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看见了我在那儿-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能炼出1公斤左右的吗啡。这种第一道炼出来的吗啡呈灰黄色,并非100%的纯品,它仍含有一部分的可卡因。把这种吗啡压成块状后,金三角的人通称为黄批。精制吗啡结晶有一部分送到隔壁的房间里去提炼成更纯的吗啡,而大部分就这样装成一包一包运到隐藏在其他地方的海洛因工厂去了。在另一间草房里,我看到一个工人用一个量筒,把量好的丙酮倒入大搪瓷盆的精制吗啡中,然后轻轻搅拌,让混合物自动起化学作用,再把溶液经过滤纸滤过后就得到了雪白色。这个工人告诉我,这就是纯度在99%以上的吗啡了。这种吗啡压成块,就称为白块。把吗啡提炼成海洛因,则需要加入醋酸酥等化学药品,经过滤,结晶而成。其中最高级的海洛因称为
“白粉”,
“中国面粉”,其海洛因含量可达90%以上。进入60年代以后,
“金三角”的毒品发展更快,产量大幅度上升。其中心地区时常商贾云集,八方聚会。
缅甸、泰国、老挝的人自不必说,凡是到这里旅行的人都可前去游览。
许多外国毒品贩子便乘机把毒品夹带出去。同时,毒贩们还利用交通便利、对外开放、与西方国家关系密切等有利条件,把毒品改由曼谷出口。
之后,曼谷便取代西贡而成为东南亚的毒品之都。金三角的毒品在60年代后的黄金时代里,它生产的各种毒品无声无息地向西方各国和世界各地涌去,震撼了世界。
当时在这块杀机四伏、神秘莫测的三不管地带,主要有三股力量。一股力量是当地的山地民族,他们是种植罂粟的主力。
他们经济落后,生活贫困,无文化教育可言。种植罂粟是当地人主要的经济来源。
他们把鸦片当成医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因此导致许多人从小吸食成瘾。
这也是这一带对毒品禁而不绝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二股力量是93师。
他们涉足毒品,除了生存本能的要求之外,还有深刻的历史根源。因为93师骨干成员不少是云南出逃的地主恶霸、马帮首领、大烟贩、旧军官,经过旧中国的大烟熏陶,他们对罂粟并不陌生。
在残军拼凑的人马中,也有一些当地的天真好奇的少年,投入残军门下。
不容忽视的是,正是在这些跟随残军摸爬滚打的孩子中,成长出后来金三角最负盛名的鸦片将军和鸦片大王,他们的名字一个叫罗兴汉,一个叫坤沙。
第三股力量是各种武装贩毒集团。自从金三角的毒品贸易兴起以来,许多人看到其中有大油水,便纷纷成立走私武装,进行毒品贸易,控制毒品的收购、提炼。
但随着毒贩们对利益的追逐,经过无数人无数次血腥的角逐之后,金三角地区也渐渐地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
第六章 :我的复仇:四十五、毒枭
龙川停顿了一下,又说,
“说到金三角的毒品,就不能不说坤沙这个人。二十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初他控制着金三角的毒品制造与流通,被人称作:世界第一毒枭。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曾经估计,美国本土的海洛因绝大部分都是在坤沙控制的地区进行提炼的,前美国驻泰国大使威廉?布朗则称坤沙为:全世界最可怕的敌人。但坤沙,自己却说:世界上最痛恨毒品的人有两个,一个是吸毒者的母亲,一个是我。