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问鼎天下-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谨遵父亲(侯爷)之命!”赵业、马焕、秦青三人毫不迟疑的躬身领命,赵麟决定的事情便是他们的最高指示,赵麟的权威不容置疑。赵麟捻须微笑,目光炯炯的扫视着几人,将几人的表情尽收眼底。“若是带兵打仗,老夫与你们自然不惧任何人!”此话赵麟说的豪气干云,虽是一脸平淡,但所有人都无法怀疑这个事实。
“只是政治上的倾轧,连横合纵,口是心非,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实非我等所长!”赵麟长长的嘘了口气,对若有所思的几人接着说道:“因此,我等只需坐山观虎斗,待两家两败俱伤之时再做计议;只是吕氏毕竟根基尚浅,因此无法对抗晋阳赵氏,我等可暗暗助其一臂之力!”
“依父亲之意,我等还是支持吕氏?”赵业面色凝重的问道。马焕、秦青二人闻言连忙将目光转到赵麟身上,显然对这个问题同样关心。
“唉!”赵麟长叹一声,目光缓缓的扫过了在座的三人,“正是!晋阳赵氏势强,而吕氏势弱!”众人都是聪明之人,赵麟说的虽然隐晦,却也明白赵麟之意。这很重要,军方若是助吕原夺权成功,便能凭借自身的实力取得更大的成果;而若是相助晋阳赵氏,能够得到的好处相对就要少很多了。
帝都的风云如肆虐的暴风雨,短短的时间内便波及到了后汉王朝的各个州郡。把持着州郡大权的世家士族们纷纷自立,后汉王朝名存实亡。
晋阳赵氏作为当世六大世家之一,虽然已经走向没落,但数百年来的积淀却有不是吕氏这等新兴的世家所能比拟的,因此不得已,吕氏与徐、祝、王三族结盟,共同对抗晋阳赵氏,双方的争斗由来已久,如今事关家族的兴衰存亡,更是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以赵昕为首的晋阳赵氏高层们面色凝重的坐在富丽堂皇的客厅中,沉重的气氛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赵勾不屑的撇了撇嘴,当然他坐在最外边,根本没人注意他,所以他才肆无忌惮的表现出了自己心中的不满。他对家中长辈的小心翼翼颇为不屑,不过他只是列席会议,并没有发表意见的资格,因此赵勾只好百无聊赖的坐在那里,神游天外。
“如今之局想必诸位都已清楚,国朝风雨飘摇,已是大限将至!世家士族纷纷自立,争夺地方政权,良机难觅,我等此时切不可落后!”赵昕留着三缕长髯,一袭素色长衫,虽然年近花甲,须发已经苍然,却风仪颇佳,看着众人不发一言的样子,赵昕忍不住打破了沉闷的气氛,沉声说道。
赵昕此言却并未达到他预期的目的,在座的诸人虽然有所意动,却是毫无振奋之意。赵昕心中清楚自己的这些族人耽于享乐,早已消磨掉了应有的进取之心,比起锐意进取并开拓出偌大基业的晋阳赵氏先祖,如今的这些族人根本就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燕雀。
见自己的族人纷纷避开自己的目光,赵昕心中大为无奈,眼下正是用人之际,这些人虽然饭桶,却总强过无人所用。其实赵昕忽略了一个问题,无人所用总比办事不力,惹上一大堆乱子好上太多了。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些人早已习惯了纸醉金迷的豪奢生活,对于如何享乐,他们肯定不会比任何人差,但若想凭借他们成事,赵昕显然过于乐观了。
第二十二章 各有打算
晋阳赵氏的衰落虽然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但如今的赵氏子弟不思进取,干才极少却是最主要的原因。
干咳了一声,赵昕神色凝重的说道:“如今之势,崔氏无心并州,如此一来唯有吕家可与我晋阳赵氏一争长短,其余皆不足为惧!只是军方动向颇为诡异,老夫费尽心思却一无所得,若能得到军方支持,并州尽在我等掌握!”
