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医来夫贵-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六皇子的话音一落,奉天殿内更加的安静。

    宋彦昭讶异的挑眉看了六皇子一眼。

    六皇子的嘴角微不可见的翘了翘。

    太子的脸色则阴沉的厉害,手紧紧的攥在了一起。

    枢密院如今有两名副使,一名是六皇子刚才说的孙海伟,另外一位也是他推荐的崔亚峰。

    太子觉得六皇子摆明了是和他作对。

    他推荐崔亚峰,他就推荐孙海伟。

    如果父皇同意了老六的意见,太子暗暗磨了下牙,眼中闪过一道阴鸷。

    嘉佑帝眼神闪了闪,却转向了七皇子周焕,“焕儿,说说你的意见。”

    七皇子受宠若惊的看了嘉佑帝一眼。

    他从来没想过嘉佑帝会当着文武百官的面问他的意见,他才上朝不过五六日,连殿内站着的大臣的脸都还没认全呢。

    七皇子紧张的搓了搓手,因为紧张说话也有些磕磕巴巴的,“禀…父皇,儿臣……儿臣上朝时间短,刚才他们推荐的人,儿臣都不认识,所以,所以………”

    七皇子所以半天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

    没出息!太子鄙夷的看了七皇子一眼。

    嘉佑帝也不为难他,本来他也没对这个儿子抱多大希望,将来能够安安稳稳的做个闲王就行了。

    但是六皇子的回答让嘉佑帝有些意外,也很欣慰。

    知道审时势,顾大局,会求稳,这个儿子并不像他之前以为的那样无用,或许可以给他多一些历练。

    看了眼站在群臣之首,脸色阴沉的太子,嘉佑帝眼中闪过一抹失望。

    太子着实顺风顺水的优越太久了,优越到他已经有些过分膨胀了。

    枢密院枢密使的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嘉佑帝点了孙海伟暂时代枢密使一职。

    至于暂代多久,或者什么时候取消暂代两个字,转为正式的枢密使,那就要看孙海伟后面的表现了。

    太子的脸色更加的阴沉,群臣也有些惊讶,谁也没料到嘉佑帝竟然没选太子推荐的崔亚峰,却点了六皇子随口推荐的孙海伟。

    莫非是要变天了不成?群臣面面相觑。

    早知道枢密使的位置之所以关键,是因为他掌握着整个大周的军队调动权,这个人必须得是帝王的心腹或者信的过的人才行。

    太子是未来的帝王,他推荐崔亚峰,可见崔亚峰是他信任的人。

    可嘉佑帝却偏偏没选太子信任的人,这说明了什么?

    群臣一时都有些摸不准嘉佑帝的心思。

    太子却知道嘉佑帝这是在借机敲打他,告诉他,太子的人选并不一定非他不可,想到这里,太子微微眯了下眼睛,看向六皇子的眼神全是阴冷。

    最惊喜意外的就是刚被委以重任的孙海伟了,他没想到天上竟然也会掉馅饼,而且这个馅饼还砸在了他的头上。

    他平日里虽也是枢密院副使,但他因为性子耿直,又认死理,平日里并不得穆庆丰看重,只让他处理一些杂事,军机要务大都是由另外一位副使崔亚峰担了。

    这次穆庆丰倒台,所有人都认为崔亚峰接替穆庆丰成为枢密使是顺理成章的事,却没想到最后竟然落到了他的头上。

    孙海伟激动的跪地谢恩,表示自己必将殚精竭虑,不负圣恩。

    嘉佑帝点点头,趁机教育众臣,“………你们都是朕精心选出的人才,朕希望你们恪尽职守,以身作则,不要两面三刀,借着官位之便行不法之事,全一己之利。”

    众臣都屏声静气,听着嘉佑帝教导。

    嘉佑帝的眼神在宋彦昭身上转了转,接着神色严肃的说道:“前几日慎刑司呈上来一起破获的案子,就让朕震惊至极。”

    宋彦昭惊愕的抬起了头,不可置信的看向嘉佑帝。

 第二百七十一章 演戏

    嘉佑帝却将眼神宋彦昭身上转了开去。

    “各位爱卿可还记得两年前的江宁县令张文伯一家被杀一案?”

