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从修士到寡妇[七十年代]-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在这等你一会儿,要是久了我就走了。”
  大妈保证:“我一定很快回来,我家就在前面,你等我!”
  那大妈快速地走了,确实很快,不到十分钟,七八个人就一窝蜂的走了过来,而且远远的还有两个老头老太太在望风。
  可以说很熟练了。
  苏茴一背篓的都是肉,装了有近五十斤,七八个人自然一下子吃不下,但是她们回去了以后,叫的人更多,而且她们还非常懂得策略,不会一窝蜂的全部来找她,而是这人走了那人再过来,还一直有人在门口、路口在望风。
  大家都是明白现在的风气的。
  这里不愧是厂区子弟,消费力惊人,没一会儿,苏茴的背篓就空了,还有人赶过来,看到这样有些遗憾,问她:“大兄弟,还有没有了?”
  苏茴没有给准话:“我也不知道,要是有的话我再来。”
  她很快走了,其他人也散的一干二净。
  苏茴又换了一件外面的衣服,脸上也涂得更黑了一点,再压一下声音,这样看上去跟刚才就是两个人了。
  这也是她去的是另外一个厂,纺织厂。
  苏茴在这里提出她可以用以物换物,可以用布料、棉花、布票都行,她看着差不多的价格给肉。
  有个大婶听了她这样说,飞速回家去抱了一匹布过来。
  是一批很常见的灰色布料,但是在下端有星星点点的黑点,让它变成了瑕疵品,但是避开那一些,这一匹布大部分都是正常的,看到这批布,苏茴直接给她提了三条肉,那人满意的拎着肉走了。
  这人开了个好头。
  他们这里别的没有,各种瑕疵品布料说不上家家户户,但是大部分的人都有,留下自己家要用的,多余的本来也是用来走人情,现在能换肉,有不少人都心动。
  有的瑕疵品花的都看不出什么色了,这种苏茴就不要了,而那些布料不大,只能做件背心或者小孩衣服的罕见布料,苏茴则是来者不拒。
  苏茴还想换一些棉花,但是棉花是个稀罕的东西,只有一个人拿了两斤过来,多的就没有了。
  苏茴只能感叹,幸好他们这地方不是特别冷,有些体质格外好的,不用棉袄,多穿几层厚重的单衣也能撑过去,只要特别冷的那段日子不出门就好了,不然不知道有多少人整个冬天都没办法出去干活。
  实在是棉花太缺少了,他们这里又种不了,只能从别的地方运过来,更多的,都被调度到更北方、更寒冷的地方去了。
  苏茴一共去了4个地方,把二百来斤的野猪肉给卖掉了,只剩下那头大野猪的边边角角。
  回到家,锁上门,她把一堆票分门别类放好,然后才是数钱,一数,大丰收!


第16章 七十年代
  卖了三百多块钱!
