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问鼎天下-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时间,三人陷入了令人压抑的沉默之中,赵平的心情也是沉重异常。

生平第一次,赵平对自己素日的做法反思起来。由于自己的性格,使得赵平对功业看得极淡,而且由于家人的遭遇,使得赵平对后汉王朝颇有怨恨之心,实在无法毫无芥蒂的为其效命。

此时看来自己却是狭隘了!赵平心中暗叹。无论后汉王朝如何腐朽,这中原大地毕竟还是自己的祖国啊!

想到此处,赵平不觉已是冷汗满身,十多年来一直压在赵平心中的大石轰然粉碎,一阵前所未有的轻松涌上心头。此时赵平灵台无比的空明自在,思绪也越发的活跃起来。

如电光火石般,一个绝妙的主意划过脑海!赵平不由得面露微笑。

秦青眼尖,看到赵平轻松无比的微笑后,心中一动,连忙轻咳一声,对马焕施了个眼色,马焕与秦青对望一眼,皆从对方眼中发现了一丝欢喜。

赵平的军事才能这两位名将早已领教过!赵麟为了培养自己的孙子可谓是大费功夫,赵平十四岁起便被派到了雁门参加对鲜卑的战斗。闲暇之余更是与祖父、父亲、马焕、秦青几人轮流过招。

这可不是简单的纸上谈兵,而是各带几千兵马的实战演练。从赵平十六岁那年起,赵平便在与这几位名将的对抗中不落丝毫下风,论及战略布局等方面甚至就连赵麟都自叹不如。去岁那如梦幻般的一战犹在众人眼前一般,不仅成就了赵平的赫赫威名,更使众人领略了赵平惊才绝艳的军事才能。

马、秦二人见赵平这幅模样,便知道赵平已经有了破敌之计。秦青性急,不由分说,拉着赵平便回到军营之中。这毕竟是军事机密,而鲜卑的细作却是无处不在的,为了防止泄漏军事机密,三人来到了戒备森严的军营之中。

在马焕的中军大帐内,赵平也不矫情,反正都是自己的父辈,根本不必顾及什么。

赵平径直走到地图之前,用手一指善无,说道:“善无与平城、盛乐成鼎足之势,地理极为重要!然鲜卑自恃有盛乐、平城守军接应,因此只有万余人驻守!我等可趁势强攻善无,由某率一支人马出击,攻占善无!”

马焕与秦青二人听的连连点头,赵平此举暗合“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兵法要义。

“平城的步六孤勇、盛乐的拓跋寿定会拼死相救!小婿便在此处吸引敌方援军;岳父与秦叔叔却率军埋伏于附近,只待对方援军到来,与某兵合一处,趁势袭杀援军!不过雁门却不容有失,因此守卫雁门之事还需仔细商议。”

马焕、秦青二人闻言默默沉思,思索着赵平此计的可行与不足之处,顿时中军大帐中陷入一片静默之中。

过了良久,秦青不由击节赞叹:“妙计!便是孙武复生,武侯亲至,也不会有比此计更高明的计策了!”

当下三人就此中的一些细节做了详细的讨论、安排,一切商定之后,已经是戌时时分了,几人这番商讨,不觉间已经是几个时辰。秦青站起身来,长长的吐了口气,吐气开声,“嘿”的一声低喝,便在密室中练起拳来。

马焕与他知交数十载,自然了解他这些习惯,因此也不理他,摇了摇头,径直来到门后,对门外的亲兵吩咐道:“取饭来。”

赵平这才省起自己一天都未曾用饭了,自从未时与伊娄真来到西陉关,将伊娄真安顿好之后,便与岳父来到关上,巡查防务,紧接着又商定退敌之策,到如今已是戌时。

秦青一套拳堪堪打完,马焕的亲兵已将酒饭取来,秦青一把将酒坛抢在手中,拍开泥封后,仰头便是一阵猛喝,待半坛酒落肚,秦青才恋恋不舍的放下酒坛,意犹未尽的摸了摸嘴,埋怨马焕道:“你这里什么都好,只是酒太少!一天就这一坛,只够润喉的。”

马焕似笑非笑的瞪了他一眼,沉声说道:“军中不许饮酒,这是历朝铁律!某不过是看你可怜才每天给你一坛酒解馋。便是你在晋阳恐怕也是每天只有一坛吧?”

