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御仙魔-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似乎跟以往不同。
    在往先的时候,仙廷里的一些修士,也会去扶持其他凡间诸侯争霸天下。这种事很常见,但从来没有成功的。所以太白之前并不在意,广寒仙子、巨灵天神等人的作为。现在看来,似乎一切都有不同。
    在仙岛上眺望云山雾海,太白悠悠叹了口气,目中有浓厚的忧虑之色,暗道:“仙域之战,局势本已艰难,若是凡间再出问题,仙廷遭受大难,那对天地可都是劫难。”
    没了凡间信仰,仙廷固然不存,但没有仙廷庇护,凡间如何能够抵挡外族入侵?
    不过这个问题太白并没有多想。
    纵然李晔的成长出人意料,但他也不至于认为,李晔果真能够纵横九州,打破仙廷在凡间的布局,毁坏道门在九州的根基,让仙廷失去对凡间的掌控。
    离开兜率宫,太白回了仙衙,一路来到枢密院当值。
    他刚坐下没多久,一名手托铁搭、身材魁梧的黑脸汉子,就来到他面前大马金刀的坐下,沉着脸生着闷气。
    太白放下玉笔奇怪道:“天王何故气恼?”
    李靖虽然面相凶猛,实际上却是个儒将,他沉声道:“把守伊犁关的陈清淮战败,伊犁关让摩尼给夺去了!现在那群蛮子正在大举进兵。仙帝大怒,责令我明日动身,亲自去收复伊犁关!”
    听到这里太白怔了怔,脸色也跟着严肃起来。
    所谓摩尼,指代的是摩尼教,那是回鹘人信仰的教派,就跟唐人信仰道门一样。
    凡间百余年前,正值安史之乱,唐朝廷为平定安史乱军,大量抽调边军入关,导致河西、西域军防空虚,回鹘趁机而入,大举入侵西域、河西,掀起西域之战。
    自那时起,道门仙廷,就跟摩尼仙师连续作战。
    起初双方鏖战多时,结果却是仙廷败多胜少,损失惨重,凡间也丢了西域、河西大片土地。后来,仙廷调整战略,终于连战连捷,凡间张议潮也拉起归义军,克复十一州之地,挽救了河西、西域战局。
    前些年张议潮归朝受封,不再坐镇归义军,回鹘开始发动反攻,仙域同样激战不休。伊犁关,便是道门仙廷抵御摩尼仙师的西线第一重镇,现在伊犁关被破,接下来摩尼仙师势必长驱直入,局势对仙廷极端不利。
    太白气愤道:“明教那些混账,之前受我仙廷厚恩,如今不思回报也就罢了,竟然恩将仇报,反而向我仙廷发动攻势,实在是可恨!”
    仙廷有仙帝,佛域有圣佛,摩尼仙师则称呼其首领为“明尊”,所以外人大多称呼摩尼教为“明教”。
    先前回鹘弱小的时候,是在大唐的帮助下建立汗国的,现在他们强大了,却反过来攻打道门仙廷,太白当然气愤不已。
    李靖冷哼一声,显得十分不屑:“明教本就是极西之地的异教,比释门那些故作沉沉、卖弄玄虚的秃子还不如。跟这些蛮子谈礼仪道德,何异于对牛弹琴?我这回去伊犁关,非把他们都杀尽不可!”