  就凭现在的物价,够她花用一段时间了,接下来,她只要抽空去把那一堆票和钱换成她想要的物资就可以了,去镇上?镇上的东西太少了,不如去市里吧,不过去市里需要介绍信,这个还要找张成业。
  第二天,就是他们村捕鱼的日子。
  李村有河,夏天下雨也多,有好几个鱼塘,这鱼塘没有怎么打理,但每年到头的时候,把水放干净,每家每户都能分那么一两条鱼,凑上年年有余这个好意头。
  每到这时候,就是整个村的盛事,大人去看抓鱼,等着分鱼,小孩子则是要去凑热闹,等到鱼被抓的差不多了,剩下那些小鱼就是孩子们的猎场,收获多少全看他们本事。
  张保国已经提前准备好了木盆,等着装他的战利品,同样雄赳赳、气昂昂的,还有赵夏兰的大儿子张盛,张锦华同样也是,他们这个年纪的男孩子就没有哪个不打算下水的。
  幸好村里有好几口池塘,足够村里这么多半大的孩子分,他们摸到的鱼,拿回家里也不会浪费,把鱼清理干净,然后可以贴在锅沿,可以用来炖汤、熬粥,放上点姜丝,就是一道美味。
  苏茴的戒指空间里还用缸养着不少鱼呢,对这个自然没有迫切的心理,她不要其实也没关系,但是面上不行,她还是乖乖的跟在赵夏兰身边排队。
  一边排队,一边闲聊。
  “今年的收获不错。”赵夏兰很开心,她家除了两条大一点的鱼以外,还有一条小鱼。
  苏茴拿到了一大一小两条鱼。
  她们后面恰好是一窝知青。
  知青下乡支援建设的时候,他们的户口就从城里迁到了村里,也是他们的村民,在下地干活的时候他们要去,在收货分粮分鱼的时候,他们自然也有份。
  苏茴是拿全工分的,跟普通人家壮劳力差不多,可以分到两条,但是城里来的知青在来之前普遍是没有下过地的,有的女知青还跟半大孩子一般拿3…5个工分,也有男知青跟女同胞一般拿5…7个工分,能拿到10工分的人很少。
  有的一条,有的两条,拿的少的脸上沮丧,拿得多的喜笑颜开。
  苏茴多打量了几眼,赵夏兰注意到了,凑过来,小小声的:“你看到了没有?前面那个,就是今年才来我们村的谢知青,家里是首都的,家境应该不错,隔一段时间就有包裹送过来,你之前没见过吧,他不怎么常在村里走动,不过干活还是可以的,我们村有不少姑娘都看中了他呢,看上去斯文白净,还是个高中生。”
  苏茴收回了视线,没什么感觉。
  这人看上去是不错,但也就是不错了,修真世界那么多龙章凤姿的俊男美女,早就把她的审美往上拉高了。
  谢睿敏锐的察觉到了一道目光,顺着看过来,注意到这边,礼貌的点了点头,随即就移开了视线。
  旁边立刻有人叽叽喳喳:“谢知青,你刚刚在看谁?”
  他微笑:“那边有一个嫂子,有些面生,我之前没见过。”
  “喔,是她们啊,你不认识不奇怪,她是村小学的老师,平时不下地,我们平时遇不到,下地了跟男的不一个地方。”不认识真的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她叫苏茴,就是前段时间丈夫牺牲的那一个,她家就是村里新起的那一栋砖瓦房,现在日子过得可舒服了,不用下地干活,又有好房子住。”说话的人话里有着难掩的酸意。
  谢睿忍不住侧目,在心里画了一条线,这个人,不可深交。
  苏茴回去,正好遇到田思怡,她是给女儿送零嘴的,她在自留地和山上种了南瓜,这南瓜子就留到过年,有客人来的时候跟花生、黄豆、红薯干凑个四样。
  炒花生和炒黄豆还好说,红薯干和南瓜子苏茴真没有,她还打算回头去市里买一些呢。
  “妈,你来的正好,这两条鱼你等会拿回去。”他们村有鱼分,柳村那边虽然也有河流经过,但是河流湍急,基本捞不到鱼,有那沼泽地,都被填了做水田。
  “我不要你的鱼。”
  田思怡怎么能要。
  苏茴也不跟她挣,带她到厨房里的一口水缸一瞧,那里三条鱼正优哉游哉的摆动鱼尾呢。
  “我之前去水洼那里捞了几条鱼,还有,这两条你就拿回去。”
  这田思怡也不要:“你留着,给我外孙吃,四个小伙子,吃的可多了。”她孙子才两个,还有他们四个大人拉拔,怎么能拿女儿的东西。
  左说右劝的,她最终也只答应拿一条最小的。
  苏茴:“……”
  看来还是要找一门营生才行,没有一个正经的理由,有点东西拿出来都麻烦。
  要不她学苏浅明,当个赤脚大夫?
