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小地主-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真是可爱,韩瑞微笑,见到郑淖约纤手颤抖,摸索半响,才解了外袍,这样的效率,什么时候才能吞到美味的小白兔,还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三两下把衣服脱了,丢到旁边,拦腰抱住郑淖约肌若凝脂、香滑柔软的身子。

匆匆来到榻上,伸手轻拉,雪白的纱帐蓦然跌落,几声呻吟之后,却是一床春色。

一夜之后,夫妻两人更加恩爱了,天气愈冷,时常有雪花飘飞,不是外出观景的时机,不过待在宅院之中,陪着娇妻美妾,烤着旺盛炭火,观看雪花片处,飞舞飘扬的情景,若是看久了,觉得单调,可以听曲,小饮对酌,再调戏下几个美女,也是人间美事。

天气冷了,上门拜访,设宴邀请的事情,也渐渐稀少,没有了这些烦琐事情的打扰,韩瑞的日子自然是过得清闲自在,颇有归隐山林的感觉,然而毕竟是名声在外,没人会忽视他的存在。

逍遥的日子也没有过得几天,钱丰就兴冲冲的从国子监跑回来了。

这个时候,韩瑞待在书房,屏气凝神的练习书法,其实也想沉醉在温柔乡中,把豪情壮志消磨去了,可惜郑淖约出身书香门第,本身也是不大不小的才女,也未等韩瑞开口,或许韩晦的悄然提醒,就已经参照郑仁基的习惯,给韩瑞制订了个日程表,规定清楚,应该什么时候读书,什么时候习字……等等。

对于这个举动,听了消息之后,韩晦肯定高声赞同,连连赞扬郑淖约不愧是荥阳郑氏之女,知书达礼,贤惠淑德,相夫教子之类的言辞滔滔不绝,天花乱坠,郑淖约自然是欢喜之极,在她的娇声软语之中,韩瑞也不好拒绝,应该说是抹不开才华横溢、勤快好学的名声,乖乖听从安排行事。

不过心里自然不会反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韩瑞还是明白透彻的,而且近段时间以来,书法学问不断长进,也让韩瑞颇有几分成就感,又或许是养成了习惯,毕竟古代娱乐消遣的活动较少,声色犬马的事情,又不合他的性子,出去应酬,觥筹交错的热闹喧嚣,怎及在家逍遥自在清闲,不读书写字,怎么打发时间?

说到底韩瑞还是保留了前世的宅男习性,不怎么喜欢走动,然而有些事情,却不会以他的意志为转移,该发生的,还是避免不了。

比如现在,钱丰闯了进来,开口说道:“二十一郎,扬州的贡生都差不多来齐了,准备办个酒宴,大家聚会畅谈,交流学问,想请你参加,托我问你,是否赏脸?”

可以拒绝,问题在于,这样做的后果,不是韩瑞乐意见到的,古往今来,能够视名声如浮云的人,寥寥无几,反正韩瑞不是其中之一,所以没有其他选择,自然是含笑答应。

“在何处聚会?”韩瑞问道。

“待定。”钱丰笑道:“不过只要你肯参加,就算是露天举行,冒着漫天飞雪,恐怕大家都不会缺席。”

韩瑞笑了下,没有在意,钱丰却是知道,自己并没有撒谎,在扬州的时候,韩瑞的名声就已经非常响亮了,可是与如今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云泥,根本没有可比性,上能通达天子,下可结交朝廷权贵,这样的影响力,怎能不让贡生们趋之若鹜。

按理来说,韩瑞的宅院,地方宽敞,应该适合举行聚会,然而有意无意,两人却是直接忽略了,毕竟名为同乡,但是相识之人,怕是没有多少,贡生人数众多,称之为龙蛇混杂也不为过,若非关系亲密之人,还是不要请到家里来了,免得出了麻烦,也不好解决。

想到可能会出现的情况,钱丰告诫说道:“二十一郎,虽然大家是同乡,不过你也要多长几个心眼,有些事情,帮衬不了的,宁愿给人在背后非议几句,也千万不要胡乱答应。”

