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恶明-第1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时候确定官兵的身份应该是没有问题了,是和官兵死战,还是束手就擒,为首的几个人没有考虑多长时间就放弃了死战的念头,这几年的富贵日子让他们已经是没有什么亡命的心态。
褚员外和纠集起来的最后几十名庄丁颓然的跪在地上之后,整个褚家庄没有用一个时辰就陷落了,说陷落或许有些不合规矩,倒不如说是被打了下来。
所有的妇孺老幼都是被集中到了庄子外面的空地上,分出一百兵去看守,然后在那几个锦衣卫的带领下,开始好像是蝗虫过境一般的搜查和清理,大批的金银和兵器都是被抄了出来。
即便是那个骑兵千户见多识广,几名锦衣卫在风光的时候见过世面,可是看到这些东西,还是惊讶非常,就算是京师某些被查抄的官员,地方上某些世家大族,都未必有这般富裕。
那些兵器还有没有来得及牵出来的马匹更是惊人骇目,这些东西,有些太平地方的卫所都没有如此精良的装备,如此多的马匹。师爷丘宝来,从前在县里面当过钱粮师爷的人,知道些门道。
丘师爷直接让兵丁押着几个管帐的人去查的收支帐目和人口清册,卢力在御膳房的时对于钱财帐目还是有些概念,不过看到小小的一个褚家庄居然控制了这么多人口和财物,还是露出一副不可置信的表情,这拖欠的东西会有多少。
税监卢力知道这次全靠自己身边的锦衣卫和这些骑兵的帮忙,也不小气,抄拿现银直接就是四六分帐,那些马匹兵器除了留下一小部分作为证供之外,其余的都给这些骑兵,如此晓得事理,那骑兵千户对卢太监多留一段时间的请求,自然是满口的答应。
帐目证明拖欠的税赋,兵器人口的清册证明其乱民的罪证,卢力这次可是高昂着头颅回到了府城。
沧州府城官绅数百,出城十里恭迎税监卢大人……
标杆 优异
经过这一次的事情,所有人都感觉到脖子上面凉飕飕的,这卢太监受到屈辱如此的能够隐忍,还真是一个角色。
褚家庄在沧州府算是规模势力最小的棉绅,要不然卢力也不会第一个找他们的麻烦,各家棉绅也不会让褚家庄出头去得罪税监,其余的棉绅当然是比起褚家来势力大许多,不过所有的事情都是偃旗息鼓了。
八百马队,整整八百人的通州卫骑兵啊,谁能得罪的起这一波精兵,褚家庄不是也能纠集起来五六百的庄丁打手,当年不也是亡命悍匪的底子吗?不还是被一下子杀了干净,庄子棉田奴工财产都是充公,为首的几个都是被押到了府城之中。
什么?你说你可以带领更多的人手打败官兵,你以为通州的马队就这八百人吗?通州卫可是五千人的足额人马,何况北直隶的步卒几十万,源源不断的过来,抄家灭族都是轻的。
此时的税监一行人可不是过街老鼠了,回到府城的时候,城内城外的一干官员棉绅,都是知道了卢太监的手段,知府也是被堵在府衙里面,提心吊胆了一天,卢力回来,他是第一个安排下属出城相应,沧州知府也是从四品的官员,一方的大吏,不过这时候胆子都快吓破了。
这时候的所谓书生就是如此,虽说在危急的时候,有哪节烈之人,也有勇武之辈。不过大多数人都是胆小怕事的,让他在台上地时候党争纠缠可以,或者是捞钱贪墨可以,欺压良善百姓和属下可以,你要是让他硬着脖子朝着刀口上撞,各个都变的没有骨头了,明朝开国到现在。这么多所谓的权阉,奸相。可是这些人得势的时候,从来没有什么人去声讨或者是争执过。