  没有编制没有工资,但是谁有个头疼脑热的去抓药,都会给药资,或者是几分几毛钱,或者是一捧粮食,几个鸡蛋。
  说起来没多少,但是苏浅明就是靠着这个,才从一无所有到在柳村落脚,建立起自己的砖瓦房的。
  只不过,原身对这个可是没有兴趣的,这么多年也没有学会点什么,还需要想一想。
  知道苏茴要去市里,张保国就变成了小尾巴,她走到哪跟到哪。
  他想要跟着苏茴一起去市里长长见识,但苏茴可不方便。
  她只能对他委以重任:“妈妈去市里一天,买了很快就回来了,你是大哥,帮妈妈一个忙,别让弟弟出去玩,现在过年了,会比较乱,知道吗?”
  ——
  去市里的车不是每天都有的,隔个五天才有一趟来回,早上出发,傍晚的时候就回来,过时不候,要是没有赶上这车,就要靠自己的两条腿走回来了。
  苏茴牢牢的记住了回来时的时间和地点,在颠簸了两个小时以后,终于到了市里。
  市里确实比镇上要大得多,还有专门的火车站,他们镇上火车站都没有,供销社也是,在他们镇,就只是一个普通店面,而在市里,就是一间商场。
  苏茴还在商场里看到了自行车、收音机,这个在镇上她根本就没看到过。
  去食品区,糖果的种类也多了很多,镇里就只有一种水果硬糖和大白兔奶糖,大白兔奶糖还时常缺货,点心也就只有麻花和云片糕两种,苏茴这种点心没有买多少,更多的去买了原料。
  她还看到了棉花,她没有票,在门口跟人“换”了一些,买了四斤。
  四斤,足够她再重新做一床棉被了。
  苏茴在商场里上下扫荡了一圈,把她卖野猪肉换来的票都花得七七八八,钱一口气也花去了近一百块,这些钱和票换来了芥子空间一角的满满当当。
  吃的、喝的、用的,都有。
  光是大米和白面就各自买了二三十斤,把她手里的粮票花得一干二净,还有肉罐头、水果罐头,半袋麦乳精……
  把票用完了,她才溜达溜达的找起了黑市。
  只可惜,这里的红袖章管的比他们镇要严的多,隔一段路就能看到一个虎视眈眈盯着行人的红袖章,在这样的情况下,会有人出来顶风作案吗?
  苏茴不抱希望的去了工厂住宅区,果然,在这里也看到了红袖章在探头探脑。
  苏茴看着路上行人的麻木,眉头紧皱。
  黑市破灭,苏茴的最后一站就是市里的回收站,市里更大,有钱人更多,好东西也更多,那些被批斗、被砸抢的人家,好东西被人浑水摸鱼摸走了,剩下的就会被送到回收站服务大众。
  她第一世的时候也是听说过捡漏这个词的。
  苏茴给看管回收站的大爷送了一只猪耳朵,他就到门口看大门去了,一点也不管她在里面翻找什么。


第17章 七十年代
  苏茴找了不少跟医学有关的书,还要把课本又收齐了一套,从初中到高中,最新的报纸十几张,两个柜子,一个箱子,一个香炉、一个小铜鼎、一个大瓮,还有一些字画,这些字画她也看不出是不是名人所作,但她在修真世界用的也是毛笔,一手字也算不错,看得出来笔力好,画工出色,她就收了起来。
  按照一般情况来说,现在这些被批判,但是恢复了太平盛世的话,乱世黄金,盛世古董,到时候就派得上用场了。
  苏茴挑好了书以后把课本、允许发行的小人书放在最上面,那个大爷就按照这些给秤,统一算了个价格,苏茴还借了一个小推车,推到没人的地方去,才把这些放进芥子空间。
  接下来,时候已经不早了,苏茴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袋子,她来市里的理由就是想要来市里把课本凑整齐,说她想要考一个初中文凭好服众,镇上没有,她想来市里找一找,张成业才给她写的介绍信,她自然要带相应的书回去掩人耳目。
  在回去的车上,苏茴看到一个人影,有些熟悉,眼睛微微一眯,那人不是谢睿吗?