赵昕此言一出,座下众人这才“嗡”的一声炸开,终于明白了赵昕的意思,纷纷交头接耳;赵昕脸色一黑,强忍着心中的怒气敲了敲桌子,众人这才发现自己的失态,对于这些世家子弟来说,最讲究的便是自己的姿容风度!象方才这种毫无风度的行为是极为受人诟病的。
只是赵昕的话给他们的震动极大!后汉王朝目前的状况早已是尽人皆知,只不过这些人享乐惯了,习惯了醉生梦死的生活,家族的将来如何根本与他们无关。赵昕此言一出,顿时让他们感到震惊。这些人只是把自己的精力用在了如何享乐之上,为人倒也不是太过蠢笨,毕竟是世家子弟,自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因此对赵昕的话自然清楚。
赵勾嘴角扯出一丝颇有嘲讽意味的冷笑,冷冷的看着这些族中长辈。赵勾常以雄才自许,自然极为轻视这些只知享乐的长辈,他不明白父亲为何要与这些人商议如此重大的事情,难道父亲不明白这些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吗?
其实赵昕也是有苦自知,晋阳赵氏自他继任家主之位时便已经走向了没落,他的父亲交给他的只是一个表面光鲜,实质上却已经烂到骨子里的烂摊子。族人穷奢极欲,不思进取,积弊丛生,人才严重断层,就连维系家族命脉的商业也出现了赤字。
而族人却仍一副歌舞升平,纸醉金迷的做派,毫无半点危机感。虽然经过他十余年的努力,情况已有所改善,但家族衰败的势头也仅仅是有所减缓而已。但除了与他们商议赵昕也是别无他法,毕竟他们都代表着赵氏各房的利益,若是内部都形不成统一的意见,又遑论其他?
“依兄长之意我等该如何?”问话的是赵昕的四弟赵旸,也是赵昕眼中为数不多的干才之一。随着赵旸的话音,原本有些吵闹的众人立时安静下来,将目光投在赵昕身上。赵昕干咳一声,缓缓的说道:“少时,老夫将与宗老会的几位长老仔细商议出一个章程,如今却是先问你等之意。”
又是一番交头接耳,赵昕看着众人,强忍着心中的失望,把目光投向了自己大力栽培的儿子,却见赵勾一脸的不耐,嘴角泛着冷笑。赵昕心中又是一叹,自己的这个儿子其实并非大才,只是赵氏一族的年轻人中却无比他出色的人才了,然而自己的儿子却不明白这点,总是觉得高人一等,看不得别人比他高明,胸中不能容物,自己身后赵氏的前景实在堪忧!“难道真是天亡我赵氏?”
赵昕心中不由自主的泛起这个念头,就连他自己也被这个突如其来的念头吓了一跳,连忙平静心神。然而有些想法一旦萌芽,却再也难以控制,此时任凭赵昕如何压抑,晋阳赵氏难测的前途却仍如大石一般压在心头,使得他呼吸不畅,心神不稳,忍不住“呼”的一下站起身来,却由于站得急了,袍袖将身侧几上的茶杯“哐啷”一声扫在地上。
正在激烈争论的众人顿时一惊,纷纷把目光投向赵昕。赵昕面色平静的笑了笑,说道:“老夫站得急了,竟将茶杯摔落,诸位莫怪,莫怪!”赵旸心思敏捷,心中大致猜到兄长的担心,当下代表众人站了起来,朝着兄长躬身一揖,说道:“我等皆听兄长吩咐!”
“如此也好”,赵昕轻轻的点点头,如自言自语般从口中蹦出了几个字,“你等回去吧,老夫自有计较。”众人闻言纷纷施礼告退,如一窝蜂般涌出了客厅。赵昕面无表情的看着这些醉生梦死的族人,心中哀叹之余,对家族的前途也越发的担忧起来,忽而赵昕眼中厉色一闪,“季礼、元辉且住。”
看着弟弟和儿子,赵昕面色凝重的说道:“家事靡败至此,除你二人外,竟无一人可用!”赵旸、赵勾连道不敢,赵昕却不理会,接着说道:“并州乃我晋阳赵氏根基,此番天意若此,我等不可错失良机!必与吕氏一争高下!”