都是事后倒台了铺天盖地的声讨和口诛笔伐,王振,刘谨的那么多干儿子就是很好的证明,骨气这个东西,可不是人人都有地,沧州的房知府本来是河南人。却是因为死心塌地地投靠了东党,才有这个职位,更不要说什么骨气和风骨。
本以为卢太监就是一个虚张声势的税监,挡了自家的财路,所以对于下面那些棉绅所做的勾当,房知府心里面虽然是有数,但是却不去干涉,相反还在暗处给予这样那样的支持。本以为震慑这个税监一次,接下来就不会打棉绅的主意。
谁想到税监卢力一直是隐忍不发,安排跟随在他身边的锦衣卫暗地里面出去报信,调来了通州卫地骑兵,毫不留情的打垮了褚家庄。
八百名河北精骑,就算是整个沧州府的武力集合起来。也不是他们的对手啊,房知府派出自己最亲信的官员和家丁出门相迎,自己好歹还是个上品的官员,在府衙门里面不好出去,可也是急得好像是热锅上的蚂蚁。
卢力和身边的几个锦衣卫都是面色淡然,从开始来到沧州恭迎客气到中间地冷然鄙视,这种对待态度的变化,让他们倒是明白了很多东西。反倒是丘师爷丘宝来洋洋得意,鼻子已经是翘到了天上去。
不能不承认的是,这丘师爷没有什么胆气风骨。可是脑筋确实是灵活的很。不光是给税监卢力提出了收取棉田税赋的主意,而且是坚持着请来了朝廷的兵马镇压。这也是后来卢力才知道地,几名锦衣卫如此主动的帮忙,都是丘宝来在后面窜连劝说,这才是主动的帮忙请兵。
而且到了褚家庄之后,也是丘师爷搜罗的人口财产田地的清册,还有相关的证人,这些事情都是把这个案子订成铁案的关键证据。
这件事情到目前,对于卢力、锦衣卫、丘宝来来说,可以说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每一方都是分得了不少的银子,而且可以预见的是,他们上缴地积欠税赋,必然是所有被派出去地税监里面最好的,这份功劳,不管是对在宫内任职地卢力,还是在镇抚司当差的几名锦衣卫军官都是大有好处。
过来恭迎的人里面,既有从周围农庄赶过来的棉绅,也有府城里面的商户头面人物,还有府衙各个衙门的官吏,其中沧州府兵的千户,可以说是这些人的代表,更是脸上带着化不开的笑容,点头哈腰的凑到了跟前来,连声的说道:
“卢大人,几位大人,为大明立下大功,给咱们沧州地方上清剿了一大害,本地父老感激莫名,今日房知府在酒楼设下庆功大宴,还请各位赏光!”
税监卢力矜持的看了在下面沧州官吏,这些人很多人的品级都要远远高于他这个来自京师的太监,但是现在卢力身后所倚仗的朝廷权威在通州骑兵的映衬下,如此的闪闪发光,他的权威也就变的比知府还要煊赫了。
不过不管是带着骑兵过来的那位千户,还是去调兵的几个锦衣卫,更不用说卢力,他们都不知道,这次的派兵震慑,实际上背后的推手是嘉靖皇帝和陆炳,从安排税监出京的事后,嘉靖,陆炳,芮小三,周林,这些核心人物谁也没有天真的以为,只要是派几个宦官下去,这积欠的赋税就能收上来,国库就能充盈。
毕竟朝廷已经是将近五年没有干涉过地方上的任何事情了,必然会有反复,必然会有抵抗,只是不知道谁来反复,谁来抵抗。
卢力的所作所为算不上什么老谋深算,毫不客气的说,他的作为甚至可以用一个莽撞来评价,同样的褚家庄的作为充满了草莽之气和拖拖拉拉,真要是在半路上砍翻了税监一行人,事后还真是没有办法追查,偏偏又是炫耀武力,把事情办的很僵,结果这些人还都以为是震慑了税监一行,根本没有考虑到后果。
褚家庄蹦出来了,卢力受到了欺压,偏偏这个税监不准备罢休,派出身边的锦衣卫向着京师求援,本来这样的事情,差不多就是户部和吏部下一个公文,申敕地方上也就是了,或者是加派几个锦衣卫协助维持,甚至还有可能直接是把税监召回,不过这一次,在陆炳和周林隐秘的影响下。
