了小阁楼,下面的距离是二米五,上面的距离最低一米五,家里的大高个上去只能走正中间的屋顶最高的地儿,两旁弓着身子才能走路。
  可这不妨碍啊,两边放上新打的木床,那木床偷工减料款,矮得跟小马扎似的,床头和床尾区别不大,就这都把小家伙们兴奋的在木床上直打滚。
  李梦雨还在东西两头打上了柜子,一个孩子一个衣柜,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衣服,将自己的衣服和自己的物品单独放置,既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又能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当然,这衣柜也是简略版,就几块光板钉一钉,不符合这个年代家具的模样,可谁让李梦雨家原本穷到家徒四壁呢,拥有了自己的东西,孩子们都快活的要疯掉了。
  从小阁楼到木质的楼梯,再到简单款木床和简略版衣柜,都是木头原本的颜色,被打磨的很光滑,摸起来手感格外的好。
  下面一层的新屋子就不是如此了,稍微……升级了。
  平整的木地板一铺,光滑又平整,清一色原木色被李梦雨弄了红漆一刷漂亮到爆!
  同款简略般木床,不过已经是成人版,好歹打了个床头并且刷上红漆,漂亮又醒目,李梦雨看工匠手艺着实不错,就一口气打了五个床,把木匠喜得见牙不见眼,木匠见天的有活干,有粮食吃,还能带一部分粮食回去,家里的日子就缓了过来,不用带老父亲老母亲出去讨生活了。
  每每想起抹着泪等着入土的老父亲,老工匠就想哭,他父亲太年迈了,根本就不愿意走,怕死在路上连口棺材都没有,半截都要入土的人说什么都不愿意离开,就是死也要埋在自己的故土里!
  老父亲如此,老母亲也是如此,两人瘦得骨瘦如柴,天天躺在床上一动不动,难受的木匠都想拿脑袋咣咣撞大墙。
  木匠一抹眼泪,心酸的差点也跟着流泪的李梦雨就给他加活干,就跟双十一剁手党似的,剁手之后,就开始怀疑人生了。
  李梦雨怀疑是不是小魔头教木匠卖的惨?
  不然,这凄惨的人多了去了,干嘛就骗了她的眼泪。
  甚至李梦雨还怀疑,小魔头是不是一心一意的在等着,等她兜里的粮食都掏光了,再用什么本事去大变粮食。
  双十一最痛苦的是谁?
  不是剁手党,而是剁手党女人们的老公们!
  我媳妇又在家里买买买,我媳妇又花了好多好多钱,家里的粮仓要空了,男人们心痛,穆珊跟阮秀也心痛,就跟家有剁手党媳妇似的男人僵尸脸,整个人都处于还不起债要跳楼模式。
  木床,木地板,衣柜做好了。
  李梦雨又给做了方桌,还做了书柜,没办法实在是现在做东西太便宜了,就跟白捡似的,那么好的手艺的大师傅啊,給她做活,就给点饭吃就行了,做的多了,她再给点粮食,做出来的东西还好看,这不就购物上瘾了嘛。
  没地方给她买买买,她就让大师傅做做做!
  便宜!太便宜了!
  好看!太好看了!
  红漆尚未干透,几个小家伙连村子都不出去玩了,天天蹲在家里看木匠大师傅做活,天天看稀罕死了。
  本来呢,乡下一般是一间堂屋,一间正屋,两间一起盖的格局,堂屋朝东,正屋朝西,然后在超着北边的位置拉一个大大的院子。
  这样的格局主要是因为主屋睡了当家人之后,孩子们不够睡,所以在院子里拉上围墙,在围墙上搭着边盖小坯房给孩子睡觉。
  至于为什么不是院子朝南,屋子朝北的格局,那时因为他们这里居住的都是兄弟姐妹,迈个腿就串门,直接上堂屋说话方便,当古代的大老爷呢,先进个大院喊个门房,然后再穿过院子去正房,那多不方便啊。
  大门都是在堂屋上开的,李梦雨说好了要把房子隔成四间,原先的格局就被打破了。
  她把大门开在正中间,然后一条走道从外面贯穿到院子,走道两旁打上围墙,砖头是没有了,就用木头打,一边两个房间,一共四个房间。
  每个小房间三十平米,按照本地的风俗再复制一个缩小版的格局。
  一个开着门的堂屋,一个睡觉的正屋,堂屋里放上一个方桌和几个凳子,正屋放上一张漆着红漆的新床,一个原木色的大衣柜,地上漂亮的红漆地板,每一个小套房都被李梦雨弄的跟乡下度假村标间似的整齐又好看。
  一家人都快急疯了!
  围着李梦雨跟奶狗抢食似的脑袋直伸:“阿妈,什么时候才能搬新房子住啊!”
  这么漂亮的房子,光看着不给住,要疯了!