秦青一愣,讪笑几声,说道:“侯爷不许小弟多饮,其实小弟的酒量你又不是不知道,十坛八坛的不在话下!”说着又是几声干笑,央求马焕道:“今日小侯爷思得妙计,今年鲜卑已不足为患,请兄长开恩,让小弟畅饮一番可好?”

马焕苦笑着横了他一眼,点了点头,秦青顿时大喜,几步冲到门外,大声吩咐门外的亲兵道:“快快取酒来!越多越好!”说完将手中的半坛酒一饮而尽。

赵平的这个计划中,最为关键的有两点,一便是如何保证赵平在盛乐、平城二地的鲜卑援军到达之前攻下善无;二则是攻下善无后如何牵制自平城、盛乐二地赶来的援军,给伏兵制造更好的时机!把这两点解决,此计便成功了大半!剩余的一小半便看拓跋寿与步六孤勇二人配不配合以及自己这边的准备了。

平城本属定襄,由秦时始置,到东汉末年时,被鲜卑吞并,之后又与云中郡合并,并将治所由云中改为盛乐。

由于鲜卑是游牧民族,对于建筑并不擅长,因此数百年下来平城的改动几乎没有,只是加固了城墙,将护城河拓宽了许多而已。

步六孤勇正坐在平城自己府邸的书房中,这所东汉时的建筑虽然经过数百年岁月的侵袭,却依旧富丽堂皇,无时无刻不向世人昭示着建筑者的非凡技艺。

步六孤族原本是依附于东部鲜卑的一个小小的氏族,东部鲜卑被拓跋鲜卑吞并后,步六孤族便依附于拓跋族。这无可厚非,毕竟能够生存下去才是正道,找到一个足够强大的靠山,并生存下去便是这种小部族的唯一目标;与生存比起来,其他的一切都是次要的。况且象步六孤族这样的氏族根本属于无足轻重的小族,没有人会关心他们的生死。

依附于拓跋氏之后,步六孤勇便率领着自己部族的战士在大将军、拓跋宏的弟弟拓跋寿帐下效命。在一系列的战斗中大放异彩,表现出了过人的军事天赋,为鲜卑的安定立下了汗马功劳,短短的五年间步六孤勇便由一个小小的千夫长晋升为前将军,掌管鲜卑六镇兵马之一,风头一时无二。

第十四章 布局

坐在书房里的步六孤勇一身华丽的锦袍,他是鲜卑皇帝拓跋宏改革的绝对拥护者!可能是驻守在平城的时间长了,步六孤勇发现自己已经完全融入了汉人的生活之中。

三餐是汉人精美的菜肴,而不是腥膻的羊肉;衣服是华丽的锦袍,族人那种未加硝制便胡乱穿在身上的羊皮,步六孤勇连看一眼的勇气都已经失去了;住的是汉人坚固美观且又冬暖夏凉的宫殿,族人那四处漏风的帐篷步六孤勇连想都不想。

步六孤勇经常告诫自己不要被汉人的奢靡迷住,却始终无法抵挡汉人华丽绚烂的文化,终于沉迷于其中而不可自拔。

这只是汉人一个边远的小城,便已经如此灿烂辉煌,步六孤勇不敢想象汉人皇帝所居的都城将华丽成一幅什么模样!

忽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步六孤勇的遐思,看着匆匆忙忙跑进来的弟弟,步六孤勇甚为恼火,眉头一皱便要出言呵斥,不想弟弟却是抢先一步,将手中的一副羊皮卷递给了他,上气不接下气的说道:“哥哥,大事!大事!”

