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镇墓兽-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明孝陵!
  秦北洋倒吸一口凉气,他去过昌平的明十三陵,但没有哪个比得上眼前这座陵墓,果然还是大明开国皇帝最霸气,脚下就是朱元璋的地宫。他决定在明楼里过一夜,总好过在紫金山风餐露宿。
  齐远山有些害怕:“明太祖的鬼魂晚上会不会,来找我们算账啊?”
  “怕他做甚?我们又不会盗他的墓!你信不信,我还见过雍正皇帝的鬼魂呢!”
  两个少年在明孝陵方城上过了一宿。次日天明,秦北洋没说晚上梦到了什么,齐远山也啥都没讲,天机不可泄露,两人相视一笑。
  爬上紫金山巅,看满山翠绿,齐远山气喘吁吁:“北洋,接下来该去哪里?”
  秦北洋望向东边,旭日冉冉升起,照亮一望无际的原野,水道沟渠纵横,炊烟袅袅,波光粼粼……
  烈日炎炎的江南,两个少年,囊中羞涩,全靠两条腿,向东而去。这一路,山水风光旖旎,水田倒映着白云,四处稻荷飘香,小儿骑着水牛吹响牧笛。经过镇江、丹阳、常州、无锡等鱼米之乡,运河中密布小舟,太湖上樯橹如林,商贩云集,哪像兵慌马乱的北洋六省。庚子年,北方残破,江南却因东南互保而未受侵扰。他俩晓行夜宿,怀古思幽,一不留神,已到苏州城外的虎丘。
  遥望五代的虎丘塔,秦北洋兴致勃勃地爬上“千人石”,却发现大名鼎鼎的剑池干涸了。
  “剑池”是岩石丛中的一个深潭,四周布满历代摩崖石刻。最近多日无雨,剑池见了底儿,许多鱼儿扑腾着等死,四乡八邻都来围观。
  “传说剑池底下就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吴王阖闾之墓。”
  前头有人说话,广东口音,看似二十七八岁。
  “陈兄,听说池子里有许多宝剑——嘛都没有呢?”
  另一个男子,更为年轻,地道的天津口音。这两人穿着打扮都很体面,不似秦北洋跟齐远山像流窜的难民。
  那个“陈兄”又说:“秦始皇、西楚霸王项羽、东吴大帝孙权都在这挖过,皆一无所获。”
  “我看宝剑就埋在这些石头下面。”秦北洋大胆插了一嘴,故意用天津话,“你们仔细看,剑池两壁切削平整,池底也极平坦,显然是人工斧凿的结果。虎丘本就是一座小山,我看风水也是龙脉,而这剑池的中心,恰是龙穴金井所在。吴王阖闾穿山凿石,在地下修筑墓室,又灌水为池,就是要避免后世盗墓。”
  “你是何人?”广东人颇为讶异地问。
  “我就是一个石匠,专门给人营造坟墓,因此知道一些浅显的门道,班门弄斧,见谅了。”
  更年轻的后生问他:“欸!你也是天津人?有缘分,我们爬下去探探如何?”
  考察古墓,恰是秦北洋最感兴趣的。他也拉上齐远山,四个人一齐跳下剑池,顿觉寒意逼人,毕竟是两千多年前的深潭龙穴。
  剑池南宽北窄,窄处头顶架着一弯石桥,也是此处最著名的风景。他们向最窄处摸去,见到一个洞穴,四人弯腰鱼贯而入。里头还有隧道,上下左右平整光滑,必是人工挖凿而成。到底儿又变宽敞,正好容纳四人并立。前头有四块巨大的石板,因常年浸泡水中,露出纵横的石筋。
  广东人拍拍秦北洋的肩膀说:“小兄弟,你说得一点都没错,这便是春秋时代的墓室门,与古书记载的形制完全相符。”
  “阖闾以专诸鱼腹藏剑刺杀吴王僚夺位,拜伍子胥为相,封孙武子为将,伐楚五战五捷,攻克郢都,成就春秋霸业。”
  秦北洋对《春秋》《左传》《孙子兵法》都如数家珍,这些风起云涌的千年往事,伴他度过了被禁闭在陵墓地宫中的漫长一年。
  齐远山不禁赞叹:“北洋,要是我们把这块门挖开的话……”
  “哈哈,你想多了!我观察过此山形势,我们头顶便是虎丘塔。此塔已愈千年,斜歪欲倒。如果在这挖掘,必会影响虎丘塔根基。”广东人肚子里颇有几斤墨水,“我并不觉得,一座帝王陵墓里的宝贝,要比佛教名刹的古塔更重要。若要二择其一,我必选后者!今日,有幸一游剑池之底,探访吴王墓室门前,足矣!”
