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恶明-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笑着前面毫无军事经验的攻城军队,算是小小挽回自己的面子,一边是号令手下加速行进,尽快的离开这里。

附近还有几个大的哥萨克村寨,去了那里一来是通风报信,二来是可以暂时的休整一下,在城堡后面的这些地域里面,都是平原,夜间就算是纵马奔驰,倒也不但心什么地形的问题,罗加诺夫男爵知道,不用多少时间对方就会发现他们已经是弃城逃跑,自己要抓紧时间,想到这里更加的催动马匹。

沙皇保证哥萨克人作为自由民的权力,但是没有说保证他们的安全,男爵和身边的二百名残存的士兵都是骑马跑的飞快,后面的那些俄罗斯步兵和哥萨克的部落家庭,都是在那里大声的咒骂,但是无可奈何。

马匹的速度慢慢的跑快了起来,罗加诺夫男爵越发的感觉到安全了,突然间,在夜色的漆黑之中,模糊之间看到前面有一道矮墙,黑黝黝的看不清楚什么,什么时候有了矮墙,男爵的马速逐渐的减慢了起来。

不过这个时候,却不能改变方向,后面的士兵们也都是觉得不对,都是拿出了武器,距离矮墙也就是有几十步的距离,隐约之中,应该是能看清了……

好像是突然之中出现了许多的萤火虫的一般,面前突然出现了一排摇曳不定的暗红色光点,对于罗加诺夫男爵来说这个景象并不陌生,几乎是在同一个瞬间,一排轰然的大响,无数的火光迸射而出。

男爵并不是主要的目标,但是他冲的太靠前了,几枚铅丸重重的打进了他的胸膛,直接就把他从马上掀翻了下来。'TXT小说下载:。。'

后面跟着的那些俄罗斯的士兵,仅仅是举起了马刀,徒劳无功的朝着对面冲了过去,第二排的火枪又是响起,人喊马嘶,士兵们纷纷的从马上摔了下去,有些动作来得及转向的,就是朝着另一边的黑暗之中逃去。

能跑出去的也就是十几个人罢了,阻拦在他们面前的火枪队共有四百杆火铳,三次的轮射已经是打死了将近一百五六十人,远征拓荒队算上缴获,也仅仅是一千二百多杆火绳枪,三分之一被安排在了城堡的后面守株待兔,三分之二则是被放在了前面的攻击上面。

哥萨克人们都是按照家庭为单位,带着妻小家眷来到这块土地上面移民,他们的所有家当都是在马匹和大车的上面,此时男人拿着武器在马上,妇孺老幼在大车上,恐惧的看着四周。

远征拓荒队的护卫队员们轻而易举的追上了哥萨克人的队伍,他们根本不可能跑过轻骑,这个时候哥萨克人们大车甚至还没有来得及围成一圈,看着护卫队员们在那里嚣张的纵马奔驰。

也难怪这些人兴奋,按照远征拓荒队这一路上的规矩,这些哥萨克和俄罗斯人,怕就是这些护卫队员可以分到的财产了,算上在城堡前面的那些失必尔汗国的老弱病残们,虽然不能战斗,可是放牧和种地却是足够,远征拓荒队自然不会放他们离开。

大批的人口,广阔无边的土地,坚实的城堡,这些马上就是远征拓荒队的囊中之物,有大笔的财富就要进入自己的口袋,这样的事情怎么都会让人高兴,将近大半年的长途跋涉,这就要到收获的时节了……

留人

俄罗斯的俘虏算上青壮老弱,大概是一千五百多人的样子,不得不说,持续到晚上的攻城战虽然是惨烈,可是死掉的大都是失必尔汗国的战士们,罗加诺夫男爵的士兵们大多是死在火铳的对射和火炮的轰击上面。

换句话说,这都是远征拓荒队的战果,俘虏和奴隶是没有资格休息的,原本是世仇的俄罗斯人和失必尔汗国的蒙古人,在一天的征战之后,并没有得到什么休息,直接就被精神头很足的团练们驱赶着修缮城墙和城门。还要加固围栏和木栅,因为今晚他们就要在这里休息。

