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异能空间之夏喜多-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默地抽着,眼睛看着新挖的这个坑,不知在想什么。
    喜多走了出来,站在金永顺旁边。轻声地开了口:“叔,我想和杨婆婆学做豆腐。”
    金永顺没有抬头,仍然沉默地抽着烟。喜多低头看着金永顺那肥硕的大光头,上面汗油油的,刺眼的阳光底下闪着光。
    金永顺不吱声,喜多也不吭声了,就这么一个蹲着一个立着。半晌,金永顺把手里的烟屁股往土里一丢,看着那烟蒂冒着一缕表烟,开口问了句:“我师娘的眼睛可是你治好的?”
    喜多一楞,揪着衣襟没有答话。
    金永顺站起身来,看着眼前这个半大的孩子。喜多和梅梅一样大,却可比梅梅老成多了。金永顺满肚子的疑问,前两天喜多表叔少军的腿突然好了,满镇上传的沸沸扬扬。今天自己去看杨老太,突然发现她的眼睛也突然好了。……这也好的太快太蹊跷了。
    ……
    刚才,金永顺在杨老太家,吃惊地睁大眼睛看着眼睛炯炯有神的杨老太。问了好多遍,“师娘你的眼睛咋好了?”
    杨老太眼皮一耷拉,对他不理不睬,金永顺也习惯了,反正杨老太是从来不和他说啥实话的。那个做豆腐的秘方都十几年了,还是不肯给自己。金永顺一边用大竹杆子绑上钩子在水井里划拉着,一边在心里揣度着,这多少年的眼疾咋会说好就好呢?
    钩了半天,从井里钩出了两具泡发了的死老鼠,金永顺拿锹搓出去扔到后边的沟里了。又洗了洗锹,慢慢走回来。杨老太正在院子里叹着气,伸头看着那口井,嘴里嘀嘀咕咕着:“这可怎么好啊,这水可不能再用了,每天都有老鼠死在这里,这也太邪门了!”
    金永顺抹了抹光头上的汗珠子,“以后每天我给你挑两桶水过来,吃饭洗菜够用了。”
    杨老太瞪了他一眼:“两桶哪够,我还要做豆腐哩。”
    金永顺嬉皮笑脸地说道:“师娘啊,你这不是找累么,早点把豆腐秘方告诉我,我替你做不就完了么,哪还用得着您受累,每次想吃个豆腐还得自己动手。您啊,真是不会享福!”
    杨老太长叹一声:“你总想着秘方秘方,跟你说了多少次了,哪有什么秘方?做豆腐就是做豆腐,不过就是泡豆子点卤水。哪还有什么秘方……”
    金永顺一摇头,“哎,师娘,这话可不对,早些年这县里都知道你和我师傅的豆腐做的最好,就是因为你们有方子!”
    杨老太一个劲地摆手:“没有没有,没有没有。那都是瞎说。”沉默了一下,又叹了口气,“要说真有和别人家不一样的地方……”
    金永顺立刻瞪大了眼睛,期待着看着杨老太说出下句。
    杨老太看着那眼井水,幽幽地长叹:“……就是这口井了。”
    金永顺不解地问:“这口井怎么了?”
    杨老太瞥了他一眼,慢悠悠地说:“可惜了了,这可是整个古水镇最好的水。这个水做出来的豆腐味,就是和别处不一样。想当年,我和老头子尝遍了整个镇上的清水井,终于找到了这一处好水。……可惜啊可惜啊,这人能尝出来的甜味,耗子也能……”
    转过头来紧盯着金永顺:“你不是想要秘方么?我告诉你,这井水就是秘方!”
    金永顺一咧嘴:“您可甭蒙我了……”
    杨老太冷冷地打量着他:“你也甭费心了,我已经说清了这豆腐的事儿,打今起儿,你也不用再来照顾我老太婆了。这里的水也坏了,我也准备走了。你信也好,不信也好,就是这么回事。”
    说罢,转身要回屋,金永顺傻眼了,上前拦住她:“我信,我信还不行吗?您这是要去哪啊?您都七十三了,还要上哪去啊,谁能养你啊?”