  李梦雨:“等你们哥哥结婚后就可以住了。”
  一群崩溃的孩子们瞬间大叫,“阿妈,这么好的房子弄好了,为什么不给哥哥们结婚啊!”
  这房子好吗?太,太太,简陋了!
  没过完双十一的剁手党李梦雨抓了抓脖子,“床上没有床单!新打的床呢,总不能铺上稻草睡吧!”
  孩子:“……” 
 

第71章 六十年代(一)
  想到床单?
  孩子们第一个想到的是——供销社。
  长子李国冬一脸的严肃; “阿妈,你是准备去供销社买床单吗?”
  习惯性的把大拇指送的小尖牙下咬; 李梦雨咬着大拇指思考,“供销社啊; 好久没去了; 家里缺的东西好多哦,是该再走一趟了。”
  穷惯了,不知家里缺东西的孩子们:“……”>_<
  阿妈你醒醒啊,家里的粮食禁不住你这样霍霍啊!
  李国冬一脸痛心,“阿妈; 去供销社不但需要钱还需要票,买床单要很多布票,我们家里的布票根本就不够; 我们兄妹三人去厂子里上班的时间还是太短了,每月发的布票凑在一起; 怕是连一个床单都买不起。”
  虽然他也很想要风风光光的结婚,但他身为家里的长子,尤其是父亲不在,长兄如父的情况下; 他真的很难轻易就把家里的好东西都集中给自己,那样的话他太自私了。
  李梦雨偏头; 不想看长子脸上那表情,和父亲有七八分相似的圆脸和五官,让她有一种时光倒流看见年代父亲时的场景。
  年幼的时候; 每次看见家里买了新的东西,爸爸总是欣喜的把家里的旧物品立马就送回了老家,她妈妈气的想哭,孩子对母亲的情感感觉很敏锐,她年幼的时候对着父亲的恨,和对老家的恨就是这么来的。
  带着不耐烦的语气,李梦雨翻了白眼,嗔了大鹅子一句,“行了行了,知道你是长子,需要照顾弟弟妹妹们,你自己结婚也是头疼大事,不为自己想想也要为你媳妇想想,不能为了弟弟妹妹就委屈你身边的人。”
  哪怕是心机很深的穆珊,当场就眼睛红了,低着头掩饰眼里的泪水,脸上的表情忍不住的泪中带笑。    她是富贵人家教养的孩子,哪怕是落难了,犹如落了毛的凤凰,她也不希望光秃秃的在寒风里。
  阮秀也红的眼睛,低着头鼻尖红红的,她知道婶婶极好,能给穆珊也会少了她,能睡床单,谁愿意天天睡稻草,新婚之夜连床像样的床单都没有,结婚之后睡稻草好凄凉。
  幸好,这里三儿媳不在。
  不过,三儿媳妇家里也在紧密的筹集嫁妆,目标奔着供销社去,毕竟在家睡床单,出嫁睡稻草,哪怕是住红砖房也受不住这个待遇,自带嫁妆好了。
  不是说女孩嫁人一定带嫁妆的吗,箱子,床单,都是女孩自带的嫁妆。
  但这里也要看情形啊,这里是乡下啊!
  李梦雨的姑姑八零年嫁人的,出嫁不过就抱着一床棉被坐在结婚对象的自行车后座走了。
  现在六零年,你一个乡下穷到吃土破地方,指着人家姑娘带嫁妆,想多了。
  其实,李梦雨跟孩子们的想法不同,她想弄布料可没指望着去供销社弄齐,供销社多贵啊,不但价格高还要布票,售货员拽的跟二五八万似的鼻孔看人,东西还少的很,就算是把供销社所有的布料都搬回家都不够她家用。
  对着一旁抓耳挠腮的老三,李梦雨勾了勾手,“老三过来!”
  李国春不妨阿妈从一群兄弟姐妹们点他的名,哎了一声,揉了揉鼻尖蹭到他阿妈身边,“阿妈,你喊我干嘛啊?”
  李梦雨抬着头看着三儿子,“你学车学的怎么样了,能开着车出去做任务吗?”
  开大货车算是不容易吧,掉头,入库都比开小汽车难,学起来要好多时间的,不过这年头根本就不需要入库,不管上哪儿地方大的你想怎么停就怎么停,哪怕你把车斜着停人家还夸你本事大能把车停的这么风光。
  至于路上根本就没有红绿灯,也没有斑马线,甚至连路上连行人都没有,简直是马路杀手的快乐天堂。
  提起学车,李国春眉眼都是骄傲:“阿妈,我师傅夸我天生就是老天爷赏饭,开车学车一学就会,跟着出车做任务。”
  大哥李国冬斜了他一眼,给他泼冷水,“别还没做出一点成绩就那么得瑟,你以为是你天生的聪明吗!”
