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从修士到寡妇[七十年代]-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豆酱都这么好吃了,香菇肉酱呢?”有肉有香菇,肯定更好吃吧?
  “等下吃饭的时候大家都尝尝,这个别放太久,半个月最好吃完,不能久放的。”
  苏茴也估不准到底能放多久,但是这个天气,这个含盐量,半个月应该没问题。
  年初二回娘家,女儿是客,加上苏浅明和田思怡在柳村都是外来户,没有亲戚,就一家人坐着说说话。
  苏茴是有些叹息的,这些日常什么的,她没耐心说的那么细,偏偏田思怡完全是一片爱女之心,她只能耐着性子一一回答。
  她只能换个思维安慰自己。
  在白骨莲成熟之前,她无法修炼,但能练练心境,这也算是一种历练了。
  苏半夏和张保国张卫国出去玩了,不知道跑到哪里,苏石伟和双胞胎在屋子一角分享玩具。
  苏石伟拿着自己木雕的老虎,张安国拿着熊,张定国拿着狼,来了一场凶猛的“战斗”。
  不知不觉间,时间就到了午时,饭菜很丰盛,比不得张家年夜饭的十全十美,也占了八个菜碟子,加上两个小碗装的豆酱和香菇肉酱,也凑了十个。
  酱被热过之后,香味散发,一端上来,肉菜先是被解决,然后就试探的沾酱,这一沾,就停不下来了。
  苏半夏吃着香菇肉酱,头也不抬:“姑姑,这个真好吃。”他想说些词汇来表达,却什么也想不起来,只记得好吃两个字。
  “下次姑姑还给你们带。”苏茴这个还是很有信心,这是她第一次做,下次有经验了,肯定会做得更好!
  看到女儿现在的样子,知道她走出来好好过日子,苏家放心了,苏茴带着四个孩子回去的时候,硬是被塞了不少粮食,苏浅明还给了她十块钱。
  苏茴哭笑不得,她现在真不缺钱,不过为了让他们放心,她还是拿了,来日方长。
  一个年过去,四个小孩都多了点肉,看上去也更顺眼了,见了的人都说肯定是过年吃的好,苏茴也变化不小,白了,肉也多了,看上去跟刚得知张平去了的消息苍白消瘦的摸样判若两人。
  赵夏兰看到她这样,很高兴,从家里拿了不少蔬菜的种子过来。
  但是她有些不解:“你要这么多种子干嘛?这自留地你可别犯傻种这些,想吃菜,山上挖野菜去。”
  这就是他们明明地处南方,不缺青菜,但是常去山上挖野菜的缘故了,自留地那用来种红薯种玉米填饱肚子还不够呢,哪里还挤得出那么多去种这些青菜,大都是边边角角种一些而已。
  当然是种到芥子空间去啊,她不止要种青菜,还要种大米,种果树。
  除了中间的白骨莲范围领地内无法种植,其余的灵植消弭,反哺芥子空间后留下了不少的空地,去除那些还活着的,还有三亩多的地盘呢。
  这芥子空间原先是专门用来种植灵植的,每一块区域都被规划的整整齐齐,分别还设置了阵法,用来调节那区域内的温度、气候,还有简单的一键收割,在那里种上了,根本不用她花费太多时间去打理。
  现在那里除了一些药草,已经陆陆续续种了一些稻米和果树了,青菜也有,不过之前她种子有限,品种就那几样,现在开春了,取种的途径就多了,很快就能把芥子空间变成自己的随身菜园。
  “我知道,只是边角还是可以种点。”
  “行,这些都是我跟我婆婆那拿来的,本来也没用,你都拿去吧,心里有数就好。”
  赵夏兰放心了,她就担心苏茴“干傻事”,把自留地都种上不顶饿的青菜,青菜是比野菜好下口,但是不顶饿,再好下口有什么用?