    杨老太转过身来,微微一笑:“我娘家侄子前两天来信了,要接我回山西老家,我老了,趁着还能动,就赶紧落叶归根吧。”
    金永顺看着杨老太摇摇摆摆地走回屋里,哐啷一声关了门,抬头看看天上火辣辣的秋阳,心里恼火的很,想着这么些年的心血就付之东流了,一时不知该骂谁了。
    ……
    一路蔫头搭拉脑地走回来,金永顺一直琢磨着这个事,豆腐,秘方,杨老太的眼睛……想来想去一团糟,正没个头绪的时候,喜多一句话,让他瞬间清醒,迅速抓住了这条线的线头。
    金永顺微微一笑,看着局促的喜多,和蔼地说道:“你别怕,叔就是问问……你叔的腿,应该也是你治好的吧?你想和杨婆婆学做豆腐,所以你也治好了她的眼睛?”
    喜多心里一惊,大太阳的天,竟然瞬间背上冒出冷汗来!喜多觉得口干舌燥,没想到金永顺会这么快地猜出来!该怎么解释这个事呢?喜多想不出来,面对着金永顺看似温和其实尖锐的逼问,喜多后退一步,小声说:“叔,我不知你在说什么。”
    金永顺黑黑的眼仁眯成了条缝,突然又想到了自己闺女从喜多家回来后就开始拉肚子,拉了三天,啥药没吃又好了,好了之后的身材竟苗条的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他更加笃定,喜多有一种神秘的药,可以治病!
    作者有话要说:
    江湖不是白混的……

  ☆、第三十三章

金永顺紧紧地盯着喜多看着。喜多觉得大太阳明晃晃地刺眼,一阵阵头晕,咬紧了嘴唇,抬起头看着金永顺,乌黑的眼眸里透出一股坚定和倔犟的神色:“叔,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我只是想要和杨婆婆学做豆腐,我的情况你也知道,少军叔现在还没成家,我和小务不能再拖累他了,我也不想再上学了,我想卖豆腐赚钱养活弟弟。”
    金永顺微微一笑,拍了拍喜多的肩膀:“好孩子,有志气。你想学杨婆婆想教,没啥不可以的呀?那就好好学,等你学会了,叔还要尝尝呢。”
    喜多仰头看着金永顺,“那您是同意了?”
    金永顺咧嘴一笑:“傻孩子,这中间有我什么事啊,杨婆婆又不是我妈,这事得她同意才算数。”
    喜多有点不敢相信,这事就这么成了?在镇上横着走的金永顺,居然ben儿都不打一个就同意了?他不是一直惦记着豆腐的秘方吗?为啥这么痛快就答应了?
    喜多眨巴眨巴眼:“那叔……你以后不会反对……”
    金永顺转过头看看猪肉铺子,眯着眼睛笑着:“你放心,叔罩着你。你卖豆腐也没个铺子,就在我这里搭一下吧,我这铺子还闲着半面子,回头我把这里整个墙,给你搭个小铺面出来。”
    喜多简直不敢相信金永顺居然这么好心,楞了半天,才想起来说:“谢谢叔,那我卖了豆腐就给你交房租。”
    金永顺笑眯眯地看着喜多,伸手摸了摸喜多的头顶,哈哈一笑:“叔哪能要你的钱,你每天送我几块豆腐吃就行。以后就是邻居了,远亲不如近邻,咱们可得多多照应,叔让你姨给你和小务天天炖骨头吃,……你们姐弟俩都太瘦啦,哈哈。”
    从金永顺那里出来,喜多还云里雾里的,闹不清金永顺怎么这么顺当地就答应了自己的要求。自己还准备豁出去和他争论一番,实在不行就到镇长那里说说理去。
    脚下飞快地往杨婆婆家里走去,一转念,刚才他一个劲儿地问自己,杨婆婆和少军叔的病是不是自己治好的,难道他是冲这个来的?慢慢地停下了脚步,金永顺肯定是看豆腐方子没希望了,又觉察出杨婆婆的眼疾和少军叔的腿疾神奇地好了,就打上了自己主意。
    心中一凛,一定是这样的,以前是杨婆婆,现在轮到自己了,这个金永顺有的是耐心守着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个,他太擅长了。