    嘉佑帝一说,殿内顿时响起了低低的议论声。

    虽然已经过去了两年多,但大多数人并没有忘记此案,毕竟金陵是天子脚下,江宁又是金陵最富庶的县,县令一家一夜之间被灭门,自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张家一家满门二十多条人命,听说连老人和幼儿都没有放过,凶手简直是丧心病狂。

    张家血案当时轰动一时,嘉佑帝命令刑部严查此案,但刑部查来查去,查了半年多,却一无所获。

    最后听说又将此案转到了慎刑司。

    金陵城每日里发生的新鲜事太多,时间久了,很多人便渐渐不再关注此事,渐渐淡忘。

    毕竟金陵城最多的就是谈资。

    “陛下是说慎刑司已经破获此案了吗?”有御史立刻站出来询问嘉佑帝。

    嘉佑帝点点头,“不错,慎刑司经过几个月的追查,终于查清了此案……”

    “陛下!”宋彦昭大步从臣子中间站了出来,高声打断了嘉佑帝。

    嘉佑帝面色不悦的瞪着宋彦昭,双眼微眯,眼神中有一抹深深的警告。

    宋彦昭只觉得气血一阵上涌。

    他今日会来上朝,自然是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却没有想到嘉佑帝竟然没有询问他,而是自己直接宣布,这是不给他说话的机会,怕他会说出多余的话来。

    宋彦昭深吸一口气,“陛下,此案尚未完全查清楚,还有一些疑点尚需要再确认……。”

    嘉佑帝摆摆手打断他,“彦昭,我知道你担忧什么,但这件案子是个极其恶劣的杀人案,在天子脚下竟然都敢杀害朝廷命官,还灭人家满门,着实要处以重罪。”

    说罢,不待宋彦昭开口,嘉佑帝便怒气冲冲的摔了本奏折砸向底下站着的太子。

    “太子,好好看看你的东宫属官都做了什么?”

    奏折直直的砸向太子,啪的一声正中太子的额头,然后掉落在太子的脚下。

    众位大臣都被嘉佑帝这一下砸有些懵圈。

    嘉佑帝言下之意,张家灭门血案是和太子的东宫属官有牵连?

    太子也被砸的有些心慌,不明白嘉佑帝的意图,前两日嘉佑帝不是亲口承诺会让宋彦昭将此案结案的吗?今日为何突然向他发难?

    太子手有些哆嗦的捡起地上的奏折,打开一看,里面却是他递上来的推荐枢密使的奏折。

    太子合上奏折,一头雾水的抬头看向嘉佑帝,却见嘉佑帝正满脸怒气的盯着他。

    “你的东宫属官赵阳竟然收受张文伯巨额贿赂,却又没按照张文伯的要求帮他提拔官职,事情败露后又怕张文伯泄露此事,竟然杀人灭口,”嘉佑帝说着重重的拍了下龙案,“他好大的胆子,谁给他的胆量?说,这件事和你有没有关系?”

    这和他之前告诉嘉佑帝的事实根本不一样啊?

    太子有一瞬间的迷茫,再听到嘉佑帝满是怒气的质问后,突然福至心灵,明白了嘉佑帝的意思,他扑通一声便跪在了地上。

    “父皇,儿臣冤枉啊,儿臣对此事一无所知啊,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嘉佑帝冷哼一声,又重重的拍了下龙案,似乎十分震怒,“你不知道?赵阳是你的东宫属官,平日里在你的眼皮子底下行事,他做了这样丧心病狂的事,你会一点风声都没听说?”

    太子重重的磕在了地上,“父皇,儿臣真的不知,赵阳虽然是儿臣的东宫属官,但他平日里在儿臣面前行事尚算规矩,儿臣从不知他竟然有收受贿赂之事啊,求父皇明察!”

