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权术天下-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今天的地位,果然见识高人一等。他也知道太后将如此大的权力交给他,难免会猜忌他,因此他向太后讨一个人,名义是帮他办理此事,实际上是让太后放心,使太后不再猜忌于他。权力是好东西,可也要取之有道,如果一味的专权、擅权,下场可想而知,这个吕公公才是聪明人。

太后笑着指着我,“哀家这个三侄女,也还伶俐,不如就让她和吕总管一起办这件事。”

吕公公忙说:“三小姐和老奴一起办这件事,那敢情好。”

太后又对我说道:“水音,你年纪轻,历事少,遇事要听吕总管的。”

我忙跪下,“臣女谨记太后娘娘教导。”

太后只是点了点头,“起来吧。”吕公公又说了一会儿闲话,就告辞了。

果然太后下懿旨令我和吕公公共同办理此事,可我深知虽然太后给我这么大的权力,我却不能擅作福威。一来这样容易得罪吕公公,我现在还没有必要和吕公公交恶。而且如果我真的得罪吕公公的话,恐怕连太后都会不高兴。二来太后也会因为我的过分招权揽事而不再信任我。

对于放宫女出宫一事,我不大热心,也就全凭吕公公主张。宫里的这些宫女都很高兴,毕竟没人愿意在这宫里过一辈子。每日只能对着残烛暗自垂泪,稍有不慎,还有性命之忧。

虽然太后的旨意上说,只有年满三十岁的宫女,才能交由家人带出宫去。可不少宫女虽然年龄未到三十,为了出宫,也暗中送银子给吕公公。我对此睁一眼闭一眼,古往今来太监都贪财,他们是废人,不可能有别的嗜好,就只剩下了对钱的贪求。如果我断了吕公公的财路,只会让吕公公不高兴。吕公公对我这样做很高兴,还拿了些银子给我。我收了下来,一是在宫里,要收买人心,就要花钱。二是如果我不收,吕公公会多心的,怕我向太后告状。如今我收了钱,吕公公就会放心,因为这里也有我的一份,我绝不可能向太后告状的。

忙了些日子,年龄大的宫女可算都放出宫去了。整肃宫闱的事情开始了,吕公公将平日里与自己不合的太监都撵出宫去,还有就是抓几个无权无势的小太监和宫女,打的打,罚的罚。宫中就是如此,牺牲的总是弱者的利益。

事无大小都由吕公公决定,我不外乎随声附和而已。有时我也会给一些宫女太监求情,来网罗我自己的心腹。吕公公也明白我的意思,因此一般都会给我面子。

以吕公公的心机怎么会看不出我的用心呢?但是他明白在我身后是太后,他现在不会和太后交恶,因此也就对我很是照顾。加上我尽量不触犯吕公公的利益,因此吕公公对我还是很满意。

政治说白了就是一群人相互利用,每个人都从中取得自己的好处。在整肃后宫这件事情中,太后、吕公公、我都得到了好处,因此相互之间也没有什么纷争。看着那些被打得皮开肉绽的太监、宫女,我明白我们这些人正是踩着他们的尸体登上权力之巅的。

如今这宫里的太监宫女见到我都恭敬了很多,有些太监宫女还成了我的心腹,我在这宫里又迈出了一步。

正文 第32章 龙舟竞渡

整肃宫闱的事情过去了,宫里的太监与以往相比,谨慎了很多。贾皇后果然也偃旗息鼓了一阵子,这些新妃子们到太后宫里请安来得更殷勤了。吕公公似乎也更加得意了,因为这次他把与自己作对的几个太监都清除出了宫闱。现在宫里所有的人见了我,都恭敬的叫我三小姐,我也有了自己的心腹。

转眼已经到了端午,还没到端午,宫里就有奉承我的宫女太监来给我送礼。我深知有的人的礼物必须收下,我收下他的礼物,就是告诉他我把他看作是自己人。如果我不收,反而惹得他猜忌。宫中就是一个战场,你随时随地都要小心在意。