    以后小红丸一定不能再拿出来了!那个神秘的空间的一切,都不能再露出来了,不然以后会发生什么事,真的很难说。明晃晃的大白天,喜多却打了个冷冷的寒战。
    来到杨婆婆家门口,叩了叩门,院门应声打开。杨婆婆一改那冷峻的神色,笑眯眯地招呼着喜多进来。
    喜多楞了楞,迈步随着杨婆婆走进院里。
    杨婆婆拉着她的手,在靠窗边摆的两个小凳子上坐了,旁边的小方桌上,还摆着一个葫芦瓢,里面装着炒熟的南瓜籽。杨婆婆抓起一把南瓜籽就往喜多手里塞,“吃吧,吃吧。”
    喜多接了过来,嗑了一个南瓜籽,嗯,好香。
    杨婆婆笑眯眯地看着她,又倒了杯水,放在一旁的桌子角上。喜多正走的热了,拿起来咕咚咕咚地喝了两口。杨婆婆见她不喝了,笑笑地问:“不好喝是吧,这是上午金永顺拿来的。我这井里的水用不了了,淹死了好几只大耗子,不能喝的。”
    喜多有点儿不解地问杨婆婆:“这镇上的耗子很多吗?我刚从金叔家里过来,梅梅妈的手都被耗子咬了两个眼儿呢。”
    杨婆婆一怔:“我还以为只有我这里有呢,这镇上好久没有这么多的耗子了,上一次差不多得有三十年前了,那次可吓人,很多人家大白天的都有耗子窜来窜去……很多人得病死了……”
    杨婆婆的声音停了下来,院里一片寂静,喜多不安地看向杨老太,杨老太似乎陷入了回忆中。喜多试探地叫了两声:“婆婆……婆婆?”
    杨老太回过神来,微微一笑。“哦,对了,你去金永顺家去干啥?”
    喜多低了头,小声说:“我找他商量和你学做豆腐的事儿了。”
    杨婆婆哦了一声,又笑问道:“他同意了?”
    喜多点了点头,点漆般黑亮亮的眼睛看着杨婆婆:“他答应的很痛快,我倒心里没底了……”
    杨婆婆转头看着院墙上在秋风中瑟瑟的枯草,微微笑了:“我跟他说了,井水就是做豆腐的秘方,现在井水不能用了。”
    喜多转头看看院里的那口深井,试探地问道:“婆婆,这井真的不能再用了吧?”
    杨婆婆点了点头,“眼下是不能用了,这几只死耗子糟蹋了这井里存的水。以后,倒是可以重新打个能压出水来的抽井。”
    喜多哦然。少军家里就是那种可以压出水的抽井,管子埋在地下,是封闭的,露出地面的只是一截抽水井头。
    喜多明白了。眼下是不能用,但以后还是可以用的,只要封闭起来不要让什么杂物再掉进去便是。
    杨婆婆笑眯眯地问:“你每天要上学,哪有时间做豆腐啊,再说,白天也没人帮你卖啊?”
    喜多像个大人一样叹了口气,捏了几枚南瓜籽在手心里摆弄着,低声说道:“我不打算上学了,少军叔因为我俩娶不成媳妇儿,我心里实在不好受。我也不知道像我这样上学将来会有啥用,还不是在镇上过一辈子?我想只要供小务念得起书就行了,将来我妈妈回来了,我也好和她交待。”
    杨婆婆看着眼前这个白净秀气的女孩,眼睛眨呀眨的,透着灵气儿的光,漂漂亮亮的长的一点不比别人差,却要比同龄的孩子承受更多的东西,这一幅小小的身子骨,要挑起一个家的重担。生活有时确实是逼不得己,但更多的时候也是出于自己的选择,喜多完全可以赖在少军那里,依靠着少军,但她良心上却惴惴不安,不想给人家添麻烦,一心想着要自立。
    杨婆婆心里似乎看到了当年自己坚持要从山西逃荒离家的身影。一转眼,自己在外面也漂了五十多年了,自己当年坚持要出去逃荒的时候,也是这个样子的,耳边编两麻花辫,纤纤瘦瘦,固执又有主见。
    眯着眼睛再看看湛蓝的晴空,一时突然很想家,想那个五十多年前破破烂烂的窑洞,想着那里响晴响晴的天,想着那窑洞墙上挂着长长一串的红辣椒。
    杨婆婆转过头看看喜多,问道:“孩子,你准备好了么?”