汗国死士组成的督战队一共有五百多人,他们的家眷都是接到了城堡的里面,不过这可不是什么优待,他们的任务就是看守外面将近六千没有武装的俘虏,为了他们家眷的安全,他们只能是尽心竭力。

那些俘虏们的人数虽然是远远多于督战队们,可是他们手无寸铁,督战队手中的刀枪和马匹就已经是站了很大的便宜,更不要说城内的远征拓荒队反应过来之后,等待反抗的人的只会是屠杀。

这天晚上,刘十三却丝毫不在意外面的俘虏,卸下盔甲在那里舒舒服服的睡了一觉,这里应该就算是自己这一次任务的一个阶段点了,按照探马的回报,在马匹奔驰五天之后的地区中,就开始出现了山脉和丘陵,而且按照失必尔汗国这些探子们的印象里面。俄罗斯人在那些山脉里面,有自己地要塞和碉堡。

那里就已经是对方控制的区域,刘十三不认为自己的远征军可以在对方熟悉的复杂地形中,和经营多年的装备火器的军队打消耗战。

而这个季米特里堡则不同,这里修筑坚固的堡垒和防御,还有周围广阔无边地平原,都是一个好的选择。有大量火器地远征拓荒队可以防守,也可以凭借着自己的马匹众多的优势来逃跑和机动。

在季米特里堡的周围。哥萨克和从前的土著部落已经是开垦了不少农田,这些也可以做为军资的补给,当然,停留这里不继续向前,意思并不是就在这里固守,而是要缓慢的继续力量,来日方长。

华州那个系统地熏陶下面。每一个武人都是对土地和财富有永远不能满足的渴望,不断的战斗,不断的抢掠,就是每个人心里面的欲望。

第二天经过了充沛休息的刘十三和手下们,替换下来了夜间执勤的同伴们,果然没有出乎他的意料,外面那么多地俘虏,不管是俄罗斯人还是失必尔汗国的蒙古人。在上半夜有人要逃跑被果断的斩杀之后,安静了整个的晚上,静静的等待着处置。

昨晚攻下城堡之后,死士和死士们的家属并没有被放走,很多人都已经是认命了,在草原上。对于俘虏地处置,这些年因为土地和草场的紧张,就算是变为奴隶也很少见了,大都是被直接坑杀。

没有太多的余粮来养活俘虏,刘十三站在城墙那里看着下面乌压压的人群,心里面有了不少的自豪感,不管如何说,这次的远征自己在华州可以靠着这次的军功,奠定自己的地位。

开拓土地几千里,俘虏人口牲畜几万。这在江家军的系统里面。也就是江峰本人的战绩能够超过了。

按理说,天高皇帝远。刘十三却没有一点留在这里不走地意思,对于他来说,这里虽然是自己说话最管用,并且土地广阔无比,可哪里比得上大明和华州地繁华,那里才是人生意义的所在。

“告诉下面地蒙古人们,想走的现在就可以走了,我给他牲畜。”

刘十三手下的人听到这个命令之后,都是一愣,心想好不容易抓到了,为什么要放走,大家可都是等着分人口发财呢?不过也就是稍微一迟疑,然后急匆匆的跑了下去,找了几个会蒙语的同伴,帮他一起来做这个喊话!

几十个大嗓门在那里大声的吆喝着,很快这六千人都是知道,自己或许已经是得到了自由。

可是出乎那个喊话的士兵预料的是,在俘虏的人群中,开始是有些骚动,很多人都是彼此的看了几眼,但是这番话喊了三遍,也没有人愿意离开,这可真是让远征拓荒队的士兵们很是吃惊。

刘十三在城头上看着下面的举动,忍不住拍着墙头哈哈大笑,边上的护卫队员还有团练的头目都是有些糊涂,心想让下面的人走,为什么还是留在这里,难道这些人不想为自己的亲人报仇,难道不想过自由的生活?