  “学修车之前你在四车间里,零件师傅是手把手的教,矿上的机车和大卡车的发动机机械原理都差距不大,换了个发动机而已,学起来有什么难!”
  “开车学一个月很了不起吗?上班学开车,回来拿拖拉机练手上路,这条件都学不会,当你的脑袋里装的都是浆糊吗!”
  “不要总是觉得自己很聪明,一副沾沾自喜样子,你这样会让很多人看不起你,甚至有的人会因为嫉妒而陷害你,在发生事故之前,你要认真做事,低调做人,懂不!”
  李国冬不但是长子,关心着弟弟妹妹们,怕弟弟妹妹出事,还因为穆珊博学多识的缘故,本身就念到了高中有底子的李国冬又在李梦雨的指点下跟着弟弟妹妹们一起跟穆珊学知识,学识见识都很不错。
  寒门子很可怜的,尤其是贫穷的地方更是机会少的发指,哪怕是念到了高中毕业,因为没有门路进不了工厂的多了,除了回家种田还能干什么呢!
  李梦雨等长子教育完弟弟,亲妈上线。
  对着李国冬的训弟,李梦雨很支持的,干的好!
  十二个孩子都靠她教养的话,她会吐血的,李梦雨真真的明面上旗帜鲜明的站在长子一方,对三鹅子说,“你哥哥也是关心你,毕竟人多的地方,明争暗斗就多,哪怕你可能是冤枉的,名声坏了就是坏了,所以你应该多听听的你哥哥的话,低调做人,认真做事。”
  不过孩子也不能一味的打击。
  李梦雨支持了长子之后,又给大棒之后的小青年一枚母亲牌甜枣:“不过阿妈还是对你能这么快就学会修车和开车赶到无比的高兴,哪怕是家里给你提供了资源和条件,你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是少不了,这个非常值得夸奖!”
  基本上老三都缺爱。
  老大宠,老二疼,基本老三没人爱,得到阿妈夸奖的李国春高兴的像一个得到了糖的孩子,喜欢的不知怎么是好。
  趁着这个势,李梦雨把她上一世知道的一个地方告诉了李国春,“教你开车的师傅人很好,这是车间的王主任特意为你选的师傅你知道吗?”
  李国春猛点头,眼睛里全是晶晶亮。
  王主任为什么特意为李国春选师傅,还不是为了报恩,李国春只要想起当初他阿妈临门一脚踹,奋力的让他攀上了这么大的好事,仍旧激动的浑身颤抖。
  “你师傅人不错,所以,你可以带着你师傅一起去,还有这个地方是别人告诉我的,你在去之前一定要和你师傅沟通好,不能让别人知道这条路,这会影响到你们之后人生,自己辛辛苦苦做出来的嫁衣,不能给别人当嫁衣,知道吗?”
  哪怕是知道老三李国春聪明又机灵,李梦雨也忍不住的千叮万嘱,对于前世的记忆,她能记得的不多了,这些都相当于她的金手指,她极为珍惜,这些都是有数的,用一个少一个,不好好的利用,岂不是白白错过了重生这么好的一大优势。
  李梦雨千叮万嘱,李国春一脸认真的记了又记,就差举拳发誓,红红的眼睛出卖了他激动的心,他知道这是阿妈最珍视的资源,如果不是因为他是她儿子,他阿妈根本就不会告诉他。
  阿妈对李国春那么好,李国春整个人都仿佛沉入在午后的水池里,温暖的他想永远沉浸在里面。
  李国春在上班之后,就立刻去找了他的师傅。
  五六十年代的走南闯北,又岂是那么简单的事,有几个是好相与的,没两把刷敢南北闯荡!
  李国春把师傅带到没人的地方,跟师傅一说,他师傅的眼睛当即就是一亮,激动的拳头都攥的发青。
  剩下的事就不需要李国春出面了,小伙子资历太浅说话也没分量,师傅立刻找了他上面的人又和厂长一联系,当天商谈的事情,第二天迫不及待的就发车。
  李梦雨给的资源是一个普通的小乡村那个地方盛产棉花,当地人善于用棉花纺棉线织土布。
  矿机厂装了白米和白面,一车开到桃花村,李梦雨见谈妥了,当即又把村长找了,村长又喊上了老叔,最后当着全村人的面说了这事,用蔬菜换土布,整个桃花村的人都要疯了!
  在桃花村大丰收之后,有了粮食不愁饿肚子的情况下,桃花村的村民们疯狂的要求多换点土布回来,谁知道这回土布能换多少啊,谁都想要啊!