    喜多一楞:“准备好什么?”
    “跟我做豆腐啊!”
    喜多惊喜地跳了起来,拉着杨婆婆的手说:“您真的肯教我吗?这是真的吗?”
    杨婆婆点了点头:“不过做豆腐,可是三更起五更眠,豆腐本儿小利薄,就是赚个辛苦钱儿,靠做豆腐,成不了大富大贵。……干了这一行,就不要轻易地让这手艺失传,不论啥时,再苦再累也得坚持下去,你可要想清楚。”
    喜多郑重地点了点,缓缓地跪在杨婆婆膝前:“我记住了婆婆,这辈子,我不会丢了你教我的手艺。”
    杨婆婆笑着扶起喜多,秋日里的小院里,秋风飒飒地吹过,秋阳暖暖地照着,静谧又温馨。喜多觉得心里敞亮了极了!从此,自己就要结束飘泊和依靠别人的日子,终于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去生活了!
    天色不早了,喜多要回家给少军和小务做饭,便起身告辞。杨婆婆也站起身,叮嘱着:“明早四点过来,我教你做豆腐。”
    喜多点头答应着。又转过头来问:“那……要不要我带水过来。”
    杨婆婆回头瞅了瞅金永顺送来的两大桶水,思忖了一下,“好,明天你挑两桶过来吧。泡豆子的水,我就先用家里的。”
    喜多四下看看,对杨婆婆笑道:“婆婆,你能给我找两个桶吗?我家里没桶。”杨婆婆点点头,“等着,我去下屋给你找去,家里以前做豆腐,就是桶啊盆啊的多。”杨婆婆去了下屋。
    喜多迈步走进灶间,拎起地上的一桶水,哗地一声倒缸里,又拎起另外一桶,也倒进缸里。伸头向外面瞅瞅,杨婆婆还在下屋里没出来,拎了桶立刻闪身进了空间里。从清清的河水里打了两桶水,咬着牙,一手提着一桶,摇摇晃晃地回到屋里。将桶放好,又走回院里等着。
    杨婆婆很快出来了,拎了两只皮桶,递给喜多:“这两只桶装满就行了,拿回去好好刷干净了。”
    喜多脆声声地应了,转头拎了桶走了。
    杨婆婆走回灶间,拿出大盆子准备泡豆子。一转头,看到空空的水缸里竟然有了半缸水。又看看灶台旁边的那两桶依然满满的水,怔了怔。
    低头看着桶底的边上,还有些水渍。
    杨婆婆伸手拿起水瓢,在桶里舀了一点水,凑到嘴边尝了尝,眼神一亮,核桃般褶皱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
    这个小徒弟,果真有几分意思……不想自己活到七老八十了,倒收了个高徒。
    杨老太咂咂嘴,哼着不知几百年前的小曲,美个滋儿地勺着桶里的水,一瓢瓢地倒进泡豆子的大盆中。
    作者有话要说:
    凶猛二更,根本止不住啊止不住,就像那神水河里的水……求作收!求收藏!求鲜花!打滚求~~!
    有亲说,为啥喜多非得要去依靠杨老太,守着那么个大空间的,不能自立吗?
    亲们,喜多才十四岁,没有重生没有穿越没有人教,她的眼光就是十四岁的孩子那么远,空间咋用,她根本不知道啊!要不是空间里的水点醒她去做豆腐,恐怕她也不会想到这个。
    换位想想,我真的不敢开太大的金手指,喜多的生活,要靠她自己慢慢地开悟,随着时代的变迁,慢慢变聪明。
    亲们觉得呢?欢迎讨论哈~!