朝廷中枢又是难得一见的爆发了高效率,先是朝堂之上重臣们的怒不可遏,群情激奋,然后兵部用前所未有的速度发下了命令,皇帝在书房批准,差不多是机动力量最精锐的通州卫骑兵马队调拨了八百骑兵出动。
这些事情,甚至那名骑兵的千户都未必知道,不过褚家庄被清剿之后,效果几乎是立竿见影的好。
自以为有些力量的棉绅们见到这八百凶神恶煞,杀气森神的马队,都是掂量了一下自己的力量,心想自己这点人手根本无法和朝廷的兵马作对,真要是顶起来,自己对付的可不是这八百,而是整个大明的力量。
在税监卢大人屈尊参加的酒席之上,棉绅们纷纷痛哭流涕的说明自己当日猪油蒙心,贪图小利却忽视了国家的税赋,这次一定要补欠缴纳,更有人尝试的问道,褚家庄抄没的土地财产何时折价买卖。
这个问话算是宣布了棉绅们彼此之间同盟的破灭,几乎每个人都是想明白了,如果自家吞下褚家的土地,那么靠着这些土地的出产就足以折抵税赋,而且将来这税赋还有种种的手段可以降低下去,按照现在棉花涨价的势头,将来这可是发财啊!第一个人说完,另外的几个马上是踊跃的站出来,先是表态自己会补齐税赋,然后在言语暗处给卢力许下了种种的好出,说是若把田地卖给他们会如何。
酒席的气氛颇为的高涨,就连知府大人也琢磨着买些罚没之地,这北三省凡是能种棉花的田地,可都是宝地啊!
丘宝来丘师爷现在已经是成了税监卢大人的第一信用之人,在宴席间跟卢大人耳语几句,到了筵席快要结束的事后,趁着酒兴,卢力宣布抗税乱民褚家的财产田地明日在知府衙门发卖,所卖银两都是作为税赋罚银上缴国库,这又是让席间众人轰然而起,在房知府的领头下给忠君为国的卢公公敬酒。
第二天,衙门里面的售卖和补缴积欠税赋,进行的颇为圆满,人人皆大欢喜,三成的售卖款项和补缴的税赋进入了卢力一行人的私人口袋,其余的人也都是心满意足的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比如说是棉田,奴工。
同样是发了一笔财的通州卫骑兵在半个月后押解着税款进京缴纳。并且留下了四百骑兵继续协助税监卢力。
这笔税款堪称是第一,在其他税监波澜不惊的督税收益面前如此的亮眼,很快的,京师对税监卢力考核优异的评价就被飞马送到了沧州府,从原来的无品级太监升到了八品,还有种种的赏赐夸奖。
有这个例子在那里,其余地方的税监们终于是知道自己该如何做了……
涸泽 贪墨 倒置 教门
凡事都是需要一个标杆在那里作为示范,卢力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他朝着棉绅下手之后,在京城得到的评价让周围所有都在观望的人明白了朝廷的态度,凡是产棉花的府县都是明白自己该怎么做了。
那些有了些实力的棉绅们也是明白了不管自己如何,面对朝廷的时候自己还是很弱小,根本没有什么资格叫板。
卢力的成绩也就是在头两个月的时候表现优异,接下来就被其他人超了过去,搜刮这种事情,只要是当事人不反抗,抽筋扒皮的举动只要一个恨字就可以。
周林控制下面的京师和北直隶的兵马对税监的行动都是全力支持的,其他府县的行动都是仿效沧州府的例子,只要是税监派人求援,当地的卫所和兵马不得有什么阻拦的理由。不过那八百骑兵造成的威慑力已经是足够了,其他的庄子上并没有敢做什么反动的事情,褚家庄的几十名为首的庄头庄客在沧州城门前被明正典刑,头颅被各府县的税监借去传阅,他们的下场也是传开了。