第23章 七十年代
  一过元宵,一丝春风吹来,学校开学了,张成业也组织村民准备春耕事宜。
  他们村小学一共有三个老师,一个偶尔出现的老校长,加起来四个人。
  四个人中,苏茴负责一二年级,另外两个老师负责三四五年级。
  他们当老师,村里不给钱,不给粮,但是记工分,跟成年的壮劳力一样,一天10个工分,现在又因为特殊时期,他们村只上半天课,上半天就能拿那么高的工分,羡煞旁人。
  因为知道这份工作的难得,他们三个都十分珍惜这份工作,对每一个学生都尽心尽力,尽可能的教会学生更多的东西。
  他们几个尽心尽力,学生的成绩就是最好的反馈,也是看到他们孩子的成绩,村里人才没有说裁剪掉一名老师之类的话,毕竟这工分最终分的粮食是大家种出来的,粮食总量就这么多,越多人来分,分到个人头上就越少,这笔账,谁都会算。
  上半天课,下午的时候,这些学生都是半大的小姑娘小伙子,家里家外都能干,会回家帮忙下地干活,之前原身这半天的时间,有时候也下地去多挣一些工分,有时候就在家负责各种家务。
  现在苏茴没有在下午的时候再去挣工分,就在家里伺候那自留地。
  这自留地原先是山地,生长着杂七杂八的灌木和野草,还有不少小石子,平整过后,棺木消失了,野草春风一吹又冒头,石子大部分都被捡到一旁,只剩下泥土。
  但是要种好粮食,土壤一定要肥沃才行,这个土壤跟肥沃搭不上关系。
  苏茴就在张根的指点下,去山上挖松叶泥、烧草木灰堆肥。
  她下地的动作,一开始还有些生疏,来回做了几遍就熟练了。
  这自留地全部都要种上红薯和玉米,边角才能种上一些姜葱蒜和青菜,以及南瓜苗,藤蔓可以蔓到院子上。
  除了伺弄自留地以外,苏茴还要上山砍柴打草。
  张保国也不得闲,上午去上课,下午他就去挣工分,他年纪小,只能做拔拔草之类的活计,因为他动作利索,也能拿个两三分,等到干完活回去,他还要在妈妈的指示下做习题,教弟弟简单的认字和数学,还要朗读报纸,充实的不行。
  张卫国也很忙。
  在妈妈和哥哥都去学校之后,他和两个弟弟去后山捡竹壳,去河边捞小螺喂鸡,有野菜冒头了,还要去挖野菜。
  不过现在这时候没那么多东西,他更多的时候是跟着两个弟弟在外面玩,上午就是他们兄弟的玩耍时间,等到妈妈和哥哥回来以后,他们就有活干了。
  妈妈不知道从哪里弄了一些木片,写上了数字和一些简单的常用字,一边教他们认字一边教他们做游戏,这种学习方法确实比枯燥的念书和写字好多了,玩的还算愉快,而且因为妈妈、大哥都在学习,妈妈要考更高的学历,大哥则是被妈妈布置了很多任务,有人带动着学习,学习的氛围上去了,坐下来学习也就没那么难。
  习惯了之后,张卫国也适应了这种上午去玩,下午边玩边学习的生活,相比较起来,张安国坐的最稳,给他一本空本子、一支笔,还有一本小人书,他能坐在那里大半天,喊他出去玩都喊不动的。
  最坐不住的则是张定国,他屁股下面跟有钉子似的,超过半小时就扭来扭去,想出去玩。
  人的性子不同,只要他按时完成任务,他出去玩,苏茴也不会强迫。
  不比张卫国,他要上学了,而且他虽然有些毛躁,但还坐的住,学起来也快,按照这个进度,苏茴觉得他可以尝试一下跳级。
  张根说的也有道理,四个小孩都去上学,外人看来压力有点大,这样的话,聪明孩子跳个级,就能节省一年学费。
  本来一年级学的就是基础。
  她管着些,还能磨一磨他的性子。
  今天没有适合小孩子干的活,张保国就没有去下地挣工分,先回家自留地里很有责任心的巡逻了一圈,没发现活,这才跑出去玩。
  在路上他看到了大堂哥张锦华,招手招呼他一起去河边。
  张保国跟上小伙伴们,一起去到河边,河边上有人在干活,看到一堆小子,叮嘱了一句不能下水,就不管他们了。
  这时代养孩子养的都比较粗糙,不会管太多,如果不是因为是冬天,这一句不能下水的叮嘱的都不会有,他们村的孩子就没有几个是不会游泳的。
  跟小伙伴在一起时间过得特别快,在河边石堆找鱼的张保国不经意抬头,看到了开始变色的太阳,时候不早了,该回去了。
  张锦华纳闷,看着堂弟放回挽起的裤腿,收拾摸出来的几个河蚌:“这么早回去干嘛?”