“三哥,我明白的。”韩瑞叹气道:“能帮就帮,投卷行书之类的,我倒是可以帮忙传递,至于其他,那就要凭自己本事了。”

“这话是正理。”钱丰赞同。

聊了片刻,钱丰立即匆匆忙忙走了,由于提前来到京城,而且又在国子监中就读,在贡生眼中,自然也成了威望之士,自然成为筹办聚会的组织者,联络韩瑞之后,还要忙碌其他事情,一时半会,怕是难以清闲下来。

片刻,一身雪白裘衣,如同雪莲花般清润的郑淖约盈盈走来,奇怪道:“夫君,三哥怎么走了,也不留他下来用膳。”

“不必管他。”韩瑞掷笔,清水净手之后,拥着郑淖约,歉声道:“淖约,接下来几日,怕是不能在家陪你了。”

第二百四十三章 趋附

事情也如同韩瑞所料,得到了肯定的答复,钱丰筹办聚会的速度更快了,根本不用几天,翌日就驾着马车过来,给爹娘问安之后,小坐了片刻,就拉着韩瑞出门而去。

“从出在外的,自然一切从简。”钱丰解释道:“找个清雅安静的地方,饮下小酒,听下曲儿即可,没有必要那么讲究。”

韩瑞点头,忽然问道:“对了,忘记问你,今年扬州有多少贡生的名额?”

“二十多个吧。”钱丰说道,颇有几分感叹,想到扬州各级官学之中,有意参加科举的士子不下千人,最后仅是二十来人得到名额,竞争的激烈程序可想而知,不过更激烈的却是科举考试,数千近万人之中,每科只录取区区数十个,想要出头冒尖,自然得多做些准备。

在京城待久了,听到国子监众生时常谈论,钱丰才发现自己以前的想法,是那么的天真可笑,以为凭着自己的努力,考试答卷出彩,就能应试及第,不是没有可能,不过非常的渺茫而已,几乎是万分之一的概率,也就是说,哪怕参加考试的九千九百九十九人都得中了,自己也未必榜上有名。

了解到科举考试的残酷、现实,钱丰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幸运,通过韩瑞的关系,行卷到虞世南那里,而且得到了赞许,只要自己在考试时候,发挥正常,考中的机会,肯定要比别人高上几成。

所以,对于同乡士子的期盼、急切心理,钱丰自然深有体会,在得到韩瑞的充允之后,就随意选了家清静酒楼作为聚会的地点,通知众人之后,果然得到他们的一致赞同,而且十分干脆的把时间定在了今日。

“他们怎样,都找到住的地方了吧?”韩瑞问道,二十几人而已,自家宅院宽敞,全部容纳下来也不成问题,只是也要看有没有这个必要。

“放心,都定下来了,大多是住在城南。”钱丰说道,长安的坊市布局十分整齐,就好像是棋盘,一块一块的,平民百姓,多数是集居在城南,皇城在北,东西附近的坊间,自然是达官贵人的住宅区。

前来京城应试的贡生,有亲戚在京城的,自然最好,可以投奔他们,没有的话,家境殷实之人,可以在客栈投宿,不然借居民宅也行,再不济求到道观寺庙之中,想必这种时候,那些道士和尚也十分乐意伸出援手。

当然,考试之后,得中肯定是皆大欢喜,若是没有得中,那么赶紧收拾东西走人,不然也少不了吃他们的白眼。

一边随口闲聊,马车也到了长安城,由宽敞的街道,直接朝西市驶去,不久之后,就来到了一家酒楼之前,位置比偏僻,前来光顾的客人却也不少,下了马车,钱丰在前面引路,韩瑞随行而去,才到门口,就有人迎接,少不了一番客气。

他乡相遇,尽管不是故知,但至少也是同乡,韩瑞心里未必欢愉非常,不过笑容还是有几分真诚之意,你推我让,走进了客栈,只见里面走廊曲折,庭院树木萧疏,枯枝残叶沾着片片白雪,别有一份幽然。

位于闹市之中,却有这样清幽之处,想必也是客人众多的原因吧,人类就是这样的矛盾,既喜欢热闹,又想要享受安静,人来多了,又破坏了这份宁静,听到酒楼厅阁隐约传来的曲乐吵杂的声音,韩瑞微微摇头,未来得及感叹,就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一个花阁厢中。

