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第1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介于目前人们的生活水平,后世火爆的月子中心,现在肯定无人光顾。
  至于现在吃的,随车带来的还有宰好的白条猪和羊,大厨叶爷爷最喜欢的,就是韩屯的各种新鲜食材。
  活鸡还是送到刘冉的住处,她目前在娘家养胎。爱民已经请好了假,回来伺候媳妇过月子。从前线到京都,最少得五天的时间。
  打过电话后,一行人去了刘冉的娘家,没有她娘家人打招呼,大院门都进不去。厨师和保姆都跟着同行,悠悠开了一辆吉普车,在前面带路。
  刘冉娘家大院里的人,看到车厢里三十多只活着的老母鸡,全都惊讶的合不拢嘴,悄悄的议论:“冉冉这农村的婆家,可真够可以的,一下子带来这么多的母鸡。一天一只也吃不过来。”
  他们看着刘冉家门口,卸下来的一大堆东西,更加的不明白了:“啥时候农村人这么富裕了,就是咱们置办这些东西,也得动老本。”
  “冉冉真好命,自己找了个农村的对象,没想到家里过的这么好。”
  “可不是咋的,冉冉结婚的四合院,就是她婆家出钱买的,听说她婆家好几个儿子,都在京都买了院子。”
  “这是以前家里过的好,存下了老底。都说好命摊不到薄地里,估计冉冉自己,当初也不清楚婆家这么富足。”
  “这算是让你给猜对了,我听冉冉的四婶说,送嫁妆的时候,他们才知道婆家给准备的婚房这么好。”


第843章 收拾住处
  把给刘冉娘家带的东西卸下来,猪肉是成扇的白条猪,羊也是整只的。腌好的鸭蛋和鹅蛋,都是用一米多高的缸装着。成箱的火腿肠方便面摞得好高,午餐肉、粉肚这些,也都是成箱装着,还有今年的新产品,蔬菜面和龙须面。
  舅姥娘给刘冉娘家带来的这些东西,价值绝对在千元以上,赶得上俩人一年的工资了。要是让他们买的话,不动老本还真不行。
  进去和刘冉的爷奶打过招呼,一行人就告辞了。刘冉跟着车回自己家,她母亲不放心,也跟着一块过来了。
  反正爱民和刘冉他们的院子大,五间主房的两进四合院,住十几口人完全没问题。
  他们的房子,还真没住多了,爱民在部队服役,刘冉自己住这么大的院子,反而感到冷清,平时就跟着爷奶住。她作为家里唯一的女孩子,可是爷奶的宝贝。只有爱民回来了,俩人才在这里住几天。
  快到预产期了,刘冉娘家的人,提前来人把院子打扫干净了,他们再疼闺女,万没有让闺女在娘家过月子的道理。
  再说了,刘冉的婆家也不是没人,相反的还非常重视,这不还不到九个月,就提前来待产了。
  所有人的住处都安排妥当,姥姥带着悠悠也住了下来,爱民舅舅回来之前,悠悠成了刘冉舅妈的专属司机,必须保证一天二十四个小时跟随。
  妇女们在家忙活,舅姥爷带着司机去看望了老首长,把给老人带的东西送了过去。舅姥爷回来后说,今年的冬季,老首长打算去韩屯村长住。
  以后的几天,大伙没事干,就去隔壁收拾舅姥爷他们的房子,刘冉舅妈生孩子后,家里人肯定都得过来。韩屯村叫送粥米,京都这里叫摆月子酒。
  舅姥爷的院子和爱民的一样,这条胡同里,总共购买了七套两进的院子,都是舅姥爷他们家的。
  这些院子被林管家派人修整一新,里面的家具和铺盖都有,随时可以入住。
  悠悠在里面安置了一些太阳能的机器人,设置了一个简单的程序,打扫清洁温湿度的调节,都保持在最佳的状态。