据说,见过坤沙的人,都不会觉得他是一个残忍的人。坤沙的五官面目,犹如一个白面书生,和他的性格以及为人处事完全背道相驰。虽然,他的文化水平不高,但对于读书人,他却十分尊重。或许正是验证了那句话,一个人缺失什么,那么就会向往什么。据称他对其同伴讲义气,对掸族人重感情,待人随和,甚至常嘘寒问暖以示关怀,颇有些草莽英雄的气概。在他的黄金年代中,拥有上千精兵,在缅甸,从南边到北边,有上万的士兵都归属在他的门下。坤沙有三个名字,中文名字叫张奇夫,缅甸名字为关约,坤沙则是他的泰国名字。坤沙出生于缅甸掸邦莱莫山弄掌大寨,母亲是汉人,父亲则是傣人。坤沙从小未读过书,幼年时失去了母亲,生活在一个破裂的家庭中。后来由其父亲的一个名叫昆山的亲戚抚养成人。作为混血儿的他从一开始就注定不平凡。他从小就生活在一个不凡的环境中,除了打打杀杀还是打打杀杀。50年代初,坤沙曾一度混迹于流窜掸帮的国民党残部中,学会了一些军事常识和技术。后来,他拉了一支专门护送毒品的小小贩毒武装。1962年,坤沙向缅甸政府宣誓效忠,被任命为弄亮地区民众自卫队指挥官,坤沙得到此合法身份,简直如鱼得水。他一方面在自己的控制区大力发展罂粟种植,并设关建卡,征收毒品过境税,建立吗啡和海洛因提炼厂,直接生产和销售毒品,另一方面他击败和收编各地小股贩毒武装,扩大自己的势力。1967年坤沙贩毒集团与大毒枭罗兴汉大战一场,得胜后他逐渐地成为金三角最大的毒贩,他控制了金三角70%的毒品生产和大部分贩运业务。金三角毒品贸易达到最高峰时,坤沙控制了整个金三角地区毒品贸易的80%,当时的美国悬赏200万美元捉拿这位世界第一毒枭。因此,他曾得意地自称为:鸦片大王。坤沙曾和国民党当局及在缅甸、泰国的特务机关、外交机构等都有过勾结。为此,1969年,台湾当局曾委托坤沙为华侨协会联合会第四届执行委员会委员。以此拉拢坤沙为台湾当局的反攻大陆和破坏活动效劳。而坤沙也同台湾当局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以求抬高身价。上世纪八十年代,是坤沙跨国毒品犯罪集团最强盛的时期,为积极谋求独立,建立自己的王国,坤沙开始大肆招揽各方面的人才。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他是做毒品的,但是,他不允许自己的手下人吸毒。因为他深知这种东西对人体的伤害。他清清楚楚,如果自己的军队也吸了毒,怕是自己的事业就维持不久了,所以,如果发现自己的手下人吸毒,就会立即将其处死,绝不姑息。上世纪80年代,坤沙控制了长达400公里的泰缅边界线,缅甸掸邦东部与泰国清迈、清莱、夜丰颂三府接壤的狭长地带都成了他的独立王国。坤沙在泰国清莱府夜庄县麦开区选择了万欣德村作为其王国的都城。坤沙集团在泰国境内的贩毒活动,引起了泰国政府的极大忧虑和不安。前任总理炳?廷素拉暖于1982年1月公开承认:这个毒贩运集团对我国是危险的,他们长期以来在我国从事毒品贸易……我们长期忽视了这一形势。为了把坤沙集团驱逐出泰国国境,泰国政府曾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978年2月,300余名泰、缅军队乘美国提供的直升飞机对金三角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扫荡;1982年7月,泰国政府拨出50万株泰币(折合2.5万美元)悬赏坤沙的头颅;同年10月,正当炳?延素拉暖总理在美国访问期间,泰国军警组织特遣队深入万欣德镇擒拿坤沙,但未成功。后来,泰国军警又搜查了坤沙在曼谷的住家,也未能发现坤沙的踪影。