“韩兄,数月不见,风采愈加卓然了。”

举步而进,立即有人迎了上来,依稀有几分印象,韩瑞连忙拱手回礼,客套了几句,在钱丰的引见下,与同乡贡生打起了招呼,互道久仰,笑语晏晏,席间气氛颇为热闹,不过却多了分拘谨。

毕竟现在的韩瑞,已经不复当日,身在扬州之时,不过是得到几个当地大儒的赞赏,现在人家却是名动京城的大才子,早知今日,当初就应该……不过,事情过去了,后悔也没有用,还是把握现在比较重要。

一番寒暄,在众人的坚持下,韩瑞无奈坐于首席,传话下去,酒楼的伙计,连忙捧着膳食进来,摆放妥当之后,恭敬退下。

“能够在这里见到诸位同乡,也是人生的庆事。”举起了酒杯,韩瑞微笑道:“第一杯酒,却是要预祝各位,长安此行,如愿以偿,金榜题名,衣锦还乡。”

众人纷纷应和,别的事情可以推让,这事却是绝对不能谦恭的,立即端起了杯盏示意,昂首饮尽,气氛更加融洽热烈。

觥筹交错之间,屋外走了两个少女,眉清目秀的,也是娇俏可人,一人弹拨了琵琶,一人小手执了红牙板,咿呀唱道:“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

众人停杯罢酒,仔细聆听,一脸的憧憬,借着这个机会,韩瑞低声道:“三哥,是你故意安排的吧?”

钱丰含笑点头,小声说道:“是有些俗气,不过也是个好彩头。”

韩瑞所写的那么多诗赋之中,最有争议的就是这首劝学诗了,武官自然觉得这是在胡说八道,若不是看在李靖、程咬金的面子上,差点就要找韩瑞麻烦了,然而文人也觉得劝学诗俗不可耐,读书,乃是为了明理,岂是为了功名禄,韩瑞也因此得到虞世南的批评,典型的两面不讨好。

不过,年青的士子,或许依然保持几分单纯,却非常喜欢这首诗,觉得真是说到自己心侃上了,所以私下聚会的时候,却是经常传唱,视之为彩头。

对此,韩瑞只得苦笑,一曲罢了,伴着不断地赞许之声,众人又举酒互敬,不过敬得最多的当然是韩瑞,自然不好拒绝,来回往复,好几杯下肚,韩瑞脸上浮现几分红润,冒起了细微热汗。

见到这个情况,钱丰停下了杯盏,笑着说道:“大家别太热情了,且少敬几杯,要知道二十一郎在京城数月,师从朝廷几位大儒学士,学问大有长进,今日聚会,我特意带来了几分行卷,准备让他帮忙指点一二,若是灌醉了他,那就不好办了。”

钱丰说得很自然,态度更是随意之极,真的从袖里拿出了行卷,放到韩瑞的案上。

两人什么关系,可谓是总角之交,在场的众中心知肚明,哪里需要什么行卷,钱丰这个举动的目的,还不是为了照顾大家的颜面,确切的说,是给大家一个名正言顺的机会,心里感激之意,就不用多说了。

立即有人站了起来,悄然吸了口气,几步上前,捧着一份行卷,心情忐忑道:“……也请韩兄,多多指点。”

“指点却是不敢,互相学习而已。”韩瑞笑道,起身接过行卷,从怀里取出丝巾,抹净了手掌,这才拿起了行卷,仔细翻阅起来,见到这样的细节,那人心情舒畅,退步归坐,好像已经有了默契,众人安静下来,没有发生争先恐后的事情。

不是在故弄玄虚,韩瑞非常认真细致的观看,毕竟是精心准备的,行卷文章诗赋自然不会很差,不过也不会是精妙绝伦、花团锦簇,真有这样厉害,韩瑞没有理由不清楚。

当然,浩瀚几千年历史,不知淹没了多少高才贤士,毕竟出名也看机遇的,所以韩瑞也没有轻视的意思,脸上浮现笑容,举杯小饮了口,准备开口之时,一阵脚步声传来,屋中光线忽暗,却是有人挡住了门口。