  秦北洋频频点头,抱拳问道:“在下秦北洋,请问两位高姓大名?”
  “广东香山,陈公哲。”
  “直隶静海,霍东阁。”
  齐远山也照着样子说:“直隶正定,齐远山。”
  陈公哲问:“你们风尘仆仆,此行要去何处?”
  “这……”秦北洋这一路走来,也不晓得要去哪里,便卖个关子,“敢问两位要去?”
  “上海。”
  “对,我们来自兵荒马乱的北方,也正好要去上海见市面,开洋荤。”
  秦北洋说罢,齐远山也连连附和。
  陈公哲微笑道:“不如一路同行?足下可否赏光?”
  多了两个搭伴,当然乐意。四人爬出剑池,离开虎丘,经过阊门进城,到观前街吃了沧浪亭的面条。黄昏,出得娄门,坐上一艘木船,每人船资一个银角。陈公哲大方地付了四个银角,又请大家吃了粢饭团做晚餐。
  男女老少十来个乘客,窝在狭窄的船舱,多是去上海打工的农民。木船渐渐驶入吴淞江。秦北洋随口背诵辛弃疾《水龙吟》那句“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陈公哲惊讶道:“秦小弟,你还知道这个典故?晋人张翰,字季鹰,吴地人士,见秋风起,便思家乡的菰菜羹、鲈鱼脍。这两样都是古时吴淞江特产。”
  “哎呀,我是胡诌的,别当回事儿。”
  “你们是初来乍到吧?上海龙蛇混杂,若有需要帮忙之处,尽管来找我们。”
  说罢,陈公哲递出一张名帖,上书“精武体育会”。
  “又是精武,又是体育,两位可是练家子?”
  陈公哲与霍东阁笑而不语。
  夜已深,明月倒映水面,鲈鱼堪脍古意。船舱里妇人给婴孩喂乳。秦北洋爬到船头,蜷缩了一宿,头枕吴淞江波涛,权当夏夜纳凉。
  夜航船,摇啊摇,乃么就摇到了外婆桥。
  天亮睁眼,迎面一座木桥飞跨,便是曹家渡的三官堂桥,背后升起工厂烟囱的黑烟。船家收起帆桅,摇着橹用苏州话吆喝——
  “乃么上海到哉!”


第36章 海上达摩山
  晚清上海医生陆士谔,在宣统二年做了个梦,醒来竟是宣统四十三年,西历1951年。——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已四十年,上海的外国租界早已收回,高楼鳞次栉比,空中翱翔无数飞艇,洋人见着中国人无不尊敬有加。万国博览会在繁华如曼哈顿的浦东举行,“把地中掘空,筑成了隧道,安放了铁轨,日夜点着电灯,电车就在里头飞行不绝。”“一座很大的铁桥,跨着黄浦,直筑到对岸浦东。”中国海军在吴淞口大阅兵,总吨位世界第一,光一等巡洋舰就有五十八艘。黄粱一梦醒后,他写了部幻想小说,名字大气磅礴——《新中国》。
  1917年夏天,尚是标标准准的旧中国。停泊在吴淞口的几艘中国军舰,已南下广州支持孙中山护法。黄浦江上尽是外国军舰,烟囱喷出团团黑烟,“装饰”着外滩大厦屋顶上的天空。
  一艘来自汉口的江轮,带着长江下游的淤泥与水草,呜咽着停在十六铺码头。纪念一战死难者的和平女神像尚未竖立,上海像一堆杂乱无章的积木。长长的栈桥上,中国苦力们将一只木头箱子搬上卡车。
  这辆车从插着各色国旗的大厦前驶过,仿佛检阅整个外滩,罗马柱与花岗岩条石的阴影掠过车头。经过全钢结构的外白渡桥,桥下是苏州河与黄浦江的交汇点,浊浪滔天,埋葬多少英雄。隔着樯橹连帆的对岸,却是一派田园风光的浦东。
  卡车停在虹口一栋洋房前,三层的坚固建筑,有着黑色外墙与狭窄窗格,巴洛克式大门口,悬挂一幅匾额——海上达摩山。
  木箱被抬入大楼。气派的门厅有两个景德镇瓷瓶,一整套明朝嘉靖黄花梨家具,裱着董其昌的字与八大山人的画。二楼有个幽暗的大厅,门口装饰着一对鹿头,张牙舞爪的鹿角显示出主人的霸气。厅里几十个大玻璃柜,分别陈列西周青铜大鼎、西汉王陵兵阵俑、北朝石刻佛像、唐三彩武士与侍女、北宋汝窑天青釉碗,甚至还有西夏水月观音绢本彩绘……
  众人退散,只剩下几个工匠,打开木头箱子,露出一尊奇形怪状的金属雕像。
  “似龙非龙、似凤非凤、似麒非麒、似龟非龟!”