特别是1982年1月21日.在美国政府的强烈要求下,泰国军队出动重兵,一举占领了坤沙集团的老剿万欣德镇,将坤沙贩毒集团主力赶进北部梁山。1985年,有传说坤沙身患疾病,卧病不起,最终死于糖尿病。毒枭死亡的消息震惊了整个金三角地区。几乎所有的泰国报纸都报道说,鸦片大王坤沙因长期患糖尿病卧床不起,已于1月16日死于金三角的黎兰山区,终年52岁,其亲友已去泰国北部欣德镇建穴造墓,筹备举行隆重葬礼,泰国警方特派人员前往核实,等等。一时,有关国家也总算松了一口气。然而,就在大家都对他的死亡深信不疑时,他却突然出现在镜头内,让世界着实吓了一跳。坤沙在掸邦新的巢穴接受记者采访,宣称他已经洗手不干毒品勾当了,而是正在计划建立一个掸邦共和国。几年后,坤沙公开宣布成立掸邦共和国,他自任总统。他的军队叫掸邦革命军。但他的内部却开始走向瓦解,后来他被迫卸下****和军队总司令的头衔。1995年12月,政府军对坤沙采取新的军事行动。1996年,缅甸政府向坤沙提出了特赦。同年,坤沙领导的蒙泰武装开始向政府投降,共有9749人向政府缴械,共交出轻重武器6004件,其中包括地对空导弹。出席在他总部洪孟举行的受降仪式后,坤沙便隐居于仰光。2007年10月27日,坤沙在仰光逝世,这位曾被称为世界第一毒枭的传奇终于画上了句号。”
………………………………
第六章 :我的复仇:四十六、出境
龙川说,“坤沙投降后,金三角的毒品并没有得到更好的治理,反而是形成群雄割据的局面。有意思的是,坤沙投降缅甸政府之后,他的4个子女却并没有跟随他一起投降。坤沙的大女儿如今在做什么生意,在哪里生活,金三角的黑帮之中并没有确切的说法。但在各方的势力当中却流传着一个说法,坤沙的大女儿只要开口,她的面子大家就都要给。坤沙的大儿子,是坤沙几个儿女中最没有出息的一个。因先天性的残疾,坤沙的大儿子被金三角当地的黑帮成员称为扶不起的阿斗。坤沙的二儿子,曾在美国西点军校就读。坤沙独霸金三角时,这位二少爷就担任其部队教育总长的职务,负责训练士兵。但在金三角生存,坤沙的二儿子却并不被其他黑帮成员看好,原因是二少爷太善良了。但在金三角一带,二少爷的人脉却极广,当金三角其他势力之间产生矛盾时,二少爷有时还会出面调解。据说,就在缅甸的一个新毒枭糯康向老挝的新毒枭赵伟动手之前,听到风声的坤沙二少爷还专门前往金木棉赌场找到赵伟,提醒他要留意糯康,并规劝他适当交些保护费。然而赵伟当时拒绝了二少爷的提议。之后,糯康便针对赵伟采取了一系列的疯狂行动。在坤沙的4个儿女中,接收坤沙遗留武装力量最多的,就是其三儿子。三少爷也曾在美国西点军校就读,他回到坤沙身边后就一直在部队直接领兵。坤沙向缅甸政府投降时,坤沙的三儿子就带了一支两万多人的部队,隐藏在了泰国北部的一个山区内。如今,这支由坤沙三儿子统领的武装也是金三角地区最为神秘的武装力量,这位三少爷擅长在山区游击作战,令人难以捉摸。周边的几个国家都对他无可奈何。”
龙川详细地给我讲述了金三角一带的情况,几乎到夜里才算说了个七七八八。我一边听着龙川讲述,脑子里一边盘算。
深夜时分,艾雅就来到了鲁朗与我汇合。她说她一接到多勒的传讯,就赶过来了。另外,她从神庙的守护者中,挑了十个人。这些人在明天也会带着那个叫凯恩的人,一起赶到鲁朗。看艾雅赶来的速度,我就知道她的修炼已经大功告成。她的能量,已和我相差无几。
我简单地把我的想法和这边的情况告诉了艾雅。艾雅听到有一个穿着发光的长袍的人,居然能从我的手里逃脱,立即表示了极大的兴趣。