步六孤勇不动声色的接过弟弟递给自己的羊皮卷,缓缓的打开,待看到卷中的消息时,手上的动作不由一滞,心中虽然大惊,面上却不露声色,挥了挥手,示意弟弟可以离开了。

心情紧张的步六孤武带着满腔的钦佩之情离开了哥哥的书房,心中一边想着,哥哥果然非同常人,如此大事竟如无事一般!看来是胸有成竹了!却那里知道自己的哥哥眼下也只是故作镇静而已。

且说步六孤勇,看着手中的羊皮卷,脸上不由露出一丝苦笑。不过仅仅数息功夫,步六孤勇便已调整好了自己的情绪,的确不愧名将。

看着羊皮卷上仅有六字,“汉军攻城,速援!”落款是仆兰罗。步六孤勇越想便越觉此事大有蹊跷!不由犯了思量。

平城、盛乐、善无三城成鼎足之势,乃是屏障京城高柳与后汉往来的门户,善无城中驻守的兵马虽不多,却也足有一万铁骑!而且善无离盛乐、平城二地也仅有数十里路,万一有变,盛乐、平城的援军顷刻即至。汉军实在没有理由攻打善无!

况且去岁一战不仅己方伤了元气,即使是胜利一方的汉军也是伤筋动骨,应是无力出战才是。

在眼下这个节骨眼上,步六孤勇实在是不想节外生枝。经去岁一战,平城囤积了多年的粮草损失了大半,自己麾下的数万将士总不能饿着肚子打仗,因此步六孤勇打定主意要在今年大肆的劫掠一番。

此时仆兰罗却来求援,步六孤勇下意识的就想拒绝。只是善无至关重要,若是无事便罢,若真的被汉军攻下,自己不顾大局,坐视友军遇险而置之不理的罪名可就落实了。

苦笑了一声,步六孤勇无奈的离开了书房,正要前往军营,却见弟弟又是满头大汗的捧着一卷羊皮书跑了进来。步六孤勇也无暇说话,接过羊皮卷便看,他的脸色终于一变,根本无暇顾及这两封求援的书信为何前后相差不过片刻,顺手将羊皮卷抛给了弟弟,步六孤武一看,只见上面写着“赵平攻城,危矣!速救!”

看到“赵平”二字,步六孤武不由怒上心头,去岁哥哥的失败一直被步六孤武视为奇耻大辱,因此步六孤武恨极了赵平,自己心中如天神一般的哥哥怎么可能败给百无一用的汉人?于是步六孤武一直想着要为哥哥报仇雪恨,却根本未想到凭自己那点实力,赵平根本连正眼都不会瞧他一眼。

因此看到是赵平捣乱,步六孤武咬牙切齿的说道:“哥哥,只需五千人,小弟定将那赵平小儿的脑袋取来!”

步六孤勇看了弟弟一眼,自己这个弟弟勇则勇矣,但说到计策谋略,那真是七窍通了六窍,还有一窍不通,心道:我都不敢夸这个海口,你倒是能耐了!便是给你五万,恐怕也无法摸到赵平的一片衣角。

不过此时步六孤勇却连教训的心情都没有了,压下心中的那丝担忧,平静了一下自己因赵平而起伏的心情,淡淡的说了一句:“先去军营,击鼓升帐!”步六孤武不敢违拗,只得悻悻的走了。

步六孤勇心中长叹:又失了先机!他已隐约的感觉到赵平此举必有阴谋,为的可能就是牵制自己与拓跋寿的兵力。只是这个念头来得太快,如电光火石般,使步六孤勇根本未来得及抓住这个一闪而逝的念头。

况且见识过赵平的手段之后,步六孤勇知道自己如不救援的话,善无那一万守军还真不能守得住。

鲜卑骑兵,用于野战自然无往而不利,但用来攻城、守城却就差强人意了。

来到中军大帐,步六孤勇威严的目光扫过麾下将领,沉声说道:“汉人欺我太甚,竟出兵攻打善无!仆兰罗将军前来求援!”说着将手中的羊皮卷一晃,见众将的目光都盯在自己手中的羊皮卷上,步六孤勇也不多言,将手中的羊皮卷顺手抛给了自己帐下的第一悍将拔略氏的拔略布。

拔略氏与步六孤族一样,原本都是依附与东部鲜卑的氏族,东部鲜卑败亡,复又降于拓跋鲜卑。只不过步六孤氏因为出了步六孤勇这样一位名将,因此在鲜卑各族中名声大噪,已然站稳了脚跟,而拔略氏并未出现一个如步六孤勇般的将才,为了不使自己的部族被别族兼并,拔略氏只得接受步六孤族的翼护,代价便是自己族中的勇士必须无条件的服从步六孤族的调遣。

拔略布接过羊皮卷一看,脸色不由一变,步六孤勇帐下的将领基本上都经历了去岁一战,对那一战的失败可谓刻骨铭心,对赵平更是既畏且恨。

鲜卑人大多性格直率,想到什么便说什么,因此拔略布不假思索的说道:“那赵平端得厉害!将军,我们还是小心应付才是!”