    太子一边说着,一边不停的磕着头,额头重重的碰在大理石上,发出一声沉闷的声响,片刻,太子的额头就红肿起来。

    立刻就有支持太子的官员们站出来为太子说话了。

    “陛下,太子殿下品行端正,平日里行事十分谨慎,且待人为何有礼,绝对不会和此案有关的!”

    “是啊,陛下,臣也相信太子殿下不会和此事有所牵连。”

    “陛下,此事还请详查,还太子一个清白!”

    殿内的官员有一半都站了出来表态支持太子,让跪在地上的太子心里浮起一抹微微的得意。

    其他的人要么在观望,要么在沉思。

    宋彦昭看着眼前的情形,一颗心沉到了谷底,一颗心又冷又涩。

    他完全没有想到嘉佑帝会另外编造一套说辞,给赵阳安上了一个因贪污事败而杀人灭口的罪名,还在朝堂上和太子上演一出这样的公然审问的戏码给群臣看。

    嘉佑帝已经给这件事定了基调,宋彦昭就是想站出来说明真相也已经晚了,因为不会有人相信了。

    这一瞬间,宋彦昭的心里突然涌起很多无力感,无力当中又夹杂着隐隐的愤怒。

    他想起了张家村那十几位年轻的小娘子,她们都在美好的青春年华,就莫名的死在了汤山的温泉庄子上,想起了被挖出尸骨的有根二叔一家,他们连普通百姓的生活都过不上,就被人灭了口。

    还有张家上上下下二十多条的性命,听说张县令的女儿刚满十三岁,花朵一样的小娘子,转眼就没了性命。

    这一切五六十条性命加起来,都没有皇家的脸面,太子的脸面和地位来的重要!

    如果那位张县令地下有知,这就是他曾中心效力的陛下,他的心里该是何种感想?

    如果这满殿的文武百官知道他们所效忠的陛下是这样子,又该作何感想呢?

    宋彦昭越想越觉得愤怒,他往前一步,“陛下,臣也觉得刚才大人们说的言之有理,这件事疑点确实很多,必须详查以还太子殿下清白。”

    既然嘉佑帝说赵阳是贪魔,那么他就顺着贪魔说吧。

    “慎刑司在抓捕赵阳的时候,曾搜过赵阳的家,他家中并没有巨额的财物,既然他收了张家那么多钱财,那么钱财如今去哪儿了?”

    “赵阳虽然会武功,但身手却一般,他是怎么杀害张家上下二十几条人命的?时候又是如何毁灭证据的,这些事都需要一一调查,只有查清楚这些,才能还太子殿下清白。”

    嘉佑帝没想到宋彦昭会说出这样一番话来,他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

 第二百七十二章 隐忍

    殿内顿时安静下来,落针可闻。

    太子默默的跪在地上,低垂的眼眸中满是恨意。

    嘉佑帝都已经如此了,没想到宋彦昭还是穷追不舍,这个宋彦昭,实在可恨!

    同样意外的还有嘉佑帝,宋彦昭连着多日没上朝,他便知道是在躲避他,可这件事一日不结案,他的心就一直悬着。

    为了避免夜长梦多,嘉佑帝才命令宋彦昭今日必须上朝,且快刀斩乱麻,他在朝堂上先声夺人,先给赵阳定了个贪墨杀人的罪名。

    只要这件事基调已定,宋彦昭自然无法再说出真相,且即便他说出了真相,没有过硬的证据,一样没有人相信他!

    嘉佑帝想的明白,宋彦昭从小性子就倔,若是让他主动低头,按照自己的意思将此事结案,断然行不通,所以他只能用先声夺人这招来逼他就范。

    只是没想到,事情到了这一地步,宋彦昭仍然不肯屈服,坚持要调查事情的真相。

    嘉佑帝叹了口气,有点后悔自己刚才质问太子的戏码演的太过逼真,导致臣子们以为他是要治罪太子,纷纷站出来求情,反而给了宋彦昭找到突破口。

    他沉着脸定定的看着宋彦昭,不悦的眼神明白的质问宋彦昭一定要这样吗?