  “我回去要写作业。”
  一说到作业,张锦华不说其他话了:“去吧去吧。”
  他的作业还没做呢,要不明天早起去学校做完他?
  有一个做老师的婶婶,有一个是同班同学的堂弟,完全不敢逃作业的张锦华叹了口气。
  人生艰难。
  ——
  张保国回去的时候,妈妈在家,已经烧好了洗澡水,晚饭也开始做了,他闻到了肉汤的味道。
  妈妈买的肉还没吃完吗?幸福。他把河蚌放到盆里养着,出去一看,三个弟弟一起侧着脑袋在看一本小人书。
  “你们在看什么?”
  张卫国头也不抬:“妈妈今天刚带回来的小人书,可好看了,哥,你等一下跟我们讲讲上面写了什么。”他有好多字不认识,根本猜不出来。
  虽然图就很好看了,但是有字故事会更加精彩。
  有新的小人书啊,张保国的心神也跟着飘了一下,他也好想看,家里有的那几本小人书早就被他翻了不知多少遍了,他挣扎着:“好,我先把作业写了,等会再给你们讲。”
  他要先写完作业再干别的,不然他就一直拖着不想写作业了。
  听到他们的说话声,苏茴一边切碎砧板上的肉,一边露出笑来。
  嘛,看在他们这么乖巧的份上,今天再做一个红烧肉吧。
  好久没吃,她也有些馋了。
  这样想着,苏茴把肉剁成肉糜,掐成肉圆,然后再顶部放一块香菇片,放到盆子里,等到大火蒸熟,就是弹香可口的一道美食了。
  边上,有一溜洗的干干净净的水果罐头瓶子,是苏茴特意去回收站买回来的,这种瓶子的密封性比罐子好多了,用来装酱,长途寄出去的话,保质期应该会更长。
  孙强房子建好后塞给她的三百多块钱,都是张平的战友凑的,这份人情,她一直记着。
  她不喜欢欠别人。
  张保国花了半个小时做完了作业和妈妈布置的任务,然后欢喜的加入到了弟弟的行列中,一起分享小人书,他从头看起,一边看,一边给弟弟念上面写了什么,张卫国他们三个聚精会神的听着,一边也不嫌弃从头再来。
  这么精彩的小人书,他们才看一遍哪里够呢?
  小人书不厚,但是饭菜做好了,苏茴叫他们去洗手收拾桌子吃饭,他们不舍得放下。
  张保国听了立刻站起来,去洗手,只有张卫国大喊:“妈,可以等一下吗?我们看完再吃。”
  苏茴:“可以啊,你别吃肉就行,等我们吃完了你再吃剩下的。”
  张卫国立刻站起来,去洗手:“妈,我现在就去洗手!”小人书不会跑,等会可以再看,肉等会就没他份了。
  张定国看到二哥这样,哈哈笑:“二哥,你等会再吃吧,你的那份肉,我帮你吃!”
  张安国小脸蛋有些红:“二哥,我也可以帮你吃。”肉,妈妈做的肉,可香了!
  张卫国哼了一声:“才不要你们帮忙,妈,花生酱呢,我要吃那个。”花生酱是妈昨天才做好的,吃了一次之后,张卫国把它的地位仅排在肉的后面。
  张安国:“我要豆酱,豆酱沾肉好吃。”
  张定国:“我要香菇肉酱。”
  张保国:“我都可以。”
  苏茴无情驳回:“今晚有菜,不吃酱,这些够你们吃的了,保国,你明天帮我跑个腿。”
  张保国:“去哪里?”