看身边人的表情和反应,刘十三知道,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形出现,刘十三却是心里面明镜一样的清楚,他毕竟是绿林山寨的大头目出身,对于这种情况人心的把握颇为的精准。

这些失必尔汗国的蒙古人并不是一个大部落,而是几个或者是十几个小部落聚集起来的,刘十三在把这些人俘虏之后,就把这些人打散,变成了几队,开头那几天冲在前面屠戮哥萨克村寨的青壮们单独的分成一队——督战队。

这些队彼此都是为了活命,在攻城和维持秩序的时候,彼此砍杀,早就是结下了深仇,更不要说昨天惨烈之极的战斗了,第一队和第二队第三队,还有督战队,只要是有一方后退督战队就会毫不留情的上去斩杀,死在火器下面的汗国死士们,和死在督战队刀下的后退之人,还真是说不清楚谁多谁少。

那些死去的人的家眷,就在远远的看着自己的亲人被昔日的同胞,甚至可能是亲属砍杀而死,心中的仇恨自然不必说,这些督战队和他们的家眷亲人,就是在这次远征拓荒队的俘虏中算是得到便宜的人,但是他们也知道,只要是离开刘十三这支队伍的庇护范围,恐怕落单的自己就会立刻被人杀死。

而那些死去了亲人的'文'妇女和'心阁'老弱们,没有了家中的男人,更不要说什么在这片土地上生存了,马匪,哥萨克人,甚至刚刚和自己一同为俘虏的人都会变得危险,现在应该没有战争了,呆在这里做奴隶,做苦力,比起自己离开这里,找到了部落,然后依旧是做奴隶做苦力要强很多。

对于在这块土地上面的居民来说,就算是奴隶和苦力,也未必是多么辛苦的活计,原因就是土地太广阔肥沃了,只要是稍微忙碌一下,就可以收获不少。

至于俄罗斯人和哥萨克人,刘十三压根就没有考虑他们,下面喊话的士兵喊了几次之后,都没有什么回音,忍不住回头看城墙上面,看看刘十三的处置,没有想到刘十三扯着嗓子喊道:

“白天不都是吃饱了饭吗,为啥不喊了,继续喊,没有还有人没有听清楚!”

上下凡是能听到刘十三的汉语的人都是在那里一愣,不过喊就喊吧,也不会太累,有人拿起皮囊喝了一口水,又是大喊了起来,俘虏们在那里显然是迟疑了许久,十几户人家慢慢的走出了队列。

小心翼翼的跟着那些士兵说他们想离开,刘十三这个时候还是没有什么叫停的意思,就这么喊了小半个时辰,又有二十几户,大概是一百五十多人走了出来,这些牧人家庭一般都是青壮没有损失,人口较多的,在草原上也支撑的下去,所以不愿意做奴隶的生活,所以在屡次的喊话之后,都是心动了准备离开。

刘十三在城头上笑嘻嘻的看着,觉得没有人要走了,转头跟着边上的护卫队员的头目命令说道:

“把你的人都动员起来,这些要走的,一个不留,全都砍了!”

那名头目这次才是真的愣住,随即反应了过来,咧开嘴笑了笑,冲着已经是在城堡里面列队的同伴们大喊了几句,除了远征拓荒队的人,外面的俘虏根本不懂汉语。

几百名拿着武器的骑兵对着手无寸铁的俘虏的屠杀,极为的快速和简单,场中刚开始还是满怀希望的走出来的三百多名牧民,转瞬间就是被砍了一个干净,听着惨叫声和四溅的血光,还有护卫队员们残忍的笑声,每个俘虏的心里面都是冰凉一片,最起码现在他们没有一点要走的念头了。