“不好意思,我们来迟了,大家莫要介意。”声音很是平常,没有道歉的诚意也就罢了,居然带着几分傲气。

“萧…兄。”

适应了房中光线,众人举止观望,也看清楚了来人模样,却是萧晔与周玮两人,一人是扬州刺史的公子,一人是扬州官学之中的风云人物,众人自然不会陌生。

“你们来这里做什么?”钱丰皱眉道,透出不欢迎之意。

“听闻同乡好友在此聚会,我们若是不来,岂不是怠慢了,让人非议。”萧晔笑道,只是微微拱手,一副贵族公子的作派,除了韩瑞与钱丰纹丝不动之外,其他贡生却不敢得罪兰陵萧氏子弟,慌忙起身回礼。

“萧兄,好像有人不欢迎我们呀。”周玮轻笑道,耳濡目染,他已经没有了乡下土豪的气息,锦衣华服,举手投足的气度,与寻常公子哥儿近似。

“不欢迎就算了,反正我们也是来过打个招呼而已,这就走了。”萧晔满不在乎,转身与周玮出门,像是想起什么事情似的,忽然回头说道:“对了,与诸位说声,陛下四皇子越王殿下在德贤楼设宴,邀请我们参加,大家都是同乡,你们有谁想去的话,不妨同往。”

众人面面相觑,猜测他们的举动之时,听闻此言,一阵惊愕,相互对视,迟疑不决,不过见到萧晔与周玮走远了,再也按捺不住,也不敢看韩瑞与钱丰的脸色,纷纷告辞而去。

这次聚会,无非是通过韩瑞,结交朝中权贵罢了,现在有机会直接面见越王,何必再多此一举,机会难得,稍纵即逝,不能错过啊。

霎时,众人都走了,钱丰脸色铁青,拍案大骂道:“呔,这帮趋之若鹜的小人,我真是瞎眼了,居然帮他们的忙。”

第二百四十四章 科举人情

钱丰觉得自己真是白痴,白浪费了时间与精力,筹办这个聚会,到头来居然只是场笑话,这也倒罢了,却是气愤不过萧晔与周玮的嘴脸,可以料想,现在他们肯定得意之极。

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恶气,钱丰继续破口大骂道:“趋炎附势,斯文扫地,没有半点读书人的骨气。”

旁边,自然在所难免,韩瑞也有些生气了,不过却没有钱丰那么愤然,随手把行卷扔了,和声劝解道:“三哥,何必为了这些人大动肝火,不值得。”

“二十一郎,我没有生气。”钱丰苦笑道:“而且觉得对不住你啊,这帮小人……”

“好了,三哥,你注意到没有,过来聚会的多是生徒,没有几个乡贡。”韩瑞说道,生徒是官学保送的名额,乡贡却是通过州试,得到赴京的资格,能够就读官学的,多数是富家子弟,然而自学成才,参加州试成为乡贡的,多是贫寒士子。

两者之间,有什么差别,钱丰考虑片刻,也恍然大悟,继续苦笑道:“二十一郎,其实富家子弟之中,也有傲骨傲气的,只是他们没来而已。”

“或许吧。”韩瑞笑道,心里怀疑,若是钱丰仍然留在扬州官学,如果身存骨气,能不能得到名额还是个问题,就算学正颜师友正直无私,底下的教授也会弄虚作假,风气如此,怕也是无可奈何。

“混蛋。”钱丰也想通了,心中愤愤不平。

“再饮一杯,消下气,也该回去了。”韩瑞笑道,往好的方向寻思,起码不用应酬了,也算是意外之得吧。

在韩瑞的劝说下,钱丰勉强喝了口酒,也不愿意待在这里了,自然拂袖而去,好好的聚会,突然散了,反正酒资提前付了,伙计自然也不会多管闲事,恭送他们出了酒楼,立即回去收拾餐桌,有好几坛美酒没有开启,自然要搬回库房……