赵旸毕竟还有些见识,听了兄长的话后,沉吟着说道:“正如兄长所言,此时却是军方态度至关重要!前日与吕氏的冲突便是被军方打压,由此可见军方暂时还是持中立之态。”
赵昕摇摇头,说道:“绝非如此简单!我等向来也是轻视了赵麟!赵麟毕竟曾任幽并总督,目前并州将领多是他的门生故吏,雁门太守马焕又与赵家结为秦晋,倒是我等轻视了”说着长叹一声,目光有些沉郁的看向窗外的假山,“自赵麟去官后,我赵家对其多有排挤打压,况当年右北平一事却是老夫轻率了,已然撕破脸皮,如今却是……”说着又是一声长叹。
对当年的事情,赵旸也是清楚的,的确是自家做事不地道,不过事情已然过去了十余年,如今说什么都是晚了,又见兄长一副扼腕长叹的模样,赵旸只得开解道:“事已至此,悔之无用,不若由小弟前去,请赵麟参加少时的长老会?”
“不可!”赵昕连忙摆手阻止,“当年之事彼与吾等都是心知肚明,赵麟之所以隐忍不发,怕也是谋定而动。此番事关重大,须要谨慎行事!万一赵麟倒戈,我等岂不措手不及?”说着看了看弟弟和一言不发的儿子一眼,接着说道:“罢了,此事随后再议,你们随我同去参加长老会。”
赵旸、赵勾叔侄二人不由对视一眼,皆是心中激动!须知在这等等级森严的家族中,其规矩不亚于皇室,皇室的宗族事务由九卿之一的宗正掌管,就连皇帝自己也是不得插手,必须按照礼仪行事。而世家的宗族事务却是由宗老会负责,这些长老都是家族中德高望重,身份超然之人组成,便是家主也要让他们几分,一些重大事务必须得到宗老会的许可方能施行。凭他们二人的身份,平时根本没有资格参加宗老会的内部会议,赵昕此举却是变相的承认了二人在家族中的地位。
晋阳赵氏在积极筹划,吕氏等族自然也是不敢掉以轻心。如今局势敏感,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容不得半分差池,因此吕、徐、王、祝几族这些时日也是积极筹谋,力争在并州的争夺战中胜出。
第二十三章 纷乱
赵平的外公崔世此时却是无心他顾,京师的动荡与他崔家可谓是息息相关,他的长子,现任御史大夫的崔翊是坚定的元老派,与外戚一派势成水火!如今李卓被诛,李效僭号起兵,崔氏一族的成败与此战紧紧相连,成败在此一举!
此战若胜,崔氏的拥立从龙之功自然可以为崔氏换来无上的荣光;若败,崔氏的基业却是毁于一旦了!次子崔竑在新野大营的处境也是岌岌可危,荆豫总督、领荆州牧刘安已趁机自立,据荆豫二州,僭称竟陵王,大肆排斥异己,崔竑不得已只得虚从,俟后而动。而在并州,崔氏却也没有太大的势力,争夺并州对崔氏来说根本是不现实的。
不提这些并州世家的你争我夺,却说赵平。为了防止鲜卑趁中原大乱之际起兵攻打西陉关,赵平又一次来到雁门西陉关,帮助岳父防守。赵平素性散淡,本就不是那等有野心之人,虽然对军事比较偏好,所向往的却也是闲适自在的生活。无奈造化弄人,使他出生在一个武勋世家,自小便得到祖父、父亲严格的培养,武艺军略堪称大才。更由于岳父的原因,从十几岁起便与鲜卑铁骑争锋沙场,不仅为他博得了偌大的名声,也逐渐激起了他的家国之思;鲜卑对中原的觊觎使他终于下定决心,鲜卑不破,誓不罢休!