  谢睿也认出了她,打招呼:“苏大姐。”
  苏茴嘴角抽了抽,只要比自己大,统一称呼大姐,实在是……
  “谢知青,你也来市里。”注意到他的大包裹,微微挑眉:“你这是回家探亲吗?”
  谢睿摇头:“不是,我家是首都的,我来这里是有亲朋在这里,过来拜访。”那这个包裹就是他的亲朋给他的过年礼包了。
  看来赵夏兰说的没错,他的家境不错,在这里都还有亲朋,可以照顾。
  谢睿自然地跟苏茴攀谈起来。
  他们坐在前后座,这样不会显得太亲密。
  “你直接叫我苏同志吧,我看外面的人都是这么称呼的。”苏茴实在不想接受这个称呼,她如果算上三世的年龄,被人称呼一声大姐当然没问题,但是在修真世界待过以后,她筑基就是个宝宝,大姐这称呼能少听一次就少听一次。
  “好,苏同志,苏同志怎么也来市里了,之前在分鱼的时候见过一次,不然见到了也不知道是同村的。”谢睿年龄不大,今年才17,笑着这样说的时候让人很难不生出好感。
  苏茴比他大了十一岁,已经是四个孩子的妈了,所以谢睿很自然的开始搭话,不比在同龄姑娘面前的冷淡有礼。
  如果是差不多年纪的姑娘,他是要保持距离的。
  “来市里买些东西,过年了,谢知青是不是也来买些年货?”
  谢睿一笑:“是啊,市里的东西比镇上要齐全一些。”
  他从包裹里面掏出了一把糖果:“这是我叔叔给我的,给你家的孩子吃。”
  苏茴不要,虽然她自觉自己年纪不老,但是看着青葱的少年,她真的是个长辈了。
  “你自己吃吧,你年龄也不大。”
  “我已经高中毕业了。”谢睿失笑。他这个年纪,不少人都结婚了。
  “想来也是,乡下难买到这些东西,你留着,饿的时候吃一颗。”这种糖果,镇上根本没有。
  最终,苏茴收下了他的糖果,不过回了一包点心。
  苏茴和谢睿聊着聊着,就提到了学习方面,在知道她有意考取更高学历之后,他很赞同。
  多学一点东西总是有用的,而且她是老师,学历越高越能服众。
  他还表示,如果她有什么不会的,随时可以问他,他刚毕业,对于高中的知识还记得很牢固。
  苏茴表示了感谢,初中的书她大概翻了翻,语文那些好说,但是数学的话,她不保证自己还记得。
  原本就对她是军人遗孀身份有着天然好感的谢睿对她的印象分又高了一些。
  喜欢上进的人,一直都是他欣赏的类型。
  苏茴收下了他给的糖果,不过他掏出了一小包点心给他。
  苏茴没有带太多的东西,除了书以外,就是一些年货,还不如谢锐的大包裹来得醒目,他们一起回到镇上,一起走回村里,在村口就散了,知青点和苏茴的家不是同一个方向。
  而且苏茴有意避开村人,谢睿也是这样想的,虽然他包裹上没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但是很容易引起别人的嫉妒心。
  分开走,目标会更小一些。
  苏茴回去的时候,张保国已经把红薯煮好了,他是会做饭的,虽然会的不多,只是在锅里加水,放杂粮,放红薯的活,他还是会的。
  看到她回来,4个小孩都松了一口气。
  张保国:“妈,你再不回来就要天黑了。”
  苏茴放下东西:“要是天黑了,你们就点着灯,不要怕浪费灯油。”
  她掏出了一把糖:“这是在路上遇到一个知青哥哥给你们的,你们一人两颗。”
  又有糖果了!