    释门总说佛域是西方极乐世界,但跟明教发源地相比,灵山还是要“东方”很多。明教具体产生的地方,大多数唐人可能都没听说过,最接近那地方的唐人,可能是曾今“以一人灭一国”的王玄策了。
    太白沉默片刻,在脑海里迅速梳理了一番仙域战况,眉头皱得愈发紧了些:“如今大唐四边都不平静,北方契丹正在发展壮大,回鹘已然尾大不掉,吐蕃还在侵夺河西,南诏时时用兵两川、岭南。”
    “我道门仙廷为应对这四族神仙,兵力捉襟见肘,损失不小,若不能迅速平定一方,稳定大势,战局就将全面糜烂!偏偏这个时候,大唐境内烽殊菩萨与普贤菩萨。
    一局终了,文殊获胜,普贤丢了棋子,叹息一声,扭头看向亭子外,声音略显低沉:“河东天道秘境开启已经有些时候,也不知飞鸿大士现在得手了没有。”
    文殊淡淡笑了笑,“若是天机已经得手,你我自然就会知晓。现在没有消息,说明这件事远比想象中要难。”
    普贤沉吟下来。
    他虽然修为高绝,是佛域有数的大能,知过去通未来,但要推算天道秘境中的事,还是力有不逮。眼下要知道飞鸿大士是否得到了天机,只能等飞鸿大士传讯回来。
    片刻后,普贤忽然道:“听说明教攻占了伊犁关。”
    他这话说的简洁,只是简单陈述了一个事件,连评论都没有,显得没头没尾。
    文殊却理解他的意思,徐徐道:“自打获得回鹘人的供奉,明教便实力大增,这些年回鹘四处用兵,攻城掠地,已然成为漠北草原最大的势力。”
    普贤声音渐渐低沉下去:“西域邦国虽然都是佛国,但自打百年前郭昕在西域战败,大唐边军覆灭,西域诸国落入回鹘之手,这些年明教势力在诸国迅速膨胀,已经威胁到我释门的地位!”
    文殊沉默下来。
    西域落入回鹘之手,自然也就是落入了明教之手。虽然眼下西域百姓信奉的还是释门,但这不过是过渡时期罢了。等再过一些时日,明教完成对西域百姓的“精神改造”,就会彻底享有西域百姓的信仰、香殊出言打断了普贤,“现在说这些已是无用,如今的天地,是真正的乱世,我们都被卷进了天地大争的洪流,谁也不能逃脱,唯有逆势而行。在本土根基受创的情况下,我释门为保生存延续,必须站稳西域、东出大唐。这,才是我释门的未来!”
    普贤点点头,“无论如何,本土之战还没有结束,不日圣佛就要出战伊斯兰真主安拉。此战胜负难料,势必凶险万分,我等也得随行。大唐那边希望飞鸿大士,能不负众望,得到那缕天机,并且击杀李晔,帮助李克用成就大业。如若不然,我释门前景可真就难料了。”
    所谓前景难料,是为无处安身。
    若是道门仙廷的人,听到普贤和文殊这番谈话,就不会再奇怪,佛域为何会派飞鸿大士亲自下凡河东了。

第九十七章 是分是合(二更)
    长安,宫城。
    午后的天气颇显阴沉,长天之下乌云密布,不时还有声声雷音,有种山雨欲来的沉闷压迫感。西内苑太池湖,李俨坐在龙舟的大厅内,无精打采的欣赏着眼前的歌舞。
    约莫是闷得厉害,李俨愈发心浮气躁,他索性起身离开厅堂来到甲板上,负手望向远天,眉头紧锁。
    “陛下可有什么心事?”神策军中尉杨复光跟在后面关切的问道。
    李俨烦闷道:“这两日也不知为何,总是心烦气躁得厉害,好像有什么不好的大事即将发生一样!”
    杨复光连忙宽慰道:“黄巢已灭,眼下国内大致太平,纵然还有些藩镇桀骜不驯,但也闹不出什么大乱来”说到这,杨复光试探着问道:“陛下莫不是牵挂河东战事,牵挂安王殿下了?”
    这话显然说中了李俨的心事,他抓着船舷不安道:“为了征讨李克用这个乱贼,晔哥儿不辞劳苦出兵河东,乃是为了国家大义。但我却听说,宣武军有许多异动,好似要出兵平卢!而且最近河东异象连连,如有神仙交战一般,晔哥儿虽然厉害,但毕竟双拳难敌四手”
    李俨越说越是心乱,到最后已是说不下去。
    就在这时,有官员急切赶来,递上来一份紧急军情。杨复光将军报拿过来打开,仅是匆匆扫了一眼,便不禁脸色一变,连忙呈给李俨。
    李俨接过军报一看,眉头猛的一跳:“回鹘攻占伊州,归义军战败?怎会如此?!”