今天是端午,因此一早贾皇后就带着后宫的妃子们来给太后行礼。因为天气日渐炎热,后妃们都已经换上了轻罗绡衣,轻裾窄袖,飘飘恍若神仙。

过了一会儿,陈太妃带着瑯琊王,李太妃带着乐安公主也都来了,大家说说笑笑的倒也热闹。乐安公主看到我很高兴,拉着我到一旁说话。

太后看着我们,笑着说:“这宫里也没有和乐安年纪相仿的女孩子,因此和水音倒合得来。”

乐安公主拉着我走到太后面前:“太后娘娘,以后儿臣就把水音表姐接到儿臣宫里住吧,儿臣和她老在一处。”

太后笑着说:“将来你大婚了,也带着水音?”说得大家都笑了,乐安公主有些不好意思只是低头卷着手绢。

等下了早朝之后,皇上也来了。皇上给太后请过安,又和陈太妃、李太妃说了几句话。乐安公主就拉着皇上的袖子:“皇兄,北海那边准备好了没有?”

李太妃赶忙说:“乐安这孩子,一天到晚就想着玩。”

太后笑着说:“乐安就是一个孩子,别总拘束她。”太后又转头问冯成:“北海那边准备得怎么样了?”

冯诚忙躬身答道:“回太后娘娘话,龙舟都已经准备好了。”

太后笑着站起身,“大家看龙舟去。”说完,就扶着皇上走了出去,众人也忙跟随着太后。

瑯琊王不知什么时候落在了后面,他从领口掏出一个荷包,我一看正是那天我送给他的那一个。我有些不知说什么好,瑯琊王却已经转身走了。

乐安公主过来拉着我的手,“表姐,你没看过宫里龙舟比赛吧?”

我摇了摇头,“回公主的话,臣女没见过。”

乐安公主显得很兴奋,“每年端午,宫里都举行龙舟比赛,可热闹了。”我只能点头附和。

到了北海,就看见水面上停着青、红、黑、白、黄五只龙舟,每只龙舟依自己的颜色,插满了旗子。这龙舟比民间的略小,可做工却精致了很多。而且宫里的龙舟比赛和民间没什么不一样,每只龙舟上有十一人,一人站在船头擂鼓,其余十人划船,谁先到就算谁赢。岸上站满了看热闹的宫女太监,一片笑语欢声,宫里倒是难得如此热闹。

太后早就带着众人到了北海边的一只画舫上,等我和乐安公主上去的时候,众人早已坐好。太后、陈太妃、李太妃坐在上面一席,皇上和皇后陪坐,妃嫔们坐在左边一席,右边一席空着,却没看见瑯琊王。这画舫专为看龙舟比赛而造,画舫上极其开阔,正好可以看见龙舟划过。

太后见我们进来,吩咐我们:“乐安和水音坐在右边吧。”又问:“宏儿哪里去了?”

我忙要推辞,皇上也说:“表妹不必多礼,坐下就是了。”我这才告了坐。

有一个小太监走了进来,跪下行礼:“吉时已到,请万岁爷开锣。”皇上站起身,在画舫前方悬着的铜锣上敲了一下。

五只龙舟就如离弦之箭一样,向前划去。我们一边喝酒谈笑,一边看龙舟竞渡。

太后突然说:“黑色龙舟上击鼓的那个是不是宏儿?”

陈太妃忙说:“宏儿这孩子也太胡闹了。”

我忙仔细看时,果然是瑯琊王,只见他精赤着上身,站在船头,用力擂着鼓。与一般皇族子弟的纤弱不同,瑯琊王看起来很结实,鼓槌一下一下有力的击打着鼓面。

乐安公主高兴得站了起来,走到画舫前面,大声喊:“二哥,快一些。”

李太妃忙喝道:“乐安,不得无礼,好好坐下。”

乐安公主扁扁嘴,走回来坐在我身旁。我看着那只黑色的龙舟一路遥遥领先,一会儿就到了终点。终点那边欢声雷动,惹得乐安公主不住地翘首张望。

过了一会儿,就见瑯琊王走上了画舫,他早已穿上了外衣,面无表情地走了进来。

太后笑着说:“宏儿倒是很威风,像个大将军。”

瑯琊王忙拱手行礼,“谢母后夸奖。”