  4个小孩看着没有见过的包装,小心翼翼的拿起来。
  拿到糖果,4个小孩的性子,从他们的反应也可以看得出来几分。
  张保国拿到两颗糖,是珍惜的,看了一眼美丽的包装纸,小心的解开,把糖果塞进嘴巴里,小心翼翼地滚动着,不想吃得太快,露出满足的笑容。
  张卫国拿到自己的那两颗,没有多看,解开一颗放进嘴里,嘎吱嘎吱的,嚼了起来。
  他觉得好东西立刻就吃进肚子里才是最安全的。
  张安国拿到了却没有吃,拿回自己的房间,放到了自己的枕头下面。
  张定国拿着糖果,不放到嘴里,而是一小口一小口的舔着,苏茴没有搭理他们几个,叫住了张安国。
  “之前的糖果吃完了没有?一直放在那里,要小心招老鼠。”虽然家里现在没有老鼠,但是她也不敢保证一直都会没有,更重要的是,他放在那里,宝贝的一天要数三遍就算了,有一次她睡着,不小心被一颗滚出来的糖果膈到了。
  张安国小脸揪成了一团,枕头下面不安全,那该放到哪里呢?
  苏茴回厨房,打开看了眼锅里的红薯杂粮,多添了一把柴火,敲了两个蛋,用碟子装了放到上面做水蒸蛋。
  张保国他们都跟在她身边,问她:“妈妈,市里是怎么样的?”
  “是不是房子好高好高,很多人?”
  “他们穿的衣服是不是都没有补丁?”
  “他们是不是顿顿都能吃肉?”
  小孩子对传说中的市里有着无穷的好奇心,4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苏茴看着他们天真期待的小脸,挨个摸了摸:“别急,我一个个回答你们,下次妈妈带你们一起去市里逛逛。”
  听到她这样说,4个孩子都欢呼了一声:“真的吗?我们可以去市里吗?”
  “是,只要你们听话,不过你们先别把这事说出去哦,说出去了我们就去不了了。”
  “我们绝对不说出去!!!”为表示决心,张安国和张定国都捂着自己嘴巴,只露出一双大眼睛眨呀眨的。
  ……
  第二天是个晴天,赵夏兰耐着性子,把家里该洗的洗,该拿出来晒的晒,做完了这才过来找苏茴聊天。
  她同样好奇,她去镇上都去的不多,更别提是市里面了。
  苏茴着重描绘了一下那里的商场,听着那些她只听说过,或者听都没听说过的东西,赵夏兰脸上难掩艳羡。
  “我也想去市里开开眼界。”
  “会有机会的。”
  赵夏兰叹了一口气,光是来回的路费,这都能割几斤肉了,她怎么舍得,来回路费两块多了,一斤肉才7毛8,换成大米,一毛多一斤,那都二十斤了,省着点吃能吃很久。
  苏茴也明白这点,村里人对着钱,真的没有什么收入渠道,转移了话题:“我回来的路上还遇到了谢知青,就是分鱼的时候你跟我说的那个新来的知青,说了几句话,看上去他人是不错。”
  “可不是,我小姑子都打听起他来了。”
  说起这个,赵夏兰就精神一振,她小姑子人也不错,圆脸、高壮身材,不管是地里还是家里都是干活的一把好手,是不少婆婆眼中的好媳妇,她眼光也挺高的,她婆婆说了不少人都不中意,现在倒是主动打听起了谢知青,她面上没有说什么,但是私底下觉得希望渺茫。
  “不过他一看就是跟我们不一样的人家。”但是,她小姑子是没那么理智的,在她眼里,谢知青在他们村扎根,又是从首都来的,自带天然滤镜,人长得好,是让人自卑的高中生,人斯文守礼,要是能嫁给他,说不定还能跟着去首都。
  苏茴表示赞同,她也觉得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不过也不是没有跟本地人结亲的知青,还是看缘分。
  说着话,有人在外面喊:“二嫂,二嫂,你在吗?”
  苏茴一贯是把院门给关上的,从外面推不开。
  苏茴出去一看,是小叔子张贵,身边还跟着大伯家的大儿子张锦华和大女儿张凤华。
  他们怎么来了?