  “去知青点一趟。”苏茴嘴角勾起一抹笑:“是好事,你还得去谢谢人家。”


第24章 七十年代
  苏茴去镇上的时候又遇到了谢知青谢睿,他是去镇上拿包裹的,他家里又给他寄东西了,她当时正拿着酱料打算给孙强,见到了就聊了几句。
  出于对军人的尊敬,谢睿又给她抓了一把糖,说他这么大了也没那么爱吃糖。
  礼尚往来,苏茴就打算给他送一罐子酱过去。
  知青点的人不少。
  所有的知青,除了跟当地人成家搬出去的,都在这里住。
  男的一边,女的一边,然后三三两两,彼此交情好的一起做饭,分担家务。
  没有人是自己一个人独自开火的,那样太麻烦了,干活之余还要上山砍柴,去挑水,做饭,跟人一起的话,就能分开承担。
  谢睿跟四个人一起吃饭,都是去年一起来到这里的知青,自然而然的就抱团了,两男两女,彼此分工合作,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什么龌龊。
  谢睿的条件是他们四人之中最好的,他偶尔会奉献一些吃的出来改善口粮,但大部分都是他自己吃的,现在苏茴让张保国送去的豆酱,他看了,就拿出来分享,这一分享,他还好,北方来的知青,眼眶都红了。
  这是家乡的味道。
  知青点比起大多数村民,物质方面都要匮乏一点,有家人补贴的还好,像谢睿,隔一段时间就会收到爸妈寄来的面粉肉干及各种钱票,但是大部分没有什么补贴,有些还要从自己的牙缝里省出口粮寄回家里去,这就导致他们餐桌的东西比村里人的要少得多,难得有一样配菜,还是这么好吃的配菜,算起来自己材料也能出得起,不止一个人心动了,想要请苏茴帮忙,制作一些豆酱,他们自己出豆子和手工费,毕竟无亲无故的。
  这个说情的人选,看来看去就谢睿最合适。
  同样当小学老师的知青倒是跟苏茴更熟,但是他们两个都是老知青,熬不住那遥遥无期的回城可能,已经在当地成家,早就从知青点搬出去了。
  谢睿问明白了他们的打算,就答应去问问。
  能收取一些手工费,多少也是一门进项了,不是特别麻烦的话,答应的可能性挺大。
  对村里来钱门路少,去换粮食鸡蛋很容易的谢睿深有感触。
  被苏茴做的酱俘虏的,不仅仅只是知青点,张锦华同样是被俘虏的一员,过年时二婶送来香菇肉酱吃的节省,也见底了。
  放一点点,那一顿饭就能吃得津津有味,李满芬到后面都不给孙女们吃了,给她们就意思意思的沾一点点,还不够送一口的,在家里面,她一向是把孙子跟孙女分开区别对待的。
  为了吃得久一点,她中途还自己弄了一些料,混合着煮了加进入,这样一来虽然相比起原先味道是差了些,但也可以,还能吃更久。
  彻底见底了,张锦华就焉了,他们除了过年过节,根本就吃不到荤腥,这香菇肉酱是唯一能够吃到肉的,现在也没有了,他吃饭都恹恹的,看着儿子这样,赵来娣心疼了。
  但是香菇肉酱没了,连个替换的都没有,豆酱因为是用豆子做的,他们吃的比较豪迈,比香菇肉酱更早吃完了。
  看了儿子一天三顿都比原来吃的慢,心疼儿子的赵来娣就来找苏茴了,这是她自这房子建成那一顿饭后,第一次过来这里。
  篱笆围得紧紧的,篱笆边缘还种了一圈的荆棘和枸杞,等长成了,就是天然的植物防护带。
  院门做得高,还关上了,她推了推院门没推开,只能拍门叫人。
  她是在午饭后过来的,这个点肯定有人在家。
  确实有人在家。
  “汪汪汪、汪汪汪!”在她走进的时候,大威已经全神贯注了,她一拍门,再也遏制不住的对着她吠了起来。
  是张保国来开的门,看到大娘过来了,他还有些奇怪。
  “大娘,你来了。”
  “哎,是保国啊,你妈妈在家吗?”