太后说:“快坐下吧,喝一杯酒解解乏。”瑯琊王告了坐,就坐在了我身边。

我有些不太自在,瑯琊王突然低声说:“今天搽的胭脂很漂亮。”我更加不好意思起来,我今天搽的就是庙会那天他给我买的胭脂。

恰好有小太监送上来一壶热酒,皇上站起身接过壶来,众人都忙站起身来。皇上亲自斟了一杯酒,奉给太后:“儿臣祝母后玉体安康。”太后笑着接过来,喝了一口。

皇上又给陈太妃、李太妃斟了酒,二人都忙站起身。乐安公主举着自己的杯子,突然说:“皇兄还有我呢。”

李太妃忙说:“乐安不准无礼。”

太后笑着说:“乐安这孩子就是调皮。”

皇上竟真的走了过来,给乐安公主斟了一杯酒,乐安公主高兴地接了过来。

皇上看着我,“表妹也喝一杯吧。”说完,就给我斟了一杯酒,我一时连话也说不出来。皇上早已转身走了,贾皇后和妃嫔们都是皇上让太监给斟的酒。我只是有些发呆,皇上地位尊贵,在这宫里就有时给太后斟一下酒,连李贵妃她们都很少有这种待遇,皇上今天这是怎么了?

又喝了一会儿酒,乐安公主就要拉着我出来走走,我也觉得在画舫上太无趣,也就随着乐安公主走了出来。我们绕着北海慢慢走着,一路上乐安公主给我讲往年宫中端午的盛况。走了一会儿,乐安公主一个人跑到揽月桥上,扶在桥栏不知在看些什么。

我站在桥边,看着乐安公主。宫里的端午虽然热闹,可却不如民间的自在随意。我不禁想起往年和母亲在家里过端午的情景,心中不禁有些思念母亲。突然有人在我耳边说道:“发什么呆呢?”

正文 第33章 移宫危机(上)

我扭头一看,原来是琅琊王,忙要行礼。乐安公主恰好这时走了过来,笑着对琅琊王说:“二哥今天好威风。”乐安公主对琅琊似乎很拘谨,不像对皇上那样随便。

琅琊王依旧面无表情,只是点了点头。我不愿与琅琊王说话,因此一直陪在乐安公主身边。琅琊王可能看出了我的心思,只是点了一下头,就走了。

琅琊王走后,乐安公主笑着对我说:“表姐,是不是二哥把你吓到了?”

我忙说:“哪里,王爷殿下自有王者的威仪,故臣女仰望风采而已。”

乐安公主笑着摇着头,“表姐,你不用骗我,你一见二哥就很紧张。可你也不用怕二哥,二哥虽然从来不笑,可二哥也从来不发火。”我忙笑了笑。

恰好小吉祥来找我们回去,我们随小吉祥回画舫饮酒听曲。太后今天似乎兴致很好,宴席至晚才散。

端午过后,朝中、宫里倒也没什么大事。可我一直有些思念母亲,不知道母亲过得如何,马氏有没有刁难母亲。

唯一算得上大事的就是二姐几天前嫁入了成王府,据说大婚时热闹非凡,迎亲的仪仗足有半里长。我心里有一丝庆幸,马氏是个爱慕虚荣的女人,这些天她一定忙于准备二姐的婚事,想必没有时间为难母亲吧。昨天二姐和陈留王进宫来谢恩,二姐似乎很高兴,陈留王长得很英俊,加上看在太后的面子上,想必成王府对二姐会极其礼遇吧。不过二姐对我倒是更加趾高气昂了,她以为我一定羡慕她,但我只是淡淡地,令二姐恼火不已。

我正坐在桌边胡思乱想,就见小吉祥慌慌张张地跑来,“三小姐,太后娘娘让您快些过去。”我忙随着小吉祥到太后的卧房来。

太后正坐在桌前看一本奏折,见我进来,就把奏折递给我说,“这是吕公公抄下来命人送过来的,你看看。”吕公公在宫内的势力果然不一般,看来御书房里一定有他的人,而且职位很高,否则大臣的奏折他也不可能抄下来给太后送来。

我接过奏折,打开看时,只见上面写着:

臣礼部侍郎史文英谨呈吾皇陛下御览:

百行孝为先,是故圣人以孝为安身立命之本。陛下万民之父,孝事皇太后,诚为天下之表率。然今皇太后居于深宫之中,陛下虽奉养优渥,太后居于深宫,未免孤苦。臣冒死启奏陛下,皇太后春秋渐高,无以娱晚年。臣请建园于皇宫之西,以娱皇太后晚景。臣冒死上奏,望陛下明臣忠直之心。

我看完后,抬头看太后,太后看着我,“水音,你怎么看这本奏折。”

我沉思了一会儿,“太后娘娘,这就是所谓的调虎离山之计。这必是贾云光见太后娘娘与成王殿下联手,为了不让太后娘娘再干预政事而想出来的计策。美其名曰建院子给太后娘娘养老,实际上就是要把太后娘娘调离这宫闱。”

太后沉吟着不再说话,我还要说话。突然小吉祥进来启奏:“启禀太后娘娘,成王殿下求见。”

太后忙说:“快请成王进来。”

成王进来见过了礼,寒暄了几句,就问:“太后娘娘看到史文英的奏折了吗?”

太后笑着说:“史文英?那个礼部侍郎史文英?哀家自从将御宝交还给皇上后,就没有再看过群臣的奏折了,奏折上说了些什么?”我明白太后是故意如此说,所谓的“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人必须学会保守秘密,不该说的绝不要多说。一来擅自看群臣上给皇上的奏折,可是大罪。二来如果太后说看过奏则,倘或成王别有用心,追究泄密之人,岂不是要牵连到吕公公,太后岂不是要失去吕公公这个同党。

成王说:“今日早朝,史文英上奏折,奏请皇上为太后娘娘在御花园之西建园以娱晚年。”

太后笑着说:“这个史文英倒是很替哀家着想。”太后这正是所谓的抛砖引玉,想先看看成王对这件事是什么态度。

成王也知道太后的意思,但他也清楚此时不是装糊涂的时候,如果他装糊涂,太后就会对他有戒心,因此成王故作迟疑,“只怕这个史文英没有这么好心吧?”

太后笑着问:“王爷这话是什么意思?”

成王说:“这一定是贾云光害怕太后娘娘阻止他专权而想出的计策,这个史文英就是贾云光一党的人。一定是贾云光指使史文英上书,美其名曰是建园子,给太后娘娘颐养晚年。实际上是要将太后娘娘调离宫闱,他好弄权,还望太后娘娘明鉴。”

太后笑着说:“哀家如今年纪也大了,也不愿意过问朝政了。”

成王忙跪下,“太后娘娘千万不可被奸人蒙蔽了,如果太后娘娘远离宫闱,将来只能任人摆布。而且贾云光专权的话,江山社稷危矣。”说到后来,成王的声音有些激动,好像真的很为江山社稷着急一样。这些大臣,明明是相互之间争权夺势,却动辄拿江山社稷说事儿。仿佛如果他成王掌了权,江山社稷就稳如泰山了。

而帝王也愿意让群臣这样争斗,如果大臣们团结一致的话,那么对皇权倒是一个极大的威胁。历史上无数的篡位密谋就是权臣联起手来,将皇帝推翻的。曹操就是大权在握,朝中没有不是他的人的,汉献帝只能处处受制于曹操。所以帝王有时故意在朝臣之间制造矛盾,以牵制群臣。

太后看着成王:“那王爷说哀家应该如何是好呢?”

成王说:“太后娘娘应该让万岁爷下旨,痛斥史文英,使奸人有所收敛。”

太后微微点了点头,“王爷殿下言之有理,容哀家仔细思之。”成王见太后如此说,也就不再说什么了,又说了几句家常话,成王就告退了。

太后只是看着成王的背影,久久的不说话。突然太后转过头来看着我:“水音,这件事你怎么看?”

我心思电转,早已想好如何作答,“臣女认为成王殿下说得也对也不对。”

太后似乎很好奇,问我:“那你说说,怎么个对,又怎么个不对?”