第18章 七十年代
  他们也是来问情况的。
  张贵长这么大,同样没有去过市里,一家这么多人,也就张根去过,但那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
  张贵得知二嫂去了市里一趟,心里就痒痒了。
  自己过来追问有点过不去,就跟侄子侄女说了,特意勾起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跟自己一块儿过来。
  苏茴给他们开了门,请他们进来。
  张锦华和张凤华乖乖的叫人:“二婶。”
  张贵拍了张锦华一下,张锦华就开口了:“二婶,你昨天去市里了吗,市里是怎么样的啊?”
  赵夏兰噗嗤一声笑了,刚刚自己也是这样的吧。
  苏茴有些哭笑不得:“市里除了比镇上大一些,人多一些,卖的东西齐全一些,也差不多。”
  赵夏兰:“……”这样说还有什么趣味?
  她推了苏茴一下:“你不是在翻地吗,忙你的去,我跟他们说!”刚刚她也听的差不多了。
  于是,被她“添油加醋”深加工过的市里出现了,回来喝水听了一耳朵的苏茴:“……”
  知道的人知道你是在说市里,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首都呢。
  赵夏兰把他们想知道的说了,他们听的过瘾,自己说的也畅快,她还把苏茴去那里就买了几本书的事也说了,暗暗卖了一下惨,免得有人惦记什么。
  苏茴:“……”佩服佩服。
  好奇的不是只有张贵,很多人都好奇,苏茴实在不耐烦一次次的说,好在有赵夏兰在,她很乐意跟大家说说市里的事,有的人不知道的,还以为去市里的是她呢。
  对于苏茴去市里,张根觉得在理,儿媳妇这个老师的职位本身就是占了本地人还有儿子军人的光,但是对比一下下乡的知青,高中毕业的着实不罕见,当然是把自己的学历也提高一些更保险,别人眼红也没话说。
  李满芬冷哼了一声,问了大孙子张锦华,知道她只买了几本书之后,也不奇怪,她的钱她这里心里有数,建房子花了这么多,还有一些也没多少了,哪里还能大手大脚的买其他的,还有四个孩子要养呢,等再大一些,其他孩子也到了上学的年纪,指不定学费都难。
  至于村里的其他人,免不了说她破费的,但是他们的闲话苏茴一点也不关心。
  他们说他们的,跟自己有什么关系?
  在过年之前,苏茴把衣服都赶工做好了,她给张保国做了上下一身,从里到外,其余的三个孩子,包括自己,只做了里面贴身的。
  张卫国看着大哥的新衣服很羡慕,哥哥可以穿新衣服到小伙伴面前炫耀了,他却没有。
  对于妈妈的布料不够的理由,他也不是第一次听了,看着自己两个弟弟,小大人般叹了口气:“做大哥的就是好,当弟弟的只能捡大哥的旧衣服穿,哥哥就能做新衣服。”
  苏茴深觉有理的点头:“我也是这样觉得,当大哥的就是比较占便宜,不过你们要是多吃点饭,长快点,超过你们大哥,他的衣服你们穿不了,我也给你们做新衣服。”
  张卫国惊喜:“真的吗?”
  苏茴再点头:“当然是真的。”
  张卫国看了眼哥哥,再看了下自己,其实差距也不是很大嘛,他握紧小拳头:“大哥,我一定会超过你的!”
  张保国拍了拍弟弟的头:“喔。”他不会给你这个机会的!
  苏茴的酱也做好了,是她特意按照回忆做出来的。
  在修真世界的时候,她有一个奶娘,有着一手做酱的绝活,特别好吃,好吃到她去外面寻找修炼资源的时候,还特意要了不少放在储物袋里面。
  她之前还特意去观摩过做法,不知道具体的,但也知道的七七八八,因为材料所限,苏茴就做了两种,一种是豆酱,一种是香菇肉酱。
  这房子能够建起来,她欠了大队长张成业还有孙强不少的人情,但是她能拿出手的东西面上根本就没有,只能用自己的手艺送一些代表诚意的东西,这样的话,自己做的酱就很适合了。
  开坛的时候,她尝了尝,有些不满意,味道就有个三四分吧,但是对于没有吃过的人来说,这应该还行?