  “在家。”
  张安国和张定国都午睡去了,张卫国精力充沛,张保国也还不困,刚刚兄弟两正一起玩竹棍,就是用大小相仿的棍子搭成各种形状,比如房子、牛、狗等等。
  苏茴是没有午睡的习惯的,她每天晚上运转三个周天,就能保证一天的精力,她面前放着几张报纸,边上还有一碟南瓜子。
  看到赵来娣过来了,微微挑眉,这可是稀客呀。
  赵来娣看着这亮堂的屋子,心里忍不住又酸了一酸,当初他们可没弄到这么多玻璃,这里比他们家亮堂多了。
  再看到苏茴面前的报纸,赵来娣忍不住撇了撇嘴。
  她没有直接说来意,先是迂回的夸了夸几个孩子。
  “保国和卫国真乖,不像他们堂哥,吃完饭就不知道跑去哪里了,叫都叫不住。”
  “上次我还听他们堂哥说保国的作业写得好,被老师夸了呢。”
  ……
  说着说着,终于说到了自己的来意。
  “之前你给送去的酱吃完了,一家子吃饭都不香了。”
  苏茴面无表情:“哦。”
  赵来娣继续说:“说起来,你送的那个香菇酱,真香,爸和妈最喜欢了。”
  苏茴:“嗯。”
  赵来娣维持着脸上的笑容:“你现在还有没有,我装一些回去呗,爸妈肯定记着你的好。”
  苏茴:“谁让你来的?保国,去问问你爷爷,是不是他让你大伯娘来要肉的。”
  要……
  赵来娣紧紧地抓着赵保国的小胳膊:“哎,哪呢,这不是话赶话吗,我就来问问有没有,没有就没有呗。”
  要是被她公公知道她来弟妹这里要肉,肯定会被骂一顿,到时候她男人也会生气,指不定就说让她回娘家住一段时间了。
  “我怕我弄错了你的意思,你这不就是想要我做好了酱给你送过去,最好肉多加一点,对吧。”
  她想给的可以给,但她不想给的时候谁也别想要。
  赵来娣咬牙继续维持笑脸:“哪呢,我是想请你帮忙来着,这个酱大嫂不会做,可以教教我不,回头我记你一辈子好。”
  “这是独门秘方,你觉得呢。”
  “咱们可是妯娌……”
  “亲兄弟还明算账,我们只是妯娌。”
  赵来娣说不下去了。
  尤其是张保国和张卫国停下了动作,一直盯着他们看之后,要是小孩子听了一点半点的在外面乱说,被她公公听到了,肯定会生气的。
  她吸气再吸气:“是这样,嫂子想请你帮忙来着,我出原材料,你帮我做。”
  苏茴眉梢都不带动的:“我很忙。”
  张保国绷住脸,忍住,不能笑!大娘这个表情太好玩了,不过妈妈也变了,之前对着大娘的拜托,拒绝的没有这么干脆,有时候无奈,却不得不去帮她忙,现在妈妈变了,他觉得这样更好了。
  赵来娣阴着一张脸走了,她走了没多久,谢睿来了。


第25章 
  未免有人说闲话,谢睿没有进里面,就在院门口跟苏茴说话。
  苏茴挑眉:“可以是可以,但是我加的材料比较多,比如说豆酱,我加了料酒、八角花椒、茴香等等,如果是做香菇肉酱,我加的东西更多,他们想要我帮忙做的话,手工费不会便宜。”
  这应该算是一个来钱的办法。
  她也是知道的,有人会在家里弄到什么好东西的时候跟知青点那边透个口风,自己不舍得吃,拿来换钱换东西。
  知青家里毕竟是城里,有些东西城里并不会十分罕见。
  还有香菇肉酱!