正文 第34章 移宫危机(下)

我压低声音:“成王殿下说得对,史文英一定是受贾云光指使才上这道奏折的,贾云光一定是针对太后娘娘整肃宫闱,使得贾皇后无法操控后宫。加上太后娘娘如果住在宫里,朝中的大小事情一定都会知道,这样的话,贾云光想操控朝政,就要顾忌到太后娘娘。所以贾云光假借着要修园子给太后,想将太后调离宫闱。”太后微微点了点头。

我见太后神色流露出一丝赞许的意思,又接着说:“如果按照成王殿下的意思,太后娘娘让皇上下旨训斥史文英,那么只会增加皇上对太后娘娘的猜忌之心,皇上会以为太后娘娘想操纵朝政,因此不愿搬走。”

太后看着我:“那你说怎么办最好。”

我说:“太后娘娘现在不如装作不知道有这本奏折,想必皇上一定会来和太后娘娘商议此事,到时太后娘娘反要称赞史文英的忠心。”

太后只是看着我,我忙说:“臣女还记得太后娘娘在倚云楼和臣女说的话,皇上注定要站在太后娘娘这边。皇上天纵英明,一定能识破贾云光的居心。现在皇上一定是要想方设法制止贾云光的擅权,所以皇上不会轻易让太后娘娘搬走的。”整肃宫闱的事情,想必皇上也知道,而皇上对此事没有表态,就说明皇上现在还是站在太后这一边的。

我笑着在太后耳边低语了几句,太后笑着看着我:“鬼丫头,亏你想得到。”

我突然觉得这是个机会,就说:“太后娘娘,臣女觉得倒是要小心成王。”

太后疑惑的看着我:“仔细说来听听。”

我低声说:“太后娘娘,成王现在虽然是站在太后娘娘这边,但以臣女看来,成王处处唆使太后娘娘与贾云光为敌,成王一定是想让太后娘娘和贾云光斗得两败俱伤,他好坐收渔人之利。太后娘娘,对成王不可不防,免得将来扳道一个贾云光,又来一个贾云光。”太后久久沉思,没有说话。

只听有太监喊道:“皇上驾到。”

过了一会儿,就见皇上走了进来。皇上给太后请了安之后,就坐在太后身边。

太后仔细端详着皇上:“皇上似乎又瘦了一些,国事固然重要,可皇上还是要好好保重龙体为是。”说完,太后又扭头对我说:“水音,去调一碗赤箭朱给皇上吃。”我忙答应去了。

我将赤箭朱调好后,给皇上端来。皇上接过后,笑着说:“有劳表妹了。”

太后看着皇上:“这赤箭朱用牛乳调和后,是最滋补人的。明天开始皇上就让吴贵每天调给皇上吃。”吴贵是皇上的心腹太监,皇上笑着答应了。

皇上和太后闲话着家常,我知道皇上今天来绝不是找太后说家常话的。果然,皇上说:“母后,今日早朝礼部侍郎史文英上奏,想要给母后在御花园之西建造一座园子颐养晚年,儿臣想问问母后的意思。”

太后笑着说:“倒真是难为这个史文英了,处处替哀家着想,皇上很该下旨称赞一下这个史文英。”

皇上说:“母后说的是,儿臣明日就下旨。只是如果母后住得远了,儿臣就不能朝夕听母后教诲了。”果然不出我所料,皇上现在还是要和太后联手,对付贾云光。

太后笑着说:“哀家让皇上下旨嘉奖这个史文英,并非要建什么园子。一来,我朝历代太后都居住在这长乐宫,哀家如果搬出这长乐宫,到外面的园子去住,岂不是有违祖制?二来,建新园子劳民伤财,如今天下黎庶粗粗温饱,就要敛财于民以供一己之乐,恐天下悠悠之口,尽皆结怨于哀家。加上北朝虎视眈眈,当今应以边防军备为要,岂能为了哀家一人置军国大事于不顾。昔日汉文帝为惜百金而不肯建一露台,哀家安肯为己一人,而置天下百姓于不顾。”

太后停了一会儿,又接着说:“哀家之所以要皇上下旨嘉奖这个史文英,是因为这个史文英的上书成全了皇上的孝心。如果皇上下旨称赞他,就说明皇上的仁孝。如此一来,天下百姓以皇上为表率,纷纷孝侍父母,尊崇君父,天下何愁不大治啊?”