    杨复光惊疑不定:“自张司徒建立归义军,征战河西、西域,克复十一州之地以来,一向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被回鹘人攻占了州县,这样的战况归义军还是头一遭碰到张司徒离开归义军这才几年?归义军就出了这样的变故?”
    他到底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很快就恢复了镇定,连忙向李俨进言:“陛下,回鹘攻占伊州,西域、河西局势很可能因此改变,这是大事,请陛下召集宰相大臣们廷议。”
    李俨好像没有听到杨复光的话,抓着船舷的手渐渐用力,双眸很快变得通红,阴沉的快要滴出水来。末了,他咬牙切齿道:“这帮混账,朕饶不了他们!”
    经过黄巢之乱,如今的大唐,朝廷威严丧失殆尽,如若回鹘大举入侵河西走廊,归义军无法抵挡,那么大唐境内,哪个藩镇有能力、又愿意去对抗回鹘大军?
    黄景元的笑容里终于褪去了故作的淡然之色,显露出无比的得意,“飞鸿大士不愧是飞鸿大士,要我们用这种方法才能取胜,并且还付出了那么多修士的性命。你说,我们不先杀了你,如何能够心安?”
    黄景元算计飞鸿大士和李晔的计谋,说起来可谓是十分歹毒,但其原理并不复杂,那就是用苦肉计示敌以弱,诱敌犯错,再绝境反击。
    且不说仙廷、妖族、佛域三方互为敌手,谁也不会真的信任谁,就说废墟的规则,是只存在一个阵营的修士时,才会放出铜块打开光幕,让人离开。在紫蓝电网逼近的威胁下,生死并没有选择。
    黄景元算定了,飞鸿大士只要击败他们,就会立即对李晔动手,不管双方谁赢,最终都会倒下一个。
    一旦飞鸿大士和李晔的联盟被打破,陈继真和黄景元就占据了主导权。
    况且李晔和飞鸿大士都不是善茬,他们相斗,胜者也势必付出代价,变得十分虚弱,有机可趁。
    这个计策的关键,是在陈继真和黄景元还存留战力的情况下,让飞鸿大士相信,他俩已经丧失出手的能力,这样她才会放心对李晔动手。
    在场面中佛域僧人数量占据绝对优势的时候,只要陈继真、黄景元、李晔三人一倒,妖族和仙廷就不足为虑,佛域一方便赢了。
    主动出击,将仙廷修士暴露在妖族、佛域的弓弩面前,让他们损失惨重,让他们再也构不成对佛域僧人的威胁,这是黄景元给出的牺牲,是让飞鸿大士不怀疑他们“背水一战”的筹码。
    在飞鸿大士全力一击的时候,两人以仙廷秘法护住自身,虽然不至于不受伤,但却能保住一部分战力。
    作为仙廷派下来,在九州之地,全权处理凡间之事的使者,陈继真和黄景元有这样的保命秘法并不奇怪。
    但飞鸿大士就不一样了。她是佛域的人,已经被仙廷压制,无论她有多少手段,效果在这里都会受到削弱。
    这是黄景元的认知。
    现在他赢了。
    这证明他的认知是对的。
    “堂堂飞鸿大士,竟然被我降伏。这一战足够我扬名仙域,拥有远大前程了!”黄景元想到事后仙廷的封赏,脸上的笑容就更加浓郁。
    其实黄景元很清楚,今日的胜利,不是他个人的胜利,而是仙廷对佛域的胜利,是仙廷对妖族的胜利,是仙人对凡人的胜利。
    这种胜利,是必然的。
    因为彼此实力差距巨大,所以鸿沟不可逾越,结果不可更改。
    黄景元没有迟疑,和陈继真一同举起了手中剑。
    佛域僧人无不大急,但是仓促之间,他们无法摆脱仙廷修士不顾性命的纠缠,也无法去支援飞鸿大士。
    微微仰着脸的飞鸿大士,望着斩下的刀剑神色平静。