    宋彦昭回了他一个坚定的眼神。

    或许以前的他并不觉得这是一件值得坚持的事,但是最近这半年,他经历了许多事,也明白了许多道理,当那一句句死状凄惨的尸骨摆在他面前的时候,宋彦昭内心深处的责任感被唤醒了。

    这件事,他不会轻易放弃追查的。

    还死者以公道,还事情以真相,这是他对着那些尸骨做过的承诺。

    嘉佑帝见宋彦昭不为所动,脸色倏然阴沉下来。

    “这件事情你不是已经都查清楚禀报给朕了吗?”嘉佑帝收回自己的目光,看向太子,眉头深深的皱了起来,“怎么?这么怕朕冤枉太子?”

    太子突然间明白了嘉佑帝的意思,他转身看向宋彦昭,一副痛定思痛的神情,“彦昭,别说了,吾都明白你的意思。”

    宋彦昭的面色陡然变了。

    “其实父皇说的对,这件事儿臣不辩解,赵阳有罪,儿臣亦有罪,儿臣余下不严,导致他犯下如此滔天大罪,还请父皇责罚儿臣!”

    “彦昭,你不用再为了袒护我而坚持要继续追查了,父皇说的对,这件事对我也是个教训,以后在选人用人上需得更加的谨慎才是。”

    宋彦昭不可置信的瞪着太子,不明白一个人怎么可以无耻到如此境地,他明明是为了追查真相,太子却说自己是为了袒护他。

    嘉佑帝却暗暗松了一口气,庆幸太子关键时刻还算机灵,没有白费他苦心为他筹划一番。

    “你也知道彦昭是为了袒护你,”嘉佑帝没好气的瞪着太子,“你啊,真该谢谢彦昭,若不是为了保护你,他哪里会将此案拖这么久才上报,如今那赵阳已经畏罪自杀,死在了狱中,彦昭怕此事牵连到你,不知道有多着急。”

    此话一出,众人看向宋彦昭的眼神都恍然大悟。

    怪不得宋彦昭刚才欲言又止,又一直坚持事情有疑点,原来是怕陛下怪罪太子殿下啊。

    太子又重重磕了个头,“父皇说的对,儿臣难辞其咎,吾虽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此案到此结束吧,儿臣愿意承担罪责,请父皇责罚。”

    刚才站出来为太子求情的臣子们又纷纷求了一回情。

    宋彦昭在旁边看着,只觉得这一切可笑又可悲。

    他下意识的摸了摸胸口处放着的血书,抿了抿嘴唇,知道眼下绝对不是拿出他的好时机。

    现在他拿出血书,只会引起嘉佑帝震怒,且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必然要给出一个冠冕堂换的说辞。

    这个说辞无非就是赵阳诬陷太子,或者他屈打成招,逼迫赵阳陷害太子。

    这两种说辞无论是哪一个,他都讨不了好,甚至还有可能让嘉佑帝借机发作自己,改派其他的人来调查此案。

    宋彦昭紧紧的握了下拳头。

    站在他旁边的六皇子低声劝他,“别冲动,暂且隐忍吧,事情总有水落石出的那一日。”

    宋彦昭转头深深的看了他一眼,默默的点了点头,然后冷眼看着嘉佑帝严词训斥太子,之后又宣布了对于赵阳的定罪以及赵氏族人的处罚。

    赵阳已经畏罪自杀,其妻妾儿女全都贬为官奴,赵氏一族在朝的男人全部罢官,贬为平民。

    经此一事,赵氏一族在金陵彻底的销声匿迹。

    前朝定了罪,一下朝后宫便知道了消息,秦皇后默默的坐了许久,然后常常的叹息,吩咐太子,“赵家毕竟是秦家的姻亲,吩咐秦家的人暗中看护一二,别让他们活的太凄惨。”

    太子敷衍的点头应下,赵家已经完了,对他不会再有任何的助力,他也不想在赵家身上浪费精力。

    秦皇后看着他心不在焉的样子,没有皱了皱,加重了语气,“此事你上点心,谁知道赵阳有没有对家里人说起过什么,若是他们对你心存怨恨,只怕会坏事。”