  一个中年男人捻着拿破仑三世式的胡须,右手掌心转着一对老核桃——正宗的平谷老树闷尖狮子头。他叫欧阳思聪,这栋楼的主人,穿着宝蓝色丝绸长衫,身形高大,肤色发红,留着浓密胡须,配上咄咄逼人的眼睛,一看便知是个人物。
  不过,这箱子里运来的宝贝,仍然令他满脸诧异。伸手摸了摸怪物的脑袋,还有雪白的鹿角。这一路上都用木屑和废纸包着,就是怕震碎了这双角。
  “幼麒麟镇墓兽!”
  欧阳思聪准确地叫出了这件宝贝的名字。
  半个月前,他到汉口采办一批货物。当地朋友知道他爱收古董,便说从陕西运来一样宝贝,刚从唐朝大墓里挖出来的,还新鲜热乎着呢。卖家是个军阀的副官,带着全副武装的士兵,押送一辆大车而来。欧阳思聪只看了一眼,当即拍板决定要了,经过讨价还价,最终以一千块大洋成交。他从银行取了现金,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装箱运上轮船回上海。
  此刻,这尊幼麒麟镇墓兽,已被清理完毕,装入特制的玻璃柜子。
  欧阳思聪举起放大镜,仔细观察镇墓兽的每个细节。这是一头幼年的麒麟,也就是四不相,也许墓主人还是个少年。主要材料是青铜,保存程度相当完好,还是金光灿灿的,在不同的灯光底下,还会发出五颜六色的反光。至于镇墓兽脖颈上的赤色鬃毛,很难确定是哪种东西。也许真是某种动物鬃毛,比如狮子。还有层层叠叠的甲片,绝对是巧夺天工,更别说头顶上的一对鹿角了。
  第一眼,他就被这对雪白的鹿角征服了。
  可惜的是,这幼年镇墓兽的表面,布满坑坑洼洼的弹痕,有的弹壳还嵌在里面……
  这帮挖墓的军阀,就爱用武器和蛮力搞破坏!欧阳思聪打赌,这是用加特林或马克沁机关枪打出来的,否则普通的步枪射击不会如此密集。也许是遇到某种可怕的机关,或者根本就是迷信鬼魂之说,出于保险起见就用机枪扫射。
  天黑了。
  欧阳思聪盯着镇墓兽的双眼,不对——这镇墓兽的眼珠子,刚刚好像动了一下!他再绕一圈,难道是幻觉?等一等,他确信刚才与现在,镇墓兽眼皮的位置不同。他摸了摸那眼珠子,感觉不是金属材质,好像某种宝石,还是唐朝与古波斯的琉璃?