    她面若桃花,是世间极美的存在,但眼下这模样,却颇有些引颈受戮的意味。
    把美好的东西展现给你,然后毁灭,那便是悲剧。
    飞鸿大士修为已到高峰,心境也跟着平淡自然,心中没有欲望,所以对什么都兴致缺缺,但她却没有让自己成为悲剧的爱好。
    她眼角的余光,在看着一个人。
    一个坐倒在坍圮院墙下,身受重伤的人。
    她的眼神让人读不懂。
    不是有东西,不是没东西。
    佛语中常说,所谓佛法,是非佛法,也是非非佛法。
    就像飞鸿大士此时的眼神。
    手握卢具剑的李晔,此刻大静若动,大实若虚。好似下一刻就会行动,又好似永远都不会动。动与静、实与虚在此刻格外统一。
    触碰到飞鸿大士的眼神,李晔目光一闪。
    在瞬息之间,他脑海中掠过一抹犹豫。
    是这抹犹豫,让他看起来似静非静,似动非动。
    这抹犹豫一闪而逝,因为存在的时间太短,所以就像没有存在过。
    犹豫之后,李晔一弹而起。
    本应重伤垂危,没有丝毫战力的李晔,此刻却生龙活虎,气势万千。
    他有一剑,蓄势已久。
    他向黄景元递出了这一剑。
    一声剑吟。
    剑吟如龙吟。
    卢具剑上纹路皆被点亮,青芒闪耀,霎时间似有五尺青龙离剑飞出,如苍龙出海,携剑锋直取黄景元面门。
    黄景元愕然偏头。震惊、意外、恐慌如同蚯蚓,爬满了他的脸庞。
    与此同时,盘膝静坐的飞鸿大士,骤然离地而起。势若暴风骤雨,一掌平直轰出,掠过陈继真的剑锋,瞬间到了他眼前!
    掌风猎猎作响,如阴风怒号,似猛虎呼啸。
    李晔与飞鸿大士,此刻竟然是同时突袭,联手对敌。
    而他们表现出来的战力,比之全盛时期不遑多让。
    这本不该出现的一幕,让在场的其他修士,都嗔目结舌,瞪大双眼,生怕自己看错。
    灵气流溢,气爆如潮,四人乍合即分。

第九十八章 所谓默契
    陈继真与黄景元双双倒下,李晔跟飞鸿大士卓然而立。
    有一条手臂飞上半空,鲜血划拉出一道圆弧。
    握在手中的卢具剑斜指地面,鲜血顺着锋刃滴滴落下,李晔神色漠然看着黄景元。后者倒在废弃的花坛里,左手捂着鲜血淋漓的右肩,右臂已经不见踪影。
    他挣扎着想要站起身,却只是徒劳的吐了几口血,便如垮了一般软倒在地,再也无力做其它动作,只剩下脸色苍白如纸。
    飞鸿大士淡然站立在侧,举起红绳彼端的玉净瓶,仰头灌了一大口酒。她的面容依旧如常,看不出有什么表情,也看不出心境虚实。
    陈继真半跪在地,手撑着地面,抬头死死盯着飞鸿大士,鲜血不受控制从嘴边不断涌出。在他身下,泥地凭空多了一个浅坑,那是他刚刚摔倒在地造成的,此刻烟尘仆仆。
    胜负已经格外明显。哪怕四人在最初的这个时间内,都没有只言片语,在场的所有修士,也全看出了谁才是胜利的那一方。
    事实已经很明显,李晔之前并没有被飞鸿大士击伤,所以他倒地的一幕只是演戏,为的就是这一刻。飞鸿大士也没有力竭,她只是在等,等陈继真和黄景元暴出手,再配合出其不意的李晔,将他们击败。
    黄景元忍着剧痛,红着眼睛咬牙切齿,低吼着质问道:“为什么?这是为什么?!”
    看他的模样,明显是想要高呼这不可能。
    他无法接受这样的局面。
    他们俩不可能败。
    飞鸿大士和李晔,不可能看出他们受伤是假。
    飞鸿大士和李晔,不可能合作到这个地步。
    在方才的战斗中,他们没有商量,却可以实现这样的布置,这需要怎样的默契?
    默契也就罢了,他们对彼此怎么可能有那种信任?