    毕竟此案牵扯的人不少,若是赵阳不经意间曾对家里人吐露过只言片语,赵家人见这件事只有赵阳一人定了罪,万一要是对太子存了怨恨之心,倒是要麻烦许多。

    太子这下听明白了秦皇后的言下之意,神情一凛,“儿臣记下了,会派人多注意赵阳的家人。”

    秦皇后脸色这才好看了些。

    “母后,那个宋彦昭,你可想到了如何处理?儿臣觉得还是让他尽早离京好些,他总在我眼前晃悠,儿臣这颗心便一直悬着。”太子问起宋彦昭的事。

    秦皇后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你是堂堂大周太子,怕他做什么?”

    太子抿了抿嘴唇,眉头紧皱,“儿臣就是莫名觉得心里不安,总觉得宋彦昭不会就此善罢甘休,所以怕他又挑起别的事端来或者查到什么别的蛛丝马迹。”

    之前张家的案子该处理的证据都处理的十分妥当,刑部和慎刑司都没查出什么东西来,偏偏宋彦昭抓到了证据,实在是邪门!

    秦皇后嘴角浮起一抹冷笑,“你放心,这件事母后心中有数,你不用多管,不出十日,你父皇定然会遣他离开金陵。”

 第二百七十三章 决定

    从奉天殿出来,宋彦昭脸色沉沉的大步往前走。

    六皇子一把拉住了他,“走,陪我去喝酒。”

    宋彦昭点了下头,两人去了惯常去的味名楼,要了个雅间,点了几个热菜和两壶酒。

    酒菜一会儿便端了上来,宋彦昭沉默的端起酒来,一饮而尽,然后又倒了一杯,一杯接一杯,转眼间一壶酒便见了底。

    六皇子也不阻拦他,默默的看着他喝闷酒,直到他一壶酒喝尽,再去开第二壶时,才出手拦住了他。

    “我买下了这座酒楼。”他定定的看着宋彦昭,吐出一句话。

    宋彦昭讶然的挑了下眉,放下了自己准备打开酒封的手,“你想好了?”

    六皇子点头,眼神褪去了平日里常见的笑意和轻浮,多了一抹深沉与坚定,“嗯,今日的事情你也看到了,若我再没有一点想法,只怕很快我就会成为下一个鲁王。”

    宋彦昭面微变。

    鲁王是嘉佑帝的兄长,先帝的三皇子,嘉佑帝是先帝的五皇子。

    先帝在位时,早早封了长子为太子,却因为鲁王是心爱的贵妃所出,十分很宠爱鲁王,加之鲁王礼贤下士,谦虚谨慎,竟然也笼络了一帮大臣与太子分庭抗礼。

    太子党与鲁王党争权夺利,斗的十分激烈,尤其是到了先帝晚年,争斗更是日益白热化,可惜的是鲁王运气终究差了些,最后被太子斗倒了。

    得了胜利的太子对鲁王一党赶尽杀绝,甚至亲手射杀了鲁王,据说鲁王死的时候身中数箭,死状很惨。

    不过也因为太子对于鲁王的残忍,使得先帝最终痛下决心,废了太子,选了当时沉默寡言的嘉佑帝当了皇帝。

    如今六皇子以鲁王自喻,况且他暗地里出手买下味名楼,味名楼是金陵第一大酒楼,可谓日进斗金,且因为名气大,前来吃饭的人多,听到的消息也多,倒是一处探听消息的好地方。

    做了这些安排,可见六皇子是下了决心的。

    “现在的父皇已经和刚登基时的父皇不一样了,他求的是明君的名声,皇室的脸面,太子求的只是权力与利益,这样的人将来登上帝位,大周将会是什么样的情景,想想就不寒而栗。”

    宋彦昭不置可否,默然看着手上的酒杯出神,良久,长叹一声,“那你,会是不一样的那个吗?”