这时候,按照昨日的安排,休整了一夜的远征拓荒队换上他们的甲胄和袍服,骑马列队走出了城堡。

此等威风凛凛的阵势立刻时把在场所有的俘虏,不管是那一方的人,不过他们也是在纳闷,这是从哪里过来的军队,好像从来没有见过啊。

刘十三所在的地方距离华州几千里之遥,如果单纯论跨度的话,江峰统辖的领土已经是超越了大明……

定北城 乐浪府

所有俘虏里面的小孩子,凡是能够走路的都是被带到了城堡之中,担任一些简单的劳役工作,在空闲的时间也是被专门负责教导的护卫队员们教育和洗脑,在城堡内不允许说别的语言,只能是使用汉语。

城外的老弱被抽调了一部分,被分配到了那些随着远征拓荒队来到北地的蒙古人手下,来放牧带来和缴获的牲畜,有青壮的家庭都是被打散了原来的部落,和俄罗斯人哥萨克人交错居住,耕种周围的土地,现在不管是蒙古人还是俄罗斯人的存粮还是足够,只要到了明年的夏天,一切就可以稳固了。

不管是种地的还是放牧的人,都没有了自由人的身份,他们现在或者是农奴或者牧奴,都被分配给了在这里的护卫队员和团练们,随军的那些蒙古人,则都是被授予了自由人的身份。

都是在远征拓荒队的庇护下面,可以在分配给他们的广大土地上放牧和耕种,并且有廉价购买农奴的权力。刘十三的北征给自己取得了权力,给跟着他来的手下们获得了财富,这可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

现在,武力最强悍的护卫队员和几百名正规军,都是住在修缮完毕的城堡里面,这里面有俘虏的子女作为人质,也有坚固的城墙和工事作为防御,加上他们的火器和马匹,已经是完全的控制了季米特里堡周围的地区。

季米特里堡这时候已经是改了一个名字,定北城。这个名字就已经是说明了一切地问题。

在接下来的时间中,城中的护卫队员并没有闲着,四百人组成一个小队,带着奴隶仆从军组成的队伍,开始洗掠周围的哥萨克村寨,把那里的人口,牲畜和农具。都集中在这个城堡的周围。

取得了定北城这个支撑点之后,也该到了这些亡命千里求财地人发财过瘾的时候了。愿意跟着刘十三远征几千里,一路上冒着极大地风险,都是些亡命之徒,他们就是孤身前往博取更大的富贵,关外虽然也是刚刚安定,可是那里的富贵空间太过狭小,既然是不做大明子民的人。自然不会安分的在那里种田吃粮,都要靠着自己手中的刀枪赚来更多的金钱,这次应该算是做到了。

洗掠哥萨克地村寨,掳掠人口财物,实在是让人快乐无比的事情,而且刘十三还在谋划着对失必尔汗国残余部落的进攻和洗掠,刘十三要把华州变成这片广袤无垠土地上的真正主人。

当然,十几名骑士组成的信使。带着失必尔汗国缴获的珍贵珠宝和刘十三的信笺踏上了南下的道路……

此时地汉城,在原来王宫的边上,许多的住在那里的官员宅邸,都是被拆除了,一个新的建筑,在许多工匠和劳力的忙碌下建立了起来。虽然是七月份开始建造,但是对于财力和人力都不缺乏地华州来说,很快就完成了这个建筑。

华州都督府不在设立在仁川,而是堂而皇之的建立在汉城之中,在王宫的另一边,华州太守府也是在建造之中,华州是军管民的体制,都督府完全的凌驾在太守府之上,所以刘顺骅的太守府也是比都督府的格局要小一些。

不过这两个大大的府邸,比起朝鲜王宫来可是大不少了。当然王宫的格局也是很大。一个小孩子住那么大的地方也不是什么好事,比较容易养成铺张地习惯。作为国王地祖父和监护人。

大都督江峰很是体贴的替国王考虑,把王宫一些在边缘地建筑都给拆毁了,在都督府和太守府完工之后,任何一个来到都督府和太守府办事的人,如果不是太留心,都不会注意到夹在中间,显得有些猥琐的王宫。