  张保国尝了尝,表示:“好吃!!!”尤其是香菇肉酱,有它就饭,他能吃三碗!
  看他这样,苏茴更有信心了。
  只不过要送给别人的时候,苏茴才发现,她好像没有工具可以装。
  苏茴呆了两秒之后,起身,去镇上买罐子。
  豆酱的用料便宜,基本就是黄豆,香菇肉酱的话要贵一些,但是主要还是香菇,肉只是点缀,而且除了香菇以外,还有笋干、豆角干等等。
  张成业看到这两罐子酱,收下了,不过在苏茴走的时候,给她塞了一袋子的红薯干。
  红薯干价值比不上那有肉的香菇肉酱,但有来有往,而且,他明白苏茴的意思,他收下了。
  给张成业那里送了之后,苏茴又送了两罐去公公婆婆那边,她带着四个孩子一起去的,免得别人说孩子跟爷爷奶奶不亲,他们几个基本没有怎么过来这边玩了。
  去到时候,刚刚好,他们刚收好碗筷。
  苏茴拿出两个罐子他们还不知道是什么,打开盖子,香味飘出来,几个小孩子的眼睛第一时间就亮了,好香!
  虽然是要过年了,家里也有做肉吃,但也就是杀猪的时候吃了一顿,其余的只有骨头汤,肉都要留着过年。
  “这是我自己瞎琢磨的酱料,尝尝味道还可以,给爸妈送来一些,我放的盐多,应该可以放一段时间,但也不能放太久。”
  现在也没有密封的条件,只能尽快吃掉。
  她有送东西过来,里面还有肉,张根脸色比原先更柔和了一些。李满芬接过来,从里面拿了根筷子沾了点,一个个尝了尝,对苏茴另眼相待。
  原先怎么没发现她还有这门手艺。
  “你来得正好,原先我也要跟你们说,除夕晚上你们过来一起吃饭,大家一家人,热闹。”
  苏茴没想到这茬,眨了下眼睛了:“好。”
  张根拉着张保国说话:“保国,现在还习惯吗,有什么事过来跟爷爷说。”
  “爷爷,我没什么不习惯的。”他想到家里的吃食,觉得自己好像又有点饿了。
  吃的方面真的比原来好太多,他都长肉了。
  张根一个个的看过去。
  二儿子当了军人给他张家添光,在开枝散叶方面也值得夸赞,一共生了四个小子呢。
  嗯,跟老二媳妇搬出去住,看精神样貌还好,脸上还多了点红润。
  他有些感慨。
  等到小儿子成家,差不多也该分出去了。
  孩子一个个的长大,一个个的离家,开枝散叶。
  张保国他们在大人中就比较喜欢爷爷,但是因为他一向喜欢板着脸,也没有太亲近,其他的小伙伴倒是经常玩,但是现在他们的心思都不在玩耍上面,没留多久就回去了。
  回去以后,苏茴用最后两个罐子装了满满一罐的豆酱和香菇肉酱,然后用报纸紧紧的封起来,然后再把芥子空间里面的小青菜挑了几斤放到篮子里。
  这样看上去就比较像样了。
  建房子的青砖,还有这些家具都是孙强帮忙的,没有他,这房子还不知道要磨到什么时候才能建起来。
  而且,他在镇上上班,以后指望他帮忙的地方,还多着。
  苏茴带了张保国一起去,也是认认门。
  他在派出所上班,苏茴没有给他推辞的机会,留下东西就走了。
  然后,春节到了。
  七零年的春节。


第19章 七十年代
  中午一过,烧了热水,洗澡,大家都穿上了新衣服。
  张卫国还对爸爸的死亡没有太深刻的认识,只知道爸爸过年基本都是不在家的,应该说,他的记忆里,过年团圆的时候爸爸就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