  院子里的绿植和卫生,林爷爷定期派人来维护。所以,这些院子稍加收拾就能住人。
  把盖在家具上的防尘布揭开,尽管没有灰尘,大家还是习惯性的抹了一遍。常用的物品拿出来,家里就算收拾好了。
  看到这种情况,几个人把其他几家也收拾了出来。说是收拾,还不如说是查看了一遍。
  各家的情况都差不多,其他的几家,连防尘布都没动,反正也不脏,到了时候再收拾也不晚。
  刘冉的母亲跟着转了几天,感慨的说:“还是亲家你们有眼光,早几年买了这些四合院。现在这样的四合院,没有二十万,可买不下来。
  要说住得舒服,还是这老年间的四合院,冬暖夏凉。楼房就不行了,冬天有暖气还好些,夏天是真热,晚上整夜的开着风扇,我这胳膊吹的都不得劲了,医生说是得了肩周炎。”
  姥姥对她说:“二十万也能买,这四合院越来越少,以后肯定还得涨价。亲家既然觉得好,有合适的就得赶紧买。”
  像刘冉他们家这样的情况,住房肯定不缺,可想要住独栋的四合院,除了刘冉的爷爷,其他人都没这个条件。
  刘冉几个父辈,都住在独栋的别墅里,比四合院住着舒服,可绝对比不了舅姥爷家这几处四合院。这些院子里,被悠悠设置的太阳能空调,给控制的四季如春,温湿度正合适。
  这些装置都隐藏起来,不把房子给拆了,很难发现里面的蹊跷。再说了京都的四合院,确实有冬暖夏凉的功效,不过效果不是这么明显罢了。
  刘冉也劝她母亲:“妈,咱们家现在也没啥事了,您就下狠心买处院子吧,咱家里是不缺房子,可我还有俩哥哥在外地,他们每次回家,家里都住的挤吧吧,您也和我婆婆学,每个儿子都给买个四合院呗。”
  刘冉的母亲听了女儿的话,笑着摇摇头:“你这孩子,从小没操过心,还每人买一套,就是一套,你妈现在也买不起。
  要说是前几年,把老家底磕干,还能勉强买一套,现在可是晚了。冉冉你生了孩子,家里往后也没啥大事了,再攒几年兴许就够了。”
  刘冉的父亲虽然是高干,工资也就一百多,夫妻俩人工资加一块,二百出头。一年的工资都算上,也不到三千块钱。
  老人虽然不用他们养,把家里四个孩子养大也不少花钱,加上结婚生孩子这些大事,还真剩不了多少钱。
  一年剩下一千多,这三十多年也就是几万块钱的存款,这些钱现在买四合院,一进的都不够。
  舅姥娘对刘冉说:“冉冉,你和爱民那钱放着也没用,先让你妈用着,把四合院买下来再说,晚几年说不定又涨价了。”
  舅姥娘可没敢说大话,直接让刘冉给娘家买房子,亲家可是高干,要是让老农民给买房子,简直是打脸。
  虽说是女儿名下的财产,可刘冉刚参加工作,研究生的工资高,也才五十多元钱,家里就是有二十万,肯定也是婆家给的。
  一句让他们先用着,这话可真有水平,自己闺女的钱,有了就还,没有是帐,到老死还不上也没事。闺女尽了孝,娘家也保存了颜面。
  刘冉妈赶紧拒绝:“亲家,这可使不得,你也知道,我们全家就这一个闺女,大家都想着帮她,哪能要她的钱。”
  刘冉的父亲比舅姥爷小,可按照京都这里的规矩,女方的父母不论年龄大小,男方的父母都得称呼他们哥嫂,这是一种尊重。
  刘冉的父母喊亲家弟妹不合适,喊哥嫂不合规矩,干脆就用大众的叫法,直接喊亲家。
  悠悠姥姥笑着对她说:“嫂子,您就大胆的用,刘冉这孩子大大咧咧的,怕是没想起来给您说,她啊,现在可是小富婆,您养了她一场,也该让她尽尽孝了。”


第844章 家底
  刘冉母亲回答悠悠姥姥:“妹子,刘冉回家也给我们说了,说是亲家你们村里过的好,孩子们不在家,家里的生意他们兄弟都有份。