  不,这只幼年镇墓兽正在看着自己。
  他感到心慌,有些喘不过气,似乎这间布满古董文物的厅堂,刹那间变成陵墓地宫,背后多了一组巨大的棺椁。
  欧阳思聪慢慢后退,锁上厅堂的大门,擦去额头冷汗,急忙去三楼女儿的闺房。
  其实,刚才的感觉不是错觉。
  幼麒麟镇墓兽确实在看他,也确实转了眼珠,眨了眼皮。
  它不是一个死物,也不是一尊金属雕像,更不是一台杀人机器。
  它是一头依然活着的兽。
  它叫九色。
  夜深了,南京路与四马路的霓虹灯还没灭呢,英国俱乐部的水手仍在通宵达旦狂欢。只是这栋名为“海上达摩山”的洋楼,布满三千年来古物的厅堂,犹如重回唐朝大墓的地宫。
  九色看着漆黑的大厅,看着对面的唐三彩武士与侍女、北朝的石刻佛像、许多张沉默的凝固了一千年的面孔……从它被钢铁包裹的身体内部,发出某种“吱吱”的声响,就像一只被主人抛弃的小动物。
  九色很悲伤,不是因为自己被关在这华丽的监狱里,而是悲伤墓主人黄鹤一去不复返,渺渺茫茫,不知在天涯何处。
  这是镇墓兽不可抗拒的天命:一旦离开地宫,暴露在人间的光线与空气中,所有力量转瞬即逝。唯在夜深人静之时,或在彻底幽暗的地方,才会恢复一点点力量。它只能哀鸣,微微战栗,睁开双眼,几乎泪水涟涟,注视这与坟墓一样死寂的世界……
  忽然,门开了。
  一个女孩的脚步声。九色可以断定,就像一千两百多年前,那些芙蓉如面柳如眉,穿着襦裙与大袖的女孩子。
  玻璃柜子里的九色,瞬间恢复一本正经,重新成为幼麒麟镇墓兽,呆滞地注视地板。
  女孩打开一盏小灯。她穿着毛茸茸的拖鞋,一条雪白的西式丝绸睡裙,衬托着小麦般金黄的肤色。她的眼睛居然是琉璃色的,鼻梁和嘴唇的轮廓略高,略微自然卷的长发,似乎自带椰风婆娑。九色看到这张容颜,便记起长安城里,风情万种的波斯女奴。
  她叫欧阳安娜,正是欧阳思聪的独生女。
  幽暗的光线里,十七岁的女孩,看到这尊新来的宝贝,来自唐朝小皇子地宫的镇墓兽。
  “Bonjour。”欧阳安娜说了句法语“你好”。她凝视良久,仿佛有一个世纪那么长,最终发出一声赞叹,“déjà vu。”
  后半句的意思是“似曾相识”——每个人都有这种经历,看到一样陌生的东西或一张陌生的面孔,却好像是在何时何地早已见过,宛如昨日……
  像所有女人看到漂亮首饰一样,她也不可抗拒地打开玻璃柜,葱玉手指触摸小镇墓兽的鬃毛、鳞甲,还有鼻头……
  忽然,她摸到某种液体,从这头兽的眼角分泌而出。
  欧阳安娜有些害怕,在这古墓般的房间里,仿佛每个西汉陪葬木俑都瞪大眼睛盯着她的后背。她关上玻璃柜门,拢紧了睡裙衣领,仓皇转身离去。
  此后数日,这女孩常来看它。偷偷打开柜子抚摸,好像它是一头温驯的宠物。每每摸着镇墓兽表面坑坑洼洼的弹痕,她都有心疼的表情……
  又一个炎热的午后,窗外大树上的蝉没完没了地聒噪。她又来了,穿着白色的学生服,身后跟着个年轻男子。
  欧阳安娜问他:“对了,我还不知道你的名字呢!”
  “我叫秦北洋。”
  他与安娜的年纪相若,身长超过六尺,比女孩高了一头。他穿着白布小褂,全身短打,像码头上的苦力,肩上背着个木箱子,手里提着锤子,又似走街串户的工匠。在他胸口的衣服下,隐约浮现一枚血色玉坠子,发出淡淡温热。
  “喏,就是这个!”
  欧阳安娜指了指小镇墓兽。秦北洋走到玻璃柜子前,弯腰凝视这头沉默的幼兽。
  他看到了九色的眼睛。
  九色也看到他的眼睛。
  多么熟悉的眼睛啊,还有眉毛、鼻梁、嘴巴……这是何方来的工匠?分明是——
  离开地宫的镇墓兽九色,刹那间认出了这张脸!