    战局的陡然翻转,让妖族、佛域、仙廷三方的修士,都感到措手不及,厮斗的停了手,没厮斗的嗔目结舌。
    众人反应各不相同,原本陷入绝望的妖族修士个个睁大双眼,满脸惊喜;仙廷修士有的疑惑有的茫然,似乎是不相信这一幕;唯独佛域僧人,因为处境没怎么巨变,反应相对小些,但也是相对而言。
    毕竟这样的反转,实在是太过让人意外。因为它几乎没有可能出现。
    刹那的寂静之后,佛域僧人和妖族修士纷纷暴起,将仙廷修士围起来攻杀。他们人数占据绝对优势,仙廷修士逃无可逃。
    李晔没有回答黄景元的话,只是持剑步步走近。
    黄景元禁不住一阵心悸、慌乱,本能的向后退去。李晔看他的眼神,已经跟看死人无异。他意识到了,李晔要来结束他的性命,结束妖族和仙廷在秘境的争斗。
    慌乱只是片刻,当李晔走到近前的时候,黄景元反而平静下来,也不再做往后退的无畏动作。他自知死期已至,断无幸免之理,除了坦然接受命运,已经别无他法。
    谁让他败了?
    他败了,但他不想败得不明不白,作为军师一类的人物,长于智谋,就更是不能接受连怎么败的都不知道。他抬头看向李晔,眼中充满渴望,将死之际,他只想死得明白。
    他咬牙做着最后的努力:“李晔,你到底是怎么看出来我们没受伤的?”
    没有这个前提,就不可能有后面,李晔和飞鸿大士将计就计,反而绝地反击的一幕。
    李晔却淡淡道:“我没看出来。”
    黄景元怔了怔,脸上掠过一抹被戏耍的恼怒之色,但是很快,他就反应过来,“看来是飞鸿大士看出来的。”
    李晔微微颔首:“你们小觑了飞鸿大士。”
    黄景元低头默然片刻,万分苦涩道:“我们终究还是小觑了飞鸿大士么?”
    在仙廷秘法和法宝的帮助下,假装重伤的黄景元和陈继真,自以为掩饰得很好。但没想到,飞鸿大士还是看穿了这一切。
    在那个间不容发的瞬间。
    解开这个困惑,并没有让黄景元心头敞亮,事实证明,他们假装遭受重创,没有瞒过飞鸿大士,但飞鸿大士假装击伤李晔,却瞒过了他们。
    两相对比,他们输得很彻底。
    末了,黄景元挣扎着坐起身,一字字的问道:“虽然不甚服气,但飞鸿大士看出了我们的虚实,我们并非不能接受。那你呢?”
    李晔淡淡道:“我什么都没做。只不过飞鸿大士向我出手的时候,眼神明显有异,玉净瓶攻来虽然声势浩大,但临体的瞬间,我并没有感受到生命威胁。我读懂了飞鸿大士的眼神,于是顺水推舟,假装受伤。”
    “你读懂了飞鸿大士的眼神?!”黄景元满脸愤恨,说话的时候因为急怒,差些咬了自己的舌头。
    从始至终,他们就没看出来,飞鸿大士的眼神有什么变化。
    从飞鸿大士的眼中,他们根本什么都看不出来。
    莫说方才的战斗,莫说这回进入秘境,莫说这回下凡,在平日里,在千百年的岁月里,天上地下,以飞鸿大士的修为境界,有几个人敢说能够通过她的眼神,洞悉她的想法?
    飞鸿大士心里想什么,是那么容易被揣度、被发现的?
    在那个电光火石之间,李晔竟然敢说,他读懂了飞鸿大士的眼神。并且以此为基础,做出了涉及胜败生死的判断、选择?