或许,经营酒楼的,最愿意遇上他们这样的客人吧,钱丰闷闷不乐,韩瑞却是看得开,上了马车,吩咐仆从去国子监,便饶有兴趣的打量起西市的景观。

与东市一样,西市也是封闭式的建筑,集市的四周,环筑有厚墙,俨然就是整个长安城中一座小的城中城,都是临街设店,甚至一些小的曲巷中,也有开设的店铺,然而,东市,由于靠近皇宫,周围多达官显贵住宅,所以市中四方珍奇积集,上等奢侈品很多。

相对,西市就平民化些,大铺小店林立,或许占了距离的便宜,丝绸之路的往来胡商,多数是集聚在西市,至少韩瑞粗略的观望,这里的胡人商客,的确要比东市多些,特别是酒肆、金银器店铺之类,多是胡商经营。

也难怪西市有金市之称,一路过去,半条街的店铺,都是经营金银器皿,在阳光的照映下,闪耀灿烂的光泽,自然,这只是原因之一,金市之名,主要是因为这里占地广阔,各行各业的商铺多达万家,每日交易的金银堆积如山,才因而得名。

什么名字之类,韩瑞也没有在意,津津有味的观看西市的热闹场面,忽然见到侧边停了辆马车,虞世南在仆从的搀扶下,踩着小凳子下车,眨了下眼睛,发现自己没有看错,韩瑞连忙呼停。

马车缓缓停下,一个摇晃,钱丰惊醒,迷糊道:“二十一郎,这么快就到国子监了?”

“是虞公。”韩瑞提醒,下了马车,连忙行礼呼叫。

走了几步,好像要去哪里,听到叫唤,虞世南回身,发现是韩瑞,脸上多了抹温和笑容,奇怪问道:“你不在家里,来此地做什?”

“与扬州几个同乡小聚了片刻,准备回去了,不料却遇到虞公。”韩瑞笑道,扯了下钱丰的衣袖,让他莫要胡乱说话。

“虞公近来安好?”钱丰恭敬行礼,自然不提刚才的事情,气愤是气愤,但是太丢脸了,他都不好意思到处宣扬,免得给自己抹羞。

好,虞世南友善回答,对于韩瑞的回答,也不觉得奇怪,毕竟赴京赶考的生贡,也差不多抵达了,这可以从投到他门上的行卷数量得出答案。

关系熟络,韩瑞问候了声,就直接说道:“虞公,这是准备前往何处,若是要事在身,我们也不多加打扰了。”

“也没什么要事,几个友人设宴,老夫应邀而来,估计与你此行的目的差不多吧。”虞世南说道,微微苦笑,颇有几分无奈,每年这个时候,这些人情应酬,总是避免不了的。

呵呵,韩瑞笑了,也没有多言,拉着钱丰,开口告辞。

“且慢。”虞世南叫住他们,沉吟了下,微笑道:“你们有空,就陪老夫同往吧。”

钱丰乐意非常,连忙答应,目光带着期盼,韩瑞察觉出来,自然不会拒绝,跟随虞世南走进一家装修布置比较富丽清雅的酒楼,在伙计的引领下,来到一幢精致的阁楼之中,几个老者携着几个青年迎了上来。

“伯施兄,可是让我们好等,总算盼到你来了……”仅凭这种抱怨语气、姿态,就可以判断出来,他们与虞世南的关系的确不错,所以韩瑞非常识趣,拉着钱丰靠边站,聆听几个发白苍苍的老者寒暄。

几个老者热情洋溢的招呼虞世南,分席列坐,叫唤伙计摆好了美味酒菜,也没有引见介绍的意思,好像把在场的青年都忽略了。

一人举杯笑道:“伯施兄,这可是河东济州运来的新酒,听闻是新法酿造,清澈似水,入口似火,饮之醇香,令人回味无穷,非常适宜在寒冷季节品尝……”