  你们给孩子,这是你们的心意,可没有给儿媳娘家的道理,这钱我们可不能用。冉冉这回怀的是双胞胎,以后用钱的时候多着哪。”
  舅姥娘一听这话就笑了,看来刘冉还是没给娘家交实底。“嫂子,看来您还是不清楚他俩的家底,别说是双胞胎了,这是国家不让生了,要是让生的话,就是再多几个孩子,他们也能养得起。”
  刘冉把自己的手伸到母亲的面前,来回的翻了几翻,把她母亲看的眼花缭乱,嗔怪的问:“行了,你这孩子,就知道瞎显摆。这钱你可放好了,以后有了孩子,用钱的地方多着哪。”
  然后对着悠悠舅姥姥和姥姥说:“亲家,知道你们疼孩子,这俩孩子就没回过家,一点力气没出,你们还想着他们,真是太感谢了。”
  “嫂子,您这话就见外了,咱们挣钱还不是为了孩子,不给他们给谁啊。”
  舅姥娘又补充说:“说起来,我们俩口子也没这本事,都是俺妹妹和妹夫,带着孩子们干的。”
  刘冉的母亲对此不奇怪,她就是京都的老住户,知道悠悠姥姥的底细。
  “不瞒二位亲家,当初刘冉回家说和爱民谈恋爱,我们也不知道爱民是艾夫人的娘家侄子,她爷爷一听是战斗英雄,就一口同意了。
  直到爱民来家认门,才说起和艾夫人的关系,我们全家都说冉冉这孩子命好,有艾夫人这个当姑姑的,俩孩子一辈子肯定衣食无忧。
  冉冉从村里回来后,也说过家里的生意有他们的份,可万万没想到,你们为孩子做到了这一步,我在这里替全家谢谢你们。”
  舅姥娘对她说:“嫂子,您说这话就外道了,要说这感谢啊,我们还得多谢你们,爱民一个农村出来的孩子,能和刘冉走到一起,还不是多亏了您们全家人的支持。
  听婉莹提起来的时候,我们一家人都不敢相信,俺农民能和您们这么大的干部家庭结亲家。”
  刘冉的母亲赶紧说:“亲家,您这话说的不对,我们算啥干部家庭啊,冉冉爷爷也是穷苦人家出身,九死一生这才留在了部队。
  要说冉冉和爱民俩孩子,也是天生的缘分,大院里的孩子,和她一般大的都订婚了,就她一门心思的上学。全家就这一个闺女,这婚姻不确定,我们都跟着发愁。
  谁也没想到,她自己找了个当兵的对象,我们全家都没意见。不怕你们笑话,我们家大部分都是军人,对当兵的有一种盲目的自信,觉得还是当兵的老实可靠。”
  刘冉听到这里,不知道想起了什么,气呼呼的说:“大院里的人都笑话我,说我考上了京大又如何,还不是找了个农村出来的兵,还不如她们的女儿,早早的找了个门当户对的姑爷。
  现在看到爱民有出息了,又都酸溜溜的笑话俺婆家是农村的,我这是不说,说出来实情能吓死她们。”
  刘冉母亲白了女儿一眼,嘱咐道:“你个小祖宗,还知道轻重啊,以后就是要当娘的人了,心里可得有个谱。你要知道大院里的人,都是啥底细。
  别说你有个几十万,不是当娘的说你,咱大院里,有这些家底的,不知道有多少。”
  刘冉趴在她母亲的耳边,小声的说:“妈唉,您老这是咋听的,我啥时候说过自己有几十万了,你闺女我啊可是有几千万的家底。”
  “啥?”刘冉的母亲张大了嘴,震惊的看着闺女,却不知道往下该说啥了。
  刘冉笑着对母亲说:“镇定,我就知道不能往外说,看吧把您老给吓着了不是。”
  刘冉的母亲赶紧嘱咐她:“你个小祖宗,亏得知道不能往外说,你听我说哈,以后谁也不能告诉,就爱民你俩心里明白就行了。”
  接着她又对悠悠舅姥娘和姥姥说:“亲家,刘冉这妮子,还真是好命,有你们给他们打下的家底,别说这辈子了,以后几辈子也都有了保障。
  亲家,我以前也知道,艾夫人做生意有一手。要不是听刘冉说,我到现在也不敢相信,你有这么大的本事。”