  豆酱谢睿一贯不怎么吃,但是香菇肉酱不一样,他之前吃过一次,现在还记得那股香味。
  “我会跟他们说,苏同志,香菇肉酱还有吗,我想用一些东西跟你换,我那里还有一些麦乳精。”
  苏茴对上他的眼神,是同一个意思。
  “好,你下次过来拿个罐子过来。”
  谢睿走了,张保国看着谢知青的背影:“妈,这个知青长得真好看,他比很多女的都要好看,不过还是没你好看。”他最后强调了一句。
  “我觉得男的长的像爸爸那样是最好看的。”
  苏茴微微讶异:“怎么说?”
  “爸爸长得比他高,比他壮,我以后也要长得像爸爸一样,妈,我很快就会长大的。”张保国抓着苏茴上衣的一角,有些急切。
  刚刚看到两个人站在一起说话的场景,他不知道为什么想起了夫妻,妈妈长得也很好看,两个人站在一起看上去有种和谐感。
  他心里就有点恐慌,有些话飘在脑海里。
  妈妈还年轻,这个年纪再嫁还能再生孩子,到时候就会有一个新家。
  他们四个不可能跟着妈妈改嫁的,没人会愿意收,爷爷奶奶也不会同意,但是妈妈要是改嫁了,他们该怎么办呢,没了爸爸,也要没了妈妈吗?
  苏茴半蹲下身体,跟张保国平视:“保国,有人跟你说了什么吗?”
  她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平静,听不出什么思绪,听到这样的声音,张保国突然就冷静了,那点恐慌也消失不见。
  “有人说你可能会再嫁。”张保国纯净的眼神看着苏茴。
  “妈妈,你会吗?”
  苏茴摇头:“我不会。”
  神奇的,这短短三个字,什么负面情绪都没有了,张保国从心底里相信,妈妈说的是她内心所想。
  她不会再嫁。
  不会不要他们。
  “嗯。”他低着头,不知道为什么,眼眶有些红,他憋住,他不能哭,男子汉,流血不流泪,他是大孩子了,不能哭。
  苏茴摸了摸他的头发:“下次有人说这样的话,不要理她,说长道短,恶意揣测,挑拨母子关系,不是什么好人,是顺大娘吗?”
  张保国惊讶的抬起头,也把发红的眼眶暴露在苏茴眼下:“妈妈你怎么知道?”
  苏茴装作没有看见他的异样:“平时一个人的言行就能大概推断出一个人的品行,你看她平时经常跟别人说长道短,跟她在一起的,都是同样喜欢说别人是非的,其他人根本不愿意搭理她,之前她来我们家挑水,也说了一些话,我赶她走,估计她是记住了。”
  张保国鼓起脸:“她怎么这么、这么……”他一时想不到合适的词语。
  “妈,我能做什么?下次她再说,我给她撒一把灰到脸上去!”张保国臭着一张脸。
  苏茴站起来,拉着他回去:“这事你别管,你也别这样做,显得没教养。”
  张保国仰着脸,跟着妈妈回屋:“你打算怎么做?”
  ——
  第二天,方顺去挑水的时候,一个不小心,绊倒了,不仅水全洒了,嘴巴还磕到了尖锐的石子上面,别说吃饭了,说话都疼,看见这幕的还有其他挑水的人,看到她这个狼狈样,哈哈笑出声。
  她因为喜欢说长道短,在村里着实不受人欢迎,一点面子没给她留。
  方顺想说什么,一张口就是血,只能灰溜溜的回去了,桶都来不及拿。
  事后张保国从别人嘴里知道了,他开心的咧开嘴,不知道为什么,他想到了妈妈的说你别管时的表情。
  问当时围观的人有谁,知道妈妈就在不远处的时候,他下意识的就觉得,这跟妈妈有关系,但是妈妈是怎么做到的呢?