第37章 上海滩
  十日前,秦北洋到了上海。
  太阳升起在苏州河上,反光刺得人睁不开眼。一切都像做梦。他和齐远山趴在木船上,看到两岸尽是房屋货栈,河道变得狭窄而浑浊,星罗棋布着木船与舢板。
  在曹家渡的三官堂桥上岸,陈公哲听说他俩已囊中空空,便借出二十块大洋。秦北洋红着脸说:“陈兄,今日我兄弟俩落难,来日必定奉还。”陈公哲笑着点点头与霍东阁坐上人力车而去。
  码头上熙熙攘攘,堆满南来北往的货物,还有无数逃荒来的乞丐。齐远山一脚踹开叫花子,走马观花,移步观景。曹家渡遍布妓院、赌场与鸦片馆,或三者合一,既是贫民窟,也是销金窟,更是亡命窟。
  苏州河边有许多工厂,多是日资,其次是英资与美资。唯有家华商赛先生机器铁工厂,规模最为庞大,布满浓烟滚滚的烟囱,不断有拉煤的大车进进出出。
  “赛先生?莫不是厂主姓赛?”
  秦北洋走到工厂大门口,注视里头机器轰鸣的厂房:“若能在中国人开的工厂里做工,定能发挥我们兄弟的才能。”
  他向门房询问有没有招工的需求?他想做个机械师,再不济也可做个修理工。
  门房看他俩的寒酸样,又是嘴上没毛的青皮后生,土得掉渣的北方口音,便学洋人耸肩说:“两位可有小学毕业文凭?”
  两人面面相觑,秦北洋在天津的德国小学读到九岁,便去了西陵地宫营造镇墓兽,从此再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齐远山倒是小学毕业,还读过三年中学,但毕业文凭早就不见了。
  “但我们两个都认得不少字,还会算术,更会修理机械!”
  “去去去!别捣乱!”门房把他俩轰了出去,“多吃几年饭再来试试吧。”
  第一次求职失败。
  秦北洋望着宽阔的劳勃生路,今日的长寿路,感叹:偌大一个上海,竟无自己的立锥之地?附近除了工厂,还有许多苏北移民的滚地龙,简陋的茅草窝棚。
  “这鬼地方能住人?”齐远山连连摇头,“我们去租界吧,华界有啥好的?等于没到上海呢。再说,我们有二十个大洋,在北京足够租个四合院了。”
  沿极司菲尔路走到静安寺,在外国坟山前坐有轨电车,自西向东穿越南京路,横穿公共租界。两人第一次坐电车,听着叮叮当当的铃声,人头攒动,眼花缭乱,煞是兴奋。彼时先施、永安、新新、大新四大百货公司尚未开业,唯独先施公司已在兴建,南京路十里洋场蓄势待发。这一路直达外滩,迎面便是黄浦江上浪奔浪流,千帆竞渡,再回首无数高楼广厦。
  有轨电车行过外白渡桥,到了四川北路的终点站。街边挂着吉屋招租,他们好不容易找到天潼路的一条弄堂,租了间过街楼住下,月租金八块大洋。
  过街楼,就是门洞上的住房,犹如悬空阁楼。这斗室除了一张钢丝床和小阁楼,徒穷四壁。秦北洋说今晚他睡阁楼,齐远山说:“你个子高,睡那阁楼连腿都伸不直,我们兄弟也别见外,就在一张床上挤挤,想想古时候‘抵足而眠’。”
  “那可是《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 的周瑜跟蒋干呢!”
  两个少年趁着夜色,在同一张床上抵足而眠,安然度过在上海的第一夜。
  秦北洋决定依靠手艺维生。他用两块大洋换了木匠和石匠工具,背着木箱子走街串巷,就像从前跟父亲在京西骆驼村,中气十足地沿街吆喝,问谁家需要雇用短工。没走多远,就被阿婆请去修补门窗,又有当铺老板请他做一副柜台,更有老虎灶的锅炉坏了请他出马。他的动作麻溜,几乎什么都能修,活干得又快又好。有个老医生的祖传摆钟坏了,秦北洋琢磨了整宿,居然修得像刚出厂一样好。
  不消半个月,他不用再上街吆喝,街坊邻里口耳相传,爬上过街楼来请他出山。
  齐远山也在找工作,却是处处碰壁,一无所获。手里大洋却花出去好几块,他给自己做了套新衣服,免得被人当作要饭的。他又拽着秦北洋去老闸桥的玉茗楼书场听苏州评弹,从《三国》听到《七侠五义》,不亦乐乎。
  回到过街楼,齐远山说不想去做苦力搬运工,也不愿屈尊去饭店做学徒,堂堂北洋军的子弟,怎能做这种下等人的差事?