  悠悠姥姥谦虚的说:“我有啥本事啊,这都是机遇赶的巧,再有你们架势,这才创下了这份基业。说起来,我还得感谢您们。”
  “妹子,你这话我们可不敢当,听刘冉她四叔说,你为了不让他受影响,买地硬是多花了五千万,俺家老爷子听说后,一直称赞你大义。
  妹子啊,嫂子我真心的佩服你,作为女人,你这心可比男人都宽广。”刘冉母亲拉着姥姥的手,真的动了感情。
  这次谈话以后,刘冉的母亲对待亲家的态度,比过去更加的亲热。
  两个月以后,她在女儿的催促下,买了处两进的四合院。进入新世纪,这处四合院,价值超过了二千万,老太太退休后,就搬到这里养老。
  她的老友提起来,都夸她有眼光,掏尽家底置产。刘冉的母亲就说:“我掏尽家底也买不起,这是女儿孝敬的。”
  爱民是7月8日到的家,7月10日的凌晨,刘冉就发动了,到了午时十二点,一对龙凤胎出世,所有人都高兴的合不拢嘴。
  男孩比女孩早出生十分钟,更加可喜的是,两个孩子一模一样,连体重都一样,都是五斤六两,这在医学上简直是奇迹,一般龙凤胎的模样都有差别。
  说句实心话,新生的婴儿并不好看,脸色红通通的,面容浮肿,眼睛都睁不开。头又长又尖,下巴特别宽,人们夸孩子都说是宽眉头尖下巴,他俩好像长倒了。
  倒是有一样可取之处,俩孩子都不哭闹,非常的安静。
  家里人围着俩孩子,高兴的评头论足,在她们的嘴里,这俩孩子是特别的漂亮,可惜的是,悠悠真心的看不出来。


第845章 双胞胎
  “快看,睁眼了,都是双眼皮。”
  悠悠听后赶紧瞧,就看见浮肿的眼泡了。
  “看这鼻梁挺的,小鼻子尖的,标准的美人坯子。”
  这话倒是不假,不过您们别忘了,这里面还有个男子汉哪,以后大小伙子长成个倾国倾城的美人,闹不闹心。
  “俩孩子都随冉冉,瞧这皮肤白的。”
  悠悠看俩孩子的脸,皮肤红的和猴子腚差不多。实在是忍不住了,悄悄的问姥姥:“姥娘,他们的脸红通通的,哪里白了?”
  姥姥笑哈哈的说:“宝贝儿,你们悠悠姐也有不懂的事情,小孩子生下来,皮肤越红,长大了肯定特别白嫩。”
  自从知道了刘冉怀的是双胞胎,家里人给孩子们准备的东西,都是一样的。
  俩孩子长的一样,包的夹被也一样,就连里面穿的宝宝服都是一样的。
  悠悠看着他们,疑惑的问道:“他们谁是哥哥,谁是妹妹啊,我咋看不出来。”
  刘冉舅妈笑呵呵的说:“我也看不出来,解开包被就知道了呗。”
  悠悠被逗得哈哈大笑,把她母亲给气得,指着她控诉:“你就是这样当母亲的,我可怜的宝贝,咋摊了你这么个不负责的娘。”
  俩孩子还真有不一样的地方,哥哥的腚上有块指头大的青痣,妹妹的腚上没有。
  刘冉的母亲抱着孙女,高兴的说:“咱们是女孩子,当然得干干静静的,可不像你哥哥个臭小子,腚上长快青痣,难看死了。”
  悠悠听得咋舌,话说腚上的青痣,谁能看得到啊,和难看根本扯不上边吧。
  刘冉问自己的母亲:“妈,看腚上的青痣还没直接看方便,您这法子也不鲜。”
  谁能料到,今天在医院说的这些话,后来竟然真的成了区分他兄妹俩的重要标志。
  俩孩子虽然长的一模一样,谁知道性格却截然相反,妹妹淘的没边,哥哥却文静的像个姑娘,而且特别的懂事,每次都是妹妹闯祸哥哥背锅。
  刘冉气急眼了,拉过来就打,结果就是十次有十次是揍错了。后来,她多了个心眼,打孩子的时候拉过来先退裤子,腚上有痣的就是错了。可等她发现的时候,女儿早找到靠山了,她肯定打不着。