  ——
  谢睿用一小袋的麦乳精换来了一罐香菇肉酱,吃饭的时候,那股香味飘散,惹来其他人眼巴巴的视线,不仅仅是他们一起吃饭的四个人,还包括其他老知青,谢睿吃着酱拌饭,试探的问:“……你们要不要试试?”
  太香了,那股香味,既有浓郁的香菇味,还有着更跟肉混合后散发出的那股独特味道,凑近了,呼吸间,只能闻到它的味道。
  这里面有肉,油水也不少,大家都懂的分寸,用筷子挑了一小块,而且都尽量不去动里面的肉。
  这一尝,一个美丽的女知青忍不住了。
  “谢同志,你这个酱哪里买的?”
  看上去就不便宜,但是她家里条件也还可以,不是很贵的话,她咬咬牙也能买一罐。
  一罐能吃好久了,不想下厨做菜的话,用酱拌饭就行。
  谢睿没有隐瞒的意思:“都是苏同志自己做的,我拿东西跟她换的。”
  然后谢睿就做了中间人,拿了钱票和东西过来请她帮忙。
  他自己也在其中,他打算再换两罐酱,寄回家去。
  苏茴收下了黄豆若干,香菇若干,钱票若干。
  她用一本子记下了谁给了什么东西,要什么,等到时候做好了就按照单子把成品送去就成。
  不过这样的话,另外一件事情也要提上日程,她需要去买一个石磨回来了,现在都是去村里公用的石磨上磨的。
  做的数量上来了,把这件事当成一个正经的副业的话,工具就需要准备妥当,老是去村里石磨上磨既麻烦又招眼,自己有一个的话那就方便多了。
  想到就去做。
  苏茴去找张成业,他有认识的人是做这个的。
  张成业根本没有多问,问清楚了大小,一口应下了。
  苏茴惯常的进山,在背着背篓回来的路上,发现有人在喊救命,见死不救不是她做得出来的事儿。
  循着声音走过去,喊救命的是一个挺着大肚子的孕妇,满脸苍白,看到她来了,眼睛睁得大大的:“张平家的……苏茴……帮帮我,我要生了……”
  她大喘着气,她不是第一胎了,知道自己现在的状况,她以为自己可以回去再生的,但是这个孩子性子太急了,忍不住。
  她现在8个月,按理来说没那么快生的,她跟往常一般和自己小姑子结伴进山来挖挖野菜,谁成想,不小心一个脚滑,摔了个屁股墩,然后就发动了。
  这时候的孕妇都没那么讲究,没有说孕妇不能干活的,有些人到生的时候都还在田地里,生完了继续干活的都有,她8个月大,不进深山,只在外边挖挖野菜,根本不算什么,谁曾想会不小心滑了一跤,动了胎气要发动了。
  她小姑子吓得立刻回家去报信,她也扶不动嫂子,陈彩英本来是打算回去后生的,现在不行了,孩子要出来,但是在这荒郊野外,什么都没有,她又一个人,万一血腥味吸引了什么东西她就完了,看到苏茴,跟抓住了救命稻草似的,眼神热切:“你、你帮我接生吧,我来不及了,要出来了……”
  听了这话,苏茴的思维停顿,表情也空白了一瞬。
  接生、接生。
  她从来没有想过,这两个字会跟自己扯上关系。
  生孩子这事对于原身来说并不陌生,因为她生了三胎,有四个儿子,苏茴在接受她的记忆的时候,自然也把这一部分的记忆吸收。
  在刚吸收的时候,她特意回避了这一部分的记忆,但是过后,修士的本能,让她不能故意忽视任何可能会成为心境隐患的东西,做好了心理准备之后回顾了数遍,已经从一开始的无法直视,到后面的淡然而对。
  她在修真世界闯荡,手里自然也见过血,但是见过血,并不代表着她可以对无辜的生命视而不见,这有违她的道心。
  空白了一瞬之后,她立刻就行动了起来。
  “好,陈嫂子,你别说话,省省力气。”
  苏茴没有搬动她,放下背篓,把自己的外衣解了下来,盖到她的身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