辛辛苦苦,拼命积攒起来的田地和奴工都是落入了别人的手里,家破人亡,当然,褚家庄上下的遭遇虽然凄惨,他们却也不是什么良善之辈,当年的悍匪大盗,褚家庄的发家也是沾满了鲜血和人命,这次的破败,本庄的人虽然是凄惨不堪,其他的棉绅虽然是物伤其类。可是整个沧州府地平民百姓和那些奴工们却没有什么怨言的。
这件事情大获全胜的一方就是朝廷和他们派出的税监,卢力的清缴行动之后,不管是北三省还是江南,税监和税吏的手段都是骤然狠辣了起来,上缴到国库的银子和实物翻了许多倍,把户部尚书乐地嘴都合不上了。
钱既然是收上来,一切的事情就好办许多了。嘉靖皇帝这次把御马监地大营军队交给了芮小三和几个亲信的伺候太监,在兴献王府调拨上来的几名军官掌握住了京卫的兵马。这次立有大功的周林和邓化则是被安排到了宣化一带,他们却不是事成之后削权,而是到哪里募兵。
军户和卫所的兵积弊已久,已经是用不得了,这些人不是天天的种地,就是被驱使着去其他地地方做工,一个个的早就没有什么血性。边镇的兵马却是有些强兵。不过这么多年来,边镇的将官总兵都是世袭的将门,兵为将有,所谓的国家之兵都已经是私兵,寻常人指挥不动。
此时的嘉靖皇帝可不敢冒险,在文官把持朝政的时候,边镇地将官和朝中的这些大佬们相处的很是融洽,尽管有户部侍郎司马泰的裁撤边镇的矛盾。不过大多数时候还是好的,这样地人根本不和自己一条心,偏偏这些人手中握着兵马轻易触碰不得,所以嘉靖皇帝采用的政策就是把他们挂起来。
反正现在的塞外关外还有当年所谓的垦殖流民的威胁,在那里保持一定的防御力量也是必须的。但是训练新军却不能和他们有什么关联了,嘉靖皇帝这次都是用当年兴献王府的武官和侍卫班底组建的军队架子。准备预先编练六个卫三万兵,逐步的替换京师外面地十二团营,然后用这些并将作为架子继续扩大。
这时间过去地飞快,转眼间就到了嘉靖二十年的腊月,这个时候北三省地产棉府县情况可是大变了,第一批的税监们早就是功成名就,被召回了京师另有重任,大多都是升迁了几级。
军中,东厂,锦衣卫各个衙门都是有大量的空缺等待。官位倒是不缺。第一批出来的这些人虽然是给国库缴纳了大量的银钱实物,但是个人手中都是捞的盆满钵满。赚到了飞起,这也算是朝廷对他们在兵变时候的站队正确和帮忙的犒赏。
第二波安排出来的税监们,可以说是纯粹的办事人员了,这些人在宫禁内外和那些人物的关系可就不是那么近了,不过也算是稍微有些关系,这次被安排了出来,他们出京的时候,上面可都是给他们安排了收税的份额,少收一分都是罪过。
而且这些人也是看到了第一波卢力那些人的功劳好处,那一拨人靠着卢力的雷厉风行的手段打开了局面,都是作出了很不错的成绩,在京师之中都是大获好评,各个都是升了官,而且捞钱也捞的足实。
这一切,都是让这些后来者眼红,本来,卢力这一波的税监应该在外面做起码一年,不过后面的这些人都已经是等不及了,这些人或者是勋贵的关系,或者是这次兵变捞到实权的人物的亲眷。
权力的更迭之后,总是要有分肥,现在很多人都是等不及了。
这第二波的人被派下来的时候,收税的性质已经是确确实实的变成了盘剥。其实积欠的税款,第一波就已经是收齐全了从前的欠税和加上的那部分,第二波要是想要再有突破而且还要给自己的腰包捞足,那就要下更狠的手。
定下份额,如果是不能完成,那就的用自己的钱财补上,如果能狗超出,那就落在了自己的腰包里面。