众将此时已从羊皮卷中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听拔略布如此说,纷纷点头称善,除此之外却是毫无建设性的建议。

步六孤勇心中一阵无力,自己帐下的这些将领,冲锋陷阵个个都是一把好手!但若是靠他们为自己出谋划策,却是连想都别想了。

自己的根基太浅,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步六孤勇心中长叹。

步六孤族只是一个小部族,而自己虽被皇上封为前将军,掌管鲜卑六镇兵马中的一镇,但在鲜卑朝堂,无论影响还是声望,都无法与那些同僚相提并论,因此投靠他的人并不多,可用的人才更是少的可怜,遇事只能靠自己拿主意。

第十五章 备战

看着乱成一团的部将,翻来覆去只是“赵平厉害,需要小心”之类的废话,步六孤勇一阵心烦,将桌子一拍,喝到:“听我号令!”

众将顿时安静下来,齐刷刷的望向步六孤勇。步六孤勇轻咳一声,清了清嗓子,双目冷冷的扫过帐下众将,看得众将心头发寒,却不敢避开他的目光,只得硬起头皮,抗拒着步六孤勇的目光。

终于,步六孤勇收回自己的目光,开始调兵遣将,众将这才松了口气。

“拔略布,命你率领本部人马,与阿武所部留守平城。”步六孤勇还是留了个心眼的,他怕赵平来个声东击西,而平城又是他的大本营,决不容有任何闪失,于是便将手下的第一悍将与弟弟留下,也好保全自己的大本营。拔略布听了,心中却是老大不愿意,面上自然便有了几分不豫之色。

步六孤勇看在眼里,怒在心头,阴冷的目光牢牢的盯在拔略布身上。拔略布正要推辞,却被步六孤勇阴冷的目光一扫,顿时没了开口的勇气,只好躬身领命。

也难怪拔略布不乐意。鲜卑的军功计算与中原不同,不论胜败,都是以斩首多少来计算军功的,因此即使是战败,只要能够杀死够多的敌军,也完全能够获得丰厚的奖励,而鲜卑对于军功的封赏向来是极为丰厚的!

见拔略布沉默下来,步六孤勇也不为己甚,继续调派人马,步六孤勇能够在短短的几年中凭借军功升任鲜卑的六镇将军之一,自然有着非凡的才能,因此不可能仅仅凭借着仆兰罗的一面之词便闷头出兵,相反步六孤勇十分谨慎,只听他吩咐道:“可地延那,命你帅一万兵马前往善无,探听敌军虚实!”

那名唤可地延那的人一愣却也不敢发问,只好硬着头皮领了将令。步六孤勇暗暗叹了口气,心中大感无奈,怎么这些人全是榆木脑袋啊!只得接着说道:“本将军自会亲率大军相随,若那赵平真有攻取善无之心,必定不会轻易的让你靠近战场,而会分兵拦截与你,届时本将军自会杀他个措手不及!你可明白?”

众将闻言,顿时纷纷称善,一片歌功颂德之声,可见拍上司的马屁在任何地方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是心思简单的鲜卑人也不例外。

听着部下翻来覆去的那几句陈词老调,步六孤勇着实懒得与他们计较,不耐烦的挥了挥手,说道:“好了,下去吧。可地延那,你留下,本将军另有吩咐,其余众将明日卯时随本将军出战!”