随着岁月的变迁,散淡的性格也随着不断的征战而逐渐坚定,闲适自在的向往也被“匈奴不破,何以家为”的豪情所感染;然而大丈夫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的妄想却从未有过,而且心中那份恬淡宁静却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改变的。
一袭青衫的赵平静静的立在西陉关下,西陉关属于军事禁区,禁止百姓们出入,若要出关,只能沿西门外出。如今是农忙季节,而百姓们的土地又大多在关外,因此防守起来便更加费力。不但要防止鲜卑细作混入,还要防止鲜卑骑兵的突袭。
对战双方互相用间乃是必然之举。《孙子兵法》对此曾作出了经典的解释:“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皆死。”可见用间的重要!孙子将用间分为五类: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
赵平为人谨慎,对此自然是严加防范,从而使得鲜卑细作无甚作为。鲜卑方面得不到有效的情报,而赵平又守的滴水不漏。再加上拓跋寿极为忌惮赵平,而步六孤勇大病未愈,因此鲜卑也打消了进犯的念头,雁门此时颇为平静,虽然动乱的国内局势使得雁门成了一座孤城。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响起,一名校尉模样的军官来到赵平面前,飞身下马,抱拳说道:“启禀小侯爷,盛乐、平城二地细作有消息传回,将军遣末将前来禀报,请小侯爷回营。”
赵平点了点头,接过马缰后飞身上马,与这名校尉一同返回了军营。马焕看着走进来对自己躬身施礼的赵平,严肃的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马焕之妻早丧,由于忙于战事,并未再娶,仅有月窈一女,因此对女婿赵平视若己出,极为关爱。
等赵平坐下,马焕也不多言,将手中的两块布条交予女婿。这便是盛乐、平城二地细作带回来的情报,由于两地地处前线,因此盘查的极为严密,很难带出情报,细作便扮成小商贩,用特制的墨汁将情报写在束发的头巾上,只需往水中一泡,字迹便显示出来。
用了这个方法之后,隐藏在鲜卑的细作很容易便能将至关重要的情报带回,使得马焕占了不小的先机。战争中,先机虽不等于胜利,但却至关重要,占了先机之后,再加上正确的指挥,胜利自然手到擒来。
静静的看完两份情报后,赵平脸上泛起一丝微笑,原来鲜卑西北战线吃紧,再一次紧急调动了拓跋寿的三万大军前去支援,如此一来,盛乐大营仅剩两万余人马,根本无法对雁门造成任何威胁!而步六孤勇的兵力尚未补充完毕,而他的病情也未稳定,因此鲜卑至少在三年内无力进犯了。
赵平将情报放下,说道:“岳父大人,据此看来鲜卑今年又将偃旗息鼓,倒是给了我们时间!”马焕点点头,说道:“正是如此,若是鲜卑趁我朝中不安前来进攻,却是难以支持呢!”说着,马焕将两份情报仔细的收起,拿起案上的茶杯,一边对赵平说道:“仓舒明日便率一万人马赶回晋阳,交你秦叔叔统领。”
赵平点头领命,马焕又嘱咐了几句后,便是一声沉喝:“王兵曹!”门外立时走进一条大汉,对马焕、赵平二人躬身施礼,口中说道:“将军有何吩咐?”马焕取过一支令箭,吩咐道:“自骁骑营抽调一万兵马,明日随仓舒回晋阳听令。”
“诺!”那王兵曹双手接过马焕手中的令箭,对二人又施一礼,转身离开。赵平又与岳父聊了几句后也随即告辞离开。既然雁门无战事,自己当然要回晋阳了。他并无官职在身,久留雁门的话却也容易引起非议,虽说后汉王朝已经名存实亡,但以儒术立国的后汉,对于所谓的“名正言顺”有着近乎病态的追求。
第二天一早,赵平辞别了岳父,率领着一万铁骑浩浩荡荡的往晋阳进发。如今已是五月十七日,李效已经兵临潼关,潼关守将路飞坚守数日后,兵败被杀,潼关便告失守。