听了几句,韩瑞立即觉得似曾相识,低头观看杯盏,心中立时了解,河江济州,好像是程咬金的家乡,忍到现在才出手,还真是外粗内细,谨慎之极。

一口下肚,几分火辣上涌,不过随之而来的却是暖洋洋的热气畅流,在这种寒冷的气候,的确是种不可多得的享受。

不过到了虞世南这般年纪,对于口舌之欲,也没有以前那样讲究,小饮了几杯,身体暖和之后,也放下了杯子,与几个朋友畅聊起来,无非是天南地北,朝政得失,针砭时弊,唯独没有提到科举之事。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韩瑞与钱丰十分淡然,不过旁边的几个青年却是坐不住了,几次三番,跃跃欲试,想要开口表现,却给几个老者厉目而视,瞪了回来,自然不敢造次,乖乖坐好,留心静听。

宴席进半,却见虞家一个仆从,小心翼翼走来,到了虞世南旁边,也没有回避的意思,直接禀报道:“阿郎,乔郎中到了,请罪求见。”

“请罪不必了,让他进来吧。”虞世南说道,态度从容,几个老者相视笑了下,忽然举杯齐敬,感激之意,尽中不言之中。

就在韩瑞思虑,那个乔郎中是何人物之时,一个相貌儒雅的中年男子快步而进,微长及胸的柔密青须飘然,风度翩翩,带着几分诚惶诚恐的语气,躬身拜道:“老师,乔岩来迟了,望请恕罪。”

“是吏部考功司郎中。”钱丰吃惊,飞快在韩瑞耳边小声说了句,心情很是振奋。

也难怪他会这样,科举考试,向来是由吏部主持,尽管主考委任不定,但是评批考卷,却是由吏部考功司负责,说过了,唐代科举没有糊名制度,乔岩是考功官郎中,其中的意义,不言而喻了。

“不用多礼,过来见过几位前辈。”虞世南说道,心中多少有些无奈,幸好几个青年的行卷也仔细阅读过了,也算是英才,就是没有自己今日之举,得中明经应该不成问题。

几千年来,真正做到铁面无私的人,却是没有几个,韩瑞没有什么抵触情绪,在乔岩拜见几个老者之时,就扯着钱丰起来,表示迎接之意,旁边几个青年的反应却是慢了拍,见到他们的动作,才恍然起身。

这个情形尽收眼底,自然给乔岩比较良好的印象,听到韩瑞自我介绍,立即错愕,一脸的惊讶道:“以韩公子之名,何须参加科举……呃,是我糊涂了。”

虞世南与韩瑞交好,颇有忘年之交的情谊,在京城之中也不是什么秘密,同来赴宴,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近些日子来,接触的文人生贡,皆是为科举人情而来,习惯成自然,自然往这方面联想,反应过来,乔岩有些不好意思。

自嘲了下,乔岩笑道:“不过,若是韩公子参加科举,我倒是可以担保,进士第一,状头之名,肯定十拿十稳,不出丝毫差错。”

尽管明白乔岩只是说笑,但是众人却没有怀疑此事的可能,以韩瑞现在的名声,若是没有得中状头,恐怕大家都要质疑科举的公平性,然而话又说回来,参加科举是为了做官,以韩瑞条件,天子肯定会直接征召入仕,又何必再多此一举。

虞世南捋须而笑,几个老者点头赞同,韩瑞却谦虚笑道:“在下才疏学浅,岂敢与天下才俊争锋,献丑之事,还是不做为妙。”

你才疏学浅,那么我们算是什么,几个青年暗暗腹诽,其中也包括钱丰,抱怨韩瑞总是打击自己的自信。

一阵轻笑,乔岩入席列坐,伙计另外上了膳食,众人举杯小饮了口,只是寒暄了几句,未曾切入正题,外面就有人走了进来,开口说道:“诸公,越王殿下求见。”

第二百四十五章 后悔了

越王李泰,素有贤名,雅好文学,在儒士之间的风评不错,而且深得天子的宠爱,无论是依礼,还是心中喜恶感觉,都没有婉拒不见的理由,所以虞世南与几个老者,稍微对望了眼,就立即点头,有请……

一声罢了,却见李泰趋步而进,深衣广袖,一身儒生的装扮,举止优雅,更加容易博得文人士子的好感,在席前停步,拱手躬身道:“小王见过几位先生。”

彬彬有礼,不因为身份高贵而目中无人,的确让人心情舒畅,席间众人纷纷站了起来,虞世南微笑了下,淡然说道:“越王多礼了。”