这个措施,其实和西方以及蒙元统治时代最臭名昭著的包税制差不多,这包税制说起来并不复杂,就是负责收税的税吏跟着负责赋税的官家衙门报出自己可以上缴的份额,谁的份额高,谁就取得了在某地收税的权利,你只要是能把你报到上面去的份额完成,接下来你收多少都是你自己的本事,多收一分进你腰包一分,多收一万两进你自己腰包一万两,不管你如何收这笔税,上面都不管你,关键是你把这笔钱交上来。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可想而知,这些人带着亲信家丁去往府县,横征暴敛,这些人用刮地三尺来形容的话,都是大大的夸奖。
和卢力那批人开始时候的小心翼翼大不相同,这批人的手段狠辣异常,而且大都是带着兵丁亲卫来到地方的府县上,府县里面的大户人家,就好像是待宰的羔羊,如果谁家被税监大人盯上,那就只有破家这一种可能了。
每个府县的棉绅大户都有十几个人或者是几个人,这些人的家资巨大,钱财丰饶,只要是破一家,就可以完成税额。若是再破一家,就可以自己全家吃用不尽。
这些府县的棉绅们都是被吓破了胆子,朝廷的兵马在边上虎视眈眈,税监只要是说某家要作乱,那就是立刻大兵气势汹汹的开进来,破家灭门,这些兵丁也是愿意干这个活计,毕竟他们也可以跟着分到不少。
要说朝廷和官员们不知道这是涸泽而渔,这些人精们怎么可能不知道,不过在嘉靖皇帝和大臣们的心里面,尽快的练出一只军队凡是最要紧的事情,有了这支军队,心里面才算是有些底气,没有这个军队一切都是休提。
北三省和江南,是大明的膏腴腹心之地,现在民怨沸腾已经是到了一种地步,人心惶惶,偏偏在政变过后,朝堂上的中枢重臣里面,几乎没有这些地方的人,因为北三省加上江南,正是所谓的东党根据。
既然不是自己的家乡,又有练兵的大事,这些新晋的西人大佬才是不管下面会如何,此时的局面和一年前颇为的相似,北三省和江南出身的低品官员还有地方上的清流,文人,都是大声呼吁,说是朝廷如此的政策触动国家的根本。不过当年的西党官员们得到的待遇,今日落到了他们身上——没有什么人理会。
淮河以北历来是教门兴盛之地,比如说白莲教之类的,最近这几年影响最大的却是一个叫做圣道门的,百姓信教的目的很是实在,不过是为了家宅兴旺,身体健康,当然若是能发财那就更好了。
这圣道门却颇为神奇的做到了这些点,基本上北三省的家家户户都是流传着,这样那样的传说,比如说某家某户因为福缘深厚得到了圣道门仙长的传授,按照道长的指点,打造了神奇的器械,结果功效百倍,立刻就是发财发家。
还有据说很多家棉绅,也正是因为圣道门的指点才开始种植棉花,结果大发其财,这圣道门的道士还有一番好处,就是懂得看病施药,寻常的病灾,这些道士从不做法或者是装神弄鬼,却给你开出药方来,免费的郎中啊,这更是人人趋从。现在指点发财的事情虽然已经是少了不少,可是这些圣道门的人却可以替你介绍去做工,那些工场庄园对于圣道门介绍来的人也愿意使用。
这么样一个堪称万家生佛,活神仙的道门,在嘉靖二十年的冬天,突然消失了……
白莲复兴
关于舆论和宣传的阵地,你不去占领就会有别人去占领,在最初的时候,圣道门等若是在民间直接颁布发财的法子,并且给信众贫民医病开药,这几乎就是神迹了,相比起来白莲教和弥勒教只知道说来世,只知道搞些香火之类的东西骗人,强到了不知道多少倍去,所以尽管白莲香教在北三省本是最大的地下道统。