  自从女儿出生,刘冉在家里的地位,就降到了第二位,小丫头才是家里所有人的心肝宝贝。
  这孩子和迪迪小时候有得一拼,好奇心特别的重,啥都想探索个究竟,只要是被她瞧上的东西,很少能保持原样。被她破坏的东西,多了去了。
  这丫头十四岁,就混成了网络黑客的领军人物,最后成了悠悠的得力干将,姐俩在计算机产业中大显身手。
  刘冉的爷奶听说孙女生了双胞胎,特别的高兴,俩老人知道后立即赶到医院,老太太抱着重孙女就不放手,高兴的眼睛都笑没了。
  刘冉生的女儿,现在来说,也是他们家里这一辈十八个孩子里,唯一的闺女。别人家是重男轻女,到了刘冉家绝对的重女轻男。
  其实舅姥爷的家里,差不多也是这种情况,女孩子比男孩子受重视。
  俩孩子的名字,在孩子出生前,就起了好多,整整写了好几页纸。现在生了龙凤胎,大家一致认为,志中和志华这两个名字比较合适。哥哥叫韩志忠,妹妹叫韩志华。
  京大附中的中考,于7月12—14日进行。正好刘冉舅妈生产后,用不着悠悠这个司机了。
  其实爱民舅舅回来后,悠悠就可以下岗了,可家里待产的人太多了,她们都想跟着去医院,一辆车不够用,所以悠悠一直在刘冉家里住到她生产。
  7月11日妈妈带着悠悠去京大附中看考场,在这里借读了两个月,悠悠对学校还是比较熟悉的。
  本来她准备自己去看考场的,奈何妈妈提前请好了假,悠悠不好打击艾婉莹同志的积极性,只好跟在她的后面,悠闲的东张西望。
  京都人对孩子可真重视,提前来看考场的考生,还真不少,好多都是家长陪着一块来的,有的人家是祖孙三代齐出动,整个校园里到处都是人。
  国家自七九年才开始实行计划生育,和悠悠大小差不多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兄妹好几个。
  孩子参加中考,家长都陪着看考场。农村的孩子考大学,到现在都是自己去。
  上世参加各种考试,每次看考场,都是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这一世总算是有亲人陪伴了。
  想到这里,悠悠不由自主的向妈妈靠了过去,主动挽起了妈妈的胳膊。娘俩个站在一起,悠悠比妈妈个子还高。艾婉莹同志轻易没得到过女儿的依偎,笑的特别的开心。
  有和艾婉莹认识的人,特意挤过来打招呼:“艾老师,带孩子来看考场啊,这就是你那考满分的女儿。”
  艾老师高兴的合不拢嘴,自豪的拉着悠悠介绍:“这是你刘姨,和妈在一个教研室。刘姐,这就是我女儿悠悠。”
  “刘姨,您好。”
  “好漂亮的小姑娘,艾老师,要不是你介绍,我可真的不敢相信,你年纪轻轻的,就有这么大的闺女了。”
  艾婉莹被夸了,不好意思的红了脸。悠悠觉得好玩,故意说道:“刘姨,我哥哥都上大学了。”
  “啊,艾老师,真的看不出来,你孩子都这么大了,要不是孩子跟着,我们都以为你还不到三十岁。”
  “刘姐,让您夸得我都不好意思了,那有这么夸张。也就是孩子没跟着我,您们不了解情况。”
  “艾老师,让你这么一说我想起来了,你孩子以前在哪里上学啊,听孩子回家说,你女儿两次考试都是满分。”
  “就跟着我母亲在农村上的学,也是碰巧了,考了个好成绩。”
  “艾老师,看起来你的孩子都随你,特别的聪明,在农村都能学的这么好。”
  悠悠听的只想扶额,农村的学校怎么了,学习差了正常,学习好了就是学生聪明,早知道这样,就不考这么高的分数了。


第846章 大畅销