第二天夜里,神庙的守护者带着那个凯恩,来到了鲁朗。有意思的是,这个凯恩听到要把他送回国,竟然断然拒绝。当我告诉他,我需要他的帮助时,他居然和我讨价还价起来。明确表示,我必须把他带回部落,否则,他拒绝回国,并不会向我提供任何的信息和其它的帮助。直到我同意了他的要求,他才答应随着我们一起行动。
所有人到齐后,我们便开始向这次报复行动的第一站缅甸出发。我们一行先是乘车沿318国道向前,之后进入云南,再从云南进入缅甸的果敢地区。
龙川告诉我们。果敢又名麻栗坝。关于“果敢”名字的由来有两种说法:“果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英国殖民统治者引用的新名,英文名称叫“Kokang ”,来源于科干山的音译;“果敢”二字系由掸语变音而来,“果”是掸语的九,“敢”是户口,意思是这个地区由九户人家组成。果敢全称“缅甸掸邦果敢自治区”,首府老街市,位于缅甸与中国之间的掸邦高原,紧邻中国云南省,面积约2700平方公里。果敢约有25万人左右,其中90%人口为华人(缅甸谓之果敢人、果敢族)。龙川说,果敢地区原为中国领土,隶属中国云南省。13世纪至14世纪,为中国元朝云南行省大理金齿等处宣慰司镇康路军民总管府和孟定路军民总管府的领地。14世纪至17世纪,为中国明朝镇康府(州)和孟定府的领地。17世纪至19世纪,为中国清朝云南省永昌府镇康土知州的“六户”领地。明永历十二年(1658年),明永历帝朱由榔出逃缅甸。1662年,吴三桂率10万清兵进入缅甸,迫使缅人交出朱由榔。之后,朱由榔的绝大部分官兵百姓留在了缅北。果敢地区的汉人便是这些明末官兵的后裔,随永历帝逃难的明朝将领杨高学家族统治果敢,果敢由此进入杨氏土司政权时代。1894年,中、英双方重新划定边界,在伦敦签订了《中缅边界条约》规定果敢地区为中国领土。1897年,中、英双方在北京重议边界问题,英国强迫中国与其签订了《续议滇缅界务条约附款》,将果敢地区划入英属缅甸。果敢地区使用果敢语(汉语),流通人民币,通讯采用中国移动号码,电力由中国南方电网通过云南电网输送。1960年,中缅两国签订了边界协定,果敢被正式划入缅甸。1962年,中缅两国划界,本着“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的精神,果敢被正式划入缅甸版图。现在,那里的生意也基本就是中国人在做,开旅店90%以上是湖南人,饮食、小吃、饭店基本都是四川人,少量的出租是安徽人的天下。在电视方面,果敢地区先后出现了果敢特区电视台和老街电视台,都是私人办的电视台。果敢特区电视台建在老街澳洲娱乐城。老街电视台分别建在老街双凤城和南天门山。由缅甸政府主办的缅语电视台建在老街东城,主要转播缅甸政府办的缅语节目。老街电视台和果敢特区电视台播出的节目内容主要是特区的政策法规、奇闻轶事、开业庆典、婚丧嫁娶以及港澳台故事片。在果敢地区老街市,可以收看20多个电视台的节目。除上述果敢特区台、老街电视台、缅甸政府办的缅语电视台外,可以收看香港地区和中国的多个卫视。
………………………………
第六章 :我的复仇:四十七、遭遇抢劫
在果敢,我们包下了一个小旅馆。我们在小旅馆和老板聊天,老板是湖南人,很热心。老板告诉我们,现在有些缅甸的本地人对国内过来的人,包括对当地的果敢人,都非常的狠,如果在没有人的僻静之处,要人命都是正常的。当地的赌场对输了还不起钱的人,也是很残忍的,各种手段让人不胜感慨。
艾雅一时兴起,非要出去见识见识。
我和艾雅走到街上,街上有三三二二背着长枪戓腰里插着手枪的人走过。我看见艾雅的眼珠子在滴溜溜乱转,就知道她想惹事。我赶紧提醒她,不要惹事,别忘了我们的正事。
艾雅不满地瞪了我一眼。
我说:“你怎么和阿格玛似的,唯恐天下不乱?”