对于江峰的进驻汉城,在城内的汉人自然是无条件的欢迎,稍微有些出乎意料的是,朝鲜勿论官民也都是高兴异常,按照常理来说,这些人要是没有什么反对的情绪也是正常,因为刀锋兵威所向,想要不低头也很难,可是这些人居然是这么欢欣鼓舞,如此正面的表现,就实在是让人吃惊了。

不过这样的情绪不管是罗义的亲兵营还是刘十二主管下面的司马从事,都是懒得理会,由得他们去了。

汉城的朝鲜人想的很是简单,如果江峰和刘顺骅住在城里的话,就算是为了维持城内的体面和治安,也不会随意的动手杀人,这样最起码会有些安全感,当然,这也许仅仅是安全的感觉而已。

在一个月前,在汉城的清洗和搜捕,还摆放在显眼处的京观和弥漫整个城市几天的血腥气,都已经是把这些人吓破了胆子,生怕再有什么杀戮的事情,对于一贯是孱弱的这个民族来说,现在什么大义之类的事情都不重要了,活下去,或者活的稍微好一些,这就是他们的目的。

杨大率领的五千人到了平壤,这个过程就好像是军队正常的迁徙,压根没有什么波动,江峰手下的兵马从前都是以汉城向北十里为界,凭借着山区和丘陵的地形,修建了大批的石堡和要塞。

当时的考虑是尽管轻而易举的占据了朝鲜的南部,可是仍然要提防明军会从北面打过来,所以不敢太过北进,以免有什么难以预料的情况发生,现在已经是大不相同了,关外已经是牢牢的控制在了华州的手中,海上的优势又是这么的强大,此时的朝鲜已经是华州的囊中之物了。

自然也就不用那么多的防范和防备,可是在都督府的预料下面,因为对于北面以平壤为中心的土地统治,都是倚靠朝鲜的小朝廷来进行维持,突然派遣五千人的兵马去那里,会不会引起什么反动。

要知道,在江峰没有来到朝鲜之前,朝鲜全国的士兵也不过是八千人左右。

事实证明,华州的高层们都是想多了,他们生活在大明,天朝大国的子民做的时间久了,很难想象其他弱小的民族面对强大武力的时候,那种柔顺和臣服。

朝鲜局势的稳定和越来越牢固的掌控,让江峰这里可以进行些相对比较大的动作,平壤在嘉靖十九年的七月下旬被改成乐浪城,南至汉城以北十里,北至鸭绿江和长白山,这一段的土地被作为乐浪府的治所。

乐浪府属于华州统辖之下,乐浪府的知府人选对于华州,关外还有夷州三地的移民来说,有颇为特殊的意义,等于说是这里面的读书人能不能进入中枢,能不能在华州的官僚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的意义。

乐浪知府是从在山东当年大乱,移民华州时候的一名读书人,这人是名秀才,姓李,唤作李谨的,胸中也是有些才学,只是因为家贫也无人帮补,只能是靠着教授私塾来维持生活,连赶考的费用都凑不出来。

被裹挟倒华州之后,因为变得生活无忧,读书人们很多人都是在观望,还有个别死脑筋的总是唱着什么忠义大明之类的论调。华州军方也是懒得理会这等的读书人,由着他们去了。

李谨倒是没有想太多,在大明的时候,他倒是也考了功名,可是日子过得辛苦无比,常常是揭不开锅的情况出现,他的父母妻子都是跟着受累,他对大明根本没有什么好的印象。也没有那么多忠义的执着。

看到华州太守府招募吏员,他立刻就是过去报名了,虽然是华州懒得理会读书人,但是有文人来应募,而且还是一个有功名的读书人,这可是实在太难得了,不管能不能干活,这毕竟是一个榜样。

这李谨除了读书之外,还经常要为自己的生活操心,少了些酸腐气,经世致用的东西却接触不少,加上人也是实在,为了家人能过上更好些的日子,更是在衙门里面吃苦耐劳的勤勉苦干。