洛阳号称四方之中,山川河谷环绕其周围,三面阻山,北面黄河横亘,可谓山河四塞!洛阳便位于其中。山脉环绕,形成险阻,河流上下周流,又可与外部联系,实乃帝王之地!当年东汉光武帝刘秀便是据洛阳后立为都城,然后遣将四略,遂平定四方,一统天下。
潼关拒洛阳之西,扼崤函之险,易守难攻,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但仅仅八天潼关便告失守,一时间朝中大哗,刘杲急忙调兵遣将,加强函谷关的防守,同时却也做好了迁都的准备。
第二十四章 争衡(1)
五月十九日,受到潼关失守的影响,占据州郡的各世家大族纷纷看好李效,认为国朝倾覆已成定局,因此也是毫不留手的争夺对各州郡的控制权,大肆排除异己,一时间血雨腥风,动乱不安。而吕、赵二族对并州的争夺也已经白热化。
由于并州地处前线,与鲜卑接壤,质帝罢幽并总督后,置护夷中郎将一职,主管对鲜卑战事。怎奈兵权被马焕、秦青二人牢牢把持,护夷中郎将一职形同虚设,现任护夷中郎将姓林,名通,除了他上任时率领的三千人马之外,再也无法调动一兵一卒,于是常怀愤懑之情,时刻不忘夺回属于自己的兵权。无奈不论资历还是能力他都与马、秦二人差了许多,任他费尽心机却总是一无所成。
当然林通也不是任人拿捏的泥人,他无时无刻不在考虑如何夺回属于自己的兵权。就算雁门的兵事自己无法插手,难道晋阳的兵事自己也无权置喙吗?那还要自己这个护夷中郎将何用?因此结交分化便成了他最常用的手段,只是世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他在任树年来,任凭他用尽手段,金钱、美女、权力……军中却如铁板一块,任他如何钻营却毫无效果。
不过这么多年林通也不是一无所得,至少与晋阳赵氏的关系愈发密切。晋阳赵氏看中的是他手中的三千人马,三千人虽少,却能起到奇兵之效;林通看中的是晋阳赵氏在并州的势力,合则两利之下,双方一拍即合。特别是目前这种胶着的形势,由于军方的中立,使得吕赵二家的争夺仅仅局限于郡县行政权力的争夺。
并州六郡,九十余县。吕赵二族经过十余年的争夺,对郡县的控制还是晋阳赵氏占了上风,但优势并不明显,只是略占上风而已。况且这么多郡县官员中总有些素怀忠义之心的,并不买他们的帐,两下里也就僵持起来。
“侯爷,赵映方才到末将处游说,说是若末将助他赵氏掌握并州,便保证末将荣华富贵!”一边说着,秦青不禁呵呵的笑了起来。“侯爷当时是未见着他那副德性,趾高气扬的,鼻孔朝天,好像天底下只有他晋阳赵氏似的,简直不将任何人放在眼里。末将懒得理会与他,谁知那厮倒是越发放肆起来了,末将烦不过,将他丢出了军营。”说道此处秦青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
赵麟摇了摇头,笑道:“这么多年了,你还是这幅脾气!”秦青不好意思的挠了挠脑袋,说道:“末将就是看不惯这等仗势的小人!把他扔出去还是客气了。那赵映被末将丢出去后,气急败坏的样子真是可笑,不过却也不敢再对末将啰嗦,灰溜溜的滚了!”
赵麟点了点头,手捻胡须,沉声说道:“此事你做的不错!此时切不可与他们有任何瓜葛,即便是吕氏游说与你,你也要如此对待!”看到秦青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赵麟欣慰的笑了:“不错,我等就是要造成这种两不相帮的态势,让他们两方铤而走险吧!届时我等从中取事,自然无往而不利!”
秦青钦佩的抱拳施礼,心悦诚服的说道:“侯爷妙计!末将定不辱命!”赵麟摆了摆手,说道:“去吧,就照方才说的去办!”秦青闻言连忙恭敬的施礼告退。
且说那位被秦青丢出军营的赵映,这赵映乃是赵昕的二弟,整个就是一个不学无术,只知享乐的米虫,无奈赵昕人手不足,只能将一些事情交给几个弟弟去办。不想这赵映出师不利,第一件事便得罪了秦青,被秦青扔出了军营,当下只好灰头土脸的回到家中。
赵昕此时正在与赵旸仔细的讨论眼下的局势,忽觉门口一暗,却见是二弟赵映回来了,看着赵映一脸悻悻的样子,赵昕心中一沉,知道自己的二弟还是将事情办砸了!