在工商大兴的这些年却是被圣道门打的溃不成军,圣道门虽然教人富裕,给人治病的道士集合,不过战斗力也是颇为不俗,他们从来不去主动招惹,可是白莲教和弥勒教一向是靠着拳头硬说话,但是对上圣道门,从来没有占到过任何便宜,打又打不过,教义又不如对方的实惠。
不仅是控制的地盘一步步的缩了回去,就连属下的信众都是大批的改信教义,加入圣道门,任谁都能看出来,到底是那边更有前途。在很多地方,不管事棉绅还是商户,又或是平民贫民都是敬奉圣道门,往往是一名圣道门的药师所说的话,在乡间比起知府大人的话语还要好用很多。
这些乡间的人尽管是发财和有了势力,毕竟是乡下人,见过的市面少,往往需要人来那个主意,最好的咨询对象就是圣道门这些行走乡间的道士和药师们,这些人也真是给了他们不少的主意,让他们一步步的壮大起来。
京师派出了税监下来,像是沧州府那么抱团应对的毕竟不多。尽管那个应对也是很失败,很多人都是不知道如何去打交道,正准备问问圣道门地时候,可是就在税监到来的消息三天后,圣道门的人好像是突然消失在空气里面了,谁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是去了那里,有些到处的搜集消息。却发现偶尔发现的蛛丝马迹,依稀说明圣道门的人可能是去海外。出海而去了。
民间多妄言之人,很快就流传出一种说法,说是圣道门乃是仙人下凡,此次消失乃是仙人不能在凡间久居,回归仙府,这个说法被很多人信以为真,都是在家中立了牌位供养。
已经是困顿之极的白莲教。突然得到圣道门消失地消息,无不是狂喜不已,这可是他们的好时候来了,对于这些地下道门,蛊惑民众无非就是为了富贵二字,诱使对方耗尽家财,然后鼓动作乱,试图占一片江山。这些教门在蒙元地时候,号称是反元复宋,在明朝的时候又说是反明复宋,总的来说是在什么朝代肯定是反什么朝代,充满了反社会的倾向。白莲教知道经过圣道门之后,他们这一套东西。未必有什么人会信。可是现在的乡间府城,有钱有势的肥羊比起从前来不知道多多少,太让人垂涎了。
就在发愁的时候,在沂州地白莲教门里面却有一名舵主提出来了一个主意,这舵主有几个亲眷都是加入了圣道门,所以他对这圣道门里面的东西颇多的了解,这名舵主提出的建议是此时圣道门在民间大行其道,若是想要重新让信众加入,不如打上这圣道门的旗号,披着圣道门的教义来宣讲白莲教。
这个计策不管怎么想。都是大有好处的计策。除了极个别的狂热份子之外,剩下地白莲教徒和首领们。所关心的是怎么能够聚集信徒,怎么能够捞取更多的钱财。都是满口子的答应,这舵主立刻被提升了几个阶级,要求他来主持这个改头换面的大计。
改头换面的事情却不难,平时那些妖言惑众地白莲教徒们,这次换了一个说法,照样是行走乡间地头,不过所谓的末世大劫,只有入白莲教才能活的弥勒保佑的说法却改了,变成了京师出妖孽,派出阉人搜罗四方金银财宝,荼毒百姓。
圣道门祖师不愿意掺合在民间争斗,所以召回了所有行走大明的弟子,这就是前段时间,突然间圣道门的弟子都消失的真相,不过这说法更加精彩的是后面,说是圣道祖师的大弟子不愿意看见圣道门的信众受苦,所以秘密地传下法旨,让白莲诸人协助百姓结社自保,以抗妖孽奸阉。
荒诞不经地说法效果出人意料的好,人心惶惶地百姓们对白莲教编出来的这些说法,没有怎么细想,都是相信。而且和从前不一样的是,不光是那些百姓贫民的加入,就连大家大户的那些棉绅和城中的工场主和商户们也都是纷纷的加入。