且说赵平,他这条计虽然绝妙,其实也是险极!单是雁门便不容有任何闪失!必须留下足够的兵力防守雁门,因此赵平能够调动的兵力并不多,兵力上处于绝对的劣势。

而此战的关键却在于尽可能多的歼灭敌人,这样的仗打起来对兵力的要求是极为苛刻的。若非兵力、战况等方面占据绝对的优势,根本没有人会打这种歼灭战。这几乎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因此赵平与马焕等人商议后决定,也不是非要歼灭敌军多少,只要能够尽量牵制敌军,使他们无力分兵劫掠便是胜利。

雁门此时仅有八万人马,而仅步六孤勇的平城大营便有八万大军,虽然经过去岁一战,步六孤勇的八万大军损失了不少;但还有盛乐的拓跋寿,拓跋寿帐下更是兵多将广,足有十万余人马!

虽说不论是步六孤勇还是拓跋寿都不可能尽起大军前去救援善无,他们也怕这是汉军的声东击西,万一兵力尽出,自己的守地有失那就不划算了。这二人也都是久经沙场的宿将,这点起码的戒备还是有的;但二人也就无法继续以往的行径,分兵劫掠,赵平所趁的,正是这一点。

至于消灭这二处救援平城的援军,也并非不可能;在合适的地点、时机,又有马焕的指挥与自己的配合,消灭一两万援军还是很有把握的。

赵平此番攻打善无,只率领八千人马,攻城器械却是带了不少,井栏、冲车、霹雳车等共带了一百余台,就连极为宝贵的守城弩也带了两具!守城弩不仅能够守城,便是用来攻城也是锐不可当的利器。也难怪仆兰罗大惊失色,善无本身只是一个县城,城防薄弱的很,根本无法抵御这么多攻城器械的轮番攻打。等他拼死送出求救书信时,善无已经易主了,幸运的仆兰罗只身逃窜,只是他的一万大军尽墨。

仆兰罗本来也不至于如此惨淡,虽然赵平有着绝对先进的攻城器械,但也不可能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消灭龟缩在城内的守军。只怪仆兰罗接到密报,说是赵平要来攻打平城,仆兰罗便存了伏击赵平的念头,他也不想想,赵平是他能够伏击的人吗?因此仆兰罗的五千伏兵被赵平尽数歼灭!

赵平携大胜之势直扑善无,仆兰罗被打得怕了,一边派人求救,一边龟缩在城内始终不出。但士气全无的鲜卑士兵如何能够抵挡赵平的攻势?仅仅两天的时间便被赵平攻占了善无。赵平巧妙的拦截了连日来被仆兰罗派出求救的信使,等他们将求救书信送到盛乐、平城二地时,善无已经易主。

不过大出赵平意料的却是盛乐拓跋寿的援军始终未到!盛乐离善无仅有数十里路,按说拓跋寿的援军在收到求救信的当天便能到达,如今却是赵平攻下善无的第二天了,拓跋寿始终稳坐钓鱼台,既不出兵救援,也不如往年一般派出大大小小的骑兵队伍在西陉关外劫掠、袭扰。倒是远在平城的步六孤勇应对积极,已经派出了一万援军,正在前来的途中,而步六孤勇自己更是亲率两万大军随后。

事有反常必为妖,而拓跋寿在此事的处理上却是极为反常的。若是拓跋寿及时出兵,定能给刚刚攻下善无的赵平造成巨大的损失。事实却是拓跋寿对于善无的陷落坐视不顾,按兵不动。

“难道拓跋寿已经发现了自己的意图?”在善无城墙上巡视的赵平暗暗思量。

善无城的地理位置虽然很重要,但若无后方的支持,这里就是一座孤城,战略价值并不大。以后汉此时的国力显然不可能有效的支持善无,若非如此,马焕早已将善无攻下了。

拓跋寿可能正是看破了这点,认为汉军并无余力经营善无,迟早还是要退兵的,因此袖手旁观。

当然也可能有别的原因,鲜卑眼下是多线作战,西北的突厥正在兴起,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鲜卑当然不会坐视突厥的兴起,因此尽全力打压;而北方的丁零、坚昆经过鲜卑数年的攻伐,也处在灭亡的边缘,鲜卑自然也不可能放弃即将到手的领土。