  秦北洋正在帮人修理留声机:“远山,那我就是标准的下等人。”
  “不不不,北洋,你是世袭的皇家工匠,岂能与他们相提并论?”
  “这年头,还有哪门子皇家啊!脱毛凤凰不如鸡!我就是个小木匠、小石匠、小修理工。”
  次日,有人敲响秦北洋的房门。丫鬟打扮的女孩,脸上擦着香粉,她说街坊邻居传言,这条弄堂来了一位“少年鲁班”,主人请他上门干活,愿付十块大洋。丫鬟仔细端详秦北洋,脸上一红,噘嘴说:“就怕长得好看的男孩子,中看不中用啊!”
  “我先修,你再付钱,修不好,分文不收!”
  秦北洋心想十块大洋啊,穷人家两个月的生活费呢,这单生意必须拿下。
  他背上工匠箱,跟着丫鬟走到一栋深宅大院出现在眼前。巴洛克式的大门口,挂着匾额“海上达摩山”,既有霸气,又富禅意。
  洋房相当气派,装饰着各种古董字画。自旋转楼梯上三楼,他被引入书房,满屋子墨香让他猛吸了两口。一个穿学生服的少女,梳着齐刘海,猛然抬眼看他。
  午后阳光,洒满这间屋子,也洒在少女十七岁的脸上,像揉擦了焦糖布丁,金光闪闪,油香四溢……
  秦北洋第一次见到她,刹那间变成了木头人。
  她的琉璃色眼珠子,宛如成了精的波斯猫;轮廓分明的眉眼,自然卷的乌黑头发,好似纠缠绿藻的海妖。她放下法文原版的《基督山恩仇记》,踮着圆头黑皮鞋,脚步像跳华尔兹,在秦北洋前后左右绕了一圈。
  “喂!你就是那个传说什么都能修好的工匠?”她仰头看秦北洋的双眼,目光咄咄逼人,“没想到这么年轻啊!你几岁?”
  “十八,虚岁。”
  “那就是十七,才跟我一般大。”她指了指桌上的八音盒说,“你修过这个吗?”
  “没有。”
  女孩瞪了他一眼:“那你可以走了!我会给你上门费的。”
  “请让我试试看。”
  秦北洋不待主人允许,便坐下来拆开八音盒,动作快得让人来不及眨眼。
  “八音盒是瑞士人发明的,最重要的产地是侏罗山区。”秦北洋仔细检查八音盒里的小零件,“它的原理是有小凸点的音筒匀速转动,经过音板音条时拨动簧片,你看就像这样。”
  “喂,你这人怎么自说自话啊!”
  果然,簧片发出了旋律。八音盒的音板是在一块弹性钢板上,切割相同长短但不同厚薄粗细的细条而成,不同的振动频率就会产生音阶。而音筒上一个小凸点,相当于一个音符,转动一圈就可表现出旋律的精华。
  “这个八音盒外壳是铜的,还镶嵌金银,可以旋转一分钟以上,必是能工巧匠所做。”
  “我妈临死前留给我的。”女孩不但在看八音盒的内部,也在端详秦北洋的眉眼,语气放柔和下来,“我每晚临睡前都要听一遍,否则睡不着。”
  “估计有五十年以上了,积了好多灰尘,影响了簧片拨动。”
  秦北洋取出小刷子,又打上一层油,清理了经年累月的污垢,让这八音盒的心脏恢复跳动,转瞬响起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的多瑙河》……
  女孩转了个身,几乎要跟着旋律而起舞:“你不是普通的工匠吧?”
  “小姐,我就是个普通工匠,连小学都没读完。”
  “我最讨厌别人叫我小姐,叫我安娜。”
  “遵命,安娜小姐。”
  安娜故作傲娇道:“你除了会修八音盒,还会修什么啊?”
  “我什么都会修,无论中国的、西洋的、活人的、死人的……”
  提到最后半句,他感觉说漏嘴了,立马刹车。
  “死人的?你会修——镇墓兽吗?”