  ☆、第三十四章

天上还繁星点点,小镇沉寂在睡梦之中。喜多穿好了衣服,悄悄地拎了两只皮桶出了门。
    在杨婆婆家门口,闪身走进空间将水打满,轻轻推了院门进去。杨婆婆早就给她留了门,喜多拎着两桶水迈步进来,灶间已经是灯火通明了。看见喜多进来,杨婆婆冲她点点头,招呼她站过来。
    ……
    天快亮了,喜多抬手抹了抹额头上的汗珠儿,小心翼翼地搬开压豆腐的石块,揭开湿漉漉的黄纱布,木格子中露出了上下两层两方白白嫩嫩颤颤巍巍的大豆腐!喜多郑重地拿起铲刀,竖着切下了一小块,装在碗里,递给笑眯眯坐在一旁竹椅子上的杨婆婆。
    杨婆婆也郑重地双手接过,拿起勺子,舀了一小块,放进嘴里抿了抿,咂了咂嘴,微微一笑,一锤定音:“得嘞,这是我吃过的最好的豆腐。”
    也不等喜多答话,希里呼噜地将碗里剩下的全部吃光!
    喜多自己也欣喜地切了一小块,细细地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豆腐的醇香在神河水的发酵下,口感细腻,甘香甜滑!喜多眼前一亮,这豆腐,可比自己在镇上王家豆腐铺买过的好吃太多!
    杨婆婆放下碗,把喜多叫到身边,郑重地问着她:“婆婆刚才教你的方法,你可都记住了?”
    喜多点点,脆声声地答道:“放心吧婆婆,我都记住了。”
    杨婆婆欣慰地伸手顺了顺喜多的头发,感慨地说:“你确实是个聪明的孩子,婆婆能收到你这个好孩子做徒弟,也是婆婆的福气。”
    转头看着这间小屋,长年的烟火熏的黑黑的房梁,静静垂在灶台上的十字木架,还在滴滴答答淌水的纱布,这一切一切,都是那样的熟悉。杨婆婆突然有点不舍,眼窝感觉酸酸涩涩的。
    又转过头来看着喜多:“好孩子,婆婆将这个豆腐方子和这间屋子,都交给你了。”
    喜多惊诧地问道:“婆婆,你要去哪里?”
    杨婆婆微微一笑,叹了口气:“落叶要归根,婆婆从哪来,就要回哪里去。老头子已经不在了,我要回娘家去看看家里剩下的亲人,半辈子没回去了,怪想的慌。再不回,就再也回不去了。”
    喜多睁大了眼睛,紧紧地抓住杨婆子的手:“婆婆,你再不回来了?万一我这豆腐做的不好呢,我该去问谁?”
    杨婆婆欣慰地拍了拍小徒弟的手,爱怜地看着她,说道:“喜多,你记住,靠山山倒,靠水水干,只有靠自己才靠的住。做豆腐的方子我都手把手地教给你了,你每天勤加练习,不会忘的。……往下,就要靠你自己去悟了。”
    喜多还是个半大的孩子,接了自己的手艺,得罪了金大脑袋,以后在古水镇上混,恐怕也不会太容易,杨婆婆心里感慨万分,想了想,又加了一句:“莫要与人争,凡事让几分。好好把你弟弟养大,你姐弟俩凭这个手艺在镇上立足,还是不成问题的。”
    “这屋子我住了几十年了,现在也留给你了。你和小务搬过来,自己顶门立户单过吧。”
    喜多泪眼朦胧地看着这个认识还不到七天却将所有都托付给自己的杨婆婆,终于问出那句一直很想问的话:“婆婆,你为什么不问问我给你的是什么药?难道你不想知道吗?”
    杨婆婆微微一笑,很爽快地回答着:“各人有各人的缘法,何必打听那么多,我老婆子能有幸吃到那药,治好了眼睛,就很知足了,旁的事,我费事劳心打听。”
    “不过孩子,防人之心不可无啊,你的一颗善心,有可能会招来有恶意的狼,以后,还是要多个心眼……”
    ……
    喜多端着一小锅豆腐走回家,少军和小务还没有起床。想了想,喜多决定做个煎豆腐给他俩尝尝。
    把豆腐镇在清水里,捞出一块来,切成小片。锅里倒了肉渣油,灶下的火烧的小小的,把豆腐片剪成两面金黄的,又洗了两个辣辣的小尖椒,切成了丝,倒入锅里,又添了点酱油进去,哧的一下,小小的白气冒了出来,用铲子翻了翻,略略加了点盐,起锅盛到盘子里,立刻香喷喷的味就把小务从睡梦中给馋起来了。
    喜多溜了一个切片的大馒头,又搅了个玉米糊糊粥,切了四片冒油的咸鸭蛋,中间是那盘喷喷的煎豆腐,白的黄的绿的,看起来让人口水直流。小务睡眼惺忪地走出来,一眼就瞄到那桌丰富的早餐。
    饭桌上,少军夸赞着喜多的好手艺,又夸奖着现在老王家的豆腐做的越来越好吃了。喜多犹豫了一下,笑着对少军说道:“叔,这不是老王家的豆腐,这豆腐是我做的,杨婆婆把她的手艺传给我了……您认识杨婆婆吗?”