  悠悠跟在妈妈的后面,刘姨、李伯伯的喊着,也收获了一路的称赞。
  第二天考试,悠悠说啥也不跟妈妈一路了,吃过妈妈精心准备的早餐,赶紧溜之大吉,学校里认识自己的很少,自己走比跟着妈妈快多了。
  三天的考试很快就过去了,悠悠这次是卯足了劲的考。作为过来人,悠悠可是清楚的知道,不论是那个年代,学习好的孩子,老师和学校都喜欢,以后自己请假也方便。
  中考结束,悠悠和姥姥继续留在京都,等着给刘冉送粥米。因为临近暑假,所以给刘冉舅妈送粥米的时间,就定在了十二天,也就是7月22日。
  那时候孩子们都放暑假了,能跟着一块来京都,不光是婆婆家的人在外地,刘冉的娘家,在外地工作的也不少。
  京都的大学,暑假时间一致,妈妈和智慧昊昊她们都是7月20日放假。
  悠悠中考期间,姥姥去了震宇公司京都产业园,据她老人家说,产业园的四个分厂都已正式投产。所有产品订单都排到明年去了。
  悠悠听得咋舌,现在开办工厂,可真是容易,生产的产品根本就不愁卖。特别是高科技产品,一直是供不应求。
  现在购买彩电、电冰箱、洗衣机和空调,还是两种价格,平价的要票,高价也能买到,不过价格高了将近一倍。
  就拿20英寸的彩电来说,有彩电票每台1480元,高价的就是2380元。
  这些高价的彩电,主要是来自合资企业,也有国营企业生产的。比如上海彩电厂,平价彩电是国家计划指标内生产的,由国家统一调拨出售,也就是凭票购买的彩电。工人加班生产的计划外彩电,就是高价彩电了,厂里可以自主出售。
  震宇牌的彩电,当然是高价范畴内的,就算是高价的彩电,在京都也属于抢购的商品。
  震宇彩电的不仅质量好,而且产品实行“三包”服务,用户有问题,凭发票就近找个营销点,二十四个小时内,绝对有人上门服务。
  其他品牌的的彩电,出了质量问题,用户得搬着彩电到营销点,营销点也不会修理,把彩电放在哪里,等厂家下次送货的时候,捎回厂里修理,修好了再返回来。来回折腾下来,至少得一个月的时间。
  因此,家里的彩电坏了,人们宁愿花钱找修理点,也不愿送厂返修,不过确实出了大的质量问题,自己修理的花费高了,还是得返厂。
  震宇彩电自销售以来,从来没出过大的质量问题,大部分的问题都是用户操作不当造成的,个别是由于电压不稳烧坏了,也只是线路断开了而已,整机质量没问题。
  震宇的彩电有自动断电保护装置,换个装置八元钱,就能继续使用。至于摔了碰了,也能返厂重装,装好后和新的一样,比新买一台价格便宜多了。
  震宇彩电创出了好口碑,震宇洗衣机、电冰箱、空调和电风扇刚投产,订单就排满了。
  姥姥本来担心空调销售不好,毕竟空调的价格太高了,而且用电较多,使用成本太大了,不是一般的工薪家庭,能承受了的,买得起空调掏不起电费。
  可哪料到,反而是空调的订单最多。工薪阶层用不起空调,可京都的机关事业单位多啊,好些大单位,直接到厂里下订单。
  京都市政府就是这样做的,他们说了作为政府部门,先替京都市的人们,检验震宇公司的产品质量。
  质量肯定没说的,得到了京都市政府的首肯,空调的订单雪片似的往厂子里飞,马上就要进入炎热的夏季了,京都的夏季,高温可是能达到四十度,能安装上舒服的空调,有条件的单位,肯定不会错过机会。
  以前友谊商店也有买空调的,可作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使用珍贵的外汇买空调,那是绝对不被允许的。国产的空调,就不在受限范围了。