我在一旁有些想笑,太后明明是自己不想远离宫闱,而经太后如此一说,太后这样做,不仅是为了江山社稷着想,还成全了皇上的孝顺名声,也替皇上着想了。看来太后果然是久经政治风浪,说话说得滴水不漏,面面俱到。

皇上忙说:“儿臣不孝,让母后如今还为天下忧心。”

太后笑着说:“皇上何出此言,皇上至孝,哀家素来所知。”

皇上站起身来:“儿臣不能令母后安养晚年,岂不是罪过?”

太后拉皇上坐下:“如今这御花园景致良佳,何必再多建一园?哀家如今年龄大了,倒是喜欢听听戏,热闹热闹。皇上不如就在这长乐宫给哀家建一座戏台,哀家每日听听戏,倒也不寂寞。”这个主意倒是我给太后出的,这样一来能使太后不远离宫闱,二来让皇上放心,太后已经不愿再干预政事。

皇上忙说:“儿臣明日就让工部去办。”皇上又说了一会儿话,才起身走了。

太后似乎有些疲倦,笑着对我说:“等戏台建好了,你就陪着哀家天天听听戏。”

我笑着说:“太后娘娘,臣女在家也是极喜欢看戏的。”

我正和太后说笑,突然有小太监进来禀报:“启禀太后娘娘,吕公公来了。”

太后笑着说:“快快有请。”

吕公公扶着个小太监走了进来,我知道他是来看太后娘娘关于移宫一事的态度的。

果然吕公公没说两句话,就说:“太后娘娘看老奴今天早上送来的奏折了吗?”

太后笑了笑:“有劳吕公公了,哀家看了,皇上适才也来过了,哀家已经和皇上说了,这移宫不仅有违祖制,而且浪费民力,因此哀家就住在这长乐宫。”

这吕公公与成王不同,成王是无论无何也不可能与贾云光联手的,因此太后娘娘对成王就含糊其辞,不怕成王转而投向贾云光。而吕公公虽然因为纳妃一事与太后联手,但是以吕公公的势力,也是贾云光想拉拢的对象。人都是趋炎附势的,如果太后移宫,就意味着太后将宫里的权力拱手让给别人,就保不准吕公公转而与贾云光联手。如今太后明确告诉吕公公自己不会移宫,也是为了稳住吕公公。

吕公公笑着说:“太后娘娘圣明,老奴钦佩之极。”看来吕公公是对这件事情放心了,吕公公又说了几句话就走了。

第二天,皇上果然下旨称赞史文英,同时又说了太后的意思,命工部派人在长乐宫打造一座戏台。

因此最近长乐宫内,一直有匠人搭造戏台。太后又命冯成选太监中年纪小的且又聪明伶俐的,派出宫去和教坊的学唱戏。一时间,这件事情闹得沸沸扬扬。

太后对贾云光制造的移宫一事,虽然没给予迎面痛击,却也没让贾云光得逞。

正文 第35章 蹴鞠

长乐宫里每日都忙着修建戏台,戏台搭在长乐宫的后院,太后让冯成负责这些工匠的出入。因为现在有这些工匠进出,因此太后诫厉宫女们不得擅自出入后院,不得擅自与这些工匠讲话。我也很少再随便出入,每日不是随侍在太后身边,就是在自己屋子里读书。

一日,我正和太后说笑,太后对我说:“最近让这些工匠闹得连门都不敢出,哀家还得回避他们。看来在这宫里,竟是这些工匠们最大。”屋子里的宫女太监都被太后说笑了。

我忙说:“太后娘娘如果嫌闷,就去御花园走走。”

太后笑着摇了摇头:“哀家年纪大了,也懒得动。倒是你们每日闷坐在屋子里,只怕闷出病来。”

我忙陪笑:“臣女每日陪在太后娘娘身边,倒不觉得烦闷。”