    喜多一五一十地把和杨婆婆之间的交往告诉了少军。当然,略过了治眼睛的小红丸子那一节。少军沉默了,慢慢放下筷子。
    喜多看着少军,轻声说道:“叔,我和小务给你添了太多麻烦了,你为了我俩,被丽萍妈看不起,我们不能再拖累你了。”
    “我想学做豆腐,我喜欢学这个……杨婆婆要回山西老家,把房子也留给我了,过几天,我和小务就收拾收拾过去住。”
    “您待我和小务的好,我和小务一辈子都会记得,要是没您收留,我和小务就得回上柳树受后妈的气,这个恩情,我一定会还的!”
    喜多说到动情之处,热泪像掉线的珠子一样掉下来。小务也哇的一声,扑过去紧紧抱着少军。
    少军沉默着,抱着小务,看向喜多。这是个有主意又聪明坚强的孩子,先是找回了被拐卖的弟弟,又好运地换取到了上学的机会,现在,不忍心拖累自己又学做豆腐自谋生路。自己还有什么话好说呢?
    这个小相馆,现在也一直只是维持生活。凭空多了两个孩子,对自己也确实是个负担。有时自己也愁,古水镇的拆迁和改造,现在还没有动静,有时自己也想给两个孩子更好的生活,但确实是难以做到。
    少军平静地问喜多:“杨婆婆那里,你想去,叔不拦你,叔只问你一句,你还去不去上学了?”
    喜多一下子支吾了起来。
    少军像看透喜多内心一样,又接着说下去:“豆腐可以卖,但你还小,书是一定要念的。以后世道变成啥样都很难说,你看王子儒,听说在美国念过书。老辈人说过,做大事,就得念大书,所以他能做的事,叔就不能做。叔的意见是,不要只一心想着赚钱,你和小务想单独过,叔不反对,但书必须要念下去。你也别有什么负担,以后叔还会每月给你二十块钱,保证你和小务正常的生活开销。卖豆腐这事,先别急在一时,可以容后好好想想怎么做。你说好不好?”
    喜多一怔,没想到少军推心置腹地说出这番话来。
    想了想,为了让少军放心,喜多点头应了。但在心里,喜多却已经有了主意。
    ……
    上午第一节课,就是孙主任的课。下了课,孙主任走出了教室,后面喜多急匆匆地追上来,叫住了孙主任。
    孙主任看着这个小姑娘,惊讶地问道:“你下午又要请假?”
    喜多点点头,眼睛瞅着地面,小声地说:“孙主任,我可能以后都要下午请假了,我要卖豆腐,需要半天的功夫。本来想请上午的假,上午的主课多,所以就改请下午的假……”
    孙主任痛心地啧啧两声,“老师不是说过吗?你和小务在学校的费用,由我包了!一个小孩子,做什么豆腐?!你就好好学,明年考个好成绩给我就行!”
    考个好成绩简单,但考上了好的中学,以后怎么办呢您还能包我一辈子么?喜多看着痛心疾首的孙主任,心里默默地想。
    但这个老师从头到尾的好意,喜多也不是好赖不懂的人,怎会不领情?
    喜多用那双明澈的眼睛看着孙主任,微微一笑,脸颊上露了两个精致的小梨涡,这是个十分自信的笑容:“谢谢您,不过我只上半天的学,一样可以考个好成绩出来!您就相信我吧!”
    孙主任无奈地看看这个主意坚定的少女。如果自己再不答应,只怕她真的会不来上学了。
    “好吧。”孙主任很快做出了决定。“那就依你,你的情况特殊,我也会跟校长汇报这件事。但你得保证,成绩不能掉下来。如果下次月考,你的成绩低于本次月考的成绩,你就不能再享受这个待遇。你能保证吗?”