艾雅又瞪了我一眼:“她是我徒弟,当然和我一样。”
我们说话间,发现有人在后尾随。艾雅捂着嘴偷乐,说,“这可是他们找上我的,你可别怪我。”
我无奈地摇摇头。
艾雅拉着我,故意往偏僻的地方走去。我们在一个小巷里转了几个弯,突然两个十五六岁的男孩子冒了出来,
在这个拐角处,两个十五六岁的男孩子用手枪指着我和艾雅,让我们把身上所有的钱都放在地上,慢慢后退离开。
艾雅格格格格地笑了起来,说,“可是我们身上都洠в星。〉艿埽忝撬嫡饪稍趺窗欤俊
其中一个男孩子用手枪指着艾雅,说,“别废话,老老实实把钱拿出来,要不然我就开枪了!”
看这两个十五六岁的男孩子的架势,显然不是第一次干这种亊情。如果不给钱的话,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开枪。
我瞄了艾雅一眼,知道她已经拿定了主意。我洠в凶柚顾庋暮⒆樱Ω玫玫匠头!
艾雅笑着看着这两个十五六岁的男孩子,说,“你们是拿着两把木头手枪吓唬人吗?我们可不怕!”
这两个十五六岁的男孩子惊异地发现自己手里的手枪,果然变成了两把木头手枪。但他们似乎并不惧怕,而是对视一眼,突然拔出腰间的匕首,分别向我和艾雅扑了过来。
艾雅身形一闪,在这两个十五六岁的男孩子身后一伸手,搭在他们肩上,按住了他们。两个男孩子似乎心意相通,反手一刀刺向艾雅。艾雅轻叱了一句,“真是不知道死活!”她手上一用功,其中一个男孩子迅速变成了一座石像。另一个男孩子看到同伴的模样,眼里顿时露出了恐惧的神色。艾雅冷冷地说,“害怕了吧?晚了!”说着,手上再一用功,将另一个男孩子也变成了一座石像。
看到艾雅显露的功力,看来这一次的修炼,她已有了重大的突破,能量和我所差无几。足以和那个身穿发光的长袍者分庭抗礼。想到艾雅能够和那个身穿发光的长袍者对抗,我心里对日后夺回阿妹的棺椁,又有了更多的把握。
做完这些,艾雅拍了拍手,似在拍去手上的灰尘。她歪着脑袋端详了一下这两座石像,这两个十五六岁的男孩子变成的石像,正保持着反手刺刀的姿态。艾雅看着我,不无得意地说,“你说,明天天一亮,人们发现了这两座妙维妙肖的石像,是会奇怪这是从哪里冒出来的?还是会猜这是哪个大神的作品?”
我说,“恐怕人家会骂,是谁这么缺德,搬两块石头在这里吓人?还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艾雅看着我,捂着嘴直乐。
我们回到旅馆后,艾雅还是掩饰不住的兴奋。
我们回到旅馆时,龙川正在和那些神庙的守护者,讲述他昔日老板的事情。看见我和艾雅回来,龙川停止了讲述。我示意龙川不要停止,继续讲述下去,因为我也想知道,他昔日老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龙川说,“我昔日的老板叫坎诺。说到坎诺,就得从一件事情说起。当年,坤沙控制了金三角的毒品生产和贩运后,曾组织了至今仍被人们称为世纪商队的贩毒队伍。以500名武装人员,护送几百头骡马驮着16吨鸦片到老挝,出售给当时的老挝王国政府军总司令温·拉迪功将军。?当时,坤沙的骡马队由缅甸境内的永弄起程,向着100多公里外的老挝境内的班广进发。班广是老挝境内一个盛产木材的村寨,位于媚公河畔。这里是温·拉迪功将军向坤沙订购鸦片的交货地点。当这支队伍经过国民党军93师部控制区时,因为坤沙一方不肯交纳买路钱,双方发生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此时,温·拉迪功将军大建议当时的老挝王国政府首相富马以毒攻毒,派遣老挝王国政府武装对坤沙集团和国民党军93师进行围剿。