  “你说什么?”秦北洋以为她在跟自己开玩笑,但他一脸认真地说,“我真的会。”
  “跟我来!”
  秦北洋忐忑不安地跟着这位安娜小姐,走到二楼一扇大门前,女孩掏出钥匙开锁,进入墓室般寂静的厅堂。
  他们都不敢出大气,蹑手蹑脚,窗户格外狭窄,阳光只洒进几道。温度与湿度都被调节过,倒是储存古董的好空间。
  安娜低声说:“对了,我还不知道你的名字呢!”
  “我叫秦北洋。”
  “喏,就是这个!”
  顺着着她的手指,秦北洋看向最深处的玻璃柜子,双眼似被一道强光穿透,刺得他几乎要跪倒在地……两两相望,十七年的重逢,在上海滩,在1917年,在天崩地裂的年代。
  九色在看着他。


第38章 龙与兽
  “幼麒麟镇墓兽。”
  海上达摩山,二楼的私家博物馆,安娜补了一句。
  秦北洋的双眼凝固了半分钟,被这四不相牢牢扯住又打上死结,若非挥剑斩断绝无分离可能。不是红鬃烈马,也非龙生九子的狻猊,更不像楚辞“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但这雪白鹿角分明是麋鹿,赤色烈焰般的鬃毛和尾巴恍若狮子,浑身鱼鳞甲片似蛟龙,还有四条粗壮的兽腿又像虎豹……
  何止四不像,简直八不像,十六不像!
  他盯着镇墓兽的眼睛问:“从哪里来的?”
  “听说刚从一座唐朝大墓里挖出来。你好像认识它?”
  “不,第一次见到。”秦北洋心里一抽,胸口的玉坠子越发温热,“即便认识,那也是上辈子的事!”
  “它刚到我们家才十天,不过我很喜欢这件宝贝,它很漂亮,还有些可爱,不是吗?”
  “因为这是幼兽,还没有成年呢。你从它头部与身体的比例就能看出,还有它的神态与表情,都像小猫小狗。”
  安娜托着下巴点头:“嗯,你说得有道理啊!忘记说正事了,你能修补这上面的坑坑洼洼吗?都是些弹孔,我爸说它被机关枪扫射过了,那些军阀真是野蛮。”
  “嗯,应该是马克沁机枪的弹痕,跟加特林机枪不太一样。”
  “你连这都懂?”
  “略知一二。”
  秦北洋尴尬地笑了笑,修建袁世凯陵墓,在太行山工兵营地住了一年,因此对各种武器略有涉猎。
  “你能修补它吗?但不破坏原样。我爸说,卢浮宫与大英博物馆里的许多西洋文物,都是经过好几轮修补才展出的,刚出土时可是残破得不能看。”
  “能否打开柜子,先让我仔细查看?”
  秦北洋可不敢直说,我家就是祖传建造镇墓兽的工匠。
  玻璃柜子打开,他伸手触摸这尊小镇墓兽的腹部。表面看都是鳞甲,腹部却很柔软,无法确定是何种材质。按照一般的制作规律,青铜或石板外壳内部,都是类似陶瓷的中空结构,里面装有灵石、“种魂”所需的墓主人生前之物,以及各种精巧的齿轮、发条以及弹簧片。
  但这个不一样,绝对不同于秦北洋亲手制作过的两个镇墓兽。难道,唐朝的镇墓兽的技术比清朝更好?一千多年后反而退步了?还是有什么老祖宗的绝学失传了?
  “什么人?”
  中年男人的声音从背后传来。
  安娜跺了跺脚:“爹,他是我请来的工匠,我妈留给我的八音盒,已经坏了两个月,也让我失眠了六十天,他竟然帮我修好了。”
  “你要让他来修我的幼麒麟镇墓兽?”男人捻着拿破仑三世式的胡须,面孔一板,“荒唐!安娜,给他一百块银圆,送人家出去吧。严禁你再带任何外人进入这间屋子!我要没收你的钥匙。”
  秦北洋回头看了小镇墓兽一眼,恋恋不舍地准备离去。
  “等一等,你不准走!”欧阳安娜拽住他,转头说,“爹,你让他留下来试试吧。”
  男人虽然面目严肃,却看得出很宠爱这个女儿:“我是欧阳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