正因鲜卑多线作战,他的国力根本经不起如此长时间、大规模的战争。有鉴于此,拓跋寿的举动便颇令人寻味了。

第十六章 战云

拓跋寿贵为鲜卑的大将军,又是鲜卑当朝皇帝的弟弟,即使坐视善无被攻下的罪名成立,鲜卑皇帝拓跋宏也不会责罚与他;但步六孤勇便不同了,他并没有拓跋寿的声望与权势,因此即使知道善无最终还是会被汉军放弃,也不敢不来救援。

赵平当然乐得见此,拓跋寿按兵不动正好便于他将步六孤勇、拓跋寿二人各个击破。审时度势、洞察敌情是一个优秀的将领必须具备的才能,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有针对性的做出具体的战术安排。很显然,赵平在这一方面堪称老到,他准确的判断出了拓跋寿的意图,因此便在以后的战斗中占了先机。

不要小看先机在战争中的重要性。两个人打架都讲究个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何况是一场战争?后发制人也不是不可,但这却要看双方实力如何了,如果一方的实力高出对手,后发制人也不是不可以;如果对战双方实力均等,那么占得先机的一方自然更容易取得胜利;如果实力不济,便是占据再大的先机也是没有任何用处的。

赵平的军事素养比起拓跋寿、步六孤勇二人明显要高出不止一筹,但兵力却比不上拓跋寿、步六孤勇二人。因此,已占得先机的赵平让此时的双方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赵平连夜将自己的作战计划派人报给了自己的岳父,在善无休整了一夜后,第二天一早,赵平将一些伤员与善无城中的万余汉人百姓一起撤回雁门。赵平率领着其余的六千余人马据城而守,等待可地延那的到来,此时可地延那的一万铁骑距善无已经仅有二十余里。

为了将步六孤勇引入圈套,赵平必须将可地延那拖住,打消步六孤勇的疑虑,待他加入战团之后,马焕的伏兵趁势杀出,与赵平形成合击之势,届时即使是步六孤勇这样的百战宿将也只能接受失败的命运。此战若胜,步六孤勇至少在今年已无余力进犯雁门。

仆兰罗兵败弃城而逃后,伊娄真提出的追袭之计并未被赵平采纳。这使得伊娄真大为恼火,此时即将与可地延那短兵相接,伊娄真发誓要在两军阵前取可地延那的首级,以祭奠父母以及族人的在天之灵。

可地延氏也是曾经依附于东北鲜卑的一个部族,不同于步六孤氏这样的小部族,可地延氏是东部鲜卑六大部族之一,当年拓跋宏亲率大军征讨东部鲜卑,双方本是势均力敌,却因为可地延氏的临阵倒戈,使得东部鲜卑最终败亡,因此伊娄真对可地延氏的仇恨更甚于拓跋氏!这是常理,不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背叛者永远都会遭到唾弃与诅咒。

赵平此番率领的部队以步兵为主,虽然攻下善无之后仅剩六千余人,但面对不擅攻城的鲜卑骑兵,只要粮草、军需不缺,即使是步六孤勇平城大营内的兵马齐出,赵平也有足够的信心使步六孤勇无功而返。当然赵平的目的并非是守住善无,而是将步六孤勇的援军拖住,留给岳父足够的时间布置,务求一战成功,歼灭步六孤勇这三万援军。

在城楼上,赵平、伊娄真二人密切的关注着随时会到达的可地延那军。如果目力够佳的话,此时已经能够隐隐的发现骑兵行军时马蹄扬起的尘土。

可地延那虽然只是一介武夫,但多年来征战所积累的经验告诉他,在战前保存住士兵的体力是很重要的,因此在遇到了惨败的仆兰罗后,他识相的慢下了自己的行军速度,反正善无已经失守。依那些汉人对于土地城市的执着来看,既然已经将善无攻下,便没有轻易放弃的可能!还是与将军会后后再说吧,可地延那心中暗暗的盘算着。当然这只是他自己的判断,为了稳妥,他还是派出了斥候。

他实在不明白汉人对于城市、土地的那份执着是从何而起的,在他的意识里,城市、土地都是无足轻重的,只要他手下的勇士们还在,这广阔的草原便是他们的家,成群的牛羊便是他们的食物。只要有草原,有牛羊,鲜卑的勇士便永远不会失败!