棉绅大户里面,自然也是有脑筋清醒,不信什么鬼怪神佛的人,不过这些人也是被税监们不留余地的盘剥搞得筋疲力尽,也都是有了些别的想法,加入白莲教的教门对他们来说和贫民并不一样,小门小户的人家加入了白莲之后,就成为其中的一个棋子,行动什么的都不自由,一举一动都是受人控制。
可是这些大户人家不一样,特别是这些家中富有钱财,控制大批人口,有的还有家丁私兵的棉绅,他们加入白莲教以后,因为他们的力量,都会被给予颇高的职位和衔头,有了这个职权,这些棉绅手中控制的力量就更大,也更可以做一些从前不敢做胆大妄为的事情。
这些棉绅们都是看到自己身边的同伴家破人亡,心里面越来越有紧迫感,情绪也都越来越愤怒。
嘉靖二十一年的三月份,在青州府的某税监,半夜被人杀死在住宅之中。事后查出来是税监住宅里面的一名下人所为,衙役们把这个人带回衙门时候,却被聚集起来的百姓们围攻。
百姓们几千人几乎是把衙门和周围的几条街道完全的堵住,都是慷慨激昂的说这个税监罪有应得,杀人者乃是义士,不应被带到衙门里面拷打审问。带着犯人的衙役们开始还想拿着手中的棍棒鞭子驱赶围着的民众,可是对方的人实在是太多,他们刚刚出言恐吓的时候,愤怒的民众却是先动手了,把几名衙役痛殴一顿。
税监每到一地,肯定不是单车上任,身边跟着的锦衣卫是定例,这第二波的税监里面,还跟着不少,想要一起来这里发财的人,这些被人成为狗腿子和帮闲的人却比那税监更加的可恨,税监是在上面定了额度,下面的这些人必然是要加收不少,好来中饱私囊,这税监做三分恶,到了下面这些人的手中却已经是变成了十分。
打了衙役,有人高声吆喝着要去教训那些狗腿子和帮闲,这话一说出来,当即是众人响应,齐齐的朝着税监宅院涌去。
不过这个时候,刚才在围攻衙役的时候得到消息的那些锦衣卫趁乱出城,调来了城外卫所的兵马,城内的居民毕竟是赤手空拳,那些士兵们手持兵刃,自然是狼入羊群,不多时就驱散了这些乱民。吓得要死的衙门官员都是躲在后堂不敢出来,直到确定安全了之后才战战兢兢的出来收拾。
这件事情闹出来之后,税监的亲信和带来的人都是很狼狈的连夜逃走,生怕晚上再有什么凶险之事。
那个杀死税监的下人还是被卫所的兵马抓住,判了一个秋后问斩,不过那些聚众闹事的人,地方官却看牵扯的人太多,也不想引起太大的波动,所以就装聋作哑了,本来税监们的督税就把地方上搞得不得安宁,要是真闹的不可收拾,谁也没有好处。当然,这里面也有法不责众的意思在。
死了一个,新的税监马上又是被指派了过来,不过这个新来的税监在任上行事就谨慎了许多,毕竟是前车之鉴就摆在那里,自己要是得罪人得罪的太狠,就怕和前任一个下场。新来的税监手段顿时是宽松了不少,手段一宽松,下面不管是棉绅还是商户,顿时是感觉日子好过了许多,人人都是高兴。
不过,这次青州的此件事情一过,所谓圣道门的兄弟之盟,收到圣道门大弟子嘱托的白莲教声威大振,因为这次刺杀税监的事情,就是白莲教一位狂热的教众所为,接下来的鼓动众人在街上围攻衙役等等,也都是白莲教的手笔,这也是他们用习惯了的方法,倒不稀奇。可这件事情的后果是民间的负担大幅度的减轻,都是松了一口气,这看起来,倒真有些像维护因为圣道门的成果一般。
从前那些退教的白莲子弟都是回转新意,更有许多棉绅大户,主动的要求加入白莲教,并且都是要求白莲教在他们那里开展护法抗税的行动。
短短几月,风起云涌,这北三省的地下,从原来的圣道门兴旺无比又是变成了从前的白莲教独霸一方。
华州好像还是没有什么动静……
称王 平淡 制度 回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