  李梦雨哪知道,这回换土布的热情会吓到人,吓的人缩在家里不出门。
  村长和老叔,还有李国春的司机都集中在了李梦雨家里讨论,是多换点土布回来,还是多换点棉花回来,土布也想要,棉花也想要,这不要钱不要布票,只需粮食就能换,简直太让人惊喜了。
  李梦雨被吵的头疼,小魔头还可怜兮兮的在一旁眼泪汪汪,看的李梦雨更脑壳子痛。
  忍不住捂着额头喊,“都吵什么吵,一趟不够,再去一趟,只要你们把路线给捂好了,以后多跑几趟要什么都有了!”
  李梦雨一语喊醒惊动过头了的几人,当即所有人脸上都大喜,老式的深绿色的解放牌大货车带着一车满满的物资,上面盖着厚厚的深绿色的油布,驶向了那个让人向往的小村子。
  鱼米之乡,自然是要什么有什么。
  桃花村地处不南不北之地,换句话说,离南边也近,离北边也近,在鱼米之乡的边缘上,开着车不过一天一夜都到了地方,一车的只有大国有企业才有的精细粮和新鲜的蔬菜,受到当地人热烈之极的热捧。
  两人轮换着开车,一人睡觉一人开车,将物资全部置换之后,又火速的回归。
  对于这个年代能吃苦的韧性,已经达到了李梦雨难以想象的地步。
  又是一天一夜,当大卡车行驶到桃花村,远远的还没驶入,一层又一层,犹如古代皇宫里大臣觐见一样从最外围的巡逻队开始喊,“李国春回来啦!”
  村门口到处玩耍的孩子蹭的一下窜了起来,跑到村外边跑边喊,“李国春回来啦!”
  秋收后村里年纪大没事闲转悠的老人也紧接着朝着村外赶,嘴里喊着,“李国春回来啦!”
  村子里也激动万分的跑出无数的村民,疯狂的大喊,“李国春回来啦!”
  李梦雨还在家呢,一圈又一圈的距离的声音,从外到里全喊着一句话:“李国春回来啦!”
  作者有话要说:
  李国春:“我回来了!”
  李梦雨:“边去,我耳朵都要聋了!”


第72章 
  去的时候一天一夜; 回来的时候也一天一夜,加上到了地方又是跟人解释,又是找村长; 矿机厂以大国企的名义拿粮食换的土布。
  至于为什么要拿粮食换呢?
  因为人家村里压根就不要钱,哪怕矿机厂走明路以国企的名义收购; 人家也不干; 要钱干嘛; 能吃吗?
  鱼米之乡说是物产丰富; 可在全国都缺粮食的情况下; 国家对鱼米之乡征收的粮食也格外的多; 在加上一味的鼓吹高产的潮流,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 自己都吃不着; 整个村饿的都要死人,是何种的凄惨。
  解放大卡车就是在这个时候一路艰辛的找到了这个村子; 当看见深绿色的大卡车时,那种蓦然间看见飞机; 看见宇宙飞船那种惊奇感一点都没有,皮包骨头瘦得连走路都要省力气都村民们,根本连眼神都不施舍一个。
  甚至许多人都眼珠带着恨!
  明明是丰收的时节; 那金灿灿的稻谷都在眼前漫天铺地是何等的让人惊喜; 然而收割了之后,这些粮食都不属于他们,吸血的公社领导给每个村长都下命令让他们报出高额的产量; 吕家村的村长眼睛都要哭瞎了,回来就跪着向全村人磕头,大喊着,“我对不起父老乡亲啊!我对不起父老乡亲啊!”
  那场面哭到极致!
  所有的人都在用手捂着眼睛哭泣。
  李梦雨记得的就是这个情节,她爸爸同学的妻子就住在这个村子里。
  李梦雨写需要素材就去找她爸问,五六十年代的事情啊,她爸那个时候也才8岁左右,哪记得那么久远的事情。
  有一天刚好她爸在家请老同学吃饭,就顺带说起了小时候的事情,8、9岁的年龄上一年级了,也有记性了,李梦雨印象最深的就是村长跪在地上给全村的人磕头,哭着喊,“我对不起父老乡亲啊!我对不起父老乡亲啊!”
  后来那村长死了。
  全村的人都死了一半多,村长受不了那打击,总觉得都是他的错,一脑袋磕在了树上人没了。
  磕头的时候是60年的事,人没了的时候是61年的事,后来村里的人都替这个很为村里着想的村长可惜,再熬一段时间就到了62年,饥荒结束的那一年,再多熬一些多好啊,倒在了黎明前的黑暗里,太可惜。
  李国春和师傅开着车找到村子的时候,遭到仇恨的目光。
  吓了两人一跳。
  前面才交了粮,后面来一辆深绿的大卡车,吕家村能不仇恨吗?
  只不过这仇恨下意识的反应,可没桃花村那种天然的凶悍,李国春一下车就顺着他阿妈给信息去找人,师傅留在车上保护粮食,一旦有什么不对,立刻开车就跑。
  这是事先就说好的。
  桃花村的男人上个火车都跟玩似的,追个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