    六皇子愣了愣,随即笑了,“将来太遥远,我不承诺什么,但至少我现在绝对不是一个为了掩饰脸面而罔顾事实真相的人。”

    张家的灭门血案他虽然不知道具体的真相,但看宋彦昭的神情,六皇子便知道嘉佑帝在朝堂上说的定然不会是真相。

    这件案子百分之百和太子有牵连,而宋彦昭一定是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或者有某种证据,才会让太子和嘉佑帝忌惮他。

    宋彦昭将手中的酒杯丢下,疲惫的往后一倚,嘴角浮起了一抹讥诮,“今日的事情你也看到了,大周的朝堂已经成了诡辩和政治权谋的园地,在这里,事实真相已经不重要了。”

    “暂且的隐忍,不代表永远的屈服,暂且的屈服,不代表永远的认输,如果我得到那个位置,毕竟肃清吏治,还政治以清明,还朝堂以安宁,还百姓以公平。”六皇子看着宋彦昭,神情肃然。

    宋彦昭抿了抿嘴唇。

    比起太子来,他当然更信任六皇子,他和六皇子年龄相仿,一起长大,对彼此的性格熟悉了解,六皇子这些年虽然风流荒唐了些,但本性却不坏,秉性也算的上纯良。

    良久,他才深深的叹息,“我相信你,但你要走的路会很艰难!”

    朝中多年都是以太子马首是瞻,六皇子一无兵力,二无人脉,要想和太子一较高下,着实困难重重!

    六皇子忍不住嘴角翘了起来,开了酒壶给两个人各自倒满了酒,然后举起酒杯,“我不怕,既然做了决定,便只能往前走,没有退路!”

    宋彦昭笑了笑,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

    从味名楼出来,宋彦昭站在街头,有一瞬间的茫然,想了想,便又去了梁王府。

    穆瑾见了他有些诧异,“你不是说今日没有功夫过来了吗?”

    宋彦昭顿了顿,神色淡然,“心情不好,陪我出去走走。”

    穆瑾想了想,点头,“你等我一下,我和张老太医,郭太医交代一下下午的复健和针灸。”

    和张老太医,郭太医简单的交代一番,穆瑾跟着宋彦昭出了门,看得梁王世子嘴角直抽抽。

    明明这是他家,宋彦昭却日日如同进出自己家后院一般,真的是够了!

    两个人一起骑马出了城,出城之后,宋彦昭只觉得心里烦闷异常,不由加快了马鞭,策马奔腾,任由狂风在耳边呼啸。

    不管他的速度多快,旁边总有一匹马如影随形,几乎和他并肩而行。

    宋彦昭惊奇的侧头,看到穆瑾专注的在马上,杏眸晶亮,似乎十分享受这种肆意奔驰的感觉。

    两个人转眼间就来到了城外的钟山脚下,弃马而缓步登山。

    “我一直以为你不会骑马!”宋彦昭笑着看向穆瑾,不知道眼前的人还要给他多少惊奇。

    穆瑾嘴角翘了翘,转而问道:“你不高兴吗?”

    宋彦昭抿了抿嘴唇,一路策马而来,已经将心中的烦闷散去了不少,但他先前饮的酒不少,此刻微风一吹,酒意开始上涌。

    “你要安慰我吗?”宋彦昭想起上次在秦淮河畔,眉眼弯弯的少女送给自己一只卤鸭脖来安慰自己的情形,这句话不由脱口而出。

    话一出口,宋彦昭才意识到自己说了什么,不由脸一热。

    “那我陪你登山吧,上到山顶,心情就会好了。”穆瑾眉眼一弯,从随身的荷包里掏出一个药丸递给宋彦昭,“醒酒的,不然到了山顶,一吹风估计要染风寒了。”

    宋彦昭接过那颗暗红色的药丸,一口咽了下去,看着穆瑾的眼眸深沉而又温柔,“以后我的身体一定会很好!”