礼多人不怪,李泰好像也明白这个道理,十分的客气,旁边伺候的伙计,反应却也不差,连忙搬案增席,添置杯盏。

依照李泰的身份地位,坐于首席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然而他却温言推托了,自诩不及虞世南和几个老者德高望重,自然要居于下首,与韩瑞对席而坐,这样的举动,不管是否刻意为之,至少礼让的气度,就能让人心折。

虞世南性格缜密,轻易不动声色,神态自若,几个老者却是露出赞赏之色,觉得李泰不愧贤达的名声。

安然跪坐,李泰也没有拘谨,更是没对乔岩出现在这里表示任何的疑义,伸手举杯,礼敬众人,觥筹交错之间,宴席的气氛却是有几分融洽。

与几个老者谈笑风生片刻,李泰举杯,面对韩瑞,语气诚恳说道:“前些时候,韩兄大婚,小王恰好在宫中聆听父皇教诲,没有前往祝贺,不仅失礼,小王心中也分外遗憾,在此表示歉意,希望韩兄莫要责怪。”

“岂敢。”韩瑞笑道:“越王殿下人是没来,心意却是到了,我经常寻思,若是当日婚宴,人人皆是如此,那应该是多好的事情啊。”

众人微怔,立即醒悟过来,知道韩瑞是在说笑,一阵哄然。

小坐了片刻,李泰也知情识趣,委婉拒绝了众人的挽留,告辞而去,这样的风度,又得到几个老者的赞叹,借这个机会,钱丰悄声问道:“这里是德贤楼?”

“没有注意酒楼的名字,不过越王在此,那么应该是吧。”眨了下眼睛,韩瑞说道:“怎么,还在气恼刚才的事情呀。”

“我可没有你心胸豁达,就像你经常说的,胖子都是小心眼。”钱丰没好气道,哼哼说道:“别让我找到机会,不然非要狠狠收拾他们不可。”

“喂,小心眼什么的,我可没说,是你自己会错意而已。”韩瑞慌忙辩解,或许是天下太平,日子过得舒心安稳,京城之中,多是腰围圆大的权贵,或是让他们知道这话,非收拾自己不可。《小说下载|WrsHu。CoM》

哼哧,钱丰嗤之以鼻,没有理会韩瑞,举杯自酌。

李泰走了,少了几分拘束,众人聊得更加欢畅,几个青年也知道机会难得,捉紧时间表现起来,诗词歌赋,瞄了眼韩瑞,立即取消这个打算,免得人家笑话自己,米粒之珠却与皓月争辉,不自量力。

经学策论,这是进士、明经两科必考内容,虽然在虞世南等人之前,也有关公面前耍大刀的嫌疑,但是至少可以名正言顺的请教,顺便增进学问,若是能得到他们的赏识,那么更是一举两得的事情,所以听到几个青年高谈阔论,钱丰也顾不上生气了,积极参与其中。

这些年轻人的心思,虞世南与几个老者岂能不知,淡笑了下,也没有理会,更不会开口阻止,而是悠然自得的举杯小饮,倒是乔岩,却颇有兴趣,不时插话两句,或是询问,或是赞许,自然让几个青年欢喜不已,仿佛吃了兴奋剂似的,你争我辩,毫不谦让。

现在可不是谦虚的时候,关系前程,谦让不得,不过有几个老者在旁,尽管言辞有几分激烈,却是没有多少火药味,韩瑞认真的聆听,也有点儿受益,好像是注意到韩瑞的反应,虞世南若有所思,却没有说些什么。

辩论持续到宴会罢散,没有分出高低上下,不过目的已经达到了,众人也不在意胜负,反而有几分惺惺相惜的感觉,相约来日再论,虞世南与几个老者捋须而笑,也不管年青人的事情,起身向外走去。

来到走廊,迎面却来了群青年,为首的却是越王李泰,好像也是散宴,准备离去,见到虞世南等人,李泰侧身说道:“诸位且自便,小王前去恭送几位长者。”随之露出如沐春风的笑容,迎了上去。

“啊,是秘书监虞公。”

“对了,还有京城几位大儒……”

“不是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