    喜多爽快地说道:“能!”
    ……
    下午,喜多又来到了杨婆婆家,杨婆婆见她来了,立即把手里的东西收到裤兜里,向喜多说道:“来了?我正好要出门。你在家里先把那袋子豆子泡上吧。”
    喜多应了声,麻利地解开墙边长条案子上放的袋子,把豆子倒在盆里。
    杨婆婆出门去了。
    喜多想了想,走出去把大门闩上,走回灶间,端着盆,闪身进了空间。
    蹲在河边,细细地将这一盆的豆子洗干净,小红鱼都围了上来,几个小红鱼调皮地游到盆里,嘴里吞吐着黄黄的豆子,并不咽下去,玩的不亦乐乎。
    洗干净了,又打满了水,回到灶间。
    看着早上做好的那两板豆腐,还在清水中镇着,喜多凑过去闻闻,依然是阵阵的清香。这下可放心了,在神河里的水泡着,豆腐是不会坏的。
    没啥事可做,喜多想着先帮杨婆婆把晚上的菜做出来,如法炮制,做了那个最拿手的香煎豆腐。
    杨婆婆一个人在家,吃的少,喜多就只煎了不到十片小豆腐块,炒完了装到大碗里,又放到大灶里,盖上锅盖温着。
    正忙乎着,听得一阵咣咣的砸门声。喜多一楞,喊着来了。一个带笑的声音从大门外传来:“阿婆,你家做啥好吃的呢?隔两条街我就闻着味了。”
    喜多打开门,看见一个烫着时髦大卷头的妇女笑吟吟地站在门口。
    二人都一楞,喜多问道:“您找杨婆婆?她出去了。”
    那女人打量着喜多,边说边迈步进来,直奔灶间,问道:“家里做的什么这么香啊?”
    喜多不好意思地搓了搓手:“我给杨婆婆做了个煎豆腐。”
    女人眼睛一亮:“杨婆婆又开始做豆腐啦?”
    喜多点点头。女人看到灶台上放着的浸在清水的豆腐,悄悄笑道:“阿婆不在家,快给我来两块。”
    说着,从兜里掏出了五毛钱,放到喜多手上。
    作者有话要说:
    好啦!终于开始赚钱啦!

  ☆、第三十五章

卷头发的女人是杨婆婆后院的朱婶,听着杨婆婆又做豆腐了,朱婶立即掏出钱来,塞给喜多,自己去碗架子上翻了个掉漆的盘子出来,也不用喜多动手,自己抄起竖铲,切了两块装到盘里。
    凑过去深吸一口气,嘴里赞道:“还是杨婆婆的手艺好!真香!”
    笑嘻嘻地就要迈出门去,喜多回过神来,举着钱哎哎地叫了两声。朱婶一楞,“咋?嫌钱少?老王家的豆腐就是五毛钱两块,三毛钱一块啊。”
    喜多期期艾艾地说着:“我还不知道婆婆打不打算卖呢。”
    朱婶笑着走回来,悄声说:“卖,怎么不卖呢,不卖是傻子,那老王家的豆腐,赶这个味儿可差远了。杨婆婆的豆腐要是卖呀,准保能把老王家的生意顶黄!可惜呀,杨婆婆这两年每次做豆腐,都做那么一丁点儿,只留着她自己吃,这次赶上了,可得赶紧抢两块!”
    说完,也不理喜多了,径自扭着腰哼着小曲迈出门去了。
    喜多看着手心里的五毛钱,心里甭得多开心了!想了想,干脆试一下!
    拿起竖刀,切下来一块留给杨婆婆,剩下的,全部搬到院里的小桌子上。
    搬了一把小椅子放在大门口,又把小桌子连豆腐一块搬到大门口,豆腐盆上蒙上纱布,自己就这么拄着腮帮子,坐在小椅子上。
    来来往往的人,看着喜多坐在门口,一言不发。面前的桌子放着一个大盆,盆旁边放着一摞空盘子,盘子旁边放着一个纸牌子“新鲜豆腐,三毛一块,五毛两块。”
    往来的人都停下了脚步,叽叽喳喳地说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