    黄景元无言以对。
    他不知道是该说李晔疯了,还是该说李晔天才。
    黄景元觉得不可思议,李晔却觉得十分平常。能读懂飞鸿大士眼中的意思,在他看来再正常不过。若是读不懂,那才不正常。他们曾坐而论道,他们对彼此有了解,他们有“交情”。
    除此之外,没什么特别的理由,也不需要别样的理由。
    真正需要理由的,是他在陈继真、黄景元对飞鸿大士出手的时候,刹那间他脑海中闪过的那抹犹豫。
    他犹豫的理由很充分。
    飞鸿大士虽然强大,在眼下在秘境,肯定无法战胜李晔、陈继真、黄景元三人联手。
    否则,她从一开始就不必跟李晔联合,直接强势碾压各方就行;在察觉到黄景元、陈继真假装受伤的时候,也不必将计就计,只需直接加强力度,将他们斩杀即可。
    如果当时李晔不出手,让飞鸿大士独对陈继真、黄景元,那么李晔等飞鸿大士和陈继真、黄景元斗得两败俱伤的时候再动手,是极有可能渔翁得利,成为最后赢家的。
    这是非常诱人的想法。
    在三方零和博弈的情况下,这种想法是如此顺理成章。
    不过犹豫终究是只是一闪而过,李晔最终选择了动手。
    在间不容发之际,李晔做出选择的时候,并没有深思熟虑的机会,更多的只是凭直觉。
    或许,这就是默契。
    不过事后想来,李晔也暗自庆幸,如果当时他不出手相助,飞鸿大士未必就没有脱身之法。到时候局面可就混乱了,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至少陈继真、黄景元不会率先倒下。
    李晔来到黄景元面前,抖了抖卢具剑,居高临下的问:“你还有什么遗言?”
    黄景元面如死灰,虽然已经知道必死无疑,做好了准备,但真到死亡降临的时候,没有人真的一点恐惧都没有。为了维持尊严,他勉强笑了笑,但却禁不住双手轻抖,嗓音轻颤。
    他道:“这场战斗,我的计谋并没有问题,之所以输,是你和飞鸿大士之间的默契、信任都到了不可能的地步。要化不可能为可能,需要的不仅是代价,还有机缘。两者相比,后者更加难得。你们有这种机缘,那是天数,我也无可奈何。”
    “所以此战之败,非战之罪,非人力所能改变。黄某心有不甘,却只能认命。李晔,我现在得承认,你不寻常,很不寻常。我真的很想看看,你到底能走到哪一步!今天死在你手里,是命数使然,我无话可说,动手吧!”
    李晔默然点头,卢具剑划过一道锐利的圆弧:“一路走好。”
    鲜血迸射,黄景元倒地而亡。

第九十九章 再相争
    眼睁睁看着黄景元死于李晔剑下,仙廷修士无不悲愤莫名,发出震耳欲聋的咆哮。陈继真更是心口绞痛,禁不住又是一大口鲜血喷出。
    他瞪大了铜铃般的双眼,死死盯着李晔,怒发冲冠:“你这个凡人,蝼蚁!你怎敢弑仙,你怎么敢?!你今日所为,必惹得仙廷震怒,你死不足惜,但你九族都会被仙廷”
    不同于黄景元在最后时刻的平静,陈继真并没有那样的心境。
    作为勇猛精进一往无前的七十二地煞主将,他不可能在敌人面前怀疑自己,他的位置与性格注定了,即便见了棺材他也不会落泪,到了黄河也不会心死,所以他怒骂不休。
    他的怒骂声戛然而止。李晔没动。有人送他进了棺材。
    当飞鸿大士再度收回手的时候,陈继真已经四肢扭曲的倒在地上,七窍流血,而他身下的浅坑又深了一分。
    至此,针对这回九州天下大乱的时局,仙廷派下界肃清凡间篱障、稳定统治秩序的七十二地煞,已经群龙无首。
    陈继真、黄景元既死,余下的仙廷修士也没能撑多久。很快,场中就再无一个活着的仙廷修士。
    妖族修士能站着的不过四五人,还有两三个重伤员只能依墙坐着,佛域僧人则的战力几乎是妖族修士的两倍。
    作为并肩作战的获胜方,现在共同的对手已死,他们却都没有半分放松、庆贺的意思。所有的修士都神色怪异,并且双方站立的方位泾渭分明。
    不仅站位泾渭分明,而且双方修士之间已经互相戒备。