于是,老挝王国政府军动用飞机对正在激战的双方发动突然袭击。此战之后,形成了金三角的新格局。坤沙的军队退回了缅甸,国民党军93师部则退到了泰国,坤沙的16吨鸦片,也成了温·拉迪功将军的战利品。此战之后,温·拉迪功就成了金三角的老大。此后,他经营的海洛因源源不断地供应给驻在越南的数十万美军过瘾。成为当时东南亚海洛因黑市上赫赫有名的产品。直到1971年,案情败露,这位老挝王国政府军总司令才被迫辞职。此时,一直在为温·拉迪功将军服务的坎诺,开始了自己的事业。此时的坤沙因缅甸政府派遣军队死死追剿,其他反政府武装也从缅甸北部南下。坤沙迎战不胜,节节向南败退,最后退入泰国境内,选定国民党军93师部曾经立足过的泰缅边境那一片地区为基地,休养生息。这一带地区,泰国军队鞭长莫及,胜利了的缅甸军队又忙于巩固东部地区,以对付其他反政府武装,一时无暇南顾。特别是1978年底,越南军队悍然入侵柬埔寨,缅甸、泰国的注意力移到与印度支那毗邻的地区去了。这便成了坎诺大显身手的好时机。从此,坎诺便不显山不露水地兴起。”
………………………………
第六章 :我的复仇:四十八、一个传奇
坎诺在金三角兴起时,几乎洠в腥酥浪睦蠢裕裁挥腥嗽趺丛谝馑
但坎诺此时,已是羽翼渐丰。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坎诺在泰缅边境地区建立了一支上千人的武装,使缅甸与泰国接壤的一个地带成为其经营中心,坎诺控制了十多个村庄,并选择其中一个村,扩建成为一个集镇。
这个集镇在一个山谷中,四面环山,森林密布,地势险要,水源丰富。
这里集中居住着坎诺集团的成员及其家属。镇里有几百幢房屋,都是钢筋水泥柱和砖墙結构的平房。
屋里有电灯、液化石油气、自来水,还有电视机。镇里有集贸市场、有医院和学校、有广场和寺庙,甚至还有一个足球场。
镇子里也有武器库、军事训练场。坎诺利用出卖毒品所得暴利,建立了一支训练有素的彪悍的武装。
因为坎诺深知,在金三角这样复杂的地界,没有枪杆子就没有一切。坎诺这支以缅甸山地少数民族青年人为主的军队,在职业军事教官的训练下,战斗力日益增强。
坎诺治军威恩并重。平时待人随和,尽管贩毒无数,本人却不吸毒,也不准其部下吸毒。
规定任何人发现其部下吸毒均可当场处决。坎诺的军队实行供给制,每个士兵每月发给津贴。
中层以上官员按职务大小在海洛因提炼厂戓其他经营中占有股份,按股分红。
因此坎诺的手下经济都十分宽裕,所以大多人都死心塌地为坎诺卖命。
当然,坎诺也曾受到过政府军的围剿,但他们耳目众多,消息灵通。当缅军从缅方一侧进剿时,他们就溜到泰国;当泰缅军合力围剿时,他们又潜入老挝,加上各国政府对他也不是很重视,所以坎诺一直没有什么损失。
?坎诺能在金三角崛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巧妙地利用了金三角长期存在的民族问题和民族矛盾。
在羽翼渐丰之后,坎诺听从了他的得力助手平纳的建议,在政治上入局,把武装冠名为民族革命军。
同时宣称:为山地少数民族同胞的自由独立斗争。他们制造和贩运毒品只不过是为山地少数民族的独立革命运动筹措经费。
这样,坎诺就由毒袅变成了民族英雄,把从事的制造贩运毒品活动,转化为神圣的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过程。
因此,坎诺虽然遭受到缅甸政府军的围剿,但却博得了山地少数民族和反政府人士的拥戴。
不能否认,坎诺的这种投机行为,也的确是一次颇为高明的,成功的政治突破。
他的政治投机,赢得国外一些人的钦佩和承认。据说,美国根据保护人权的原则,曾派遣一个非正式代表团去金三角调查坎诺的民族独立革命运动和贩毒之间的关系。