    娶个身为小医仙的妻子,有个头疼脑热的,顺手就给他治了,他的身体想不好都难,想想就觉得这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宋彦昭想到以后,眉眼不由的更加柔和。

    穆瑾迷惘的眨了下眼,显然不明白宋彦昭话中的意思。

    宋彦昭轻笑一声,不再说话,缓步而行,朝山上走去。

 第二百七十四章 人选

    钟山三峰相连,形如巨龙,雄伟壮丽,他们所选的是钟山南麓,这里的地势虽险峻,但山却不高,两个人很快就爬到了山顶。

    站在山顶上,冷峭的山风吹的衣衫猎猎作响,迎风而立,发丝纷飞,竟让人有一种飘然若仙之感,顿时忘却了尘世的烦恼。

    两个人都双眼微阖,感受这难得的宁静,谁也没有开口说话。

    “决定好什么时候启程了?”不知道过了多久,宋彦昭率先打破了宁静。

    “三日后吧,从梁王府离开后第二日就启程。”穆瑾睁开眼,想了想,这两日她已经再让冬青在收拾东西了,只等梁王府这边梁王的治疗结束,她拿到梁王府打造的马车后,便可以启程了。

    宋彦昭点头,神色温和,“需要什么和我说,我安排宋亮去准备。”

    穆瑾面色古怪的默默点头,她觉得宋彦昭的神情有些奇怪,可具体哪里奇怪,她又说不太清楚。

    穆瑾蹙着眉头想了想,终于明白哪里不对劲了,自从她说了自己要离开金陵之后,每次提起这个话题,宋彦昭似乎都很不高兴,这是第一次宋彦昭这么平静的和她谈起离开的话题。

    穆瑾看向宋彦昭的眼里有一抹讶异。

    他这样是能接受自己离开的事实了吗?

    一想到这个念头,穆瑾的心里既松了口气,又觉得有些隐隐的失落,她的眉头皱的更紧了,为自己这种莫名其妙的情绪。

    “怎么了?”宋彦昭见她眉头紧皱,不由关心的问。

    穆瑾默默的摇摇头,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心里的这种感受,索性便不说话了。

    宋彦昭见她不说话,便指着对面的山峰说:“小时候经常和六皇子一起跑到那座山上去,那座山上有个道观,里面的风景很美,可惜没时间带你去看了。”

    穆瑾顺着他的视线,看向对面的山峰,两座山峰挨的不远,她可以隐隐的看到那座道观的一檐。

    “将来有机会,咱们再一起去看吧。”她脱口而出这句话。

    宋彦昭转头看他,乌眸湛湛,“嗯,一定会有机会的。”

    两个人在山上待了半个时辰,风越来越凉,怕穆瑾感染风寒,两个人便下了山,下山的路要比上山时更快些。

    一路上谁也没有再提过穆瑾离开金陵的事情,直到将穆瑾送到梁王府门前,宋彦昭才说了句:“离京那日我就不去送你了,你一路上小心些!”

    说罢,转身大步走了。

    穆瑾看着他挺拔宽阔的背影,心里的失落却更深了些。

    。。。。。。。

    金陵城这两日又有新的谈资出现,转眼间便覆盖了之前闹的沸沸扬扬的穆瑾大闹奉天殿的事。

    宫里突然发出了告示,两年前曾震动金陵城的前江宁县令张文伯一家别灭门的大案终于告破,经过慎刑司的追查,此案的主谋便是东宫的属官赵阳。

    随着告示出来的还有嘉佑帝的圣旨,赵阳畏罪自杀,但其罪恶滔天,应株连赵氏三族,赵阳的妻子儿女全都没入官奴,赵氏一族中所有在朝为官的全部罢官,贬为庶民。

    赵家在金陵虽然不是特别显赫的门第,但因为靠着皇后的娘家秦家,慢慢的也混到了金陵城二流世家的行列。

    现在骤然出事,赵氏一族被嘉佑帝连根拔起,一时间族人们人心惶惶,奔走相告,求救,情景十分凄惨。

    但无奈嘉佑帝震怒,任何人都不许为赵家求情,且不允许赵家人留在金陵,赵家无奈,举族迁回了原籍河阳。

    短短不过两日功夫,赵家在金陵城消失的无影无踪,让人不禁感慨万千。

    住在及第客栈的学子们终于将心思从穆瑾身上转开,纷纷议论起张家灭门血案的事情。

    虽然离二月春闱只有半个月的时间了,但紧迫的时间依然没能阻挡得住学子们对于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