太后只是微微一笑:“只怕这些宫女都呆烦了,水音,下午你带她们去齐云圃踢踢球。”我知道如果我不答应,这些宫女都会不高兴,因此也就装着很高兴的样子答应了。

到了下午,我特意换上了一件红色百蝶穿花图案的衣服,这衣服是专门踢球时穿的——有点像胡服,立领窄袖,裙子的下摆两侧开口到膝盖。我又在腰间系了一条五色丝绦,wωw奇書网又穿了一双羊皮小靴。

青梅看着我笑着说:“三小姐这一打扮,看起来倒像是个胡姬。”

我对青梅一笑:“还差了一把琵琶。”

我笑着走了出来,就见宫女们也都打扮好了等在外面。因为在宫中蹴鞠本就是极平常的游戏,因此这些宫女们大多有踢球穿的衣服,五颜六色的很是漂亮。

我们一行人说说笑笑来到齐云圃,这齐云圃是宫中的球场,供宫中的人踢球之用。正东有一座二层小楼,每逢有比赛,皇上、后妃们就坐在这楼上观看。除此之外,别无屋舍,就是一片空地。

我们很快就玩作一团,欢声笑语不断。小喜将球迎面踢来,我没接住,那球却从我身后被踢了回来。小喜她们都跪在了地上,我忙转过身去,只见皇上笑着站在我身后。我也忙跪下:“臣女见过万岁爷。”

皇上笑着说:“表妹倒很会排遣,这样有意思的事情也不叫上朕,朕要罚你。”

我也笑着说:“不知道万岁爷要如何罚臣女呢?”

皇上故意沉吟了一会儿,“朕要罚表妹陪朕踢球。”说完,皇上就将龙袍的下摆塞在腰间。

我笑着说:“臣女愿意领罚。”话音刚落,我就从小喜手中拿过球,突然踢给皇上。

皇上笑着说:“好啊,偷袭。”一边说一边使了个鸳鸯拐,将球踢了回来。

我一边接球一边说:“兵者,诡道也。万岁爷要小心。”我早又将球踢了回去。我知道这是我博得皇上好感的一个机会,这宫里的妃子都习惯于故作娇柔,因此我要与她们不同,才能引得皇上对我格外注目。

我在家的时候因为大姐她们都不理我,我一个人倒是常踢球,因此球踢得很好。加上我想吸引皇上的注意,因此格外卖力,一会儿如蝴蝶翩飞,一会如风摆扬柳,引得叫好声一片。宫女们早就不踢了,只是站在一旁看我和皇上踢球。皇上踢球踢得也很好,不过刚开始有些不太熟练,踢了一会儿就自如多了,我渐渐有些招架不住。

皇上边踢边称赞:“表妹球踢得真好。”

我也笑着说:“谢万岁爷称赞,臣女就不行礼谢恩了。”使了一个燕飞云端将球踢了出去,可能是踢得有些高了,那球皇上竟然没接住。

突然那球像流星一样飞了回来,力道太大,我没敢接,忙闪身躲过。仔细一看,原来是瑯琊王将球踢了回来,他是什么时候来的我们竟都没看到。

皇上看到瑯琊王似乎很高兴,“二弟一起来踢球。”皇上又扭头对我说:“二弟的球技在这宫中是最高明的。”

瑯琊王冷冷的说道:“回皇兄,臣弟要去给太后娘娘请安,恕臣弟不能奉陪了。”说完,转身就走了。

皇上笑着说:“这个老二,一天到晚冷冰冰的,什么时候能改这个怪脾气。”

我笑着说:“万岁爷,今天倒是臣女赢了,不知道万岁爷输给臣女一些什么?”

皇上笑着说:“朕今天是真的认输了,不知道表妹想要些什么?”

我笑着说:“万岁爷使诈,这让臣女如何说啊?”

皇上很有兴致地问:“朕怎么使诈了?”

我故意装作为难的样子:“如果臣女要的东西太贵重了,皇上该觉得臣女贪心了;如果臣女假装清高,要的东西不值钱,臣女岂不是吃亏了?万岁爷故意把这样的难题留给臣女,就是不想认输。”

皇上大笑:“不好,朕的居心被你识破了。”

我也笑着说:“看万岁爷还如何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