华州太守刘顺骅前期缺少人手,特别是缺少识字的读书人,既然是有太守府这等民政的架子搭了起来,各级的官吏都必须要配备才可能是良好的运转,但是来到朝鲜的读书人们大都是观望或者是冷眼旁观,赵扬帆赵秀才和王启年原来的班底,都是些掌柜和帐房的出身,有些事情一时半会还不能熟悉。

李谨这样有真才实学又肯实干的角色,自然是被刘顺骅看重许多,就连江峰也是知道了他的名字,印象大佳。

所以开始的时候,升迁也是很快,从一名负责律条的小吏升任为民卫的民官,不是移民中德高望重的士绅或者是族长的民官,他是唯一的一个。

在民卫做的民官,政务出色,在民卫被分为十镇统归华州统辖的时候,他也是被刘顺骅调到了身边,开始参与华州民政的最核心事务。

此次的朝鲜北部改乐浪府,李谨立刻成为了刘顺骅能够想到推荐的第一人选,江峰对于这个人也是评价颇高,立刻是批准了这个任命,也就是七年的时间,李谨从一介书生做到了管民百万的一方之长。

江峰手下的民政体系,逐渐的完备了起来……

利前无义

李谨是一个例子,华州这几年的兴旺已经是让许多人,特别是那些读书人们不再巴望着回到大明。

大明的读书人总是有这样的习惯,只要是念了四书五经,就要考个功名出来,成了秀才之后,就是举人,举人之后进士什么的,到时候搞个官做,自然是财源滚滚娇妻美妾,所谓的万般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概念就是这么来的。

华州的武人主政,给不了这些人希望,尽管识字懂得文化的书生们,可以凭着自己的知识在华州的各级衙门里面取得一席之地,也可以过上不错的生活,江峰体系下面的官吏,都有颇为丰厚的报酬。

但是对这些读书人来说,温饱仅仅是一个方面,还要有政治前途,从前他们看不到,所以对华州也是不冷不热的样子,现在的李谨实实在在的树立在他们面前,一个秀才出身的扼贫寒之士,居然能够做到乐浪知府这样的位置,先不要说他高的吓人的收入,手下管着百万人,将近相当于大明半省的地盘。

这官位,即便不是大明又能如何,这个例子让读书人们都是动心了,就算是能回到大明,自己能靠上更高的功名也未可知,况且来到华州的,举人也没有几个,大多数是秀才童生。

说白了这些人属于文人的最底层,回到大明也不会有什么立竿见影的改观,在明朝做官肯定是要举人之上地身份。哪里会有他们的位置,可是在这里却有一条金光大道展现在他们的面前。

乐浪府下面共有四县,每县都有知县,这些位置也是由华州出身的读书人担任,大家都知道,关外,夷州。还有马六甲,都还没有民官的设置。这么说起来,可还有许多的官职虚位以待。

竞争这些位置,可是要比大明去科考功名容易许多,所以李谨的任命一出,原本人手不足地各个华州机构,突然变的热闹起来,倒不是办理公务地人有多少。这些全都是来应募,看看能不能在里面寻个差事的。

在大明,沧州那几家据说是因为信仰神佛,多日行善才有好报的商户,获得了可以几倍于从前产量的器械,现在已经是在山东北直隶甚至河南一带流传开来,大批要运送到南方售卖的棉花,都是被截留了下来。

突然之间。在江南的十三商业协会,发现自己手中的棉布销售不出去了,很多地海商们,宁可是在林家岛和华州进货,也不会来江南了,虽然对于朝着北方海面上贸易的船队来说。来到南方的路程虽然远一些,可是货物的便宜价钱足够是弥补多出这一段路程的费用,不过突然间,销售量大跌。