  合资企业的产品,也是国产范围,购买用的是人民币而不是外汇。
  老百姓最喜欢的,还是电风扇。震宇牌的电风扇,去年在阜城投产,在京都已经上市,使用过的用户都赞不绝口。他们的评价就三个字:“噪音小。”
  开风扇就为了能更好的休息,噪音小肯定是首选。其实,震宇电风扇的优点多了,分量轻,风量大,能定时,售后服务好。
  震宇牌的洗衣机和电冰箱,主要是供应城市居民,规格都是初级的产品,洗衣机是双缸的手动洗衣机,电冰箱也以小容量的为主。
  这两种产品,价格都不算高,洗衣机388元,电冰箱688元,电冰柜反而比电冰箱的价格高,888元一台。
  正是这种低廉的价格,刺激了城镇居民的消费,特别受家庭妇女的喜爱。
  洗衣机将她们从繁重的家庭劳动中解放出来,再也不用每晚搓着衣服看电视了,有了洗衣机,只需用手转转按钮,半干的衣服就洗出来了。
  以前每晚洗一大盆衣服,最少得一个多小时,累得腰酸胳膊疼,脖子和后背都是僵硬的。
  现在有了空闲时间,还能及时的帮着孩子看下作业,以前洗完衣服后,孩子早就睡觉去了。
  电冰箱让家庭的生活质量大提高,星期天包好包子饺子冻起来,随时就能吃到,一个星期的蔬菜一次买好放到冷藏箱里,不用每天下班后都跑菜市场了。
  电冰箱更加受孩子们的喜爱,去冰糕厂批回几十根冰糕,冻到冰箱里,终于可以痛快的吃个过瘾。
  悠悠中考结束,就和姥姥探讨暑假旅游线路,准备在今年的暑假,来一次江南游,把苏杭周边都游玩一遍。
  林管家听了姥姥的旅游打算,建议在公司带两个人,一名司机一名秘书,帮助一行人安排生活。
  自家一行人,都是老人孩子和妇女,跟上两个男同志,路上的安全也有保障。
  林爷爷把人选都给挑选好了,都是三十出头的棒小伙,俩人不仅驾驶技术过关,身上的功夫了得,重要的是俩人都是艾府自己的人,忠心更是不在话下。


第847章 逛街
  上次去滨海是从海上走的,这次既然决定自家带车,还是走公路比较合适。
  原来打算放暑假后先去阜城,再从阜城去上海,既然大家都到京都来给刘冉送粥米,不如直接从京都出发。
  部队的学校也是一年两次假期,志刚他们放假的时间,和京都差不多,7月22日放假。
  悠悠看过日历表就笑了,7月20日是周六,7月22是周一,这是打了两天的时间差。
  朝霞听了这次的旅游线路,也非常动心,她考虑了两天,终于下了决心,把手头的工作安排好,跟着孩子们一块去旅游。
  志刚他们周六上午也就是7月20日上午领成绩,下午就放假了。朝霞舅妈带着孩子们,当天的下午就坐上了火车,现在的火车速度慢,他们21日的中午十一点,才到了京都。
  既然路线改了,姥姥又和胜男打电话,告诉她路线变化的原因。胜男在商业局负责采购,出发考察市场就是她的职责,只要提前安排好,随时都可以出发。
  跟家人一块旅游,不耽误她考察市场,还能为单位剩下出发的费用,当然了也能陪伴老人和孩子,总之是一举数得的事情。
  家里的孩子知道从京都直接出发,就提前把自己的东西收拾好了,每人一个旅行背包,背起来就走。
  援朝舅舅和胜男舅妈俩人,20号先回临水带上胜男舅妈的父母,再去韩屯集合,大家一块来京都。21日早上五点从韩屯出发,上午十二点也赶到了京都。
  为了给刘冉送粥米,全家人齐聚京都,韩屯村一个人也没留,家里的一切,都拜托给红英舅妈的娘家。
  反正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