    非止互相戒备,实则已是杀气暗涌。
    随着时间悄然流逝,彼此的戒备,已经逐渐变成佛域僧人的虎视眈眈,妖族修士的临死不屈。气氛愈发紧张,每个人的心弦都渐渐绷紧。
    随着时间悄然流逝,绷紧的心弦终会到极致。
    一旦弦断了,便是他们再也无法保持静立的时候。
    双方修士的目光,都有意无意落在李晔和飞鸿大士身上。
    他们决定了双方修士何时动手厮杀。
    此刻,李晔和飞鸿大士在分赃。
    不同于妖族修士与佛域僧人的剑拔弩张,他们像是老友一般,正蹲在陈继真、黄景元的尸体面前交谈。
    李晔收了陈继真的幡旗,将黄景元的,轻声道:“此番下凡,见过不少人、事,你是最有趣的那个。若是在平日,我倒想跟你再论道三年。”
    李晔笑容纯:“三年并不长。”
    飞鸿大士眼中闪过一抹恍惚之色。对她而言,三年的确不长,因为她已经走过了许多岁月。
    她不知道的是,对前世是大修士的李晔而言,三年也不长。
    彼时他只是没有机缘成仙,但卡在阳神真人之境,实则是有数百年。在此期间他游历天下,看过太多风景,有过太多领悟。
    在那个风云激荡、信息爆炸的世界,数百年光阴犹如千万载。
    若非如此,他也不可能会诸多术法,也不可能对大道涉入那么深。
    飞鸿大士深深看了李晔一眼,缓吸一口气:“方才分战利品的时候,你没给我分黄景元身上带的铜块。”
    李晔笑道:“这个不必分。我的就是你的,你的也是我的。”
    飞鸿大士点点头。
    她不再说话。
    她手里多了三尺青峰。
    李晔卢具剑在手,剑身亮起一层寸许的濛濛青芒,犹如火焰。
    先下手为强,他一剑刺向飞鸿大士。
    飞鸿大士同样是一剑击来。
    两剑相交,发出清脆撞击声,闪烁如火花的灵气中,两人的身影乍合即分。
    乍合即分,又乍分即合。
    身如燕雀,纵横来去,剑影幢幢,刹那可分生死。
    场中的妖族修士与佛域僧人,此刻却都没有动。不仅没动,而且连剑拔弩张的气氛都没了。因为他们都转过身,凝神专注看向正在交战的李晔与飞鸿大士。
    那是生死搏杀,胜负决定了双方修士的命运。
    飞鸿大士若杀李晔,妖族修士自然都得死。
    李晔若有杀飞鸿大士的能力,那么这些佛域僧人也奈何不了他。
    李晔眼神如铁,飞鸿大士眉宇似剑。
    两人短兵相接,未曾飞檐走壁,厮杀只在庭院方寸之地。剑光如墨泼洒,叮当声不绝于耳,呲、啦、噗、嗤声不时响起,道道血线此起彼伏,飞溅如雪。
    两人身上伤口越来越多,衣袍渐被染红,胜负已经越来越近。
    胜负越近,却是越难分出。
    足足一刻时间过去,李晔依旧眼神如铁,飞鸿大士仍是眉宇似剑。
    但越到后来,双方身上添伤的频率,不仅没有上升,反而在下降。
    观战的双方修士面色各异,有人严肃,有人疑惑,有人叹息,有人茫然,有人愤怒,有人冷漠,有人痛苦,有人纠结。但无论面色如何,心思如何,他们都没有轻举妄动。
    生死胜负,只在李晔与飞鸿大士之间。
    两人没有废话,只是拼杀。
    或许下一瞬,就有一人倒下,再也爬不起来。
    终于,大限到了。
    轰的一声,城外响起巨大的爆裂动静。双方修士回头去看,就见紫蓝电网已经入城。雷电所到之处,掀起持续不断的爆炸,城墙被炸塌,房屋被夷平,林木化为飞灰。
    所谓雷劫,也不过如此。
    整座废墟在被寸寸毁灭、吞噬的同时,也剧烈晃动起来,犹如地震来袭,那是爆炸造成的连锁反应。双方修士都已经站立不稳。
    而在庭院中,李晔和飞鸿大士还在厮杀。
    在他们之前的认识中,唯有在电网临面之前,杀掉对方,让己方成为唯一存活的修士阵营,城外的封锁光幕才会打开,他们才能离开这里。在此之前,从来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