后来在这个美国代表团的考察报告中,竟然充满了对坎诺的同情。此时,坎诺的生意越做越大,势力开始进入泰国。
坎诺的生意进入泰国以后,金三角的毒品发展更快,产量大幅度上升。
坎诺还利用泰国交通便利、对外开放、与西方国家关系密切等有利条件,把毒品改由曼谷出口。
使泰国毒品问题日趋严重,使泰国国内外对泰国政府的批评纷至沓来。
坎诺的生意引起了泰国政府的极大忧虑和不安。泰国前总理指出:我们长期忽视了这一形势,一直认为坎诺只是小小的集团,不见有什么危害。
就好像人身上的肉瘤,开始时以为是普通肉粒,但现在终于变成癌了。
这对我国是十分危险的。为了把坎诺的生意驱逐出泰国国境,泰国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
1978年,几百名泰、缅军队乘美国提供的直升飞机对坎诺在泰国的基地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扫荡;之后,泰国政府又悬赏坎诺的头颅;泰国军警组织特遣队深入坎诺在泰国的基地擒拿坎诺,但未成功。
后来,泰国军警又搜查了坎诺在曼谷的住宅,也未能发现坎诺的踪影。
再后来,在美国政府的强烈要求下,泰国军队出动重兵,一举占领了坎诺在泰国的基地,将坎诺的主力赶进缅甸。
然而,坎诺并未受到毁灭性打击,他指挥部下抵抗了一阵之后,派出小股武装和泰国军警打起了麻雀战来。
他先派部队从缅泰边境过河袭击夜赛县和液湛市的警察署和泰化农民银行,打死多名警察和平民,烧毁汽车多辆;之后又多次派兵烧毁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闯入村庄洗劫农户,使得居民纷纷关闭门户,游客绝迹。
坎诺还扬言将派兵进攻清莱府,洗劫清迈市。坎诺的几次袭击和恫吓,使泰国北部城镇风声鹤戾,居民纷纷南逃。
甚至联合国肃毒组织清迈办事处和美国驻清迈领事馆也恐惧不安,将家属及一般工作人员撤到曼谷,并要求泰国军警对其留在清迈的机构加强保护。
之后,坎诺并洠в嗅娙∪魏涡卸窍⑹履耍荒甓囗澄抟粞丁V钡蕉旰螅浯竺庞殖鱿衷谔┕囊患冶ㄖ缴稀
为了向外界树立自己的形象,宣传自己的主张,坎诺会见了这家报的记者。
坎诺声称:多年以来,我们着手民族独立革命运动,我们号召脱离缅甸争取独立,并希望缅甸能承认我们。
但是,我们不仅没有获得解放,反而遭到逮捕和监禁,于是被迫拿起武器来。
最初我们只有几十个人。今天,我们已经成了正规部队。缅甸想把我们征服,因为他们知道我们这里的土地非常富庶,有森林、有金、铜、铀等矿藏,有玉石、红宝石,还可以发展农业。
我们愿向他们出口,也需要援助,因为我们什么都缺。没有医生,没有药品,没有教员,也没有学校。
我曾写信给仰光政府,想和他们谈判做生意,结果他们却派大军来围剿我。
既然他们不给我们和平,那就战斗吧!我愿我的人民幸福。我们生产鸦片、出卖鸦片是为了支持我们的战争,赢得我们的战争。
。我们的心是勇敢无畏的。?
………………………………
第六章 :我的复仇:四十九、斗智
至于坎诺,虽损兵折财退回缅甸,但元气并未大损,所以很快又恢复了昔日声威。
原来坎诺主力撤出泰国后,沿着泰缅边界缅方一侧西行到达一个名叫依朗的大村寨。
该村南有一个横跨泰缅边界的小山,曾为一支反政府武装占据,坎诺派部队将他们赶走,于是就以依朗村作为新的总部。
坎诺选择这个村子作为总部后就开始扩大地盘,统领周围几个村寨,宣布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