赵昕顿时大为恼火,自己千叮咛万嘱咐的,现在是有求于人,把姿态放低一些,不要摆出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赵昕如此叮嘱,自然是生怕自己这几个不成器的弟弟把事情办砸,未想到自己的一番苦口婆心竟然是毫不管用,自己的弟弟还是把事情办砸了!
看到兄长一脸的愠怒,赵映心中打了个突,战战兢兢的说道:“兄……兄长,那……那秦青,秦青那厮不识抬举——”越说声音越低,最后终不可闻,深深的低着头,眼睛的余光却小心的观察着兄长的反应。
赵昕无力的叹了口气,无奈的压下来心中的怒火,神态索然的摆了摆手,“你下去吧,此事老夫另派人手。”赵映把嘴张了几张,最终还是如释重负的嘘了口气,对赵昕躬身施礼后,急匆匆的出了书房。
赵旸目送二哥离开,又见大哥一副萧索的模样,只得劝道:“兄长不必着急,至少军方也不打算支持吕氏!若无军方插手,以吕氏为首的四家联盟根本成不了气候!”
赵昕叹道:“这些愚兄自然省得,只是世事难料,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啊!况且我赵氏与赵麟当年的那些事情,只怕已成了死结,再也无法缓和!”说着又是一声长叹,赵昕已经隐隐的觉察出不妙!晋阳赵氏数百年的辉煌恐怕便要终结在他这一代手中。
“林通那里还是由小弟前去吧!”赵旸见兄长忧心焦虑的样子,不由自告奋勇的说道。赵昕看了弟弟一眼,心中感慨万千。
若是论才能,自己这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在同辈之中是最高的,只可惜赵旸的出生不好,母亲是个妓女,根本未进赵家的门,就连赵旸也是七岁之后才正式踏入赵家的。这样的出生当然不会是担任家主的人选,若不是父亲的看顾,赵旸恐怕连生存的机会都很渺茫。就是这样一个地位低下的私生子,却有着非凡的才能。
赵昕在心中长叹一声,他忽然发现,自己这几天叹的气竟然比前半辈子加起来都多得多!想到此处,赵昕不禁苦笑。赵旸见兄长忽然苦笑,连忙关切的问道:“兄长,怎么了?”
赵昕走到赵旸面前,面色凝重的看着弟弟,伸出右手重重的拍了拍赵旸的肩膀,低沉的说道:“愚兄老了!日后元辉却要你多多看顾了!”赵旸闻言心中不由一惊,连忙推辞:“兄长何出此言?兄长春秋正盛,正是率领我赵氏大展宏图之时!却怎么会老呢?”
赵昕苦笑一声,满面萧瑟的说道:“大展宏图?愚兄却不敢有此奢望,只盼我赵家能平安的度过眼下的难关即可!”赵昕既已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赵旸却也不便再说什么了,只得干笑一声,静静的垂手束立。
赵昕知道赵旸是为了避嫌,当下也不再继续这个话题,深深的看了他几眼后,吩咐道:“林通那里便由季礼跑一趟吧!”