听着斥候的报告,赵平平静的脸上看不出一丝波动,一旁的伊娄真一看赵平这幅样子,心中却是思绪万千。她与赵平相处的时间也不短了,以她对赵平的了解,这个人性格沉稳,从来不做没有把握的事情。但此番赵平提出的作战方略,伊娄真却是毫无信心。

以她看来,由于兵力上的劣势,固守雁门是最好的选择,鲜卑的游骑袭扰战术根本不必理会,反正只是损失一些粮食而已,倒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当然以伊娄真对拓跋氏的仇恨,她自然不会错过任何一个机会,赵平主动出兵自然是她求之不得的。

而且眼下伊娄真的身份也有些尴尬,虽然赵平为人宽和,赵府上下也不因她是鲜卑人而有所怠慢,但伊娄真的自尊却不允许自己总是这般寄人篱下,她需要的不是怜悯而是尊重,她明白赵平收留自己的目的是能够在与拓跋氏的战争中起到作用,虽然是合则两利的合作关系,但由于自己实力过于弱小,却只能处于依附的地位。

看着一脸平静的赵平,伊娄真心中泛起一丝无奈,自己永远也无法超过此人,伊娄氏的复兴之路肯定要控制在此人手中,届时就算是伊娄氏复辟,也只能是臣服于汉人的一个属国,而无法如翱翔于蓝天的雄鹰般自由自在,想到此处,伊娄真不由心情大坏。

隆隆的马蹄声越来越近,遮天蔽日的尘土弥散在空中。三万铁骑形成的洪流只是那份恍若实质的冲天杀气便已让人心惊。

看着蜿蜒数里的鲜卑骑兵,赵平心中波澜不惊,平静的犹如闲庭信步。冷静的吩咐着城上的士兵仔细防范,并亲自率人将特意带来的两具守城弩安装好。这种守城弩射程惊人!可达惊人的千丈!弩箭长有一丈,粗如人臂,射程之内穿金裂石,无坚不摧!

鲜卑人在守城弩上吃足了苦头,不少猛将便是被这种守城弩射杀。守城弩一般用于摧毁敌军的攻城器械,但限于鲜卑人的科技水平,攻城器械并不是他们能够制造出来的,因此守城弩在很多时候只是起到震慑作用,毕竟弩箭的造价很是昂贵,浪费不起。

第十七章 激战

望着越来越近的鲜卑铁骑,伊娄真缓缓的拉下覆面的面具,目中闪过一丝坚定,紧紧的握住了手中的亮银长枪,对赵平说道:“让我去冲杀一阵!”

赵平微微一笑,对迫不及待的伊娄真说道:“不急!”说着又将目光转向越逼越近的鲜卑人,嘴角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看着赵平的冷笑,伊娄真不由一愣,她很不明白,为何一个人即使面露不屑的冷笑时,却仍然无损那种平和淡泊的气质?

伊娄真一直认为一个人冷笑时是最阴险的时候,这种时候一般都是算计人的时候。但赵平的冷笑却使她丝毫感不到一丝的阴险,她终于明白,原来气质这种东西是一个人特有的,就如西子捧心,这是西子特有的美,若是东施来做,那就是东施效颦,贻笑大方了。

可地延那远远的看着戒备森严的善无城,心中长长的舒了口气,因为步六孤勇对他按兵不动的表现很不满意,认为他是临战怯阵!但可地延那可以嘎仙的名义起誓,他只不过是打算与步六孤勇会合后围困尚留在善无的赵平而已。

幸亏可地延那派出的斥候带回了有利于可地延那的消息,赵平果然据城而守,并未退兵。步六孤勇这才不再追究可地延那的怯敌不前,贻误战机之罪,二人于是兵合一处,直奔善无而来。

此时已近午时,步六孤勇的银狼大旗静静的垂在旗杆上,烈日当空,微风不动,如火球一般的烈日将步六孤勇的部队晒得无精打采。铁塔一般的旗手赤着上身,奋力擎着象征着鲜卑六镇军队武威的银狼大旗!坟起的肌肉混着汗水被烈日映得闪闪发亮。

阵中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