松江在最巅峰的时候,一年千万匹的出产,在这么大的数量当中,其实海贸占据地比重并不大,很多是供应大明国内的需求,可是在需求最旺盛的夏秋之交,数量却比往年跌了不少。

本来松江的棉布产出一直是供不应求的局面。行走大明的布商和海商们一直是抬价竞争。往往是海商给出地价钱比较高,所以站得优势很大。这一次,以往来江南采购布匹的北方商人们,都是很少出现。

松江的手工工场商人并不着急,反正海商们还会大举的买进,囤积起来等待第二年,卖给海商的价钱更好。

谁也没有想到,到了初秋,还是没有什么商人上门,这些从来都是只管生产不考虑销售的手工工场主们开始慌张了,不过让他们惊慌的事情,显然不光是这一件,去年这个时候,北方的棉商也要把大批的棉花运送过来,但是今年也没有看到。

十三商业协会终于是着急了,派出了手下的人手去京师打探,在这些大商人地心里面,出现这样地场面,肯定是和朝廷官府脱不开什么关系,但是派去打探的乘坐船只到了济宁府地时候,就知道没有必要再前行了。

在那里棉船甚至是堵塞了河道,原来主要是粮食和南货装卸的码头上,现在堆积的全是棉包,大批的商人们在那里吆喝着买卖。

在消息传回江南之后,几乎对邓闽发明的机器有所了解的人,都是从各处得来的情报中,判断清楚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北方布匹的价格突然的大幅度降低,对于原材料棉花的收购量大幅度的增加。

做了这么多年生意的商人们,自然不会相信什么鬼神的传闻,唯一可以联系的上的,就是邓闽发明的那个神奇的机器。

和一开始就蹦出来打压诛杀邓闽,不让这种破坏行业平衡的器械出现在世间的商人们,特别是十三商业协会的那些高级的豪商们,那些商铺和商号的老板们,丝毫没有什么十三商业协会的情义,直接就是让自己的手下和掌柜去北方可以买到便宜布匹的地方进货。

那几个掌握许多手工工场的商人们,则是纷纷的拿出了邓闽那些器械的图纸,尽管那个器械当时十三商业协会的人立下了所谓的血誓,来维护这个机密并不被泄露到外面。

既然是他们这么办,十三商业协会统辖的商户和手工工场场主们,自然也不会遵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每个人都是找到了形形色色的法子,或者是去北方采购更便宜的棉布,或者想法设法的把这个器械的秘密搞到手中。

南北商人们有的兴高采烈,有的急得好像是热锅蚂蚁的情况不同,在北直隶,山东和河南的地主们都是兴高采烈,原本种粮食也就是维持个小康的生计,看着府县里面的商人们发财自己却晚来一步。

可今天却发现这个财运也到了自己的身上,棉花的价钱涨的让他们眉开眼笑,有些人把棉花田地里面几年的收成都已经是预先卖了出去,很快这些自以为赚了便宜的地主们也都是后悔了,因为棉花的价格在南方的商人加入后,涨势还是在继续。预先签了契约的人价格都已经是钉死,想后悔都来不及了。

算帐很多人都是算的明白,棉花的价钱如此的高昂,就算是不种自己的口粮,完全的从外面购买,也是合算许多。

大批的粮田都是被硬生生的转成了棉田,还有人盘算,自己把土地租给了佃户来耕种,佃户交给自己三成或者五成的租子,要是粮田,倒没有什么便宜或者吃亏的问题,可要是换成种棉花。

佃户赚的便宜可就太大了,所以很多农民在结束了农忙之后想要续租的时候,却被地主拒绝了,给的条件也是简单的很,土地我要收回去,却不是把你一脚踢开,你要是想继续吃饭的话,就给我来做工。

种多少地,咱们来结算工钱就是了,很多小门小户的原本还是有几分自己的土地,租种一些,也可以勉强的维持温饱,突然间,只能是给地主乡绅们去做长工了。

上面说的这种局面,还算是好的情况,在工商大兴之后,乡下的土地没有人愿意耕种,都是进城做工,而且南洋和关外的粮食,源源不断的运进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