第二十五章 争衡(2)
“小弟遵命!”赵旸闻言连忙躬身施礼,一边说道:“以小弟浅见,林通那里倒不会有什么问题!这些年来他处处钻营,有不少把柄在我们手中。不若差人将他叫来,由小弟敲打他一番。”
赵昕赞赏的点点头,“此事你看着办即可。愚兄还要到武库走一趟,如今时局极为敏感,本月二十五日那批送往雁门的军需还是先送一半再说吧!”说完人已率先出了书房。
赵旸闻言眉头不由一皱,心中却是极不赞成兄长的做法。此时何必还招惹军方这个难惹的对手呢?便要劝阻赵昕,不想等他回过神来之后,赵昕早已是不见人影了。赵旸摇了摇头,无奈的离开了赵昕的书房,来到偏厅之中,吩咐家将将林通请过来。
“目前之局势对任何人来说都蕴含了巨大机遇,如果能够把握,便是裂土称王,成为一方诸侯!如此功绩足以光宗耀祖,名传后世!”赵旸满含深意的看着林通,口中蛊惑的说道。
林通面色有些苍白的坐在晋阳赵氏的会客厅中,赵旸说完这番话后,却是神态悠闲,手里端着茶杯,惬意的品着杯中的茶。厅里的气氛变得有些诡异,林通的右手紧紧的握着椅子的扶手,手上青筋暴露,脸上豆大的汗水一滴一滴的顺着脸颊滚落。
林通此时只觉脑中一片混乱,就连正常的思维都无法做到,背后的冷汗早已湿透了重衣,一阵风拂过,虽然是炎热的夏日,却也不仅让林通打了个冷战。
林通将毫无焦距的目光收回,狠狠的喘了几口气,一咬牙,从嗓子里挤出了几个字:“就依大人!”看似悠闲的赵旸暗自松了口气,将手中的茶杯轻轻的放下,“呵呵”一笑,说道:“富贵险中求,将军今日之举必将名留青史!”
林通也跟着干笑了几声,脸上却是殊无笑意,比哭还难看。如此大事并不是他这个层次的人所能参与的,他心里十分清楚,这些世家都有着上百年的积累,在地方上的势力已经是根深蒂固,自己一个外来人怎么可能讨得了好处?
此事若是侥幸成功,自己最多也就是得到一个有名无实的封赏,甚至极有可能落得个鸟尽弓藏的下场;若是此事失败,自己的下场就更为凄惨了,身败名裂,死于非命是必然的,甚至还要祸延家人。
不过自己已经无路可退,此事完全没有了自己选择的余地,自己这几年的钻营使得自己与晋阳赵氏早已成了一条绳子上的蚂蚱,根本不可能回头了。林通在心中暗暗叹了口气,一咬牙,军人的果决此时终于占了上风,站起身来对赵旸一抱拳说道:“末将先告辞了,大人尽管放心,末将随时待命!”
“此番若能成事,全赖将军了!”赵旸站起身来对林通一拱手,冲着门外扬声喝道:“赵龙、赵虎何在?”话音刚落,自门外走进两个大汉。林通认得二人乃是晋阳赵氏家将中的两名统领,平时深得赵昕器重。
赵旸看着赵龙、赵虎来到自己面前抱拳行礼,点了点头吩咐道:“你二人随林将军回去,子时前本官自会与你等会合!”说完又对林通说道:“如此本官便不送将军了。”林通心中不由大骂赵旸,赵旸此举明显是怕他突然变卦,于是派这二人监视自己;只是人在矮檐下,却由不得自己不低头,只好悻悻的离开。
送走了林通后,赵旸急匆匆的来到了大哥赵昕的书房。赵昕已从武库返回,正一脸凝重的坐在宽大的椅子上,这些天来他可谓是心力交瘁,面对家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进一步则海阔天空,成就不世功名;却万万没有后退的可能了,若是后退,赵家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如此紧要之关头,一步都不能行错,棋差一招便将是满盘皆输的境地。看到四弟走进来,赵昕压下满腹的担忧,勉强露出一丝微笑对赵旸说道:“林通之意如何?”赵旸恭敬的束手而立,应道:“他已答应!今夜子时准时行动!”
赵昕心中的忽然变得一片混沌,几乎完全丧失了思考的能力,心中只剩下一个声音:“果真要行险吗?”他很清楚军方此时看似两不相帮,保持中立,实质上还是偏向吕氏一方的,否则九年前吕原也不可能顺利的担任并州牧。过了今夜一切将有分晓,无论成败,都没有任何一点转圜的余地了!罢了,成也罢,败也罢,都由他了!赵昕狠狠的一咬牙,颇有些光棍的想到。
收拾心神,赵昕留恋的看了一眼窗外楼阁重重的赵府,若是失败的话,赵家这数百年的基业便毁于一旦了!心潮起伏之下,赵昕定定的立在那里竟有些痴了。
赵旸恭敬的站在那里,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